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孝道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9.17

孝道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阅读一篇文章会形成自己的感悟,我们应该写下心得体会来记录每一阶段的历程。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总结,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孝道心得体会”的相关话题,欢迎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帮到您!

孝道心得体会 篇1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孝道心得体会 篇2

孝心,不分大小,不分远近。今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的《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是我的内心深受启发。本次颁奖典礼共评出了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他们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他们所给我的印象是,在面对种种的不幸,她们却能坚强的去面对,始终把自己的母亲放在第一位,为了母亲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在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当中,她们有和我们是同一年龄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曾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伤了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心,浪子回头金不换,现在改正,还算不晚,父母把自己美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他们,赡养老一代和抚养下一代是我们长大成人后的责任,从小播下孝的种子,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所必须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只有这样才会让家庭美满,让社会美好,让国家富强。

孝道心得体会 篇3

“小孝”,又称之为“孝养”,它局限于满足亲人的衣食住行不至于有所缺乏。目前这种孝的范畴是人们在孝道修养方面普遍局限性认知的一个孝道思想。很多人觉得自己工作非常忙,事业需要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对于父母只要有衣服穿,有饭吃,衣食无忧,自己的孝心就尽到了。但是,从传统根文化角度来讲,精神和物质两项,父母都应该得到满足,才算是孝道文化。这种单纯满足生存需求的孝,只能说这是一种“孝养”。古人认为:只给父母物质享受,连孝都谈不上。所以,“孝养”应划归到“小孝”范围。

“中孝”,就是不仅要在物质上孝养父母,同时在精神方面上,能体谅亲人的心愿,爱父母所爱,至亲所喜也喜而为之。陪亲人谈天说地,使亲人心里平和、顺畅、安乐,精神上获得至亲之乐,这叫“中孝”。对父母的情感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父亲退休后,他自己住一个房间,物质上不用操心,唯一所缺就是精神上的认知。父亲跟我有很多共同语言,每个星期天抽上半天时间,跟他聊一聊历史,聊一聊家族的演变,谈一谈以前他所见家族道坛的热闹象,父亲感觉到非常愉悦,那种回忆使他乐在其中。我们共同分析现在社会上道德文化蜕变的现象,一同去体会其中的喜乐悲欢,老人就感觉到不孤独,在精神上同时获得至亲之乐,和子女之间有一个心灵的共鸣和交流。这种状态只是“中孝”的范畴。

“大孝”,是善巧方便地劝告亲人明白尊道贵德之理,遵循自然因果规律,顺应自然,与人为善,既注重自己身体的健康长寿,同时也要明白精神系统的提升,包括使父母能够明白如何真正去实现离苦得乐的道理,这就是“大孝”的范畴。

什么是“至孝”?我们要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常念父母的恩情,践行与帮助至亲修身求真。虽然很多双亲他们自身由于文化水平和各种影响的综合作用力,难于认同生命实相里很多改变其身的理法,但是我们要有这颗心,推荐或者亲自陪同父母,用良好的办法使父母能够真正进入老年养福阶段,进行性命双修和出离生死的修习,让父母积德行善,去除执著和分别心,实践修身获得精神的升华和解脱,这就是“至孝”。

民间有句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至孝”,要升华到能够使父母摆脱这样被动受助的方式。“至孝”的内容,还包括用自己的孝道诚心和道光德能,完成我们应尽的孝祭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祖先们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运用祖先们的优秀品德和品格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建设。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地帮助自己;舍向别人,才是最大的获得。

孝道心得体会 篇4

时代是思想之母,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而和平的年代。祖国的发展与雄起是这个时代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我们将父辈及吾辈所未实现的期望与梦想寄予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成绩优异、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所以我们更加注重教育。

据统计,现代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已超过家庭总支出的三分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子辈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方面的能力都将远胜于我们,但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具有健全和高尚的人格,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具有自我完善并不断超越的未来,而人格的塑造确实要认真听听五千年祖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在圣人眼中孝道是排在“仁义礼智信”前面的哦!

三代同堂,孝道即是修养也是修炼。虽然道理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就拿现在成为国民话题的“婆媳相处之道”来讲,就有上千版本,也许生长年代、环境和个人习惯及受教育程度确实使两代人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维护家庭和谐,在我看来却更为重要。

孩子的心灵和眼睛都是纯净的,同时也极为敏感,他所看到的、听到的都会成为他成长的一部分。“家庭关系学”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必修课,“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是伦理也是规则,一个具有孝义家庭的孩子更懂得付出和感恩,记得一个不错的公益广告,一位母亲为年迈的老妈妈打水洗脚,她的小儿子默默的看了一会,也端了一大盆水为自己的妈妈洗脚,小脸上闪着汗水和自豪的光芒,身教胜于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父母的关爱不仅是义务和责任,也是一种示范与榜样。

每天为老人做些什么吧,即使是倒一杯茶、洗一件衣服、认真的聆听一次父母的唠叨。虽然我们的父母已经老了,没有了年轻时自信和敏捷,但他们给予爱的能力一点都不比我们少,他们将对子女的爱延续到孙辈,因此也更加宠溺他们,父母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步入老年后,他们大多会不那么自信了,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告诉他们,他们对我们来说非常非常重要,每天都是如此。

孝道的另一个切面是独立,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不惜精力、金钱与时间,这使大多数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有一次我对孩子说:“你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妈妈,自己能做的要自己做。”她不屑一顾的说“妈妈不都是这样吗,为什么我要自己做?”认真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是因为自己本身也太多的依赖父母,大到买房子、调工作,小到吃饭穿衣,事事父母操心,自我独立性不够,孩子则会认为父母代办、包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长期的接受照顾和服务的孩子,会失出很多成长的机会,也容易变的自私并滋生积怨。

孝道不仅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亦是学生对老师、后辈对长者的敬畏之情,当作为价值标准植入孩子内心,以培养感恩心、诚敬心、责任感,我想这对他的未来将是至关重要的。

孝道是我们与孩子共同的功课,如果我们想使孩子成为家族的荣耀、祖国的栋梁,那么请一定传好自己这代的接力棒!

孝道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4月20日,我们二龙中心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山东省亲情教育系列活动办公室主任、山东电视台《天下爸爸妈妈》等栏目总导演、山东省天下爸爸妈妈文化传播中心秘书长吕明晰《凝神聚气共筑中国梦》的专题讲座。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吕明晰老师围绕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孝道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行动等方面为我们全体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孝道”一直被历朝历代深深重视,甚至被奉为“国之根本”。孝,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规范着世世代代,贯彻于万户千家。其内涵就是善事爸爸妈妈、尊敬爸爸妈妈。应该说,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孝”是完全可以同社会道德融合的,值得广泛倡导,大力弘扬。我觉得,如果把“尊重老人,孝敬爸爸妈妈”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融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试想,当爸爸妈妈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都应该从孝道做起。他认为“孝”是人格完整的基础,有“孝”的人也有责任心,有担当,知恩图报。“孝”是成功的保证,有“孝”的人讲义气、有爱心,会得到大家的合力相助,能够成就大的事业。

通过这次报告,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孝道”的真正含意,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把吕老师的这种观念传承给我的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孝敬长辈的人,这样才能做一个人格完整的人,才能让大家看到“凝视聚力,实现中国梦”的美好社会。

孝道心得体会 篇6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史上默认道德准则;孝,是乌鸦反哺,是羔羊跪乳,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风貌而著称于世。知感恩,行孝道。心怀一颗感恩心,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如大自然给了我们润泽,给了我们明媚阳光和新鲜空气,我们要感恩;大地给了我们肥沃土壤,给了我们动植物和其它生存条件,我们要感恩。同样父母给了我们生育、养育之恩,还有无尽爱怜与呵护,我们更要知道感恩。凡是有生命东西,都懂得感恩。牛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恩,鸳鸯有挚爱之恩,就连肉眼看不见草履虫也知道妈妈养育之恩。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 然而当下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孝心终极奥义是爱。孝心其实很简单,比如,为母亲倒一杯水;为父亲捶一次背这是多么平凡。

但是这些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也许你孝心不豪华,只是亲手为爸妈做一顿他们爱吃,他们就已经很开心。

孝道心得体会 篇7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真谛。

孝乃是《论语》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也有许多人觉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是最好,穿是最新,住是最大。”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仅仅是你对他们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他们是最幸福老人。在孝敬父母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尊敬、依从、感恩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疼我爱我,我学父母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开始,又是一切教育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结果。固然在人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生命之 源,是人生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人。倘若没有父母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自己本 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

孝道心得体会 篇8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具有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特别爱读历史书,发现许多皇帝的谥号前都加有一个孝字,特别是汉朝的皇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它体现出孝道在中国古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孟郊的《游子吟》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缝,恐怕会迟到。谁说寸草心,报三春晖?这首诗形象上描写了母爱的博大和无私,父母对孩子的献身不图回报也很难回报。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英考叔叔的小官员,有一次去见郑庄公。郑庄公给他吃饭,他舍不得把肉片放在一边吃。庄公奇怪,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叔说:我妈妈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食物,请允许我带回家尊敬妈妈。庄公听了很感动:一个小官员在美食面前没有忘记老母亲,英考叔叔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同龄人,现在很多孩子看到美食,很少想起父母。

用经济专用语来说,父母育我们是投资,父母对我们的投资多,父母对我们的回报少。这是逆差,既然是逆差,为什么父母要投资呢?因为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面对这种无私的爱,有一部分人竟然无动于衷。

一本书上说: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尊亲是孝道的最高层次,弗辱其次,能养最低。现在有些人不能养活他们的父母,更不用说尊重他们的亲戚了。有两种人:一种是富人,一种是忘记他们的书;另一种是少壮不努力工作,长大后需要父母养活他们。

孝敬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

大后方能为父母撑起一方晴空。

"孝道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