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党伟业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5

2024建党伟业观后感。

本文将引导读者进一步了解“建党伟业观后感”。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也日益增多。看完电影后,我们的内心常常充满了各种思考和情绪。观后感能够激发我们的决心和理想,写观后感也有助于提升写作思维。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表达对作品的观后感呢?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1】

今日在课堂中**了《建党伟业》这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影片中平均一分钟出现一位明星,共有一百多位一线当红明星出演。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但片中的剧情才是真正的亮点。

这边**从19世纪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混乱的时候讲到了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的故事可谓是“跌宕起伏”!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开始;

1912年11月,中华**成立。

1912年3月,南京南北和谈。

1912年1月12日,薄仪波退位,袁世凯成为**。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

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感慨万千,这部**很有教育意义,让我们感受到在那个年代的种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部电影中,李大钊和陈独秀从日本一路返回中国;学生走上街头停课;工人罢工;这一切都来自我们心中的中国人的鲜血。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国家的困难。每个人都走出家门,离开岗位,为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寻找方向。

像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锷这样的爱国志士很多很多,但**贼和一些反面人物不是没有。

不管是怎样的历史背景,人心中一颗爱国之心不能没有。不能为了一己私欲,一颗贪图享受,自私的人,就忘了什么叫“深明大义”,什么叫“爱国情怀”。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像歌词中唱得那样“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是最小的国,我的国住在心里……”走到那里,遇到什么,都记得我叫“中国人”!都记得我有一颗“中国心”。

中国一路走来的路,有泪,有汗,有血。凭着烈士们坚贞不屈的信念,今天的和平、幸福。我们都忘不掉曾经您们所走过的路。

我前进时就更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让祖国更加强大,让子子孙孙更加幸福!夕阳西下,《建党伟业》给我的感情**依然挥之不去。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应忘记回顾这些人和这些事。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2】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浸满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满腔。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 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党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危难的时刻,在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秉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勇气,毅然决然的走上了的革命道路。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旧社会、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是党带领我们斩胜困难和风险,取得胜利;是党带领我们为建设祖国、迈向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的现血。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勇敢,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努力,谱写了一段激昂豪迈的壮丽篇章,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奉献的故事。在这一代年轻人中,他们肩负着拯救国家免于灭绝和改写历史的重任。正是这些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和鲜血,描绘了新中国,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文明之歌。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同他们的斗争和努力密切相关。他们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昨天和今天。

当毛主席在天安广场向人民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时,同时也预示了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王朝,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由无数中国共产党员用鲜血换来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靠的就是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胸怀祖国,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让我们张开翅膀,向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3】

如今建党已有90周年了,从当初旧中国的“腥风血雨”到现在的“雨过天晴”,我们又怎能体会到这个过程的艰辛。

真的要感谢《建党伟业》,它让我清楚地看到了一批年轻的中国志士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民族的信仰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它让我全身的热血再次沸腾,让我无比的爱国之心燃烧。让我感觉到一种革命的烈火正在我身上蔓延,我仿佛看到了那伟大的一刻,十二名中共代表,在嘉兴南湖的小船上庄严宣誓,要为中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要推翻长期压在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

此时,我真想发自肺腑地大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马克思主义万岁!

革命万岁!”

虽然,建党已经离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遥远,我们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高尚情怀,但是通过电影,却可以让我们记住这一不能忘记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一件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4】

(一)圆我中国梦薪火代代传

初看《建党伟业》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五年后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再次重温《建党伟业》,影片中那些曾让我热血喷张的镜头,如今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当陈独秀在北大慷慨激昂地演讲道:”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须将民众心中积压了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翻”;当五四运动青年学子高喊:”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誓死力争,还我主权,还我青岛!

”;当蔡锷与恋人诀别时振聋发聩地说出:”七尺之躯,已许国,难以许卿!”……一个个镜头让我热血沸腾,更不觉潸然泪下。

在那段政治黑暗、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中,正是那些仁人志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沼泽中前行,只为寻找一条能够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他们振臂高呼,从不惧怕以卵击石。当影片最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终于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圆满闭幕;当十三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激昂地读着《共产党宣言》;当国际歌飘扬在嘉兴南湖平静的水面上……我不仅看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目光、湿润的眼眶和紧握的拳头,我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是在求索时**育出来的,是在动荡年代成长起来的,是在风雨中走过的95年。现在,他正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

我和中国共产党之间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家中国共产党五口人,祖父母、父母加我如今都是共产党员,可以说,生在一个党员之家。爷爷今年80岁,是一位为党的事业奋斗了近40年的老党员。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告诉我,党和国家是永恒的主题,他一生对党的精神遗产的追求从未放弃过。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爷爷心中的”党”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支撑,让爷爷一辈子服务于党和人民,到底是怎样一种信仰,让爷爷将其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并鞭策自己的孙辈将其代代相传。我有幸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党对我来说是爷爷坚定的目光,是父母忙碌的身影。我上大学前祖父给我的党章,我一直随身带着,对我来说,是我家人的委托,也是信仰的传承!

祖辈们将自己的青春,将自己的一切交付于自己热爱的祖国和钟爱的党,虽然他们没有在战争年代,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可年轻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中国共产党员的职责;年老时他们鞭策自己的子女为党奉献自己的青春,教育自己的孙辈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怀。就这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代代相传!

这不仅是我的故事,也是成千上万中国家庭的故事。正是因为小家庭的传承,中国共产党才代代相传,才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以石油为生、以石油为荣、以石油为强的中国石油大学,我们应该明白,时代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石油精神,它就在唐岛湾畔咸咸的海风里,它就在荟萃湖的波光艳影里,它就在”创造太阳”下琅琅的读书声里!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共和国的青春岁月中,无数的石油人实现了对祖国母亲的承诺,他们见证着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程,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鲜的工业血液。但现在,这柴火已经传给了你和我。我们肩负着母校的委托和国家的需要。在每一个石油喷涌的地方,都留下”惟实惟真”的校训,都留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都镌刻下石大学子的峥嵘岁月!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是家庭给我们党性的启迪,是学校给我们党性的教育。在党员这条道路的起点上,我们是在前人的领导下不断前进的。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成为支撑我们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

或许我们的羽翼尚不丰满,我们的肩膀尚不宽厚,我们的脊梁尚不挺拔,但我们要有敢担当的信念、敢追寻的热情。

95年的峥嵘岁月,无数上下求索的革命先烈,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为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如今,这薪火已然传递到你我的手中。我们顺应时代的召唤,响应祖国的召唤。新一代石头大学生和新一代青年党员一定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定将心怀天下,报效国家!

圆我中国梦,薪火代代传!

机电学院材料专业13-2班谢冰荷

《建党伟业》观后感(二)

牛彦雄与《建国大业》一样,《建党伟业》也是一部大腕云集的史诗性大片,单从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便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性来。用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作的电影,其质量确实不得而知。历史事件件裁得体,演员表演得体,清楚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历史本身是没有主题没有条理的,而写历史的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视点去观照同一段历史,视点不同,看到的历史画面也就不同,所以,没有人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历史。然而,历史的完整性既不必要也不过分。《建党伟业》便是对无主题无条理的历史在一定视点下做的有主题有条理的整合,虽然这种整合未免有牵强和破碎之处,却也不影响其表达效果。

从辛亥革命开始,这部电影就逐渐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向了必然。实际上整部电影就是在论证这一个中心。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中心已经不需要论证了,所以,更直观地说,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在论证什么,而只是在展示,展示出来做个纪念。

清朝的灭亡与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有本质的不同。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外来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都是有限的,但清代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太平天国欲以与历代相似的手段推翻满清统治,却也要打着”上帝教”这一带着深厚西方色彩的旗号去宣传;再到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外国的政治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渐加深。这一过程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其中虽表现出很多盲目与天真,但其勇气与识见却是不容低估的。

辛亥革命虽然很不彻底,却将一种新的政体展示给世人,让人们看清封建帝制的落后,自此之后,不管革命走向哪个方向,人们心中都已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决不能再走回到封建帝制的老路上去。袁世凯、张勋等的复辟,成了一出短小的闹剧,由此可见这一点。辛亥革命的教训,使另一代革命家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

没有自己的群众基础和军队,革命就不能成功。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如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中国人身上,怎样处理这个包袱,影响着中国人前进时要迈出的每一步。

所谓传统,说白了,就是全民族共同的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历史,便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已经***这样一种状态,如何从文化根本上改造中国人民,这是留给下一代革命者的任务。

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

要改变几千年的文化习惯,难度可想而知。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如果你对它们说房间太热,打开一扇窗户,它们肯定会反对,但如果你说屋顶已经被掀开,它们肯定会同意打开窗户。”。新文化运动的极端性正是由于这种情况。

这场运动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建立,而在于它的毁灭。这就是说,这不在于它对中国文化的引领有多好,而在于它如何把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至于它将把获救的人带到**,这是后来者应该继续努力的人务。虽然在文化上它还未能找出一个满意的方向,但在政治上,对于共产主义的引进,却给迷惘中的国人找到了一剂良药。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步伐,五四运动爆发了,在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它以更激烈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状况。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时受到的阻力还只是军伐们为一己私利而发动的,而此时,无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面对更广大的群众的反对。五四运动后,工人这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此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共产主义的一步步深入,随着革命热潮的一步步涌起,共产主义的引进者、宣传者李大钊、陈独秀们意识到了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必要性。

于是,经过重重艰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做展览,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为社会的进步总结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看着那一代热血沸腾的青年,年轻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

前面说过,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给中国文化指出一条另人满意的道路,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仍然在探索中,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诸多决定,重新提出了对文化的重视。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把文化的兴盛当作自己的职责,那中国文化还能靠谁?

几千年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和”的思想,这本无可厚非,但”和”久了,人的斗志便会消磨殆尽,人们***去***切,随遇而安,不思创新,不思进取。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确是”伟业”,但中国的现状,还远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时候,电影里陈独秀说了一句话,”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我想这话正可时时警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五四青年当为我们的榜样,大可不必等到国家到了最危难的时候才挺身而起,何不让热血时时在我们身体里流淌?

再看看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一切旧的事物都曾经是新事物,都曾经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都曾充满生命力,但这种新生的活力总会随着时代而渐渐消逝,中国共产党亦不例外。虽然一再强调与时俱进,但如今的党员质量与初立时已是天差地别,十八大以来的各路”老虎”“苍蝇”,可见一斑。

党员质量跟不上,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与前面所说的当下青年一代相同,没有建党时风雨飘摇的社会背景,没有步步紧逼的威胁,党的热血也已逐渐消退了。这是我们应该时刻反思的问题。

可喜的是,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这一问题已经在一步步强化,已经在一步步入心入脑。

建党之所以为”伟业”,非止于其建,更要看其恒!

《建党伟业》观后感(三)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

看到温馨处让我心生羡慕,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年轻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

”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的诞生,应允了历史和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使我们能够过上独立、稳定、美好的生活。

时光荏苒,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建党伟业》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gz85.coM

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与过去相去甚远,国家正在变得更加强大,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时代正在蓬勃发展。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伟大的党啊!是您带领我们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在您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祝我们的党永焕青春的光芒,祝我们的民族兴旺强大,祝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6】

在近现代史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建党大业》,虽然已经看过一遍了,可是再看一遍之后,感觉又有了新的体会,于是,课后又找机会将《建党伟业》重新看了一遍。

《建党伟业》 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在这10年中,中**阀割据,民不聊生,**无能,社会灰暗。这个国家饱受外敌入侵之苦,实力上的差距使清**不断寻求和平与补偿。这样,损害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不平等条约就签署了。

然而,即使作为一个胜利的国家,巴黎和平会依在外交上仍然失败,这导致了弱国没有外交的认识。

有志之士在黑暗中探索着救国图存之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文学,在实践中一步步艰难前行。终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称之为“庶民的革命”。只有将广大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救中国,只有“庶民的革命”才能为中国迎来新鲜的血液。

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在法国巴黎郊区凡尔赛宫举行了结束战争的和平会议。会上讨论了中国的山东问题,这是由于青岛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德国的殖民地,按照公理中国也应该算战胜者,应该从战败者手里收回原来丧失的领土权益,可是在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下,英国、法国为了争取日本,竟然满足日本的要求,把德国原来控制的中国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平会议并没有带来和平。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耻辱,激发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浪潮。

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此后的五四运动,推动了工人罢工和政治斗争;1920年五一,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看完整部电影,我感概良多。被激情澎湃的时代所震撼,被深深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先驱者所感动,被为国家而死的精神所折服。最记得蔡锷与小凤仙诀别时的那句话:

“七尺之躯,已许国,难以许卿。”这不是借口,是一种担当,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犹记得片中青年毛泽东只身一人从湖南长沙远赴北京,身无分文曲目无亲,但却还是带着为赴法留学的学生筹款的在我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很震惊,是什么让他如此自信,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强?我对此深思熟虑。是理想,是信念,是青春的血液和无比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否则只能沦为亡国奴。也许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动荡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一代和一个民族!

当苍劲有力的《国际歌》歌声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响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影片《建党伟业》也接近尾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是候,我们不仅缅怀先辈们的辉煌成就,更着眼于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条东方巨龙的雄姿。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7】

13过控2班陈洋 ***

《建党伟业》感后感

在看完《建党伟业》后的第一感觉是“上了一堂过瘾的历史课”。能得到“教育”意义的启发固然不错,但如果在观赏之余还能顺着电影的脉络做一次历史的回溯,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受那个旗帜飘扬的年代,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影片的时间段主要是从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年来,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那个颠倒错乱、无奈但又充满了激情的年代,武人弄墨,文人扛枪,个人的命运跟家国天下是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动荡激扬中,在每一个活跃于历史舞台之上的人的生命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必然少不了对历史的解读,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在北大图书馆里“北大三杰”与辜鸿铭关于新旧文化的精彩辩论,还有就是对五四运动的刻画。年鉴学派的大师,马克·布洛赫曾经说过:“需了解现实就必须超越现实,要**历史亦不可囿于历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辩论那场戏中争执的两个焦点,一是新旧文化之争,二是中国自强究竟该学习谁。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既是对传统的反思,也是寻求救国之道的迫切行动。然而,此时的文化精英似乎更愿意认同新事物,表达脱离传统的决心。新与旧在当时被看做是绝对的对立,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

暴风骤雨般的运动产生的宣传效果自然是振聋发聩的,可是辜鸿铭那句意味深长的台词却让人不得不深思:“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新的必然就代表着具有生命力,旧的就只能是行将就木?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只是当旧的不能承载我们过多的期望时,传统与现在就断裂了。我们总以为逆流而上搏击生活才叫人生,其实随波逐流中我们未必不是在前进。

关于究竟该师法哪国的选择上,也是经历了太多痛苦后的一种双向选择。在经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兴奋和喜悦之后,整个民族的前途依然黯淡,正是李大钊等人用自己的兴动,试图把一种可能性变成一种曙光。近代中国一直处于一种被迫赶超的状态,必然,很多东西都会变得功利化和实用化,恨不得一蹴而就,即使是孙中山也希望是“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之前错失的是机遇,而时间是永远追不回来的,现在却陷入了一种疲于奔命的死赶。尤其是教育方面,总会有一个声音在质疑“学……有什么用”。一百年前给出的答案是国家觉醒,救人于水火。

那么当下呢?在回答时需要我们更为慎重的考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美、日三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想把中国拖入战争。于是在一场“府院之争”之后,段祺瑞的国务院取得了胜利,大批劳工被运往欧洲挖战壕、修工事,成为了支援协约国的庞大后院补给部队。一战结束之后,中国人莫不欢欣鼓舞,因为中国成为了战胜国。

对于赴法参加巴黎和会,国人的期待是很高的。不仅****的**们如此认为,连学界都抱着莫大的期待。影片中,在任务离开前,梁启超忍不住激动地对顾维钧说:

“你看,在我们的身后站着四万万的同胞。”而顾只是平静的回答了一句:“弱国无外交啊。

”事后果然如顾所言,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山东权利转让给日本,极大的刺激了国人的神经,五四运动因此爆发。对于五四为何会爆发和其经过暂且在此处不谈,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和继承才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

说到五四运动,有些人会毫不犹豫地接触爱国主义。可是仅仅是爱国而已么,影片肯定了这一主流观点,但是对其他方向的延伸却显然不够。爱国主义是一张巨大的网,它可以覆盖足够多本应暴露在人们面前的东西。

这一切有着事实与真相之间的微妙差别。但就像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对话一样,他们的却是顺应潮流,助推潮流,顺应历史潮流。陈独秀那杯酒洒在火上的场景极具效果,有的东西注定如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影片的结尾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剧本。不再是表现伟人们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的少年意气,而是竭力想引领观众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意处理方式叙述一个党的建立。他们当时或许后来在历史上的形象都未必如此完美,日后的道路谁也不可预知,但是此时就是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把他们紧紧的连结在一起。

会议结束之后众人一起唱起《国际歌》的场景振奋而充满希望,有一瞬间,其实我们的心境是相似的,因为我想坚定与忠诚都是我们何时都不可缺少的信仰。

其中我对影片中的毛泽东印象最深刻,24岁的毛泽东在《心之力》中说:“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精研奇巧技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时至今日,仍不过时。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志不可衰,气不可灭,力不可止。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需要一份礼物,更需要一种期待。往昔峥嵘旗如岚,我只想在此表达一种不为时间之轴所禁锢的力量。

疯狂的歌声响起,嘘,让我们等待舞台上历史的宏伟计划再次展开。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8】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这部是来自两岸三地、海内外100多位知名明星的参与,而是五四运动的情节。一群青年高喊“保卫主权,还我山东”的口号,组织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游行,学生代表在游行队伍中间慷慨激昂的演说,门前声势浩荡地声讨,印象最深刻的是北大学生真诚地对拦在门后的兵说“同胞们,我们是一家人”。真诚的声音总能打动坚硬的心,他们成功了。

他们正当青春,充满热血,五四运动各位演员的深刻演绎让我感受到了党的激情万丈,他们以顽强的精神,求知若渴的心态,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念,抱着共同的理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不让国家的主权收到一点损害。他们用青春,甚至生命来描绘新中国,谱写了一首壮丽的文明之歌。

两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各地共产党组织均派代表参加,而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也成了影片最后一个重点,当影片最后代表们念起《共产党宣言》,唱起国际歌,心中莫名的感动,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望,在美丽的嘉兴南湖之上,一群有志之士聚集起来,为了中国的未来。

通过**这部影片,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多么不容易,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虽然名义上推翻了清**的统治,但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来领导,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是十分必要的。看了《建党伟业》,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那一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和党的激情万丈,更加觉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对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走向富强民主。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号召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在国共内战中推翻国名党反动统治,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也在一次次的磨难中走向成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虽然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过不少弯路,同时也在不断地总结,最终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66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这一切都发源于1921年7月,发源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足迹的革命先人们。

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的美好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地活着,不光是为自己活着,也为了前人的理想和信念,我们肩负着让国家繁荣富强的使命,担负着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用前人最平实朴素的心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胆创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9】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我们在团委组织部的组织下**了《建党伟业》。我看过这部电影很多次,但每次看它,我的心情都会被驱使一次。作为一部影片,《建党伟业》没有充分的时间将历史完整透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出些梗概。

《建党伟业》相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将近百年的历史,较为清晰地讲述了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社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影片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艰难历程。讲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通过对毛泽东个人人生轨迹的描述来反映到当时学生的状态以及后来中共的成立。

另外就是对当时历史思潮的显露。

从影片中,我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立史就是那个时候,那些热血青年的成长史就是一个青春与激情的故事。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寻找拯救中国的方法,特别是那一代的年轻人。无疑,那个年代的学生更加具有学***,学生选择老师,选择理论,他们四处奔波,四处求学,他们想获得各种知识,来寻求中国的出路,他们的肩上担负着救亡图存的大任,但在他们脸上看到的是无限的激情。我们看到了学术界的争论,师生之间的互动,谁能说那不是一个激情的时代。

那一代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爱国热情。他们反对一切损害祖国利益的事情。他们在街上游行。他们胆敢闯入中共官邸。即是**,他们也不退缩,坚决抵抗。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与努力息息相关。

当然,学生的激情有时看起来是盲目的或极端的。但也正是一些极端行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学生带领工人、商人和社会各界在学生的不懈奋斗中奋起。当时,社会正处在一个举国上下团结起来反对外来屈辱的时期。每个人都尽力为中国做一点奉献。

影片中出现了不少当时的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每一个人都独具特色,人物众多,虽不能没人都详尽地描述,但是仅仅是一些片段,便能很大程度地反应出人物的性格,特色。一代枭雄袁世凯痛骂日本人的场景,显示出他的霸气。蔡锷将军在火车站与小风仙的挥泪相别,与孙中山相谈时的**,抱病上战场的沉着,都很好地再现了一代儒将的以身许国。

毛泽东与同学们一起探索中国道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博大精深的思想。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等等。整部电影杂而不乱,很好地展现了我们面前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领导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使中国能够屹立在当今世界的森林中。

"建党伟业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