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发布时间: 2023.07.29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精选10篇)。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在大量阅读中选出了一篇特别有用的“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1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黄河以其伟岸的胸怀哺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黄河流域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关键的链条。陕西省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作为西农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来到了黄河流域上的两个小小村落,淳朴的民风和自然清新的空气是我对这座农业小村的初印象,但这里逐渐发展的新颖农业园区更让我耳目一新。[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并用智能大屏上的实时监测观测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品尝了新鲜的冬枣,感受了正在晾晒黄花菜;随后我们又前往了两村进行调研,首先和当地村两委取得联系,获得其鼎力支持,而后了解了村子路线和布局,农业产业情况和村民生活质量等等。从一份份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更饱含着一户户村民淳朴温暖的真心。农村的土地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已然收获的金黄色麦子是沉淀后的累累硕果,无论大学毕业后作何选择,我们都将谨记“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我们脚下的土地而竭尽全力。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从这次的调研来看,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青年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作为致力于为家乡作贡献的青年,“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这一片丰饶的土地,需要我们来建设和守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已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作为身处基层的选派干部,更加应当把将群众冷暖常记在心中、把尽责为民的担子扛在肩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续写人民事业的时代华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选派干部要厚植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一位革命家的理想,更是我们新时代基层干部的目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作为选派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百姓难题、增进百姓福祉。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之事无小事,只有将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以无私奉献为工作抓手,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肩膀担负民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搞好统筹谋划,加强工作指导,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把乡村振兴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扎实。用自己的“辛苦感”换来群众的“幸福感”,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千磨万击还坚劲”,选派干部要发扬敢战能胜的拼搏精神,做拉动乡村振兴的“拓荒牛”。

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繁重的工作任务,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担当作为、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以点带面,抓好致富产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当以坚定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不断学习续能力之电,勇于担当弄改革之潮;锐意进取则拓时代之荒;在前进道路上,与时俱进、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争做乡村振兴的“拓荒牛”。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选派干部要锤炼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做服务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这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嘱托和要求,培养实干精神,做到勤政务实更是对选派干部的要求,勤政不仅是党的领导之基,更是基层干部的务实之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乡村振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做群众的实干的“老黄牛”,就要安心扎根基层,永葆工作热情,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勤政为民心坦荡。

清风两袖守清廉,我相信,当每一位选派干部都能像老黄牛一样将“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奋斗姿态投入到工作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必能绘就更新更美的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那么,我们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青年,如何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践行乡村振新战略,带领农民实现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呢?

结合5年来的驻村工作实践和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第一书记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时刻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

作为第一书记,必须把宣传党的政策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脚沾泥土,口说方言,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犹记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支部成立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小分队,进小组、进农户、到田间地头,用通俗的语言,结合村情实际,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重大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第一书记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孟家山村作拥有陕果集团和海升集团两大矮化苹果基地,近几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苹果产业初具规模,矮化苹果种植势头正旺,但是苹果产业技术管理和销售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支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解决群众缺技术、苹果缺销路的难题;一是组织群众到苹果基地务工,边务工边学习苹果管理技术;二是邀请基地和县上的苹果专家,给群众进行现场培训;三是支部组织土专家、田秀才成立果业技术服务队,为群众实地指导,提供技术服务,确保人人懂技术,户户有专家,助力苹果产业发展;四是成立苹果销售服务中心,为群众销售苹果牵线搭桥;五是筹措资金,建设果库,为果商和群众苹果存储提供便利,助推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第一书记,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我们党委政府做好污染源防治、秸秆还田、耕地非农化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

5年的第一书记工作经历让我感触颇深,让我看到基层广大农村落后的局面以及存在的机遇挑战,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4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5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在产业扶贫上,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基地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就业扶贫上,加强劳动力培训、提升就业本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让其获一技之长、促就业与增收,实现“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目标;

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6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7

右玉与安吉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8

今年夏天,我有幸参与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场为期5天的石子口村之行中,我对乡村经济发展之路有了新的认识,对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说收获颇丰。

我在活动中主要负责与本村民宿企业的负责人对接,了解本村民宿旅游发展状况和基本经济发展情况,充分挖掘村落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探讨本村能推出哪些新的旅游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

民宿老板是一位充满干劲的年轻人,他对于本村民宿产业和企业下一步发展有着很明确的规划,并给予我和其他队员很多创新性的启发。他给了我一种崭新的形象。形象不是一个流于表面、浮于形式的自夸者,而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创业者。他翻修村屋、铺平村路、砌好村墙,让一个曾经荒凉的村落被重新唤起生机活力,让山地以外的人们看见山村、来到山村、喜爱山村。以他为首的创业者是这个留守山村最需要的鲜活血液。

三下乡活动对于大一的我来说,就是一项学校下发的强制性作业,每个团员都要做,而且还要整理各种复杂繁琐的材料。但是经历了这次石子口村之旅,让我对三下乡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三下乡,需要的不仅是大学生的身段深入下乡,更是大学生思想的沉浸入乡。只有当我们接触到不同于平时的生活环境,真正认识和理解地区间不同的优势与差距,亲力亲为做出实际行动,才能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真正作用。大学生正值成长和成熟的人生节点,拥有一生中最充沛的精力,这样美好的年华不走进乡村更待何时?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一直记得这次活动带给我的启发,带着积极向上、永不退缩的精神信念勇往直前。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9

实施“优先发展+配套支持”,让农业基础“强起来”。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资金予以优先保障,政策予以优先倾斜,人才予以优先提供。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器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发展,关键是人才。高校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要继续扩大面对农民的招生培训力度,提供“套餐化”“精准化”教学,提高农民专业水平。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新创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实施“宣传引导+典型带动”,让村居环境“美起来”。要围绕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改变“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把农村打造成“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民风淳

朴”的“后花园”。要对村居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村民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要重点整治门前屋后、垃圾处理等场所环节,做到无杂物、无异味。要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加大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引导乡亲见贤思齐,美化环境。要充分挖掘农村“乡土文化”“孝道文化”“宗族文化”,做好传统文化传承,让子孙后代“爱家乡、念家乡、建设家乡”。

实施“自主经营+优化服务”,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千条路,万条路,发展经济才是好道路。要聚焦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生产补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推广订单式生产模式,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获,提供一条龙服务,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增加收益。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技推广人等专家学者作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大特色农产品推广宣传,扩大农产品销路。

做。好“三个加法”,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乡村振兴感悟大学生 篇10

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赴河南新乡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带给我很多震撼和反思。通过专家讲解、实地参观、先进授课等方式,我深入领略了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张荣锁、赵化录等先进群体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精神,从他们身上能学习到基层组织带头人鲜明体现的使命呼唤担当、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时代姿态,这将是我们今后做工作精神指引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乡镇组织委员,我该从此次学习培训中学习什么,怎样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工作的具体实践举措,引发我深思。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在知识储备、能力素质、经验积累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更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上”要研究吃透政策。刘庄村史来贺书记作为一名村书记,将政策了熟于心,甚至能将重点内容背诵下来,让我深受震撼。政策是工作的指南针,要深入研究政策文件,明确工作开展的方向、导向,才能对发展形势、趋势进行科学预见,从而把握形势谋大事。“下”要调研掌握实情。“左右”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刘庄新村、唐庄村还是南李庄村、冀屯镇的跨越式发展,都是镇村干部多次外出观摩考察后结合实际做出的最优决策,我们要充分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开阔眼界、创新思路、与时俱进。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我们要珍惜此次学习培训机会,站在先进前辈的肩膀上,抓住乡村振兴大好机遇,秉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理念,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面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