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党伟业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04

建党伟业观后感(精品11篇)。

是否最近有了想要撰写观后感的冲动呢?每次看完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品的真实评价是写观后感的基石,坚持写观后感能让我们发现其中的乐趣。栏目小编特意为您准备了名为“建党伟业观后感”的作品,相信您会有丰富的收获。想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定期访问我们的网站!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1】

《建党伟业》观后感

——十年跌宕,十年功成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华夏民族几乎就要束缚手脚任人鱼肉。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这十年,革命先烈用生命、青春和鲜血,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使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1911年至1921年间,四万万中国人民无奈地被迫着在改朝换代的历史潮流里徘徊,没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理,谁才是最后的胜者,十年里,每个人都在摸索,摸索着一条能让国人生存而不受欺凌的道路。工人,农民,商人……一些在封建统治中受压迫的阶级也都纷纷地顺着时代的潮流,站上了革命的历史舞台,人们握拳高举,呐喊着,“打倒清王朝,打倒资本家”。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接着是军阀混战,进一步加剧了人民的痛苦。

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这些革命的轨迹不论经过多少岁月,都会依然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孙中山就任中华**临时大**,国人开始懵懂地认识了“共和”二字,但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早已使人们的奴性和皇权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两年里,就赫然的出现两位“皇帝”, 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紧接着不顾国人反对,部将劝阻,毅然地为了自己的皇帝梦,在众人的骂声中“登基”;张勋更是用暴力逼迫国会解散,但是共和的潮流是没有倒退的余地的,人们绝不容许封建帝制重新萌芽。

“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这是将军蔡锷在赴日会孙中山前,与小凤仙告别时说的一句话,将军铁骨铮铮,却也难掩柔情热泪,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毅然诀别儿女私情,带病出征,给袁世凯反动**予以致命一击,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革命,为了中国新的一天,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屹立不倒,每个人都牺牲了很多,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某个人,而是为了世界和人民的福祉。在改革创新,推翻压迫的道路上,每一个行进的人都有着共同的大方向,但是依然存在着纷争,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对于未来的中国,大家都怀着不同的期待。

在巴黎和会上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些永久不变的真谛,中方代表顾维钧在会上正义言辞地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国内民众为之沸腾,紧接着,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四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她的国民岂是不忠不义之徒、坐以待毙之辈?

大学生上街游行,为祖国的命运呐喊,跪在**府前为四万万同胞喊冤,这一声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也使更多的人觉醒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为的只是找回中华民族的尊严。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十月革命”的成功,为我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毛泽东等人也开始走上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道路。中国的命运在十年里犹如波涛般跌宕,但最终在《共产党宣言》的歌声中走向正轨。历史将一页一页翻过,中国未来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和挑战。

那段历史,那十年间,十年的跌宕,十年的功成,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日月重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鲜红的旗帜下蒸蒸日上。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增加仇恨,而是为了警醒自己。羞辱只能成为过去,永远不会重演。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洒有革命先辈的热血,曾印有不畏强权奋起斗争的民族足迹,爱国的力量在于团结,爱国的口号不能只是句空话,我们应当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一周年之际,我**了《建党伟业》这部历史大片。遐想当年的历史,我感到一种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各种挑战,我们肩负着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使命。

随着辛亥革命的开始,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过渡。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着双重挑战。工业革命以来,东西方列强成功地完成了现代化改造,而无知的中国却错失了良机,对列强的侵略毫无抵抗力。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难以回归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矛盾。对先天不足、后天欠缺准备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穷则思变”,都将是仓促而失败的尝试。对于在黑暗和混乱中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过去的10年似乎是一个没有黎明的长夜。

人民生活痛苦,民族危机加剧。在这些混乱的表象背后,年轻的毛泽东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眼光深刻洞察中国的现状:中国的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所以他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理论。

但也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各种学说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消亡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中国革命家的探索提供了启示。苏联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这种胜利鼓舞了中国革命家,他们想在穷的时候改变,寻找新的出路。在找到新的理论指导后,一大批志士前赴后继。经过长期的筹备和酝酿,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一事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中国的历史开启了财富的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此时,各种理论、理论和实际行动的相及实败,都表明这些都不能带领中国人完成民族独立和繁荣的伟大事业。相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出历史困境,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只有把握问题的本质,依靠政党的政确理论指导,才能引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立,进而以新的姿态重返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让我重温了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了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并且让所有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共产党人以革命大无畏精神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得以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和平崛起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需要回到党的建设的源头上来,找到这个源头的火种,赋予它新时代引领中国走向胜利的意义。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联系起来,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当今世界和现代中国,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极其艰巨。祖国的强盛,中华的振兴,任重而道远。

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谱写新的篇章。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3】

大同寰宇向未来

——算上课堂的观影,该是第三次完整地看这部电影了。每一次都被电影的恢弘气势所深深折服。静下心来仔细想想,那该是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时代,我们的先辈们又是干着一番怎样的伟业。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生命物化的伟大时代,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深思。

一百年前,在我身后的这片土地,在这个还叫做大清国的地方,封建专制已经风烛残年,日薄西山。垂垂老矣的王朝带着首都被他国攻占的耻辱蹒跚着进入20世纪,庞大的帝国在列强的欺凌与侮辱中已经不能自保,穷苦的人民无不在内忧外患中饱受着各方的压迫。整个华夏风雨如晦,民不聊生。

一百年前,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死胡同。无论是改革还是宪法都救不了这个奄奄一息的王朝。兴中、光复、华兴,共同发展,精神觉醒,思想启蒙,逐步唤醒全世界:只有革命才能推翻旧统治,才能拯救勤劳人民,才能使我们回到新中国!

那也是一百年前的一个普通的仲秋节,在我所在的这个地方,湖北武昌市的一声枪响,在中国的心脏地带拉开了一道缺口,成为向清朝发动总攻、纵火全国的突破口。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结束了清朝,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第一件大事,那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应该是第二件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不断艰苦的探索和斗争,开创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谱写了辉煌的诗篇几千年来。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突破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当年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伟大历程,我深深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肩负国家与民族希望的伟大的党,是始终坚持和忠实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伟大的党,是带领中国人民信心百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锋队

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事业才能走向胜利和光荣。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华民族一定能够高踞在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共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历史不断进步的前列。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的成果,并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引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把一个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独立自主、初具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大胆进行探索实践,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新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中国正以强大文明的新形象屹立在世界东方!

武汉大学

2011年11月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4】

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看到温暖的地方让我羡慕不已,默默地祝福那些相爱的人幸福而长久,比如年轻的毛泽东和杨开慧简单的婚礼,毛泽东坦然地告诉他的新婚妻子:

“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

”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观后感《建党伟业观后感》。

2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通过**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

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5】

“冤情太深,检查厅解不了我的案子,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这个不知姓名的女学生,在面对北洋军的劝解的时候,即便已经举得手抖,还是努力挺直了身体,奋力将自己的冤情展示出来,将属于四万万同胞共同的冤屈展示出来。一个小姑娘,内心是该有多大的精神支柱,充斥了多少爱国之情,才有勇气跪在那里对着北洋军喊冤?

骂冤枉的女孩是九里香。她勇敢而顽强。香味无穷。虽然她很平凡,但她肩负着传播名声的使命。

“戴上它,开会别迟到了。”她活泼,年夜的烟花大概在她心中是最美最好的一个夜晚,那位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师兄让她仰慕,所幸最后终于得偿所愿。作为毛泽东的第一任夫人,在送别时刻将怀表赠与丈夫的杨开慧,将思念和不舍藏进怀里,将儿女情长收在心中,一心一意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协助收集资料,照料生活。

它就像一朵独角兽花,明快小巧,活泼而勇敢,给人以种安定和温暖的感觉。可惜美人易殒,娇花易折,生长在悬崖边上的花,总会因为刚烈狂暴的啸风而不知落往何处。

浩淼烟波之上,撑一把油纸伞,随着船行观望烟云笼罩的湖。在这古香古色的木船之上,在诸位低低的歌唱声音中,船头美丽的女子曼妙身姿,回眸浅笑,眼中便似有千年时光。作为具体安排事物的工作人员,她是南湖游船之上中共“一大”会议召开时唯一一位非代表人员。

王会悟是开在湖畔的一朵水仙,不华贵,但高雅,从上海到嘉兴,从会场到画舫,在她护卫下得以将星星火种带向各地。

那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时代已经为太多人所歌颂,我只想坐下来,静静地看一看,那些开在乱世之中,依旧飘摇的花儿。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6】

看罢《建党伟业》我的第一映像便是明星云集,此番明星阵容较《建国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眼福上的满足,若要细细谈起其故事内容,我觉得也是有一番看头的。

故事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蔡和森、周恩来等第一批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动荡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事件。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许觉得影片进展略显仓促,甚至不能够好好将那段历史血肉丰满地再现。

但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酱油观众来说,这也是提高历史素养的好办法。

总体而言,我觉得《建党伟业》是部好影片。这么多人和事,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是不可能的,所以汉字的形象不够丰富,无法避免。但就历史事件而言,很明显,随着剧情的起伏,观众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仿佛我随着电影的进步回到了那个时代,和演员们一起经历了起起落落。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一个命运的关键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觊觎毁灭中国、瓜分我国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

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封建帝制2000多年。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接着是军阀混战,进一步加剧了人民的痛苦。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从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中的大事叙述地非常清楚,不少人物描写都有声有色。比如,袁世凯虽扮演着叛国角色,为了当皇帝,出**家主权,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但在其得知日本人抢夺青岛时痛骂日本人的愤怒,依旧展露出其中国人爱国的血性,一个枭雄的形象栩栩如生。

再比如,刘德华演着蔡锷将军,火车站与小风仙挥泪相别,与孙中山相谈时的**,抱病上战场的沉着,很好地再现了一代儒将以身许国的悲壮。

《建党伟业》的横空出世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个意义在于,前者不忘后者,共产党人以革命无畏的精神,成功地迎接了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建立、发展和扩大的根本原因。

在和平崛起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需要回到党的建设的源头上来,找到这个源头的火种,赋予它新时代领导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意义。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7】

作业:︽建

党伟业︾

观后感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09-1班

姓名:王龙辉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近期上映的大片《建党伟业》,就是新中国几十年来电影界不可多得的历史写实影片。

这部影片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关键影片。它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国人在腐败横行、灾害频仍、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冲破无能、独裁、卖国的政府势力和旧势力的重重阻挠,秘密组党的故事。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伟大的中国先行者们的故事。

在影片写的这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当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正代表了中华民族风云变幻、可歌可泣、不断进步的历史。

在《建党伟业》中,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是个有手腕、有心机、有胆量对日本人破口大骂,甚得部下拥戴的总统形象,但最终因为“想过把皇帝瘾”,结果“过把瘾就死”。 关于五四运动中最出名的“三大卖国贼”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来,随着关于二人在抗战期间始终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不做汉奸的史实被披露,对他们的评论也越来越客观。

影片结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终于如期在嘉兴南湖小规模成功闭幕。看着那12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激昴地读着《共产党宣言》,高唱国际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核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坐船畅游在清凉的嘉兴南湖上,微风和煦,阳光明媚,尽管电影中采用了电脑合成的手段,但是看起来还是那样让人充满激情和向往,预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乘船驶向真理的彼岸,取得解放中国的最后胜利。太唯美了,虽然画面有点假,但确实很唯美。

导演真偏心周迅啊,其他女明星都是跑龙套和打酱油的,只有周迅一个劲儿地给特写,那张船头打着纸伞,回眸一笑的镜头真是挺美的。

电影中反映,建党的时候,全国才50来名党员,全国代表大会才13人。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史。现在,我们的党员大约有八千万,这是一个辉煌的成就。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党,至少在党员人数上,是绝对独一无二的。

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据这一发展,伟大复兴就在眼前。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感谢这部电影的导演,感谢所有为此片付出心血的演员和幕后工作者们,是他们把几十年来的阵痛、血泪与斗争浓缩成一捧精华,跨过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要实现幸福安定的生活,就应该团结起来,砸烂缠在身上的枷锁!伟大的共产党人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8】

又一次**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影片虽有着浓厚的悲凉气氛,但我依旧为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影片还在继续,脑子里闪过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不可磨灭。重温着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着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深深为之震撼。

两个小时,《建党伟业》以武昌起义胜利开场,囊括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筹备建党三段历史。其中,宋教仁站遇刺、清朝皇帝退位、张勋复辟、袁世凯召见皇帝、蔡锷讨要袁等都在影片中有详细的表现。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依旧,旧的腐朽的社会意识形态依旧,长期的军阀混战使人民的苦难和民族危机极度激化。

我还记得电影里的五四运动。中国在巴黎和平会议上各方面都失败了。日本完全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整个国家都震惊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学生终于迸发了爱国热情!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他们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他们不仅在视觉上影响我,在精神上也触动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凝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最让我肃然起敬且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唯美的影片结尾依旧很美: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

通过**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无数有理想的人在黑暗中探索和思考,最后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看过影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异常澎湃,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升华。

在当今世界和现代中国,我们的责任将更加重大,我们的使命将极其艰巨。祖国的强盛,中华的振兴,任重而道远。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艰苦奋斗,为祖国的未来奋斗,谱写新的篇章。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9】

观《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一)近日,**了被称为建国伟业姐妹篇的建党伟业。**完影片后,不由得为群星熠熠的演员阵容所震撼,但更多的,还是随着影片的叙述,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出国留学网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着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看到顾维钧愤而退席的身影,让我深深感到弱国无外交、眼睁睁看着国家被列强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看到那鲜血书写的大大的“冤”字,那种痛苦、愤怒的心情让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泪。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奉献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充满了这样一种豪迈的志向,以天下为己任,肩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责任。正是这些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和鲜血,描绘了新中国,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文明之歌。

影片中,年轻的毛泽东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体育、教育、共和主义、五教、学和学被一一提出和否定。究竟什么才能救中国?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两位性格迥异、志同道合的共产主义先驱。作为思想的先驱者,他们的洞察力注意到了遥远的**平民、布尔什维克和共产主义的革命。他们敏锐的认识到,**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发动了各阶层的人民,尤其是所谓的“庶民”。

他们的视野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观《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二)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电影《建党伟业》公映了,他让人瞩目的不单单是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还真实地在闲聊那个时代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到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晚清**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各路军阀的你争我抢,国已凋零,家何以附,人何以堪!种种丧权辱国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国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封建主义苟延残喘,资本主义诸多缺陷,共产主义尚在萌芽,乱弱岂可以继续,富强重心使之!不但是当时人们所考虑的问题,也是观众所思考的问题。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在努力使中国富强起来。

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都没有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那些做出诸多尝试的人让中国富强的办法代表的是少数人的阶层,是那些当权者和富贵者,既得利益者,并没有代表社会最广大阶层的民众,例如工人农民这些无产者

如果说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那更多的是中国共产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名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小欲,皆有爱民之言却无为民之实,多以大义掩私念,少以公心求国存,相互压榨,不求大同,如此何以得统一,无统一又怎能谈国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紫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根本利益,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保持长久不败的状态。

还有一点,给我很大感触,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追求,理想和抱负,是那么的鲜明,是那么的高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负五尺之躯以报国家。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北大旁听,放弃出国,矢志追求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看到了周恩来带领****的睿智机敏;看到了朱德在护国战争中勇猛过人。这些伟人逐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在锤炼过程中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断在完善自我,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族必然会实现伟大复兴,让华夏文明再次焕发出永恒的青春和活力。

观《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三)《建党伟业》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我认为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单独拍成一部电影,而却要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表达出来,所以我觉得有些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让我看了热血沸腾。

一开始说实话,我对《建党伟业》没有多大兴趣,总觉得是部政治性很强的类似纪录片之类的**,但在看完之后,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

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愤怒、悲伤、无助、彷徨、兴奋、期待。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整体上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当我们看到孙中山就任中共临时大十字军时,我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

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蒋介石假扮医务人员刺杀复兴委员会委员陶成章时,我们担心革命党内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

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与辜鸿铭争论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高层知识分子新旧思想的激烈斗争。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

你为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派往日本?我很生气!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痛苦的一天!

”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一个“送”字,一针见血。可是西方列强们万万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后,他们的这个盟友日本就不识好歹地恩将仇报起来,对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国家发动了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打碎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他们的宁静。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

虽然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两位皇帝在位时间都不长,但也可见皇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国人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是根深蒂固。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铿锵有力,令人热血沸腾,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让人为之动容。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我们在枪林弹雨中看到朱德的生死存亡,就能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还有很多的场景让人慷慨激昂,心中涌荡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国大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虽然电影结束了,但我的心还是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那些愿意为自己的理想献出热血的年轻人的精神所感动。

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到底是什么催使我们的青年从容的面对打击、伤害甚至死亡?我想,那一定是强烈的爱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爱国主义使我们感到有责任感。使命使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国价的繁荣、民主和自由之路。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青年人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青年的使命极其艰巨,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振兴中国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洒青春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纪念日,作为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组织的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熟知历史,以学促用,以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提升认知和学***,为铸就新辉煌做出贡献!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10】

《建党伟业》一上映就去**了,总的来说不错。从清朝皇帝退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部电影将历史片段串联起来。让我们看看一批有理想的人为了弄清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建立什么样的党,而艰辛地追求的历程。无数人为之流血牺牲,而活着的人却不献血。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充分热情和坚定信念。这一点正是当代的共产党员所缺少的。

90年前,“一大”的13位代表都是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参见会议的,他们的思想当时也是最先进的。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一部分人牺牲了,一部分人相继离开了共产党,更有一部分人叛变了,到了建国时,走上天安门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这说明人们的政治信仰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信念是理想的支撑,是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正是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最终使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创造了辉煌。

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强大精神支柱。共产党员的政治信念既需要理论修养、实践磨砺,又需要坚贞不渝、不折不饶的恪守。

这部电影对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有教育意义。

光阴似箭,转眼间,党迎来了90岁生日。从“东亚病夫,”到世界第三大强国,从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到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党,我们的母亲经历了太多,仔细想一想,党给我们的不是一切吗?

几十年前的同龄孩子在辍学做工,只能听着学堂里的朗朗书生羡慕不已,而我们有无限的机会学***的知识。解放前,许多人每天只能靠少许的粮食过日,而我们,却个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少爷。看着热血青年在屏幕上高呼口号,不顾生命危险,不顾街上警察的阻拦,他们依然上街游行。

我羞愧地低下了头。烈士们用汗水和鲜血书写了中国新的一页,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不应该珍惜它吗?虽然我们现在的条件很好,但我们不应该溺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已经过了父母应该珍惜的年龄。

现在我们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为今后祖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建设做出贡献!

看过《建党伟业》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建党伟业》主要讲清朝末年,政治腐朽,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于,帝制被推翻,但人们很快意识到,北洋**救不了中国,而西方列强更不可能出手相救,于是,爆发了五四运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意识到,只有建立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才能拯救中国。一大会议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中国共产党就此建立。

《建党伟业》给了我很多思考,首先,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因为马克思主义提倡人人平等,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要想获得革命的成功,必须联合千千万万的农民、劳工,另外,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自己的命运必须自己把握,不能一味的想去依赖别人,所以,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布尔什维克。现在,我们还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党伟业》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影片再现了旧中国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关键时刻,一些有识之士采取行动,寻找救国之道。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带来希望,给人民带来光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实现了翻身当家作主的愿望。

《建党伟业》 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11】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让我再次忆起那段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想起了毛主席曾经写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被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所震撼,被他们的青春与激情震撼。

影片再现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动荡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我们为军阀混战的局面而伤感,我们为袁世凯的**行为而痛心。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保国运动、**运动、巴黎和平会议。。。

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四运动,记得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记得他们用热情澎湃的演讲号召广大学生为赢得民主与自由而反抗,记得他们讨伐**贼,记得他们……记得的是他们敢于抗争的勇气以及高度的爱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为青年人,他们肩负起了时代给予他们的期望,肩负起了时代的使命。

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她的九十岁生日,从当时的面貌焕然一新到现在祖国的繁荣稳定,一样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不必像毛主席他们那个时代一样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依然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做温室的花苗,因为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一样肩负着国家富强的责任。

我们要自强不息,追求梦想,追求成功,追求祖国的未来发展。

"建党伟业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