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28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五篇。

请看下面的内容,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收集了与“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相关的信息。书籍就像阳光,让我们陶醉在多彩的世界里。当我们阅读作家的作品时,我们能够体味到不同的人生哲理。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在看完后不妨写一篇读后感,既可以记录故事情节,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剧情的看法。我希望这些建议能够让您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收获!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1】

在日常教学中,我扪心自问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关心的,但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爱每一个孩子。”因为我们总是习惯先用“学习”来衡量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往往决定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他学习优秀,我们总能包容他在道的品行上的缺点;相反,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我们往往会忽视他其他的长处和闪光点。但事实上,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教事实短视的。

对于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只有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加表扬和鼓励,用爱心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尽管我们知道,但是实际要做到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它要求我们有一个宽宏大量的胸怀,用一颗真诚的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学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孩子如何做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称之为教师。

由于情感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以直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当代许多卓越的教育家有过精深的论述:赞科夫指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要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罗杰斯则把发展学生自身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体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布洛姆等则明确地把情感列为教学三大目标领域之一。

虽然每个教育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细腻的情感。因为它与面临困难、害怕挫折、主动、自信、自尊等人格特质有关。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反省和自省。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2】

新泾中学彭月梅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长宁区第三期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取了许多专家的报告。同时,我们的班主任张邦浩也为我们推荐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好书。通过这些学习和阅读,开拓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论引领。其中一本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

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

我被这段话感动了,这使我的心渴望读它。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事实上,只有六个字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道时,我们是否洞察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人的知识、情感、意义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

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教育思想的深刻性,揭示出他对教育人性的追求。

是的,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为主导,但缺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学生的真善美的本质。

当然,在教育学生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向导。遇到一位好老师常常使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实现的六种学习: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教育是人类的世界。书中提到的良好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预防和惩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一来,只要求立即得分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

许多教育工作者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bmRBH.cOm 笔墨评语网)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3】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

‘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位智的尊敬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一位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

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字典里,没有强迫,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在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世界里旅行,我意识到了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黄土岭一中张玲

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是肖川近年来写的教育随笔集。细细品味他的文章,处处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和潮流。

肖川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

“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每个人都企待被欣赏,而不是被雕刻、捏或压制。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

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孩子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孩子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易弘肖川博士说:这本书是“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的确,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

首先,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与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写道:

《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我意识到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因此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视界逐渐敞亮,内心走向澄明,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4】

理想与信念并存

读了杨益民的《教育360°》,书中杨益民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杨益民在书中这样写到 “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任何真正的教育都不能建立在蔑视和敌意的基础上,任何真正的教育都不能通过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宽容和乐观的期望之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杨益民的话让我感触很深。是的,没有不好的庄稼,只有不能种庄稼的农民;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能教书的老师和家长!农民如何对待农作物决定了农作物的命运。老师或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

当庄稼长得不好时,农民从不抱怨庄稼。相反,他们总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当我们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的是候,一些老师或家长抱怨和责怪更多,很少反思自己的缺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给他们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班有位杨伟伟同学尽管他学习比较薄弱,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勤劳,他们家是从外地过来的,父母在杭州开一家小饭馆,他还有一个妹妹。

所以杨伟伟除了每天完成作业外,还要照顾妹妹和所有的家务。我就把他的爱劳动的情况在班里跟所有的同学讲了,同学们听了以后都很佩服他,我就以这个为教育契机,鼓励他好好学习。后来,每次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以他的成功鼓励他。一个学期后,他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的兴趣逐渐增强。

还有我们班的高艺同学,尽管在学习上也是一般,但是这个同学有个优点就是非常的热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他会非常乐意地去帮助,每当班级搞大扫除或者举行什么活动的时候都非常热心的参与其中,因此每次在评班级小主人的时候,同学们总是会推选他。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时常以他的热心为教育契机不断鼓励他,近一段时间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每个人都想得到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学生。因此,我认为我们的老师不应该吝啬表扬他们,多表扬学生,多欣赏学生,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要为学生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道时,我们是否洞察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

“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教育思想的深刻性,从他的点评中揭示出他对教育人性化的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

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为主导,但缺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教育360°》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准则和经验。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5】

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高明新在这次学校发起的读经典名著的活动中,我认真研读了肖川先生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仔细地阅读了他的文章,我深深地感到。文章中处处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向,体现了一个基层教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应该充满理想和信念。肖川先生的文章,从自己的实践出发,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发自于对年轻人的理解、体会和警示。

全篇文章娓娓道来,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感觉、一种兴趣、一种心情和一种追求。

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任何一个教师要想有高成就、高水平,首先必须有高理想。国外有人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灵性和理解力。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它可以是田园诗、古诗或抒情诗。它具有多种情感和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与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为“教育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为自己提出目标,同时要有激情。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冷静的思考是必要的,但要更有激情。美国学者威伍说过:

“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天赋,而天赋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二、做一个有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爱情教育是教育权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

这样的教师,教育永远不可能成功,教育的本质永远不可能掌握。

教师是一种能将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所有的精力和智慧发挥到极致、永无止境的职业。这还不值得去爱吗?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热爱学生和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如果你爱学生,他们会爱你,让你在他们的交流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和生活的烦恼。

老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潜力,每个孩子的潜力都不一样。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在学校举办的读经典名著活动中,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是让读书成为教师的好习惯,通过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使教师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科学及人文素养;通过读书,学***理论,拓展教师知识,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通过读书,建立好书推荐和好书流动平台,交流读书心得,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通过这次的读名著活动,不仅促进了我读名著读经典经典的热情,而且陶冶了自己的思想,提升了自我,。相信这项活动的不断开展,将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不断提高和专业智慧的不断积累。为建设一支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积淀深厚、精神高尚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我将励志多度名著经典,读写读书心得。

四、通过读名著我学***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回顾我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也有深深的体会,对学生颐气指使的批评教育,往往产生不了长久的效果,反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分析利弊,为学生指出优缺点和方向,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教育理想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把握这“稳稳的幸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让我们怀着教育理想,坚定信念,展翅高飞,拥抱未来,评语出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