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培智数学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2.19

培智数学课件精选。

承蒙您的关照,我们已经准备好一份合乎您需求的“培智数学课件”供您参考。教师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制作教案课件,这需要老师充分投入精力。教师编制和执行教案的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培智数学课件 篇1

一、谈寒假感受。

1、选取《疯狂英语》的创办人——李阳的事例,说明学习的几个重要因素。

(1)学习要有高度的热情,要有强烈的兴趣。

(2)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学习需要不断钻研,有好奇心。

2、开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一些学习用具的准备,如:自备本、合适的铅笔和橡皮等。

3、上课要求。包括坐姿、举手、发言等。

4、作业要求。

(1)认真听清要求,主要作业量和作业格式。

(2)作业的质量,主要是字迹的工整程度和作业的正确率,还包括作业本的干净程度,要爱惜自己的作业本。

(3)作业应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不能拖沓作业,尤其不能忘做作业。

(4)回家作业的要求参照课堂作业要求。

二、熟悉本册教材。

1、观看目录。

2、找到和上学期类似的章节。

3、教师补充说明。

三、布置作业。

任选几题,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业。

课前思考:

总结上学期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结合期末练习和寒假作业中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培智数学课件 篇2

时   间

2010年1月

年   级

七 年 级

教   师

吕  鹤

课  题

年月日—星期

课   型

新    授

知识

认识时间“星期”,掌握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能力

能把星期的知识用在月历表和课程表中。

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

教学重点

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 。

教学难点

星期的排序

分 层

目 标

一组:掌握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并能灵活运用。

二组:掌握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

三组:在师的提示下知道一个星期有哪七天。

IEP

对于自闭症学生尝试用强化法矫正其不良行为,用塑造法进行语言矫正训练。

对于唐氏儿尝试用契约法与饱和法矫正其不良行为。

准  备

教  具 与 学 具      

课件、月历表、数字卡片、日期卡片、星期条、生活情境条、鼓棒、强化物、星期转盘、答题纸。

课  件  名  称

  年月日—星期

教学步骤

教      学      内      容

教学调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到春晖学校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我们昨天刚认识的新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呀?(出示自制教具)(月历表)

师:现在我们就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来回答月历表给大家带来的抢答题,好吗?

师:谁愿意帮数字娃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 

师:这是哪年哪月的月历表?

师:1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有多少天? [检讨书大全 JT56W.coM]

师:今天是(     )月(     ) 日

(用看日历的方法和顺序延伸到看课程表方法和顺序)

 

 

学生通过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他排的对不对。生读数。

师:以前我们学过相邻数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让我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2---6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知道了1排在第一、2排在第二……7排在第七。(在阿拉伯数字下出示大写数字)

师:谁知道一的后面是几,二的后面是几```````五的后面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大写数字,你能在这张月历表上找出来并读一读吗?(星期一-星期六)恩读的真好!

师:今天我们就要和这些星期宝宝共同来学习年月日中的第二课时星期。(板书课题)

(与课表中的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相对应,解决课表中的星期顺序和课节顺序)

通过对阿拉伯数字和大写数字的排列,引出本节课关于星期的知识,为星期的排序埋下伏笔。

培智数学课件 篇3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高 矮》

教学内容:实用数学第二册数前概念综合练习二《高矮》。教学目标: A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3、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叙高矮。

B标:能够初步感知高和矮,能够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C标: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能用自己的语言描叙高矮。

教学过程 :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比较学生的高矮。

(1)这是谁?我们仔细观察,比一比,谁高?谁矮?板书课题:高——矮(2)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反复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3)小游戏:身高高的同学站在高字下,矮的同学站在矮字下。

2、比较水瓶和杯子的高矮。

(1)出示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2)学生和老师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进行语言训练。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1、依次出示插图,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2、学生按要求依次完成习题,教师一旁巡回辅导。

3、穿插:听歌放松,活跃课堂,舒展身心。

4、排队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比一比,看谁排的又好又快。

4、比较事物的高矮。

让学生比较具体事物的高矮,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高矮。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高—矮)反复认读。

五、布置作业

A标学生:描红高、矮两字; B标学生:描红高字; C标学生:写1、2、3。

培智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1千克,你们觉得呢?(比1千克重)

师:为什么?(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1千克重。)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了,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请小朋友再估一估。(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

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摆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个苹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

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

师:服务员告诉我们:1个汉堡可以换2个鸡翅,1个鸡翅可以换3个冰淇凌,那么1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冰淇凌?(让学生直接抢答)

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你能数学语言来表述吗?

让学生重点说说列式的意义,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

2、这时,服务员又送来了可乐。你们看,服务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他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尽量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问题。)学生发言、汇报。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说:我们知道了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12杯,那么2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呢?

师:要求2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我们可以先求什么?这道题该怎么思考呢?(我们知道了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12杯,所以求2个大瓶就是12×2=24杯)

3、吃饱了,喝足了,我们继续出发吧,下一站我们到动物园。(播放课件)

师: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正在玩跷跷板呢,你们看?(播放P109做一做)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老师适当板书,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师:2头牛等于几只羊?我们该怎么思考,请小朋友先独立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看!小鸡、小鸭、小鹅也在玩跷跷板,你们知道谁重一些吗?(练习二十四第4题)

学生讨论,说明原因。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离开了动物园,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小精灵,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题目)

练习:

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 ○=?△=?□=?

培智数学课件 篇5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4篇

【篇一】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认识左右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点: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三、练习

1.提问: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吗?

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猜一猜。

小朋友们,你们在课间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呀?这些小动物想和你们做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欢迎吗?

蓝猫的右面是小兔  米奇在蓝猫的上面

孙悟空在蓝猫的左面晓熊在米奇的左面

哈利在米奇的右面

师生共同活动。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老师表现得怎样?

【篇二】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进度表

第一课:快慢

教学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4-5页 快慢

教学目标:1.理解快慢的概念

2.应用: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读123,跟老师读,请同学读

2.唱儿歌 《十个手指头》:123爬上山,456翻跟斗,789拍皮球,伸出小手,10个手指头。

二:新授

1.导入: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小乌龟跑第一,小白兔跑第二,请同学说一说哪种动物跑得快,哪种动物跑德慢。并教同学不要骄傲,懒惰的道理。

2.分析图1,师:小朋友在干什么?(骑单车)

叔叔在干什么?(开汽车)

根据平常的观察,骑单车快还是开汽车快?(汽车泡在前,单车跑在后,单车慢,汽车快)

3请同学说说图2,两个小朋友游泳,谁游得快,谁游得慢?要求每一个小朋友都要说,不对的纠正。

4.堂上练习:在快的下面打√,在慢的下打⊿。先老师示范做一次,再让同学自几在黑板上做一次,然后让同学在书上写一次。

三:游戏

抢瓶子游戏:看谁跑得快能把瓶子抢回来。然后问同学谁快谁慢!回答对的表扬,回答错的改正。

教学反思

快慢这个概念对于同学来说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有趣生动比赛活动和平时生活的引导,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这两个概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对于做习题感到烦厌,经常不配合老师。原因是习题太乏味,他不会做,令他没有信心从而讨厌做题。针对这一点我手把手教,并让他上黑板做,当他做对了,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他。做错了,教他做对,鼓励他下次努力!

第二课:远近

教学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6-7 远近

教学目标::1.理解远近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学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出试图,请同学回答哪个快那个慢,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

2.唱儿歌 《十个手指头》:123爬上山,456翻跟斗,789拍皮球,伸出小手,10个手指头。

二:新授

1.导入:师:请同学看看窗外操场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你们能不能看清楚他们的脸啊?(不能)

他们离教室远不远啊?(有点远),在黑板上写上远

走廊的啊在干什么啊?

能不能看清楚啊姨的脸啊?(能)

啊姨离我们近不近啊?(近),在黑板上写:近

师:大家看黑板,一起跟老师读读这两个字,远近.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快慢,这个星期我们一起学学远近!

2.分析图,图上有什么?(厕所,跟两个小朋友)

你们猜猜他们想干什么?(上厕所)

你们想一想那个小朋友能先上厕所(穿红衣服那个小朋友)

为什么?(因为这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

请每个同学说一说: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

3同学伸出小手,把手放在脸上,然后把手慢慢推开!师:手放在脸上离脸很近.推开就离脸远.

4.实物演示:先把凳子放在门旁边,说现在凳子离门近.然后把凳子放在离门远点的地方说现在凳子离门远.

堂上练习;看图说一说,小朋友离马桶和水抖,哪个近哪个远.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说一说,说得不对的改正,说对的给予表扬.

三:游戏 请走近老师和远离老师,走近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拍拍手,远离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挥挥手.

教学反思

远、近这两个概念相对于快慢抽象,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还是几个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或者教学不能很好的贴近生活,针对这一点,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教学,把概念融入生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理解概念。

第三课:厚薄

教学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10-11 厚薄

教学目标::1.理解厚薄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学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 出试图,请同学回答哪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

2.唱儿歌:1 2 3 4 5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公主。

二:新授

1.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天气冷不冷啊?(冷)

数一数你们穿了多少件衣服啊?

暖不暖啊?请一个同学回答,(暖)

师:让老师摸摸你的衣服。嗯,衣服很厚。在黑板上写上厚。

冬天的时候我们穿厚衣服可以保暖,可以不怕冷。拿出一件薄衣服,大家看看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很薄,冬天只穿它就不够暖,容易感冒,大家要记住冬天的时候多穿厚衣服。在黑板上写上薄。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下题目:厚薄。读三次。大家想想怎样才叫厚,怎样才叫薄。

2.分析图:师:请同学看看黑板这两件衣服,请同学告诉老师那件厚,那件薄,厚的衣服看起来很大,肥肥的,摸上去很暖。薄的衣服看起来小一点,瘦瘦的。

师:请同学回答那件衣服是适合冬天很冷的时候穿的。引导同学说看起来很大,肥肥的,摸上去很暖。

3.实物辨别厚薄:拿出两件衣服,一件厚的衣服一件薄的衣服,请每一个同学摸摸,穿一穿。先穿厚衣服,老师引导说这件衣是厚衣服, 看起来很大,肥肥的,穿上去很暖!再请同学摸摸薄衣服,引导同学说说薄衣服的特点,薄衣服看起来小一点,瘦瘦的。

了解厚薄衣服的特点后,请同学回答那个衣服是厚衣服,那个是薄衣服。要求每个同学都能说出,错的及时纠正,对的表扬。

4.看图,辨别厚被子和薄被子。师:冬天很冷的时候,你想盖厚的被子,还是薄的被子啊?(厚)请看看这图,那个看起来厚点啊(同学议论)请同学回答那个是厚被子,那个是薄被子?为什么说它是厚的被子,因为它看起来很大,肥肥的,很暖。

【篇三】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进度表

第一课:快慢

教案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4-5页 快慢

教案目标:1.理解快慢的概念

2.应用: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

教案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案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案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读123,跟老师读,请同学读

2.唱儿歌 《十个手指头》:123爬上山,456翻跟斗,789拍皮球,伸出小手,10个手指头。

二:新授

1.导入: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小乌龟跑第一,小白兔跑第二,请同学说一说哪种动物跑得快,哪种动物跑德慢。并教同学不要骄傲,懒惰的道理。

2.分析图1,师:小朋友在干什么?(骑单车)

叔叔在干什么?(开汽车)

根据平常的观察,骑单车快还是开汽车快?(汽车泡在前,单车跑在后,单车慢,汽车快)

3请同学说说图2,两个小朋友游泳,谁游得快,谁游得慢?要求每一个小朋友都要说,不对的纠正。

4.堂上练习:在快的下面打√,在慢的下打⊿。先老师示范做一次,再让同学自几在黑板上做一次,然后让同学在书上写一次。

三:游戏

抢瓶子游戏:看谁跑得快能把瓶子抢回来。然后问同学谁快谁慢!回答对的表扬,回答错的改正。

教案反思

快慢这个概念对于同学来说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有趣生动比赛活动和平时生活的引导,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这两个概念。教案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对于做习题感到烦厌,经常不配合老师。原因是习题太乏味,他不会做,令他没有信心从而讨厌做题。针对这一点我手把手教,并让他上黑板做,当他做对了,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他。做错了,教他做对,鼓励他下次努力!

第二课:远近

教案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6-7 远近

教案目标::1.理解远近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案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案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案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出试图,请同学回答哪个快那个慢,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

2.唱儿歌 《十个手指头》:123爬上山,456翻跟斗,789拍皮球,伸出小手,10个手指头。

二:新授

1.导入:师:请同学看看窗外操场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你们能不能看清楚他们的脸啊?(不能)

他们离教室远不远啊?(有点远),在黑板上写上远

走廊的啊在干什么啊?

能不能看清楚啊姨的脸啊?(能)

啊姨离我们近不近啊?(近),在黑板上写:近

师:大家看黑板,一起跟老师读读这两个字,远近.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快慢,这个星期我们一起学学远近!

2.分析图,图上有什么?(厕所,跟两个小朋友)

你们猜猜他们想干什么?(上厕所)

你们想一想那个小朋友能先上厕所(穿红衣服那个小朋友)

为什么?(因为这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

请每个同学说一说: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

3同学伸出小手,把手放在脸上,然后把手慢慢推开!师:手放在脸上离脸很近.推开就离脸远.

4.实物演示:先把凳子放在门旁边,说现在凳子离门近.然后把凳子放在离门远点的地方说现在凳子离门远.

堂上练习。看图说一说,小朋友离马桶和水抖,哪个近哪个远.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说一说,说得不对的改正,说对的给予表扬.

三:游戏 请走近老师和远离老师,走近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拍拍手,远离老师的时候跟老师挥挥手.

教案反思

远、近这两个概念相对于快慢抽象,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还是几个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或者教案不能很好的贴近生活,针对这一点,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教案,把概念融入生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理解概念。

第三课:厚薄

教案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10-11 厚薄

教案目标::1.理解厚薄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案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案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案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出试图,请同学回答哪个小朋友离厕所近,那个小朋友离厕所远,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

2.唱儿歌:1 2 3 4 5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公主。

二:新授

1.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天气冷不冷啊?(冷)

数一数你们穿了多少件衣服啊?

暖不暖啊?请一个同学回答,(暖)

师:让老师摸摸你的衣服。嗯,衣服很厚。在黑板上写上厚。

冬天的时候我们穿厚衣服可以保暖,可以不怕冷。拿出一件薄衣服,大家看看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很薄,冬天只穿它就不够暖,容易感冒,大家要记住冬天的时候多穿厚衣服。在黑板上写上薄。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下题目:厚薄。读三次。大家想想怎样才叫厚,怎样才叫薄。

2.分析图:师:请同学看看黑板这两件衣服,请同学告诉老师那件厚,那件薄,厚的衣服看起来很大,肥肥的,摸上去很暖。薄的衣服看起来小一点,瘦瘦的。

师:请同学回答那件衣服是适合冬天很冷的时候穿的。引导同学说看起来很大,肥肥的,摸上去很暖。

3.实物辨别厚薄:拿出两件衣服,一件厚的衣服一件薄的衣服,请每一个同学摸摸,穿一穿。先穿厚衣服,老师引导说这件衣是厚衣服, 看起来很大,肥肥的,穿上去很暖!再请同学摸摸薄衣服,引导同学说说薄衣服的特点,薄衣服看起来小一点,瘦瘦的。

了解厚薄衣服的特点后,请同学回答那个衣服是厚衣服,那个是薄衣服。要求每个同学都能说出,错的及时纠正,对的表扬。

4.看图,辨别厚被子和薄被子。师:冬天很冷的时候,你想盖厚的被子,还是薄的被子啊?(厚)请看看这图,那个看起来厚点啊(同学议论)请同学回答那个是厚被子,那个是薄被子?为什么说它是厚的被子,因为它看起来很大,肥肥的,很暖。

三:堂上练习

1.看图说一说那条裤子厚,那条裤子薄

2.在厚的衣服下画√

3.在薄的书本下画○

4.在薄的的木头下画√,厚的木头下画○

四:游戏

1.穿衣服比赛:把同学分成两组,在一堆厚薄不一的衣服中挑厚的穿,每人穿一件,穿完到下一个,看那组穿得又快又对。

2.变变变:在老师的引导下,请同学把薄的笔记本变成厚的笔记本,把厚的笔记本变成薄的笔记本。

教后反思

厚薄这个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有点抽象,起初只有两个同学能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通过反复的讲解与练习,全班学生基本能理解厚薄的概念。教案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课堂纪律太差,有个别注意力易分散的同学扰乱课堂秩序,大大降低课堂效率。

第四课:长短

教案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12-14 长短

教案目标::1.理解长短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案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案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案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请同学看图回答那件衣服厚,那件衣服薄,并引导说出厚薄衣服的特点,厚的衣服看起来很大,肥肥的,摸上去很暖。薄的衣服看起来小一点,瘦瘦的。

2.唱儿歌:1 2 3 4 5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公主。

二:新授

1..导入:出示一支长竹子。师:大家看看这枝竹子,这个竹子很长,再出示一支很短的竹子,这枝竹子很短。揭示课题:长短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个概念长短,看看什么叫短,什么是长

2.分析图比较长度:出示两件衣服图,一件长袖,一件短袖。提问那件衣服的袖子长,那件衣服的袖子短。告诉同学长的袖子能遮住胳膊,短的袖子露出胳膊。

3.实物比较:①拿出两件衣服,一件长袖,一件短袖。请两个同学把衣服穿起来,请其他同学把穿长衣服的同学找出来,再把穿短衣服的同学找出来,再请同学观察下,穿长袖衣服的看不到胳膊,穿短袖衣服看到胳膊。②分别出示支长短的铅笔和两把长短的尺子比较③用尺子量两支笔的长度,并在黑板上画线段,比较线段的长短。告诉同学用尺子量长短

4.看图辨别长短:看书上的两幅图,请告诉老师那条裤子长,那条裤子短。夏天很热的时候穿短裤子比较凉快,穿长裤子比较热。穿短裤子能看到膝盖,穿长裤子看不到膝盖。请让每个同学都告诉老师那条裤子长,那条裤子短

三:堂上练习

1.看图说说那把尺子长,那把尺子短

2.在短的物体旁画√

3.在长的物体画√

4.在长的物体画√,在长的物体下画⊙

四:游戏

1.把长的物体拿出来,把短的物体拿出来

2.穿衣服比赛,分两组,一组挑长的衣服穿起来,一组把短的衣服拿出来,看那组穿的又快又对。

教案反思

通过直观和反复的教案,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理解长短两个概念,并能应用在生活上。但有个别懂高矮概念的同学把长短概念与高矮概念混淆。在教案高矮概念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他们的不同。

第五课:轻重

教案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12-14 轻重

教案目标::1.理解轻重的概念,知道物体的大不一定重,物体小的不一定轻。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案重点:教会概念的理解

教案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案课时:5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实物两把长短不一的尺子,请同学告诉老师那个长,那个短

2.看图练习在长的物体画√,在长的物体下画⊙

二:新授

1、请同学在众多的物品中,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

2、帮助学生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请幼儿比较塑料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然后再比较皮球和铁球谁轻谁重。帮幼儿建立相对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铁球比皮球轻。

3、启发学生动脑子: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怎么办?

——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呢?”(启发幼儿自由发言,肯定幼儿的想像和发言。)

4、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

5、“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学生用天平测量验证。

6、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体积大的不一不重,体积小的不一定轻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让学生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三:堂上练习

、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四:游戏

.在室内或室外寻找可以比较的两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

         

教案反思

轻、重这个概念对于同学来说有点抽象,还有一半的同学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个概念.在教案过程中教案不够直观影响教案质量。在今后的教案里,要多方面地为学生讲解其意义,多做实例的操作,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第六课:高矮

教案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12-14 高矮

教案目标::1. 、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案重点:教案难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教案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教案课时:5课时

一:复习

判断两个物体那个重那个轻

二:新授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  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  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  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  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  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       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教案反思

通过直观的而有趣味的教案,同学们对于高矮这两个概念掌握得比较好,并能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室外的那些树,有高的,也有矮的;还有同学之间身高的对比,学生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等等。。。。。。

第七课4的认识

教案内容: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二册P23-25 认识4

教案目标::1.理解4的概念,学会读4,数4,写4。学会用手指表示。

2.学会简单的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并把概念应用在生活中

教案重点:理解4的概念

教案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

教案课时:10课时

第1-2课时

一:复习

1.读数123,问123相什么。

二:新授

1.导入;今天老师请了一个小朋友给大家认识(出示4),看谁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板书题目4的认识

2.师:大家想一想这个4象什么?(同学讨论发言)拿出小红旗,大家看看象不象一个红旗啊?跟老师读3次:4面红旗

3.理解:放一只红旗,问多少面红旗(1)再说一个有多少(2)再放一面(1)现在在3的基础一再加多一个.这有多少个呀(4)数旗1,2,3,4。有面小红旗.请跟老师读1.2.3.4。4面小红旗。请同学读1.2.3.4。4面小红旗.

4.用手指表示4,请同学伸出小手,伸出一个指头,在一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手指是2,再加一个是3,再3的基础上加多一个是4.4个手指头,要每个同学都正确伸出4个手指头,然后请一个同学示范。

5.跟老师拍四下手。

6.跳圈,在广台上画4个圈,请同学边数边跳

7.在1234中找出4并圈出来。跟老师一读,请同学读

8.数4:①出示小白兔。师:大家看看老师手上有什么,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只小白兔(一只一只数,数到4就是4),一起跟老师读读1234有四只小白兔。②再出示小花猫,再数一次。③出示实物4只勺子,4支笔。

三练习巩固

1.数数 2.读1234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4,大家要好好记住。

4的认识

执教:季建军班级:培一

五的认识

学科:生活数学 执教:季建军

教后记:通过对四的认识,现在同学们对五的认识能容易点理解,基本上能理解5,数5,写5。让学生真正理解5的运用。

6的认识

学科:生活数学 执教:季建军

教后记:教案过程在活动中进行,注重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同学们基本上能理解6的概念,能读数写6。但学生的课堂纪律还是很差.需要加强再加强常规教育,这样才能为学习大好基础.

【篇四】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圆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餐具,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外形特征。 2.培养学生对认知图形的数学活动的兴趣。 3.能从许多实物和周围环境中找到与圆形相似的实物。(分AB两组能力,A能说能指认能画,B能指认)二、教具准备1.各种圆形的实物(圆盘、圆饼干等)。 2.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认识丽丽姐姐,看视频动画,丽丽姐姐带小动物们逛圆圆商店。

二、认识圆形(一)感知圆形的特征

说一说圆圆姐姐带小动物们去了什么地方,认识了什么图形?

圆形(读三遍)

1.每人一张圆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圆形的外形特征。 问:你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摸一摸圆形的面,问:有什么感觉?

2.跟读儿歌

表面平平像镜子 边缘圆圆光滑滑 圆形不管大和小 日常生活少不了小结:圆形的面是平平的,周围很圆滑,没有棱角,这样的图形就是圆形。

(2)了解常见的餐具,感知生活中的圆1. 观察拓展。

*跟张老师逛超市。看看超市里这些是什么?

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具,你们能把圆形的餐具找给张老师看看吗?(看ppt)

*我们教室里有没有圆形呢?同学们能找出来吗?(两个同学比比看,看谁找得又多又快又准确)

(3)练习巩固,提升认知能力

1.过关斩将赢奖章答题环节。

说一说,图中有几个红色圆盘子,几个蓝色圆盘子

找一找,圈出圆形的物品

找一找,把图中的圆盘子圈出来

2.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方法:学生人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卡片,老师准备两个图形妈妈的卡片,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后将手中的图形送回家,并说:“我把xx图形送回家”。

培智数学课件 篇6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 “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为了加强同科组之间的交流,在13周星期二,我们六年级三位老师举行了同题上课活动。这次上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这节课时,三位老师为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所以,首先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即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复习绘制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并说一说根据这两个统计图能发现那些信息。其次,通过“单、双手投篮距离进行比较”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感到用两个分开的统计图来比较太麻烦,就产生了把两个并在一起的冲动,于是就有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求。

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整洁、美观、漂亮?”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条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

组织学生对单式、复式统计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认识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最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关题。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总而言之,在各教学环节中,三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参加国培计划已经20天,从看视频和学习文章还有与同学的相互评论中得出以下几点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标的出台对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所以必须认真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到位,这应该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可以说是略知一二罢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如何全面地把握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我始终感到自己在这些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教师只有“老黄牛”的精神是不够的。现在的教师还要时时为自己充电,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一堂课,真正让学生自觉地、带着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中年级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实质性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我曾经做过这么一节课,内容是《年、月、日》为了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就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年历,从20**年---20**年的都有,看看每年的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多少天,四、六、九、十一月分别有多少天,再看看二月有多少天,难点就是找出二月的特殊之处,结果本不太难的内容让不恰当的合作学习弄复杂了,学生吵闹,看似合作学习,下课提问时却一脸茫然,我就知道目的没达到,师生却忙坏了。课后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学生讨论的要求我知道,学生不明确呀,小组成员乱吵一通,并没有归纳、总结,没有抓住重点,更别说突破难点。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得让学生明确主题,抓紧讨论,得出结论,而不是乱发言,没有结果。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有这样一个情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路上得到一个西瓜,贪吃的猪八戒开始分西瓜,师傅吃这块西瓜的八分之一、自己吃这块西瓜的十六分之一、沙和尚吃其中的四分之一、孙悟空吃其中的二分之一,结果分下来,自己的最少,孙悟空吃的最多。便宜没捞着还吃了亏。用这样学生熟悉的列子引入新课,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主人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能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写好理论摘教学方面,由于教数学的时间不长,教学经验方面就免谈了,不像人家那样轻车熟路的,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在学生辅导上下功夫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绩,可是我只有认真专研教材,备好每一节新课内容,写好教案,每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上课下来,才觉得总有不足的地方,使我的课堂不是很满意,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达不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每节课后我都这样总结一点课堂经验,以促进后面的教学工作有所改进,希望课堂教学变得慢慢好起来。但是由于要接近学期结束的这段时间,班上的个别同学学习纪律很散漫,扰乱课堂严重,课堂教学进行的不够顺利,致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影响,成绩明显下降,有些同学就连作业也不愿交了,每学期写一篇的教学论文,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注重学困生,所以学困生也成了老师们热议的话题,可以说是方法很多,我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做了一下工作。本班学习差的学生就是课堂纪律差的那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人家说“纪律和学习是一对孪生兄妹”纪律好的同学学习成绩一定好,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纪律也好,是啊,遵守课堂纪律是学好知识的保障,有那部分好动,贪玩的同学,始终在课堂上说小话,做各种个样的小动作,或是东张西望,那么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他就略知皮毛,课堂练习不会,课后不做习题巩固,就这样一节一节的知识落伍,才导致他们的恶性循环,形成难以转化的差生了。

本学期的差生转化费了很多精力但收效却很少。班里的10个差生就不听老师话的抵抗一族,为了改变他们,于是我每节课都关注他们同学,控制他们的小动作,严厉的批评他的话多,当课堂上的练习不会时,我主动去辅导他们,诓他听课,表扬他一学就会的小聪明,这样他交作业了,但是只是一两次,这样得一天好一天,由于我总是这样去关注一个学生,花时间在一个人身上,弄得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注视而疏忽了下了,课堂效果还是不够好,所以本学期的差生转化工作是不成功的,只有争取下学期寻找良方对差生对症下药。

想说的很多,但又不能一一表达。总之,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不能满足于现状,边教书边学习,像这次国培就是很好的机会,专家精彩的点评、讲座,同行们热烈的、一针见血的评议都那么的有意思。而且我觉得,光靠死板的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才能有进步。

培智数学课件 篇7

《人民币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币的认识》,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和学法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等五个环节来说明。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会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因此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最后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身的编排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 等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功能。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情景图入手,在课上进行独立思考、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理解、掌握新知”。本节课我采用课件演示、实际操作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环境、搭设平台,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加上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呢?在设计教学时,我遵循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出规律,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这个回忆过程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各个国家的钱币,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出: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展示小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来认一认,并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3)出示不同种类混放的人民币,让学生根据材质和单位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4)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最终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设计意图:在以上环节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直接灌输,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让学生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进行复习,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评)4.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课堂,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智数学课件 篇8

第1篇:《精打细算》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精打细算》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除以整数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计算领域”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理解并掌握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应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整数除法的经验,在此前学习小数加法、减法、乘法的过程中,经受过转化、类比思想的熏陶,有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算理算法问题的成功经历。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采用了让学生体验、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由学生感兴趣的超市购物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哪家超市的牛奶更便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自主探究,初探算法

11。5÷5的算法是整个小数除法的支撑点,教学着力所在。首先让学生通过估每包牛奶的单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为学生在自主探索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帮助。接着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实现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共享,收获自主探索成功的愉悦。

2、理解算理,构建算法

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感知,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学生中的算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个位余下的1除以5不够除怎么办?商的2和3中间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及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通过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个位上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在一起表示15角或15个十分之一,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表示3角或3个十分之一,应把3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在2和3的中间点上小数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3、自主探究,深化算法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6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学生算法。结合学生的计算,展开讨论:余下的3还能继续除下去吗?3的后面能添0继续除吗?在这一环节我继续利用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余下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还表示30个百分之一,把30个百分之一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5个百分之一,5表示五个百分之一,应写在百分位上,让学生理解小数部分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从而深化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加深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理解,突破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4、即时训练,加深理解

通过计算7。42÷7、8.2÷5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7.42÷7的计算,强调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出现某一个数位不够商1时要在那个数位上商0占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5.9÷15=1.35÷5=

先让学生通过看横式的计算结果估计商的大致取值范围来判断对错,再尝试让学生改错,安排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提高熟练程度,同时通过1.35÷5的计算,对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延伸,并强调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在个位上商0占位。

四、全课小结,总结算法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注重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不断质疑、讨论、观察,让学生运用转化和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第2篇:《精打细算》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这就是你要找的《精打细算》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逻辑严谨,脉络清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年级上册册《精打细算》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精打细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之后,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针对本班的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下,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教材学生的分析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讨论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再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四、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算法,探究算理,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 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理解并掌握被除数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利用课件引出让学生帮我选择到哪家超市买鲜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得出品质相同的话,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统一学生的认识,引入新知,渗透“生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思维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在汇报时让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展示,交流,辨析,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几种算法的总结比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算法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帮助学生建立了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模型。接着我出示了两道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试一试

7.42÷7= 1.2÷5= 13.8÷15 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习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3小诊所: 题目没有定,想从学生那里找些资源。以学生的错例 为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习)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 )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 )元钱。 联系生活实际,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并且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体现课改精神。

培智数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培智数学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