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园养护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十五期间养护工作总结。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时候还是会使用到总结的。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出缺点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每写一次总结,我们就可以想的越多:人的力量是无求无尽的,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做到。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五期间养护工作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十五期间,我段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认真坚持交通部养路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养护事业的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段“十五”期间的养护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公路日常管养,确保道路畅通

十五期间,我段始终坚持开展好以“强化日常养护管理,确保道路安全”为内容的养护竞赛活动,结合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抓好以路面为中心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1、全段将公路日常养护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工程股技术人员对路面沉陷、坑槽等病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了修补方案,对病害进行了及时修补,狠抓质量管理,降低养护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周期。在养护资金困难、养护材料不足的条件下,我段将有限的养护材料用到实处,把好质量关,坚持按小修养护八大工序作业,不允许粗制滥造,只讲进度,不讲质量,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养护成本。并认真坚持了三级查路制度,坚持按部颁标准评定路况,掌握路况质量的基础数据,为公路管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段平均好路率69.6%、综合值69.5,使公路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地保证了道路交通安全。

2、对各线路的危桥、险道、危房,加大巡查力度,及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设立警示标志,实施专人监控,由班组派人具体负责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报段,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实地监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和作业点。

3、加强对班组生产任务的检查指导工作,每月段组织相关股室人员对班组的当月养护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包括养护生产、安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内容,并以《公路巡查通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到班组,对班组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严格实施奖惩逗硬,有效地促进了班组的养护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认真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我段针对职工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积极组织对职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工作。我段将各班的班长、原始记录员召集起来,对班组的内业资料,包括图表、会议记录、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培训,使我段的内业资料质量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二、振奋职工精神,重塑养护形象

为振奋职工精神,重塑养护形象,达到“养好路、育好人”的目的,我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在全段坚持开展好以“内强管理、外塑形象”的大讨论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养护工作献言献策。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实施机关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使段机关由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二是积极向县委、县府及主管局汇报,争取上级领导对我段养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我段“三金”及养护材料款等问题,为养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源节流,合理使用资金,首先确保职工工资发放及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我段成立了太极道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对外拓展第三产业,开发有限的养护资源,加强苗圃、机械的经营管理,对外创收,以弥补养护经费的不足。四是搞好政治形象工程的建设。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种迎检政治任务。特别是今年,我段通过内部模拟招标形式,争取到了省道304线邻遂路八一桥至赵家桥大修工程B2合同段建设任务和县委指派承担了红星水库至乐善道班3公里公路的油路铺筑任务。全体干管人员充分发扬养护职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施工进度,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五是我段自办了《公路管护简报》、《安全简报》、《巡查通报》等内部刊物,并制定了激励措施,积极鼓励职工投稿,报道和宣传养护战线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

三、狠抓党建工作,塑造行业文明形象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

领导重视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为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纵深发展,我段成立了精神文明领导小组,负责抓精神文明建设,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班组、到个人,进行奖惩兑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安排部署了全段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善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杜绝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在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从而营造了一个团结、具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并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段党支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各项规定等,使全体干部职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充分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地对照检查,找差距、添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以“先教”活动为契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基本素质

根据县委安排,我段作为全县第一批单位,在全段范围内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我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的原则,遵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着手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建立和健全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和教育,使职工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使职工认清形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埋头苦干,务实创新,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期间,全段将培养的6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壮大了党组织。~完成了“先教”活动的各项任务。我们在职工中广泛宣传“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兴路富工、服务社会”的行业精神,在全段范围内开展“内强管理,外塑形象”讨论活动,把行业精神的内涵与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提高了职工的基本素质。

四、加大安全综治管理力度,确保全段安全形势稳定

我段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狠抓了经常性安全监管工作,制定了《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奖惩逗硬;加强了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职工个人安全防范工作,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工作,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班组签订《安全及综治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相关责任。我段针对点多、线长,安全隐患较多的实际情况,以养护管理竞赛活动为契机,对道路隐患积极地抓整改,添措施,挤出资金进行整治。

针对各线路路面病害较多,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的实际情况,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及时进行修补。对危桥、险道及时增设警示标志,对路基滑坡地段,采取设警示桩的方式控制路面行车。对沿中路、沿三路、万中路等六条线路危险路段,我段安装了警示桩,对沿三路、沿中路、万龙路的水毁工程及时进行修复,极大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对道班危房,及时安排资金进行修缮,以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养护职工福利待遇差,个别职工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安心,对养护生产及养路事业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还有一部份道班危房、危桥、险道等,无整改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职工竞争意识差,观念滞后。

总之,十五期间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段职工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使我段的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几点体会

1、抓好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十五期间,我段养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我段养护材料、职工“三金”问题,为养护事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2、为促进养护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业务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随着路面等级的逐步提高,对养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职工养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十五期间,我段组织职工参加市、县组织的技术练兵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3、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十五期间,段领导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加大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针对养护工作实际,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并督促相关人员落实,确保了十五期间我段安全管理工作无重大事故发生。

十一五养护工作规划

一、认真坚持养路“三十二”字方针,强化公路的日常管护工作,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各级领导对我段养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日常养护工作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抓好国省县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加大对对养护体制的改革力度,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如招标、全承包等,对养护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逐步提高养护质量。

三、加大养护技术创新力度,在养护生产上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大练兵活动,对职工养护技能、文化素质进行培训,使职工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以适应现代养护生产的需要。

四、继续加大安全,综治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安全,综治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向主管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积极整治道路隐患,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力度,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档,全面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基础业务,强化开发功能,实施现代化管理,积极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服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七项建设中。s0100
一、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部门开展工作的根本准则,也是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十五”期间,全市档案部门深入宣传贯彻实施档案法律法规,加强档案行政执法,依法治档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广泛宣传法规
市、县(区)档案部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把档案法规宣传与档案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档案法规宣传教育引向深入,克服了形式上的走过场,实用性、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明显增强:利用各种会议,不失时机,见缝插针,宣传档案法规,不完全统计,全市共14场次,500多人次听讲;80%以上的单位边开展业务监督检查指导,边现场讲解档案法律规定;集中专门、分散到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和借其它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向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宣讲档案法规41场次,2500多人受训;组织1000多名档案干部3次参加档案法规知识竞赛和考试;有50%以上的单位自觉组织学习档案法规至少2次以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简讯等途径宣传档案法规做到经常不断。通过广泛宣传,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档案意识、档案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普遍增强。
(二)开展执法检查
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性的档案执法检查活动,分别不同内容实行专项检查。在安排布置各机关单位普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县(区)分级组织抽查。每次检查活动都受到市、县(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支持,做到组织保证,发动面广,安排周密,方法得当,促进有力,单位自检自查面达80%以上,市、县(区)两级抽查面超过20%,既广泛宣传了档案法律法规,总结交流了工作经验,又具体地督促指导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纠正了少数违反法规的现象。
(三)依法规范管理
按照档案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要求,市、县(区)档案部门从实际出发,制发并监督实施了一批规范和加强档案工作的文件,先后对机关档案工作、企业(包括破产企业)档案、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包括公路建设)档案、乡(镇)、社区档案、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档案、各类专门档案及临时机构的档案依法进行了宏观上的管理和微观上的指导,督促健全档案工作体制,建立完善,规范业务基储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了档案法规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四)查处违法案件
市、县(区)档案局均明确了执法主体资格,建立了执法员队伍,按要求及时参加培训和更换执法证。针对执法检查和平时监督指导发现的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保管存在诸多隐患,体制、人员不落实,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混乱等一般问题,市、县(区)档案局采取召开专门会议督促、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现场监督整改、通报批评等方式加以纠正,先后召开会议7次,书面责令整改16个单位,现场监督整改240个单位,全市范围内通报5次。对严重违反档案法规定的事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先后处理失火烧毁档案2起,丢失档案1起,人为入室撕毁档案1起。
二、档案业务建设
(一)全面落实标准化、规范化措施
2000年底,当时的地委办、行署办联合行文,专门就地直机关目标管理工作作出要求和安排。根据这个文件,地区档案局受行署委托与地直各机关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区别不同情况,要求各单位限期实现等级标准或规范化管理标准。责任书签定后,地委办、行署办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发文通报、两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督促,地区档案局采取发文强调、上门帮助指导、不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等措施认真加以落实。经过努力,市直机关单位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数量在2000年底59个单位基础上净增62个单位,比例由40%提高到98%以上。
在抓好市直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市档案局加强了对各县(区)的督促检查。按照市局的安排和要求,各县(区)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各机关单位的督促指导,加快了整改、验收工作步伐。到

2005年底止,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验收的单位达到674个,比2000年底的289个单位增加了2倍,其中:凤庆、云县、临翔、永德四县(区)已基本完成考评验收任务。
(二)积极探索新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逐步将档案行政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市档案局在督促抓紧完成目标管理和规范化管理考核验收工作的同时,利用平时的监督指导,分析总结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经验教训,探索新的长效管理机制。市档案局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依根档案工作相关法律规定,制定了《机关档案工作年度考核暂行办法》,从2004年开始全面组织实施,有效防止了机关档案工作在通过考评验收后出现滑坡现象,促进了机关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这项措施,引起了省档案局的高度重视,省局以正式文件印发全省各州市参照执行。
(三)全面推行新《规则》
国家出台《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后,归档工作实现了重大改革。为确保新《规则》在我市的顺利贯彻实施,2001年起,市档案局及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在市局先行试点基础上,组织各县(区)局负责业务指导的领导和骨干人员在耿马县进行了实地操作培训,紧接着市县(区)分级广泛组织各机关单位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002年开始,全区全面推行按新《规则》归档,各级机关单位均实现归档制度的重大转变。
(四)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各县从实际出发,继续抓紧指导和帮助乡(镇)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整改,确保了一批乡(镇)通过了考评验收,到2005年底,凤庆、云县、**、耿马、双江已全部或基本完成了乡(镇)档案标准验收任务,凤庆县已100%完成了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验收。各县还进一步加强了与涉农部门的配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技推广运用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五)主动服务中心工作
“十五”期间,市、县(区)档案部门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的需要,主动配合,积极做好档案工作。在全市“三讲”教育、村级体制改革、党政机构改革、“”学习活动、团结干事教育活动、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云岭先锋”工程、创造争优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三村”建设、撤地设市等重大活动中,档案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有关部门或机构密切配合,督促收集和保管好档案材料,及时指导帮助规范建档,保证了各项工作活动开成的文件材料完整齐全的整理归档和接收进馆。与此同时,围绕经济建设,市局继续抓了两户企业档案管理等级标准考评验收,配合省档案局认定了一户企业档案管理晋升,两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破产企业档案管理情况的调查。市、县(区)档案局对交通、水利、城建、林业等方面的重点工程项目和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工业企业质量普查、社团管理,移民、私营经济档案工作加强了监督指导,从文件形成、积累到归档、保管、利用及档案的合理流向等,依法加以规范。
(六)努力提高档案馆业务水平
继续实施档案馆目标管理晋升整改。2000年底,全市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除市馆和永德馆为二级外,其它7个馆已实现一级标准。2001年,永德县馆完成晋升任务,2004年,市馆顺利通过验收达到省一级标准。
积极组织接收档案进馆,丰富馆藏。各馆先后收集了大量档案、史料、照片、实物进馆,其中市馆接收了**地委首任书记张振军捐赠的个人档案,到保山复制了反映**历史的档案。“十五”期间,全市共接收39796卷档案,使馆藏总量接近30万卷,科技、专业等门类档案比例上升,结构有所改善。
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档案系统化整理加工、编目、鉴定、抢救工作。档案志书、史料编研取得新进展,共汇编了53种167.57字的史料。档案利用保持良好状态,年平均接待2000人次,提供档案20000卷次。
档案馆服务机制创新实效明显。9个馆均已成立了现行公开文件利用中心,文件收集、整理、利用等工作逐步完善,全市共存有文件9784份,接待利用者168人次,提供文件301份次。市馆已将现行公开文件目录公布在网站上,提供查询服务。已开始探索“档案寄存”、“档案整理”、“档案抢救”中心的动作。以市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完成大量初期准备工作。
三、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市、县(区)档案局馆始终抓住解决馆库问题不放,把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市档案馆新建,在市委、市政府、省档案局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200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市局馆办公及保管档案条件,圆了全市档案干部长期以来的夙愿。市馆建设总计完成

投资645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约100多万元,工程设计获全国优秀奖,质量与投资效果受到各方面好评。
各县(区)馆基本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镇康县馆新建已验收投入使用,已投入资金100万元;临翔馆新建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投资40万元;凤庆、云县、双江三县政府分别投6—10万元扩建馆库,安装了部分库房密集架,缓解了库容紧张问题;永德县馆在2001年实施维修后,政府已同意拨款18万元扩大库存容量;沧源、耿马在分别完成修缮后,扩建资金已基本落实。
市、县(区)局馆工作条件和保护档案条件不同程度改善。多数馆添制或更新了部分装具、办公家具、复印机、传真机及防火、防盗、防潮、防尘等设备设施。市局和4个县局配备、增加或更换了工作用车。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市档案局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制定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从2004年开始,将其列入重点工作,加强领导,不断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到2005年底,市局馆已建立起内部局域网,连通了政务信息网,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内容不断充实,特色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设备,组织人力录入馆藏档案文件,完成文件级条目录入11万余条,同时专门行文指定并统一全市档案管理软件。凤庆、云县、双江三县分别落实专款5万元,购置初期设备,搭建内部局域网,开始录入馆藏档案文件,已完成文件级条目录入近3万条(含耿马县的近1000条)。
五、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市县(区)档案局馆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时事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党纪法规,把科学理论运用到档案工作实践中,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整顿机关作风,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大力弘扬“勤奋务实、敬业奉献、团结拼博、开拓进缺精神,帮助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思想。
提高业务素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十五”期间,全市举办档案专业基础理论培训班两期,参训171人;市、县(区)举办《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培训17人次,800多人参学;举办上岗资格考试考前辅导9个班次,上千人参学。市局举办全市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知识培训1期,130多人参学,组织部分市直单位档案业务整改培训1期,相关人员68人受训,上门到单位举办专题讲座14场次,200多人听讲。各县(区)专门培训、以会代训,就地组织培训档案专兼职干部上千人。市、县(区)利用各种机会选送干部参加学历提高教育和省内外相关知识短期培训近百人。
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正常开展。五年中,全市推荐、评审通过副高职2人,中职28人,初职33人,所评定资格的人员均受聘上岗。
市、县(区)局馆顺利完成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机构保持稳定为政府的一级政事合一单位,履行行政职能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人员按要求实行竞争聘任上岗,优化组合,明确岗位与职责,推行津贴搞活。改革后,档案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配合省档案学会成功举办2001年全省档案学术研讨会。省级机关及11个地州市的72个单位10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论文74篇(其中**26篇)。
恢复成立了**市档案学会。经多方协调争取,2005年12月恢复成立被注销停止活动的全市档案学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及学会领导班子,为促进档案干部广泛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创造了条件。
档案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市、县(区)局馆结合抓干部素质提高,将档案信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投送和采用稿件量一年比一年增加,既扩大了影响,又锻炼了干部。
六、精神文明建设
全市档案学系统创文明活动已开展多年,并取得可喜成果。2000年后,市档案局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抓好自身文明单位建设的同时,督促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2004年,市局根据全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情况,及时提出用两年时间实现文明行业目标,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市、县(区)局馆上下连动、齐心协力,对照标准,全面整改,积极为建成文明行业创造“软、硬”件条件。经过努力,2005年底,全市档案系统顺利通过了市级级行业验收,2006年1月5日正式被命名,成为市委、市政府直属管理的部门和全省州市级档案系统中唯一的文明行业。
七、环境条件建设
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条件。“十五”期间,市、县(区)档案部门

加强请示汇报,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主动争取领导重视和多方支持,工作环境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2000年底,全市召开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后,市委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批转了《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市政府决定由市档案局与市直机关单位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这次会议及会后的一系列举措对整个“十五”档案工作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五年中,市委、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和研究档案工作,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和指导档案工作,为档案部门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首次专程视察市档案馆并就档案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分管领导首次在市局领导陪同下深入全市8县(区)专门调研和指导档案工作,帮助县(区)局馆协调环境条件。市人大领导集体首次听取市档案局关于档案法规宣传贯彻执行情况的专题汇报。2004年底,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2005年,市政协同意市档案局的请示,组织盛市、县政协委员首次视察全市档案工作。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市开展档案工作“七项工程”实施方案》。市档案局经协调争取,市委领导同意从2002年起每年核拨2万元档案抢救费,市政府领导批准从2005年起市局馆档案保护业务经费由原来的每年3万元,改为以卷为单位,每年按每卷1.2元核拨。各县(区)情况与市局相近,也不同程度受到重视、支持。环境条件建设前所未有的加强和改善,为全市档案工作实现新突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人、财、物问题明显缓解。
回顾“十五”全市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这样几条基本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今后长期坚持:第一,是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本地“三个文明”建设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管好用好档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的需求;第二,是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应有为”的思想,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创造工作新业绩,时刻注意加强请示汇报,协调各方关系,争取更多关注与支持;第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进娶知难而进、敢为人先,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第四,是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重视档案部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选拔任用工作的同志,把班子建成讲党性、讲原则、讲学习、讲团结、敬业奉献、务实高效,能够带领全体档案干部创造新业绩的坚强集体,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严格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能办事、办好事的干部队伍;第五,是必须把依法治档放到突出位置,长期不懈地宣传贯彻档案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理直气壮地履行职责,逐步使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的轨道,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第六,是必须牢牢把握档案工作方向和大局,善于将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地档案工作实际结合,确定长远和近期奋斗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成绩是显著的,这是主流。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县和单位多方面工作滞后,很难打开新局面;档案部门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思路和方式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不同程度地存在看门守摊、不思进娶怨天尤人,精神不振等情况;在基层,少数单位法制意识淡薄,档案工作基本条件得不到保障,库房紧张,保管条件差、档案安全受威胁等问题仍较普遍;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大,进展缓慢,服务机制创新观念跟不上要求,办法、措施少;档案人员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新任务要求有差距,岗位变动较频繁,现代技术知识、业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十五期间绿色创建工作总结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桂林。首先我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对在座的各位来宾和代表表示问候,同时,感谢广西区环保局和宣教中心以及桂林市环保局为这次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刚刚闭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对我国 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并特别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真正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必须切实搞好环境宣传教育,尤其是绿色创建工作。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继续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试点示范活动,这是绿色创建工作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的文件中,这既是对全国绿色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绿色创建活动将是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有力抓手,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为更好地在十一五期间将绿色创建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开创环境教育宣传的新局面,在这里我们对十五期间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和总结,并对十一五期间的创建工作谈一些构想,以便更好地总结过去,筹划将来,开拓创新,不断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们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和《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为指导,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宗旨,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全民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把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全国环保中心工作,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推广绿色生活,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特别是全国绿色创建工作,自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创建绿色学校到现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已走过十年的历程,目前全国各级绿色学校总数已达2万多所。以绿色学校的创建为起点和基础,近年来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也陆续启动,逐渐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全方位的环境教育的新格局。
第一部分、绿色学校
一、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是在吸收和总结国外生态学校和绿色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全国性环境教育活动。过去5年,在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的关心与支持下,各地学校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从2000年的16个省已经发展到31个省、市、自治区;各级绿色学校总数已从2000年的3200多所发展到2005年的25000多所,占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总量的4%;绿色学校表彰范围从2000年第一批表彰时的普通中小学扩展到目前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表彰等级完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4级。很多省市平均1-2年进行一次绿色学校表彰命名活动,在一些发展比较早的地区,已经命名了5批绿色学校,广东和江苏的省级绿色学校已达400多所。
全国各地学校和环保、教育部门积极行动,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养和改进校园环境管理的切入点.不仅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提升了学校的地位。而且还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带动了家庭、辐射了社区、推动了全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绿色学校日益成为由政府倡导和学校自愿参加的一项全国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并与创建环保模范城、生态省建设、各级文明学校等工作密切结合。还得到各地宣传部、文明办、科协、妇联、共青团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创建绿色学校是一项具有生命力的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和载体,同时也是学校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具体体现,是实施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各级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
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将全国绿色学校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从2001年开始,我们逐步建立省市级绿色学校项目主管网络,每年定期召开全国绿色学校主管工作会议(2001年4月在杭州、2002年4月在昆明、2003年9月在重庆、2004年7月在北京、2005年3月在海口召开了五次绿色学校主管年度工作会议)。
项目主管网络的建立使各项管理措施、评估办法得以有效落实。全国各省、市、县主管人员定期组织研讨、评估和检查,经常深入走访绿色学校,进行细致的实地指导,与学校主管领导和环境教育教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为学校提供大量环保和绿色创建的信息,为学校课外环境学习提供仪器设备和参观学习场所。通过主管网络,使得各种信息能够上传下达,绿色学校项目的拓展更加得力和有效。
各地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成立了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国家10条核心评估标准制定适合本地的评估细则,积极组织评估、培训和交流活动。例如,重庆全市40个区县相继成立了由环保和教育行政部门组成的环境教育协调机构,设立了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强化了对本地区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指导。南宁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绿色学校评选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共青团南宁市委员会等单位为成员的绿色学校评选领导小组。
(三)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学校指南》,为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和帮助。2004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规范了表彰程序,为表彰工作确立了基本框架。表彰程序包括初审、二审、抽查、复核、起草表彰文件等五个步骤,并确定了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各地环保和教育主管部门参照以上管理规范措施,逐步完善了省市表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各地绿色学校管理评估办法等文件,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完善管理办法,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和规范了各地绿色学校表彰工作。
2004年我们开始在绿色学校的培训中增加了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内容。同年出版了《绿色学校风采辑》,全书约230万字,总结了我国绿色学校的创建经验,展示了绿色学校的阶段性创建成果,为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提供了权威性的绿色学校工具书。2005年宣教中心还组织专家编写了《2006年-2010年全国绿色学校发展规划》,为绿色学校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广东、浙江、湖北等省区也编辑出版了本地的绿色学校文集,为创建绿色学校提供指导。
随着绿色学校的发展,2000年开通的绿色学校网站,其结构和技术性能已不能适应绿色学校的信息交流和管理方面的要求, 2005年我们对绿色学校网站进行了改版和重新设计,使绿色学校网站具备完善的信息发布、双向交流和表彰、指导的管理功能。新疆、重庆、北京、云南等省市环保和教育部门也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站开辟绿色学校栏目宣传优秀绿色学校的创建经验。
(四)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2001-2005年,受到国家表彰的绿色学校的2450多名领导和教师接受了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省市级环保和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校长和教师40000多人,许多地方一次培训就组织300人以上,培训规模逐年扩大。通过培训,校长和教师们进一步领会了《绿色学校指南》、《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精神和要求。浙江等省份还将生态省创建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当地大气污染控制、地区环保规划等地方性环保内容在教师培训班上进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绿色学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增强了学校环境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扩大了环保信息的传播,扩展了教师的知识。
(五) 在课程改革、校园管理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1、促进了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落实。创建活动促进了绿色学校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结合,许多学校根据《绿色学校指南》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精神和要求,根据本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际情况,完善学校整体的多年级、多学科、多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教学体系。开设地方性和校本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环境主题的研究性活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已经组织了两届全国教师环境教育教学作品大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许多作品选题新颖,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四川、北京、浙江、南宁市、常州市等许多省市都定期组织教师的环境教育教案大赛,印刷出版教案汇编。
2、提升了学校环境建设水平和管理成效。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是中小学校发展的新内容,学校通过实施校内节水、节电、节能、节约材料,提高设施和场所使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营造环保型校园生活和工作空间。从2003年起,国家环保总局和德国有关机构合作建立起校园环境管理项目,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学校的校园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建立和改进,共在5个省34所学校开展了试点,提出了60项节水、节电和节约资源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管理效益。
3、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视野和发展空间。一些地区的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开展手拉手活动,共同保护美好家园,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学校通过绿色创建活动,提高了水平、改善了形象,赢得了荣誉,增强了信心和干劲,它们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实现了学校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跨跃。例如,河北省环保局与省电视台合办的《绿色家园》栏目中每年进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专题报道,推出了一批典型示范学校。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绿色周末》节目中,开辟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报道。
(六)组织活动丰富多彩
近几年,全国绿色学校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地环保宣教部门与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国外有关单位等,组织了绿色学校中国环保宣传周青少年环保论坛、中国少年儿童环境绘画比赛、全国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教师教学作品大赛等师生活动;组织了中国环境教育访德考察团、中国大陆环境教育台湾访问团、中国绿色学校赴瑞典考察团;开展了中德合作校园环境管理项目、中瑞合作环境小硕士、中英青少年环境夏令营三项国际合作项目。2004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举办了中国绿色学校国际研讨会,共有360人参加,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很多省市还充分发挥环保节日的作用。以65世界环境日等为宣传契机,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环保亲子活动、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等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和环境意识。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环保局、教育局2004-2005年连续两年联合开展了绿色环保行活动,共组织了25所市级绿色学校3000名学生参观湿地、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环境教育基地。重庆市、南宁市等许多省市还连续多年组织中小学生环境征文、环保漫画比赛、保护母亲河环保系列活动。重庆、广州、吉林、天津等很多地方还与国际机构合作举办有关研讨会及学生环保活动。
(七)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从2003年起我们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科学研究工作。2003年1月我们启动了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发展课题《中国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2006年即将完成。
有些省市的地方环保和教育部门也积极合作开展有关绿色学校研究工作。例如,广州市参与了《中国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2005年杭州市环保局立项了《学校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探析》的研究课题。目前包括1所大学的11所课题实验学校已开始运作,通过实践、分析、总结和试点等研究环节,最终提出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的研究报告。
(八) 各地开展了富有特色,不断创新的工作
1、绿色学校创建与环保工作目标考核结合,纳入政府工作。
黑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要把环境意识列入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开设环境保护课程;中小学要按照《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大纲》要求,制定环境教育计划,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使用全省统编的环境教育教材,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省教育厅按照黑龙江省全民环境教育规划,已将这套教材纳入中小学教材推荐目录,进行一费制管理。
重庆市:市政府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对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市教委将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列为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建设的要求之一,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年度工作进行部署和督查,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有了切实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河北省:2003年河北省政府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及其它绿色创建工作正式列为对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内容;2004年,还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纳入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
浙江省:浙江省政府将绿色学校工作纳入到生态省创建目标之中,对地方教育和环保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定量化要求,定期考核。
秦皇岛市、马鞍山市、重庆北碚区、天津市、廊坊市、湖州市、绍兴市等地区都将绿色学校创建与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目标相结合,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2、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组织管理办法
天津市建立了绿色学校联席会制度。以绿色学校现场观摩会、举办绿色学校沙龙为主要形式,定期召开绿色学校联席会,座谈创建工作体会,交流和推广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新经验。
重庆市:针对重庆市学校环境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环境教育骨干的实际,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西南师大环教中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并聘请国内外知名的环境教育专家、教授,强化了对环境教育骨干的理论研修与培训。
新疆自治区:在少数民族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环保、教育部门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语言优势,从建立创建档案开始到如何开展相关活动,多次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允许学校建档可以使用本民族文字,同时逐步将档案资料翻译成汉文。针对和田、喀什、克州等边缘地区的学校和牧区学校的创建工作中,侧重于环境教育成效,放宽了其他类似绿化面积、参加各类上级部门的培训、使用清洁能源等等创建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重视蒙古族中小学校的参与,鼓励蒙古族学校用蒙古语进行环境教育和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将民族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湖北省:充分发挥环保志愿者的作用。不仅给予工作上的指导,而且在开展各种活动中给以配合和支持。并注重在活动中营造创建工作的氛围,这些志愿者每年坚持到学校讲环保知识课,免费为学校印发宣传资料,不仅壮大环保志愿者的组织,而且有力推动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二、目前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重视不够
许多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对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师生环境素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缺乏认识,对绿色学校创建具体工作重视不够,从而使得绿色学校的发展没能获得必要的行政支持。
(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地区绿色学校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固定,管理形式粗放;一些学校的绿色办学理念不够明确,日常管理、教学和教育过程缺乏师生的全面参与。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信息沟通形式单一,效率不高,渠道不通畅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资金支持不足
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缺乏相应的稳定的项目工作经费支持,这将制约绿色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全国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差异,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明显,地区差别较大,学校间发展不平衡。
三、十一五期间绿色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原则
1.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方面要在全国各地大力搞好绿色学校创建的普及工作,县、市级绿色学校发展应该以普及为主,使尽量多的学校参加到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中来,参与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要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有绿色学校的质量,从获国家表彰的学校中培养一批全国绿色学校示范校,使之成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骨干,积累经验,典型示范,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保证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要重视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能够平衡发展。
3.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鉴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各地自然环境、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绿色学校创建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分别进行规划,对于各种类型不同的学校,也要分别进行指导,防止简单划一、缺乏针对性。
4.解放思想,加强创新。在坚持绿色学校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大胆开拓;鼓励学校勇于探索,结合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千校一面情况的出现。
(二)主要任务与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各级领导和中小学校长的观念,使之真正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2.大力提高全国绿色学校的普及程度。到2010年,全国创建各级绿色学校的数量力争达到全国学校总数的10%(不含高等院校),地域要扩展至全国所有地市。
3.绿色学校建设的质量再上新台阶。在大力普及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培养一批在国内有巨大示范作用,继而申请国际生态学校(ECO-SCHOOLS)认证,与国际水准接轨,树立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高质量中国绿色学校。
4、加强教师与校长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对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要加强环保基础知识、环境管理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部门要力争将此培训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中。
5、促进绿色学校自身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环境建设水平和管理成效,实现环保达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校园。
6.进一步加强绿色学校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加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使绿色学校理论研究成果占据国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前沿;为学校积极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创新创造机会,促进创新成果的交流和总结。
第二部分:绿色社区
一、十五期间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背景情况介绍
(一)发展现状
自《2001-2005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提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以来,许多省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社区环境管理与建设水平,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并举行了启动仪式。2005年对第一批112个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社区进行了表彰。目前,全国已有国家级、省、市级绿色社区共2300余个。
(二)重要意义
从近几年各地开展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细胞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动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重要途径和宣传平台。还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省、市、环境优美乡镇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社区创建同时也是文明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文明社区增添了关于环境保护的科学内涵。
(三)组织管理
在2004年启动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之时,为加强对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成立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负责绿色社区创建的具体工作。我们于2002年和有关单位合作开展《绿色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后,组织编写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指南(试行)》。为配合表彰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社区,还聘请专家制定了表彰评估标准,并将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规范申报材料的报送要求和评审表彰程序。
结合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由宣教中心策划承办,国家环保总局主办全国社区共同参与的主题活动,2005年成功举办了百名市长进绿色社区,2006年将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旧物捐赠的活动。
为提高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水平,总局宣教中心和有关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对社区工作的一些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目前已完成《绿色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研究》等课题。
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主要经验
去年我们在江苏苏州召开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各地在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地方进行调研和总结,具体有以下几个点:
(一)领导重视,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
在社区内成立专门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环保部门、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领导小组制定绿色社区建设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的立体参与、管理、监督网络,全面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二)以点带面,推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很多省市由于地区内各社区的基础条件差别较大,于是采取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办法,以利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得以迅速有效开展。
河南省郑州市在2001年创建初期,在全市选定几个基础条件好的社区确立为创建对象,重点扶持他们抓好绿化、美化等硬件建设,同时帮助他们开展社区内的创建宣传活动,完善创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软件快速达标。通过在这几个社区开展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改善了社区环境,也激发和带动了其他社区开展绿色创建的热情,在2002和2003年,共计10余个社区达到了市级绿色社区创建标准。
(三)拓宽思路,根据地域特点发展社区特色。
由于不同地域的社区经济基础和硬件条件不一样,很多社区的绿色创建活动结合自身的人文、地域等特点,创新开展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特色。
江苏省盐城市南苑社区原为地处城郊接合部的老社区,为创建绿色社区,对旧村庄进行改造,拆迁,经过几年的建设,终于实现了绿色创建的目标,并且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机关等三绿工作同时开展,使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变,涌现出一批绿色家庭。现在该社区正在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应该说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一方面使这个社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另一方面社区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四)广泛宣传,利用各种手段营造绿色环境文化氛围,积极发展社区环境文化建设。
很多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黑板报、横幅、橱窗、市民学校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在社区内广泛开展环保文化、家庭文化、楼院文化、广场文化等活动。邀请环保志愿者、教师到社区环保课堂授课,以创建绿色家庭、文明楼院为载体,倡导绿色消费、互帮互助的新型社会道德风尚。
(五)注重在社区内引导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
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社区内环境管理事务方面各地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如浙江省杭州市的德嘉社区,在社区网站上开设了环保电子留言版,居民们对社区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发表讨论。
哈尔滨建立了三方对话制度,定期召开环保部门、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之间的通气会,及时了解并有效解决居民投诉,通过这种做法,激发了居民关注社区事务,主动参与社区工作,有效实现了居民自治。
(六)广泛争取各种渠道的资金支持。
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是一项服务公众的公益活动、民心工程,除了争取主管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外,目前很多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驻社区单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等,通过他们的支持使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我们将在十五期间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各地的指导,为各地提供交流机会,总结成功经验,吸收国外在社区建设方面好的做法,扎实推进、稳步提高、广泛宣传、全民参与,继续作好十一五期间的全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三、十一五期间全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
在国务院发布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生态省(市、县)、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友好企业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的要求,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将是十一五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总体目标,积极倡导公众采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消费方式,赋予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新的内涵。
到2010年,社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社区环境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在各省、地、市建设更多的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居民环境意识高的环境友好型绿色社区。
(二)基本思路
以每两年评选一次国家表彰绿色社区为契机,以举办社区参与的宣传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新闻宣传为手段,以组织社区管理者培训为平台,有组织、有计划、深入持久地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将该项工作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进一步将绿色社区创建于建设文明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三)主要任务
1、提高创建水平 进一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扩大创建规模,提高创建水平;抓示范社区,推广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举办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培训班。
2、规范创建工作 完善绿色社区创建指标和评估体系,建立各级绿色社区基础情况数据库;使表彰工作的程序更加规范。
3、扩大表彰规模 每两年进行一次绿色社区国家表彰,到2010年受表彰的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社区达到500余个。全国各级表彰命名的绿色社区达到5000余个。
4、开展主题活动与相关部门合作,每年组织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各类活动。
5、做好社会宣传 改版《环境智囊》、编纂《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案例汇编》,向全国发放;完善绿色社区网站;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开展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创建工作的理论水平。
由于目前全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希望各地能够结合环境宣传教育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制定绿色社区创建的工作计划,紧密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社区内积极倡导和开展节水、节电、节约能源和资源、绿色采购、绿色消费等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务求实效,将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使所有绿色社区的公众自觉参与到建设两型社会的行动中来。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根据各地的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的环保形势在十一五期间仍将十分严峻,提高公民环境素养是我们环保宣教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在十五期间,绿色创建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在今后五年,各级环保局和相关合作单位要明确绿色创建在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管部门要更多地深入基层学校、社区和环境教育基地,搞好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绿色创建工作的水平。
最后,我向全国各地绿色创建工作的代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让我们创新开拓,与时俱进,努力扩大绿色创建的成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更上一层楼!

指挥部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指挥部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时期是指挥部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各方面工作突飞猛进、各项指标全面攀升、各个单位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和吐哈油田公司大力支持下,指挥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快发展主题,以“五个一流、强精特优”为目标,大力实施“市场开发、国际化经营和凝聚人心”三大战略,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经济效益稳步攀升,“吐哈石油”品牌声誉鹊起,员工队伍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企业内部保持和谐稳定,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特别是2005年以来,指挥部加强对总体发展的宏观把握,加大调整优化力度,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共同发展的协调性极大改善,一个积极进取、奋勇开拓、强劲发展的综合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正在迅速崛起。

(一)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在物探测井重组,年收入减少2亿元的情况下,指挥部主营业务收入由2000年的20.4亿元增至2005年的40.9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特别是“十五”后三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均增长30;2004年收入突破30亿元,2005年再破40亿元大关。人均产值由12.xxxx元增至27.xxxx元,在集团公司地区服务公司名列前茅。连续五年完成了集团公司考核指标,2005年在三项费用补贴完全取消的情况下实现考核利润200xxxx元,指挥部整体扭亏为盈。

(二)主营业务及上下游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组后,面对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指挥部审时度势,统筹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加强工程技术服务主营业务的同时,重点发展油气合作开发和油气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1.工程技术服务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作业队伍实现裂变式增长,整体施工作业能力显著提高。钻井队伍由2000年的23支增至58支,钻井进尺由38.xxxx米上升到73.xxxx米;井下作业队伍由25支增至60支,修井、试油、压裂酸化年均增长12.7、36.3、18.xxxx;录井队伍从8支增至18支,作业量年均增长2xxxx;建筑施工年均增长22。板块收入由12.1亿元上升到24.2亿元,年均增长16.xxxx。

2.油气合作开发实现良好效益。2004年,指挥部与油公司合作开发难采储量,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发建产、当年见效。2005年生产原油4.7xxxx吨,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

3.油气化工和油品销售产销两旺。多元产业经过重新定位,及时退出弱势业务,加快发展油气相关业务,油气化工和油品销售取得较快发展。xxxx吨/年顺酐项目2003年一次投产成功,共生产优质顺酐3.xxxx吨,实现收入2.45亿元,效益显著。溶剂油装置经过两次扩建,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品油销售网络不断完善,加油站数量和油品销量翻了一番,年销售收入增长近5倍。2005年实现板块收入6.5亿元,比2000年净增4亿元,年均增长42.4。

4.物业后勤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板块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十五”期间增收1.57亿元,年均增长1xxxx,减少费用补贴350xxxx元。驻外办事机构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融入社会市场,经营状况逐年好转。

(三)市场开发成效显著,生存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坚持“立足吐哈、拓展周边、发展海外”的市场方针,大力弘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市场精神,持续推进市场开发战略,调整队伍部署,优化市场布局,创效水平显著提升,外部收入大幅度增长,收入比重从10上升为44,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内部市场稳定增长。与油田公司共同维护稳定发展的大局,密切合作,双赢互利,关联交易运行顺利。2005年按照集团公司“四共”要求,与油田公司签订共同发展协议,统一思想,共谋发展,促进了整体效益的提高。内部市场综合占有率从8xxxx提高到9xxxx,累计实现收入89.8亿元,年均增长xxxx。

2.周边市场不断扩大。坚持双赢和优质超值服务理念,周密部署队伍和装备,不断扩大周边油田市场,初步形成了以玉门、塔里木为主,其它油田为辅,以钻井、井下为龙头,钻采技术服务、油建施工、录井工程等业务全面跟进、东西翼协调发展的区域市场格局。施工作业队伍从17支增至70支,收入从1.2亿元增至6.5亿元,年均增长53.xxxx。

3.国际市场快速发展。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快国际化队伍建设,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赴国外施工队伍由7支增至29支,市场区域由xxxx国家增至xxxx,并以钻井为龙头,带动井下作业、

钻采技术、特车、机修、物资供应等业务进入国际市场。2005年实现收入3.24亿元,同比上升116。

4.管道和社会市场持续拓展。以参建西气东输工程为起点,先后在陕京二线、西部管道、中哈管道等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社会市场逐步扩大,经营收入稳步提高。管道和社会市场收入从630xxxx元提高到1.5亿元,年均增长30.xxxx。

(四)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以油田增储稳产为目标,强化技术攻关,加快集成、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为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不断整合科技资源,健全管理网络,形成了以钻采工艺、地质研究为主体,各工程技术和生产服务单位为骨干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国家、集团公司科研项目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另拨科技资金100xxxx元和无息科技周转金100xxxx元。“十五”期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56亿元,科技创效8.66亿元,投入产出比1:3.4。三是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共开展科研课题256项,其中国家和集团公司级课题2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24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项,科技成果应用率95,科技转化率达85以上;形成了以钻井、采油、井下作业、录井为重点的1xxxx技术序列,一批成熟技术在目标市场见到明显效果,赢得良好声誉。四是不断增强技术创效能力,钻采院和地质院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告别吃“皇粮”历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实现收入2.7亿元,年均增长22。

(五)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内控约束机制逐步完善

积极实施管理增效工程,狠抓精细化和规范化,完善内控约束机制,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1.加大投资力度,为主营业务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5年累计完成投资28.8亿元,其中经营性投资25.7亿元,占总投资的89.2;工程技术服务投资14.8亿元,占51.xxxx;油气合作开发及综合利用投资3.8亿元,占13.xxxx;矿区建设及生活配套投资2.2亿元,占7.xxxx;出疆管道参股5亿元,占17.xxxx。新增投资扩大了主营业务生产能力,提高了技术配套水平,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保证了“十五”目标的实现。

2.加强财务控制,确保了经营目标的实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优化业务流程,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资金安全。加强债权债务管理,突出现金流量考核,改善了资金结构。积极开展增收节支、“优质安全高效低耗”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服务、质量、效率的提高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3.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办公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开通吐哈油田信息网,开发电子商务、电子邮件、oa办公自动化等业务系统,构建信息传递平台,两级机关2001年实现了文件电子传输和无纸化办公,配置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大大降低了办公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4.加大监督力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坚持依法治企,积极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强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加强专项效能监察和全面审计,挖潜增效,堵塞漏洞,取得了显著成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盘活存量资产,清理坏账及不良资产3.5亿元,减轻了资产负担,提高了整体质量。实行物资集中采购,加强招投标管理,减少资金占用,降低采购成本,物资库存下降34.2,积压物资下降59.5。

(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以激活人力资源为重点,以优化队伍结构为主线,实施“4158”人才工程,管理、技术和操作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以“四好”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领导人员考核管理,基本形成了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管理机制。共调整交流副处级以上干部12xxxx,选拔年轻干部9xxxx(其中公开竞聘行政副职2xxxx),正常退出处级岗位2xxxx,解聘不合格干部xxxx,处理违纪干部xxxx。各单位领导班子梯次配备基本实现,领导管理能力逐步增强。

2.专家队伍建设初见成效。2002、2004年先后两批共选拔培养指挥部技术专家2xxxx、学科技术带头人5xxxx、优秀知识分子6xxxx、技术能手8xxxx,为加快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158”人才工程稳步推进,初步确定培养对象217xxxx,比较成熟人才80xxxx,培养工作进展顺利。

3.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员工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共举办各类培训3.6xxxx人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99xxxx,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6,比2000年提高11;高级操作人员285xxxx,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改善。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分别占职工总数的12.3、17、70.8,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4.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业绩考核办法,深化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误餐生活补助,提高高温补助标准,加大奖励力度,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2.xxxx,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七)积极推进专业化调整,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

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目标,不断推进专业化调整重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是建立完善了专业化管理模式。按照“十五”发展战略部署,将指挥部主要业务划分为工程技术、多元经济和社区服务三大板块,成立业务主管部门,提高了专业化管理水平。2005年根据业务拓展实际,进一步调整领导分工和板块划分,完善机关职能,加强系统管理,适应了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二是进行专业重组与调整,先后对物业管理、施工建筑、小车服务等实施专业重组,合并筑路、建筑安装、化学公司、技术服务公司、轻烃化工厂,整合交叉业务,实现了内部组织机构与生产发展良性互动。整合各驻外机构和宾馆酒店,成立吐哈石油大厦集团,实行专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

三是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总体部署,全面开展法人实体清理工作,查清了资产,界定了产权。完成公安和中小学校向地方政府的移交,逐步分离企业办社会业务;完成物探、测井专业化重组和玉门3支钻井队的接管工作。

(八)严格管理,强化监督,qhse管理扎实有效

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强化监督管理,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促整改,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04、2005连续两年被自治区和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1.安全生产保持较好形势。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落实领导干部关键要害部位挂点制度,加强群众性安全教育,组织各类安全专项培训,推行作业许可制度和现场监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井控、消防、交通、危化品等专项检查。2005年,大力开展“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活动,成立反“三违”常设机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习惯性违章行为大幅减少,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重视安全投入,在设备购置、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优先解决安全问题。“十五”安全环保累计投入1.13亿元,2005年利用顺价资金432xxxx元,全面改造安全设施,消除了事故隐患。

2.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用户满意工程,推行零缺陷管理,定期进行质量回访,认真整改存在问题,杜绝了重特大质量事故,质量事故下降50,事故损失下降87。

3.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有效开展。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狠抓现场环保措施落实和地貌恢复,防止了环境污染事故。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定期开展作业场所监测和健康体检工作,有效保护了员工健康。

(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凝聚人心战略稳步推进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哈密、鄯善基地配套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一线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哈密九区住宅、文化广场、六区小游园、基地外环路、酒泉基地住宅、鄯善前线部分单位职工宿舍、食堂及办公楼建成投用,西安高层住宅、哈密体育活动中心、基地道路及环境改造、各宾馆及离退休基地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关心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妥善解决了原参加玉门工农业生产的职工家属生活补助费和协解人员再就业问题,累计安置职工子女就业150xxxx人。建立健全离退休管理机构和党支部,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通过老年大学、文体娱乐活动等形式,活跃了社区,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扩建医疗场所,充实设备,改善条件,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吐哈亲情网”的开通及小劳保、交通费货币化,使员工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十)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1.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顺利完成“三讲”和先进性教育任务,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深入落实《队站(车间)思想政治工作规范》,不断创新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广大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2、加强企业文化,着力打造“吐哈石油”品牌。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秉承中国石油企业精神,积极宣贯指挥部经营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吐哈石油”品牌。吐哈钻井享誉国内外市场,井下“铁军”驰骋万里油区,钻采院气举技术叫响中亚,吐哈石油大厦被誉为“×××第一国宾馆”,吐哈加油站成为312国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火焰山”、“坎儿井”等一批品牌赢得市场信赖,为打造“吐哈石油”品牌做出了积极贡献。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整体素质持续提高。职工、家属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指挥部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钻井、井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特车、油建和供水供电处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称号,涌现了一批国家、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

"单位绿化养护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