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 2023.10.04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范本九篇。

对于关键的事务,提前规划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尤其是当我们期待在项目中展现实力时。我们现在就应该马上准备一份工作策略,写策略的目的就是为了高效达成工作目标,那么如何制定一份详实的策略呢?如果你希望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刻的理解,推荐你阅读《小学课题研究方案》,期望您能亲身实践并把这篇文章保存起来!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了解情况,制定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结合了解结果,进行实验研究,总结,形成阶段性的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7年7月)

完善资料,完成总结报告,形成成果。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2)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3)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时代呼唤改革,需要有活力、有创新的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厌学”转为“乐学”,引导小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数学,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越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实验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学生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2)、营造轻松愉快数学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5)、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小结中巩固与提高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持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全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小学三~五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开展。

2)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数学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理论支持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小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在农村小学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五、实验过程与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心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取得成果,得到广泛推广运用。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因此我们重新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请专家给予指导,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经过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出详细子课题研究目标、完成任务、达到什么效果等,由专人负责,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细化、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观摩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杂志上和网上查阅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研究的重点,主要抓课堂教学中选择 4 恰当合作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编排、小组合作时教师角色的扮演等几个方面研究看对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有什么影响,我们注意到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编排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成为学生无结论的口头交流,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反复思考,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尝试。通过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重点在:“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方面进行尝试。

小组编排,通过研究我们在小组编排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划分小组,同时也要注意到组间之间学生学习成绩大体差不多,即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原则,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小组间出现差异,我们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作适当调整,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方法训练,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方法上除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有意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测量、郊游、野炊等主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倾听别人意见、如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如何与他人配合等。

意识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各环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合作学习教育,让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合作,尊重别人发表的意见。

合作时机,即选择恰当时机和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恰到好处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情况下,选择一定知识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合作学习质量高、效果好,又能照顾到一些参与性差、接受知识不太灵活的学生。

教师角色,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候,教师:

(一)、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经;

(二)、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

(三)、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四)、要参与其中,发挥好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五)、要即时的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引导交流总结打好基础;

(六)、要善于小结,要注意:1)积极引导小组间的意见交流;2)指导好小组内的发言补充;3)把握好讨论过程的度,调控好时间分配;4)及时评价学生学习及合作情况;5)引导好总结。

(三)、调查分析,积累成果

在整个实验期间,我们注意作出实验质量的对比分析,注意积累、不断完善,贮存有关数据,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孩子们带着创新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

第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 5 问卷调查为主,我们把三个年级六个班分成二大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班80人,传统教学的对比班80人,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从学习态度、性格特征、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第二、调查的结果

(1)、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数据看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心理需求,但他们并不很清楚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特别是当人多器具少而要求完成操作任务的时候,活动常常不能正常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后,实验班的学生大多能主动合作按要求完成。这不能说明实验班的学生比对比班的合作水平强,而是说明,通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能力提高了。因此,教师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教给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2)、可以促进分类、概括、创造、推理、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验班按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后,学生的分类概括,动手能力有明显,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这说明在数学课上加强师生,学生之间合作及科学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及分类、概括、动手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

(3)、学生学习数学态度兴趣盎然。

实验前,我对实验小组进行了抽测,采用问卷式调查,收集了有关数据:“每天最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认为一定要减少数学课程”的学生占总人数52%;“我认为数学作业最难、很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4%;“喜欢看数学课外读物”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长大后有信心成为一名数学家”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3%。

实验后,“每天最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6%;“认为一定要减少数学课程”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3%;“喜欢看数学课外读物”的学生占总人数87%;“长大后有信心成为一名数学家”的学生占总人数65%;“我认为数学作业最难、很烦”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4%。

现在,学生已从过去单

一、沉闷的课堂气氛里解脱出来,上数学课兴趣倍增、情绪高涨,每节课都沉醉在愉快的学习游戏中。他们积极发言、思维活泼。

(4)、学生学习数学负担根本减轻。

以前课堂教学,教师占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少。“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式课堂教学的提出,就是立足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出发点。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引发探究问题,进而讨论、综合、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教师讲的少、学生动的多,花时少、收获大、效果好,课本作业基本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对比实验的抽查,实验小组平均每节课可练习12题,错误率只有8%左右,课外 6 作业也只是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性实践题,不用交给老师批改;而对比班平均每节课只练习8题,课外作业近1小时,错误率超过25%。实验后的学生从心理上根本减轻了课业负担,不需加班加点补课,不搞题海战术,课余有充足时间活动、交流,这就真正让他们从繁重的作业堆见解脱出来。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探知、创新,从而达到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要求。

六、合作学习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了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5.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 7 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是外向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大多是分层次进行的。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优生之间、优差生之间都可以出现竞争的现象,形成一种竞争进步的态势,并在竞争中锻炼其品格,磨炼其意志,培养其人品,“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学会生存》;二是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使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 ”的良性循环,更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竞争成为促进学习的手段。

6.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7.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我校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总结中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都获得了总课题组的好评和奖励,还有几位教师所执的数学课分别获得了总课题组以及国家、省市等不同级别的优秀课称号。

七、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只有形式上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

1、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 8 和目的是什么。

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教师监控不够。“自然”合作时,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4、合作价值不大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通常根据教材、教参来设计。若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积极性不强,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合作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4)

识字,毋庸置疑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学生在重复识记、书写的过程,渐渐地被消磨了识字的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 首要考虑的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在低年级就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低年级的识字量已占总识字量的53%-60%。

在为时不长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来自外界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小学生的识字量越来越大。但由于低年级的孩子遗忘遗忘率也比较高,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就忘了前面学过的,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然不复存在。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下面我结合一些理论书籍以及自己不多的教学经验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研究之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学习,主动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材特意将教学内容编写成一些低年级学生较感兴趣的形式,如儿歌、童话、故事等。在备课中,我认为教学内容是识字的载体,教学的重点仍是识字,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地识字、写字。且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始至终地将“自主”贯穿整堂课,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重心展开教学。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1.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

教师上课一定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生理学上看,小学生的大脑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极易产生疲劳,因此在上课时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实属正常。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的,那又如何能使学生打起精神,又谈何自主学习。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解读这段话,不难看出,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承担两项主要任务:即“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顾名思义就是将课本中出现的以及要求掌握的重点字词教授给学生,而“授之以渔”就是这教的方法。两者想比,自然是后者显得重要并且更为困难。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重复识记、书写的.过程,渐渐地被消磨了识字的兴趣。于是,如何使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就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主体,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更具学习的兴趣。如何将学生这满腔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就要看老师“授之以渔”的本领了。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以教材为抓手,集百家之长继而融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一、从熟字“下手”,调动字词积累

我任教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字词储备。从教学实践来看,碰到自己认识的生字、词语,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就特别强烈,这时候老师就要抓住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熟字加减法” 、“替换偏旁法”、“求异识记法”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加法就是通过熟字加偏旁或者熟字加熟字的方法学习生字。这样的记忆就显得简单多了。同时可以穿插一些表演,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习生字“灯”时,我叫一位学生张开四肢成一个“火”字,再叫另一位学生头顶一本英语书,翘起一只脚呈“丁”字形,微微下蹲靠在“火”字身边,这样既通过熟字加偏旁认识了生字,又通过直观的表演加深了他们的感性印象。减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如:在教学“尤”字时指导学生通过熟字“优”去掉偏旁进行识记。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二中也特意安排了一个通过熟字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生字。

“替换偏旁法”就是通过一个字变换偏旁衍生出其他相关的生字。如在教学“悔”字时先让学生了解“竖心旁”常和心情有关,再指导学生通过替换偏旁调动他们的字词储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性高涨:“草字头”、“言字旁”、“雨字头”、“三点水”、“木字旁”,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迫不及待地报出可以替换的偏旁。这时教师还应该趁热打铁,好好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一切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通过给衍生字组词、造句等方法加强字词的巩固。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以及平时的练习和考试的反复强化,孩子们在看到具有相同部件的字时已具备了一定的警觉心,绝大多数孩子已能进行自觉的联想。

“求异识记法”就是将字形相像、读音相同的字加以区别。如区别同音字“飘”和“漂”,在风中飘扬的是“飘”,在水上漂流的是“漂”。再比如“颗”和“棵”,指导学生理解形容“小小的、圆圆的物体”用“颗”,而和树木、植物有关的用木字“棵”。

二、从想象中学,增强学习乐趣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普遍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短短的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学生宝贵的“兴趣高潮点”,这时我们往往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猜谜、编儿歌游戏,让学生在想象中识字。

(一)、编字谜猜生字

学生对需要猜的事情往往比较感兴趣,对猜字谜也不例外。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字通过字谜的形式呈现给他们,不失为一种投其所好的好方法。如学习“休”字,可编成“一人站在大树旁”;学习“甜”字,编成“舌头尝出甘蔗味”;学习“牵”

字,编成“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区别“坐”和“座”时,可将“坐”编成“两个人坐在土堆上”。这些字谜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以直观的想象。

(二)、编顺口溜识字

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就像孪生姐妹一样,让人难以分辨,更不用说低年级的学生了。如区别“己”和“已”时,为了方便辨认,我编了顺口溜:开口“己”,自己开口说,半口“已”,已经说完了。在识记一些较难的难时也可以给学生编个顺口溜,如“福”字,可以编:示字旁边一口田,生活多幸福。顺口溜应要学生反复读记,那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就能很快地形成条件反射。

编字谜、编顺口溜可以使学习生字变得充满乐趣,既大大地提高了识字量,又省去了反复书写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汉字是音、形、义三个要素的统一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对音和形还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认知的局限,一些字词在讲解了字义以后孩子们还是很难理解,而让他们具备独立理解字义的能力就难上加难了。而一些字词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让孩子们会认会写,确实是强人所难。所以,如何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是我一个很大的困惑。

三、从生活中学,努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生活作为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理应成为识字的工具。

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字组词这个环节特别感兴趣。这也许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本身的识字量还不多,但是强烈的表现欲又使他们非常喜欢将自己知道的大声地告诉别人,因此这个环节往往是学生整堂课最活跃的时候。教师应好好利用学生乐于组词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在句子中、再推广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生字。而且,组词过程中我经常能听到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词语出现在学生的口中。如教学“康”字时,不止一个学生能说出“康师傅方便面”,教学“劳”字、“肯”字、“娃”字时,也不乏“麦当劳”、“肯德基”、“娃哈哈”这样的词语。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醒,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很多字。于是我积极鼓励学生多去认识这些和自己生活、学习相关的生字。这样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同时,我还会特别地关注一些平时经常写错字的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在路边的广告牌,在饭店的菜单上又找到了哪些你已经认识的字,并适时给予鼓励,不断地强化他们自主识字,从生活中识字。

总之,低年级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积极创建活泼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字词储备,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识字,使学生在老师教给的方法的帮助下,渐渐学会用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有自主识字的兴趣。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5)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山西省教科院确立了《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课题,并建立了“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联合体”。我校有幸成为联合体43所学校之一参与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并承担了子课题“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结合我校的近年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决定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课题研究,力求打造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局限:

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过于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缺少获得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目的;

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与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过于单一,不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地位。

总之,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课堂教学,以本为本,唯师唯上,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生命活力与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

同时目前国内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80年代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指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按照建构的观点,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建构活动的促进者,教师的传授不应是力图从书本上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他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3、皮亚杰的教育观点

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备记忆,是在于创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学。”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一个世纪性的难题仍摆在我们面前:学校教育并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机会,其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学科,我们偏重于知识体系,而把另外三个重要部分——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精神弃之不顾。而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正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其实“发现学习”就是以探究性思维的方式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建构探究性教学模式也是对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

包括:

①如何使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②如何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③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

④如何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⑤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即如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研究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

包括:

①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如何使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③如何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即如何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角色行为,提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扎实的教科研基础的教师队伍,并以此推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五、课题组成员及课题研究的对象

课题组成员

杨小星曹金锋张三丰

课题研究的对象

四年级1—6班学生。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

建立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贴近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间关系趋向和谐、民主、平等。等等,然而在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不少困惑和迷茫。

为此,本课题将这些困惑分成两部分作为主要研究的内容:

①如何正确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的课程。

②如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寻找突破口,让学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学习。来促进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并且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2、文献资料法

利用北师大版教材及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3、经验总结法。

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

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研究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阶段性小结或撰写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评估与反思

1、评估项目

⑴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⑵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2、评估方法

⑴课堂观察;

⑵能力测试;

⑶学生作业;

⑷个案分析。

3、反思要点

⑴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发展了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是否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整合;

⑶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方式

1、结题报告。

2、论文。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同学在设计创作飞行器漫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同学)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

1.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2)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同学分组交流自身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3. 欣赏图片。

(1)提问: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局部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2)提问:在太空漫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穿怎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3)同学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①构思: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同学展示自身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同学进一步修改作品。

6.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1.强调要点。

(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况。

(2)各小组在30分钟内创作一幅作品。

(3)把大家对漫游太空的感受在创作中具体地表示出来。

(3)建议:①注意平安;②要有创新;③结合未来发展方向;④最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3.教师指导。

教师在构思、构图、技法和同学的合作方面作指导。

4.展示作品。

让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互相评价作品。

5.课外拓展。

(1)要求各班进行作品展评。

(2)举办有关太空知识的讲座。

(3)鼓励对太空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探究太空的奥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观察、表示能力。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同学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3)同学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同学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4.交流评价。

同学介绍自身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1.褒扬提示。

教师褒扬上节课人物动态表示好的同学创作作品。

2.欣赏启发。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3)小组活动:欣赏分析同学作品,讨论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示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示方法?你认为这些同学作品哪些地方处置得特别好?

(4)汇报交流,教师小结:除画出自身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和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3.作业要求。

将上节课的作品继续添加劳动的工具和周围的环境。

4.同学创作。

教师提示同学注意色彩的运用也应突出主题。

5.交流评价。

展示同学作品,同学互评。

6.教师小结。

建议同学课后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和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示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同学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同学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同学)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同学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请同学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和时间。 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2)同学得出结论:以彩纸做资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同学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2)同学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教师巡回辅导。

1.启发谈话。

提问: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示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方法。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3.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资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示方法。

6.同学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交叉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并用各种资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展示同学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示能力。

1.导入激趣。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包括写实的和笼统的)城市雕塑。

(2)同学交流欣赏体会,获得对雕塑的感性认识。

(3)教师小结: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让城市增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造型》。(板书课题)

2.了解感知。

(1) 教师课件展示笼统雕塑作品。

(2) 同学欣赏讨论:作品表示了什么主题?用了什么资料?运用了哪些技法?

(3)教师小结:笼统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资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法进行表示。这种将形态要素依照一定的法则发明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立体造型有线、面、块等多种形式。

3.欣赏研究。

(3)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

4.尝试练习。

请同学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

5.交流评价。

褒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同学欣赏感受其魅力。

2.自主探究。

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同学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的形式和规律。

3.提示启发。

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同学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7)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的界定

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已较大的篇幅阐述了英语学习策略,这就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阅读教学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它源于教学实践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教师自己对课内外阅读教学组织和调控的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目的: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分级目标:

三年级:

1、能看图识单词,或认读所学单词。

2、能朗读和理解学过的简单的句型及对话。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四年级:

1、具有初步拼读具有一定规则的单词的能力。

2、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字典。

3、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短文中获取大意。

五年级:

1、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2、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

3、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

5、初步建立起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六年级: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

2、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

3、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4、有较浓的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8)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学难点: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

1、小朋友们,再次来到我们的录播教室,紧张吗?我们来听一首歌放松一下心情吧!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

2、老师来考考你们,听了这首歌,你知道这首歌是歌唱谁的吗?(根据回答,板书王二小) 那王二小他会一种本领,这个本领是什么呢?放牛。

3、王二小不仅是位放牛娃,还是一位小英雄呢。想不想跟英雄交朋友啊。赶快把他请出来吧!谁来叫叫他的名字,(找一个孩子来读课题)

你把王二小的姓叫的可真准确。 王是本课我们需要认识的一个生字,你们以前在哪见过这个字吗?

学生可能会说在别人的名字里或者读故事的时候见过。

大家可真会观察,在生活以及阅读中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识字方法。我们一起再来叫叫他的名字吧!

一个小孩子就能够被称为是小英雄,可真了不起,我们赶紧读读课文,来认识一下他吧!(3分钟)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3分钟)

2、把你在预习时在课文中圈出的我会认的字,一个字读三遍。(1分钟)

3、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不能解决的一会儿小组来解决。(1分钟)

完成一个小任务,请你在下面画一个对号,全部完成用姿势告诉老师。

刚才大家读得特别认真,还有哪些词语不认识,赶快问问你的伙伴吧!组长按照任务卡小组内要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组长逐个询问伙伴,你们还有哪个词语不认识?然后,小组内其他成员帮助他解决不认识字的字音。(2分钟)

2、组长带领学习伙伴读词语。(可以采用这些方法: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2分钟)

3、小组内讨论展示的方法。(可开火车读、一人读一行、男女赛读),讨论之后,在组内练习两遍。(1分钟)

刚才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要求:组长先说,我们组怎么读,然后开始读,如果有读错的,其他人来纠正。组长提示读错的人再读两遍

其他小组在读的时候要求先对这组进行评论。然后再展示读。

如果几个小组站起来同时展示,可以让方法相同的小组来比赛。(2分钟)

在我们小伙伴的努力下,大家顺利的认识了这些词语宝宝。瞧,生字宝宝的朋友走了,只剩下这些生字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2、读完之后,找两个你认为你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一会儿小组内来交流一下。(1分钟)

想不想把你的学习成果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赶快在小组内来说一说你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吧,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其它人注意补充。注意小组内交流时,如果你们两个是一样的不要再交流。

1、组长按顺序要求每位伙伴交流自己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2分钟)

2、小组内讨论一会儿在全班交流的四个字。一人说识字方法,其它三个人组词或者说句子。在组内练习一遍。(2分钟)

交流分享时要求:一个小组到前面来说,说完一个字时其他人补充词语或句子。

特别注意:助、杀、雄学生在说识字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用组词的方法即可,鼓励孩子用猜谜语的方法。

今天大家顺利的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老师送你们一个大拇指。(12分钟)

生字宝宝现在回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他们吗?赶快自己来读一读吧!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指名读,其他人读的时候可以说“我想跟他比一比”“我来评价一下”。

这节课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顺利的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下面到了我们的开心写字时间了

这个字我们不但要会认,还要把它写漂亮,仔细观察怎么写好它。(生观察说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写。特别注意:三个横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请学生观察后指名说,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都是人,但是左边的最后一笔是点,左右宽度基本相同。

师范写,学生描红并练写这两个字。

3、评比展示,请一名小朋友上台展示,然后同桌互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的好就送它一个大拇指,不好,你就帮帮他。

本节课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在课堂上你们把自己的优秀、聪明展示给了大家,你们是最棒的。下节课我们就走走课文去仔细了解一下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篇9)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2、有利于师生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

3、可以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的更多成功的追求。

4、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进一步提升课堂价值。

5、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研究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调查法: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背景研究。

案例分析法:用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结经验法:用于实验班开展的先期实验经验的推广。行动实践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组建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进行文献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论证、修改、完善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启动课题研究,以实验班为基础探究划分步骤实施;广泛案例,认真分析、反思、调整;定期举行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信息;每学期组织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全校。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进行课题鉴定汇报活动。

八、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九、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一到六年级学生。

"小学课题研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