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6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 2019.08.14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大部份人会以此为契机写一份总结提升自我。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6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基本就业情况。我校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 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 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xx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xx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统计自xx年9月至xx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2016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


一、药学院xx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
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研究生87人。

其中:
博士研究生人数:21人 ,实际就业15人
所占比例:85.71%
硕士研究生人数:66人,有 5人考博,实际就业45人
所占比例:78.79%
实际就业总人数:60人(截止xx.7.4.)
所占比例:80.46%

分配去向
就业单位类型
人数
比例(%)
一次就业总数
60
80.46
党政机关
5
5.8
科研单位
2
2.3
院校
15
17.24
医疗单位
10
11.50
金融单位
0
0
国营企业
8
9.20
三资企业
7
8.05
私营企业
12
13.80
公安、部队
0
0
其它

1.15

用人单位供需情况分析表:
用人单位类型
数目(人)
比率(%)
备注
药厂医药公司
150
83.3
学校为学生提供用人信息31个,需要学生量为180多人,供需比为1:2
机关及事业科
4
2.2
医院
11
6.1
学校
16
8.9

毕业生流向:
城市
人数
比例(%)
成都
42
52.50
上海
7
8.75
广州
3
3.75
厦门
1
1.25
深圳
2
2.5
城市
3
3.75
海口
2
2.5


二、xx届研究生毕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就业压力
xx年10月初学校召开了xx年就业指导工作会议后,我院03级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正式展开。综合各种信息认识到xx年的就业工作压力将会非常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xx年研究生招生比xx年扩大了将近一倍,从我们药学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05届毕业研究生只有四十人,而06届人数达到86人!另一方面,社会需求也在减少,往年遗留问题也拖到今年解决。
2、做好毕业生前期思想准备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十月份开始学院把主要工作放在对学生中的宣传上,首先传达学校的就业指导思想。要求同学在择业时能尽量把握标准,不能一味按自己要求选择工作岗位和单位。鉴于这个时期单位到校进行招聘的还不多,同学们对传达的思想理解不深,学院认真积极的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得到了提高。
3、统计个人信息以“备战”
与此同时,学院首先安排统计毕业生信息,组织同学完成《毕业生推荐表》,同时还组织学生完成毕业生图像采集等工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再针对单位的特点等来指导毕业生自荐信的书写。
4、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做好“媒人”
从十一月开始学院本着“学生就业第一”的原则,主动出击联络用人单位,联系“关系户”,拓展新的“关系户”, 积极安排宣讲会为单位提供其推销单位的空间场所,做好接洽配合工作。同时保持就业信息宣传之路的畅通。再一番努力之后,陆续有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公司进校或到我们药学院进行招聘。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诺华(中国)制药、地奥集团、开拓者化学、天津凯莱英化学等公司等。
5、就业指导工作过程及分析
11月份是各个大公司进行校园招聘的宣讲高峰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好几家公司来学院招聘,同学们对此呈观望状态,立即签约的人不多。从单位性质上看,这段时间的单位主要是民营或者合资企业,而工作方向或专业方向主要是新药开发,特别是药物合成方面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民营或合资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选择,反应速度快,需求大,要求高。很多同学在面试时准备不足,惨被淘汰。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求职技巧方面的不足,没有专业人士系统地进行培训,专业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公司要求的专业方面很多同学达不到。共2页,当前12
十一月下旬,学校组织了第一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前来参加的单位有五百多家,其中医药方面有近百家。这是我们的大好时机。这次来招聘的制药企业中大部分是四川周围的企业,比如成都周边和重庆市周围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比如重庆华邦制药,重庆药友,康弘制药等。还有一部分是江苏、浙江一带的企业,比如江苏豪森、江苏恒瑞、浙江康恩贝等制药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显著性的特点就是国企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企,他们对招聘的程序比较在意,一般都是需要学校出具函件。这从一方面反应出这类企业在人才竞争的机制上不够灵活,按部就班,缺乏自主等缺点。
这次招聘会我们药学院也只有少部分同学签定了协议书,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家都在四川,不论是个人还是家人都不愿意离家太远就业,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愿意等。从我们发出的调查来看,约有一半的人非常想在成都就业,而今年成都的企业容纳毕业生人数十分有限,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学院的就业率。
到xx年2月以后,部分本科考研不理想的同学开始寻找工作,这带动了学校的第二次就业高峰。在这半年中,来学校招聘的单位主要是各类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招聘需要上级单位批准,因此限制了这类单位的进校时间。
从xx年3月到5月这段时间,我院主要接待的单位是各个省市的地方院校,他们的主要需要是各药学专业的教学岗位或科研岗位。而且这类高校对学生的学历都比较看重,一般要求是博士,至少都应该是硕士,极少有需要本科同学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位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昆明医学院等高校。
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是各地方的药品检验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些单位是同学们极力争取并愿意去的,因此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由于这类单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也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也相当不错,每年前去应聘的人是骆驿不绝。比如厦门市药检所只有两个名额,但有几十个人都投递了简历。从今年就业方向来看,药物分析专业到药品检验所工作的概率要比其它专业大些。厦门药品检验所和成都市药品检验所各自招收了一个药物分析专业的硕士。海南药品检验所招收了一名药物化学专业的硕士。

到6月份,我院共有21名博士毕业生,还有3名没有落实工作,就业率在85.71%左右。66名硕士中,还有14人没有签约,就业率约78.79%,总体来看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未就业的同学中有一部分想出国,有一部分在考公务员,还有一部分有了意向但是还没有签约,到年争取全部就业。截止7月4日,我院研究生就业人数60人,就业率80.46%以上。
三、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研究生就业的工作以前是研究生院在负责,今年由招生就业处来负责,经验有所欠缺。
二、就业形势更加严峻。xx年全国毕业413万大学生,但国家每年新增岗位只有200万,形势严峻。
三、学生期望值并没有下降。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依然看好,对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够,造成期望值居高不下,影响就业。
四、专业设置不成比例。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多的而学院培养人数少,比如药物化学专业,今年来我院招收的专业需求至少一百人,但是药物化学专业今年只有十六位硕士毕业生。一些社会需求少的专业而培养人数相对较多,比如生药学。
四、对xx年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及展望
1、学院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鼓励学生毕业时持有多种技能证书。比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上岗等级证书。
2、学院从当前形势的角度及时分析、掌握就业动向,及时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和指导,为同学们的目标定位打好基础,让同学放弃观望态度,以免错过就业良机。
3、指导学生针对私企、国企、外企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帮助尽快就业。
4、继续加强信息通道畅通无阻。确保信息到班、到人。
总之,不难看出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将更加困难和严峻。这一年来就业的同学毫无疑问地会挤占下一年的就业指标,因此明年的工作一定也不轻松,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做好xx年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毕业生就业总结


文秘专业06级毕业生离校近四个月了,一段时间以来对毕业生思想动态状况、择业、就业、创业基本情况,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动态
1、本专业有62名应届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各方面基本成熟。毕业时,绝大部分毕业生思想稳定,他们对未来积极乐观、进取、向上,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面向基层,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去。他们在去年下半年就在已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四处活动,广开就业渠道,到今年五一前,大概有50%的毕业生有了就业去向,到毕业时,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就业,这里有正式的、非正式的、临时的、也有专升本的,统计的数字是93%,通过毕业生思想动态的反馈信息,他们工作稳定,思想也比较稳定,通过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他们基本适应了工作,有的同学成了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
2、毕业生总体上思想动态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问题,一些波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一部分同学,因为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存在观望心理,一部分同学缺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往往知难而退,如:沈阳金德集团需要较多的文秘毕业生,许多同学面对岗前培训的诸多困难,望而却步;另有一少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期望过高,存在一些不现实的想法,使他们迟迟不能就业。对于这些思想动态,我们在以后的毕业生工作中,加强教育,加强引导,让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
二、创业动态
文秘专业06届毕业生共62人,就业率93%左右,就业方式不一,由于刚刚工作近四个月,时间短,能量还没有完全释放,才华还没有尽情施展,现将一些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动向做一下统计:陈丽丽,沈阳铝塑复合管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晨楠,铁岭市水利局办公室副主任;杨小翠,上海梦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客服经理助理;曹海,上海家中美家私丁厂长助理;冯聪、田富秋,金德铝塑复合管有限公司沈阳公司,文员;王亮,金德铝塑复合管有限公司北京公司,文员;戴娜娜,摩托罗拉(天津)公司,文秘工作;陈妍,本溪华夏集团,文员。其他的毕业生都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另有6名同学专生本。
以上就是文秘06级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2015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2015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2014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4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统计自2014年9月至2014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毕业生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