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息技术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8.15

信息技术教案系列四篇。

教案和课件是老师需要花心思准备的东西,所以可能需要每天都去制作。优秀的教案和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要点。如果你想了解“信息技术教案”涉及的各个方面,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能错过。如果你觉得我的内容有用,请动手收藏起来吧!

信息技术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剪贴图形》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它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帖和旋转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资料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图形的形状,为电脑绘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的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潜力目标: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潜力。

3、情感目标:在同学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修改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潜力。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互助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理解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潜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透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转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务必有必须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带给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透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1、阅读教材;2、同学之间的帮忙;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习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取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透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习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必须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习中选取一幅图形进行练习。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能够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透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透过“放”,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透过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案(篇2)

从教材看,本节课选自青岛出版社B版初中第一册第1单元第3课活动1,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学好本节课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组装、软件系统组成等知识奠定基础。

(过渡: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教师还要对所教授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掌握好上课的节奏。)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但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一些硬件技术指标等还不够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并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过渡: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选择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能说出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能复述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增强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3、通过了解硬件系统与计算机性能的关系,体会计算机设计的严谨和精妙。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我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组装,难点则是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过渡: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下面我将着重进行分析)

(一)导入新课

我先联系生活,以买电脑为例,提出问题:购买电脑时,需要考虑电脑的哪些要素?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主要考虑一些硬件设备的性能。接下来继续提问:计算机有哪些硬件组成?预设学生对于上述提问有积极的响应,我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热情学习本课。

采用谈话导入是因为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我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首先我会讲授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展示硬件系统及五大部件图,提出问题:台式计算机中有哪些硬件?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台式计算机有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硬件。然后我再结合展示的图片,采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

这里之所以用提问引导结合讲授法进行教学,是因为提问引导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讲授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对于计算机的技术指标,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讲解。我会在之前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讨论两个问题: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各个技术指标主要决定计算机的什么特性?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分享答案,最后我再带学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计算机的技术指标包括主频、字长和存储容量,并对各个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采用小组讨论法,是因为组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填写硬件名称

在对硬件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会展示主机箱的硬件设备图,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根据刚刚的知识,结合我所展示的五大部件图,将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填写在对应的方框中。学生填写后我再带领学生对内容进行订正。

这个练习环节的设置,能够通过实物对应知识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我会开展一个小活动,我说出主要硬件名称,请学生指出硬件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让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不仅可以检验新授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提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等内容,学生回答后进行纠正补充。这样的总结方式能够帮助我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让学生在8000元的预算内选择硬件设备,做出硬件选购表格。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总分式的板书,可以较好的呈现知识的层级,同时可以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信息技术教案(篇3)

一、说教材

《逛海西,排游记》是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本文以“游记排版”主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学习word的乐趣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逛海西,排游记》这篇课文是在学生结束了国庆长假后的学习内容,本文贴近生活实际,课文紧扣游记排版,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事情记录在word中,并运用自己的创意排版出有特色的页面。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感受word排版魅力的同时,体会到word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排出有趣精彩的页面。

教学目标:

1、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2、插入文本框并学会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3、用艺术字及文本框排版游记。

重点:插入艺术字及文本框并灵活运用艺术字及文本框;

难点:灵活运用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排版游记,体会word排版的魅力。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有针对性的采用“指导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学法:“授之以财,不如授之以技”,这个道理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渗透,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观看感悟法、实践操作法、合作探究法、学思结合法”,探究文本,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获得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我计划用一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下面,我着重谈谈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一些旅游出行的图片,及一些随笔写的游记,再播放一组用word排版好的精彩游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word的魅力。

2、导入:同学们,国庆节有跟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吗?肯定拍了很多照片吧,叶写了游记,那么你们想不想把你们旅游的照片放在你们的游记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怎样将我们旅行过程中拍下有趣的照片与写下的文字用word排版组合成一份有图有文有趣的电子报。

【这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激情导语,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本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观看操作,理清知识

1、演示教学

我主要采用演示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我主要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学习。

导入:在老师刚刚播放的板报中,同学们觉得好看吗?把自己的图片与写好的游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份精彩有趣的板报,相信每位同学都想要这样做吧。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怎样排版游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板报,看看老师的板报都有哪些内容?【图片、文字、文本框、艺术字】首先,我们把今天的任务分成四个小任务,这样便比较方便我们操作,现在认真观看老师的操作,并思考当老师完成一个小任务后,word页面有什么变化?(板书: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

2、整体感知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思考教师操作:教师在word中插入这些元素是为了什么,教师是怎样进行排版?

我演示操作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并详细讲解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展示插入艺术字后的游记,让学生观察回答,插入艺术字后的页面与之前没有插入艺术字的页面有什么差别?

全班自由提问时,我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解答问题并告诉学生在word中插入这些元素的理由:插入图片是为了更加直观的增加游记文章的现场感,也可以美化文章;艺术字可以让文章更加美观有趣,容易辨认,并且醒目张扬突出等等;文本框可随意移动拉伸,让word排版更加方便。(板书:艺术字:美观,醒目;图片:美化,现场感;文本框:拉伸移动,方便排版。)

【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一边观察教师操作,一边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体现高年级注重整体教学的学段目标。】

(三)动手操作,感受word魅力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我的操作后,布置学生的课堂任务,参照老师刚刚的演示步骤及课本40-42的步骤,完成一分排版精彩丰富的游记。

3、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践,充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体会到word在实际运用中的魅力。

教师在学生操作的同时进行巡逻,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强调正确的操作步骤。

【这里,我通过让学生自由操作,联系实际,参照资料,引导学生体会word排版的魅力,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我总结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大问题,并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在word中排版文字,如何正确的运用艺术字,图片及文本框将一篇游记排版的精彩有趣,以后同学们就可以将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写的一些游记、随笔等等,通过今天学习的方式做成电子版的形式,可以永久的保存起来哦。

2、作业:仿照课文活动主题,用word制作一幅电子版的对联,充分发挥想象力,加入图片、艺术字等元素。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7、逛海西,排游记

醒目

图片:美化,现场感

文本框:拉伸移动,方便排版

插入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去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老师!

信息技术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

《窗口的操作》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键盘操作和鼠标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窗口操作是我们操作电脑最经常使用的操作方法,是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第一年开信息技术课,学生对电脑操作的能力差距很大,有些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对电脑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但也有同学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对电脑学习都有着很高的兴趣。针对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更扎实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情景中,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掌握窗口的操作,使所有的学生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的学习高潮中,从故事中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及语言组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从中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4、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窗口操作的各种方法,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5、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为主,演示讲解、启发提问法为辅。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故事中掌握基本操作。

《龟兔赛跑》是学生熟知的小故事,上课伊始老师就以讲一个不一样的《龟兔赛跑》为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之中:

1、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乌龟——打开窗口操作——调整窗口大小操作。

2、乌龟、兔子向前跑——移动窗口操作。

3、兔子睡觉了——最小化窗口操作。

4、兔子睡醒了——还原窗口操作。

5、故事讲完了——关闭窗口操作。

接着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讲这样故事的几个关键点,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这时学生已经磨掌擦拳,跃跃欲试了,老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试着自己讲这样的《龟兔赛跑》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既于无形中掌握了窗口的基本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动手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二)从故事中理清基本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小乌龟”和“小兔子”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老师就从这两个小动物说起,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通过取名字活动认识三个按钮(最小化、最大化、关闭),通过区分各个窗口认识“标题栏”,通过看老师操作归纳总结出窗口的各种操作。至此,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各种概念,梳理了知识。

(三)在游戏中加深理解,熟练操作。

最后通过老师学,学生做的游戏,加深理解,让学生熟练了操作。

(四)在总结中深化思想教育。

本课以《龟兔赛跑》为情景,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甚至有些学生原来就已经会了这些操作,如果纯粹讲操作的话,可能五分钟就学会了,但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概念的梳理,我将窗口的基本操作揉合于讲故事中,既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要学的内容。

2、情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学生。

3、本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较少,让学生完成的讲故事的任务,层次性不强,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案(篇5)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三册中的第四课《大师的好助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构建主义理论,下面我就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对本节课作以阐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第三课《艺术字大师》之后进行教学的,安排了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及三维效果的学习内容,是设置艺术字效果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及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协作及研究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掌握了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设置艺术字的操作。在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及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信息技术课中的学习内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PowerPoint中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及三维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在PowerPoint中给艺术添加轮廓、阴影及三维效果的操作。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灵活掌握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艺术字效果恰到好处。

四、教学方式::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好地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演示操作法:

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给指出学生一个清晰的、有效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五、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法:

接受任务后,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通过实践、体验、探索和发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备。

(2)分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接着出示几组艺术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认识绘图工具栏,示范讲解给艺术字添加轮廓的.方法。(学生尝试其他方法)

2、任务一:学生尝试给艺术字添加阴影的操作方法。

3、任务二:学生自学给艺术字添加三维效果,体会“深度”的含义。

(三)实践应用:

通过填一填、连一连、想一想、做一做和试一试等活动,来巩固本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

(四)反思小结:由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七、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给艺术字添加轮廓、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浙江摄影出版社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五彩的窗子》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操作方法,如:鼠标的操作、工具的应用等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画图中应用选定工具和填充工具使用的方法。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给羊村宿舍装修”,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在画图中使用选定工具和填充工具。以使用两个工具“移动窗子和填色”为任务明线,画图中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两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完成任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和合作,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在画图中熟练打开和保存已有文件;

2.能够基本运用“选定”和“用颜料填充”两个工具对图画进行美化;让学生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模仿之后,能够独立完善图画的填色和适当调整布局;

2.在学习了打开和保存之后,能够与上节课的保存进行关联,获得提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对画图的填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形成一种简单的审美观念;

2.通过给小动物排宿舍,知道尊老爱幼,互相团结。

教学重难点:

能够基本运用“选定”和“用颜料填充”两个工具对图画进行美化。

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区别;掌握“选定”中的透明设置,解决“用颜料填充”时会碰到的缝隙。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赏识教学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老师和培养学生质疑习惯。而教学中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本堂课的内容,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二、教学流程分析:

1、如何用画图打开羊村宿舍;

2、小羊的房子在装修,如何移正窗子;

3、给房子刷上漂亮的颜色;

4、为小羊们安排宿舍;

5、玩一玩上色游戏(汽车),学生演示;

6、玩一玩拼图游戏(懒洋洋),学生演示;

7、美丽的窗花和对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引导新课:

(1).教师从羊村新造好了大楼的故事引入。

(2).揭示任务:今天我们要为小羊们装修一下大楼,同时为它们安排宿舍。

(3). 告诉它们羊村的房子的图已经在桌面上了,我们怎么用学过的“画图”程序来打开它?(先让学生自己来试试,再由教师指导,答案可以有多种)

2、课程新授:

(1).请学生用画图程序将羊村的大楼图打开,然后同桌同学讨论,这副画里有什么问题吗?

(2).将窗子移正

通过观察学生可能会发现窗子歪了,请学生自己试试能否解决。

难点1:关于使用选定工具进行选定时,要将鼠标置于窗子的外部,然后左键按住,拖动到把整个窗子选中后再放开左键。

难点2:移动选定的图像时,要将鼠标移到选区内,等到鼠标变成四向箭头时,再单击左键不放然后拖动到指定位置放开左键。

关于“选定”工具的“透明”工具,若学生在此时提出,教师可以指导教学,学生没有提出,则放在“给小羊排宿舍”的环节进行教学。

请学生为小羊的房子进行“装修”:将窗子移正。

(3).为房子上色

小羊的房子这样漂亮吗?你觉得还能怎么装修,粉刷上颜色怎么样?

你会上颜色吗?用什么工具:“用颜色填充”工具。

颜色在哪里选择:在下面的“颜料盒”里

大家动手试试为房子刷上颜色,在上颜色的时候你会碰到哪些问题,请你记下来,稍后请大家帮你解决。

难点3:选择颜色的地方叫“颜料盒”,左键单击选区颜色,选好后颜料盒的第一个格子显示的颜色就是你选中的颜色。

难点4:图形中有缺口时,颜色就会漏到外面。

3、教学环节的展开:

(1).为小羊们安排宿舍

现在房子也装修好了,小羊们要住进去了,你能为它们安排房间吗?

先同桌讨论怎么安排,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请学生来上讲台来试试将羊移到房间中。

难点5:选定工具中的“透明”工具教学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必需讲授清楚,该工具的名称叫“透明”工具。

(2). 最后将作品保存。

请学生自己将作品进行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像上次那样询问我们要保存的文件名?

3、教学总结:

(1).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评价的时候注意细节,比如有学生遗留下了一两块地方没有填,(评价之后学生继续改进自己的作品)

(2).小结本课教学要点。

四、作业的安排:

作业1: 拼图;

作业2:贴对联、贴窗花。

信息技术教案(篇7)

本课题《我的消费统计》选自湖北省长江出版集团·省教材出版中心崇文书局《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命之水》——第三次活动。本单元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开展Word与Excel的比较探究学习。本次教学内容是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边框、表线、文字及数据的格式设置。

信息技术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Excel是继学习Word后Office办公软件中的第二个组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软件,更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针对这一课,我思考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一、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大公桥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了WORD的操作。通过前两次的教学活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Excel这个软件,并且能在表中进行数据录入和进行简单的格式编排。他们求知欲强,对于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积极性很高,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提倡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他们还想学什么?(教学目标)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工作簿的建立、设计及保存;能熟练地设置表格、文字和数据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开展《消费统计》活动,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设置表格线及文字和数据的格式

教学难点:独立完成一张表格的设计和制作

课前准备:师:1.多媒体课件;2.电子教室系统畅通;Excele软件使用正常;生:一周消费统计。

三、我将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法;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任务驱动、支架式教学法为主,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等方式,在明确操作任务后,尝试操作,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课中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互动交流、协作学习等学法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将操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以上教法和学法就体现在教学的三大环节中:引入课题——新课内容——拓展延伸。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题

作业赏析,温故知新,用时3分钟。

师出示上节课学生作业,生赏析,指出不足。

回顾已掌握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继续探究,完成建构,用时10分钟。

这是学生学习重点知识的环节,他们将在此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框架。逐步建立起Execl综合运用技能。

我为学生安排了一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继续完成或修改“种子生长数据表”;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继续操作。教师给出修改边框的方法提示(PPT),大部分学生应该很快完成表格的修改。为了让所有学生充分掌握,我将请出已完成的学生当小老师,让他到座位手把手把方法教给其它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深入探究,体验成功,用时20分钟。

这是学生突破难点知识的训练。以学生现在的发展状态为起点,搭建分层发展的平台,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

教师在学生欣赏几种不同风格消费数据表后,提出任务二:设计制作自己的“一周消费数据表”。并友情提示:请充分利用Excel提供的格式功能,设计出个性独特的表格。学生在接到这个任务后,都非常高兴,并发挥想像,大胆操作,很快他们就能将自己的一周消费数据制作成“数据表”。

3、展示作品,交流评价,用时5分钟。

为学生的作品提供展示的舞台,并让其它学生分析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中学范文网 WWW.f215.com)

(三)、鼓励尝试,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信息技术课标强调要“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板块,鼓励学生探究EXCEL的强大功能,并向别人展示自己探究到的新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EXCEL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出课堂,为以后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四)、说课小结

本课教学设计始终突出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以“上机操作”为核心;以分层次“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四、我的学生怎样更高效的学习?(效果预设)

根据我多年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来看,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法,从学生需要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可以达到如下效果。有趣、有用、得法。第一、有趣:给自己制作时尚个性化的消费数据表,很有意思,学生很感兴趣;第二、有用:制作数据表有利于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学生觉得有用,他想学;第三、得法:学生之所以学得很快乐、很轻松,是因为我们的尝试操作很得法。通过多次尝试操作,学生自主探究,亲历制作一般表格、精美表格的过程,体验了制作表格的乐趣和成功。

信息技术教案(篇8)

一、 教材及学生分析

《森林音乐会》是根据省信息技术小学实验教材第二册《卡通贝贝手拉手》一课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图形翻转、旋转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操作有了一定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画图软件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使用画图软件的基础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认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龄特点,同时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角度的变化区别

二、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音乐会学习情境,设计了三个任务,即编排座位、整理乐器、制作奖品。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结合画图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性,培养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学法指导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时我在创设的三个情境任务中设疑激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他们列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选择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伊始我利用动画短片导入课,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出示课件)同学们,大森林里正在召开动物音乐会,有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瞧!就连平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壮也来了。你们看,他们两兄弟长得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幅图画时,马上就会发现问题:这两只小老虎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只小老虎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水平翻转。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屏幕广播示范讲解图形的水平翻转,学生练习操作并且屏幕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在学会“水平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垂直翻转。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难点,就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本环节分两个任务展开:

任务一:排座位

(出示课件)“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调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可急坏了总导演大象伯伯。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帮帮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去”。学生在操作时,会发现小猴子利用水平翻转放不到正确的位置。这时我提出: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回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问老师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学习垂直翻转。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当学习方法,学会新知。

任务二:整理乐器

(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的节目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表演。可他们到乐器库取乐器时却发现:乐器摆放的一点也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原来是乐器管理员小熊一时贪玩忘了整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熊整理一下乐器吗?

学生已经掌握了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任务一的基础,任务二相对容易操作。在制作课件时把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使用也加入其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课件中特别设计了“吉它”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次翻转过来,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对角度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出示课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90°、180°、270°旋转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帮助小熊整理乐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抓住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探索创新”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任务三:制作奖品

(音乐会结束了,观众评出了最喜爱歌手,大象伯伯想请同学们帮忙用准备好的树叶拼贴叶画,并从中选出一幅优秀作品奖给获奖者,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吧!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第三个任务制作奖品主要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翻转、旋转树叶拼贴叶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巧妙的结合起来,努力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板书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把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展示。整个板书直观形象,步骤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效果预测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数学、品德与生活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信息技术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