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17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编辑根据您的要求已经为您准备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文章,您是否为书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困扰呢?观后感的关键是真实的评价,写观后感就是要将自己的感受实实在在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与生活中的事例联系来表达感受。别忘了将这个链接添加到您的书签夹中,以便以后查看!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

这种救世主的姿态让我非常难受,尤其是最近看了山西矿难的报导之后,矿难倒变成了戏院一般,让人不禁怀疑是为国营煤矿造势,而从前的关于矿难的各种负面新闻也是为今天的结果埋伏笔。我们习惯了太不透明,所以即实不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让人们没有这种不透明的联想。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地方**总是不作为,救世主是更高层次的人。弃了自己一个兵卒而已。事实上,下属注定是替罪羊,否则**会去找那么多好**,但他们领导的是一群混蛋。

仔细想想,官场应该是一个思想高度统一的圈子。它最多分为几个群体进行对抗,但重点是利益的竞争。偶尔有一条线上,上下不齐心的状况,不是上被集体推翻了就是下被停职查办了,因为一个异类会损害一大群人和这一大群人背后的一个个家族、企业的利益,所以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异类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那么如此统一的状况下,为什么出问题的永远是在一个层次的**,这就算仅仅从概率的角度来看也是无法解释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普通老百姓在遭受了灾难之后都是仰着头指望着伟大的谁谁谁来救我们?为什么得救了之后就要不停地过分感恩?其实谁不是一样的呢?

中国的百姓真的是对统治者非常好的一群人,我想既然你们作为人民的公仆,却被这样宠着惯着,明着暗着做了很多公仆可能不该做的事,也只是被善良的百姓们讽刺怒骂了几句就没了下文,他们甚至还是对公仆们有着骨子里的相信。公仆们,你们的过错百姓都没有追究,没有暴怒,一直忍着让着。那么你应该更理智,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做一个好官只是一个念头的事,只要把自己能够容忍的尺度再定的窄一点,百姓的生活会好很多。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2】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学校组织我们集体去**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民生,在网上看到这么一说;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国情备忘录》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国存在的民生等一系列客观问题,我想随着改革的进;姚景源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常常能《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民生,在网上看到这么一说。

一个福字拆开来看,左边的示字,有祝愿之意;右边分别是一,口,田。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所有的保障都维系在耕地上,福字的原意就是人人有田做,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时至今日,这句祝福语仍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民生话题。

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国情,就是民生。国情之本在于民生。民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国情是宏观民生,民生是微观国情。

国情之本,重在民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本民生备忘录。

《国情备忘录》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我国存在的民生等一系列客观问题,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

同时,我认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持续改进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正如影片所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后遗症,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看点和路灯。

姚景源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做了什么,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实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客观依据。

我们立足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

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它的革命意义是极其巨大和深刻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吴宏放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开创了中国当代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gz85.cOm

2、 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3、 推动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从高度集权到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4、 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

5、 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6、 促进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了。

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

看《国情备忘录》,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这是一个越来越能融入世界大潮、却又伴随着诸多艰难险阻的国家;这是一个背负着千年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奋勇崛起的国家;这是一个看似复杂称之为谜,却是真实自知的国家??我想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也如节目所言,如果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积极寻找良策,那么,最好的时代,就真的是最好的时代。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也必须了解国家的国情,增强国家意识,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发挥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践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时事,关心身边小事,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意气风发地迎接这个称为真的是最好的时代。

注:姓名:郑卫荣专业:

09级应用心理学课:09心本一班学生编号:sy0910148******:

152******** 电子邮箱:年5月3日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行业资料、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国情备忘录观后感14等内容。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3】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对我国的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有所掌握,了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自己一路前行摸索出的一条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发展的道路,以及其中的风雨兼程的经历,老师特意组织了大家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当一幕幕的具有鲜明对比性的贫富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情也是百感交集的,一方面为中国自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它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眼里成为一个谜感到骄傲与自豪,另一方面我也为少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而感到痛心。

《国情备忘录》以一个纪录片的形式像我们展现了中国自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在漫漫历史发展长河中六十多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它对于中国来说,却是见证她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不平凡的历程。——实行改革开放。

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1978年仅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1.8%,2008年增长到6.8%

4%。34年前,中国的平困人口是2亿5千万,然而经过三十多年,我们使2亿多的人从贫困状态中走了出来,他们解决了温饱,开始走向小康,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说到我国这三十多年来减贫的成就时,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减贫是占了这三十多年来世界减贫的总成就的三分之二,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水泥、钢铁生产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的外贸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居世界第三。这些成就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归纳为“中国之谜”,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然而,这样的成就必须面对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即我们经常被问到两个算术问题,一个是除法:中国任何伟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将变得微不足道;另一个是乘法:

中国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将成为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问题。

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一个国家的风景。事实上,除了人口众多,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由于地区发展、城乡发展、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人们也很难简单地看待这个国家。而各种失衡带来的巨大差异也像谜语一样摆在人们面前。

在首都国际机场,平均每两分钟将有一个航班起降,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是世界十大最繁忙机场之一。不断变化的航班显示和繁忙的跑道都反映了这里的活力和效率,也反映了这里的繁荣。这是中国。

在距离北京256公里的河北省康保县三义村,66岁的王荣和妻子用一碗泡菜和一壶煮土豆开始了午餐。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这个电灯,但并不常用,因为每月不到2元的电费是家里的一笔不小的开支。受土地沙漠化的影响,这里除了马铃薯之外,很难种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

在三义村,像王荣这样的贫困家庭并不少见。2005年,与京津接壤的河北省三义等贫困村有3700多个。贫困人口超过270万,仍然是中国。

中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20000多公里的大陆边界。境内南北纬度近50度,东西经度60多度,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内海、边海面积47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广阔的中国。

在我国已发现的170种矿产资源中,钨、锡、锑、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水资源理论储量居世界第一,煤炭、石油、黄金储量也居世界前列——这是一个富饶的中国。

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不到9%的铁矿石、不到5%的铜和其他资源来养活20%的石界人口——这石油一个繁重的中国。

时至今日,中国农民仍然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社会群体。7.2亿的巨大数字意味着地球上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农民。

我国当前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开发的加快,约2/5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

中国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2006年仍有3亿多人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全国约1/3的土地面积受酸雨影响,1/3以上的土地面积遭受水土流失,90%的天然草地不同程度退化。

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但是,我国的养老保障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工业大国,我们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无疑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其实,能不能把计划和市场最好的部分“装入一个篮子里”,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所在。

现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姚景源谈到:“可以讲我们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我们是走的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就全世界的发展来讲,没有一个国家和我们走的是一样的路,这条独特的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客观的认识中国的国情,就是尊重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再来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应当说,我们的选择是科学的,而我们选择这条道路确实是没有任何借鉴,实践证明,我们这条路是正确的,是科学的。

”《国情备忘录》这部记录我国发展历程的历史大片在向我们呈现中国辉煌的一面时,它也启示着我们中国的成长与崛起伴随着伤痕累累,成长与伤痕并存。要支撑其一个家庭的生活大计本身已不容易,然而要支撑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家族的衣食住行真的是难上加难啊!所谓当家难,当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家更难!

这种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模仿其他国家。我们要慢慢前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和人民长远发展的道路。但实践和努力证明,改革开放道路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

其次,《国情纪录片里》反映的第二重大要素就是自主创新元素,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也取得显著提高,伴随着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08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运动员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实力。

但是,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处于匮乏状态,放眼历史,古代的中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从而奠定了世界科技中卓越的地位,但是在近代和当代,电灯、电话、电视、半导体、汽车、飞机电脑网络这些重大发明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在世界级的发明队伍中很少能见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表示:

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技术、发现与发明,基本上出自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国家,也就是二十名以后的国家,基本上属于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也就是说我国还在二十名以后。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约有20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韩国、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我国企业生产低端产品,其结果是只能分得“蝇头小利”。 一顶 “中国制造”的帽子,在美国可以卖到26美元,我国企业卖给美国人只要1美元;一件来自我国生产的毛绒玩具德国人售价是20欧元,而在我国出厂价格仅为1. 4欧元。

一台在美国售价为79美元的中国产mp3,我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 5美元;我国手表产量占全球80%,每只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仅为1. 3美元,而一只瑞士手表的平均出口价格是国产手表的300倍。

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全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研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仅占0.56%,而美国、日本和韩国大多数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一般都在4%左右。

我国企业在一些领域并非没有机会。这是全球第一台vcd机,它产自安徽的万燕公司。至今仍保持着在家电产品中唯一由我国自己创立的产品纪录的vcd,现在被当成陈列品,存放在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展览室里,一张用打印纸制成的小纸板上赫然写着它的名字——世界上第一台vcd机。

很多人不会知道,万燕公司生产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并成为解剖的对象。在随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万燕悄悄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人造出了vcd,但以vcd技术为开端的dvd技术,我国企业却不得不面对被众多跨国公司追索专利费的窘境。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表示:“世界的法律和我们国家的法律是保护专利的,那么你专利得到保护,那么你的经济能力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你的专利少了,那么你就去买别人的专利,引进别人的技术,就要付给别人的报酬。”

诸如上述现象,反映了创新中的品牌要素,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今天的差距是明显的。我们知道,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教育、科研、人才、技术、品牌,这一系列的创新,已经被我们这个国家看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重要元素,中国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公民的自主创新意识,走上科技创新之路,将我国引领到更加辉煌的明天。

最后,《国情备忘录》带领着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祖国的繁荣与萧条时期,剥茧抽丝地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国,一个在摸索中伤痕累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开来……在这里我们目睹了中国自建国60多年来的繁荣与昌盛,在感受她的繁荣昌盛的一面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她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人口大国、创新元素、资源与环境等等,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较落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在这里,我认为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她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今天我国面临的问题在56个民族的齐心协力下都会得到解决,而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4】

然而,我国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素质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过快,但人们精神层面的发展速度严重落后。而且,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虽然国家有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举措的出台,但这些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现状也无法改变。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除了努力学习,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不断地抱怨国家和社会,我们还应该尽我们所能去改变。我不知道现在的很多人是怎么了,整天叫嚣着民主自由,自由解放,天天拿着有待解决的社会阴暗面来当社会普遍现象。那么,除了不断的叫嚣,他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记得有个**说过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

你不会感到羞耻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5】

把握基本国情坚持中国道路

肖振国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必须对国情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具备完成自身使命的基本能力。近日,出于工作需要,我重读了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全体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中的《国情备忘录》一书。这本书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家评论、百姓感受以及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我国的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本书数据翔实准确,综合系统,认真学习本书,有助于我们从直观上全面感受到国家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制定出台的背景,增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比如,书中总结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超过30多年,我国从一个温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1000美元攀升至6100美元,**财政教育支出2012年比2005年增加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20多倍的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9年提高,1000多万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等,一组组数据对比,一件件事实图景生动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成就,、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再比如,书中通过剖析'远去的地大物博'、'沉重的资源包袱'、'一道道环境伤疤'、'水更清天更蓝'等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用翔实的数据和缜密的分析深刻说明了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这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准确把握国情,是深刻理解和自觉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本书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认真学习本书,有助于我们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自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破解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土地、矿产资源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的制约,彻底改变传统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认清国情是一回事,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对国情的认识转化为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又是另一回事。在实实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态度要踏实。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态度端正是第一位的。对共产党员而言,态度端正主要是指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

这是党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是合格党员的最基本要求。

其次,措施要务实。措施的落实源于对实践和政策准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没有对实践政策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制定出务实的措施,即便是制定出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实践就是要研究实际情况,把研究实际情况、掌握准确且全面的实际情况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机制要扎实。实践在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须与时俱进,用好的制度管物和管人,准确把握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最初动因,使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最初动因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和人民**制定制度的目的和动因,这一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

最后,结果求实效。所谓求得实效就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满意、赞成、拥护和答应作为评价我们一切努力和奋斗结果取得成效的最终标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拥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共临汾市委党校)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6】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一纪录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日益强大的祖国,但是又没有像其他类似题材一样尽是讴歌,还是比较客观的,倾向性没有那么明显。第一部中国之谜就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使得我们越来越相信祖国的明天是无比灿烂美好的。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这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有了发展和立足的资本。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由于人口基数的巨大,人口密度的过大,使我们人均占有的资源量相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也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国家的农村和成市差异过大,贫富差距大,我们应该要做好工作,使我国更好的均衡快速发展下去。

同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年的发展令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步步提高。片中可以看出我国是虽然在航天等科技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仍然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核心技术领域有着严重的匮乏,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是不利的,可喜的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已经清晰的认识到这点,开始大力发展创新能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逐渐增强的综合国力,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也获得了最多的金牌数,振兴了中国体育。经济危机之时,我国是唯一一个经济保持快速正增长的国家,这些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定程度上洗雪了前耻,使我们中国的雄风在世界耸立。

然而,我们不能为一些成绩所骄傲自满,我们要看到,在祖国勃勃生机和繁荣昌盛之下,仍然隐藏着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是环境问题,我们的环境污染是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成正比的,这使得我们空气浑浊,雾以吸为贵,河流的污水,毒水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同时,耕地的大量减少使得粮食问题又重新摆上了议桌,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老百姓所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业难,令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诞生了一大批啃老族。大城市房价的居高不下,使得北漂等闯荡之人,成为了一批又一批蚁族。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的时候,也要面对祖国的不足,随时准备好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认识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取得的伟大的瞩目成就,也要认识到新中国时期我们社会上的些许问题。克服成功路上的艰难险阻,努力让国家更好,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7】

在前几节课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国情备忘录》的第五集:资源扫描。看了之后感触颇深。

特地又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是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

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来宣传要节约。

其次,讲讲我对我国资源问题的了解。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一直认为这是因为马可波罗的著作。

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但是我们忽视了第二期人口计划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

从人均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资源是不丰富的,而且相当贫瘠,很多资源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因此,对中国来说,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必须发展经济。我们在做自己的选择。我们的13亿人口现在占世界人口的20%。我们所面临的是,世界上的资源被这些发达国家消耗了60%。所以,大量地依赖进口资源来支撑我们中国完成工业化,这条路我们是走不通的。

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再次明确: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等,一个个新能源也加入到经济建设的能源大军行列之中。事实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正如政协委员沈思所建议的那样:

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最后,资源的缺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信仰的坚定落实,比迷茫被动的落实更有效率、更有成效。此外,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8】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4提要: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激地对待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

认识国情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4

我们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都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为中国发展所面对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而思考。中国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国情?

《国情备忘录》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认真学***,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到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谈到中国的国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很难一概而论。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13亿人口和8亿多农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也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等等,这些都对,但都不够全面。

《国情备忘录》以广阔视角、翔实资料和权威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国情既是包括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文化等特殊因素的总合,也是中国所拥有的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发展优势的总合,正是这些特殊性和发展优势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国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国情的变化,善于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

看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耕地减少的现状。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民的领土。俯瞰960万平方公里,你会发现一副美丽的图画。这里有山,平原,沙漠和沼泽。

无论富饶还是贫瘠,枝繁叶茂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但这片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也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快速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我国的耕地资源急速减少

过去我们长时间都认为中国的土地,似乎是无限供给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土地的供给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看,我们30年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问题。当人们审视耕地时,会发现,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实际上是一个没有耕地优势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在土地上,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2/3,只有1/8的土地可以用作耕地。我们的土地面积比印度多600多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比印度少7亿多亩;我们的土地比美国大,但耕地比美国少10亿多亩。

同时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在土地勘测规划院,卫星上传的卫星遥感图像随时记录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当日,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的大小规模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全国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同时,在卫星遥感图上,耕地的绿地正在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进入2009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亿亩。与10年前相比,绿色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

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耕地减少的直接结果是粮食产量骤降。2005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工作报告》中宣布“18亿亩耕地红线”是基于**工作的“硬任务”,也是基于土地工作越来越严峻的形式。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时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制定,是对耕地嫌少的遏制,也是对耕地的保护,是根据我国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和未来农业产量增长情况进行**制定的。

目前,中国人口约13亿。如果说底线是18亿亩耕地,那么人均耕地就是亩。按我国平均每亩粮食产量320公斤计算,人均每亩耕地粮食产量约为440公斤。研究表明,人均每年370公斤粮食是一个明显的限制,基本可以满足粮食消费的需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耕地警戒线定为亩。未来,中国的人口将会增长。18亿亩耕地确实是我国耕地的下限。如果低于这个数量,食品安全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如果“18亿亩耕地红线”不保,要弥补粮食缺口就只能进口。但进口粮食既不现实也不可靠。全球粮食年**量仅为2亿吨以上,而中国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

一旦我国粮食短缺,国际粮价将飙升,从而引发世界粮食危机。

此外,中国耕地太少也会影响社会问题。大量耕地被占用,农民失去了世代生存的基础。很可能会有大量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就业和社会保障。谁来保证7亿多农民的稳定?土地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土地出了问题,就会有无尽的麻烦。

二、我国的耕地承载能力逐渐下降

一方面,我国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另一方面,耕地承载力接近极限。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它所承载的人口上时,土地就更加捉襟见肘了。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

人类的一切生存和发展都有赖于地球的丰收。然而,面对我们脚下这片珍贵的土地,人们不禁要担心这块土地能承载多少中国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亩,其中9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3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亩。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粮农组织确定的亩警戒线。

在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26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仅略高于排名倒数第三的孟加拉国和日本。可就在这不算丰富的耕地资源上,随着逐渐发展所出现的工业化建设、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都在破坏中国原有的耕地版图。

耕地面积减少是一个无休值得后遗症,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许多减少的耕地面积都分布在优质耕地地区。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为稀缺资源。不但耕地的数量有限,它的质量是也有限的,如果利用过度,耕地终将终结它的耕地使命。

中国的耕地,正在遭遇耕地过度使用的威胁,其承载力也面临着逐渐下降的现状。

有科学家计算出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的极限,认为理论的最高承载能力是15亿到16亿人口,若按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需粮食500公斤计算,并参照我国单产现状和历史增长趋势**,如果土壤、种子、水利等农艺水平没有重大突破,届时我国耕地将出现2亿亩赤字。这一历史时刻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幻想,而是近在15年后的2025年。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

《国情备忘录》的读后感4提要: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激地对待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

国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位公民都应时刻谨记、时刻遵守的责任与义务。

耕地的减少,是无法绕开的历史命题,是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但不能成为占用耕地的理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放慢土地减少的速度,保证优质耕地的质量,保证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激地对待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还将照护我们的子孙后代。

耕地资源的逐渐减少,是我国目前基本国情中的一个。有更多的人口、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现状及出现的危机,都是制约我国不断发展的因素,也为我国13亿国民敲响警钟,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通过阅读学***,使我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无论是认识中国过去的辉煌成就,还是解决中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都应该把国情作为思维起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首先决定于中国能不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