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4.02.09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锦集十篇)。

我们在认真工作的期间,我们决定将其改写成一篇反思心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提升写作能力,而心得体会则需要用真实的内心思想进行叙述。本文将向大家介绍“战斗英雄心得体会”,请仔细阅读并慎重决策!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1)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

1948年初,鞍山刚刚解放,23岁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刚参军,他就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役——塔山阻击战。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2月6日,老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这一天,张贵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随后,张贵斌随转战东北、华北等地,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直到1954年受重伤,他才不得不离开。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张贵斌把机会留给战友,自己选择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他说,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于是,他收起了军功章,当起了农民,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自己的战功。

在农电局物资岗位工作,算好心中的“良心账”

1962年,张贵斌来到了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有电,我们每天就是干活,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说,建设材料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工人们没有休息日,工作热情非常高。“有时候人手不够,我也跟着工人们去架线,就靠人力把电送到各个村。”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他的同事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他在要害的物资管理岗位上干了,坚持原则,没为自己谋过一分私利。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可以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然而,这几十年来,所有人,包括儿女、单位、邻居,都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直到……

20,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

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经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2)

8月6日是“八六海战”--周年纪念日,上午8时30分,以“致敬‘钢铁战士’ 矢志奋斗强军”为主题的《麦贤得——为祖国时刻准备着!》油画收藏仪式在海军博物馆正式举行。

“1965年8月6日,‘八六’海战打响,战斗中,611艇轮机兵麦贤得被弹片击中头部,在脑浆外溢的情况下,仍以惊人毅力顽强战斗了3个小时,直到战斗胜利,被誉为‘钢铁战士’。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现场,讲解员生动讲解了麦贤得的英雄事迹,重温了战斗历程,一段段珍贵的历史影像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57年前炮火硝烟的时刻。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油画被送至总序厅中央。海军博物馆馆长张利波向画家冯少协颁发了收藏证书,双方领导分别讲话,并合影留念。随后,参观了“人民海军历史基本陈列”。结束后,召开了新时代英雄人物题材暨油画《麦贤得》美术创作座谈会。广东省、山东省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仪式和座谈会。

这幅画长1.8米、宽2.1米,作品以超强的写实手法使巨幅画作人物非常震撼,麦贤得钢铁意志的形象赫然眼前。油画创作者,广东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少协表示,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以会画麦贤得,因为他从小就是看着麦贤得的小人书(连环画)长大,十分钦佩这位英雄。

冯少协深知,只有通过细致的刻画,才能还原英雄本色。“这幅画表现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眼睛,是‘战狼’的眼睛,真正‘战狼’的眼睛才是这样。一个是表现他的嘴唇,咬紧牙关,随时准备战斗,随时为祖国准备着。”冯少协说,在完成画作前,他未曾见过麦老本人,都是通过其家人提供的照片以及大量影像资料进行参考。经过多次修改,历时23天终于完成创作。

前不久,作品在广东画院展出。麦贤得亲临现场参观,他站在画作前驻足良久,画面背景中的战火硝烟好似又让他想起了过去。这幅油画得到了麦贤得及其家人的肯定。而时隔多年,麦贤得的战斗意志从未褪色,参观现场,他不断鼓励青年人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未来,这幅作品永久陈列,并向观众展示,让大家在观赏的过程中不断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感召更多追梦人奋勇前行。海军博物馆领导表示,这幅画折射出了英雄麦贤得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捍卫海疆的血性担当。今后,这幅画作在海军博物馆展陈必将为时代发声,为英雄而歌,激励我们新时代革命军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人物简介:

麦贤得,原91708部队副部队长。1965年“八六”海战中,麦贤得作为611号护卫艇机电兵,在头部中弹的情况下,仍坚守战位3个多小时,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1966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9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3)

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九死一生,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却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转业时,他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广州海关等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他说:“好机会留给战友,我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他,就是94岁的鞍山海城市退伍老兵张贵斌,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深藏荣誉功勋中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祖国更强大了,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跟着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10月2日,谈起前一天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时的心情,张贵斌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10月1日,张贵斌早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饭,穿上军装、戴好军帽,便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旁。“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等到今天的好时光,我要替他们好好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谈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泪水在张贵斌眼里打转。

1948年,鞍山解放后,出生在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决定参加解放军。“因为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我爹丧了命,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旧社会让我家家破人亡。”张贵斌说,虽然当时自己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也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参军。

刚进入,张贵斌便赶上了塔山阻击战。虽然是一名新兵,但张贵斌却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他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敌机不停地轰炸,炮弹炸伤了腿,我就包扎一下继续上,有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张贵斌哽咽地说,一场战斗下来,全连只活下来3个人,“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49年2月6日,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说到这,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就有我一个,光荣不?”

从那时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成了张贵斌最大的追求。随后,他又随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1954年因伤转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但他始终将立功证书藏在柜底,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

“今年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根据老人家带来的证明材料和后来我们进行的档案查阅证实,老人家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王久泽说,老英雄张贵斌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功勋七十载的事迹,让他们深深感动。

“我爸转业时,组织上给他提供了留在武汉或广州海关等部门工作的机会,他执意把机会留给战友,说自己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张贵斌的二女儿张英说,父亲身上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优秀品格,让全家人十分钦佩。

事实也正如张英所言,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担任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然而,无论在哪个岗位,张贵斌都始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回乡第一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由于生产社刚成立,没有生产条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120元的复员疗养费全都拿了出来,为社里买了3匹马和一驾马车,通过跑运输增加社员的收入。“他做信用社主任那会儿,记得有困难户贷款还不上了,他就自己掏钱给还,作为村书记,他也是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谈起这名老兵,同样满口都是称赞。

不只是为群众,张贵斌也处处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医疗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得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有了好转就出院。他跟子女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家人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失,他始终任劳任怨,对于物质的追求,更是简单又简单。虽然现在和老伴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可张贵斌却说,够住了,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不应该再要求什么,和老伴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其实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4)

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勾勒出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辽宁海城又涌现出一位“张富清”式老英雄。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尽管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第一眼看到张贵斌,还是一位打不倒的军人。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才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

之后,张贵斌跟随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在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张贵斌说:“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从此,张贵斌将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2017年建军90周年时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他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仕科说:“核实了老英雄的立功证和档案后,我们十分敬佩,共和国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到家乡的张贵斌收起了军功章,但延续了军人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起早贪黑立杆架线。他说:“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的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他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

离休金5000余元的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他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张贵斌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5)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了战斗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多次荣立军功,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但是他深藏功名六十余载,甚至连亲朋好友都不知道他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直到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了解到他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了解了这些事迹,我感触颇多,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忠诚战士,是衷心体国、淡泊名利的先进楷模,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要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你,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牢记服务宗旨,为学生为家长奉献一切,做一名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作为党员教师,就要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对不好管的学生、不好带的班、不好教的课不回避、不推脱;作为党员教师,就要用大爱热爱和关心所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就要对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生和学困生更多一些爱心和关怀,持之以恒,从学习和生活上大力帮助,使每一名学生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作为党员教师,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开拓奋进、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就要积极体现宗旨意识,精益求精、专注执著、追求极致,恪尽职守,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勤勉有为、甘于奉献的精神把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廉洁齐家的高尚情操。他珍惜军人荣誉,却选择深藏功名,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不利用职务为亲属谋利,教育子女“自强不息、自己奋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党员教师,就要严守自律,遵守纪律,强化师德师风修养,始终保持纯洁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慎独慎微,慎初慎终,让清正廉洁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工作中,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不办课外补习班,不接受家长礼物和吃请,不参加低级趣味活动,做到为人师表,知行合一。

    更多相关资料链接请点击:范文专栏

    更多相关资料链接请点击:资料范文专栏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6)

老英雄麦贤得再一次被推到了时代的聚光灯前——在新中国成立--周年之际,他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感谢党、感谢祖国和人民,如果没有祖国的抢救,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跟党走,为人民服务!”麦贤得说。

头缠绷带、身穿海魂衫、坚守在轮机旁继续战斗……连环画《钢铁战士麦贤得》中麦贤得的形象,是许多中国人脑海里难以磨灭的印记。

1965年8月6日凌晨,在著名的“八六”海战中,我海军611号护卫艇轮机兵麦贤得头部中弹失去知觉,苏醒后由于头部失血过多眼睛不能视物,但他仍坚持作战,凭着练就的一身“夜老虎”技能,排除舰艇故障,保证轮机正常运转,坚守战位直到战斗胜利。麦贤得因此成为这次海战中最具光彩的一位英雄,被誉为“钢铁战士”,他所在的611艇被海军授予“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

“老麦始终没有忘记,是党和人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与麦贤得风雨同舟47年的妻子李玉枝说,退休后的麦贤得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奔西走给部队官兵和青年学生上革命传统课,现在还兼任汕头和广州几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到机关、企业讲革命优良传统。

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2319艇传承了“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麦老英雄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这艘英雄的舰艇和这支炮火中诞生的英雄部队。他每年都会回到“娘家”,鼓励英雄艇传人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努力为党和国家作贡献。

“要锻炼‘夜老虎’的过硬本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2017年8月12日,“海上英雄艇”52岁生日这一天,麦贤得和李玉枝一道回“娘家”祝贺。他们和大家一起观看了“八六”海战影像片后,麦贤得与英雄艇官兵深入座谈交流,描绘海战场景、讲述战斗故事。麦贤得向大家赠送亲笔签名的书籍,勉励新一代英雄艇官兵听党话、跟党走,做钢铁战士。新老英雄艇水兵共同高举右拳,在麦贤得题写的“海上英雄”石刻前重温入伍誓词,“誓死保卫祖国”的口号响彻云霄。

“作为英雄传人,我们要高举英雄旗帜,积极投身练兵备战,将‘志当英雄、勇作尖刀’的精神传承下去,努力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艇政治教导员李--峰说。

近年来,麦贤得还先后参加全军“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主题团日活动、海军“航空雄鹰团”命名--周年大会、海军某基地“强军梦·海军魂”主题晚会等活动,在广大官兵和青少年间发挥了思想引领和行为示范作用。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7)

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边角虽然已破损,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却清晰印证了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六十余载,不仅是这份“报功书”,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他也始终埋藏在心底,连家人都不知晓。

历经战争年代的硝烟,备尝建设时期的艰辛,也见证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奋斗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岁的退伍老兵张贵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书写着忠诚、坚守着初心的老党员。

10月17日,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张贵斌献完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思绪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8)

持枪克敌,不畏牺牲,铸就“人民功臣”

1.6米的身高,满脸皱纹,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非常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一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这种骄傲被他牢记在心底,整整70年。

他就是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狙击战的战斗英雄,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多少年来,他深藏荣誉功勋。直到不久前海城地区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荣誉才被人知晓。

近日,记者走进了张贵斌的家,了解功勋老兵的故事。走进小屋,老人正坐在沙发上,胸前佩戴着多枚勋章。沙发上摆放着尘封许久的大小证书。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这些勋章和证书还会继续沉睡,不为人知晓。开启这些勋章秘密的,是这次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不久前,二女儿张英带着张贵斌的证书和勋章,陪伴父亲做了快1个小时的车,来到西柳镇信息采集点。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是解放军东北军区签发的,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再看老人的个人信息,出生于1925年,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先后立大功三次。工作人员备受震撼的同时也非常激动,他们没想到,身边还藏着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这样一位张富清式的人物。

张贵斌深藏着的报功书早已泛黄,薄薄的一张纸满载着岁月的痕迹,边边角角都破损了,可报功书上的寥寥文字,却清晰地印证了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从小出生在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

张贵斌是贫苦农民出身,他的父亲以前一直给地主家干活,一次意外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为了惩罚他,赶着马车从人身上轧了过去,当时人就不行了。张贵斌的哥哥当年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怀着国仇家恨的张贵斌决定参军,“为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我要去当兵。”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刚有了身孕。

尽管如此,他还是走进了。正赶上塔山阻击战,那是辽沈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战况异常惨烈。

虽然张贵斌当兵不久,但他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张贵斌被炮弹炸伤的左腿上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现在还会时常疼痛。可他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与许多战友相比,他已经够幸运了,起码活了下来。他还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老人的声音颤抖了。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北京解放后,获得“人民功臣”称号的张贵斌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的接见,他本人在1949年2月入了党。家乡的妻子也感受到了这份荣光。二女儿张英说,她小时候听姐姐说,当年父亲的报功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一路吹吹打打,大伙都往家里来恭喜母亲。可很少有人知道,张贵斌在外打仗时,妻子和女儿是靠着妻子丁凤珍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1954年2月,走了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获得两次大功的张贵斌转业回到了老家西柳镇小码头村。本来是可以留在广州海关的,但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乡。当时他跟组织说:“家乡更需要我回去建设。”回乡后,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提过自己的功绩。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他选择在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把余生献给了普通岗位。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是简单又简单。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以前张贵斌老两口住的地方暖气不好,老两口年纪大了受不得冻,十几年前换到了这里。但这里也是老房子,面积又小,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张贵斌和丁凤珍已经结婚75年。刚结婚他就去参军,一晃7年没有回家。现在老两口挤在狭小的屋里,可以说,丁凤珍基本没享过福。可丁凤珍说,自己是农民,习惯了苦日子,现在国家每个月给高龄补助几百元,很不错。她说:“两个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强。”

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好的医院,也可以住的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好点,住不到7天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们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张贵斌平时穿着极其简单,他也不让儿女给他买新衣服,他说,有两件衣服换洗足够了。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教育并拿到了高中文凭。他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那么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简单结束。”女儿张英说,父亲经常给家里开会,告诉几个儿女,要多做少要,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去占国家和别人的便宜。

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听说有人采访张贵斌,老人特意赶过来,就为了跟记者说几句话。“张大哥人太好了,在村里做书记时,替老百姓做事,谁有困难找他他都尽力去帮。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钱了,担心丢钱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几个小时,一直到失主回来。还有一件事,他后来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贷款做买卖结果钱还不上,他自己掏钱把5万元还了。作为村书记,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伙心里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岁的李恩思,1962年随父母下放到张贵斌所在的村。张贵斌帮助他们安顿下来。之后李恩思的父亲病重,张贵斌帮着买药、打针。病逝时,张贵斌一手操办了后事。那时李恩思年纪还小,他的妈妈身体也不好,父亲去世后,他家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张贵斌帮忙。对这些恩情李恩思说:“感恩在心,一辈子忘不了。”

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勾勒出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辽宁海城又涌现出一位“张富清”式老英雄。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尽管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第一眼看到张贵斌,还是一位打不倒的军人。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才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

之后,张贵斌跟随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在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张贵斌说:“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从此,张贵斌将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建军90周年时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他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仕科说:“核实了老英雄的立功证和档案后,我们十分敬佩,共和国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到家乡的张贵斌收起了军功章,但延续了军人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起早贪黑立杆架线。他说:“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的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他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

离休金5000余元的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他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张贵斌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9)

张贵斌今年94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战斗中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来他又跟随转战大半个中国。

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他脱下军装后,却收起军功章,连自家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张贵斌老人的功绩才被公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深藏功名65年的老人。

这张残破不全的喜报,纸面已经泛黄,虽然历经了70多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证着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在那时候一边打仗一边救伤员,七天六宿我背了20多个伤员。天上扔炸弹爱怎么扔怎么扔,根本不寻思,就一心想把这仗打胜利了比啥都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退伍老兵张贵斌:胜利以后我那个连就剩,我是东北人 ,还有俩我记得是山东人,一个连120多人。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刚刚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之后他跟随打武汉、打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退伍老兵张贵斌:腿那块肉被飞机炸弹给刮下去了,我用土面子就糊上了,我用(布条)把腿就缠上了,血就止住了,那时候也不觉得疼,该背伤员抢伤员,我还抢还背。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把机会留给战友,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从此,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1962年,张贵斌来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那时海城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他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总在人手不够的时候,跟着工人们去给村里架线。

退伍老兵张贵斌:原来以前那都是点洋蜡,再不就是小油灯用棉花整的。这电亮了,老百姓心亮堂了,咱自己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心也真亮堂。

作为离休干部,按照规定,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急着让女儿办理出院。

张贵斌女儿张英:本来应该再住一个星期,他说不住了,不住了我能养我就回家养,给国家省下那钱,给灾区、学生、贫困户啥的。

国网海城供电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负责人郝俊成:他的一些老年病,高血压,常有的病都很多。他一般买些小药,他都不报了,他报的额度是最少的。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今年四月,张贵斌才第一次将深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和喜报拿出来。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自己这么想,要露出去给国家添麻烦,我这么想今年(国家统计信息)为啥露,我就觉得我入党70年,对党应当忠诚。另外,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就这么想的,得了,和党忠实吧,把这事情我就说了 。

西柳镇民政办公室主任陈雷:当他女儿把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军功章。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是他离休后攒了7年工资买下来的,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三个女儿一直在农村务工,儿子接他的班,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

退伍老兵张贵斌:什么时间咱们得想着大家,想到国家,大多数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家。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党员一心为民,不是为自己 私心那是罪 。人这一生,我说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一生要能做到了,那我们的国家就更强大了。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篇10)

张贵斌今年94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战斗中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来他又跟随转战大半个中国。

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他脱下军装后,却收起军功章,连自家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张贵斌老人的功绩才被公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深藏功名65年的老人。

这张残破不全的喜报,纸面已经泛黄,虽然历经了70多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证着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在那时候一边打仗一边救伤员,七天六宿我背了20多个伤员。天上扔炸弹爱怎么扔怎么扔,根本不寻思,就一心想把这仗打胜利了比啥都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退伍老兵张贵斌:胜利以后我那个连就剩,我是东北人 ,还有俩我记得是山东人,一个连120多人。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刚刚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之后他跟随打武汉、打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退伍老兵张贵斌:腿那块肉被飞机炸弹给刮下去了,我用土面子就糊上了,我用(布条)把腿就缠上了,血就止住了,那时候也不觉得疼,该背伤员抢伤员,我还抢还背。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把机会留给战友,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从此,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1962年,张贵斌来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那时海城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他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总在人手不够的时候,跟着工人们去给村里架线。

退伍老兵张贵斌:原来以前那都是点洋蜡,再不就是小油灯用棉花整的。这电亮了,老百姓心亮堂了,咱自己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心也真亮堂。

作为离休干部,按照规定,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急着让女儿办理出院。

张贵斌女儿张英:本来应该再住一个星期,他说不住了,不住了我能养我就回家养,给国家省下那钱,给灾区、学生、贫困户啥的。

国网海城供电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负责人郝俊成:他的一些老年病,高血压,常有的病都很多。他一般买些小药,他都不报了,他报的额度是最少的。

20,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今年四月,张贵斌才第一次将深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和喜报拿出来。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自己这么想,要露出去给国家添麻烦,我这么想今年(国家统计信息)为啥露,我就觉得我入党70年,对党应当忠诚。另外,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就这么想的,得了,和党忠实吧,把这事情我就说了 。

西柳镇民政办公室主任陈雷:当他女儿把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军功章。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是他离休后攒了7年工资买下来的,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三个女儿一直在农村务工,儿子接他的班,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

退伍老兵张贵斌:什么时间咱们得想着大家,想到国家,大多数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家。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党员一心为民,不是为自己 私心那是罪 。人这一生,我说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一生要能做到了,那我们的国家就更强大了。

"战斗英雄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