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www.gz85.com - 扶贫办工作总结】

乡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76.4%。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20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8.5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75.3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140.2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5.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乡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登记造册的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250xxxx下降到现在的37xxxx,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18xxxx提高到现在的66xxxx,增加了48xxxx,不少贫困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较×××的生活。贫困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小水电建设为突破口,乡镇财政收入比20XX年的1xxxx元提高到现在的16xxxx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乡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以发展为先导,夯实思想基础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开发,既是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德政工程,又是保持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首先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乡贫困面大,群体性贫困已成为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上级部门确定我乡为特困乡。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住、珍惜、用好机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贫困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乡形成了“依靠内业谋发展,借助外力保发展,形成合力大发展”的共识,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

我乡地处×××西部边陲,为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海拔最高的乡镇。早在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就提出“山顶种药采菜,山中采矿取宝,山坡种果种椒,山窝种竹育笋,山下蓄水发电,山外设点流通”的扶贫开发思路。依托我乡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扶贫开发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扶贫资金扶持,我乡xxxx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桐古、禾坑、营盘村种药采菜,户平种植药材在xxxx以上,户平采摘红薇菜在10公斤以上,梅竹、大夏、小夏、桥头三个村以毛竹、竹笋为主导产业,年均收入每户在100xxxx以上,大户在万元以上,贫困户群众可以从支柱产业中人平增加25xxxx以上,据统计:我乡新种植药材1000xxxx,花椒100xxxx,毛竹500xxxx,养鹅鸭5000羽,生猪千头,已建成小电站1xxxx,装机1.xxxxkw,我乡七个村全部受益。大部分贫困群众依靠支柱产业开发脱了贫。

三、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夯实设施建设基础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扶贫资金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见实效,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已经完成xxxx村通公路,总里程为35公里,投资2xxxx元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人畜饮水问题,xxxx村全部通电、通电话,新建七所小学,圩镇街面已大部分硬化,并安装路灯10盏,彻底改变了我乡的落后面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重点突破,举全乡之力实施移民工程实施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是彻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三年来共落实移民安置点四个,征用土地3xxxx,开挖平整运输土石方3.xxxx立方米。基础设施总投入10xxxx元。共安置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农户16xxxx,79xxxx,上级给予每人350xxxx的建房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总共达30xxxx元。我乡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实施了移民搬迁。这样就极大地改善了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效地解决了行路难、运输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为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一遇天灾人祸,极易返贫,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要时刻绷紧扶贫开发这根弦,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贫困群众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的生活。为此,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加大移民扶贫力度,适当提高建房补助标准。深山区贫困群众本来就贫困,几乎没有积蓄,经统计,有80以上的贫困群众移民建房后要负债xxxx元以上,搬迁后要发展生活,脱贫致富就更加举步维艰。

三、扶贫资金应及时到位。扶贫资金是实施扶贫工程的基础,如不及时下拨,当年资金不能发挥当年的效益,直接影响当年的工程。

四、贫困户贴息贷款金额太少,贷款期限太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上级扶持贫困乡村修建公路、移民安置点自来水工程,移民点的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等标准太低,乡村无法筹措差欠部分,无形中加重了乡村债务。

乡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XX年,马过河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 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马过河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 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马过河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76.4%。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20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8.5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75.3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140.2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5.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登记造册的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250xxxx下降到现在的37xxxx,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18xxxx提高到现在的66xxxx,增加了48xxxx,不少贫困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较×××的生活。贫困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小水电建设为突破口,乡镇财政收入比20XX年的1xxxx元提高到现在的16xxxx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乡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以发展为先导,夯实思想基础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开发,既是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德政工程,又是保持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首先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乡贫困面大,群体性贫困已成为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上级部门确定我乡为特困乡。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住、珍惜、用好机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贫困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乡形成了“依靠内业谋发展,借助外力保发展,形成合力大发展”的共识,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

我乡地处×××西部边陲,为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海拔最高的乡镇。早在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就提出“山顶种药采菜,山中采矿取宝,山坡种果种椒,山窝种竹育笋,山下蓄水发电,山外设点流通”的扶贫开发思路。依托我乡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扶贫开发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扶贫资金扶持,我乡xxxx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桐古、禾坑、营盘村种药采菜,户平种植药材在xxxx以上,户平采摘红薇菜在10公斤以上,梅竹、大夏、小夏、桥头三个村以毛竹、竹笋为主导产业,年均收入每户在100xxxx以上,大户在万元以上,贫困户群众可以从支柱产业中人平增加25xxxx以上,据统计:我乡新种植药材1000xxxx,花椒100xxxx,毛竹500xxxx,养鹅鸭5000羽,生猪千头,已建成小电站1xxxx,装机1.xxxxkw,我乡七个村全部受益。大部分贫困群众依靠支柱产业开发脱了贫。

三、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夯实设施建设基础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扶贫资金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见实效,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已经完成xxxx村通公路,总里程为35公里,投资2xxxx元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人畜饮水问题,xxxx村全部通电、通电话,新建七所小学,圩镇街面已大部分硬化,并安装路灯10盏,彻底改变了我乡的落后面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重点突破,举全乡之力实施移民工程实施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是彻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三年来共落实移民安置点四个,征用土地3xxxx,开挖平整运输土石方3.xxxx立方米。基础设施总投入10xxxx元。共安置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农户16xxxx,79xxxx,上级给予每人350xxxx的建房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总共达30xxxx元。我乡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实施了移民搬迁。这样就极大地改善了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效地解决了行路难、运输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为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一遇天灾人祸,极易返贫,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要时刻绷紧扶贫开发这根弦,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贫困群众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的生活。为此,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加大移民扶贫力度,适当提高建房补助标准。深山区贫困群众本来就贫困,几乎没有积蓄,经统计,有80以上的贫困群众移民建房后要负债xxxx元以上,搬迁后要发展生活,脱贫致富就更加举步维艰。

三、扶贫资金应及时到位。扶贫资金是实施扶贫工程的基础,如不及时下拨,当年资金不能发挥当年的效益,直接影响当年的工程。

四、贫困户贴息贷款金额太少,贷款期限太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上级扶持贫困乡村修建公路、移民安置点自来水工程,移民点的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等标准太低,乡村无法筹措差欠部分,无形中加重了乡村债务。

镇扶贫办工作总结

XX年,马过河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 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马过河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 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马过河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县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一、以提高扶贫开发效益的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

经过认真论证和筛选,今年上半年已向省办上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4个,申报财政扶贫资金394.6万元。省扶贫办批复下达项目计划5个,其中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总额532万元,已到位420万元,信贷项目1个,资金总额2900万元。

1、科技培训项目申报计划122.6万元。其中劳务技能培训511人次,申报资金65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申报资金26万元,通丰植物营养液科技推广项目申报计划21万元,科技带头人培训申报计划10.6万元。省办批复下达项目资金112万元。

2、农村能源建设申报计划96万元。计划扶持43个贫困村的贫困农户建设沼气池500口,打节柴灶900座,受益群众3840人。省办批复下达项目资金96万元。

3、畜牧业扶贫项目计划120万元。其中担保金项目计划48万元。计划扶持2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新发展杂交母猪640头,年产杂交仔猪12800头,受益人口3530人。省办批复下达种养业项目资金150万元,其中畜牧业扶贫资金120万元,养猪专业村建设资金30万元。

4、卫生扶贫项目计划56万元,计划扶持清塘、冷市、洞市、库区等4所乡镇卫生院实施设备改造。省办批复下达实施卫生扶贫项目2个。

5、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万元。

6、小城镇建设(长益投资公司)扶贫贴息贷款项目2900万元,贷款期限为1年。

二、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整村推进工作开局良好

我县第一轮(XX—XX年)整村推进共确定53个贫困村,涉及9个乡镇。争取了省人大和省科技厅驻安化开展定点帮扶,分别帮扶南区的铁炉村和江南镇的大沙村,目前,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已驻村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争取市直帮扶点15个,其余36个村均为县直和乡镇帮扶。为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我们切实加强了基础工作建设,在组织抓好培训的基础上,完成了53个村的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换选配强了53个村的村级班子。涉及到整村推进的9个乡镇,要求乡镇明确分管领导外,每个乡镇还配备了一名得力的行政干部担任扶贫专干。我们把产业开发扶贫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上半年已投入38万元扶持木子综合养殖小区、柘溪名优鱼养殖小区、东坪优质水果种植小区、梅城土鸡养殖小区等四大扶贫开发种养业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养猪示范村东坪镇大沙村、大埠村和双溪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后6次组织召开了县乡村三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3个村均完成了规划编制、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养殖协会、抓好了调查摸底、组织了技术培训,目前,正在发动群众建设养殖栏舍和沼气池,组织种苗购进。规划每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县级配套10万元,实现全年每个村饲养牲猪XX头,养殖户户平增收200元。

三、以惠及贫困群众为主要内容的8件实事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按照上级要求,逐项落实涉及到扶贫开发的贫困人口脱贫、农村能源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建3件实事,效果良好。

一是脱贫人口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1—6月,全县通过扶贫开发,共帮助4200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年任务的42%。其中扶持1000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帮助3200人越过了低收入线。

二是生态能源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来,先后在43个贫困村实施了以沼气池和节柴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建设,1—6月已完成沼气池建设200口,扶持贫困户建设节柴灶300座。另有300口沼气池和600座节柴灶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可完成全部计划。

三是卫生扶贫进展顺利。今年我县继续将支持乡镇卫生院所发展作为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贫困群众就医的重点,通过精心调查论证和筛选,争取库区中心医院和清塘医院列入国家卫生扶贫对象。目前2所乡镇卫生院均已完成了项目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受援办法,准备了医疗设备安放场等前期筹备工作。

四、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扶贫培训成效显著。\

我县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扶贫开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直接增加现金收入的重点,上半年已向益阳市输送贫困村青年370人参加由省扶贫办统一组织的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补助标准为1050——1800元,学习时间为3—6个月,结业后由校方负责推荐安排异地就业,根据跟踪调查和校方反馈,目前在校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良好,预计均能100%结业。同时,全县围绕提高扶贫项目开发管理和科技种养,上半年县本级已组织各类培训18期,培训贫困村干部和贫困群众600多人次。

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来,我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扶贫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重点,坚持班子建设和扶贫开发“两手抓”,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从而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面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县迅速转变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进一步充实壮大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副县长专管,每个在职县级领导都联系了一个乡镇。县、乡两级落实了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和“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定点扶贫责任制。在要求继续抓好现轮9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了2个省直和15个市直单位驻安化开展整村推进定点帮扶,同时,进一步严格了县直和乡镇开展对口帮扶的制度,形成了良好合力。

二、把握工作重点,创新管理机制,全力打造扶贫品牌

在产业开发扶贫过程中,我们以养殖业扶贫为突破口,将1000户养殖大户联合组建成四个扶贫开发养殖小区“集团军”,扶持小区采取发展养殖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搞活产品流通的“三轮齐驱”的办法,壮大产业规模,拉长增收链条,走出了一条“以扶助养、以养促富”的扶贫开发新路子。通过协会的“传、帮、带”,今年已有XX多贫困户加入养殖协会,并初步均掌握了养殖技术。木子、东坪、柘溪、梅城四个扶贫开发养殖示范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专业户达1600多户,养牛10头以上、养羊100只以上的典型户1500余户,养鸡大户和养鱼大户也达300多户,今年预计全县养殖产值可达12亿元,开展养殖的贫困户户平可增收1200元。

三、加大资金支持,创新扶持方式,确保群众稳定脱贫

一是资金捆绑使用。今年来,我县把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移民开发资金等捆到一起,拿出50%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并要求银信部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多渠道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特别是东坪镇3个养猪专业村,县财政和县畜牧局还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和奖励办法,积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养殖猪产业。二是保证工作经费。今年县委常委、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2次,听取扶贫工作专题汇报3次。县级主要领导表态在人、事、物、权上向扶贫开发工作倾斜保证工作经费,并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三是加大人力投入。今年来,我县坚持对重点贫困村、贫困农户的扶持不动摇,在继续抓好现轮扶持的9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方案,明确了资金扶持的重点项目和对象。上半年,对四个扶贫开发示范小区和东坪镇3个养猪专业村,县财政和相关部门已投入资金40多万元,并为木子综合养殖示范小区的木子综合养殖合作社举行了挂牌典礼,全县养殖业扶贫开发的成果还被中央七台拍成专题片向全国进行了推介。

下段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根据我县的县情,今年下半年扶贫开发将继续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农民增收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切实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实现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农民年人平纯收入增加200元,减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1万人。下半年工作重点是:

1、抓好规划实施。继续抓好90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开发,重点抓好53个整村推进村的项目启动和实施工作,抓好农村能源、卫生扶贫等8件实事落实。通过产业开发扶贫、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项目扶持,直接增加贫困农民现金收入,力争全年贫困村农民年人平纯收入增加200元,减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1万人。

2、抓好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各类种养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11期,计划培训贫困农民3180人。

3、抓好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开发扶贫。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为主要扶持对象,以畜牧业开发扶贫为重点,继续巩固和壮大东坪、木子、柘溪、梅城四大扶贫开发种养业示范小区和东坪镇3个养猪专业村建设,扶持贫困户发展牲猪、土鸡、名优鱼养殖和特色水果种植,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扶贫办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7扶贫办产业扶贫工作汇报》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一些关于的作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范文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部门的倾力支持和县直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大力开展化扶贫。围绕县域经济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地制宜,整合投入,着力培育区域内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立足特色抓基地,加快发展村级主导产业。我们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化扶贫政策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大力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水梨1000亩、桂花苗木50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3000亩、大棚蔬菜100亩,通过产业扶贫,网络带动7万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贫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日趋成型。

(二)开拓市场强龙头,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发展壮大

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结合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和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开发杭白菊种植产业。在时间紧、任务重、群众缺乏生产技术和种植习惯等不利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今年共种植菊花2000余亩,其中我办负责扶贫重点村共种植500亩,到目前为止,菊花收购与加工基本结束,全县共收菊花60万斤,高产田比去年单产每亩增幅750斤,实现大丰收,同时,华林镇共同村,温泉镇板桥山村等扶贫和移民村,今年还成功实施了“钢架大棚蔬菜种植示范项目,该项目对周围几个村寨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明年我们将继续重点推广一批具有深远影响及很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的项目,使之成为我县一项新的扶贫产业。

(三)扶贫到户促增收,切实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产业扶贫到户与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与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贫困户确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农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5000余亩,基本实现了贫困户都拥有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到户,加大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使一大批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难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扶贫互助社作用,用足用活扶贫互助资金,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贫困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还未得到彻底转变,缺乏对科学养殖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低,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极少数困难群众思想僵化保守、固执,对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无动于衷。

(二)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销售过分依赖于小商贩的收购,贫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高,经营的自主性不强,“怕卖不出去”的思想还在部分群众中存在。农村经纪人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经营理念的商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

(三)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上级扶持力度也十分有限,仅凭这种鼓励补贴式的扶持很难解决特殊困难户的脱贫问题;二是农民自主发展的意识还不强,依赖政府补助的意识较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还未筑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产业化扶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产业特色,继续走好产业扶贫之路,使更多的农户依托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

(一)加大汇报力度,抓好政策资金争取。为了进一步抓好我县产业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积极向省市扶贫部门加大汇报力度,及时掌握上级有关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小额信贷贴息资金,重点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贫困村产业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各重点村的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抓好跟踪督办。

(三)加大服务力度,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对全县确定的产业化扶贫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帮助搞好企业当年发展规划,及时申报贴息计划,集中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使龙头企业搞好建设,做大规模,壮大实力。

(四)强化技能培训,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科学规划,指导各村搞好优良种苗的引进和推广,会同农业、科协、茶办等部门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五)及时掌握政策,抓好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放工作。2017年,我们将结合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有关政策,进一步抓好各重点村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工作,对申报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同时加强对各乡镇扶贫项目办的业务指导,确保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工作规范运作。


"扶贫办主任工作总结"延伸阅读
扶贫办主任工作总结 乡扶贫办主任工作总结 扶贫办主任的半年工作总结 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办工作计划 扶贫办社会扶贫股工作小结 扶贫办党组工作总结 扶贫办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办的工作总结 扶贫办关工委工作总结 扶贫办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扶贫办宣传工作总结 扶贫办产业股工作总结 扶贫办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扶贫办工作总结及计划 局机关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办秘书工作总结 扶贫办履职工作总结 扶贫办党支部工作总结 扶贫办培训股半年工作总结 扶贫办党支部年终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党建工作总结 扶贫办个人工作总结 扶贫办资金股工作总结 抽调到扶贫办工作总结 巡察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办至班子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人员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后勤工作总结 扶贫办社会行业股工作总结 扶贫办监察室工作总结 扶贫办督导组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开展督查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财务工作总结 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卫计局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办纪律教育月工作总结 健康扶贫办卫个人工作总结 审计局审计扶贫办工作总结 扶贫办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扶贫办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扶贫办公室工作总结 金融办扶贫工作总结 妇女主任扶贫工作总结 渣土办主任工作总结 门办主任工作总结 农牧办主任工作总结 征收办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