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图形设计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2.09

图形设计课件精华14篇。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图形设计课件精华14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图形设计课件【篇1】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19-20页及自主练习。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及学习图形的变换打好基矗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有建筑、脸谱、剪纸等配乐欣赏)。

师: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会有哪些发现?

学生观察,然后同位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图形左边和右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我们就说这些物体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对称”的知识。(板书:

体是对称的?

底什么是对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刚才我们感受到了物体对称的美,大家想一想,如果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好,请看大屏幕,(课件抽象出物体的平面图)

下这几个图形对称吗?

2.动手验证:大家想的对不对呢,请你拿出学具图形(蝴蝶、树叶和风筝),选一个或两个动手折一折,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3.师:像刚才几位同学说的一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板书:对折)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完全一样,不多也不少,就叫做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4.师:把刚才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图形对折后,会留下一条折痕,我们就把折痕所在的直线

2.猜一猜。

课件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有数字、汉字、图案等。

3.应用对称。

图形设计课件【篇2】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设 计 意 图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2、解说情境,展示转动物体重新展示情境中的转动物体。1、要求学生比划所观察到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把物体看作图形(以钟表指针、风车风叶为代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估计学生可能看法不一致,下面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问(1)这些物体的哪些部件在运动?(2)时针的指针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分钟绕哪一点运动?时钟呢?(3)风能发动机的风叶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风叶绕哪一点转动?(4)这些图形中有哪些共同点?图案中是哪些基本图形通过什么运动形式而得到的?向什么方向转动?(5)活动结论: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时重合的点称为旋转对应点。 逐一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实例(如:杠杆撬重物,扳手拧螺母、压水机压水等)或学生自行举例,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对应点。学生结合词语积极思考,编成情境。媒体播放效果,展示转动物体。学生欣赏。结合教师问题,积极思考,逐步探讨出旋转物体的共同特征,学习旋转的一些概念。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观察事物是否认真。2、引导学生正确思维3、教师正确表达旋转概念,学生从情境中感知理解。

结合旋转实例,深度熟悉概念。学生自行举例,说出其中概念。教师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对概念的感知是否正确,能否正确找出图中的相应名称。2、注意学生投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举例是否属于旋转范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并能从展示物体中形成“旋转”的表象认识。。让学生比划所观察物体的运动形态,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转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生活实例情境中感知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1、媒体展示雪地里脚步留下脚印情景。2、师生共同了解脚印有什么共同特点。3、类比出旋转后留下一些美丽的图案。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中心旋转有什么基本特征?(先猜想)探究过程中可设置如下问题:1)△a′b′c′是怎样得到的?2)类比脚印特点,△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3)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4)动手量一量,实验过程中还有其他相等的量吗?出示: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b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be

图形设计课件【篇3】

知识技能:

通过旋转作图,能画出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所得到的图形。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旋转作图的过程,掌握作图的步骤和要点。

情感态度:

通过对旋转作图的学习,了解其与平移的区别,并能将其应该用于实践。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

师:老师这里做了一面小旗,会玩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不过有个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

分别请两位学生旋转小旗。

引导学生说说在玩的过程中小旗是怎么运动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小结:小旗绕中心点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1)问题1: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怎么画?需要注意什么?

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2)问题2:绕点B逆时针旋转90°,怎么画?需要注意什么?

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小旗旋转的相同点: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教学反思:

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交流环节中,可能达不到预设的补充和质疑,教师可以充分启发,或者以学生的口吻反问学生,从而达到目的。另外对于“练一练”中的第1题,让学生体会将简单的三角形通过几次旋转就可以变成复杂漂亮的风车这个环节,也可以在开课就拿出来,请生描述其变化过程,以提高今天学习图形旋转的兴趣。

图形设计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

2.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3.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小客人,大家一起看看都是谁来了。

出示幻灯:引导幼儿一一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小结: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所以叫三角形;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对称的边是一样长的。

二、图形分类计数

1.图形大变身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他们都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本领,他们呀,会变身呢!只要一念咒语,它就能变身了:变变变!变成什么了?

2.用标记对图形进行分类

——老师:这只小鸡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幼儿每说出一个图形的名称,老师出示相应的标记)

——老师:圆形我们送它一个圆形标记,三角形我们送它一个三角形标记,那这只小鸡身上有几个圆形呀?有几个三角形呢?

3.按标记记录图形数量

——老师:图形宝宝又要来变身啦!我们一起念咒语:变变变!变成什么了?

——老师:这是什么形状?(指着形状标记)谁能数一数?谁的对吗?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复述讲解正确的数数方法。

——老师:对了,这幢房子里一共有8个三角形,8个三角形我们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那把数字8写在哪儿呢?我们可以把数字8写在三角形后年的横线上,表示这幢房子里一共有8个三角形。

——老师:这是什么形状?谁来数数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图形。

及时表扬幼儿,再次强调正确的数数方法。

幼儿看着标记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幼儿按标记记录相应图形的数量)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看一看、写一写

看标记图写出相应的数量

——老师:图形宝宝还变成了许多漂亮的东西,就在我们的桌子上面,它要考一考我们,看看谁数的又快又准确。

2.记数活动

看图按标记记录

三、幼儿操作评价

老师将幼儿的操作结果拍摄下来,请以幼儿讲述他的操作结果。

——老师:都做好了吗?这是谁做的?你来讲讲你是怎么做的。

图形设计课件【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借助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学生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简单几何图形。

2、学生个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2)平面图形的拼组

2、开发性学习包

(1)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2)长方形怎样变化就成为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怎样变化就成为菱形?

(3)平面图形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长方形:2组相对的边长度相同,它们互相平行,具有不稳定性,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边完全相等,有不稳定性,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没有对称轴。 三角形: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1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3条边都完全相等,3条对称轴。 三角形还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 3。有一个角是钝角,两个角是锐角。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条线段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大于第三边!

(4)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

说到环境污染,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切身体会,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污染的情况。比方说汽车从我们身边开过,会扬起灰尘,汽车还排放尾气,这就是一种空气污染。还有许多工厂都要排放废水,工厂生产需要使用干净的水,这些干净的水经过各种各样的生产工艺,水里边加进了许多污染物质,变成了废水,工厂再把这些废水排放到环境里去,就会污染河流、水渠、湖泊、水库,甚至是大海,这就是水污染。我们生活中也产生许多废渣,我们叫它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影响经济发展。现在,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约占三分之一,受到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各占三分之一。

现代环境污染首先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的,我们把它叫做工业污染。我们把产生工业污染的工厂叫做工业污染源。现在我国每年工业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1570万吨(20xx年),工业粉尘841万吨,烟尘217万吨。每年排放工业废水200亿吨。每年排放工业固体废物8。9亿吨。

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现在我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污水有227亿吨,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81万吨,烟尘217万吨。

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产生了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最可怕的是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因为农产品大量的是食品。这几年在我国就出现了几起有毒大米、有毒猪肉、有毒食油的典型案件。当然农业污染最普遍的是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这些有害物质我们食用后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时间长了,就会在身体内富集,危害我们的健康。最可怕的还有这些有害物质会在自然界中通过食物链造成富集,长时期地积累在植物中和生物体内,最终影响到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农业污染还通过土壤、废水、固体废物大面积地污染空气和水域,治理起来有更大的难度。

3、拓展性学习包

(1)剪纸拼组,作品鉴赏

(2)34页智慧广场

(3)丰收园

(三)整合点说明

1、学科单元内整合:信息窗二融入到信息窗一,进行交叉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掌握和构建。

2、学科间整合:美术剪纸,用已经剪好的数学图形拼接漂亮的图画,并进行鉴赏评比。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七巧板拼图

4、体验式活动:剪纸拼图,鉴赏评比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3课时。

注:通过欣赏拼图活动来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学习,顺其自然地将图形的拼组和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明白拼组中有图形,图形组合是拼组,激起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进一步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将环保也牵涉进来,培养了孩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意识。

图形设计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2、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一定规律并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淘气很喜欢画卡通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几个。可他今天画的画却十分的特别,他还说这叫数学卡通。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二、数学卡通

1、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7上图),你觉得特别吗?请你说一说。

2、第一幅图中(小猫图)有多少个三角形呢?

(1)学生单独数一数。

(2)交流结果,并说说数图形的方法。

(3)教师归结,课件展示结果。

为了避免数错,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去数。

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小到大。

3、在第二幅图中(人像图)你能数出多少个正方形?

(1)学生独立去数一数。

(2)班内交流结果。

教师引导:结果不太一致,而且差别较大。这里面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

(3)小组合作数正方形,教师随机指导。

(4)班内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图形复杂时,为了避免多数或遗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

(5)课件展示结果。

4、刚才的人像中,你能数出多少个长方形?

(1)学生独立去数长方形。

(2)班内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3)课件展示结果。

三、你知道吗?

这里还有两幅淘气画的图,我们再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8)

1、你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吗?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说一说)

2、第一幅图(教材P38第1题)

(1)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有( )个三角形

有( )个平行四边形

有( )个梯形

(2)课件显示结果。

3、第二幅图(教材P38第2题)

(1)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

(2)课件显示结果。

四、考考你

1、图中有多少个带 的平行四边形?(教材P38第3题)

(1)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学生独立去数平行四边形。

(3)课件显示结果。

2、下列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三角形?与同学交流,并完成下表。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材P38第4题表格)。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结果)

(3)你能接着往下数吗?

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课件出示结果。

五、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图形设计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3、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练习与实践

活动一:

1、师: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街区图的内容

特别强调比例尺1 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

师:说一说从图上获得的信息,对于线路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生:从阳光小区到邮局怎样走?

生:出小区穿过马路向左拐弯,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弯。

生:沿着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

3、学生说出行进距离

让学生看课本第106页下面街区图的局部放大图,看该示意图是怎样量的。

强调:量目标位置所在的点到路的中轴线的距离。

活动二:

1、 师:观察挂图,想一想,你能帮助迷路的考察队确定大本营相对于大鸣山的位置吗?

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有参照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办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师: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与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方向、距离和比例尺在图上确定位置

学生画在课本上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生:独立做题,再集体讲评。

(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一第3题

拼图游戏

这里的一个数对表示一个方格

4、练习二十一第4题

学生讨论:怎样确定方向,怎样量出距离?

学生回家完成

图形设计课件【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知道吗?用这些图形可以拼组出一些有趣的图形,同学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愿意。出示图1的帆船。

师:怎样拼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条帆船,如果让你用你手中的图形来自己拼一个帆船,想想你会用到哪些图形?为什么?

学生:我会用到三角形,因为帆船上的两页帆很像两个三角形。

师:老师注意到你说的话中用了两个字“很像”,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吗?

学生:我觉得帆船上一两页帆像三角形,但不是标准的三角形。

师:对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像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但都不是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所以我们在图形拼组时,要想象这些物体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似。同学们会想象吗?

学生:会。

师:继续想象。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两页帆中间的桅杆就很像一个很小但是很长的长方形。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和三角形,在帆船的底部的`中间就很像一个长方形,旁边就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把它们拼在一起就像帆船的底部了。

师:(出示拼组好的帆船图)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帆船图,你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是一样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用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和我们分析的基本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帆船的两页帆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用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学生:不是,我们拼组的时候抓住的是比较大的东西进行拼组,那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了。

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说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拼组图形了,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帆船,老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师拿一个小组的拼组帆船来展示,作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棵树和一条鱼,你们来看看,它们的各个部分又像什么?你会用什么图形来进行拼组?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师: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用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师: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学生在两个图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动手操作。

师:把你们拼组好的图形摆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拼得最好。

二、给图形取名字

师:同学们已经会拼组图形了,下面这些小朋友也拼组了一些图形,你会给这些拼组好的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师:首先要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再给它取名字。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样是一幢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小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学生取名为温暖的小屋。然后师可以让学生评一评,看谁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图形讲故事

师: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师:小朋友讲的故事真好听,你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拼摆出来吗?比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里的小白兔怎样拼呢?小乌龟又该怎样拼呢?

师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师:这样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看着拼图讲故事。

师: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下边依靠我们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来完成一个大的拼图。

学生拼图,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拼好以后,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全班学生可以围着拼图跳一个舞,活动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长方形,三角形,想想你,正方形,教学

图形设计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

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幅长方形图片(小一些)

问:后面的同学看得清楚吗?

老师把它变得大一些。

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照片,和原图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

图1:把长拉大,宽不变

图2:把宽拉长,长不变

图3:把原图按一定的比放大

学生观察后得出:图3没有发生变化。

师:图1和图2从视觉上看出已经把形状改变,而图3在视觉上看出没有改变原图的形状,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

二、操作验证

1、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

(1)出示原图和图3

师:这两张是原来的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形

思考:放大后的图形的长与原来图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总结交流:

①放大后的长是原来长的2倍,宽是原来宽的2倍。

②放大后的长与原来长的比是2:1,宽与原来宽的比是2:1

师:观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1表示哪两个量的比呢(也可以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

师引导小结:放大后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的边的比是2;1

师: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时,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图形的放大。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

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

2、尝试操作,加深理解。

(1)想自己试试放大一个图形吗?

出示例2(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学生在课本上一画,指名说怎么样画的,集体核对,师演示。

(2)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放大的特点,谁来说说看图形放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验证后师说:看来你们的验证是正确的。

3、类推图形缩小的含义

师:图形有放大,那就会有缩小。(板书)

师:如果要把原来这个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方形会有什么变化呢?

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注意语言表述的完整性。

师:1:2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呢?

师:在课本39页例2上画出将原图按1:2缩小后的长方形。

指名学生说,你是这样画的?小组对改。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长方形按照一定的比分别进行了放大和缩小,放大和缩小的这两个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师巡视,提示形状不变)

全班交流,小结并板书:图形放大或缩小,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三、巩固深化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如果给你一个三角形,你会把它按要求放大吗?

拿出课本,翻到39页试一试(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是怎么样画的。

师:斜边是不是原来的2倍呢?怎么证明?(量一量,比一比)

师:通过刚才练习,再次说明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对应的每一条边都是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集体订正。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五、课堂测试

1、看图填一填

1、图中②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长度是:

①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 )倍

②叼三角形短直角边的长度是:

①号三角形短直角边的( )倍。

2、图中②号三角形是把①号三角形按( )的比放大得到的。

①号三角形是把②号三角形按( )的比缩小得到的。

二、把下面方格里的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后画出来。

三、练习册26页1、2、3题。

六、拓展延伸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想想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知识呢?

七、作业

图形设计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

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

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6个面一样大)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4、认识特殊长方体。

(1)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2)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不同摆法。

6、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的呢?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上,滚一滚,问: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它叫什么呢?(出示圆柱体积木)

贴图并板书“圆柱体”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一样大。

出示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物体。

师: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2、连一连。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暑假期间,老师出去旅游,发现外面的城市可真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拍的照片吧。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也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来数一数,他们各种材料都用了多少个呢?

六、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形设计课件【篇11】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剪出一个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

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

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6、用1423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

图形设计课件【篇1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很多,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归纳,在知识的梳理、规律的寻找、正误的判断中,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知识的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内容,并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成一个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既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又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背条条框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帮助记忆理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

(生交流汇报)

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为了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二、三、五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1.小组汇报交流。

2.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

师:你们认为这三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生小组合作交流)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角的度量。

(1)课件出示:①在下面的图形中,()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②以下面的点为端点,先画出3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再想一想,还可以画几条射线?

图形设计课件【篇1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课件出示)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电脑出示按天安门、飞机、奖杯、蝴蝶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们是对称的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师: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师:那其他图形也是这样的吗? 师加以补充: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对称),称为完全重合。 板贴:完全重合

师: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来演示一下。(电脑演示:2个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 请大家把其余的两个图形再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述说)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帖: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这些图形都是(学生讲轴对称图形),那谁来说说这三张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点名回答)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把刚才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什么呀?

师: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 )(板贴:对称轴)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今天,一些图形娃娃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它们有个要求(电脑出示P57“试一试”)要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大家能满足图形娃娃的要求吗?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图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选的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小组合作操作)

师:(点名回答)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下面吴老师呢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1)师:(课件出示第58页第1题)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直接提问,课件演示1—2个是轴对称图形,对有疑问的再演示)

(2)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在抢答游戏中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的反映最快。 (教师举字母卡片,学生抢答)

生:(上来动手折一折)因为它们对折后不会完全重合。

图形设计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经历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变中不变等思想。并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画图策略,发展几何直观。

【教学难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学习小伙伴,(看屏幕)认识吗?

启发:你知道鼹鼠最擅长什么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情境出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借助生动有趣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活动一:鼹鼠钻洞

(一)观察情境梳理思维

创境:我们先来玩一场“鼹鼠钻洞”的游戏。请看游戏规则。

思考:“向前走”是什么意思,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交流对话抽象问题

质疑:我们如果把一个洞看成一点,那么则可以连成几条线段?也就是说只有几条路线?

观察: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样走?

导思:可我有点儿蒙圈了,刚才有的同学一会儿指这个洞口一会指哪个洞口,表达不是很清楚,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说的是哪个洞口?

创境:看到大家玩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玩一玩,老师想从C洞口进入,B洞口出来,可以吗?为什么?

探究:那么到底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呢?请你们画出示意图。完成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数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逐步实现数学化,引导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洞口、线段表示路线的简洁美,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几何直观能力,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结合的美妙。】

(三)探究互动提升思维

1.交流分析体会有序

(1)从线段思考,按线段的组成有序地数。

分享:按线段长短的标准分类。先数最短的一类,再数较长的二合一线段一类,最后数最长的三合一线段这一类。一共有6条。

发现:按线段的长短为标准分类。

理解:这个“3”表示什么意思?“2”呢?“1”呢?

评价: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升:做到有序,就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2)从点思考,按点的位置有序地数。

分享:先数点A出发的线段,有3条,再数从点B出发的线段,有2条,最后数点C出发的线段,有1条。一共6条。

发现:按点的位置分类。

理解:这里的3又是什么意思?2呢?1呢?

探究:为什么从A点出发的有3条,而B点出发的却只有2条呢?

思考:能不能跳过B点,数完A点出发的线段后就数C点出发的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有序的重要性,渗透分类思想。

2.观察比较渗透思想

比较:两种数线段方法的不变的?有什么变的呢?

感悟:有序的方法不只一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能数得对,算得准。

【设计意图:引导比较分析不同的数线段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有序数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比较思想。】

3.深层探究感受模型

师:同学们如果有5个洞口呢?就比原来增加几条路线?6个洞口呢?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①算式的第一个数字“5”怎么来的?4呢?

②如果有8个点,那么这时候算式的第一个数字是多少呢?

③如果有N个点呢?第一个数字是多少?最后一个数字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式蕴含着的规律性,进而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感悟数学的神奇——规律美,同时完成对知识方法的建构,进而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类比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极限美。】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活动二:菜地旅行

导思:这次的旅行是从哪里到哪里?共有几个站?

问题:单程共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理解:谁能告诉老师“单程”是什么意思?

思考: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三:足球比赛

出示:假如在20xx年“世中运”中,要进行单循环足球比赛(每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如果已知一共比赛了21场,请问

探究:结合刚才的所学的知识,画一画,算一算一共有几队参加比赛?

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在学以致用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及其中的无穷奥妙。】

四、梳理回顾畅谈收获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感悟:有序的方法就像一把金铁锹,带领我们挖掘数学里无穷的宝藏。今后我们还将运用有序思考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以联系,更好的塑造数学模型,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图形设计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