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教育科研工作总结,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科研工作总结一】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研讨,全员参与

1、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继续组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通过学习笔记、网络博客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2、人人尝试做研究。本学期,学校以《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习,后尝试,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与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3、搭建平台,深化教研。本学期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科研室和各课题组定期发表科研专题,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互动,点评、小结。提高了教师网上教学科研的能力,对“高效课堂”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布局,形成课题研究规划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三个课题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研究》,市级课题《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和《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实验研究》。各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制定研究课题方案,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记录、总结,与展示活动。我们还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三、积极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学校召开了科研会议,对“十一五”课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了展望。学校将继续根据办学方向和特色建设,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学期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这项课题进行了研究,该课题将引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以新颖的网络教学形式,激发教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意识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室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情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通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

四、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期,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科研室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工作措施

在越来越深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自身的水平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尤其在我们的学校“小课题”研究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知识不完善、研究工作缺乏考虑、课题题目的不规范等问题突涌而至,可见老师们的科研能力还亟待提高。同时我们部分老师的研究热情还不足,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够,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校园里有一股研的氛围,老师们一起拿起智慧的钥匙打开这座一贯认为神奇的大门,跨过教育科研这座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门,走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成为一名研究者。“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育科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教科研工作总结二】

新课改要求教师走智慧型、研究型发展的道路,教师必须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目的的实践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创造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就应当实实在在的成为学校教师实现这一目标,实施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促进者、先行者。因此,为教师搭建一个可以导演生动活泼教育教学成功案例的宽阔、稳定舞台,以有效的全面的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使命。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也是教育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工作虽没有走在其他兄弟学校的前头,但也取得了点滴成绩,现将我校科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工作管理

为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领导班子带头,规定教师必须人人有课题,年年有成果。学校将教研单独作为一项工作在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中,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教科研工作,并逐年加大教科研工作所占比例。学校规定凡教科研工作不积极,力度不大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年终考核时教师获得的科研论文证书作为单项奖计入教师量化考核。由于课题立项周期较长,评审环节复杂,广大教师以前参与度不高。为扭转局面,提振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承担课题立项任务。

二、课题研究

1、在十一五期间,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重”的原则,不断开发德育教育系列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发展要求,形成以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为本的德育体系,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情感丰富,善于合作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人。我校在2006年4月立项了德育科研课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2013年结题。通过课题研究实验使学校初步达到: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效果最优化。

四、存在不足

(1)、资金投入不足。因各方面原因,造成学校的资金紧张,因此在教育科研的资金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缺口。

(2)、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在认识上,将教科研看成是写篇论文,缺少深入实际的过程性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相脱离,研究与实践是两张皮。在研究的能力上还不强,不知道如何去研究,研究的方法欠缺。另外,研究氛围不浓,缺少主动研究的意识,现有的所谓“研究”也往往是简单的应付,所以很难出成果,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帮助不大。这种状况不改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3)、缺乏专业引领。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开展的课题立项,缺乏相关领域的权威,不能及时把握方向。

五、今后设想

1、继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进一步提高教科研工作的规范性。

4、创设氛围,使教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科研工作总结三】

根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校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科研兴教和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本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本学期,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查。校长亲自深入课堂听课,并参与集体备课、评课活动,同时,尽管学校经费紧张,都能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各项教研活动。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予以指导,并作阶段性的总结。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给教师征订报刊供老师学习,还提供书吧、阅览室等场所供教师课余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通过集体备课活动,积极调动组员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探究课堂教学新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安排了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及双师型培训,还邀请省、市、县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如:邀请市中职数学教研会副会长沈崇玖老师来校为全体一线教师作《注重课堂细节 提高课堂效益》的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特邀县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郑焕华老师为师生作《英国文化教育生活漫谈》专题讲座;特邀浙江科技学院教授级高工、当代发明家陶松垒老师为师生作《发明创造人人可为》专题讲座;特邀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艺术家摄影学会副会长、温州市艺术摄影学会会长、原温州医学院外事处处长王曙先生来校作《摄影艺术的理解》专题讲座等等。还有学校自行组织对教师业务培训、学校管理培训及班主任培训。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促进教科研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加强了课堂教学评价督导,以促进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每学期要求教师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议课、评课活动,把三维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掌握和实施,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反对教师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研组的活动和校本教研,改变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使我校教育教学在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推动下,取得明显成效。本学期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及参加市、县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获奖达到20人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县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学生有80人次。

五、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1、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

2、及时收集、反馈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学科技能评比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回顾一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005—2006年教育科研
[ 2005年,我县教科研工作以、“”重要思想和为指导,紧紧围绕县教育工作主题,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深化研究、提高实效上下功夫,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

一、工作目标

1、做好申报国家、省、市“十·五”教科研课题的准备工作。发动广大教师选好研究课题(项目)。选题要根据《泗洪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突出研究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新途径,解决新课改中的实际问题。

2、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活动,力争重点学校教师教科研参与率达到50%,一般学校教师教科研参与率达35%。

3、做好“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完成16项省、市级课题任务。

4、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在全县推广优秀成果3~5项,校校落实推广项目,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的现实生产力。

5、加强教科研基地建设,评选教科研示范学校5所。

6、抓好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举办教科研骨干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实践的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7、做好省、市教科研成果评奖的推荐工作,力争获奖总项数量在全市领先。

8、做好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全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的组织工作,力争使获奖人数排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措施

1、做好选择研究课题,撰写课题方案和填写表格的指导工作。

2、加强课题管理,加强检查和指导,推进课题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

3、深入学校,和广大教师一同讨论解决德育、新课改和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4、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成果展示会,为教师交流教育教改经验搭建平台。

5、开展教科研成果评奖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6、举办教科研成果培训班2期,举办教育科研“沙龙”2期。

7、加强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邀请专家来洪讲学和指导。

8、帮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工作。

9、深入调研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以便研究对策,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催化剂。

泗洪县教育局教科室

2005年八月

小学教育研训部科研工作总结


小学教育研训部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部门,承担全省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及特殊教育六个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工作,现在职的研训教师共有九人。
研训工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科研的成果物化(实施)与推广,这也是研训工作的核心所在。从本质上讲,研训教师是在科研意识驱动下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所以教育科研始终是研训工作的重心,这一点是小学教育研训部全体教研员的基本认同。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围绕教育科研展开研训工作,主要承担的课题研究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三项,其中有一项是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科技部重点课题(资助)、辽宁省科技厅重点课题一项;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社)重点课题(资助)一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课题(B类)一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两项;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立项课题两项;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3项;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课题一项。除此之外,小学科学、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和实验。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的科研有如下特点:立项级别高、研究方向准、科研力度大、学术空气浓、成果质量好。一些综合性的研究成为部里的龙头课题,比如:全国规划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策略研究》和科技部课题:《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等推动了各学科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小学教育研训部,每一位教研员都有研究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基地。2002年,小教部集体受到中央教科所实验研究中心的表彰;2003年,科技部关于《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成果奖。同时,在课题的研究方面,小学教育研训部改变了以往重视管理、轻视实验过程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单一(以实验单位的成果和经验为主要)的做法,突出了课题的学术性,加大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一、关于科研课题的管理
小学教育研训部十五期间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共计17项,涉及的实验单位和学校数近千所,规范课题管理成为部门工作的重点。
1.加强管理,用制度说话
小学教育研训部的管理思路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忽视任何细节,用制度说话,向管理要质量。首先,严格执行中心科研管理规程,在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集中研讨交流活动、中期评估、评优直至结题,这些重要环节上保证不出漏洞;其次,部门的正副主任各有侧重分科监管,在相关课题文件的审批、财务制度等方面给予把关;最后,部门在课题经费的使用上严格控制,保证课题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2.渠道畅通,责任明确
小学教育研训部19项课题,实行的是集中研究与分科实施并行的管理模式。这些课题按照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类,其中有些课题要为教育行政的决策提供依据。比如:《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是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辽宁地方课程科技教育课程标准(2-7年级)研制和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方面的课题(数学、科学)是我省参与教育部基教司(责成华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中心组成新课程实验教材及使用状况评估项目组)开展对新课程实验教材及使用的分析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保证重点课题和具有决策意义的课题与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有畅通的研究渠道、各实验单位与总课题组之间有畅通的组织和联络渠道。每项课题的负责人和档案管理者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涉及部门几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采取部门、学科双向管理的办法,切实将课题的管理层层落实到人。
3.重视积累,健全档案
教育科研的周期性十分突出,加强过程性管理不仅要落实在内容上,也要落实在资料的积累上,所以档案的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科研档案的管理既是一种责任,也同时能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各学科之间就如何使课题资料的积累和档案的建设更加科学有序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也配备了相应的档案夹等办公用品。2003-2004年师大教学检查评估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分类提交的各项资料包已经说明了对资料和建档的重视。随着十五课题结题工作的展开,各项科研课题的成果累计将通过这些资料和档案展示出来。
二、科研课题的立项和进展情况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立项和进展情况
(1)《特殊教育学校(班)课程教材改革与教育教学法实验》(批号:DHB010627)
2002年6月立项,是规划重点课题,负责人:邹冬梅。起止时间02年6月-05年6月。课题涉及三个领域的研究范畴:聋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教材改革与教育教学法实验;弱智学校综合主题课程教材改革与教育教学法实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课程教材改革(侧重语文、数学学科)与教育教学法实验。三年来,总课题组通过各种层面的教研活动、培训活动,定期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上报《2002、2003、2004课题年度工作总结》。分别于2004年10月组织37所实验学校开展了课题阶段研讨活动,并邀请参与国家聋教育、弱智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成员撰写课改的理论性文章,各实验学校则从校本教材、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成果的总结,编写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待出版),所取得的成果为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样本。该课题现已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公报等正在形成之中。
(2)《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为:FHB11576)
2002年6月立项,负责人:关松林、唐莲君。起止时间为02年12月-05年12月。该课题在两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验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有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为我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在课题运行阶段,主要研究工作有: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教学设计评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用书教学策略导航、校本教研指导》丛书(四册)。现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各项成果和相关报告正在整理完善之中。
(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批准号为:FHB011223)
2002年6月立项,负责人:唐莲君。实验周期是01年12月-04年9月。三年多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先后在《中小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文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目前该课题正在准备结题验收。
2.国家、省厅类重点课题
(1)《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
2001年12月科技部立项子课题,负责人:周浩波,总课题组资助3万元2003年12月通过验收,评为优秀组织奖和成果奖;2002年1月省科技厅再次立项,又追加课题经费5万元。作为科技部子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任务基本完成,包括:
研究我省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基本状况,学校(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的水平层次,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影响,以及我省科技教育资源情况;比较分析我省青少年科普活动在国内所处的地位,发展的潜力和方向,存在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以基础教育为依托,提出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机整合的基本思路。
构建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模式。
了解我省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基本状况,形成符合辽宁特点的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方案。
形成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方案或案例,建构科普活动案例库,为我省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开展提供活动资源。
作为省科技厅重点课题,已完成如下任务:
辽宁省科技活动方案库和人力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科技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研制课程标准,编写学生用书。
典型科普活动方式和行动方案研究。
中小学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培训与培养。
从2002年开始,该项目进入实质性研究与实验阶段,各试点地区和实验学校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学校的科技教育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师生的科技素养得到较大提高。目前,这项实验已进入结题阶段,相应的资料和成果正在整理和完善之中。
(2)《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2002年9月,课程教材研究所理想,负责人:李晓梅,实验周期:2002年9月-2008年9月。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李晓梅参加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在《中小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文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在2003年10月人教社举办的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20名教师获奖,在2004年10月人教社举办的教学设计征文活动中有25位教师获奖。课题组成员之一的刘威、仲化老师录制的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示范课《统计》一课分别作为教材培训资源包在全国发行。目前该课题处在中期实验阶段。
(3)《与教材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2002年10月立项,负责人:刘国强。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评价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关于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的研究;
评价手段多元化的研究;
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实验研究;
数学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的研究。
三年来,我们采取以科研带动教研的方法,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在小学数学研究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数学综合实践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具有操作层面上的做法,这些对于探索一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科研体系,完善实验教材的地域功能,加强教育教学课题的地域交流和合作,有效地共享和利用教育资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为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宗旨。目前,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
(4)《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教育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年度课题(批号:993320720),1999年度立项,实验周期:2000年6月-2003年6月,2003年4月11日通过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在专家对该课题充分首肯的基础上,2003年10月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小学教育研训部以鞍山市立山区育智学校现场汇报的形式召开了全省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实验成果展示汇报会。该课题成果《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教育实验研究》发表在2004年第4期《南京特教学院学报》,并协同实验学校编写了《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教育教师用书》内部资料。
(5)《特殊教育学校(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模式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批号:辽宁普教841),2001年6月立项,实验周期:2001年6月-2004年10月。2003年10月13-18日在鞍山分别召开了全省实验聋校、弱智学校、随班就读学校课题中期阶段总结会议;2004年9月23日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了鉴定、评估,并通过专家验收,并于2004年10月召开辽宁省特殊教育十五科研课题结题成果发布会。该课题于2004年2月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首批优秀科研成果。
(6)《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课题(B类),项目编号为:20040355,2004年12月立项,负责人:崔凤琦,该课题为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之中的学科创新课题,计划运行两年。2005年3月31日开题,参加的实验学校100所,涉及全省14个地市,课题协作单位为小学生报社、《小学生优秀作文》杂志社。目前课题的论证阶段已经结束,实验正在进展之中。
(7)《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号:辽宁普教143-1),2004年12月立项,负责人:孙岩。课题计划运行两年,参加实验学校100所,涉及全省13个地市。目前课题的论证工作已经结束,将于近期开题。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验》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1999年12月立项,负责人:崔凤琦,2003年3月通过辽宁省教育厅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专家鉴定时认为,三年的实验研究,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单一、封闭、千篇一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被打破,阅读教学在创新教育的引领下已走向多维、开放,阅读教学的创新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实施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规律和途径已日渐清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2003年3月由国家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课题成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探索理论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探索实践篇》。
3.其他课题(子课题)
小学教育研训部承担的子课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各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
(1)2000年3月立项,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验和小学语文自主发展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人分别是崔凤琦和李希华。这两项实验课题已于2004年8月通过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鉴定验收通过,并颁发结题证书。
(2)2002年9月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负责人:唐莲君。目前这项课题已进入结题准备阶段。
(3)2001年12月立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面向21世纪的小学科学教育,负责人:孔繁成。目前这项课题已进入结题准备阶段。
(4)2002年7月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和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负责人:唐淑华。目前这项课题已结题。
三、课题研究成果
见附表。

"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