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1.05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精选十篇。

为了让您满意,我们的小编精心制作了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教师在备课时需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以使教案更加完善。教案在师生互动与合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提升您的能力!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1)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

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4、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5、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637年,笛卡尔在他写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中,用运动着的点的坐标概念,引进了变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高度评价笛卡尔,称其将辩证法引入了数学。因此,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运动观点、坐标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唯物辩证观方面的适当教育.

三、重点难点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在讲授点的坐标时能否从点的形成讲一下,例如点(1,2)应该是x=1和y=2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所以找点时应该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2)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有序数对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会通过点的坐标找到位置以及通过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点的坐标与位置关系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这种方法学生首次见到,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个例子。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如何直观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利用有序数对而不用数轴进行导入,是因为有序数对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而数轴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距离学生相对比较远。这样利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考虑使用数轴,我便和学生一起回顾数轴的三要素。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对于有序数对有两个数应该如何表示,进而转到用两个数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1、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有了它我们便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也可以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本章内容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6、1、2节平面坐标系主要是介绍如何建立平面坐标系,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和由点的坐标寻找点的位置,以及平面坐标系中特殊部位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本内容分为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如何建立坐标系和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知识能力:①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系;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坐标。

数学思考:①通过寻找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②通过学习用坐标的位置,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①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确定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②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根据本章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对坐标横纵坐标书写易出错误,确定本节重难点为:

针对学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知识水平,通过科学家发现点的坐标形成的经过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及尝试练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并用肯定和激励的言语鼓舞、激励学生。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并借助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运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决心,形成在科学探索中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故事《笛卡儿的梦》,启迪探索问题思路→尝试与探索→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活动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以开课我先创建问题(1)用于复习数轴,在复习了相旧知的基础上,引出如果学校东150米有图书馆,如何确定图书馆的位置,从而引出新知,也让学生到数学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观察事物认识发展而发展。

活动2、笛卡儿的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数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笛卡儿的梦可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思维,顺利实现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由一维到二维过渡,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此过程也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究问题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品质和意志。

活动3、尝试探索。在尝试中给出直角坐标系和坐标系中的一些点,让学生确定点的坐标,这样有利用巩固重点,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接下来给出另一坐标系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先写出点的坐标,再根据点的坐描述坐标轴上点的特征,这样按排先学一般点的坐标,再探究特殊点的坐标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数据描述点的特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活动4、巩固训练①P49第1题用来进一步巩固知识;②用坐标来表示引例,②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马上得到应用,让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应用。

活动5、总结归纳。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述能力,利用“人生就是一个坐标”及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知识。所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同时经过上一节《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学习,对平面上的点由一个有序数对表示,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何从一维数轴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过渡到二维坐标平面中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关系,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不能正确认识横、纵坐标的意义,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同时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比较琐碎,如何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困难。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基于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能由点写出它的坐标及相关特征,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认为除了要加强学生多练多探索来认识有关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三个方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看图等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初步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自主探索法。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2.讲练讨论法。教师讲练引导学生从坐标系概念获得由点求坐标。

3.游戏激趣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巩固提高获得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媒体的使用上,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在展示坐标平面的建立、坐标的确定上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利用黑板进行必要的板书,进行适当的演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作图工具进行严谨作图,并帮助解决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学法:按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尽可能把“钥匙”交给学生自启知识之门,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讨论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某城市旅游景点示意图,导入:假如你是导游,你是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的?.......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现实背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学,提出疑问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49页和50页,并回答问题。

1、由条而且有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水平的数轴称为轴或轴,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轴或轴,取向为正方向;

3、两条数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

4、直角坐标系分为几个象限?如何区分?

回到刚开始的图形,学生自主思考:

1.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2.你能分别用有序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以旅游景点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身边熟悉景点位置及其表示方法,自然亲切,学生容易接受。

(三)小组讨论,探索新知

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以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依据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图形确定点的位置。

(1)已知平面内一点Q,如何确定它的坐标呢?

(2)若已知点p的坐标为(a,b),如何确定点p的位置呢?

(为了学生更好地叙述坐标的产生,教师可把这种叙述方式固定下来“过点A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3,3叫作点A的横坐标,过点A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2,2叫作点A的纵坐标,因此点A的坐标是A(3,2),记忆用一句话表示:先横后纵,逗号隔开,加上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操作演练,培养技能

完成例1,例2,教师讲解。

(五)拓展提升

参照图形,回答: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学生分组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A组2.3

选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B组2

【后记】王老师的说课稿基本符合要求,作为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年轻教师,应该说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放在这里,供老师们思考。王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突破应该说还是思考了许多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5)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原来枯燥的平面直角系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力求避免空洞的教学。

情景(1):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接触到来自身边的数学,体会数学所具有的巨大应用价值,我设计了活动“你知道我在哪里吗?”。

让学生站成等距离的一排,互相确定自己的位置。从学生的答案中,归纳出满足数轴的三要素:一个对象(基准)、一个方向、一个距离。从而进入第一个知识点教学——用数轴来刻画直线上位置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位置的确定,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2):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初中生的自制力仍比较差,易受外界干扰,因而学习往往带有盲目性,此时,如果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情景(1)后,我提出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问题:

①如果小兵同学在小兰同学的右侧第二个位置,你能说出董雪同学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②如果小兵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③如果小兵在一个广阔无垠的草地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标准》强调:知识的衔接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这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即由线到面,由有限到无限,由易到难,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又适当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经过这样一串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的理解,突破了本章的教学难点,使得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到渠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6)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次课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用游戏活动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游戏、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数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建立较为容易理解。

说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地思考、讨论、探究的氛围,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为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趣法、自主学习尝试法、合作探究交流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等一系列教学程序。

说教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约2分钟)“破译密码”游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文本对话,理解概念(约17分钟)

1.接触概念(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

2.认识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概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认识概念。)

⑴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⑵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①两条数轴②互相垂直③原点重合④单位长度一致)

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有序数对)

⑷有序数对是如何具体来表现点的坐标的?

自学教材后,可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对于问题⑵和⑷,也可试着让学生归纳,但不要求全面,不完整的地方,教师暂不补充。

3.深化概念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进一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补充不完整的地方,尝试性地完成活动1和活动2

活动1.你会画吗?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个直角坐标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完整。

活动2.你会标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初步认识概念。通过材料的阅读,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自画、自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与生活对话,融化概念(约5分钟)

活动3.你会找吗?让学生在如图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的坐标

活动4.你会举例吗?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例.

(如:象棋、围棋棋盘,雷达探测图,地球经纬度,计算机键盘,电影院座位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活动,是为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有效地训练了知识的应用,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与同学对话,运用概念(约13分钟)

活动5你会做吗?“描点”与“报坐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1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里完成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教师先将4个组长定为评委,其余同学以两人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同时进行,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最后,评出优胜组,予以奖励。

活动6你会猜吗?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读出下列各点,说说它们的位置,猜猜它们有什么特征。

这一活动将学生原有的4个大组重新分为8个小组,让学生各小组间行合作性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观察、实践、讨论中,大胆地猜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五、与教师对话,归纳总结(约5分钟)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6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交流猜想,教师就学生的猜想,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哪几个点在X轴上?②它们的坐标是怎样的?③有些什么特征?等),构建师生平等对话,最后,教师总结性地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变教师讲规律为学生找规律,教师最后的总结使数学知识精确化。

六、拓展延伸,强化能力(约3分钟)

设计题目:各写出5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在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它们:

(1)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2)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反

(3)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等

(4)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等

你能找出每组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激发他们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和尝试性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六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机地将学生的眼、口、手、脑调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节课是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函数及图像提供知识基础。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

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第三学段中对图形与坐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并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的位置能写出坐标,会根据坐标描出相应的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有:自学发现法、探究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已知数轴上点的坐标找点引入平面内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先出示自学指导,并让学生根据探究提纲自学教材,同时画图、思考、练习、举例、讨论,分析,初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归纳

这个环节共分三个层次。

①自主探究展示。让学生先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所有概念以及图形的画法。充分的暴露问题,再由其他学生纠错、补充、评价。

②合作探究展示。抽学生代表上讲台,在准备好的坐标系内根据点的位置认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描点,发动组内成员补充完善。

③归纳展示。结合前两组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准确地理解并归纳出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的不同特征。通过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全方位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类比练习,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学习例题中的一个,然后抽学生完成填空,选择,画图等一系列题组,采用抽学生口答,作图等方式,其他学生自主解答,发动学生进行评价、纠错、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评价。

5、回顾反思,内化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小结,再发动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补充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反思教学,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师设悬念,激发学习的动力。

6、当堂检测、知识过关

共设计四到检测题,时间约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通过测试题,再次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时同时反思教学,查漏补缺.

7、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两道必做题,依据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特意布置了两道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在例题的设计上、在当堂训练和检测题的设计上的编排上,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部分,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材有所了解。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本节分两课时进行。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其相关概念;

2、能准确的画出直角坐标系;能在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找到点的位置;能根据实际需要画出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的必要性;

3、体会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经过近一阶段的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教法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在本节课以“课本助读──合作探究——尝试练习──知识梳理——学习测评”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分析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说教学流程

●课本助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吧!)

1、数轴的三要素:、 、 。

2、画一条数轴;已知数-1,5,请用数轴上的点A和点D表示这两个数。

3、用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记作。

4、我们学过用来表示位置。

5、问题:(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书本第46页思考题。

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例如图一中A、B、C、D各点)?(在图上动手做一做。)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老师总结:

知识回忆:在生活中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你还记得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那种图形也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吗?

(回忆数轴,但它只能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采取课前完成,教师批阅小组长的。课前进行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围绕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

探究一(如图二)

1、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2、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3、竖直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4、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边标系的;

5、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来表示;

6、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有序数对(,)就叫做点A的,记作A(,)。

7、如图二,请写出点B、C、D的坐标。

(概念性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的自学成果在班内和组内交流)

小练习:你能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吗?(一个或两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画,画完之后互相检查,找出学生常见错误,集体纠正)

目的:光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从中既能得到体验,又可以及时暴漏问题发现乃至纠正。

探究二(课本第47页思考题)

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本人的答案:

其他人的答案:

老师总结归纳:

●尝试练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如图三,请写出其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坐标。

●知识梳理(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

1、你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了吗?

2、你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了吗?

3、 X轴、y轴上的点,原点的坐标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测评(我巩固,我提高!)

(课本第49页练习题第1题)写出图四点A、B、C、D、E、F的坐标。

目的:这一步是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强调点的坐标的书写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根据情况可采取学生随机指出一些点并找其他学生回答。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我在这节课的板书是:中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体现了本节课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左边是相关概念、重点显示;右边是知识的应用及练习。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9)

一.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课题引入自然: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抽象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这时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当时的思法进行自然结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方法运用灵活: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游戏活动等。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活动的,和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4、信息反馈全面:本课采用了“学习单”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比较全面地、及时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及时调整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板书设计

18.2.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由点写坐标:

(1)横(X)轴、纵()轴、坐标原点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2)象限:

(3)一、二、三、四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点的坐标:P(X,) 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1)由坐标描点:

(2)点的坐标是:

(3)一对有序实数对点的对称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10)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飞跃。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讲述笛卡儿创立坐标系的故事,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1)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是全章的重点,在学习函数的图象时都要用到,因而要对这部分知识反复的练习和应用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点的坐标特征。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并辅助采用问题式、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我首先出示教室座位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会用有序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吗?”

然后我念几组有序数对,请对应座位上同学站起来并喊“到”。

借助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些同学连成“心形线”,并产生浓厚兴趣!这时我作补充:早在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借助坐标系,用方程表示了“心形线”,并讲述笛卡儿与他观察蜘蛛织网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故事。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并产生持续的兴趣。

(2)研读课本 自学探究

接着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本6.1.2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完成学案“复习引入”和新课学习。我下去检查督促,大家完成后我用多媒体精讲释疑。

(3)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解答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每个活动由两个组完成,一个组展示,一个组补充说明。最后一个组总结,全班补充。讨论交流期间我下去督促指导。讨论出结论后,我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纠正。我作适当的'引导!

(4)当堂检测 对比反馈

学案活动完成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学案上的当堂检测,增强竞争机制。并及时批改、点评、表扬。下课时收上学案,及时批改。

(5)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练习册6.1.2

选做题:习题6.1第4,5题

上网浏览《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阅读笛卡儿的传记,并搜索心形线的感人故事。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谢谢!

Gz85.com编辑推荐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精选7篇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篇1)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次课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用游戏活动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游戏、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数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建立较为容易理解。

说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地思考、讨论、探究的氛围,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为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趣法、自主学习尝试法、合作探究交流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等一系列教学程序。

说教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约2分钟)“破译密码”游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文本对话,理解概念(约17分钟)

1.接触概念(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

2.认识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概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认识概念。)

⑴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⑵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①两条数轴②互相垂直③原点重合④单位长度一致)

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有序数对)

⑷有序数对是如何具体来表现点的坐标的?

自学教材后,可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对于问题⑵和⑷,也可试着让学生归纳,但不要求全面,不完整的地方,教师暂不补充。

3.深化概念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进一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补充不完整的地方,尝试性地完成活动1和活动2

活动1.你会画吗?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个直角坐标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完整。

活动2.你会标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初步认识概念。通过材料的阅读,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自画、自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与生活对话,融化概念(约5分钟)

活动3.你会找吗?让学生在如图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的坐标

活动4.你会举例吗?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例.

(如:象棋、围棋棋盘,雷达探测图,地球经纬度,计算机键盘,电影院座位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活动,是为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有效地训练了知识的应用,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与同学对话,运用概念(约13分钟)

活动5你会做吗?“描点”与“报坐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1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里完成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教师先将4个组长定为评委,其余同学以两人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同时进行,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最后,评出优胜组,予以奖励。

活动6你会猜吗?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读出下列各点,说说它们的位置,猜猜它们有什么特征。

这一活动将学生原有的4个大组重新分为8个小组,让学生各小组间行合作性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观察、实践、讨论中,大胆地猜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五、与教师对话,归纳总结(约5分钟)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6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交流猜想,教师就学生的猜想,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哪几个点在X轴上?②它们的坐标是怎样的?③有些什么特征?等),构建师生平等对话,最后,教师总结性地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变教师讲规律为学生找规律,教师最后的总结使数学知识精确化。

六、拓展延伸,强化能力(约3分钟)

设计题目:各写出5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在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它们:

(1)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2)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反

(3)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等

(4)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等

你能找出每组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激发他们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和尝试性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六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机地将学生的眼、口、手、脑调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篇2)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能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1:要在平面内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2:练习如图 你能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吗?“大成殿”在“中心广场”西、南各多少个格?“碑林” 在“中心广场”东、北各多少个格?

1:我们可以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你能表示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2: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成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水平位置的数轴叫横轴,铅直位置的数轴叫纵轴,它们的公共原点叫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篇3)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

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4、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5、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637年,笛卡尔在他写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中,用运动着的点的坐标概念,引进了变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高度评价笛卡尔,称其将辩证法引入了数学。因此,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运动观点、坐标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唯物辩证观方面的适当教育.

三、重点难点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在讲授点的坐标时能否从点的形成讲一下,例如点(1,2)应该是x=1和y=2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所以找点时应该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篇4)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有序数对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会通过点的坐标找到位置以及通过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点的坐标与位置关系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这种方法学生首次见到,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个例子。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如何直观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利用有序数对而不用数轴进行导入,是因为有序数对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而数轴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距离学生相对比较远。这样利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考虑使用数轴,我便和学生一起回顾数轴的三要素。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对于有序数对有两个数应该如何表示,进而转到用两个数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知识。所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同时经过上一节《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学习,对平面上的点由一个有序数对表示,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何从一维数轴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过渡到二维坐标平面中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关系,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不能正确认识横、纵坐标的意义,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同时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比较琐碎,如何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困难。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基于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能由点写出它的坐标及相关特征,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认为除了要加强学生多练多探索来认识有关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三个方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看图等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初步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自主探索法。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2.讲练讨论法。教师讲练引导学生从坐标系概念获得由点求坐标。

3.游戏激趣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巩固提高获得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媒体的使用上,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在展示坐标平面的建立、坐标的确定上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利用黑板进行必要的板书,进行适当的演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作图工具进行严谨作图,并帮助解决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学法:按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尽可能把“钥匙”交给学生自启知识之门,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讨论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某城市旅游景点示意图,导入:假如你是导游,你是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的?.......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现实背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学,提出疑问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49页和50页,并回答问题。

1、由条而且有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水平的数轴称为轴或轴,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轴或轴,取向为正方向;

3、两条数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

4、直角坐标系分为几个象限?如何区分?

回到刚开始的图形,学生自主思考:

1.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2.你能分别用有序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以旅游景点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身边熟悉景点位置及其表示方法,自然亲切,学生容易接受。

(三)小组讨论,探索新知

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以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依据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图形确定点的位置。

(1)已知平面内一点Q,如何确定它的坐标呢?

(2)若已知点p的坐标为(a,b),如何确定点p的位置呢?

(为了学生更好地叙述坐标的产生,教师可把这种叙述方式固定下来“过点A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3,3叫作点A的横坐标,过点A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2,2叫作点A的纵坐标,因此点A的坐标是A(3,2),记忆用一句话表示:先横后纵,逗号隔开,加上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操作演练,培养技能

完成例1,例2,教师讲解。

(五)拓展提升

参照图形,回答: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学生分组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A组2.3

选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B组2

【后记】王老师的说课稿基本符合要求,作为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年轻教师,应该说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放在这里,供老师们思考。王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突破应该说还是思考了许多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篇6)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案(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节课是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函数及图像提供知识基础。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

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第三学段中对图形与坐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并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的位置能写出坐标,会根据坐标描出相应的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有:自学发现法、探究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已知数轴上点的坐标找点引入平面内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先出示自学指导,并让学生根据探究提纲自学教材,同时画图、思考、练习、举例、讨论,分析,初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归纳

这个环节共分三个层次。

①自主探究展示。让学生先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所有概念以及图形的画法。充分的暴露问题,再由其他学生纠错、补充、评价。

②合作探究展示。抽学生代表上讲台,在准备好的坐标系内根据点的位置认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描点,发动组内成员补充完善。

③归纳展示。结合前两组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准确地理解并归纳出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的不同特征。通过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全方位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类比练习,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学习例题中的一个,然后抽学生完成填空,选择,画图等一系列题组,采用抽学生口答,作图等方式,其他学生自主解答,发动学生进行评价、纠错、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评价。

5、回顾反思,内化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小结,再发动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补充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反思教学,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师设悬念,激发学习的动力。

6、当堂检测、知识过关

共设计四到检测题,时间约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通过测试题,再次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时同时反思教学,查漏补缺.

7、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两道必做题,依据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特意布置了两道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在例题的设计上、在当堂训练和检测题的设计上的编排上,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锦集11篇


在每堂课上,通常老师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课件。为了有效地避免教学失误,大家可以开始制定自己的教案。但老师们如何制定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工作总结之家筛选出这篇“《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使用。一定要收藏并分享!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1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原来枯燥的平面直角系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力求避免空洞的教学。

情景(1):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接触到来自身边的数学,体会数学所具有的巨大应用价值,我设计了活动“你知道我在哪里吗?”。

让学生站成等距离的一排,互相确定自己的位置。从学生的答案中,归纳出满足数轴的三要素:一个对象(基准)、一个方向、一个距离。从而进入第一个知识点教学——用数轴来刻画直线上位置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位置的确定,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2):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初中生的自制力仍比较差,易受外界干扰,因而学习往往带有盲目性,此时,如果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情景(1)后,我提出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问题:

①如果小兵同学在小兰同学的右侧第二个位置,你能说出董雪同学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②如果小兵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③如果小兵在一个广阔无垠的草地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标准》强调:知识的衔接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这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即由线到面,由有限到无限,由易到难,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又适当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经过这样一串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的理解,突破了本章的教学难点,使得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到渠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2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飞跃。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讲述笛卡儿创立坐标系的故事,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1)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是全章的重点,在学习函数的图象时都要用到,因而要对这部分知识反复的练习和应用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点的坐标特征。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并辅助采用问题式、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我首先出示教室座位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会用有序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吗?”

然后我念几组有序数对,请对应座位上同学站起来并喊“到”。

借助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些同学连成“心形线”,并产生浓厚兴趣!这时我作补充:早在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借助坐标系,用方程表示了“心形线”,并讲述笛卡儿与他观察蜘蛛织网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故事。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并产生持续的兴趣。

(2)研读课本 自学探究

接着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本6.1.2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完成学案“复习引入”和新课学习。我下去检查督促,大家完成后我用多媒体精讲释疑。

(3)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解答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每个活动由两个组完成,一个组展示,一个组补充说明。最后一个组总结,全班补充。讨论交流期间我下去督促指导。讨论出结论后,我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纠正。我作适当的'引导!

(4)当堂检测 对比反馈

学案活动完成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学案上的当堂检测,增强竞争机制。并及时批改、点评、表扬。下课时收上学案,及时批改。

(5)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练习册6.1.2

选做题:习题6.1第4,5题

上网浏览《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阅读笛卡儿的传记,并搜索心形线的感人故事。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谢谢!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1、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有了它我们便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也可以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本章内容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6、1、2节平面坐标系主要是介绍如何建立平面坐标系,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和由点的坐标寻找点的位置,以及平面坐标系中特殊部位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本内容分为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如何建立坐标系和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知识能力:①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系;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坐标。

数学思考:①通过寻找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②通过学习用坐标的位置,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①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确定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②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根据本章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对坐标横纵坐标书写易出错误,确定本节重难点为:

针对学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知识水平,通过科学家发现点的坐标形成的经过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及尝试练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并用肯定和激励的言语鼓舞、激励学生。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并借助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运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决心,形成在科学探索中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故事《笛卡儿的梦》,启迪探索问题思路→尝试与探索→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活动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以开课我先创建问题(1)用于复习数轴,在复习了相旧知的基础上,引出如果学校东150米有图书馆,如何确定图书馆的位置,从而引出新知,也让学生到数学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观察事物认识发展而发展。

活动2、笛卡儿的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数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笛卡儿的梦可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思维,顺利实现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由一维到二维过渡,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此过程也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究问题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品质和意志。

活动3、尝试探索。在尝试中给出直角坐标系和坐标系中的一些点,让学生确定点的坐标,这样有利用巩固重点,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接下来给出另一坐标系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先写出点的坐标,再根据点的坐描述坐标轴上点的特征,这样按排先学一般点的坐标,再探究特殊点的坐标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数据描述点的特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活动4、巩固训练①P49第1题用来进一步巩固知识;②用坐标来表示引例,②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马上得到应用,让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应用。

活动5、总结归纳。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述能力,利用“人生就是一个坐标”及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部分,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材有所了解。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本节分两课时进行。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其相关概念;

2、能准确的画出直角坐标系;能在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找到点的位置;能根据实际需要画出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的必要性;

3、体会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经过近一阶段的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教法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在本节课以“课本助读──合作探究——尝试练习──知识梳理——学习测评”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分析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说教学流程

●课本助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吧!)

1、数轴的三要素:、 、 。

2、画一条数轴;已知数-1,5,请用数轴上的点A和点D表示这两个数。

3、用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记作。

4、我们学过用来表示位置。

5、问题:(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书本第46页思考题。

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例如图一中A、B、C、D各点)?(在图上动手做一做。)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老师总结:

知识回忆:在生活中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你还记得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那种图形也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吗?

(回忆数轴,但它只能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采取课前完成,教师批阅小组长的。课前进行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围绕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

探究一(如图二)

1、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2、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3、竖直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4、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边标系的;

5、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来表示;

6、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有序数对(,)就叫做点A的,记作A(,)。

7、如图二,请写出点B、C、D的坐标。

(概念性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的自学成果在班内和组内交流)

小练习:你能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吗?(一个或两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画,画完之后互相检查,找出学生常见错误,集体纠正)

目的:光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从中既能得到体验,又可以及时暴漏问题发现乃至纠正。

探究二(课本第47页思考题)

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本人的答案:

其他人的答案:

老师总结归纳:

●尝试练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如图三,请写出其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坐标。

●知识梳理(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

1、你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了吗?

2、你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了吗?

3、 X轴、y轴上的点,原点的坐标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测评(我巩固,我提高!)

(课本第49页练习题第1题)写出图四点A、B、C、D、E、F的坐标。

目的:这一步是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强调点的坐标的书写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根据情况可采取学生随机指出一些点并找其他学生回答。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我在这节课的板书是:中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体现了本节课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左边是相关概念、重点显示;右边是知识的应用及练习。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节课是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函数及图像提供知识基础。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

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第三学段中对图形与坐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并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的位置能写出坐标,会根据坐标描出相应的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有:自学发现法、探究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已知数轴上点的坐标找点引入平面内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先出示自学指导,并让学生根据探究提纲自学教材,同时画图、思考、练习、举例、讨论,分析,初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归纳

这个环节共分三个层次。

①自主探究展示。让学生先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所有概念以及图形的画法。充分的暴露问题,再由其他学生纠错、补充、评价。

②合作探究展示。抽学生代表上讲台,在准备好的坐标系内根据点的位置认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描点,发动组内成员补充完善。

③归纳展示。结合前两组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准确地理解并归纳出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的不同特征。通过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全方位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类比练习,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学习例题中的一个,然后抽学生完成填空,选择,画图等一系列题组,采用抽学生口答,作图等方式,其他学生自主解答,发动学生进行评价、纠错、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评价。

5、回顾反思,内化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小结,再发动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补充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反思教学,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师设悬念,激发学习的动力。

6、当堂检测、知识过关

共设计四到检测题,时间约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通过测试题,再次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时同时反思教学,查漏补缺.

7、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两道必做题,依据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特意布置了两道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在例题的设计上、在当堂训练和检测题的设计上的编排上,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6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

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4、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5、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637年,笛卡尔在他写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中,用运动着的点的坐标概念,引进了变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高度评价笛卡尔,称其将辩证法引入了数学。因此,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运动观点、坐标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唯物辩证观方面的适当教育.

三、重点难点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在讲授点的坐标时能否从点的形成讲一下,例如点(1,2)应该是x=1和y=2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所以找点时应该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7

(一)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

知识目标:能根据坐标(都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事物的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多不同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的研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使它成为有关论证思维工具。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平面直角坐标系应用相当广泛,它是代数、几何学里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题的工具之一。

教学难点:总结各象限点及坐标轴的坐标的符号。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实现的,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讲练结合的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之一是“象限”,这就需要教师的精讲。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心知,并配合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质疑,会尝试”学生有得必先有疑,只有产生疑问学习才有动力。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消化的目的。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应让他们会学。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究,归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旧带新:

利用上一节课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初步认识,设计了一道口答题,(看图说出各点的坐标)设计意图是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从而引出新课。

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四个象限的概念。

2.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由学生探究。

具体安排是由例题、练习题作为铺垫进行探究,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已有利于对四个象限概念的理解,有有利于对点的坐标的理解。

3,同一图形在不同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不同。也是由学生进行探究,具体由三步组成,一是找坐标轴,二是写坐标,三是从新建立坐标系并写出坐标,由浅入深的进行探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4、练习:一部分出现在新课几探究后,一部分出现在新课后,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式练习,可考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又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用价值,突出考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练习的要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基础型的题,找一名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增强其信心,其次,作图题,由于题的不是难点,由全体学生笔练完成,不必探究。

本节课的小结,由教师进行小结,一方面可以小结新知,另一方面小结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及广泛用途。

A组B组两种领型,分两种层次,即利于面向全体,又利于分类推进。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8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次课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用游戏活动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游戏、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数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建立较为容易理解。

说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地思考、讨论、探究的氛围,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为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趣法、自主学习尝试法、合作探究交流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等一系列教学程序。

说教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约2分钟)“破译密码”游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文本对话,理解概念(约17分钟)

1.接触概念(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

2.认识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概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认识概念。)

⑴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⑵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①两条数轴②互相垂直③原点重合④单位长度一致)

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有序数对)

⑷有序数对是如何具体来表现点的坐标的?

自学教材后,可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对于问题⑵和⑷,也可试着让学生归纳,但不要求全面,不完整的地方,教师暂不补充。

3.深化概念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进一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补充不完整的地方,尝试性地完成活动1和活动2

活动1.你会画吗?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个直角坐标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完整。

活动2.你会标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初步认识概念。通过材料的阅读,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自画、自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与生活对话,融化概念(约5分钟)

活动3.你会找吗?让学生在如图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的坐标

活动4.你会举例吗?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例.

(如:象棋、围棋棋盘,雷达探测图,地球经纬度,计算机键盘,电影院座位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活动,是为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有效地训练了知识的应用,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与同学对话,运用概念(约13分钟)

活动5你会做吗?“描点”与“报坐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1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里完成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教师先将4个组长定为评委,其余同学以两人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同时进行,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最后,评出优胜组,予以奖励。

活动6你会猜吗?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读出下列各点,说说它们的位置,猜猜它们有什么特征。

这一活动将学生原有的4个大组重新分为8个小组,让学生各小组间行合作性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观察、实践、讨论中,大胆地猜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五、与教师对话,归纳总结(约5分钟)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6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交流猜想,教师就学生的猜想,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哪几个点在X轴上?②它们的坐标是怎样的?③有些什么特征?等),构建师生平等对话,最后,教师总结性地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变教师讲规律为学生找规律,教师最后的总结使数学知识精确化。

六、拓展延伸,强化能力(约3分钟)

设计题目:各写出5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在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它们:

(1)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2)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反

(3)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等

(4)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等

你能找出每组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激发他们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和尝试性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六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机地将学生的眼、口、手、脑调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9

一.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课题引入自然: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抽象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这时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当时的思法进行自然结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方法运用灵活: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游戏活动等。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活动的,和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4、信息反馈全面:本课采用了“学习单”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比较全面地、及时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及时调整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板书设计

18.2.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由点写坐标:

(1)横(X)轴、纵()轴、坐标原点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2)象限:

(3)一、二、三、四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点的坐标:P(X,) 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1)由坐标描点:

(2)点的坐标是:

(3)一对有序实数对点的对称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有序数对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会通过点的坐标找到位置以及通过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点的坐标与位置关系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这种方法学生首次见到,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个例子。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如何直观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利用有序数对而不用数轴进行导入,是因为有序数对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而数轴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距离学生相对比较远。这样利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考虑使用数轴,我便和学生一起回顾数轴的三要素。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对于有序数对有两个数应该如何表示,进而转到用两个数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11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认识直角课件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认识直角课件”,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认识直角课件【篇1】

一、从具体到抽象直观认识直角

1.师: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认识了角,大家能够在下面的物体中找到角吗?观察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向旁边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生1:正方形纸上有4个角。

生2:三角板上有3个角。

生3:纸工袋上有4个角

2.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角画下来,是这样吗?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你有什么感觉?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1:这些角的边很直。

生2:这些直直的角可以分成一类。

生3:尖尖的角分成一类。

3、师:谁知道这些一样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这些角叫做“直角”。

师:对,像正方形纸的4个角,三角尺上的这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吗?

生1:黑板的边上有直角

生2:国旗的边上有直角。

生3:窗户的边上有直角。

二、活动中深化理解直角概念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直角吗?

(1)师生共同折纸(红色)。

(2)小组活动,学生独立操作(绿色)。

师:你们是怎样把直角折出来的呢?

生: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可以了。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是一样大的。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生:相同。

2.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有几个?

生:用我刚才做的直角去比一比。

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认识直角课件【篇2】

【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40页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这基础上出现的。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双杠上的角,来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直角以及学习其它几何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基于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角的组成部分、角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实物了解什么样子的角是直角,直角有什么特殊的'特征。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初步认识直角和用三角板画直角和量角。

(2)使学生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

【教具学具】

三角尺、两根小棒、活动角、1个圆片

【教学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

1、投影出示角

(1)这个图形叫什么?

(2)你了解角的哪些知识?

(二)导入新课

1、变角游戏:

(1)变一个很大的角。

(2)变一个很小的角。

(3)变一个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角。

(4)抽出直角图形,说明这个角很特殊。

(5)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角和这个角的形状相同?

2、像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教学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所以我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实际为新知识作了铺垫。

(三)、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直观经验。为此,我把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1、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国旗,观察它的表面各有几个角?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直角?

(2)再出示椅子、玩双杠图片,小组合作找一找椅子中的角,玩双杠中的角,它们是直角吗?“”

(3)这些角都叫直角,直角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直角的标记符号用“

”表示。

(4)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同桌互相说)

教学意图:通过找角,比较角的形状、大小、从而发现直角的大小都是相等的,使学生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辨认直角

(1)折直角。

①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怎样折可以得到直角?(同桌讨论交流)

②用手指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③用笔在纸上描出这个直角。

(2)记直角。

①拿出三角板问名称。

②找一找这个三角板上有没有直角?

③学生用手指出三角板中的直角。强调:只有一个直角

④找角游戏

先出示规则后同桌交替进行。

(3)辨认直角。

①讨论:怎样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②抽学生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③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④出示41页例4学生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⑤抽学生到大屏幕前演示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3、学画直角

(1)先让学生尝试画直角,并同桌评议所画直角后在探讨方法。

(2)教师示范讲解画直角的方法。

(3)课件示范画直角的方法。

(4)学生在作业本上试画直角。

(5)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6)学生在方格纸上试画直角后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教学意图:先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设疑激趣增强学习内动力,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4、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教学意图: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本,质疑问难,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四)、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形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这一练习是基本练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

2、先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直角不是角。()

(2)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大。()

(3)把一个直放在放大镜下,这个直角就变大了。()

4.用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

5.根据给出的点和边画一个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6.在下面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它能增加几个直角?

7.一只小鹿要经过直角过河,你能帮帮它吗?

教学意图:以游戏形式由易到难,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8、思考题: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分组比赛)

教学意图:这道练习是新授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认识直角课件【篇3】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谁来说一下你知道了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

2、 师:老师这儿有一组角(课件出示),你们见过吗?

3、 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角?

4、 师:你在你的周围找一个这样的角观察一下看这些角有什么特点?(随便学生说,只要说的合理都给于肯定)

5、 师:像这样的角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直角”(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直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道直角无处不在)

二、探究新知

1、折角

(1)教师拿出一张纸,先问学生:我们怎样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呢?

(2)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适当的补充

(4)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折角的过程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直角、体验直角)

2、认识直角

(1)师:刚才我们折的直角,那么它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从实物中抽取出直角的图形)

(2)认识直角的组成,先让学生说一说直角的组成,然后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直观认识直角到感性认识直角,并且让学生知道直角就是角的一种,同样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认识三角板中的直角

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根据前面所接触的直角的认识,判断三角板中的哪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找到一个标准,以便为下面学习用三角板种的直角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做铺垫。

4、用三角板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

(1)学生交流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下是否是直角的方法。

(2)全班交流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纠正和补充。

(3)学生练习

(4)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帮助学困生。

(能够利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不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充分认识了直角)

5、 用三角板画角

(1) 先让学生复习画角的口诀

(2) 教师引导学生画角,先在黑板上示范,一边画一边说明要注意

的事项。

(3) 学生画角

(4)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上节课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画角的体验,所以要先回顾画一般角的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快速、准确的掌握画直角的步骤)

6、提升:寻找生活中是怎样来运用直角的?

问题一抛出,不但让学生意识到直角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拓展了思维,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

四、疏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直角、能够用三角板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和会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 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 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

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 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 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认识直角课件【篇4】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认识直角课件【篇5】

一、回忆引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图形王国中认识的新朋友----角,出示主题图,来直观认识直角。

二、直观认识直角。

(1)认一认。

在主题图上鼓励学生指出生活中常见物品上藏着的角。在点击出学生找到的角,隐去实物呈现三个直角,让学生看清从实物中抽象出三个的角的过程,告诉学生:这三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可以做上直角标记,看到直角标记与原来的直角形成的是个小正方形。

(2)量一量。

让学生找到自己三角尺上的直角,用找到的直角量数学书的直角,让学生到上面操作三角尺演示量直角的过程,学会灵活转动三角尺量不同位置的直角,体会这四个直角虽然位置不同,但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3)找一找。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带有直角,图形中也有直角。让学生照样子做上直角标记。再上来指指找到的直角,做上标记。看看,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从图上清楚地看到答案。

(4)折一折。

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照样子折出一个角。让学生看看摸摸折出的是个什么角?讨论怎样判断它是不是直角,请学生参与用三角板工具与所折直角相比较的过程。

(5)画一画。

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和分针表示。

学生练习后交流时让学生操作画直角的过程,用拍照记录,再讨论不同的画法。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白板的多种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具体而丰富的感知,直观地建立直角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学习锐角钝角。

(1)比一比。

接着刚才的画角活动,学生清楚地看到第一幅图:三时,这个角是直角;再比第二幅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同样来比较钝角。在感知锐角和钝角后,让学生来分一分。

(2)分一分。

判断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或钝角。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来拖动角,在拖动过程中共同探讨对错,完整地呈现分类过程,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别。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运用白板的前置和拖动等功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体会用脑中直角的印象来辨别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积累几何图形认识的经验。

四、感受应用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今天习得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我展示了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斧头,躺椅,展现不同的角在生活中各自不可取代的用处,将锐角和钝角的区别再次内化。

最后我设计了动手摆一摆环节,用3根小棒摆出3个角,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此体现,在学生上台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的都有收获。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增强信息的容量,运用媒体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交流,形成知识经验,提升思维水平。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易懂,呈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的板书上是今天学的三个角的名称及相应的形状。

认识直角

直角

锐角钝角

认识直角课件【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判断和画直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不规则纸一张、活动角。

学具准备:

三角板、纸一张、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在角的乐园里,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说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二、新知引入

1.、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师: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通常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你们看,形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凭直观感觉像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小方格等)

师强调:当确认一个角是直角时,可以标出直角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

2.寻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三、动手操作,深化表象。

1、折直角

师出示圆形纸,提问:这张纸上有没有直角?(学生齐答)

师启发:你能不能动脑、动手折出一个直角?

学生动手折出直角,然后展示所折的直角,并交流折直角的方法。

2、找三角板上的直角

(1)、师出示大三角板提问:三角板上也有一个直角,谁能指出来?(指名完成)

教师转动三角板再让学生指出直角。

(2)、师:拿出你的三角板,找出上面的直角,顶点朝上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找对了没有?(教师巡查,个别指导)把这个直角顶点放在左边比画一下,(停顿,等学生完成),再把把这个直角顶点放在右边比画一下。

师:同桌互相指认三角板上的直角。

(3)、师:你们三角板上的直角与老师手中三角板上的直角相比,大小是怎样的?(学生猜测,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的猜测正确呢?(学生说验证方法。)谁愿意来比一比?(指名上台展示比的方法和结果)

师:这两个直角与黑板上的直角相比呢?

(学生先猜测后再用实际比的方法验证。)

师:通过刚才比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直角

师(指复习题中的图形)逐一提问:这个图形中有没有直角?请你指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所指作出记号)师指作记号的角:要确定这些角是否直角,也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上台示范比角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叙述一点两边三重合的具体过程。)

师指图形中非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画直角。

师:我们认识了直角,会用纸折出直角,还找出了三角板上的直角,谁能想办法画出一个直角呢?(学生交流想法后,指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出直角,并叙述方法。)

四、分层练习,发展提高。

1、下面的角,哪个是直角?哪几个角比直角小?哪几个角比直角大?

2、找直角过河。

3、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上的直角。

4、找钟面上的直角。

5、猜角:谁聪明谁来猜!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1、画顶点;

2、点对点;

3、过顶点画两条边。

认识直角课件【篇7】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1、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谁来说一下你知道了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

2、 师:老师这儿有一组角(课件出示),你们见过吗?

4、 师:你在你的周围找一个这样的角观察一下看这些角有什么特点?(随便学生说,只要说的合理都给于肯定)

5、 师:像这样的角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直角”(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直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道直角无处不在)

(1)师:刚才我们折的直角,那么它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从实物中抽取出直角的图形)

(2)认识直角的组成,先让学生说一说直角的组成,然后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直观认识直角到感性认识直角,并且让学生知道直角就是角的一种,同样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根据前面所接触的直角的认识,判断三角板中的哪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找到一个标准,以便为下面学习用三角板种的直角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做铺垫。

(1)学生交流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下是否是直角的方法。

(2)全班交流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纠正和补充。

(4)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帮助学困生。

(能够利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不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充分认识了直角)

(上节课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画角的体验,所以要先回顾画一般角的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快速、准确的掌握画直角的步骤)

问题一抛出,不但让学生意识到直角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拓展了思维,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直角、能够用三角板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和会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 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 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 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认识直角课件【篇8】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习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

(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2、做第42、43页的第4、5、6题。

【提高练习】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

【拓展练习】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