搜索

提纲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6.14

提纲课件(推荐13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部分工作之一,无论何时写作,都不能敷衍了事。因为教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栏目小编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提纲课件”,或许它可以让您眼界更开阔。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提纲课件 篇1

题材:现代诗歌

课文分析: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作母亲,书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怀,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字及正确标注读音:

蕊(ruǐ)()坠(zhu)()嫌(xin)()窄(zhǎi)()溪(xī)()踏(t)()

吐蕊一嘟噜枝丫筑巢驱赶嫌宝藏

形近字:

嫌踏坠

赚沓堕

多音字:

种空觉藏鲜

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分别是大地在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话

第一节:呵护种子成长,表现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

第二节:任凭小鸟在她胸前飞。表现了大地母亲无比宽广的胸怀。

第三节:鼓励游鱼寻找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表现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情怀。

第四节:要给小草一定的地位表现大地母亲博爱的精神。

第五节是全诗的升华

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

(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学会运用关联词造句

即使、、、、、、也

仿写

大地的话

假如你是雪花,

盼你落到我脸庞;

这里有融化的乐园,

你可以舞蹈,

也可以悠悠飘落.

春暖花开的季节即将来到,

你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假如你是沙砾,

欢迎成为大地成员,

可爱的孩子在你身上玩耍,

与朋友尽情欢畅,

无论你多么丑陋,

你永远是大地闪亮的星.

大地是我,

我是大地;

一切生命的精灵,

都是我的宝贝;

一切宝藏,

都在我的体内

《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试着背诵第6自然段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情感目标:

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生字

繁(fn)衫(shān)斑(bān)绅(shēn)衷(zhōng)嬉(xī)辰(chn)

注意字形

魅牌添醉漆

解释词语意思:

魅力繁华褴褛

陶醉无动于衷姗姗而去

良辰美景莺飞燕舞万紫千红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课文中哪句话?

春天来了,可是、、、、、、

读课文并思考: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情况有什么变化?

盲老人这前后神态语气的有什么变化?

在发生这些变化的同时,什么没有变呢?

还是在这个地方,还是这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这种立一块木牌的乞讨方式,结果却迥然不同,这都是因为诗人添上了这几个字。

这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魅力在于能打动人心,触动人的情感,诗人用这六个字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

重点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并思考:这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春天来了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诗人用可是这个转折词,把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到一起,使看到这句话的人,先产生了美好的联想,随之想到盲老人的处境,又产生了悲伤、心酸的感情,也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

《秉笔直书》

文章出处:本课写的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志》。

课文特点分析: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愿挨打,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秉笔直书》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能力目标: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

情感目标: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生字:

秉(bǐng)揽(lan)史(shǐ)按(n)权(qun)凭(png)

竟(jng)忠(zhōng)屈(qū)贪(tān)

解释词语

颠倒是非面不改色贪生怕死

形近字组词

贪屈种按竟

贫屉仲安竞

课文分析:

对话刻画人物

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主要说明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

注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

提纲课件 篇2

一、填空题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5、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7、《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8、《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写字 ”、“ 阅读 ”、“习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9、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帮助学生 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 阅读。

10、识字是 阅读 和

写作 的基础,是一、二年级

的教学重点。

11、《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

和 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交际情境 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家庭、社区 等教育资源。

13、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 和

评价 的能力。

15、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

文化科学知识,提高

认识能力。

16、创设情境、实现互动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7、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学习空间,增加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和

创新能力。

18、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 和

交融式。

二、名词解释

1、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处世态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3、分解式目标——是一种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个小目标的目标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那些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人都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如教师、学习伙伴、家庭成员等。

5、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6、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校园景观、生活场景都是一种物化形态。还包括信息化资源在内。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书籍信息和网络信息。

三、简答题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4、“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首先要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其次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最后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6、《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总目标。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应该答:

教学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相同点: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不同点: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三个维度叙写非常清晰、明确,便于操作。交融式教学目标不会出现有关三维的明显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叙写方便。

8、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9、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答:这个观点是对的。参考1:《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参考2:这个观点是对的。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自动化语言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4、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该如何看待新课程追求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答: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2、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答: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3、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答: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六、案例分析题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答: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如“合理想象”是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对比手法”学习写作方法。

2、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答;该教师使用不当。在本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至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一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印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3、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述

4、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答: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5、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6、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纲课件 篇3

与前两册教材相同,本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我们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包括九个单元,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

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

2.角的初步认识

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统计(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

继续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逻辑推理)

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

(五)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

第一学段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学段的综合应用重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纲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

阶段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教学内容及各部分关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低幼衔接,抓好教学常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4.关于书写的问题

四.课例设计《bpmf》

一.汉语拼音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在阶段目标中有具体的描述: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中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是二年级的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上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目标是一个

阶段性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是开学后一两个月内的任务,希望两个月内让孩子掌握汉语拼音,能够个个过关。就像以前我们也曾经搞过汉语拼音的过关、测试、验收等形形色色的考试一样,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种摧残孩子的教育用枯燥的、艰苦的训练,打击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扼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挫伤了孩子识字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教汉语拼音时,定位一定要准,要把拼音教学放在整个学段中进行。不搞过关、验收等急于求成的考试。汉语拼音的教学要与识字、发展语音结合在一起,不能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

二.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及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

汉语拼音共15课,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12课),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部分(39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三部分(1012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四部分(13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四个部分各安排了一个练习,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综合练习。

每课一般包括:①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19课还安排了字母的表音表形图);②汉语拼音书写教材;③方框内要求学生练习、拼读的常用音节;④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⑤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此外,每课配有相应的语境歌。课本上安排了6首,以汉语拼音儿歌为题,并配上了汉字。其余均安排在教学参考书中,可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三.汉语拼音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低幼衔接,抓好教学常规。

新生初入学,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很强。由于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基础,所以个体差异也很明显。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中就已经学过一部分汉语拼音,那么上课时教师的教学就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于是他们或插嘴回答、急于表现自己,或感觉无味、开小差自行玩耍。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应把这些情况当作新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比如采取集中授课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发挥集中授课的指导优势,又体现小组学习的合作优势,让先学一步的学生有事可做:他们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发挥骨干作用,使他们的求胜心充分得以体现。同时让后学的学生有一个练习、跟上的训练平台,他们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更多练习和被指导的机会,以求更快地融入到学会的队伍中来。这样我们就在充分地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达到了训练目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新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但许多孩子在两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现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年级教师更应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猜谜、小组合作等;多采用表扬、鼓励、奖励、评优等等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首先是关于情境图与语境歌,它只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仅仅是为学生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教师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韵母作为重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准确的拼读音节的能力。对146个常用音节,只要求能够准确拼读、进行适量描红、抄写,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拼读要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以往我们在搞拼音验收时,老师们更多地是把拼读技能的巩固与训练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拼音的识字功能。本册课本在编排上就注意了这一点,在每个练习中安排了《认一认》这项内容,让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事物,通过拼音认识汉字,满足了学生急于识字的欲望,同时在学生识字中进一步巩固了汉语拼音。而所认识的这些字都为基本字,为后面学生大量识字又做了铺垫,真是一举三得。

4.关于书写的问题

书写的重点在于写字习惯的养成。写字过程中,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时观察范字的习惯、按笔顺写的习惯、写完后检查的习惯、簿本的整洁等,这个过程的重要意义远远甚于字写得好与坏。也就是说:写字的过程要比写的结果来得更重要。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过于看重孩子字写得是否又快又好,而应十分重视学生写字过程中的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一入学、初握笔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同时在写字过程中要注意孩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避免简单、重复的抄写。大量的书写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无味,导致不写作业、厌恶学习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比如课堂上安排书空训练、口头书写、同桌互相写在对方手心上并检验等等。教材的配套习字册上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描红、仿影的练习安排多,临写的练习安排少。有的老师还设计了趣味性强的书写练习,如《看口形写字母》、《听儿歌写字母》等,目的都在于提高兴趣避免重复。

四.结合《bpmf》谈谈教学中我们如何操作

这一课学生要学会4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看图拼音带调音节和拼音词,学读轻声。教学中,第一课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启发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个包括bo、po、mo、fo四个音节在内的语境来,然后学习语境歌,最后剥离出bpmf四个声母来认读。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学挂图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语言环境,只要孩子们能理解图意,引出bpmf四个声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图意上花太多时间,以免喧宾夺主,把一节拼音课上成半节看图说话课。也不一定都要求学生背诵语境歌。把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学习的语境歌京戏成了指导背诵的材料。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带领学生多种形式练读、练背诵语境歌,结果本末倒置,学生儿歌背得琅琅上口,可是字母却不能熟练认读。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的。那么这一部分我们就可以这样组织教学:

师:(指图)爸爸带小朋友去看什么呀?

生:大佛

师: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挂出卡片f)

以此类推引导学生认识b、p、m三个字母。

接着进入指导发音这一环节。指导发音是这一课时的重点。要明确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反复示范让学生认识发音方法。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的要领。如有的老师用小纸条摆在口边发b、p两音,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b、p发音时气流强弱的对比。声母的发音特点是又轻又短,我们可以与前面学过的音韵母的发音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领悟。

学生从这一课开始学习拼读音节,掌握拼读方法就是第二课时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拼音教学的难点。在这一课里要先指导学生看懂拼音方法示意图,小猴把两张卡片往一起推,表示b和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接着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拼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边猛一碰。最后师范读,学生跟读,反复实践体会要领。也可以采用直呼教学法:摆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音,一口呼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拼读法或直呼法来教学。

第三课时教学带调音节的拼读及四声读法时也可以从表音表意图入手,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指导学生练习拼读带调音节及四声读法。要把读拼音词与认识事物、练习说话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知道音节是有实际意义的。教学中可利用画面意思引导学生说话,把这些音节组合成语句进行表达,对本课学习到的b、p、m、f四个声母及它们分别组成的音节和拼音词进行综合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说话训练中,应重点练读的轻声词语如baba,mama,告诉学生轻声音节不标调号、读得轻而短这两个特点。

学生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定调有困难,可采用以下三程教法:一是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调(第一声)韵母相拼,再一声一声数到这个音节为止。刚开始学拼读,可以用这个方法。一是音节定调法。用声韵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音节如b-a-ba。三是韵母定调法。如:b-a-ba。这三种方法由易到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时教授。第三种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在音节教学中,老师们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依靠教师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要始终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而应及时地让他们利用卡片,打乱顺序认读,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进行训练,如《猜猜要发什么音》,《读儿歌、记字母》、《小猴读拼音》等活泼多样的游戏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汉语拼音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比如如何进行综合化、实践化、整体化的汉语拼音复习,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拼读的方法等,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提纲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提纲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记住并会正确运用本课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一路的好心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词语闯关:

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练会生字新词,准备进行看拼音写词语比赛,争取在5分钟时间完成。

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请你认真练习朗读课文,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段有感情的朗读,准备进行小组间的朗读大比拼。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点写了____、____、____好朋友。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好朋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描写的是作者走进山林看到的景色,为什么却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请把理由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积累:试着把你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和你的对手进行挑战。

《山中访友》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预习课上你们学习的很投入,相信展示课你们也一定会很精彩,现在就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分享吧!

二、反馈交流

1、首先我们要集体展示词语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进行看拼音写词语比赛。(一定要把字写工整,为小组争光哟!)

Qingshuangyinsongchanghepubudouqiao

()()()()()

Tingbashenqujingzhiyunhanaomi

()()()()()

Xiakedegaowangzhongbieyoushenyi

()()()

2、词语闯关时大家都为小组加了分,朗读大比赛更应该大显身手,请三个小组的4号来读课文的3-5自然段,比比看哪一个组读的声情并茂,其他组同学当小评委,要认真倾听、认真评价。

3、书读的好,相信你们对课文理解的也深刻,那就请各小组选择一个自然段来汇报你们的学习体会吧,比比看,哪位小老师讲得最清楚,说得最透彻?要求小组长给组员分配好任务,其他组认真倾听,可以提问,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都理解透彻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汇报。给大家2分钟时间做好准备。

教师知识储备:

1、文章内容:第三段: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德高望重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佩和赞美。

第四段: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的默契和友谊。)人和树融为一体,知己境界!

第五段: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采用排比、拟人,第二人称让人感觉到亲切,热情。

第六段: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在用心感受。

2、表达方法:(1)文章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运用合理的想象的联想。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创作: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你也把大自然中的一处景物作为朋友,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提纲课件 篇7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城市空间结构复习教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本章知识框架】

第30讲城市空间结构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概念区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___关系

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______的、社会的和______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区位

因素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城市周围的山脉、_____、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

特点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_______的

经济地理区位因素有铁路、公路、_______、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础等

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______的发展、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____________的变化而改变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因素国家的政策、外交

特点有一定的历史______性

二.城市区位选择

城市区位选择城镇

空间

布局

特点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______,并在其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______处或______处,往往形成大城市

交通运输

枢纽处形成比较____的城市

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______地和边境口岸有可能形成较大城市

城市

区位

选择地质

灾害城市选址应避开______频繁、______、崩塌、泥石流频发的地方及活动断裂带

河流码头建设在河流的____岸处

地基石质地基要优于土质地基,天然土要优于人工填土

地形______最为有利、丘陵困难较多、______需要大量投资和______措施,____较大的地方不适宜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应建设____设施

功能区居住区位应布置在工业区的____风向或城区河流的______

生态城市周围应有良好的植被,最好有大面积的______

三.城市土地利用

分类我国土地分类农用地______、园地、______、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______用地、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四.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

功能区分区______区、______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______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________水平、______状况等

中心

商务区概念又称____________,是城市的商业________地区

职能商业、______、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______

特点建筑物以______为主,__________便捷,______商业十分发达

城市空间结构西方城市

结构学说三大学说________学说扇形学说________学说

意义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结构规划思想以为______中心

表现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反映严格的______制度

结构布局以______为中心并确定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用地布局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______

五.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

地概念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______的地方

职能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主要提供货物和______功能

级别较高级别的中心地______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等级划分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______来划分

门槛人数概念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和服务______

理论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人数,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人数,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______

城镇与中心地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______

城镇空间分布主要受制于______因素、行政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

高级中心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______分明的空间______系统

【疑难突破】

一.如何进行城市的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例如,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沿运河城市得到充分发展;京杭运河淤塞、海上运输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因此城市区位分析模式是我们应把握的答题“钥匙”。城市区位分析一般是综合分析模式。

素气候气候优越,水热适中示意图

地形地形平坦

河流河流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

资源矿业城市

素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利于人口和产业聚集

交通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水陆交通便利又大大促进城市的发展

政策如深圳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促进的

说明一般地,早期城市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制约大,近代城市发展受社会经济制约大。农业社会属河流经济,有利于沿河城市的发展;工业社会属海洋经济,有利于沿海城市的发展。城市区位分析应运用综合分析加主导因素分析的方法,既能多角度多因素地分析城市的区位,又能从多因素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二.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

(一)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对比

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提纲课件 篇8

一、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各单元具体介绍

第一单元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编排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例1(毫米的认识)

(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3)此时,小精灵提出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自然地引出产生毫米的必要性。

(4)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直接给出毫米的概念(通过观察刻度尺,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5)毫米表象的巩固:1分硬币的厚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储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

(6)毫米的应用:自动铅笔的铅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例子。

2.例2(分米的认识)

(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

3.练习一

(1)测量(估测、实测):第1~3题。

(2)利用生活实际巩固长度观念:第5题。

(3)单位换算、计算:第4、6题。

(4)实际调查:第7题。

(二)千米的认识

1.例3(千米的认识)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2.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

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3.例5(单位的换算)

4.练习二

(1)巩固长度观念:第1、2题。

(2)单位换算、计算:第3、5题(第5题体现算法多样化)。

(3)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

(三)吨的认识

1.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

(1)通过童话情境引出主题。在解决能同时过桥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2)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例7(单位换算)

3.做一做

第1题,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2题,利用计算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三

第1题,巩固质量观念。

第2题,单位换算,计算。

第3题,解决策略多样化。

第4题,实际调查,并进行环境教育。

(四)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五、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提纲课件 篇9

迎中考作文训练一:列提纲教学目标:

1.养成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2.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

教学程序

一、作文素材积累展示(组织小组同学积累的优秀作文素材进行展示,教师适当进行评价。)

二、导入

我们都见过渔民用鱼网去打鱼,看到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个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网上的总绳就是“纲”,“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

三、示标

1.养成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2.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

四、知识讲解(结合范文,侧重学生悟道、动笔)

(一)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三)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提纲课件 篇10

一、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各单元具体介绍

提纲课件 篇11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本课程是“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之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内容,是地方考试课程。

☆考试要求:

1、熟悉《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技巧;能熟练组织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种课型的教学。

3、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的相应关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

4、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能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

☆复习内容:

第一章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2)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第二章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汉语拼音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二)识字教学

1、识字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识字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识字教学方案。

(三)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口语交际教学方案。

(四)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阅读教学内涵。

3、阅读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阅读教学方案。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要求。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

(六)写话习作教学

1、写话、习作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写话、习作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写话、习作教学方案。

第三章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1、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2、能在日常教学设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3、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4、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掌握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操作要领。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三)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1、掌握课堂即时评价的本质及其作用,了解常见的课堂即时评价方法。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四)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1、了解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2、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五)对语文课堂中学习方式的反思

1、能反思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2、努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考试说明

1、此课程由省里统一命题,各市统一考试。采用试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为:《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课程标准》。

3、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4、试题类型:

(1)填空题(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基本概念题(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简答题(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教学设计题(1题,每题10分,共12分);

(6)案例分析题(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音节,正确书写,大写字母,《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和想像作文,能学写和常见。‛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和多元的。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Www.Sq158.Com 申请书范文网)

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三是,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六是。

8、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1、‚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对话

3、语文素养

4、生字复现

5、体验学习

6、‚三维目标‛

三、简答题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四、观点论述题

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4、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6、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3、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六、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3、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4、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提纲课件 篇12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因数与倍数统计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数学思想方法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广角――找次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图形的变换1.粉刷围墙

2.长方体和正方体2.打电话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数学游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提纲课件 篇13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

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

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观察物体(二)1.量一量找规律

2.多边形的面积2.铺一铺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积的近似值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提纲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