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国崛起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7.01

大国崛起读后感如何写。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大国崛起读后感如何写,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

法兰西这个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他们对思想和艺术的重视胜过一切,先贤祠安葬的伟人当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其余多数是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科学家。谁有资格在先贤祠安葬时要经过全民讨论的,由此可见全体法国人民对思想和艺术的崇拜。我想这种崇拜源于他们对思想和艺术的作用的肯定,他们认为思想和艺术有某种巨大的力量,正如英国人认为蒸汽机是一种力量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全民性的认识,才使得法兰西一直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他独特的声音。也许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个国家经济的力量就像一个人的体魄,而它的全民思想和意志则好比一个人的信念,如果光有强壮的体魄,而没有对自己必胜的信念,无论多强壮,它也必定会输,相反,如果具有必胜的信念,即使没有强健的体魄,它也有赢的机会。这也许就是法国为什么能在经受了德国侵略后还能保住自己的文化和恢复自己国度的原因,而中国的抗日战争更是这一点的最佳诠释,中国当时经济相当落后,但只要思想不倒,依然可以打败侵略者。

而思想本身的确也给了法兰西甚至整个世界以力量,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性著作《社会契约论》就出自法国人卢梭之手,在整个启蒙运动中,法国思想家占了多数,他们的思想的传播在民众中碰撞出火花,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可见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它指导行动的方向,并为行动提供动力。

与其说法兰西是以其经济力量跻身世界大国,不如说是以其思想和独立性而受到世界的肯定。在政治上,它并不像英国和日本一样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和技术上,它也不像日本一样一味引进它国的原创,然后做创新设计,而是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也许这样做对经济的增长没有日本的方式有效,但它胜在独特上,每一步都是自己走过, 这正是一条求异的艺术之路,它对世界多元化的贡献不容忽视。因此即使它经济力量上不如美国、德国,但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依然毫不逊色,因为法兰西就是法兰西,世界上唯一的一个。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2

大国崛起之美国篇分为了两集,新国新梦和危局新政。对于纪录片的具体情节已不必赘述,以下所写乃是观看该片后对于美国文化的些许片段的思考。

提到美国,我们会联想诸多,诸如美国梦、自由女神像、Michael Jackson、Hollywood、NBA等等。如今,美国元素正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年轻人对美国更是推崇备至,无限向往。我们打小就知道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我们同样疑惑于既然是如此年轻的国家,又怎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得这般强大,到现在我渐渐感觉年轻正是这个国家的优势,没有历史沉淀的同时更没有历史包袱,这给了美国人充分的发展空间,因为无论怎么做,他们终将创造历史。而我们自己却时常嘲笑别人是没有历史的民族,夸耀自己的民族有多么深厚的历史底蕴,殊不知历史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多少的伤害,每一次王朝的更迭无不是建立在人民流血牺牲的基础上的,频发的战争使人民苦不堪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我们已不知听过多少次。而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更是禁锢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在辛亥革命之后都能发生袁世凯称帝以及张勋复辟这样的闹剧,而军阀(实际上的“土皇帝”)割据混战更是达到数十年之久,可见封建思想对民众毒害之深。如果一味追怀属于历史的荣耀,我们必将停止不前,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自明清开始我们的科技发明一直停滞不前,渐渐落后于西方,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而西方列强却靠着指南针驾驶着军舰用火炮轰开了天朝的国门,此时的贵族们也许还在观看缤纷的烟火。

谈及美国无法回避众人皆知的美国梦,这在众多的电影中都有所体现。美国梦是一种理想,一种情愫,无数世界各地的人涌向美国,希望在这个机会众多的国度获得成功。事实上这些移民大都得以成功,因为他们足够勤奋。因此美国梦还包含着进取独立的精神。

我觉得美国最值得推崇的是其科学技术与教育。人类工业史上的诸多发明均来自美国,有我们熟知的生产线、飞机、电灯、电话、计算机等等。在20世纪策划了著名的三大计划即曼哈顿原子能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科学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获得了大量诺贝尔奖。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制造业中心,现在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而这一过程无疑是漫长的,所以重视科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在美国,教育制度尤为完善,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极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学,诸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这六所高校每次的世界大学排名都能进前10。美国的`其他许多院校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每年都有许多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慕名前来深造。而在中国,虽然教育体系比较完整,但关于教育制度弊端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已进行多次,却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至于高等教育,中国的高校虽多,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却在少数,大学课程难以联系实际,使得学生面向社会时普遍面临众多困难,因为他们在大学根本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Www.GZ85.com

如何成为大国,或者说大国之谜是什么,单一的因素肯定是错误的,应该有很多的因素,诸如要有凝聚力,重视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善于学习但决不简单模仿。

成为大国后,大国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我不相信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那是对自己盲目的否定,是妄自菲薄,只能说我们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而途径是唯一的,那就是注重教育,培养真正的人才。

大国崛起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关于大国的讨论永远也不会停止,至少在国家这一概念消亡之前不会中断,而我所希望的唯有中国真正的崛起。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3

它曾经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它也曾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让世人又爱又恨的民族编织着属于它自己的神话。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后起新星,以其无限的魅力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全世界。相信许多看过大国崛起的人都会对德国这个充满传奇的国家印象深刻,不仅仅是感叹它的强大,更是因为它对待以前过错的态度。在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刻,更是发人深省!

在12集的大国崛起中,德国的主题是“帝国春秋”,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它饱受古典音乐的滋润,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统一和强大一直是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跌宕坎坷的命运不断考验着德意志人。勃兰登堡国门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圣的象征,200年前,当法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时,和平女神被当作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屈辱降临。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战场,饱受周围列国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分裂状态。席勒曾感叹道: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叹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土地使我们相信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在19世纪,统一和自由这一主题一直贯穿着整个德国,18,随着拿破仑的战败,法国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却要再次面对着一个分裂的德意志。可值得庆幸的是,法国大革命统一、自由的思想使人们从禁锢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光明的.曙光迎面扑来。从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先进行经济上的联盟再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到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工业总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经济实力的增长,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发展。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断增加的军队力量使德意志成为“和平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他认为:没有任何国家不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德意志在法国的王宫中宣布了它的诞生,一个全新的德国正在走来。俾斯麦当政期间,还重视国民教育的培养,建立教育和科研并存的现代大学,大学教授中就有2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智力成为了德国发展的重要资源。也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展开,19,德国经济跃居世纪第二,经济的发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谋求更大的利益,于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争摧毁了世界,同时也摧毁了德国,德国再次一分为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纪念为二战付出惨痛代价的犹太人。那天,勃兰特做出了一个让世界震惊不已的动作,他面对死者墓碑,跪倒在地,诚心忏悔。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德国面对二战的态度与日本大不相同,他们不仅没有回避,而是勇敢的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者对德国更加尊敬。经过多年的努力,1990年10月3日,德国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了。德国凭借自身不断的发展,成为了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强国,作为欧盟主要的成员国,它更是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历史的大悲大喜总是发人深省,面对过往,我们不断感慨。在振兴祖国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要强大,要自强,要靠我们不断奋斗。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不是空谈,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只有发展!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4

曾记得小冰和我说过,她们的老师和她们说:如果世界让美国人来统治还好,如果让中国人来统治,那将会是一种灾难。因为美国人大多有着坚定的信仰,而中国人没有。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她的这些话,但是看了几集《大国崛起》,看到法国的时候,我慢慢开始明白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了信仰就会心存畏惧,就会有所顾虑,就不会恣意妄为。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东西是什么?如果真的问得彻底一点,恐怕会没有答案。法国,有他们引以为傲的巴黎铁塔,有他们引以为傲的革命思想,世界的启蒙运动,就是法国产生的,《人权宣言》就是出自法国人之手,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法国,他们有自己自豪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着多少宏伟的建筑?有着多少激励他们勇往直前的历史人物?他们榜样,并不远,就在近代。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建造巴黎铁塔的故事没有?他们有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刺激着他们前进,有着清晰的伟人榜样让他们去效仿,让他们去追求。再看看德国,德国是一个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的国家,那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德国人有着自己优雅的精神寄托,因为那里曾经是古典哲学的圣地,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等这些现在为我们所熟悉的哲学家都出自德国,那里也曾经是古典音乐的天堂,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享誉世界的音乐家都来自德国。德国人注重教育,他们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在德国,孩子们上课时免费的,反而不上课却要受到惩罚。正是因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国家会大力支持和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就是依靠着高素质的国民走到了世界强国的位置,就现在我们知道的,德国已有29位诺贝尔获得者。

反视我们中国,我们的精神寄托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的榜样又是谁?是什么激励我们前进?在一定程度上,落后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当一个民族的前进,仅仅是因为畏惧落后,那就显得有点可悲了!我们的这一代,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空虚的!我们的国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空虚的!正如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的一份对中国现状分析报告中所说的那样: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报告还指出,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了解自己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他们老想走捷径;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5

与这九大国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九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成绩。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九个大国的兴衰起伏,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值得我们去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历史的衰败中汲取的教训。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大国崛起,崛起的始终是人类的文明和国家的精神,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历程,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深思。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6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

1762年,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评传性的最后一部著作--《忏悔录》。

1778年与世长辞。卢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齐所继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龄分组来发展儿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行教育。后德、法、英、意、俄、美等国政府,也纷纷派遣专家和官员前来学习。裴斯塔洛齐所创建的伊佛东学校成了蜚声欧美的“国际学园”。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美国政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卢梭、裴斯塔洛齐教育思想》的运动。前者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后者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及付诸实行,但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法国曾在19世纪初有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并产生过巨大的能量决非偶然,是整个民族素质急速提高后的能量的一次爆发式发泄。但法国的教育在拿破仑期间和之后屈服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宗教势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权。直到进入20世纪后,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法国政府明确宣布废止“法卢法案”。但此时的法国已经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宗教冲突较大的科学被毁于一旦,终于没有能再次平地而起。功亏一篑,令人惋惜!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7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礼貌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礼貌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礼貌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透过输出自我的礼貌,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xx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好处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这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透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透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大国崛起读后感1000字(3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当然,这9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即,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好处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这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经过以上叙述应当说,21世纪中国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这已不再是空谈而只是一个时光的问题。而以何种方式来完成这一进程,不仅仅为海外所瞩目,同样值得中国人深思。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8

看了CCTV2套21点30播出的12集《大国崛起》连续报道,感慨万分。英、法、德、日、苏、美等大国的崛起,展示了人类社会由爬、走、跑、飞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从1494年哥伦布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开始,到今天5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能不说这与大国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以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为标志的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

思想文化的进步,吹响大国崛起的号角。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情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英国正是有了莎士比亚的文学、牛顿的力学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思想文化的进步,才有了大国的崛起。纵观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这是吹响大国崛起的进军号角。

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各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种种阵痛,为了政治民主而进行的国内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大国的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苏联是在“一战”和国内推翻沙皇的战争后崛起;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可见社会革命是带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人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是大国崛起的推动力,而战争便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美国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经济体制创新,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大国崛起的基础。

500年间,从航海技术开始,全球经历了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这些科技的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因此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有4000所大学就足以说明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的宏扬,掀开大国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想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从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调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国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自强不息和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为大国的崛起谱写了一幕幕新篇章。当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距离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国的考问世界是伟大的,而拷打世界则以失败告终。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离开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500年前因为人类在海洋上的航行,开启了大国崛起之门;500年后因为人类在天空飞行和太空行走,将开辟大国崛起的新进程。500前通过战争使大国崛起,人类付出了昂贵的代价;500年后通过和平促进大国崛起,人类将得到和谐与幸福。500年前以残酷的竞争为主要手段,推进大国崛起;500年后将以公平正义友好为宗旨的区域结盟为主要途径,加强国内精神文明、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的建设来推进经济富强,实现大国的崛起。500年前的大国崛起以称霸世界为奋斗目标,500年后的大国崛起将以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人类世界为努力的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应当也有可能成为21世纪新崛起的大国。

"大国崛起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