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户籍窗口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总结,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户籍工作个人总结

不知不觉踏上户籍工作岗位已是第三年的时间了,作为办证中心的一名户籍民警,每天与老百姓面对面的打交道,从事着一线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比较密切,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艰辛也有肯定,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群众的不理解也有群众的表扬。户籍工作带给我很多的感触和思考,我想分享自己的一点体会给大家。

第一、要从根本认识户籍工作的性质。刚刚走上户籍工作岗位时,我对户籍工作方面的知识只有简单的认识,总以为户籍工作很轻松,就是每天坐在电脑面前落个户口、办理个身份证什么的。接管了户籍工作以后,才发现事实上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轻松,刚开始接手户籍工作,我就感觉户籍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尤其是如何更好的与群众沟通,很是头疼,导致对户籍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畏难情绪,随着不断的学习、总结,对户籍工作的熟悉和与群众的接触,我心里的那点小抵触也就慢慢消逝了,特别是看到办理业务群众求助的眼神,我深深地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及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户籍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要养成耐心、细致的良好品德,增强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户籍管理工作十分繁琐,工作量极大,而每天又要重复相同的工作,时间久了就难免有厌烦情绪。我们必须克服这种不良情绪,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培养自已的工作耐心。我们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反思自已的言行,不断改进服务态度,真正了解群众的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重视群众的要求,不可漠然置之。同时户籍管理由日常无数的细小工作组成,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而我们的一个小错误不仅会给日后的公安管理工作带来隐患,还会让办事的群众多跑很多路,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不满情绪。所以作为户籍民警,耐心细致、认真负责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事关成败的关键。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我们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解决了群众的每一个难题,那么我们的户籍工作就算做好了,我们离真正的警民和谐也就不远了。

第三、掌握必要的沟通和公关技巧,培养不卑不亢的个性。户籍室作为一个窗口,每天接待无数群众,期间,难免会遇到一些态度恶劣、胡搅蛮缠的群众,无论你怎么解释,只要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就会招来谩骂侮辱甚至诽谤。有些群众不理解办理户口的手续,以为我们故意刁难而吹胡子瞪眼的事常有,而我们由于特殊身份,发生这种事还不能跟他们起高腔,既不能还口,也不能还手,更加不能胡乱满足群众的无理、非法要求。我想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更加耐心细致的给予解释答复并且要勇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已,提高维权意识,维护人民警察的尊严,同时也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做为一名户籍工作人员,做一名公安工作的“窗口警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更优质的服务来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自己这里,筑起一座和谐警民关系的桥梁。在户籍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愿用我的勤快、热情与执着,擦亮这面窗口,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户籍窗口的便捷与户籍民警热情的服务,使户籍工作更顺畅,警民关系更和谐。

户籍制度改革2015

根据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公安机关性质任务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建立体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到2020年,基本产生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赞誉度和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七大任务】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共有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100多项改革措施。一是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机制,二是创新社会治安治理体制,三是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四是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五是完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六是健全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七是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

【三个方面】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完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和治安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是着力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从政策上、制度上推进更多惠民利民便民新举措,提高人民群众的赞誉度。

三是着力建设法治公安,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突出亮点】

第一、加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动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信用、相关职业准入等挂钩制度。

第二、健全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高效顺畅的海外追逃追赃、遣返引渡工作机制,等等。

第三、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落实无户口人员落户政策。建立户口迁移网上流转核验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方便异地办理户口和身份证。

第四、改革内地往来港澳边检查验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向县级公安机关下放出入境证件受理审批权限。健全完善统一规范、灵活务实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制度。

第五、改革驾驶人培训考试,推行驾驶人自主约定考试、异地考试等制度。深化机动车检验改革,全面实施省内异地验车,逐步推行跨省异地验车。加快建立跨省异地处理交通违法和缴纳罚款制度。

第六、探索实行受案立案分离和立案归口管理制度。

第七、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裁量标准。深化执法公开,落实执法告知制度。

第八、围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适应证据裁判规则要求的证据收集工作机制,完善严格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和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辩解、申请投诉、控告认真审查、及时处理机制,完善侦查阶段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工作制度。

第九、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程序,实行涉案财物集中管理。

第十、完善执法责任制,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十一、探索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等等。

第十二、根据人民警察的性质特点,建立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按照职位类别和职务序列,对人民警察实行分类管理。

第十三、贯彻落实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

第十四、完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制度,建立健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职业风险保障制度。依法维护人民警察执法权威。

第十五、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xx年9月5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电视电话会议,为认真贯彻和落实**副市长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我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玉政发〔20xx〕11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玉政办发〔20xx〕181号)两个政策性文件,**区结合实际,本着积极、稳妥、便民、惠民的原则,认真抓好贯彻实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户籍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筑牢开展工作的基础。

会议结束后,**区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属各部门集中学习,传达会议精神,从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层面;从全国部分省、市先期改革试点的效果;从当前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角度,深刻解读和阐释了户籍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要求全区各部门首先解决认识问题,认真学习领会户籍改革精神,做好宣传发动、解释工作,为户籍改革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对现存二元制户籍制度的重大变革,牵扯到群众利益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此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措施,更好的推进工作的开展,**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派遣站所工作人员与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共同深入到各社区、村组,通过开展入户宣传、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学习会、发放、粘贴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具体的内容及措施,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和完善**区的实施意见

根据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市政府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由市公安局**分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区制定了《**市**区人民政府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紧密结合**市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区的区情,就**区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和详细的规划,实施意见共分四个部分:一是明确了此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是概括了改革的内容,即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迁移落户的准入条件、改革学生落户办法、改革“三投靠”迁移落户条件以及解决赡养孤寡老人的迁移落户问题;三是规范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的迁移落户程序;四是对我区做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区的实施意见已分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属各部门广泛征求修改意见。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


篇一: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柳林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勇于探索,积极稳妥的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吕宣明电[2011]20号文件精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局合一”完成情况

2009年12月,根据吕编办字[2009]94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以柳发[2009]26号文件下发?关于成立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机构的通知?,组建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中心的职能划转新设立的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现了三局合一,完成了县局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2010年9月,县编办编制了《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于9月18日以柳政办发[2010]160号 ?柳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正式印发。根据文件精神,新设立的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行使基本职能28项,内设一室三股,分别为综合办公室、社会文化股、广播电影电视股和综合监管股。共有行政编制8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3人,纪检组长1人,总工1人。机构确定后,及时组建了领导班子,2009年12月,县委组织部分别以柳

组干字[2009]18、19、20号文件,分别提名刘映学为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成海平为副局长、杨建军为工会主席。2010年1月,县人大常委会以柳人发[2010]2号下发了?关于刘映学同志任职的通知?,正式任命刘映学同志为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二、“两台合并”完成情况

2009年12月,县委、县政府以柳发[2009]26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机构的通知?,组建柳林县广播电视台,正科级事业建制,核定科级领导职数为2正2副,将原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不再保留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现有人员划转县广播电视台。同时,任命孙守亮为柳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卫彦平为总编,呼永科为副台长、刘改梅为副总主编。根据2011年9月15日第16次县长办公会议,广播电视台只作为政府主办的宣传媒体,其他职能都规划到文广新局,需要向文广新局分流的人员正在办理按照职能划分组织分流等相关事宜。

三、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完成及运行情况

2009年12月,县委、县政府以柳发[2009]26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机构的通知?,组建柳林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隶属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不再保留县文化市场

稽查队,将县文化市场稽查队现有人员划转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12月19日,县委组织部以柳组干字[2009]21号文件,提名刘映学兼任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2010年1月12日,市编办以吕编办字[2010]10号文件核定我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增加全额事业编制5名。加上原文化市场稽查队的7名编制,我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共有全额事业编制12名。目前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在编人员共3人,其它人员为文化系统借调人员。

四、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完成情况

我县国有文艺院团的改制主要为县文工团的改革。柳林县文工团组建于2004年,为股级全民差额事业单位。根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精神,我县积极推进县文工团的转企改制工作。研究制定了改革方案,2011年4月26日,县委召开了柳林县文工团体制改革专题会议,讨论议定了文工团改制的有关事项。同月,县委办、县政府办以柳办发[2011]1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转发《柳林县文工团改革方案》的通知?。根据方案精神,文工团的改制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成立艺术研究院,重组演出团,实行院事团企的模式。核销县文工团的事业编制,成立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现有人员及编制转入新设立的柳林县艺术研究院。同时组建企业性质的柳林县文工团。为确保改制的顺利推进,县政府对文工团的改制进行了财政、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2011年5月3日,县政府办以柳政办函[2011]7号印发了?关于县文工团注册登记的函?,决定成立新的柳林县文工团,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同时授权柳林县艺术研究院为投资主体,注册资本为50万元,法定代表人杨建军。按照柳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柳编发[2011]23号文件精神,撤销柳林县文工团成立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的通知要求将原柳林县文工团的编制和人员全部转移到新成立的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经费来源变更为全额拨款。目前,文工团改制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并与聘用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资产评估、税务登记、职工社会保险正在办理过程中,将在国庆前后完善办理。

五、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完成情况

柳林县电影公司成立于1971年,属自收自支的全民事业单位,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中共柳林县委办公室于2011年8月16日,出台了柳办发[2011]53号《柳林县电影公司转企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精神,核销柳林县电影公司的事业建制,同时组建国有企业性质的柳林县电影公司,公司实行自收自支、自负亏盈运行机制并建立企业制度。人员安置根据晋政办发

[2011]83号文件精神,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原电影公司的在职人员全部进入新成立的柳林县艺术研究院,保留事业人员身份不变,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职工工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由转企后的电影公司负责,县

财政给予支持。退休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省规定的事业单位退休费标准支付养老金。转企后新聘人员,按照国家劳动合同相关规定执行其薪金待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由新组建的电影公司负责。同时做好资产清查、资产评估、土地使用手续和产权手续的办理工作。电影公司组建过程中,县政府将给予经费、设备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2011年8月22日,柳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台了柳编办发

[2011]105号《关于核销柳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事业单位性质的通知》,决定核销柳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事业单位性质实行转企改制,将转企前的在册职工全部转入柳林县艺术研究院,人员身份、待遇不变。目前县电影公司已完成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税务登记、职工社会保险、与聘用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等手续,其余事项正处于有序推进之中。

六、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三项制度”改革完成情况

?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三项制度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转换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增强公益性事业单位活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县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是文化馆和图书馆。文化体制改革以来,两馆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开展公益性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分别出台了人事制度改革制

篇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丰富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总要求,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如何才能更好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

首先,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再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最后,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

篇三: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发突出,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显露出来。近年来,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学术界展开广泛而深入研究,全面论证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而分析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特点,对其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弄清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 文化体制 改革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可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那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什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为什么?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又要做些什么呢?

简言之,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各个文化部门的一齐推动下,对文化事业单位变革创新体制机制,进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适应制度变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改革重新确立企业的文化市场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而当前,我们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其本质上就是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整个社会的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根本性的变革,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文化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文化体制改革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有效应对思想文化领域重大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或样板,所以这种改革仍是一种“试错性”改革,失误和偏差在所难免。

强势行政介入模式与疲软的市场。政府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扮演着主导角色,行政手段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强势行政干预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推手。强势行政介入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需要以政府介入到位为前提,这样在文化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代理人危机也可以得到缓解。 然而, 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强势行政干预模式具有一定的隐患,不可忽视。

制度与政策的短缺、滞后与虚置。从实际的运行来看,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在保障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

完善之处,制度和政策的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文化发展外部条件的变化,支持我国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政策出现滞后现象也愈加明显。

重视“亮点”、忽视全局。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期,对改革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不足,对改革的局部得失和短期目标进行精心布局,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改革“亮点”,有些亮点虽然成绩突出,却正反映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和系统性思维,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形式主义的产物。

文化基层单位缺乏内生动力和激励机制。由政府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导致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至今难以真正确立,使得文化企业不得不依靠政府“输血”才能生存。

政府强势行政干预不到位、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缺乏内部动力和激励机制、文化事业经费不均衡、文化立法不健全、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完善健全、文化体制改革中过于形式主义。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这诸多问题和挑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建议。“融合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选择合适的路径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文化体制改革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得以贯彻落实; 推进文化创新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紧紧依靠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获得强大推动力; 文化人才队伍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得到培育和建设; 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最直接体现在为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指导思想、确立基本方针和规划发展战略。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体制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要抵制不良文化,不可以崇洋媚外,将本土文化视为糟粕、迷信,要吸取各类文化中的优良内容,并结合各类文化中的优良内容将这些内容发展成为自己所特有的文化。

参考文件:

[1]王玲. 十六大以来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史成虎,张晓红. 中国特色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问题与出路[J]. 长白学刊,2013,02:150-156.

[3]郝清杰.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77-80+93.

[4]王立. 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 前沿,2013,11:175-178.


水管体制改革总结


一、 基本情况

1、工程情况

+++++++是省三管局直属的全额拨款性质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渭河流经渭南市区境内河长37.5公里的河务管理和防汛技术指导工作。辖区内有53.534公里防洪大堤,设防等级为二级一类堤防,设防标准为五十年一遇。11处河道工程、1处临时抢险工程、198座坝垛。西与临潼相邻,东与华县(右岸)、大荔(左岸)相接,保护着渭南市及渭河9个乡镇办。96个行政村、28万人口、30万亩耕地。

2、 机构设置

00000现设办公室、财务科、水政科、防汛计划科、工管科五个管理科室

00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设工程部、综合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养护分公司六个部门单位。

3、人员情况

00河务局、公司共有职工00名(其中退休00人、内退8人、病休2人、停薪留职2人、省局借调2人)。实际在岗00人,00000000人,公司人。

二、 05年以前我局管养分离所做的工作

自从二○○二年九月国务院体政办颁发了《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我们渭南河务局根据实施意见精神,逐步展开了单位内部改革。切入点就是逐步树立企业理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一是裁撤群管人员,讲堤段险工包干到职工;二是具有前瞻性地成立了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公司成立初期各个方面还不尽完善,但公司框架已经搭起,为以后管养分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改南北段为南北养护分局,并独立财务,实施“一局两制三种分配形式”(就是在我局实行事业和企业两种管理体制,机关实行档案工资、养护分局实行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公司实行项目岗位工资三种分配形式);四是完成了日常养护工作53项126子项的定额测试;五是完善修订了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局工程管理办法和工程养护办法;六是对工程日常化管理和小型工程建设等工作采用内部合同管理的方式,合同中定任务、定标准、定质量、定工期、定费用、验收拨款。合同结算。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在渭南河务局内部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管养分离的雏形初见端倪。

三、 05年我局管养分离所做的工作

经过前期一系列准备工作,今年我局管养分离工作步入实质运行阶段:一是出台上报了《渭南河务局管养分离实施方案》,方案共分五个部分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计算过程和岗位责任及任职条件两个附件。实施方案的第一部分是政策依据。包括国务院体政办文件精神、黄委文件精神、陕西省政府文件精神。第二部分是渭南河务局现状。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目前管养分离所作的工作。第三部分是定岗定员情况。包括按照国家标准计算定岗定员情况、按照渭南河务局现状定岗定员情况。第四部分是实施步骤与程序。包括人员上岗、财务分离、防汛工作、公建建设。第五部分是水利工程维护定额测算说明。包括堤防工程和控导工程。二是出台上报了渭南河务局管理人员上岗和人员分流方案,方案中对管理层机构设置、人员设置、职责和竟岗程序均很明确,特别是在人员分流政策中,对各种情况的分流人员都在政策中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和明确。三是根据省局批复在3月3日~6日按照批复程序,实现了管理层、养护层人员的彻底分离,实现了人员分离、财务分离、办公场所分离的目标。目前管理层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公司则按照《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按岗计酬、一岗一薪,保证基本工资,体现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运行一个月来,防汛计划科已和公司签定了9项合同任务,截至3月底,公司完成了植树、植草,堤顶修复,规整土牛,根石探摸、标牌刷新、备石规整7项合同任务。

四、 我局在管养分离工作中采用的措施和方法

渭南河务局作为省局乃至黄委确定的陕西库区管养分离试点单位,改革的成效对库区未来全面推行管养分离工作意义重大。为了积极稳妥地搞好此项工作,我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围绕一个目标(管养分离工作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解决的一个问题(切实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处理三个关系(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速

度和职工接受程度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加强学习和宣传,今年先后三次组织全局职工集体学习国务院、黄委、陕西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让职工弄清吃透政策,了解管养分离工作的实质和内涵。在思想上认识到管养分离是河管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某一个人想不想做、愿不愿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事。通过学习和宣传,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了管养分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认识从消极等待变为积极应对。其次在政策宣传中要引导好职工的观念,实施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把“人本”理念细致地渗透到工作之中。三是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岗位标准选人。四是公开运作。《方案》出台后,经过职工大会多次讨论后进行上报。五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经费测算方面按照工程的实际长度,实际面积进行测算,不瞒报、不漏报,确保测算数字的真实性。六是在公司成立初期,单位从政策待定等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抉择的倾斜,保证公司职工收入高出管理层人员15个百分点,特别是省局给公司调拨了两辆撒水车,使公司大大地增强实力。

五、 存在问题

1、 公司职工全部是河务局的职工,对于市场经济、《公司法》等知识还比较匮乏,公司正规化建设丞待加强。

2、 在维修养护项目中,实际发生的子目和维修养护定额不符,如铺石磨、堤坡伐树等,在合同名称中怎样明确?

3、 辖区堤防标准不一、堤防宽度不足,背水坡坡比不多,坡角蚕食严重。维修养护无法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

管养分离工作从摸底、准备到今年的顺利实施,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有许多环节还需完善,但毕竟我们还是走出了这坚实的一步,我们坚信,有黄委的大力支持,有省局的正确领导,有我局勤劳朴实的干部职工,管养分离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水管体制改革总结》来源于。阅读水管体制改革总结。

医疗卫生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医疗卫生体制人事制度改革

我局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工作安排和部署,积极发挥工作职能作用,在人员聘用、合同管理、岗位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绩效工资等方面积极谋划、平稳推进,确保了我县医改工作的全面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人事管理工作

1、精心组织设岗和竞聘工作。与有关部门协同共进,全力指导卫生部门按照规定设置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拟定岗位设置方案,并及时核准报批;会同卫生等部门对上报的竞聘人员逐人进行审核、确认。加强对人员的竞聘定岗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查,组织竞聘上岗,通过考试、考核,择优聘用,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对完成岗位设置、人员定岗和签订聘用合同等情况及时进行认定。

2、推行基层医疗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果。2010年10月,全面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核对和岗位设置工作,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设置岗位336个,实有165人。其中设置管理岗位25个,设置专业技术岗位292个,设置工勤岗位19个。扎实推进了我县基层医疗卫生结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二、绩效工资工作

1、制定出台我县相关政策。2010年10月14日出台了《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馆人社【2010】18号)的基础上,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县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2011】9号)和县卫生局印发了《**县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的通知》(【2011】81号)文件,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2、全面把握,整体推进,核定了**县基层医疗事业单位2011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共计核定8家单位,165人,工资总量1822896元,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1275360元,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547536元,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户籍民警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