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价值报告

发布时间: 2023.11.11

2023价值报告(模板十篇)。

相信大家都清楚,实践是开启理论宝库的钥匙,在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我们经常需要写一些报告,这些报告通常不需要经过上级批准,是单向的书写形式。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好报告呢?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内容,请阅读“价值报告”。请尽快将这个网页收藏起来,以便日后再次浏览!

价值报告 篇1

近几年来,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调查了解,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是青少年犯罪比例居高不下。由于目前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因此从小对子女的溺爱造成了他们的过度自私,处事偏激,因此造成了青少年犯罪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且长期维持在高位,成为犯罪人群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据统计,80年代,全国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至15岁。这与目前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受网络恐怖、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广大青少年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淡化了对法律知识认知;三是犯罪性质多为暴力犯罪。当前青少年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使用暴力或带明显暴力倾向的案件。因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淡薄,造成他们犯罪时不计后果,动辄暴力伤人;四是犯罪方式呈团伙化趋势。青少年犯罪时为了给自己壮胆,或提高犯罪的成功率,常常纠集同学、朋友等一起共同作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击惩罚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点防线。

(一)构筑家庭教育防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是要用科学、健康的教育方法教育青少年。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二是强化父母责任感。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家庭开始,从父母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构筑学校教育防线。学校是培养人才,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地方,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工作,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二是要改进教育方式,避免差生、落后生被“另眼相待”,甚至受到排斥、打击,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时刻处于违法犯罪的十字路口,一旦有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构筑社会教育防线。负有社会教育责任的大众传播媒体要多作正面宣传和引导,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堵塞各种污染青少年的渠道。当前在有些青少年中存在对社会现实的曲解,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这些不正常现象表明,少数青少年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已发生扭曲,必须通过社会教育加以矫正,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电影、电视、文学书籍和网络等文化传媒进行“过滤”工作,防止暴力、色情等影响一些意志薄弱、缺乏辨别力的青少年,消除引诱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

(四)构筑司法预防防线。司法机关应当结合司法实践,定期总结分析一个时间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对倾向性的犯罪方式、手段以及犯罪种类向学校、家庭、社区等作出预警,延伸司法预警的职能作用,以便于相关职能机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效率和效果。检察机关应当对法定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以引起重视,切实履行预防、教育青少年的职能,使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工作由“软任务”真正变成“硬指标”,实现众人“重视”向众人“落实”转变,将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

(五)构筑司法惩罚防线。司法惩罚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体现了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有机统一。近些年来,由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过分强调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的偏向,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不捕、不诉比例呈上升趋势,一些青少年犯罪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刑罚的惩罚教育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它一方面带来了再犯罪增加等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容易在青少年中形成“青少年犯罪可以不受惩罚”传导效应,不仅损害了刑法的权威,而且可能让青少年产生误导。因此,对青少年犯罪要慎重处理,摒弃凡涉及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从轻的片面观点,树立“刑罚的威严不在于其严厉,而在于其不可避免”刑罚理念,通过刑罚惩罚这种特殊预防达到一般预防所不能达到的目的。

价值报告 篇2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他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他的价值,是企业的最大追求。这里我把我们的目的归纳为:用人需求是企业生产力的源泉,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现实中,用人单位的选择越来越显现出一定的重要性,一般人们认为企业的工作都是在用人单位看的,对于那些在用人单位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在用人单位中的人才有很大的优势。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可以用人单位为中心,能够用人单位为中心的人,他的价值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现实中,用人单位与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都有权利和权利,只有在这一权上有相应权利,才能够用人单位来为个人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

在现代企业中,用人单位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工作,比如能够提供一个企业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员工信息,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企业的人员提供的人数不应是最为满意的,而是相对比较满意的,那么,他们的人员需求是什么样的呢?

一、工作环境:

在一个企业,人与人之间要有一种和谐的氛围,才能形成一种和睦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好,人与人之间就不能相互理解,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人际沟通也就无法进行。

工作环境不好,企业也不可能有人愿意和你沟通。

企业人员在一个企业里要有一种敬业的精神,这是一种责任心,一种荣誉感,一种责任心。你能够对企业负责,也会对自己负责。我们要把企业当成是自己工作的地方,而不是家里。

二、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指企业的一切,是一个企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这里指的一个特点不外乎就是工作环境的好坏与企业的发展。工作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是否生产力,工作环境对企业和职工的发展是否有利,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个效益。

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这些制度包括:员工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考核制度、奖惩与辞退制度、员工手册等。

价值报告 篇3

敬爱的党支部:

作为一名大学生,有时会看到对大学生的负面评论。在经济发展、知识广阔、各种咨询传播的21世纪,要做到“单纯”地心中只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就需要用新的方式引导当代大学生为社会发展效力。

当然,现在的大学生已不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时刻关注社会疾苦、国家兴亡。譬如,“神七”发射成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一自豪的时刻,这份爱国情怀就体现了学生们关心国家、情寄社会。还有,最近的奥运火炬传递,留学生们自觉地为祖国的荣誉而与*分子作战,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客观地讲,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所淡化,少了几份激情,多了几份理性和成熟,但这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呈现出时代的特点,那就是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的一致。诚然,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相冲突的时候,但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是一种自我角色的自觉和确证,而个人始终处于社会关系之中,这种自觉和确证始终包含着社会责任,个人利益的满足首先要体现社会的需求。从社会角度讲,国家培养了我们,为我们提供了优厚的教育资源。如果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都不去承担社会责任,那还期望谁去承担呢?我们大学生必须胸怀天下,关心民族兴亡,关心国家大事。东林党人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代格言在当代大学生中仍有其现实意义。

我们中的许多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在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气候比较恶劣,生活比较艰苦,尽管国家为愿意去西部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多数学生仍然不愿意去西部工作。诚然,每个人都希望在环境好、工作轻、待遇优的地方工作;但如果每个人都抱着这种求安逸、怕吃苦的心态,那么谁来实现国家提倡的共同富裕呢?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应该发扬孔繁森精神,积极响应开发西部的号召。

何况,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特别是“三农”政策的稳健实施,农村产业化的整体推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农村展现在神州大地,孕育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就为广大学子们投身于小康农村建设,提供了千载难缝的发展机遇。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一定是金钱、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在国外,而在基层、在农村也可以成为创业的广阔平台”。因而,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这是时代的潮流,理智的选择。

价值报告 篇4

一、 虚心学习,积极进取,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能力。

对于这个专题,我满腔热情,全情投入,因为我深深地认识到,能承担本项专题探索任务,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重视,也是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我不满足自己现有的大专学历,刻苦自学,20*年参加成人高考,经广东教育学院录取,攻读汉语言文学本科,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研读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专著和丁有宽的教学理论,还有杂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教学书籍,吸取书本知识,借鉴他们的成功教学经验,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和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题实施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二、 优化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因材施教,面向学生的发展。

根据实验课题,我认真设计每一节阅读课,不断尝试、小结新教法,探索一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路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上探索、创造,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搭配,选拔小组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不断修改、综合意见,学会交流。

2、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扎扎实实让学生练好听说读背书的基本功。注重指导学生“读”,通过“读”而有所启发,使学生在稳中谋发展,在实中求创新。

3、尊重学生和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主动探究,自我成长。

刚接手这个班时,同学们普遍回答问题声音小,未够大胆响亮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谈心,亲近他们,乐于听他们的心里话。在课堂上学生说得不好的就耐心引导、启发;说得一般的就鼓励他说得更好一些。“你的想法真奇妙,请大胆地说一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说得太棒了!”“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请说出来。”“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请大家讨论一下他提出的问题。”这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话语。经过我的努力,同学们上课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小宇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小宇同学十分内向胆小,一说话就脸红、结巴,同学们的讥笑,令他更抬不起头。由于少开口说话、读书,成绩在七八十分之间徘徊。我和他谈心、交朋友,发现他思维能力强、记忆力不错,他也乐于亲近我,对我说说心里话,在交谈中我还发现他吐字清楚,我鼓励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我主动提问他,耐心引导他,有微小的进步就大力表扬,并让他带同学们早读,当学习小组的组长。渐渐地,小宇同学说话流利了,脸上笑容多了,增强了自信心,小宇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和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参加课本剧的表演,十分出色,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达到了99分。

三、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创新能力提高了,促进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我在工作中勤教勤学,多方取经,每次外出听课学习后,我都乐于上移植示范课。两年来,我先后为校、片上了两节阅读示范课,得到听课者的好评,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第一学年期末,我结合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写下了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荣获台城镇二等奖。第二学年期末,教学论文《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探》荣获中国小语会江门市二等奖。

自专题探索实践以来,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的多了、回家后主动看书看报的多了、敢说会说的多了。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各种兴趣活动:自编故事比赛、想象画创作、诗歌朗诵、诗配画展览、编谜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黄嘉琪同学创作的故事连环画荣获中华杯少儿绘画金奖。黄菁雯同学的想象作文《雨天随想》和李逸诚同学的实践作文《学煎荷包蛋》入选第十届全国儿童书画写作大赛优秀作文选。

价值报告 篇5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预防犯罪的关键和核心。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国际社会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和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历来也都十分重视,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现在的青少年更是二十一世纪的栋梁。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对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一个重大隐患,而且是关系到下一代接班人的大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虽然有升有降,但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出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东陵区法院近几年判处的刑事犯罪未成年被告人中14岁至16岁的占近三分之一。由于低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还很不成熟,面临着适应成人社会的规范、文化、观念等新环境,他们的情绪极敏感且不稳定,认知能力有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偏弱,如有不良因素的诱惑,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近几年来,实施抢劫犯罪的未成年人超过盗窃犯罪,占财产型犯罪的首位。在这些抢劫犯罪中可以看到未成年人在渴望进入成人社会生活的同时,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享乐思潮的影响,为了满足其一定的生活享受,在无法通过家庭获得充分经济支持的情况下,往往就采取抢劫等侵犯财产的形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钱物。不少未成年人为了玩电脑游戏,零花钱用完了,就到处借钱或哄骗家长索取钱财,甚至铤而走险以抢劫等违法犯罪手段获取钱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如在沈阳追求时尚的青少年中,拥有手机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在中小学校园中,也有不少学生随身携带手机。一些未成年人渴望得到一部手机,但由于家庭及自身经济条件所限而无力购买,便产生抢劫的恶念。近几年,抢劫手机成为城市未成年被告人抢劫案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

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拉帮结派组成团伙犯罪。东陵区法院审判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共同犯罪占42%,而且多为2—5人结伙抢劫、盗窃作案或寻衅滋事、聚众斗殴。这些团伙犯罪的成员有些是居住在同一区域或是以往的同学,平时闲荡在社会上无所事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惹事生非。由于生理、心理上的不成熟,他们遇事往往不辩是非,而是讲所谓的江湖义气或面子,一时冲动走上犯罪道路。

近几年来,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正逐年上升。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青少年犯罪调查显示,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且多次犯罪比例高,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达到45.3%。东陵区未成年被告人中闲散未成年人占70%,特别是农村闲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其中就包括不少未成年人。而他们进城的目的就是赚钱,但一旦通过正当途径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往往不择手段进行抢劫、盗窃等犯罪。

东陵区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罪犯中在校学生犯罪占9%左右。一些学校过分强调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一些问题学生视为包袱,不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一推了之,使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流入社会,以致沦为罪犯,这也是近几年来在校学生犯罪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些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以致逃学,旷课,再加上社会上不良外因的诱惑,非常容易加入违法犯罪的行列。

多年来,东陵区法院积极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工作,以审判为中心,一是把教育挽救工作向社会延伸,以案论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犯罪的法制宣传工作,以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使更多的未成年人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怎样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二是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中坚持寓教于审,加强法庭教育的力度,使审判程序成为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法院根据东陵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情况,结合审判职能,在对失足少年的挽救和预防减少重新犯罪方面,加强探索力度,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对在自由环境中的未成年被告人(包括免刑、缓刑的失足少年),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对未成年人的帮助教育作用,做好对这些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发现有不良思想和不轨的行为,及时报告,及时疏导。

少年法庭还将未成年被告人在审判前、审判中、审判后的表现情况全面记录在档案中,依靠各方力量跟踪回访、考察帮教,从而达到剖析犯罪根源,落实帮教措施,预防重新犯罪。

少年法庭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采取选择适当案例将法庭判决“搬”进校园、请学生到院旁听审判这两种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形式,用直观、鲜活的庭审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犯罪,犯罪后会承担什么后果,这种特殊的法制教育,改变了以往教科书单一枯燥的说教面孔,达到了法制教育的目的。

少年法庭以法院为轴心,联合学校、社区、机关各有关部门,建立社区矫正体系,法制教育宣传平台,构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网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要成功地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那个执法机关的职责,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各方参与,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机制,发挥强大的竞合力,并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现就预防、减少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从综合治理的视角提出如下防范对策。

1.建立和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机构和机制,加强执法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目前两部最主要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及保护的法律。这两部法律的实施对未成年人提供了较全面的法律保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两法”没有明确规定本法的实施由哪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或协调,这使“两法”在实际运作中难以真正取得实效。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对青少年的保护和罪犯矫正都有具体机构和健全的机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建立执行青少年法律保护的专门机构,不仅能推进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是贯彻执行好“两法”,切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更好的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当前,社会各方面都在呼吁建立少年法院,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未来的少年法院能够全面承担起预防犯罪、挽救罪犯、全面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任,使其真正成为统一执行“两法”的专门机构。

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当然也是以治理青少年犯罪为价值期待的,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及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我国少年法庭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预防、矫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来看,显然仅仅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法》两部法律而没有其他青少年的相关法律配套是不够的。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相关的少年实体法、程序法,目前的少年法庭仅限于审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大量的涉及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民事案件未能纳入少年审判机构进行审理,明显的不能全面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少年法庭也不能介入涉及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这些都还有待立法和完善现有的法律,使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更科学、更规范、更全面。

预防、矫正、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构筑社会、家庭、学校、司法四位一体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及预防犯罪网络体系,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一是加强和发挥社区保护青少年权益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功能,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中央综治委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确定五大工作重点,其中第一项工作就是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基层全面展开。应该说社区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始发挥其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二是强化家庭功能,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起着无可替代的表率作用,它是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不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其家庭环境的恶劣、家庭教育的不良、家庭功能的欠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当从源头上抓起,让所有的家庭都认真负起监护、管教子女的责任,重视与青少年的思想沟通,并身体力行,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和奉公守法的言行来影响和示范子女,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形成完善的育人环境。学校在抓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正确对待那些“差生”,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要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高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兴趣,加深理解和体会,提高法律意识;四是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抓住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严禁色情文化、暴力文化、封建迷信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坚持不懈地开展清理、整顿和打击、取缔行动,加强新闻出版业、影视娱乐业、游戏机网络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努力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五是拓展司法保护职能,完善法制环境。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未成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积极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矫正工作。

对刑满释放、解教少年及判处缓刑、管制、免刑少年的安置帮教,是预防他们重新犯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其安置帮教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就学、就业。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使失足少年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并在碰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坚定重新做人的决心。

价值报告 篇6

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共同遵守和信奉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今天,中国核心价值观主题报告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话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一个更清晰的“精神基础”。

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报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背景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包括“仁爱”、“诚信”、“和谐”等。它们并非是西方价值观的简单翻译,而是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是由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共同塑造的。中国核心价值观是指一组引导行为和行事准则的标准,也是统一中国社会的精神基础。

第二部分: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包括:

1. 爱国主义:中国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文化,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2. 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平等和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

3. 友善和谐:中国人民相互信任、奉献和合作,希望在和谐、友好和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关系。

4. 文化价值观:中国的文化传统、艺术和文学,都是中国人眼中最宝贵的东西,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火炬和脉搏。

第三部分: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报告意义在于,它为中国文化价值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群众思想。也为社会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创造性的前提。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可为全球和平、繁荣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贡献,增加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深化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信任。

总结:

在今天,中国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球关注和探究的重要伦理问题。毋庸置疑的是,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它们反映着一种文化认同,是社会思想与理念的基础。未来,我们还需要持续发展和传承核心价值观,助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友爱、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前进。

价值报告 篇7

集团公司党委20__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大力倡导和谐企业理念,锻造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因此,在创新中推进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以理念引领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最能体现企业个性、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及长远发展而构建的反映企业经营意识的价值观体系。大力弘扬企业理念,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公司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勤奋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同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推动企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徐矿集团作为百年企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靠特有的文化理念,引领企业不断取得新成就。近几年,集团公司形成了“百年诚信,以德铸魂”的企业道德理念,实践和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发扬“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精神等。形成了以“顾全大局,报国尽责”为己任的“强企报国,造福职工”的价值观,以及“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的人才理念;“哪怕是沙漠也要把它变成绿洲”的创业理念;“制度至上,精准执行”的管理理念等等。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广大干部职工跳出徐矿谋发展、跳出煤炭谋发展、跳出常规谋发展,永不言衰、奋发图强,职工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推动了企业创业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企业理念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尤其对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当前我们要按照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塑造企业新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根本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概括地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二是文明和谐理念,文明是社会主义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企业必须以发展精神文明作为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坚决反对、抵制和摈弃落后的、腐朽的、颓废的、庸俗的、愚昧的精神文化。和谐,是企业总体状态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所谓和谐,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和合与和睦的状态;三是民主管理理念,民主是职工在民主政治方面的核心价值理念。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民主不是“为民做主”,而是人民做主;是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体现职工群众的决定作用;四是安全发展理念。安全作为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企业发展、职工群众生活幸福。

在理念的催生和再造过程中,还要注意采取“三种方法”,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广泛征集法,即文化理念源于职工群众的工作实践,由下而上,上下结合,经过层层总结提炼形成;二是管理层提炼法。即企业塑造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模式,往往由企业领导总结提炼并作出决定。通过自上而下宣贯推行;三是专家导入法,即聘请企业文化咨询策划专家帮助策划,按照审计、诊断、企划、导入、实施等程序进行。“三个结合”是:即坚持继承传统与思维创新相结合,坚持彰显个性与遵循共性相结合,坚持目标引领与立足现实相结合,确保理念整合的优化创新。

二、以精神激励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在全公司上下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体职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目前,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竞争既有企业市场份额等硬实力的竞争,也有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企业精神作为企业“软实力”,通过大力弘扬,可以最大限度地形成对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共识,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形成了徐州矿工“特别能战斗”精神,80年代我们形成了“求实、求严、求强,爱国、爱矿、爱岗”的企业精神,并大力弘扬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内容的“三创”精神。在企业处于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今天,我们又形成了新韩桥精神:昂扬向上、永不言衰的精神;坚忍不拔、勇于争先的精神;精准执行、严细成风的精神;忠诚企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情系职工、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内容上看,“昂扬向上、永不言衰”、“忠诚企业、甘于奉献”体现的创业精神;“坚忍不拔、勇于争先”体现的是创新精神;“精准执行、严细成风”体现的创优精神;“情系职工、以人为本”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求。实践证明,不断整合和发扬光大企业精神,以精神激励形成鲜明导向,可以有效促进职工在思想上形成核心价值观。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优良传统与适应时代要求的信念、意识、作风的集中反映,是广大员工先进思想、优良品质的结晶,是群众智慧的理性升华体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企业精神将会对企业全面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个企业应该对精神进行“量体裁衣”。企业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只有不断提升和大力弘扬企业精神,才能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竟相迸发、充分涌流,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成为广大职工意识的主导,让爱岗敬业、致力发展、做强做大、为国奉献的职业追求成为广大职工的不竭动力。

三、以和谐创建推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丰富内涵、创新手段,在培育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关系、夯实和谐基础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把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明单位创建全过程,坚持用企业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三评选四争创”活动,深入推进“创生态环境、树文明新风、建和谐矿区”主题创建活动。加强职工日常行为教育、公共场所文明礼仪教育、公务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等系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把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职工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细节文明”破题,从诚实守信抓起,共创文明和谐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公司形成知荣辱、树新风、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其次,大力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完善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平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改革分配政策,建立既体现个体价值、又相对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健全企业发展、领导干部收入与职工收入增长的联动机制,让职工共享发展的成果;建立完善矿区维稳机制。坚持以稳定保和谐和以法治访观念,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载体建设,将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调解等有关经济指标列入创建考核范围,进一步促进企业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要树立安全发展观,建设以和谐管理为特征的本质安全文化。

第三,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要围绕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全力推进“文明示范区”创建,引导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创建,以创建“文明家庭”为载体,把和谐家庭创建的目标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觉参与程度,逐步形成“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宽容民主”的良好风气。同时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认真实施“资源再生、生态再造”工程,不断改善矿区环境。通过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小区住房改造,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和谐稳定、人人安居乐业的新型矿区。

价值报告 篇8

核心价值观述职报告

尊重、友善、公正、平等、法治、法治、和平、民主、自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勤劳、奉献

尊重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尊重他人的权利与尊严,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他人的观点、意见和感受,不插手他人的私事,不窥探他人的隐私,是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奋斗和成就,尊重他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友善是遵循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友善是我们在生活中对待他人的应有态度,是建立互相信任和合作的基础。时刻保持友善的态度,待人亲切和善,不轻易与人发生争执和纠纷,坚守友善的底线,用善意和宽容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使友善之风在我们的社会中蔓延。

公正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则。公正是指合理、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不偏私,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我们要维护和传承公正的精神,积极支持司法的公正运行,建设一个公平的法治社会。只有在公正的基础上,社会秩序才能得到维护,公平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平等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元素。平等是指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分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平等精神要求我们在对待他人时,不偏不倚,不歧视,不排斥,保持对待每个人的公平态度。我们要崇尚平等,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

法治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之一。法治要求人们遵守法律,同时也要求法律保障人们的权益和自由。以法治文明为基础,依法行事,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使每一个人能够依据法律意识和法律规范来进行自己的行为。

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观之一。和平不仅指冲突和战争的缺席,更是指人类之间和睦、友好和互助的状态。我们要通过和平外交、和平共处的理念,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也要平等和睦的对待他人,不轻易发生争吵和冲突,创造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民主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要求人们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意见,倾听他人的声音,实现政治解决问题的方式。民主也要求我们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争取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自由是人类理想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要素。自由是指人类从束缚身上解放出来,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生活和追求目标。我们要珍视自由,追求真正的自由,同时要尊重他人对自由的追求,互相理解和容忍。

爱国是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爱国是指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热爱和忠诚。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敬业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素之一。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工作和学习。敬业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负责,还包括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负有责任感。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要讲信用,言行一致,守信誉,信守承诺,建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勤劳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素之一。我们要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兢兢业业,积极进取。

奉献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们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我们要积极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价值报告 篇9

核心价值观是指国家或组织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人民群众认可和遵循的精神指导方针。在中国国情特殊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彰显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国家治理、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全面发展的政治、战略和意识形态基础。本文将就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的重要性、内涵,以及如何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一定的探讨。

首先,论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的重要性。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有的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成为新时代中国的“精神纽带”和“共同价值”后,核心价值观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深入人心,使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都具备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了全社会的思想境界、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因此,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

其次,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七个方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富强”是机遇与挑战并行中应对全球化、分享平等发展的重要方面;“民主”是广大人民参与政治、共建家国、追求经济政治民、法治等理念的重要内涵;“文明”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有机统一,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跨越文明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自由”是人的尊严和精神追求的细分,包括人的自由决策、自由选择、自由发言、自由信仰、思想自由;“平等”是推动社会公平、保障人和充分发挥个权利的基础;“法治”则是保障公民科学决策、维护法律秩序和相互控制与协作的基础。这七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的特有表现。

最后,论如何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思想、文化、行为、社会、国家等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育引导,从幼儿园开始,普及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并贯穿全年龄群体。二是落实法律法规,构建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等,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落实。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扶植和加强民间文艺、市民文化、网络文化和全民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务。四是加强国际传播,积极主动扩大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和理念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五是落实各项政策,必须不断提高全社会教育、文化、能力、素质等,保障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发展理念和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弱者福利等。要想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落实贯彻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而且是全社会弘扬中华文化、传播好的并成为世界共同价值的基础。希望有关部门和全体人民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新的成绩。

价值报告 篇10

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公认的反映社会共同信仰的一套思想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企业人,了解、理解并转化为行动,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围绕核心价值观的背景、意义和实践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背景

2014年4月,中央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向“民族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二、意义

1、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基础,是企业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事风格,是企业发展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动力源泉。

2、标识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标识,通过一套精准的文化标识系统,可以让员工和客户快速地了解企业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3、引导

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使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理念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4、营销

通过核心价值观的营销,可以凸显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增加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三、实践

1、文化塑造

企业应通过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引导员工共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凸显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例如,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或讲座,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指导员工的学习和思考。

2、员工培训

企业应当定期的开展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员工培训,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偏见和认识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培训师的现场指导,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员工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气氛。

3、激励机制

企业应当为员工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和贡献提供一定的奖金或其他激励措施。这种机制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创新和竞争,同时也增加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信心和默契。

结语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要求企业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足迹和遵循的道德准则,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实现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企业应在身边视野内重视社会和员工的诉求,加强社会责任的履行,思考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开展投资并加强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持续发展。

"价值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