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梦令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6.20

如梦令课件6篇。

编辑为您挑选的“如梦令课件”,其中包含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方便老师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如果老师还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尽快完成了。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够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建议大家收藏这个页面,以便日后阅读!

如梦令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4.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画出景物,重点词意:肥、须、回。

重点解决的问题:渔者为什么不回家?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再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3.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感悟意境。

4.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诗中景物。

5.根据学生所画来总结全首词的意思。

美丽的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江边桃花盛开,盛涨的江水中必定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吧。在风景如画的江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蒙的意境。

四、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课外找一找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渔歌子》。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词牌名。

3.师:在宋代有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生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官能,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初读

1.用课件出示课文: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注意提示字音,如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ng。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三、再读,理解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

(2)哪里你还不能理解?

4.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还时常记得游溪亭,

玩到日黑天暮,

醉酒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误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急忙划呀划,荷深不见路,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四、品读,想象

1.师:读诗词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地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2.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溪边有座亭子,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师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词句来描述这一美好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亭子里干什么呢?

生各抒己见:饮酒作诗,欣赏美景

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想象荷叶茂密,荷花多,花香浓。还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荷的诗句来体会。

(2)展开讨论:为何会误入藕花深处?

(3)深情朗读。

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想象词人急切的心情,溪水声,划船的哗哗声,仿佛看到了一群鸥鹭被惊起,飞入夜幕中,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3.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交流的情况提炼出几个词:记、兴、醉。

板书:记兴醉

4.重点讨论醉字。词人为何而醉?

是香醇的美酒,更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愉悦的心情,令词人沉醉而不知归路。

五、比较阅读,深入体会

1.师出示李清照《如梦令》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较两首词有何异同。

①相同:都提到了醉。

②不同: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是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快乐的时光。

③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2.指导背诵。可以多种形式进行。

3.师生配乐齐背。

如梦令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

二、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春天到来,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

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3、山行

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

师: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篇佳作,难怪有作家说道——(课件出示于丹与叶延滨的话)看了这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上课!

二、正式上课:

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作者是(板书:【宋】 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有“词国女皇”之称。

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

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哪位同学再来读读?

(二)师生合作读

1、小结:同学们,古词是用来吟唱的,(板书:吟)除了读准音,还要注意好词句的节奏和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词的味道,我们一起来合作吟一吟。(师读前两个字)

3、小组赛读:同学们吟得真好,带着这样的节奏,我们小组来赛一赛,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吟诵方式,看看哪个小组吟得好。

4、展示。

四、读懂词的大意,抓住关键字瘦读全词。

1. 同学们,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读懂它,大家可以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找一找最能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那个字,在组里和同学讨论讨论。(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生:醉、梦、记、暮、兴。

2、各组代表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

3、总结:刚才大家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词意的关键字,来帮助我们理解古词的内容,这是古词学习的第二步: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板书:凝)但是,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五、想象画面,感悟词之意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画面?(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1、哪一幅画面让你的印象最深?(请三个同学)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再来说一说?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

2、出示溪亭日暮图

①这就是美丽的溪亭日暮图,你能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吗?

评价:说的好,读的美,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样的画面?你来读一读。 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着词语,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这就是“品词”。(板书:品) ③再读“溪亭日暮”: 好一个溪亭日暮,夕阳晚霞,物我两忘,难怪作者“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带着这份醉意来读这两句,一定更有味道。

3、还有谁想到了不同的画面?(哦,你看到了藕花深处的迷人风景)李清照,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李清照,你还看到了什么?你闻一闻,闻到了——

①现在我们跟随李清照一起走进那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谁来读一读这样的美景?(指名读)

②难怪词人迷醉其中呢?你再来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深吸一口藕花的香气,一起来读读——

③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误)能用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误”字吗?(不知不觉、情不自禁)

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读这一句。

4、还有怎样的画面呢?(惊起鸥鹭)(出示图) A怎么划船?(争着、用力)

师:关于“争渡”的注解历来有两种观点:

(1)以《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奋力划啊,抢着划啊”

(2)以《唐宋词鉴赏词典》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怎么划啊,怎么划啊”

师:再读读这两句,考虑一下,你认为是哪一种意思呢?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吗?

生1:她着急回家,就抢着划;(你抢着划一划)

②小组“争渡”读出抢着划的感觉。(做动作)

师:此时此刻,老师也有了作诗的雅兴,真是“一群诗人争船渡,一滩鸥鹭上青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谁来读一读。

③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开心、激动。(激动地读一读)

④生2;她喝醉了酒,就不知道怎么划了??(你把那种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读出来) 迷迷糊糊中,呼啦啦鸥鹭飞起,你会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 (惊喜地读一读) 这个“惊”字,既惊飞了鸥鹭,又惊喜了词人。写得多好啊。同学们,带着惊喜与兴奋,读一读这两句吧!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有道理,难怪那些诗词专家们都一直争论不休呢。不管是“抢着划”还是“怎么划”,李清照的心情都是——快乐(快乐地读一读)

5、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假如你是李清照,你会和朋友们干些什么?(饮酒、作诗、赏景、聊天┅┅)

6、总结:

学到这儿,谁来说说最能表达词意的是哪个字呢?(醉)(擦掉别的字)李清照,你沉醉的仅仅只是酒吗?(说到了酒)还有什么?沉醉于景吗?沉醉的还有什么?——心(快乐美好的心情)(板书:酒、景、心)在这份美好的醉意当中,老师也写下了这一首如梦令,伴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沉醉地读一读。(音乐起,再读全词)

六、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幅流动的画里,一起背诵这首词吧!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待会你们可以看画面、可以听音乐、可以做动作,甚至可以唱一唱。开始吧!(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吗?)

六、拓展读词,感悟词之情韵

1、大家诵得韵味十足,谁来说说你怎样学习这首古词?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首同样词牌名,同一位作者的词。(先吟、再凝、最后品一品)

2、要吟出词的节奏,读懂意思,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品出李清照怎样的心境?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如梦令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了解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中品读。

2、情境创设: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二)、说学法:

1、读中感悟: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词”。对于“词”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在想象中去品读,想想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引言:

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学生回答:喜欢,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你说得真好,我今天来特意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想不想看?(问学生)想看,眼睛睁大喽!(问一个学生)美吗?什么美?(人)就人美吗?还有什么美?(景色)。此情、此景、此人都很美。肯定有人想知道,这画中泛着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丛中的女子是谁呀?想知道吗?(板书:宋李清照)

1、简介李清照:她叫李清照,是北宋杰出女词人。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李清照被后人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唯独有一件事情,会偶尔令她开怀大笑。想听吗?

2、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郊游,她玩的兴致太高了,所以很晚才划着船往回走,划呀划,划呀划,迷迷糊糊地就走错了,不知不觉闯入了荷花丛中,结果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那一次经历,令她记忆犹新。于是她便把这件事写了下来,给起名为《如梦令》。(板书:如梦令)

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好不好?

3、在宋代有一位大文学家,叫朱熹。他在写的一本书《朱子家训》中,把读书的方法概括的非常精确。他说:从朱熹的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入手,提出学习要求: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自由读《如梦令》这首词。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读)

5、检查学生的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个人读——个人读——集体读(评价)

6、提高要求:注意停顿,就会更有诗词的节奏和味道。教师先范读,学生再读。我也想读一读,教师跟着学生一起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再读这首词。一生读。(评价)——个人读——师生集体读【设计意图: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认识李清照,对这个人物产生好感。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怎样读懂一首词呢?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比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看插图等。师概括。)

2、接下来,你就和你前后、左右的伙伴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吧!小组合作学习,用刚才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

3、师问:谁读懂了这首词?(生汇报)

4、在这首词中哪几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生汇报:沉醉、兴尽、争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诗词描绘的画面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板书:沉醉————兴尽————争渡

5、齐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感悟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再读这首词,你能从中找到几幅“画”吗,“画”的名字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幅画呢?读一读。第一幅画:“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语言说这个画面。老师引导品味画面之美,情感之“醉”。指导朗读。第二幅画面:“藕花深处”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品味画面之美,想象画面之香!读得美一点,香一点。指导朗读:读得“美”一点,“香”一点。第三幅画面:“一滩鸥鹭”

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惊喜。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惊喜读这句话。

总结:教师把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再次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意境之中。我们把这三幅画面写下来,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2、倾听教师朗读,闭目想象画面。(想象画面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诵读。

3、播放画面教师诵读,把学生带入画的意境。(感受画面之美)引导学生朗读。誰想读?(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景色美吗?你沉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读得真好!再次有感情地读文,读出美,读出沉醉。

4、小结本文: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5、誰想背一背呢?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感悟浓浓的醉意。(个人背诵——个人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词不仅可以当成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如果你喜欢,就跟着视频轻轻地唱起来。结尾: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五、作业布置:李清照还有一首同名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下去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兴尽————争渡

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课件 篇4

一、温故知新,走近词人。

1、刚才我们读的这首《夏日绝句》,作者是——李清照,从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李清照。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词的王国。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背上一首你所喜欢的词?

2、这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3、词和诗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4、这首词哪是词牌?哪是题目?(生茫然)其实,这首词就是用词牌作为题目的。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5、对于李清照的情况,你了解哪些?

6、李清照早年生活在济南的约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非常幸福。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她的内心,和她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快乐时光。

二、初读词句,感悟节奏。

1、请大家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2、指导读出节奏。

三、“胖”读全词,理解词意。

1、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下面,就请反复地朗读这首词,看看能不能单靠自己读懂词的意思。(学生默读)

2、小声地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还搞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咱们先来说一说读懂的。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老师在这儿得给你们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4、好,挺不错的,刚才,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就把这首词给读胖了。板:“读胖”。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字?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得栩栩如生。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5、咱们再来读一读整首词,用心地体会体会。(生再读)词中有景,词中也有情。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板:读瘦。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抓住所画的词语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一:我认为“兴”字最能看出词人的心情,因为词人喝得尽兴,玩得也尽兴。

预设二:我认为“常”字最能看出词人的心情,因为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她还常常

2、记起,可见印象深刻。

预设三:我觉得应该是“沉醉不知归路”的醉字。(板:“醉”)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再加上喝了些酒,所以作者就沉醉了,所以才有了下边的情景。

五、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师: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

(1)“溪亭日暮”。

①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把这幅画面说得再美一些。

③师: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

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奖励你读一读吧。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出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你们看啊!

(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师: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没喝酒,光读词,就有些醉意了。

2、好!大伙儿还能从哪些词语当中读出这个“醉”字来?

①藕花深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

③是啊,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

3、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

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是赶紧——读下去

①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从哪个词语中听出来的?

②学词,就要像你们那样,唤醒身体所有的器官。词语中还有声响呢!

③古代的女子,她们的言行都是很受约束的。这时候因为喝点酒,活泼的天性都显露出来了,大声地笑啊叫啊,那场面多么欢快热闹!

④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⑤那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他们心都醉了!他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

再读。

4、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

①词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咱们再从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

(学生读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资料。)

②为什么这么开心?

③咱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跟词人一起深深陶醉一次吧。(生齐读,师生合作读,生背诵。)

词人因乐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她喝的是什么酒啊?

④整首词就是一副流动的画面,画面色彩斑斓,生趣盎然;整首词还是一首动人的歌,让人回味无穷。听!跨越千年的时光,词人李清照倚在窗前,轻轻吟唱……(播放歌曲《如梦令》)

5、多美美的意境。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是的,少女时代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最得意的时光。再读这首词,读出她的幸福与快乐。

(生有滋有味地朗读)

六、赏析《声声慢》,感受苦酒意象。

1、在李清照的词当中流传下来的有四十多首,其中有好几首都写到了酒,接下来,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她晚年写的《声声慢》,你听一听,体会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播放《声声慢》的录音)

2、这首词也写到了李清照喝酒。但是此时此刻你感觉到她喝的还是乐酒、甜酒、美酒吗?

3、那你觉得此时此刻喝的是什么酒?

4、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5、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味道却变了呢?咱们再来看一段资料。

(生阅读词人晚年境遇资料。)

6、国破,家亡,夫逝,三者之痛,使李清照后半生非常痛苦,凄凄惨惨戚戚。在那段悲苦的岁月中,她多么怀念少女时代那段郊游的时光。

(生读《如梦令》)

7、国家破碎,山河凋零,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无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忧国忧民哪!同学们,她多么怀念过去那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激情岁月。同学们,再读!

(生读《如梦令》)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丈夫去世以后,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颠沛流离,贫苦不堪,最后寂寞地死在了江南,一代才女就这样凋零了。带着这段温馨的回忆,

3她永远地走了。

(生伴着音乐背诵《如梦令》)

9、今天,我们在“词国女皇”李清照的《如梦令》中醉了一回!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格,李清照的人个性鲜明。课外搜集一些李清照的词来读,看看你又能品出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板书:如梦令

醉读胖

美酒——苦酒读瘦

如梦令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如梦令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