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0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读后感呢?当我们阅读了一部给人深刻印象的作品时,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了让您满意,工作总结之家竭尽全力地为您打造了这篇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的读后感。以下的判断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符合实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她女儿所有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但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有的人得到了满意的作品,有的人对玉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使用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

作为一名耳蜗老师,我认为只有更多的学习和不断的提高才是我应该接受的教育方式。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如果我想成为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好老师,我有很多东西要学。尹老师的许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学习。就阅读而言,作者非常重视阅读。阅读是一种魔杖,孩子们在魔杖里学习。

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女儿的教育中,笔者将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孩子要轻松学习,绝不能用学习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笔者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与我们一般做法的方法: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机会。关键是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

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二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的一些想法,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摆满了各种高考材料,想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才能考出好成绩。也许这些材料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能学到多少呢?他们愿意学习这些知识吗?很多家长无能为力,无法控制。我从书中了解到,学生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策略(辅导班、各种材料等),还需要一些好的策略(学生的学习、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

这些战略教育需要时间、经验和思想,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思想意识。同时,它将对学生和儿童产生更大和深远的影响。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不单是妈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仍然是尖锐而有意义的。

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以及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对于有孩子的父母来说,这还是有帮助的。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我认为在书中提到很多观点和想法是很好的,但我不能一一列举。我很抱歉。最后说一句: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三

不久前,和老婆一起买了两本书,她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读《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我先读完之后,感觉很失望。又去读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一读就让我连连感叹相见恨晚。两书虽然起名上形似姊妹篇,但内容质量实在是云泥之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导书,内容贴近实际,书中介绍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有所涉及,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初为人父母的八零后阅读。

通读全书,有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示生活和学习。往往在这种管理思维模式下,我们过分地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终导致了孩子对父母的反叛心理。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

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反复地指令和强迫去让孩子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这件事,甚至最终把这件事放到了敌对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就要保护他对学***趣,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滋生他对学***感,不是通过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来加强他对考试的焦虑。

第二,作者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小学主要解决的是学***问题,初中主要解决的是学***问题,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学***的时候。所以说,在小学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渲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要对成绩再有过分的关注和追求。

因为在小学和初中,学习性与孩子未来的成功没有决定性的关系。这一点我从实际经历中就深有体会,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不佳的同学,在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定就比学***好的同学差。不过我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我觉得作者总结的更精准,更透彻。

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对学***趣,不要让他对学***厌烦甚至恐惧。

第三,以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进入小学甚至初中当老师的门槛非常低,这也造成了老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孩子能否在小学初中阶段保持对学***趣,以及为将来的成长打好基础,只能碰运气。书中写到作者为了孩子的暴力作业去与老师沟通,而又因老师知识背景的浅薄和教育素质的低下而无法沟通,作者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老师的冷落或不公正待遇,又不得不陪着笑脸避免与老师冲突。读到这些真是让人感慨,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到底是在为国家培养栋梁,还是在毁灭国家的未来?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究竟有多少本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孩子,被捆住手脚困在了起跑线上?

第四,读到最后一章,作者通过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让那个曾被诊断为严重的儿童多动症的孩子恢复正常的案例,看得我几乎要流泪了,一方面我为作者能帮助一个问题如此严重的孩子改掉自身的缺陷,成长为一个好孩子而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也感叹他的幸运,遇到了如作者这样的好老师,好朋友;另一方面,我又为更多的孩子感到悲哀,因为遇不到这样的好老师,这些本来没有大脑缺陷和精神疾病的孩子,本来应该通过改变家庭教育环境来得到改变和成长,却被使用***不明的药物来进行**,最终的结果只能听天由命,而如果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得不到改善,往往类似的症状根本得不到改变,最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在成年后走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读此书后的一些想法,其实本来读的过程中想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读完后开始写这个书评的时候,却只想到了这几点。

在此,我也郑重地推荐所有为人父母的朋友都来读一读,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孩子都是一块玉,如果我们只会拿着锄头去雕琢,最终只能把这块美玉变成一文不名的石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2

 不久前,和老婆一起买了两本书,她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读《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我先读完之后,感觉很失望。又去读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读就让我连连感叹相见恨晚。两书虽然起名上形似姊妹篇,但内容质量实在是云泥之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导书,内容贴近实际,书中介绍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有所涉及,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初为人父母的八零后阅读。 通读全书,有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学习,往往我们在这种管理性的思维模式中,过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反复地指令和强迫去让孩子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这件事,甚至最终把这件事放到了敌对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就要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滋生他对学习的反感,不是通过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来加强他对考试的焦虑。 第二,作者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小学主要解决的是学习兴趣问题,初中主要解决的是学习方法问题,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学习能力的时候。所以说,在小学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渲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要对成绩再有过分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并不会与孩子将来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关系。这一点我从实际经历中就深有体会,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在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定就比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差。不过我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我觉得作者总结的更精准,更透彻。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不要让他对学习感到厌烦甚至恐惧。 第三,以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进入小学甚至初中当老师的门槛非常低,这也造成了老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孩子能否在小学初中阶段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为将来的成长打好基础,只能碰运气。书中写到作者为了孩子的"暴力作业"去与老师沟通,而又因老师知识背景的浅薄和教育素质的低下而无法沟通,作者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老师的冷落或不公正待遇,又不得不陪着笑脸避免与老师冲突。读到这些真是让人感慨,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到底是在为国家培养栋梁,还是在毁灭国家的未来?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究竟有多少本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孩子,被捆住手脚困在了起跑线上? 第四,读到最后一章,作者通过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让那个曾被诊断为严重的儿童多动症的孩子恢复正常的案例,看得我几乎要流泪了,一方面我为作者能帮助一个问题如此严重的孩子改掉自身的缺陷,成长为一个好孩子而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也感叹他的幸运,遇到了如作者这样的好老师,好朋友;另一方面,我又为更多的孩子感到悲哀,因为遇不到这样的好老师,这些本来没有大脑缺陷和精神疾病的孩子,本来应该通过改变家庭教育环境来得到改变和成长,却被使用副作用不明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最终的结果只能听天由命,而如果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得不到改善,往往类似的症状根本得不到改变,最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在成年后走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读此书后的一些想法,其实本来读的过程中想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读完后开始写这个书评的时候,却只想到了这几点。 在此,我也郑重地推荐所有为人父母的朋友都来读一读,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孩子都是一块玉,如果我们只会拿着锄头去雕琢,最终只能把这块美玉变成一文不名的石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3

 童童爱美丽

有一次上班路上听了尹老师做客樊登读书会的对话,发现她的教学理念和我的不谋而合,于是借来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来读,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感觉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棒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书,里面有很多案例都来源于生活。作者是一个把孩子的很多小事看成大事的人,作者说,"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按照她的教育方法孩子自然会非常优秀。

妈妈的作用非常重要,"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一块宝玉,至于最后雕琢成什么,要靠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的爱深入大海,但有质量之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从给儿童打预防针这件小事说起,很多家长会骗孩子,打针一点儿也不疼,但我和作者的教育方法是一致的,告诉她会有一点点小疼,就像蚊子咬过,过一会儿就不疼了,并鼓励孩子,是个勇敢的宝宝。

童童幼儿园体检时,有个小男孩撕心裂肺地上打滚就是不要打针,妈妈还吓唬他再哭警察来抓你,而童童非常安静,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告诉她你可以不看,她扭过头去,医生抽了好几管子血,我心疼不已,但孩子一点都没哭,小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忍耐力也是惊人的。对于这件事和爷爷奶奶聊天时,我说了下孩子的表现,爷爷奶奶夸奖起童童,这是一个正向的激励循环。

文中提到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非常好"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老人经常说孩子这么小懂啥,我经常反驳,别看孩子小,他啥都懂。童童1岁多的时候,我经常带她小河边散步,和她说说心里话,我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到她听得懂。从刚出生,我就把她当成一个大人平等相待,不会居高临下,做一件事,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她是我,别人这样说我是否妥当。

童童3岁前,我故意找个离家近的工作,挣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怎么加班,腾出的时间我来照顾孩子,偶尔加班也带上她。坚持没有把孩子送给外地的爷爷奶奶看是我非常自豪的事情,虽然自己累点,但我认为孩子3岁之前是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我的理念是越是表面觉得不重要的阶段越是最重要的时期,别人觉得越是重要的阶段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在童童几个月大时,我读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让我坚定的认为孩子在3岁之前,7岁之前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也就是上小学之前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往往是被忽略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对阅读的兴趣、对大自然的好奇、对某个爱好的热爱都是非常重要的。

童童刚上幼儿园时一点都不哭,我送了她几次上学,都乖乖地和我挥手再见,没有经历那些分别的痛苦,让我很省心。

城市里有很多寄养儿童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一样,对孩子内心发展非常不利,很多家长说忙,我是那种宁可放弃个人事业也要培养好孩子的人,但今年经常出现个人工作和陪伴孩子冲突的时候,经常纠结分裂,但周末我一定会带她一起玩耍,和她一起读书,"现代家庭教育的很大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只愿意花钱,但不愿意花精力和心思。"

人很容易受到暗示,如果你暗示孩子处处不如人,吃个药都说你看XX就很听话,乖乖吃药,中国的父母特别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以此来暗示自己的孩子不好,孩子听久了就自卑,我在招聘面试时看到很多优秀的人,但他们很多人都不自信,这与儿时的教育息息相关。

对于孩子的问题,要给予宽松的环境,不要做苛刻的父母,作者说"凡出于缺乏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货,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给孩子犯错误权,童年需要试错,需要不听话。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好奇,比凡事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培养一个完全听话,事事听命于家长,处处循规蹈矩的孩子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我在家里经常被说成"惯孩子",妈妈还经常吓唬我"惯子如杀子",在教育这个问题,我们经常有矛盾,甚至有一次我都做好了自己辞职带孩子的打算。我也感慨,中国孩子的培养很多还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主导的,培养的水平就局限在老一辈水平,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自己带孩子,这也是真正的富养,但很多家庭不具备这个条件。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让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做一个有翅膀的人。

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营造学习是件轻松的事情的氛围,家长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把识字和阅读割裂,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用开小卖部的方式去学数学,保持孩子的数学兴趣,在快乐中进行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可以无所不在。"还有让孩子当你的"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小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养成非常重要,"学生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是阅读。"给孩子读一些有趣但"无用"的书,学语文,而不是学语文课本,"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是学不好的".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惩罚,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的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是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好方法都不费力,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这样做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在教育这件事上,家长做得最多的应该是引导,激发,最后"无为而治".

"儿童教育是件重艺术,不重辛苦的事。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

"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一定要让他喜欢这件事,从小学就追去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考好了不奖励,不要求考100分,"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对排名斤斤计较,其实都是学习兴趣的消解。"

"只设记功本,不设记过本"作者从没有用钱奖励过孩子,而是这个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协助家长培养孩子很多好品格。"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孩子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

学会开家长会,学会把老师的实话转化一下,家长要做的"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树立起他对学习的自信,想尽办法激励孩子,自信而踏实的心态是最好的补习班,""打骂是最坏的教育"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无论是好是坏,都会给儿童留下终生印象和一生的影响。

最后总结两句话:

1、孩子的事无小事;

2、注重正确的方法和理念;

3、注重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较实用。本文由一。约四、五岁时让孩子背优美的古诗;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看课外书,阅读有用小说;正面鼓励孩子:只设记功簿,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正确对待多动症(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也建议若不是离谱得厉害,不要让这个痕迹流经孩子的生活,当开始诊断和吃药的时候,本有希望的病也会无力回转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质疑,一个能将教自己小孩的老师公然用"蠢笨"等词语形容,便将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毁之一旦。难道说女儿考进了清华,这样的个体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吗?她的教育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我发现周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感恩。而不是某种利益驱使,对老师面上和谐,背后切齿。 老师现在难当,真正想要做个好老师,在学校的评价系统,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自我的认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样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中,会让你承受压力,打击你的自信;在纵向比较中,人们少有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在周遭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走得坚定,可有谁肯定过他们的付出。有素质的家长会评判你的种种行为,动不动就是破坏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范文网 ) 扼杀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为什么不反思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些风浪;缺少知识的家长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个体不同,每班有五十多个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点菜,也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尹建莉处于小学老师的处境,我相信她断然写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说现在的教育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一个肯定会为自己女儿选择老师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儿的老师肯定不会很差。用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来衬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让人不由得唏嘘。 这点是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的培养孩子成功的话,的确需要一位好妈妈,她坚持、豁达、上进、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有心学习的人只需学习她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她那样一份心和毅力,你也会做得不错。而且,要知道不少没有读过北大清华的人同样过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寻找快乐之泉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5

“亦母亦师”,异彩纷呈

张景美《好妈妈生过好老师》这本书是由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老师写的一部家庭教育作品。(女儿两次跳楼,16岁参加高考,比清华大学录取线高出22分。她同时被大陆和香港的两所著名学校录取。)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

如 “不管是最好的管”、 “像牛顿一样”让孩子“试误”、“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等等,这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华而不实的教育理念,有的只是读者的接受、佩服和采纳。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接触过不少教育类的书籍,但是很少有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这样绽放朴素的光彩、散发纯净的幽香。它适宜为人母者读,也适宜为人师者阅,甚至适宜研究教育学的学者细细品味。

首先,作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我忍不住为读这本书而高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对孩子的教育思考很多。虽然作为一名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我也知道一些幼儿教育的理论,但有时候实践和现实让我不知所措,我觉的理论离实践还很远。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比如如何克服孩子对注射的恐惧?如怎样看待孩子的说谎?

如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使我立刻获得了许多有效的经验,而且提高了我的教育意识。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同时,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孩子的表现,还告诉我们如何教孩子做人,如何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另外,在这本书里,我不仅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要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其次,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读这本书,我不禁反思。

这本书堪称当代素质教育图书,尹建莉老师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也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她不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注重孩子的能力提高,书中尹建莉老师与女儿数学老师委婉抗争暴力作业的章节,我想一些老师看后会有惭愧之情吧。表面看来,应试教育时代已经结束,素质教育时代已经到来,但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观念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藩篱,“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还在校园流行。我校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考分与量化、名誉、奖学金直接挂钩,所以考试结束后,教师办公室里向教师索要分数的学生川流不息,他们只是为了分数而分数,而没有考后认真修正、反思与提高的意识。

正如哲学家弗洛姆所说的,现代生活最突出的一个心理特征是,许多为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及活动,已越来越篡夺了目的的地位,而目的本身却成为模糊的、非真实的存在……我们已陷落在手段之网中,经常忘记了我们的目的。因此,如何运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目标和方向。

再次,作为一名一直在学习和**教育规律的后辈,读了这本书,我不仅豁然。

在学校学习期间,我跟随导师探索**教育规律;目前,我和同事正在探索幼儿教育规律。从理论上讲,我已经掌握了一些教育规律,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我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读了尹建莉老师的这本书后,回想近年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历程,我明白了,教育规律其实就隐藏于我们身边的教育实践中,它喜欢呈现于善于观察和思考者面前,教育无小事,事事是大事,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要忽略任何一件小事,做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勤奋的思考者以及紧随时代步伐的忠实读者,也就掌握了能够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规律。

因此,我不仅需要更加走近学生,我还需要在工作之余给自己“充电”,不仅需要更多地置身于幼儿教育一线,还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6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考的资料,企图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或许这些资料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我从书中学习到,学生的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补习班,各种资料,等等),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小孩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不单是妈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作者在书中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很尖锐,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对于有小孩的父母的,还是很有一些帮助的。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只是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书中提到好多的观点,好多的思考,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甚是遗憾。最后说一句: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7

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早有耳闻,看到这个月的共读书目以后赶紧去书店买了一本,细细品来。尹建莉老师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识字

尹老师介绍了她教孩子读书的方法,值得学习

一是用“读故事”代替“讲故事”。**会担心书面语言孩子听不懂,会把故事用自己的口语“讲”给孩子听,而不是“读”。

二是由“我指我读”变为“他指我读”。他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渐理解所指单词的作用,并将故事与单词联系起来。

三是“随机认字”。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识字”的素材。火车站“禁止吸烟”的提示,动物园的指路牌,这些,无不成了孩子的“识字教材”。

二、学***“刻苦努力”

尹老师说:“学***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变被动学***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都要记住一件事,画一朵小红花——这是对孩子们的奖励。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这种方法,但略有不同。

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四、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

“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读了好几遍,我接触过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孩子,知道这样的孩子问题很多,实际上,家只要充满爱和关怀就是最好的旅馆了,无所谓多大的电视,多好的家具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8

有心而无痕的教育

这是一本畅销书,仍然在当当网的热门榜单中名列前茅。今年5月6日下午,其发行量已超过220万册。这也是一本因广受欢迎而被跟风出版了“山寨”类的家教书籍,这就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家长是需要学习的,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需要耐心和远见,而且需要方法、策略、智慧和技巧,这正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广受欢迎的原因。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作为母亲应该具备的心态。只有你坚强,孩子才不怕困难;只有你有上进心,孩子才会努力坚强;只有你善良,孩子才会宽容豁达

这本书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更有教育智慧,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 像牛顿一样

当尹在女儿的生活中犯了一些小错误时,她经常对她说:“就像牛顿一样。”。说到牛顿,我们想到了他痴迷于实验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朋友中午来看他,但他等不及了。他开玩笑,把仆人准备的午饭都吃光了,然后就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的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

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

作为家长、老师,欣赏孩子不仅是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对待他的缺点。当我们看他们总是用“像牛顿一样”,他们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们去做,从长远的看,是帮孩子的倒忙。

所以,凡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因为,多犯一些错误,才能让孩子学会并且做的不错。

“像牛顿一样”既是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一个问题,也是以什么方式批评教育孩子的问题。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错了,又不损害他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子爱听。

2. 不能假设孩子都是克服困难的英雄

女儿高中一学期结束时,学校召开家长会报告考试情况。尹的女儿整体表现不错,但数学不好。她的数学从小学到初中都不强。高中理科实验班学生数学水平普遍较高。相比之下,她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

回家的路上,尹先生分析思考:女儿的数学学习不理想,不是班级问题,而是兴趣和自信的问题。

回家后,尹老师没有将数学老师的原话告诉女儿,而是说:“老师说你这几次数学虽然考得不是很理想,但她觉得你在数学方面其实是很有潜力的。”女儿有点惊讶:

我的数学考试真得那么差,老师怎么能认为我有潜力呢?尹老师说:你的老师数学教得很好。她不时教这么多学生。根据她的经验和感受,我们应该知道哪个学生有潜力。否则,她怎么能这么说。

看出了女儿心有所动,尹老师继续说,老师让你不要着急,先不要急着和同学们比成绩,要自己踏实下来,认真跟着老师的教学走。不要过分追求解决难题,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遇到问题就去追究。只有彻底理解问题,不留死角,才能解决问题而不出问题。

这些话其实是老师对所有家长说的。尹先生只是唤起了女儿的信心,给了她真诚的期望。书中有段话说得很好,“家长不能假设孩子都是克服困难的英雄,被指出不足就一定能克服不足;恰恰相反,孩子的某个不足之处如果数次被提起,就会让他们以为自己骨子里就长着那个不足,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只好认命。”www.Gz85.Com

由此想到所教班级的一些学生,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英语的储知识备量却远远没有达到五年级的学生应有的水平。更有甚者,某个孩子被评价为“英语不是差,而是等于没学过”。(这一评价来自孩子的家教)虽然有家长给孩子报了补习班,但也有家长说每天或经常在家里写单词,但他们的成绩一直处于及格线的边缘,有的还没及格。

也许,若干次的努力失败后,他们也包括他们的家长已经无奈的接受了这样的现象:英语已经没法赶上集体的步伐了。

但在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教的两个班的及格率达到了100%。面对这样的“奇迹”,真有些不敢相信。紧接着我试着分析,想要寻找“奇迹”产生的原因。

是试卷很容易吗?但具体来说,试卷的难度比较好,不是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60分的试卷。看来是学生们的努力发挥了作用。

也许是他们包括他们的家长重视了这次的期末考试,认真复***了;也许是因为复***给这些特殊的学生特意划了重难点以及最基本的单词、句型,并且降低了要求。与掌握整本书的内容相比,掌握这些要领的难度大大降低,这可能给他们一封学习信。我认为我应该制定要求,加强他们的学习精神。

当然,学***反复。但我相信,只要学生有自信、脚踏实地的态度,他们就会主动寻找各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3. 有关“多动症”

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节。说真的,因为在我的教学班里,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在课堂上,我不可能总是静静地听课,不是摸文具袋,就是钻到桌子底下,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生。

课堂上插嘴,还算是他听讲的表现。在一次通话中,他家长说,准备暑假带他出去看看,看看是不是“多动症”。我很想从中找到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尹老师曾经“**”了一个被认为患有严重“多动症”的男孩。男孩因“多动症”被要求转学。新学校还是没变,新学校只好让父母陪他上学。

尹老师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教室的走廊里。其他孩子在和他玩。他是唯一一个。他的手被祖母紧紧地夹住了,什么也做不了。眼神似渴望又无奈也有敌意,像个小囚徒。

了解了男孩的家庭后,尹老师基本确定“**”就在他的家庭教育上。男孩父母在他出生就分手了,孩子的爸爸不知在**混日子,半年或一年回家打个照面,根本不管孩子。男孩的爷爷脾气暴躁,对孙子非打即骂。

奶奶则整天包办孩子的一切,又成功心切,整天要求男孩要这样要那样,还时常数落他。尹先生对男孩进行了近一年的心理矫治。她是从消灭“病根”做起,将主要功力放在改善男孩的生存环境上。

经过努力,男孩的爷爷奶奶逐渐改变教育观念,放弃了原来粗暴的方法,不再打骂孩子,孩子随之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再后来,男孩有了自我约束力,他的一双手再也不需要被大人钳住,获得了自由,真正有了同学和朋友。

尹老师建议,遇到“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和教师,如果能多去关心和理解孩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行为语言”,孩子的一切都会变得正常。

尹老师认为,如果说儿童确实表现出一些行为或品格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教育学来解释。大多数原因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反抗压力中,发生和发展了许多畸形行为。

“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往往有偏执人格,他们一方面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儿童自然特性进行长期而不良的干扰,凭借强权以“爱”的名义不停地打乱儿童固有的成长节奏,使他们陷入愁苦和恐惧中;另一方面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意愿一受到挑战,就要做出应激反应,经常态度严厉地对待孩子。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宣泄情绪,但不利于儿童生长,给儿童带来的是持续不断的心理伤害。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配合学校把孩子引到正途上。

家长和教师都是爱孩子的,但仅有爱还不够。爱的质量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细节处理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只有懂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才能有质量地爱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其说尹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心而无痕的,不如说她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顺着自己的天性好好成长。她用的方法主要是疏,而不是堵,如大禹治水一般。孩子自然就朝着父母所向往的良好方向发展。

这一点正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做教师应该学习的。

这本书带来的,是如何塑造孩子的幸福人生:生命的圆满、圆融,是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生活充实愉快,能够以一己之长服务社会和安身立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之泉!

"好妈妈好老师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