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磨课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 2024.02.10

磨课活动总结10篇。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整理的“磨课活动总结”相关的精华内容,我们在撰写文章时可以参考的范文有哪些呢?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需要掌握处理办公文档的能力,学习范文模板可以帮助写作者构思更有条理的文章。

磨课活动总结 篇1

本次磨课活动的主题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

三位参加上课的语文教师执教的是《晚上的“太阳”》的第一课时,她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三框儿”。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得到初步的情感体验。三位数学教师执教的是《认识角》,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理解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数两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来说,是具体、适宜的,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目标达成来看,六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能体现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手段能较好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在课堂上,突出教学重点,保证教学时间,巩固和强化重点知识。

六节课的教学思路较清晰,语文课从导入揭题→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学写生字,数学课从激趣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每个教学程序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教学→巩固实践→发展与提高。

六位执教老师均有较强的基本功:她们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们明朗、快活、亲切,她们热情从容,看她们上课不似小学教师,就好似电视里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富有儿童话的语言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六个班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计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设计。

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教师的目标,而缺乏学生的目标。

3、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服务于’学”,六节课中大多数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这次磨课活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两种“精神”的存在:一是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二周周五放学后,把任务布置给8位第一轮主备课的教师,她们利用双休日备好了课,第三周周一就拿出了教案,之后各教研组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在一天内研讨揣摩教案,最后定稿,于当天放学前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人手一份教案,为第二天第一轮上课的活动顺利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备课第二轮、第三轮课堂活动。对抽到上课的老师,各教研组更是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帮助出谋划策,**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正是由于教研组的团结协作,青年教师的磨砺活动才得以圆满结束。

二是执着的敬业精神。这次无论是8位主备课老师,还是上课的6位老师,在接到任务后都毫无怨言,愉快接受,不折不扣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课、上课任务。为了上好课,姬琳在包里背了一大摞辅导材料。徐立华向孙丽莉、王霞等老师请教;王平老师不停地试教;季艳萍老师高效率地备课;沈小妍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制作教具;更感人的是外面下着大雨,天气很冷。放学后,周晓莉老师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给女孩讲课表。

正是这十几位教师的辛苦执着,正是全体教研组的语数老师的全员参与,才使得本次磨课活动一轮比一轮精彩。

各位老师,这次磨课活动由于时间短,对有效教学目标的**还比较粗浅,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和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磨课活动总结 篇2

共研共创

共享共进

--马集、郭庙、二郎夏季联合整备及磨合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优质课堂,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一条“强弱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搂抱发展”的课改新路子,经县教研室批准,马集、郭庙、二郎三个中心校开展暑期联合备课磨课活动,通过共研、共创、共享、共进,促进三校共同发展,取得了良好实效。现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一、精心谋划,统一安排

为保证备课磨课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8月3日,我校先让张振华主任与马集中心校李如起主任、二郎中心校崔凯主任一起制定了《郭庙中心校、马集中心校、二郎中心校三校暑期集体备课磨课方案》,定于8月6日至12日分校分学科举行三校暑期联合备课磨课活动。《方案》确定了备课中坚持的“三公开”“四定”“五统一”“六备”原则,即导学案公开、资料公开、经验公开;确定时间、地点、内容和主要人员;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学习目标和重点,统一指导环节,统一指导模板,统一课件制作;备课标、备课程、备学情、备学法、备导学流程。

二、强化领导,严格要求

我校为加强对备课磨课工作等领导,成立了以李安国校长为组长、随冲同志为副组长的备课领导小组,按照三校共同确定的暑期活动备课方案要求,分学校分学科开展具体活动,数学、政治两个学科的三校共28位教师在我校备课。数学政治两科老师由张振华主任负责考勤,到马集参加英语物理备课老师有高原校长带队负责考勤,到二郎参加语文历史的备课老师由张国利主任带队负责考勤。筹建期间,**学校李安国校长还亲自到马集、二郎等地指导和监督检查。

备课要求严格出勤,具体时间:上午8:30-11:00

30;下午2:30——5:30.

参与备课的教师应统一签到。迟到或早退一个下午的,罚款20元,扣业务量化分1分。如果他们缺席一个下午,他们将被罚款200元。我校由随中校长陪同并负责。

磨课活动总结 篇3

金汇高中校本教研交流展暨《金汇高中磨课总结》在金汇高级中学举行。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大会集中交流,由金汇高级中学校长朱靖作题为《实践反思研究》的磨课活动经验总结报告,然后听课,最后进行六个专题的磨课现场观摩交流。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有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以及来自全区20所高中学校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部分教师共134人。

从会后收到的28份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和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座谈中均表示了对磨课活动的实效性和适切性的充分肯定。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徐国梁在点评时着重谈到了学校对于长远发展整体规划的重视,并强调了这种整体思想和整体设计的重要性。教育局通识科科长陈健对学校长期以来注重高素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实施途径表示赞赏。

座谈中,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助理江国华在剖析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的成因时提到:学校有部分在学科教学和科研上能起到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他们能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并以他们的学识和人品影响其他人,这在普通高中是十分难得的,有主题的研讨形式是对传统的说课、评课形式的改进,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有些教研员老师还就研讨专题的广泛性以及是否能组织相关学科的跨

学科磨课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我们学校已经举办了四次研磨活动。回顾这些活动的兴起和发展历程,我们感到收获颇丰,甚至有些收获是出乎意料的。磨课活动的价值和功能也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的。现在,谈到金汇中学的磨合班,朱靖校长在报告中作了更准确的总结。

“磨课是基于教师发展的校本研究”,体现了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构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诠释了磨课的目的指向和基本形式,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务实精神;“磨课是基于过程体验的行动研究”,阐明了磨课实施的基本策略和讲求实效的具体方法。金汇高中的研磨活动在功能和实施形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重研究,淡评价,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原则,反映了学校对教师心理和需求的准确把握,对教师思考研究问题的充分尊重。如果过于突出评价功能,急于打造出一批理想中的“精品课”,教师势必增加了许多顾虑,从而阻断“言路”。只有积极倡导“言者无过”“百家争鸣”,才能营造出当前这种浓厚研究氛围。

有的教研组出现了一下课就“磨”,有时争论交锋的激烈程度使得老师不得不采用举手和站立的方式来争取发言的机会。数学组的张依昕是该组唯一的青年教师,他曾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我谈磨课中的一些疑问,“我感觉磨课越磨问题越多,可选择的解决途径也越多”“平时听课时感觉你的一些办法和表述有时不够规范,甚至缺乏数学的严谨性,想不到背后还藏着那么多的玄机”。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型课堂所营造的研究氛围,对教师思维的影响,以及教师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深刻理解。

从功能上分析磨课,它不仅仅是澄清模糊认识,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困惑,由于我们并不刻意追求结果与形式的完美,而更注重过程中老师们的收获与积累,因此磨课成为新理念新思想产生的“培养基”。磨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成为新一轮磨课主题的产生的基础,这些新问题是教师们在磨课实践中发现的,或是由思想观点的碰撞诱发的,它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研究探索欲望,源于实践而又立足于实践的学习研究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抽象、晦涩的理论阐述或一些没有个性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而经常能从鲜活的事实中抽取其灵动的智慧成分,获得理论上的感悟,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在磨合活动中,教师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也在逐渐改变。过去,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总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学校都存在教学和研究“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形式,教师缺乏参与的热情。课堂磨合活动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有些学科本身就是在课堂磨合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如数学组发现: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困难,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将知识结果完全呈现出来,他们只需记住,然后进行一定的模仿性训练,学生的任务往往就是记住—模仿—套用,长此以往,学生就进入一种被动接受而总是不名所以的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改善学习方式入手,于是《建立数学学习实验室,优化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确立为全组的研究课题,磨课和日常教学就紧密地围绕着课题进行,教师设计的一则则教学方案,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诸如《数学实验的适用范围》《高中数学学习实验的特征》等**直接成为教师的研究成果,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能及时得到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帮助,培训工作就这样自然而有效地进行。

磨课使得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整合,使得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联动体系,使得教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对研究工作的价值认同。

根据本届磨课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以及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建议,我们应思考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梳理和分析磨削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经过比较筛选后为新一轮磨削做充分准备

2.加强过程性资料成果的总结,使其成为文本型成果

三。研究相关学科交叉磨合的具体方案

4.尝试进行一些典型现象、方法、言论和课堂教学主题性优秀片段的音像资料制作

语文组第一轮磨课总结

语文教学研究之二

11月,语言小组进行了第一轮磨合。备课组全体员工从备课到评课,经过一次次的精心提炼和提炼,使课堂教学逐步提高。

一、优势

1.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在发生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在淡化,而将学生的学放在了主要的位置,为学生的学搭建平台。这是实现从教师教学向学生学习转变的核心和关键。

2.课堂上孩子的交往有了味道,有条不紊有所体现,可见平时的训练所在。尤其是几位老师做得很扎实,我深受感动。

3.一年级的新教师从最初对沟通的无知到现在的沟通意识,并开始以扎实的方实进行小组培训。从四个人分组开始训练,如一号读生字,二号组词,三号说识记方法,四号评价,轮流训练,孩子们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

4.教材研读有了很大提升。从过去的关注教法和学法,到现在的钻研教材,提升了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感悟力,从而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以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深入交往。

5.虽然对交往式的理想课堂有所迷茫,但是在磨课中,教师们渐渐懂得什么样的课堂不算交往,怎样才能让教师、文本、学生之间交往起来。在交往中应该采用哪些常用的交往方式,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思考——讨论——交流”、“morder”、“两人互查”、“内外圈”等方式,开始得心应手。

二、存在问题:

1学生培养不到位,预设不能很好地实现。

2在学习教材时,不能很好地把握核心问题的设计。

3.交往的目标与交往主题有所混淆,不能明晰地区分。

4.备课中的“设计依据”一栏很难填写,不知如何下手。

5.《语文园地》中的“核心问题”如何确定?

6.在磨削类中,发现五个类的固结效果不一样,如何达到相同的效果?

7虽然教材研究得到了升华,但如何运用交际学习来突破文本?

8.关于小组的交往有些迷茫,怎样让小组之间能够交往起来?

9如何把读与说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如何在一堂课中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

三、改进策略:

1文本的研究高度不够。我们应该从单位目标和文本目标的角度来看待它,看到主大门和第二扇门。去、先读透单元内容,再走入文本。

2.文本的研读做到抓住特点,从整体入手,再到细节,最后再回到整体,体现语文阅读的独特性,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交给孩子阅读的方法。课后题问要到位,认真对待,给孩子们学习汉语的方法,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交际学习的训练应坚持不懈。一是给孩子们怎样沟通和怎么做,让孩子们明白;二是做到小组成员分工到位;三是训练做到细节入手;四是按照五个步骤一一对应,“准备交往—初步交往—广泛交往—深入交往—评价交往”步步推进,实践与理论结合,让自己的实践有理论的提升,在第四环节“深入交往”上下功夫,做到点上打洞,这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驾轻就熟,珠帘地指导小组的交往活动。

4注重沟通的细节,从细节入手,一个个引导,深入到每个小组,一个个突破,随时积累有效经验。

5.要有整合的意识,简单而结构类似的文章可以补充材料,以充实内容。

6.抓住自己的优势不放松,保持自身独有的教学风格,抓住语文的提点,稳定地走下去,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提高。

7教师要转变交往是生命的观念,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自然化和生命化,自然地雕琢、打磨,回归自然。

8下一轮的磨砺应该是同班异类,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获得独特的洞察力。

9增强教师解读教材的内在动力,阅读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甚至初中课本,能够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大量读书,提升自身修养,做到用一辈子的时间备课,使自己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有自己独有的解读能力,不至于成为本组人员的传声筒。

附交往式学习五个阶段分解:

阶段板块过程教师学生一二

磨课活动总结 篇4

在活动中训练,在练习中提升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的范畴, 它比整数的概念更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问题赵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画一画、说一说、玩一玩等丰富多彩的参与性数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了他们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活动1画一画:一张笑脸遮住了好几个三角形,露出的一个占单位“1”的四分之一。你能画出它的完整的样子吗?

通过涂画与交流是学生认识到露出的1个是4个中的1个,在这里整体“1”是4个三角形组成的整体,盖住的应该是余下的3个三角形(无论这3个三角形是怎么排列的)。本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分子、分母、部分和整体的理解。

活动2说一说:(1)操场上有7个同学,3个男生,4个女生2)看到七分之五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3)露出三分之二,遮住了多少个苹果本环节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体情境,并且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问促思,相互交流,互相补充,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充实、完善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远远强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还再一次加深了对单位“1”和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效果很好。

活动三: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第一组8人,第二组12人,第三组16人。

教师发指令:想办法,表示你们是一个“整体”。然后再发指令:

蹲下总人数的二分之一。此时:同样是蹲半,为什么每组蹲的次数不同?

再发指令:蹲下剩下的人数的二分之一. 孩子们积极的交流着分配着,同时亲身感受着都是二分之一,就因为整体1的不同,所以它的二分之一也不一样的道理。

练习的设计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而且形式多样、重点突出,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真正达到了活动中训练,练习中提升的目的。

磨课活动总结 篇5

今年暑假,当我刚听说“磨课”一词时,我感到很纳闷,什么是磨课?课怎样去磨?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问题。后来,我阅读了有关文件,听了联校有关领导的报告时,我才茅塞顿开。“磨课”就是用心思考,深入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一堂课,“磨课”是把一节普通的常规课打造成一节优质课的过程。

“磨课”活动开始了。联校组建了所谓的名师团,到下面学校去“磨课”。我做为名师团的一员,深感愧对这一称号,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下决心一定要不负使命,出色完成任务。

“磨课”前,我首先对所选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从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几次“磨课”活动,我发现和相对应的被磨教师相比,其实我们各有所长。可能是自己听的课多点,看的书多点,被灌输的新的教学理念多点的缘故,我的教学方法和他们相比比较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起到一个引领、组织、激发、点拨、合作、提升作用。被磨教师的业务能力都非常强,特别是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到震撼。和我对应的几位被磨教师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学习精神是我没想到的。每次听他们的课,虽说是听的家常课,但课中的设计,从教材的设计到教具学具的设计甚至是问题的设计,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细致。可见平时工作的扎实,课前的用心。

通过这段时间的“磨课”活动,我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被磨学校的相对应教师,而他们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磨课”不仅让被磨教师得到了专业提升,而且让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是我专业成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磨课活动总结 篇6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磨课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合作、探究和反思的机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执教能力。本次磨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与实践,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

本次磨课活动历时一个月,共有30位教师参与。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备课阶段、上课阶段和评课阶段。

1. 备课阶段

在备课阶段,我们采取了“同课异构”的形式,即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进行备课。每位教师独立备课,然后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汲取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经过一周的准备,各位教师完成了教学设计。

2. 上课阶段

在上课阶段,我们安排了5位教师进行授课。每节课后,我们组织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和反馈。通过听课、评课,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在XX老师的课堂上,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在XX老师的课堂上,他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3. 评课阶段

在评课阶段,我们采取了“三方评价”的方式,即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同伴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三方评价,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情况。

三、活动效果

1. 教师专业成长显著

通过磨课活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本次活动中,许多教师展现出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不仅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还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合作意识增强

磨课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合作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磨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执教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本次活动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增强。同时,磨课活动还促进了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建议与展望

1. 继续加强教师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议学校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 完善磨课机制

磨课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议学校制定更加详细的活动方案和评价标准,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磨课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磨课活动总结 篇7

自从进入磨课环节以来,我们中心小学数学1组的老师们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如期磨出了一节让我们众人满意的课来。回首这三个周的历程,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一、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早在去年的远程研修中,我们就有了深刻的感悟。虽然我们的群组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教师,没有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没有多么透彻的研究心得,可是我们凭借多年的第一线实践经验,凭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朴素理念,老师们毫不保留地为磨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管是从制定磨课计划、还是同组互助备课、观课、评课,亦或者是网上问题研讨……老师们相携着共同走了过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制定的计划有鲜明的导向性,我们三轮打磨的课堂有明显的突破,我们网上研讨的话题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的老师是一群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所以,我们的研磨过程是智慧的碰撞,是理念的提升,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实现了对“新课标”的进一步研读

从暑假的集中研修开始,老师们就投入到了对“新课标”的研读之中,可是,懵懂之中,老师们的学习和领悟都只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老师们对“新课标”的研读进入了“雾里看花”阶段。在分散研修开始之后,老师们通过两个选修专题的学习,观看专家打磨课例的过程,对“新课标”的研读进了一步,进入了“逐渐明晰”阶段。等到磨课开始之后,老师们对“新课标”的研读进入了实践操作环节。我们一起研究第一学段有关“图形与几何”的具体要求,我们发现在新课标中,对“图形与位置”这一内容的界定是“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而有关“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却挪到了第二学段中。因此老师们就达成了共识,要把研究重点落实好。这样我们的研究就有了明确的指引方向,在研究的路上少走了弯路。

三、关注了学生,凸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我们研磨的过程中,老师们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老师们不论是制定计划,还是观课评课,始终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体现。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高老师的三轮教学设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对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引入完全是教师的讲授,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高老师对于旧知的复习过多,孩子们不管是会的还是不会的,都只能跟着按部就班地复习;孩子们向来都是将生活中的方向和图上的方向分割着来理解,在他们的头脑中,二者是没有什么联系的,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对此也没有什么引导;还有就是对于“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这一重难点的突破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从关注学生的出发点,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研讨,与高老师一起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地图上方向标准的重要性,设计了“填写学校平面图”的环节,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认知进行自由地填写,然后创设了认知冲突,“一样的操场怎么出来不一样的平面图呢?”这样学生就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这个时候再引出地图方向的规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在介绍地图方向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联系起来,高老师不是一股脑地直接说出四个方向的规定,而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判断剩余的三个方向各是什么,让孩子们有了思考和参与的体验,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性。对于“描绘物体所在方向”这一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高老师教给了学生一个更好更恰当的学习策略,即“找准观测点,放上方向标,帮助判断方向”的方法,这样学生们有了适宜的学法指导,学习起来主动性更足了。

通过老师们的努力,我们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磨课计划,达成了磨课的目的和任务,对于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并且在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联系也更加紧密了,我们都把莱州中心小学远程研修数学1组看成了我们“网上的家”。希望远程研修的磨练带给我们的成功体验永远伴随着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幸福地走下去。

磨课活动总结 篇8

昨天对东耿王小学的磨课活动已经结束。放学后,名师团的教师、东耿王小学的教师以及联校的有关领导汇集在一起,对这次的磨课活动进行了总结。

会议上,各位老师、领导都针对这几次的磨课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有很多话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王士新老师谈了葛青老师家常课的上法以及对自己的启示,家常课就是实实在在的上课,不能搞花架子,要以学生学会为准则,遇见难点、学生不会的地方教师可以停一停,不能像有的公开课一样不管学生会不会按自己的思路把课先讲完为止。刘海芳老师谈了对黄瑞和老师的评价,身为一名五十六岁的教师,那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新生事物的积极学习的态度,都是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是所有教师的楷模,身为一名年龄偏大的农村教师,在课堂上能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更是难能可贵的。沈昱老师谈了对东耿王小学的领导老师的热情表示感谢,进到东耿王小学感到心里热呼呼的,他们的热情款待、热心的帮忙都体现了他们的学习精神,追求上进的决心。联校尹校长又对教师提出了下一步的要求,希望能在教师不断的互相学习中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

总之,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东耿王小学的老师的授课水平。而且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名师也起到了锻炼的作用,是自己专业成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磨课活动总结 篇9

本次磨课活动的主题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

三位参加上课的语文教师执教的是《晚上的“太阳”》的第一课时,她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三框儿”。

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位数学教师执教的是《认识角》,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语、数两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来说,是具体、适宜的,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目标达成来看,六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能体现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手段能较好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突出教学重点,保证教学时间来巩固和强化重点知识。

六节课的教学思路较清晰,语文课从导入揭题→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学写生字,数学课从激趣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每个教学程序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课:激趣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六位执教老师均有较强的基本功:她们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们明朗、快活、亲切,她们热情从容,看她们上课不似小学教师,就好似电视里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富有儿童话的语言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

就这六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计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缺少了对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制定的是教师目标,缺少学生目标的制订。

3、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服务于’学”,六节课中大多数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预设的教学目标还未完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

这次磨课活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两种“精神”的存在:一是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二周周五放学后,把任务布置给8位第一轮主备课的教师,她们利用双休日备好了课,第三周周一就拿出了教案,之后各教研组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在一天内研讨揣摩教案,最后定稿,于当天放学前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人手一份教案,为第二天第一轮上课的活动顺利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各教研组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为第二轮、第三轮上课活动做好积极准备。对抽到上课的老师,各教研组更是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帮助出谋划策,探讨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正是由于各教研组的团结协作,才使得青年教师磨课活动得以较圆满结束。

二是执着的敬业精神。这次无论是8位主备课老师,还是上课的6位老师,在接到任务后都毫无怨言,愉快接受,不折不扣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课、上课任务。吉尔玲老师为上好课,包里揣了一大摞辅导资料,徐立华老师虚心向孙丽莉、王霞等老师请教;王平老师不停地试教;季艳萍老师高效率地备课;沈小妍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教具;更令人感动的是外面雨很大,天气很冷,周晓莉老师放学后在教室里对着姑娘一遍一遍地说教案。正是这十几位教师的辛苦执着,正是全体教研组的语数老师的全员参与,才使得本次磨课活动一轮比一轮精彩。

各位老师,这次磨课活动由于时间短,对有效教学目标的探讨还比较粗浅,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和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磨课活动总结 篇10

在这次研磨活动中,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关注了父子俩在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之前的情绪变化。通过换词练习、对比阅读、朗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体悟等多种方式体味这种心情变化的自然与艰难,最后总结出“钓鱼的启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学生的豁然开朗与课堂表达的精彩纷呈让我们看到了调整授课思路带来的可喜变化。

阅读《钓鱼的启示》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读”,结合本课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具体到这篇课文中,也就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这样一想,问题就明确了,“学习父子俩的心情变化”是表面的,而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的方法才是较为深层次的学习。也只有这样做,才初步完成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的转变。

“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明确了,剩下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的归宿是学生的“学”,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具体到《钓鱼的启示》一课,学生怎样才能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的方法呢?这是“怎么教”的问题。我们采用换词练习、比较阅读、朗读感悟等手段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教学十分流畅。

如此,再回顾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变成了“运用换词练习、比较阅读、朗读感悟等手段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心情变化的方法”。这样描述的教学目标,不但做到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学习目标,而且细化了语言文字学习目标,这也是我们本次磨课活动的第一个研究问题。

经历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知道这是一个艰辛的教学研究过程,从研究目标的确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纷呈再到第三次教学设计的完美呈现,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和热情。同时,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到教学实践转变的转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向着语文教学的本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磨课活动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