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复习心得

发布时间: 2024.02.23

复习心得优选7篇。

每当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我们可以通过纸笔对感悟进行简单的记录。心得体会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复习心得”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准备的内容,想要获取更多相关资讯请您继续往下看!

复习心得 篇1

我今天听了许老师的《三角形的整理复习》的课,收获蛮多的。在平时的复习和整理课上,我们都认为比较的好上,但是真正的上好还是比较的困难。本课的组织和学习应该是整理与复习的'起始课,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理出整个三角形知识的知识链条,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及应用。通过听许老师的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上课过程中,老师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回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和回顾。我们都知道学生需要鼓励,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的鼓励的评价用的比较少,因此我想如果可以的话,我应该在教学中平下心来,多去听,多去思考,而不是急着按照教案去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人是活的,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因此要善于利用我们教学过程中的焦点进行合理和合适的引导教学,这样就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引导。

2、关于复习时候用的板书设计,我想需要一些改进。许老师用的事传统的一二三四的四个部分的分类进行教学。我想在设计上是否可以列上更好的思维图进行总结,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比如将“三角形”这三个字写在中间,然后在四周分出主干,在主干上再分成小支,这样有总体到部分,到细节。我认为效果会更好一些。

3、不仅许老师,还有其他的老师的字体非常的好。我想这是我的最为欠缺的一个方面。我粉笔字实在太差了。因此需要在平时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我加以锻炼和练习。

总而言之,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大,对于我的教学业务能力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复习心得 篇2

注意细节,减少失误,突破三关。

审题关:审题要慢。数学题中有许多细节问题,是同学们极易失分的地方,在一些条件中经常设置“陷阱”,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去。例如:在考查统计知识的题目中经常有补全图形的问题,需要注意题目要求补全的是什么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还是其他的统计图,题中给出的数据是否完整。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审题要仔细、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耐心地把题读完再解题。

计算关:计算要准。计算往往是许多同学失分最多的地方,特别是在数学卷的最后一题里设置三个或四个问,而第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如:给出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如果在计算上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丢掉的是十几分。这就不仅需要同学们的计算要认真,更要想办法避免这样的失误。

书写关:书写要规范。越是简单的试题越要注意书写的规范,不能“跳步”,特别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如: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要交代垂直、半径之后才能得到切线。这就需要同学们准确的把握定理的几何表达。

利用好错题。现阶段应该把自己以前做过的典型错题再重新做一遍,要反思其错因:哪些是知识上掌握得不到位,哪些是解题方法不当,哪些是计算上的失误等。现阶段各校都在做二轮复习,可以把易错题、相近题、多解题进行归纳、整理,在对比中强化记忆,减少因思维定式造成的失误。

复习心得 篇3

听了张老师和陈老师的两节现代文复习课,深受启发,对照自身教学,感觉有很多收获。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高三教学和复习上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一、复习课要紧扣考纲,紧跟高考,不做无用功。

一轮复习向来以地毯式复习著称,那么就要处理好点和面、重点和非重点、讲和练等几个关系,切实提高效率。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要把精力投放在关键点上,而这个关键点就是高考。在以后教学中将深入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近几年的高考题,把高考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中,讲高考所需,练高考所用,不做无用功。

二、盘活学生,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但复习课往往使学生误认为是吃剩饭,都是学过的知识,学起来不积极,不兴奋,难以产生激情,成为课堂上的“闲人”“看客”。而这导致了复习效果的不理想。两位老师授课中注意“盘活”学生,能多方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予学生以充足的思维、训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充分思考,认真训练,使学有成效。两位老师的课告诉我们,复习课,主角是学生。

三、方法指导科学,落实到位。

复习课必须注重对解题规律的探求,对解题思维的训练,对解题方法的总结,但是方法指导易流于大而无当,条条框框的要求多,规律方法的过程演化少,造成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两位老师没有简单提要求,机械讲方法,而是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去思考,逐步找出合理答案,将思维过程一步步呈现出来。比如陈丽丽老师在对理解比喻句含义这一问题的方法指导上,从对比喻句的把握、理解的方式角度、答案的设计、语言的`组织等各个环节上都进行了有序有效的引导分析,使学生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明悟。

总之,两位老师的课使我对复习课如何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见贤思齐,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加强学习,突出研究,强化落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复习心得 篇4

一、答题技巧

1.做题顺序

一般来说,物理、化学题目的排列顺序都是先易后难,因为出题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大家尽快进入到答题状态中。既然这样,那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就应该尽可能地依据题目安排的顺序一一解答。这样不仅符合心理习惯,而且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做题原则

如果做题中遇到难题究竟该怎么处理呢?是不是一定要遵循从前往后的顺序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倘若遇到难一些的题目,经过几分钟思考后依然没有思路,那就应该暂时放下,开始做其他的题目,千万不能因为一道题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后面的题目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对整体分数造成了影响,那实在有些可惜。

3.优势优先

物理、化学两门学科你不可能掌握的水平大致相当,一定有相对而言的优势学科,那在做题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要尽快解答,这样将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留给稍微逊色的学科。这样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数最大化。

4.不留空白

不管你是不是能做对这道题目,也不管你是不是会做,都不能在卷面上留下一片空白区域。在这个时候,能写多少步就写多少步,要力争拿下自己能够拿到的得分点。并且,有大片的空白区也会破坏老师的阅卷印象,导致最终失去了印象分而吃亏。

二、失分原因

1.没有审清题意

从历届化学考试情况看,审题中常见错误有:

(1)不通读全题,断章取义,分析不全面。部分同学喜欢看一段做一段,做到后半题才发现前半题做错了,只得从头再来。须知一道化学题是一个整体,句与句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在一起。所以审题时须综观全题和每一个问题,全面领会题意。

(2)粗心大意,一掠而过。许多老先生把不可能看成可能;部分溶解看成全部溶解;把不一定看成一定不;由大到小看成由小到大;把弱到强看成强到弱而错答。

(3)误解题意,答非所问。

(4)审题不透,一知半解。许多同学遇到新情境题并且内心紧张,没能全面理解题意就动笔答题。

(5)定势干扰。遇到“熟题”或“重现题”,不顾条件与问题的微妙变化,动笔就写。要提高审题质量,平时要做到:①坚持读题三遍再动手。②找题眼,作出必要的标准。③挖“三点”,即隐含信息点、迷惑点和考点。

2.不按要求答题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的现象。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要求写元素符号写成元素名称,要求写元素名称写成元素符号;要求写物质名称却错写成化学式,把原子量、式量单位写成“克”,把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等的单位漏掉,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实验题中是指出错误或改正错误,还是指出错误后果不清楚。答题时必须按题目要求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写错别字

阅卷时,也有许多是因为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简化字而被扣分的。常见有溶剂写成溶济,天然气写成天燃气,蓝色写成兰色,铵盐写成氨盐,长颈漏斗写成长紧流斗,金刚石写成金钢石,木炭写成木碳等等。

4.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

例如,钙的元素符号写成Cu,2个钙离子的符号写成(详见当期杂志),硫酸铁的化学式写成FeSO4等等。为了减少考试失分,平时要书写规范工整。

5.语言表达不清楚、不完整

在解简答题或综合题时,语言文字表达很重要。答题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书写正整。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能得分。例如,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一定要指明向下或向上排空气法,又如量筒的作用,不能答作“量度体积”,而应答作“量度液体体积”等。

6.计算不合规范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设未知数,评分人不知“x、y、z”分别指什么,或设未知数带单位。

(2)没有写计算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或虽写了但未配平,导致计算错误。

(3)式量计算错误而导致结果错误,上一问计算错误导致后面的结果全错。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列量的单位上下不相同,左右不对应,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5)列式时,已知量不带单位运算或单位弄错。

(6)解答不完整,半途休兵。

(7)不分步运算,只列综合算式,其中一点错误,导致全题得零分。

(8)不注意题目的巧解简答,解题过程繁琐冗长,导致运算错误。

(9)“答”用“略”代替。这些都应该在平时学习中引起注意,以免失分。

三、化学学科答题技巧

化学学科的审题很重要。一定要看清楚化学用语的符号,要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答案,然后再下笔。在答题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适当地先跳过去,等到全部做完之后再解答这些难题。对于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题目要认真回忆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一般来说,中考化学的信息题主要是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这时就应该抓住“官能团”的结构。不同的“官能团”在什么结构部分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然后一步一步地去联想,去答题,一定不要轻易地放弃。

化学题目很重要的就是实验题,所以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回忆课本上的实验。千万不能觉得似曾相识就直接写答案。不要出现经验主义错误。

不管是什么题目,在解答完毕之后都要认真地检查两遍,注意是否漏题,是否有举棋不定的题。如果发现应该及时补上,重新再做一遍,总之绝对不能草草了事。

复习心得 篇5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感受和感悟

柳州铁一中学 赵英明

上周二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组织全组成员参加了学校亮点工程——数学亮点课教学展示活动,听了高三年级陈老师《选择专项复习课》。这堂课是高三停课复习前的最后一堂数学课,陈老师以其饱满的激情、充分地准备给学生们、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堂试卷讲评课,陈玲老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注重学法指导。对选择填空题的指导“准”、“快”,并且在后面的讲解中更好的诠释了“直接法”、“特值法”、“数型结合法”三种解法,突出了三种解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令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深刻。除了对于题目的讲解,陈老师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用结论,给学生加深印象。陈老师还把抽象的函数具体化、特殊化,简化题目难度,避免“小题大做”,达到解题“准”、“快”的目的。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对于每一道题,陈老师都提出了至少两种解法,学生们受到了启发,又提出了更多的解法。充分体现了解法的多样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整堂课紧凑而有序,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巩固了学法!在课堂的最后,陈玲老师送给即将停课复习的同学们高考制胜法宝:“新旧结合+心平气和=心想事成!”

感受颇深:陈老师在本节复习课中,通过例题的剖析使学生加深对通解通法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与学生一起研究、归纳、总结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本节课相当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其中,最后一个例题将课堂推向高潮,原题如下:

求圆x2+y2+2x+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的点有几个?

变式:若距离为d,讨论满足题意的点的个数?

此题是圆和直线的综合性问题,又有问题的变式,即通过对此题进行条件变换、结论探索、逆向思考、图形变化、类比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使一个题变为一类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探索、创新能力。教师在讲评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知识点及涉及到的基本解题方法,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听课老师们对此评价相当高!

课后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就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复习效率,展开了大讨论,下面我来谈谈本人对于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感受和感悟:

1.要明确数学题目设计意图。在设计数学复习课时,将知识、方法和策略有机融合并深入落实:(1)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与学生一起探究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解掌握知识的内存联系,深入层次领悟所学数学知识,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恰当地设计一些“错解”与“正解”类比与对照,让学生去发现,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设置障碍、预留陷井,在错误中展示知识的根源错误,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失败中醒悟。适当地为学生展示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3)不论高考还是阶段试题,很多题目源自课本,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直接应用定义层面,而应冲破教材,将知识拓展、提升基础。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扩展了。(4)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逐层解答,引发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高更广地分析问题。

2.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感悟:(1)选题要突出一个“精”,练习要突出一个“准”。例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学生克服定势,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生。建议练习题目要求难度低一点,考点准一点,概括强一点。(2)课堂与课后的关系。要做到课后,看自己在知识上是否有薄弱环节,再认真加以弥补;看自己是否在方法上有薄弱环节,再认真加以提高;看自己是否在思维上是否有薄弱环节,再加以加强。还有就是一定要反思:反思审题,反思过程,反思错因。(3)要加强解题训练。加强运算准确、表达清晰、推理严密的解题基本功训练,注意解题速度,解答格式,审题要慢,思维要全。养成分析命题者意图的习惯,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提高听课效率,深刻体会老师对命题的分析过程,密切注意解题的切入点,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复习心得 篇6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GZ85.Com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复习心得 篇7

[复习目标]

3、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4、理解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

[课前准备]

1.自主复习杠杆的概念,会对常见生活用品中杠杆进行分类。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研究方法。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4.功、功率的概念。

1. 如图1所示,AO是一用来提升重物的杠杆,在图中画出F1和F2的力臂。

2.画出使杠杆AB在图2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3.用滑轮组拉出陷人泥中的汽车.在图3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4.如图所示是锅炉上的保险阀,当阀门受到的蒸汽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阀门被顶开,蒸汽跑出一部分,使锅炉内的蒸汽压强减小,已知杠杆重可以忽略不计,OA与AB长度的比值为1:3,阀门的面积是3cm2,要保持锅炉内、外气体的压强差是 ,试求应将质量为多大的重物挂在杠杆的B点?(g取10N/kg)

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处挂一重G=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_________N;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重500N的物体,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5m/s的速度匀速运动10s.在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J,拉力做的功是 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w,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是 N.

7. 某建筑工地用图中所示的滑轮组搬运建筑材料,若工人用200N的拉力F将建筑材料匀速吊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被吊起的建筑材料重___________N。

8. 李刚同学在实验室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3N的钩码,他测得的拉力为1.25N,10s内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1m。在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9.一辆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⑴轿车速度为多少km/h? 合多少m/s?

⑵若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40kW,则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多大?

10.小雪和小红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小红_________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同时小雪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2)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助找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____________。

(4)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复习心得"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