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语近人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8.20

2023平语近人观后感(汇集八篇)。

每次欣赏完一部作品之后,脑海中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在观看过后,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些以前的想法。观后感是通过作品文化和价值的体验和输出实现自我提升,写观后感不光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思考能力。下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分享的是“平语近人观后感”,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助益感谢您的阅读!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1)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以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还增强了澎湃而持久的文化自信。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指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我们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2)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习近平同志从四个不同层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阐释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习的原因。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的法宝。从延安整风时“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执政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认真建立学习制度”,到新世纪阶段的“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读书学习,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在现代政治文明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习近平同志曾经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的预言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浩瀚的知识,只有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读书不仅是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建议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如此,才能吸纳丰厚理论营养,博采各类知识精华,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

■原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

■释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出自《庄子·养生主》篇首。涯:边际、极限。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精疲力竭。与儒家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积极进取精神相比,庄子的思想确实有消极的一面。对此,要辩证地加以分析。

《庄子·养生主》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如果撇开庄子养生论的阐述,截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这句话就有了积极的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多地摄取知识,完满自己的人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其次,要勤奋努力,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后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要达到这种境界,习近平同志曾总结了三点体会和认识: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坚持读书和运用相结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原典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释义

《人间词话》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著作。他的“人生三境界”说,是对历史上成功者的经验总结。成功有其共同的内在逻辑。王国维认为,这种逻辑可从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中体现出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登高远眺,所见尽是肃杀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高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将此句解读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尽管遇到百般困难,还要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用在此处,是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兴趣是激励学习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或是不思进取不愿学,或是陷入事务不勤学,或是装点门面不真学,或是急功近利不深学,或是学用脱节不善学。这些说到底,都还是一个学习兴趣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过一个陈望道的小故事,这位革命先行者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红糖,蘸着吃掉了粽子,母亲问他,他还说“够甜”。这样的甜,是信仰的味道,也是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的味道。领导干部学习时,正需要有这样一种好之乐之的精神。

■原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

■释义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在这里,孔子讲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其中“知之”是学习的较低境界,相当于“要我学”;“好之”是学习的较高境界,相当于“我要学”;“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爱学”。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固然有自身资质不同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态度问题。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入脑入心、灵活运用。关于学习,孔子还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鼓励学生要勤勉好学,并乐于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可见,好学、乐学始终是孔子强调的学习的要素。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历程的再动员,是对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再动员,是对沉着应对错综复杂发展形势和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再动员。

主题教育是党的作出的重大部署之一,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安排,通过主题教育,全党同志将更加自觉地做到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福祉的关注和对民族事业的担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为国为民情怀。

主题教育的关键是牢牢掌握和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大理论武器,用理论之火点燃信仰之灯、照亮实践之路。

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张志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言必行、行必果的领导风范,体现了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决心和意志。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保证全党同志切实做到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中共党史教研部新时期改革开放史教研室主任沈传亮认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思想引领,突出责任担当,突出结果导向,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党的精神和党中央决策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4)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以“孝”为主线,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著名的《游子吟》展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短短几句话、几行字不仅向我们传递了横亘千年的儒家“孝文化”,也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还对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县正处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要深刻认识孝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哺育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乳汁,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生生不息的根基,我们要进一步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上凝聚最大共识,清醒认识到孝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融合家庭、提升个人道德水平的必然需要,是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是建设文明新化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之源。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孝文化导向。我们应当牢牢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重要契机,探索开展孝道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新思路,在常抓和抓常上下功夫,为建设文明新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百善孝为先的良好家风,在学校和社区积极开展各类孝文化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把孝道文化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入,不断巩固和夯实孝文化的社会基础,在全社会培育并真正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是要大力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渗透在人民群众血液和灵魂中的因子,它深植于历史和人民,潜移默化地推动和巩固着社会价值和道德伦理的维续,为我们建设文明新化提供丰厚的土壤和养分。宣传部门要大力宣扬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尊老爱老道德模范,积极推荐参与“中国好人”评选,通过持续不断地发掘、宣传、学习这些充满时代感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和凝聚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让讲孝道、行孝道、传孝道蔚然成风。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5)

观看了央视的《平语近人——一枝一叶总关情》之后。思绪万千,感慨之心久久不能平静。

节目里提到的清代名家郑板桥的那首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首郑板桥的诗。郑板桥把关注民间疾苦为己任,体恤民间的疾苦,这种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去学习。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就要把老百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放在心上。他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境界。通过这首诗,不由得让我由衷敬佩。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去学习的。回顾一下历史。

自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大潮涌入中华大地以来。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工业建设大发展。经济和民生蒸蒸日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一片片棚户区消失不见了,一片片优雅舒适的居民区拔地而起。商场里供应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式的新潮服装,流行于街头。百姓的餐桌,出现了鸡鸭鱼肉。百姓的钱包,一天天鼓了起来。然而,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一部分人在接触西方世界以后,在糖衣炮弹的轰炸之后。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巩固学习。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发生了扭曲。开始崇洋媚外,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在这部分人的影响下,渐渐的,腐朽的资产阶级小情调生活慢慢的传播开来。侵蚀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官者应当廉洁自身,为百姓谋福祉,为百姓谋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搜刮百姓,中饱私囊。自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反腐倡廉这一举措深入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的会议上都发表过深入人心的反腐讲话,他常常引经据典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政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史为鉴,以人为本”,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大刀阔斧的对我们的党,军队,政府机关,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部署。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打老虎,拍苍蝇”和轰轰烈烈的“扫黑除恶”运动。一时间,举国上下,一片沸腾。党政监察部门的热线举报电话此起彼伏,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大江南北,关内关外马不停蹄的调查取证,抓捕罪犯。随着一个个大老虎相继落网,一个个黑道老大认罪伏法。百姓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什么是为民?为什么要为民?怎么样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用行动给我们以解答。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顺民心,应民意。又一次在危机关头,把我们的党和国家,拉回了正确的轨道。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6)

在雪域高原的皑皑世界里,有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常年以雪域为邻,与冰峰为伴,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他们远离温暖的家庭和亲人,用自己的生命和付出,丰富着忠诚两个字的内涵,一遍遍勾勒着中国军人伟岸的身影,书写着平凡铸就的伟大。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跟观众介绍自己的时候,不无诙谐地说:我是一个手机爸爸,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由于常年不在家,我只能和家人通过手机联系。每当有人问起爸爸在哪里的时候,他们会快速走到妈妈的手机跟前,说爸爸在手机里。

这是一个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隐藏着千丝万缕的隐痛和百般的无奈。作为一个血肉青年,有爱情的牵挂和亲情的羁绊,谁不想跟自己的爱人长相厮守,谁不想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伴,谁不想在自己的父母膝前尽孝,谁不想享受稚子盈门的温馨

但是,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忠诚两个字,把自己的生命镌刻在雪域边疆而无怨无悔。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哪里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选择了奉献,仅此而已。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老师,其实更多的老师,也是手机里的妈妈、手机里的爸爸。按照固定的、被设计好的时间表,早出晚归、栉风沐雨,两头不见太阳的工作日常,让他们习惯了白天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起床,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已然入睡,好不容易见了一面,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已经是明远人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追求,因为他们坚信别人的孩子耽搁了是一份亏欠,自己的孩子耽搁了,总还有补偿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等到寒来暑往、春夏更替,不知不觉间,孩子也大了,机会也没了,怅然若失的感觉,长年累月,变成了他们心里的心病,最后,只好喟然长叹一句,谁让你的妈妈(爸爸)是老师呢!

我的爸爸在手机里,充满童真的一句话,听不懂的,以为是孩子在开玩笑,听懂了,免不了要流两行青泪,这背后的心酸苦楚,可能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纵然是有人理解你,又有何用?终究还得日复一日地继续坚守下去。

忠诚,英雄,坚守,终究只有极其个别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荣誉和待遇,只有极其个别的人才能被当做模范或者英雄,接受全国人民的敬仰,毕竟,是无数个同样忠诚的英雄,只能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被凡尘埋没。但是他们同样是被忠诚召唤的英雄,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书写英雄的事迹,不求被理解,但求问心无愧。

这,是英雄的底色,不求被铭记,但求无愧疚,无愧于他人的信任、无愧于职业的光辉、无愧于时代的重托、无愧于岗位生命的价值。

我的爸爸在手机里,一句质朴而震撼人心的童言童语,撞响了我内心沉寂已久的共鸣,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名坚守在明远校园里每一个岗位上的英雄,让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英雄的敬礼,让你们的奉献书写在教育的词典里。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7)

通过阅读《平语近人》这本书籍让我受益匪浅。           

        书籍里记载着许多历史人物;如:管子、童恢、郑板桥、刘庞以及唐太宗……等等,都是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还要很多历史性的书籍;如:《左传》、《陈情表》以及《论语》……等等,对我们很有学习性帮助的书籍。书籍里面更是有许多名言名句;如:“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书籍里也记载着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故事;如:从前有一个叫刘庞的人,号称“一钱太守”,只因他离别前只拿了一钱,所以才被称为“一钱太守”;还有诗人孟郊写作的《游子吟》是他50岁时陪伴老母亲时写的,通过这首诗,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以及我们的主席爷爷亲身经历过的事,有一次,习爷爷听说一位老人生活拮据,他就专门去街上找到这位老人,把自己的外套给了这个老人。习爷爷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对老人的一种敬,一种爱和帮助。

        他们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也要改正缺点,好好学习,将来为人民着想,为祖国争光。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8)

《平语近人》第十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作为重点学习课题,选用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等典故,从什么是人才、怎么培养人才、如何使用人才三个维度系统展开论述。

什么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中,德才兼备是人才评定的核心指标。人无德不立,人无才不高,德行、品德是才华的统帅,而才华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因素。真正的人才要做到爱国爱民,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拥有肯干、实干精神,要时刻有改革创新意识,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做到严格自律。

怎么培养人才?总书记的用典中强调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培养、磨炼才能成为人才。从基层做起,扎根一线,这是人才培养必经之路。个人成才没有捷径,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做起,不断接受历练。习近平总书记的成才经历就很有说服力。在7年知青岁月里,他接受了四关的磨炼,不断学习,立足实践,扎根于梁家河村的各项基层工作,这为他今后的成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要终身从书本、实践学习,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为中国梦的实现尽心竭力、添砖加瓦。

如何使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中强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至关重要,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还引过清代诗人顾嗣协的一首诗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因为每个人都有其所长,都有其所短,都有其强项,也有他的弱项。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小过废人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于大胆使用人才,就要观大节、略小过,不因小过而束缚其才干的施展,也不能一次犯错就永不叙录。要给予人才试错试败机会,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条件限制、情况复杂、先行先试而导致失误的,要主动揽责担责,为他们打气、撑腰、鼓劲,让人才轻装上阵再出发。

在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那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去成为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吧!

平语近人观后感(篇9)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必须具有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我们还要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非学无以广才,我们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任何时候奋斗精神我们都不能丢,没有前人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生活中。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时刻记得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报答社会,奉献国家,做一个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要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会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相信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国家会越来越富强,而我们也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平语近人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