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创新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4.02.28

创新工作计划。

为了跟上团队的工作进度,是时候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做准备了。常说的工作计划,是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公司的工作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工作计划”,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创新工作计划【篇1】

(一)深化理念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从思想观念入手,通过高频率、多样化、全方位的教育、宣传和引导,让勤劳致富、创新创业理念落地生根。

1、涵养创新创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和送政策、送项目、送培训、送信息“四进四送”活动,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倡导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引导群众摒弃“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传统思想,使创新创业成为全民意愿。

2、加强创新创业宣传。每年开展一次“创新创业全民行动”主题活动,在广播、电视、报纸开设“政策解读”、“创富故事”、“创业之声”等专栏,拍摄播放“为创新创业喝彩,为劳动劳模点赞”公益宣传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网建立“牡创网”,成立创新创业宣讲团,加大对“双创”政策措施、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把自主创新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全市上下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创业。

3、选树创新创业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创新创业者,开展“创新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每年从各行各业选树一批创新意识强、带动能力强、创收利税多的创新创业典型,组织其深入大中专院校、企业、社区巡回宣讲,用身边的创新创业典型激励和引导全民崇尚创新、投身创业。

4、丰富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同心协力创业,凝心聚智创新”、“中国梦·劳动美,职工创新创业”、“青年领航行动”、“建小康·立新功,巾帼在行动”等主题活动,依托“1+X”帮扶创业、“手牵手服务创业、心连心共同创业”、“创新杯”、“互联网+青创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巾帼建功”、“科技创新宣传周”等载体,广泛开展创新竞赛、创业指导、岗位练兵、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交流,帮助创业者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树立信心。

(二)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创业便利化

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涵盖项目发现、能力培养、企业孵化、投融资等全链条支持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多种服务方式、不同服务主体共存的创新创业新环境。

1、加强创业培训指导。按照“培训计划统筹实施、培训项目分头争取、培训对象部门组织、培训服务机构承担”的思路,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培训机制。实施“百千万培训计划”和“百名成功企业家带教百名创业学员计划”,开办“创新创业大讲堂”,每年完成精英培训100人、提升培训1000人、初始培训1万人的目标。依托驻牡大中专院校创办“牡丹江创业学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师资匮乏问题,分类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和课程包,加大对现有培训平台扶持力度,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鼓励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驻牡高校、职业教育学校开展“订单式”培训。大力推进网络创业培训,将网络创业培训面向社会开放,支持发展网创培训机构,引导和帮助更多的人投身创新创业。

2、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积极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各县(市)区引进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创业服务机构。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依托市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等载体,建设一批“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孵化器+创投”等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孵化载体建设,落实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建设电商产业园,推进淘宝特色中国牡丹江馆运营,鼓励创业者依托“互联网+”微创新、微创业。强化创新创业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和项目资源库,鼓励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项目投资机构提供创新创业项目。

3、加大金融助推力度。支持创新创业起步成长,创新政银合作模式,拓宽创新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牡创贷”,引导银行以“一行一品”方式,加大对初创、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创新民间借贷中心服务模式,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创新创业。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扩大风险保证金规模。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建设,积极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以资本投入鼓励创新创业。

(三)落实政策措施,强化创新创业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出台《牡丹江市鼓励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办法》,并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汇编成册,形成《创新创业政策汇编》和《创新创业指南》,营造良好的市场主体发展环境。

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实施权责“两个清单”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禁介入或干预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严厉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乱收费行为。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和各类市场主体作出的承诺,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构筑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2、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加快建立“负面清单”,消除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设立创新创业“绿色通道”,推行“一证一码”登记模式,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对创新创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通过盘活商业用房、闲置厂房等方式提供创业场所,通过发展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业态拓宽创业领域。

3、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资金,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财政出资各类担保、产业发展、再就业、中小企业周转等专项资金重点向创新创业倾斜,并建立财政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设立5000万元创业小额担保基金,通过向各银行招标提高放贷比例,为“牡创贷”提供担保。利用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企业发展。落实国家、省现行针对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税收减免政策落实,采取更加方便纳税人的方式办理税收优惠事宜,减轻中小微企业办税负担。

4、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健全完善科技市场体系,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和创新资金,完善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加大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的奖励和后补贴力度。鼓励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兼职兼薪、离岗创业,促进人才向企业和基层流动。完善人才招引激励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额度生活和住房补贴,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鼓励各类人才带技术、带项目来牡丹江创新创业。支持“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和企业、学校等利用闲置楼宇、厂房、校舍等建设“众创空间”,在房租、宽带接入、公共软件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让创业者和初创企业低成本或无成本入驻。实施普惠性创业补助,对成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外来创业者等,给予一定的补助和补贴。

创新工作计划【篇2】

季度科技创新工作计划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而一个公司或机构的科技创新工作计划,更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将详细讨论一下一个季度科技创新工作计划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并如何制定和执行这样一个计划。


第一步,明确目标和愿景。一个好的科技创新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景。这样才能让团队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和共同的目标。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公司,愿景是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这样的目标和愿景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努力向前,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步,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计划。在明确了目标和愿景之后,下一步就是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计划。首先要确定本季度的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时间表。比如,我们决定本季度重点开发一款智能无人机产品,计划在两个月内完成产品设计和研发,再用一个月进行试验和改进,最后投入市场销售。这样的具体任务和计划能够让团队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步,建立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一个成功的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确定团队成员的职责和角色,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然后要建立定期的团队会议,分享进展和问题,及时解决困难和挑战。最后要建立团队内部的协作和支持机制,激励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四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一个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离不开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支持。要加强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招募具有优秀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完善团队技术结构和能力布局。然后要建立健全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流程,保持团队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最后要不断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技术研讨和创新项目,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第五步,持续评估和改进。一个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持续的评估和改进。要建立定期的评估机制和改进措施。首先要定期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然后要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最后要定期总结和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小编认为,一个季度科技创新工作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目标和愿景、制定具体任务和计划、建立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持续评估和改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一个公司或机构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持续的成功和进步。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创新工作计划【篇3】

一、创业背景

1、时代的变迁赋予了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一样的涵义,也给予了当代大学生不一样的生活和思想,追求的不同,享受生活的方式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卫生巾的价格也处在涨幅趋势。经常听到寝室室友喊到:xx也伤不起啊,卫生巾也在涨价。或者有的时候忘记带卫生巾,没有做好准备。当然我也是女孩子。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今社会的经济提高,促进了我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了。女性朋友对卫生巾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也给做山寨产品的厂家提供了机会。我们要抵制这种现象,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大家的健康。

二、创业目的

锻练、展现自我、增加能力。校园里更大社团和学生会对我们这些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进步的空间,所以我们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2、让女孩子每次用的都是新的,不需存放,不需一次性大量购买。不用怕来大姨妈伤不起,我们的价格是最低的,质量,有求必应,服务第一!

3、我本身是一名特别贫困生,勤工助学是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想做的事情。一来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来也可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自立与成长。

4、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这就使得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开另外一种勤工助学的渠道,以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三、市场预测

目前我国卫生巾行业的现状:我国护舒宝、ABC之类的品牌,也有着娇爽这样的经济类品牌,种类繁多。据专家预测,中国的卫生巾市场容量相当大,市场上存在的品牌可达20―30个,所以我想要在这一市场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四、服务介绍

服务每一个人。对每位女同学喜欢用的卫生巾牌子和例假日期做好登记,我们会提前几天送去提醒(以亲自上门或电话问候的形式),询问是否需要卫生巾,痛经的同学是否需要红糖或药剂。送货到门,不需要同学自己跑腿去超市买,我们的卫生巾品牌很多,针对每个人需要,而且我们的价格也会比超市的便宜,以人性化的服务,做好温馨提示。让女孩子每次用的都是新的,不需存放,不需一次性大量购买。设置送货上门,价格低,质量,有求必应,服务第一。

五、经营项目

不同价位的卫生巾

3、缓解痛经的药剂

4、护理品

六、营销策略

学校安排送货人员、各寝室楼安排送货人员、负责调查问卷、负责询问和慰问、记录每个同学例假日期。

调查问卷,先吸引群众眼球,在寝室内部做宣传,网站宣传,电话短息宣传;

3、经营上:生产厂商直接进货,价格低,薄利多销,固定实体店。

七、经营原则

1、真实原则:从生产商直接进货,保证正品,不弄虚作假。

2、互利原则:在真诚的基础上,做到主顾双方平等互惠。

3、优质服务原则:保证为求助者所提供的优质耐心的服务,提前做好温馨提示,真正做到送货上门。

创新工作计划【篇4】

南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各类违反劳动合同法案件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作用。

一、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采取有的放矢的工作方式,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通过抓重点,解决难点来实现以点促面,有效提升企业合法用工,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意识,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向前发展。我辖区有两个比较集中的用人单位集合,分别是竹木市场和国联物流,可以有针对地对用工关系进行宣传指导。

二、认真总结,及时处理。对于每次的专项检查和下基层检查工作都给予事前周密计划,事后认真总结。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帮助企业用工进一步规范,使检查效果最大化。

三、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完成工作。经过了周密部署和安排,通过对案件的查处或采取直接深入企业和电话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确保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得到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的宽带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方式完成相关工作。

通过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保证上门检查用人单位不少于30家,力争今年内全区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力争基本完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内容,全面检查、补充更新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及电子信息档案。

创新工作计划【篇5】

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本文将从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创新创效目标设定、创新创效策略制定以及创新创效实施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一份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制定方法和内容。

首先,企业内外环境分析是创新创效工作计划制定的第一步。企业在确定创新和创效计划时,必须对内外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资源、人力、技术等方面,外部环境包括市场、行业、政策等方面。通过对环境的分析,企业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市场机会和潜在威胁,为创新和创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其次,创新创效目标的设定是工作计划的核心。创新和创效的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可衡量性意味着目标必须能够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和评估,如销售额增长率、市场份额提升等;可达成性意味着目标应该是具备一定挑战性但又能够实现的,不能过于苛刻或不切实际。在设定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确保目标的持续可行性。

第三,创新创效策略的制定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创新策略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而创效策略包括成本控制、效率提升、质量改进等方面。在制定策略时,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创新和创效。同时,在考虑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风险与回报的平衡,以确保策略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

最后,创新创效实施是工作计划的关键环节。创新和创效不仅仅是理念和策略,更需要在实践中得以落地和实现。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项目进度,确保各项创新和创效工作能够按计划有序进行。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和创效活动,不断推动企业的优化和升级,取得更好的业绩和成果。

总之,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企业的内外环境,合理设定可衡量且可达成的目标,制定有效的创新创效策略,同时做好实施和监控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持续发展和卓越业绩。

创新工作计划【篇6】

我在新疆医科大学自律委员会已经快三年了。在这三年的工作当中我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有了很多想法,在这假期当中我把这些刑法从新整理,做成了一个工作计划。

1. 我作为宿舍部人员,我们的重要工作是查宿。以前,也包括现在,在查宿过程当中我们的处理方式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在很多校友们的眼里形象不好,他们都认为我们是一群“强盗”,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为校友们做好服务,逐步变成他们不可离开的靠山。

2. 提高纪律性,在排队等待查宿的时候,以及查完宿舍等待下楼的时候,让成员们自觉排成靠楼梯方向站的一列队伍,这样不仅可以让队伍整齐,更能提高上下楼的纪律。

3. 固定安排两人为一组,这样查宿就不必自由组合,让队伍散漫。且可以提高效率。成员在不在两人互相确认就可以看出来,可以预防早对和迟到的发生

4. 查宿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我们不是凶神恶煞,查宿要有礼貌,出门时要说“对不起,打扰了。”

5. 自律会要以服务为主,巡逻时要检查卫生,看见垃圾要捡起来,提醒卫生不好的宿舍打扫卫生。

6. 每两周派巡逻的人员,去记录宿舍里的窗户、门把手的损坏情况,去向宿管报告,帮助处理

7. 我打算和每一层的辅导员助理搞好关系,方便及时掌握每层的情况。

8. 和宿舍里的辅导员老师联系,打出一份住每一个宿舍的人员名单和信息,以便查宿时的需要,不让外校人员进入留宿。

9. 抽个时间进每一个宿舍和校友们进行交流,为了建设和谐的校园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创新工作计划【篇7】

创新创效工作计划

引言: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创新和效率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高效执行的工作计划。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一个名为“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和效益的双赢。

第一部分:背景和目标设定

在这部分,我们将介绍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背景和目标设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需要创新和效效。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快速变化,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来适应新形势。而效效的提升则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利润率。

然后,我们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例如,提高产品创新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这些目标将成为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基础。

第二部分:创新创效工作计划详解

在这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如何制定创新创效工作计划。

1. 创新团队的组建:我们需要组建一支创新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和层级,以确保多元化的观点和思路。这个团队需要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并定期汇报进展。

2. 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和工作坊等形式,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员工应该被鼓励提出新点子,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3. 创新流程的建立:制定明确的创新流程,包括创意收集、评估、开发和实施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4. 创新资源的配置:为创新项目分配必要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和设备。资源应该根据创新的重要性和潜在回报进行优先级排序。

5. 创新成果的评估和追踪:定期评估创新项目的成果,并追踪其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如果发现某个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或停止。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在这部分,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展示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实际效果。

假设一家制造业公司希望提高产品创新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他们按照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和组建创新团队,该公司成功收集到了大量的新创意。经过评估和筛选,他们选择了一些有潜力的项目进行开发,并为其分配了必要的资源。

最终,这些创新项目帮助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颇受欢迎的新产品,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采用更高效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该公司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率。

结论:创新创效工作计划是企业在当前竞争激烈商业环境中实现成功的关键。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按照步骤进行详细的计划制定,企业可以在创新和效效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创效工作计划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鼓励企业采用这样的计划来推动创新和效效的提升,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创新工作计划【篇8】

随着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的升级和变革,尤其是近年来,科技创新更是如火如荼地展开,不仅创造着更多的价值,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让科技创新与工作计划结合起来,成为了一道紧迫的课题。这篇文章将从产生的背景、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科技创新与工作计划的结合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背景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产业格局在不断变化,企业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迎接着自己的发展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竞争优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企业的资源,成为了每一位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前企业发展中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来自行业内外的竞争者,资本也在加入到这场竞争中。

2、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的压力加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前两大因素,如何利用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对于企业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与工作计划的结合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具体措施

1、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各个领域都需要不断地创新。企业需要不断地了解市场形势,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并积极从中创新。同时,也需要不断推进传统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 培养人才队伍和团队合作

科技创新是一项持续的过程,在企业内部,需要培养和发掘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培养好人才,才能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同时,企业内部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协同创新能够更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进程。

3、 制定科技创新计划和目标

制定科技创新计划和目标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市场趋势,设定相应的科技创新计划和目标,以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

三、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科技创新与工作计划的结合:

1、 建立数字化的生态系统

数字化生态系统是企业实现科技创新与工作计划结合的基础,可以通过构建各类应用、数据、设备、网络环境等方面的数字化系统来提高企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2、 建立结构化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企业实现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科技创新和工作计划结合的基础。数据中心可以提高企业数据管理的安全和效率,进而实现企业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3、 加强合作和交流

科技创新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而这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中心、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强企业内部团队合作,以及企业和学术机构等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结语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工具,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科技创新与企业的工作计划相结合,还需要循序渐进和不断实践,这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企业内部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人才队伍,以及完善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设施和数据管理系统的支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创新工作计划【篇9】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这个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而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数据驱动力。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也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实现自己的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和工作计划同样重要。那么,下面将对这个主题进行详细探讨。

科技创新,其含义可以定义为持续的研究和发展,用科学方法探索新的技术,以期达到不同领域和产业的创新。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系统性的、依赖数据的方法来创造新的或改进的技术,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科技重点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国家的合理转型,产业结构,社会变革和生产力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需要推进创新的方式和平台来实现创新。为了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许多企业已经制定了科技创新的工作计划,以保持其技术水平的优势。这些工作计划可以设置实验室、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设施,使公司拥有完全独立的科研能力。此外,它还可以通过课程培训和内部知识分享等渠道,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新的创新灵感。这些机制可以积极地保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保持其重要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也需要与工作计划相结合,以确保创新能够实现可行性,并能实现商业价值。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工作计划通常可以提高员工的意识、挑战他们的想象力、学习新的创新知识和技能。通过与员工工作计划的相结合,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更有动力去创新,提高满足客户、增加新工作的能力。同时,利用科技创新来改善、优化、创新公司产品,从而增强产品创新能力,让公司产品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另外,结合科技创新和工作计划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最新科技研究,供企业获得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并引领并实现科技发展的方向。

最后,科技创新和工作计划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高地重要。它们具有双向联系,相互依存性,需要一个多方的努力来实现有效的实践。通过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和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计划,可以增强公司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创新与实施工作计划之间的相互反馈和协作是良好,并有意义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科技创新和工作计划的关系,才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达到更好的发展目标。

创新工作计划【篇10】

第一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证。为提升院所的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并制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福建省中长期(2015─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15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15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臵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基本原则。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依靠专家、择优遴选,激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根据院的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

第1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专家的人员召集、组建团队。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开放流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队整体根据绩效验收情况,确定下轮是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人员优先进入团队,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团队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动团队建设。

4、政策激励。创新团队优先配臵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省和国家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5、合同约束。加强对创新团队所承担的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书,严格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管理,规范团队成员行为。

6、目的清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臵;有利于凝炼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利于融入国家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影响力;有利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有利于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和有利于“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建设。

第四条建设目标。衔接院首批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协作创新、促进群体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力量,协同推进院相关学科平台与学科团队的建

第2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设,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形成若干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使我院在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一批冲击国内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现任院长担任,副组长由现任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人事处、计财处、科研处、产业处、行管处和监察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团队遴选工作;审定经费支持额度;对团队申请资助的院本级研究计划项目组织论证;审定团队终期验收情况和确定下轮建设办法等。

第六条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团队建设办公室),挂靠院科研管理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第七条由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原则上由院外相关的知名专家9~1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拟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可行性论证,对运行中的创新团队进行阶段性评估,对达到合同建设年限的创新团队进行终期验收。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依据本暂行办法,负责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团队的内部考核评估等运行管理。

第九条经评审委员会论证、推荐的拟建创新团队名单,阶段性

第3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评估及终期验收结果,送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报院党委研究决定。

第三章团队构成

第十条科技创新团队是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及我省“三农”发展的需求,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承担重要科研课题,与我院的相关学科的创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自然形成或有效合作、整合等形式形成的、具合理学术梯队的研究群体。

第十一条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组成结构原则上由首席专家提出,每个创新团队设立1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为学科带头人;设立若干名责任专家,责任专家为学术方向带头人;具若干名研究骨干和若干名专业研究初级工作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总数不少于10人。

第十二条首席专家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2、近5年主持国内外重大项目或获过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以上或已发表过SCI收录的累计影响因子3.0以上论文或在本研究领域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专家;

3、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学科透视和把握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责任专家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一致,原则上

第4页共9页

主持相关研究的国内外重大、重点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第十四条研究骨干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主持或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具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院青年拔尖人才,可优先入选团队。

第四章遴选程序

第十六条科技创新团队按以下程序遴选: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群体,自然列入我院的创新团队建设。

2、院根据学科领域建设与发展需求,发布拟建科技创新团队申请指南。首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拟定为:基础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动物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农业经济与管理。

3、拟以首席专家身份参加申报的学科带头人,根据指南的要求,自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提交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申请书。

4、拟申报组建的创新团队名称,可根据指南要求的学科领域自行拟定;提交的申请书应包括团队人员组成、结构,领域研究进展背景,拟组建团队的已有基础,研究工作内容,技术路线,预期研究目标、承担项目目标、队伍建设目标、基地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团队运行(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根据自身定位和研究领域特点制订的系统发展计划和建设措施等内容,具体格式、要求可从院科研管理处网页上下载。

5、申报资料由团队建设办公室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申请,由团队建设办公室汇总提交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

6、评审委员会应对提出的申请,给出评价性意见和是否同意资助该团队建设的结论性意见。评审结果报送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7、审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科技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与院长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并发文公布。

8、团队成员不得同时加入两个团队。

第五章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根据本暂行办法总则要求,创新团队与相关学科的平台建设相衔接,采用择优选定、分批设立、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对创新团队进行目标管理。

第十八条创新团队有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所依托(挂靠)单位具良好的支撑环境,团队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进入创新团队的人员,其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第十九条创新团队的工作条件和运行经费通过多渠道解决,依托单位应在各方面给予创新团队支持,创新团队应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开辟经费渠道,使自己在竞争中发展提高。

第二十条创新团队成员对外申请获资助的项目、经费,以及研究获得的成果、知识产权等,其行政管理和所有权仍归创新团队成员所属的行政单位,但创新团队可计入本团队工作和创新业绩。

第二十一条批准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院每年以研究计划项目的形式给予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其持续开展某一方向的研究。

第二十二条创新团队获得的院本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创新研究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添臵等,每年须填报项目任务书及经费分配方案,经首席专家和责任专家签(章)认可后,交由团队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团队建设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审核,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审批。院计财处根据各团队的经费分配方案,将经费下拨到任务承担人所在单位,列入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但首席专家可在项目任务范围内进行协调使用。

第二十三条创新团队应加强对国内外开放和学术交流,在组建伊始应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

第二十四条院职能部门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在项目申报、成果评定、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创新团队给予倾斜。

第二十五条创新团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缓拨、停拨或追回经费;必要时可更换首席专家。

1、在科研上弄虚作假,违背科学和职业道德;

2、计划执行不力,创新研究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未能按管理要求及时上报年度进展报告;

4、首席专家因某方面原因不能履行职责;

5、违反本暂行办法的其他规定。

第六章验收评估

第二十六条创新团队的支持期限一般为5年。院科技创新团队

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创新团队建设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实行年度报告制度,由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对年度报告重点审核完成争取经费指标情况,对中期和终期报告考查其综合指标完成情况。对成绩显著、状态良好的创新团队可提出以适当方式给予延续、稳定的支持。对未能通过终期验收的创新团队,其首席专家不能申报下一期团队建设任务。

第二十七条未通过中期评估的创新团队,院科技创新团队评审委员会有责任对影响完成目标任务的相关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团队人员组成结构,直至首席专家人选等提出调整建议。对中期评估中表现出尚不具备实施创新团队建设条件的,可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八条主要验收指标。

根据各团队签订的具体建设任务指标进行验收,但不低于以下基本要求。建设期内,各创新团队用于购臵设备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的经费不少于项目总经费的20%;团队实验仪器、设备、设施遵循开放、共享管理;每个团队获得院外的项目资助经费不低于本院资助团队建设经费的3倍(含3倍),软科学类为1倍(含1倍);每个团队至少每年承担1项国家级项目。团队内人员到海内外学术交流5~8次,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2次。其中:

1、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团队:以高水平论文产出为主,发表SCI或EI收录的论文,其影响因子累计15点以上(含15点);同时,在本研究领域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2、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的团队:以专利、成果奖等的

产出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为主,获得发明专利、或新品种、或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项和省部级二等(含二等)以上成果奖励2项以上。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化孵化基地或应用推广基地。建成省或院的相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软科学研究类团队:以高质量学术论文、重大政策建议和战略研究报告为主,执行期内撰写1~2份有关报告或建议提交、省政府或中央有关部委,并得到采纳;有重要影响的专著1本;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或SSCI论文)5篇以上。

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除主要验收指标外,产生的其他方面业绩也可以适当计入验收成绩。

第二十九条首席专家每年对受聘人员按确定的岗位职责和合同要求进行年度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后续聘任的依据。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根据本暂行办法形成的有关人事、分配、奖励等实施细则,与本暂行办法具同等效力。本暂行办法适用于院创新团队的建设管理,在此范围内与本暂行办法不一致的有关办法、规定,依从本暂行办法。

第三十一条本暂行办法解释权归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

第三十二条本暂行办法自2015年12月12日起实行。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2016-09-2312:20|#2楼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学科建设方向以及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稳步推进博士点立项(支撑)学科和一级硕士点学科建设;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暂定为三年。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负责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不少于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立项建设(支撑)学科、一级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4.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具体的组建条件如下。理工类团队:

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10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篇以上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检索收录论文)或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

③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1

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

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3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

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同理工类团队。

艺术类团队:

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5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艺术作品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幅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展览及大赛上获得二等奖1项;

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同理工类团队。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新引进的人才可随时申报团队)。在申报时间内,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同一成员,不得同时申请参加两个或以上的团队。

2.科技处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五、建设任务

1.通过团队建设,在多个学科逐渐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若干团队,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学校科研特色与方向的重要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承担一批国家、省、部级各类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创新人才。

2.具体指标如下所示。

理工类团队:

①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科研经费为10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横向累计进款10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经费500万以上;

2

②三年建设期内,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含)以上或人均发表论文被SCI、EI检索收录在2篇(含)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收录论文);

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

①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经费为5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含)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横向累计进款3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经费100万以上;

②三年建设期内,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含)以上或人均发表论文被SSCI、EI检索收录在1篇(含)以上或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上人均发表论文1篇(含)以上或在CSSCI/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或扩展版)所列刊物上人均发表论文2篇(含)以上。

艺术类团队:

①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经费为10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含)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横向累计进款10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经费500万以上;

②三年建设期内,国家级展览及大赛上获奖1项(含)以上或人均发表论文被SSCI、EI检索收录在1篇(含)以上或在CSSCI/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或扩展版)所列刊物人均发表论文2篇(含)以上。

六、管理与经费资助

1.团队负责人由学校聘任,并签订聘任合同。团队成员由团队负责人自行聘任。团队成员在聘期内不得申请或加入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如不能完成和履行合同职责,可向学校提出申请解除其聘任合同,并在聘期内不得申请或加入新团队。

2.团队在年度工作完成后,须向科技处提交《团队建设年度进展报告》,并接受学校组织的年度评估和检查。对完成情况不佳的团队,要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

3.考核合格的团队奖励人年均1.2万。

七、其他

1.只有围绕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团队成员集体署名(不少于3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方可认定为团队取得的成果。

2.省级以上展览及比赛获奖以学校认定为准。项目(课题)、论文、专利、专著、获奖等成果应以大连工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3.具有讲师及以下职称的年轻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可不计入考核指标,同时也不参与奖励分

配,具体人员由团队负责人提出名单;入选团队的成员在申报各级各类项目时给予优先考虑。

4.近五年指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第一个建设期内指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5.本方案由科学技术处负责解释。

创新团队建设2016-09-2316:59|#3楼

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已成为国际化的潮流和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凝聚优秀人才,打造优势创新团队。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已把建设创新团队作为人才工作的新亮点,加大措施,积极推进。

、省政府在全省科技大会上明确要求,“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发现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为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省直8个部门抽调24名同志组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课题组,由4名厅级领导干部带队,分别到我省29所高等院校、11家科研院所、20家企业进行了集中调研,调查统计了600个科研团队,并对国内外创新团队作了了解。

一、我省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的初步探索

近几年,我省在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就整体而言,这项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自发的探索。从创新团队形成发展的情况看,有些属于长期积累、自然形成的,有些是通过政策引导,有计划组建的。我省最早明确提出“创新团队”概念的是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这两所大学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强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意见》和《优秀中青年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目前,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涌现出一定数量的创新团队,并有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团队、晶体材料团队,中国海洋大学可持续海水养殖团队等3个创新团队正式列入国家支持计划。总结分析比较成功的创新团队,普遍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一)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团队能否做出创新性贡献,根本在于其研究方向是否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是否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海信集团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自2001年成立ASIC研发团队,坚定不移攻关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技术,历时五年成功开发了“信芯”媒体处理芯片,打破了中国彩电年产7500万台竟无一片“中国芯”的历史。省农科院小麦创新团队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把育种目标确定为改良与高产优质同步提高,围绕小麦品种创新,数十年潜心研究,先后育成了济南、济麦系列高产优质新品种,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占全省70%以上。文登整骨医院锁定骨伤专科,凝聚团队力量,进行精深研究,先后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33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等团队都是经过十几年的学术积累,在某个研究方向达到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

(二)有核心领军人物。优秀的领军人物是创新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我省高校157个创新团队,有86个是围绕学术带头人组建的。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团队由彭实戈院士领衔,中国海洋大学可持续海水养殖团队由长江学者麦康森、宋微波领军,山东中医药大学藏象研究团队以泰山学者乔明琦为核心。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多数也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的。省医科院实施126人才建设工程,遴选出7名在国际上同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以带头人凝聚创新人才群体。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通过引进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国际化学形态委员会中国代表和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联络员王小如,从厦门大学整建制地引进了一个完全具备紧跟国际学科前沿能力的创新团队。

(三)有一个创新人才群体。创新团队既要有核心领军人物,也要有结构层次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中国海洋大学规定,创新团队要有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科学思维活跃、优势互补的学术梯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基因组团队,为促进学科交叉发展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实行“6+6”模式,由6名国内专家与6名海外专家以合作伙伴形式开展创新研究,组成目标聚焦、机制新颖、内外结合、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青岛软件控股公司从国内外聘请信息控制、机械、橡胶等专业20多位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创建了行业技术交流人才俱乐部,使整个团队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

(四)有基本的科研创新平台。良好的创新平台是科研团队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目前,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11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09个。这些创新平台成为各类创新团队的主要载体。山东大学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组建了17个创新团队。省科学院打破研究所、实验室界限,形成学科联合的科研平台,组建了

21个创新团队。海尔、重汽、得利斯等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多种方式吸引凝聚创新人才,形成优秀科研团队。浪潮集团建立了基础科研中心、技术研究所、生产工程研究部三个层次的创新平台体系,分别从事基础技术、应用项目和现实生产工艺研究,实现了连续10年蝉联国产服务器第一。还有一些创新团队是以重大课题攻关和工程项目为平台载体组建的。如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依托“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形成联合攻关课题组。

(五)有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对创新团队实施专项管理,由科技处、文科处和人事处分工负责,对优秀创新团队可以打破现有学院、学科的界限,建立灵活的教师和科研管理体制。山东大学对创新团队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整个创新团队计划的实施、管理和相关资源的统筹安排。省科学院、省医科院等允许学科带头人自己选助手,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员创新作用。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制定了评选奖励学科带头人的办法,有的还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待遇的办法,通过评选功勋人物、设立创新人才奖、创新增值与待遇挂钩等形式,稳定创新人才,凝聚创新团队。

(六)有持续的经费支持。山东大学对创新团队实行连续资助,已拨付资助资金2300万元。中国海洋大学给每个创新团队50—200万元的综合配套经费支持,连续支持4年。山东农业大学拿出1亿元用于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省医科院先后投入1.75亿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支持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科研经费投入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9.1%,重点支持4名聘请院士领衔的科研创新团队。威高集团研发投入年均递增30%,2015年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团队基金达5300万元。

(七)有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子。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把研发中心设在国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成为全球10升发动机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东岳集团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建立东岳研发中心,借助知名高校的科研力量,成功攻克了离子膜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这一技术的集团。山东科技大学自2003年以来,依靠“矿山灾害预防与控制”等创新团队,先后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1000多项,经费达2.28亿元,解决了大量企业技术难题,创造了几十亿元的经济效益。莱州农科院李登海率领团队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出超高产玉米品种,又率先进行产业化实践,成立了上市公司。现在每年科研投入1200万元以上,实现了“以经营养科研,以科研促经营”的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创新团队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区域竞争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

——创新团队是攻克核心技术、创造重大科技成就的突击队。“十五”期间,我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4万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95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900多项。每一项自主创新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优秀创新团队。突破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技术的是战嘉瑾“信芯”团队,研发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YH-16)的是罗永章博士团队,创新全氟离子膜技术的是东岳集团张永明团队。

——创新团队是催生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从英国引种大菱鲆,开展繁育及养殖技术推广,带动了一个15亿元的产业。“登海玉米”依靠创新团队,十六年间两次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累计推广面积9亿亩,增产粮食900多亿公斤。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凌沛学带领的生物药物创新团队,首先将玻璃酸钠及其制剂用于医疗,并实现产业化,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眼科药生产基地。

——创新团队是凝聚、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创新团队近两年就培养出1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1名泰山学者。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院士领军的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创新团队,培养凝聚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

二、当前我省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创新团队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调研中不少专家学者谈到,“从面上看,创新团队还仅仅是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从上到下普遍重视不够,既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动,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创新团队”。有些科研单位虽然提出要发展创新团队,但对如何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一些探索做法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特别是对创新团队的发

展规律、运行机制等还缺乏深刻认识和系统总结。不少科研人员还习惯于单打独斗,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不能自觉融入创新团队。

2、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少。目前,我省还没有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计划的创新团队,列入教育部支持计划的创新团队仅有3个,而且都在中央驻鲁单位。正如山东大学钱逸泰院士说的,“山东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的科研创新团队”。代表我省高校最高科研创新水平的157个创新团队,有一半以上还拿不到国家级项目。高水平创新团队少,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军人物匮乏。目前,驻鲁两院院士只有33人,居全国第10位;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8人,长江学者17人,均不到总数的2%。省四大科学院总共只有院士1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7人。30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有博士970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0.7%。

3、持续稳定的支持机制尚未建立。目前,省里还没有专门针对创新团队的指导性意见,政策扶持导向不明确,经费投入不足。2015年全省研发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05%,低于全国1.30%的平均水平。调查统计的600个科研团队,有2/3反映科研经费少,对创新团队没有专项支持,特别是一些重大基础性研究,周期长、成本高,而资金投入既不到位又不稳定。有的反映,“项目周期短,没有连续性,不能深入研究”。有的反映,“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评比,轻管理,有的只给挂一张牌子”。青岛农科院2015年事业费总投入1512万元,912万元用于人员工资,科研经费仅有240万元,有些科研项目难以维持。

4、创新团队形成发展还有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人才群体集聚还存在不少困难。有的单位受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科研经费等条件制约,引不进领军人才;有的引来了领军人才,配不上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有的形成了团队,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领军人物在选题立项、人才配置、设备使用和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没有支配权,甚至连选助手的权力都没有;有的利益分配制度不活,调动不起整个团队的积极性。二是科技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创新团队领军人物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跑课题、跑经费。有的科研人员反映:“现在是70%的精力跑项目,30%的精力搞科研。”有的年轻科研人员反映,“经常感觉做事情很难”。三是创新氛围不够浓,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还没形成,科研普遍存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现象。

三、对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反映和呼声

省里组织开展“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调研活动,在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科研人员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一些愿望和要求。

(一)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件关系山东长远发展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应予高度重视。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一致反映,“省里抓创新团队建设,顺大势,合潮流,管长远,抓住了自主创新的关键,抓到了人才建设的核心,必将大大增强山东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郭庆惠说:“省里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过程中,提出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这个命题,抓住了这项工作的龙头和牛鼻子,符合省情,符合国情,符合人才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山东大学彭实戈院士强调,“发展创新团队是大势所趋,希望省里抓住有利时机,建设一批优势创新团队,给予重点支持,用不了几年就能出大的成果,也有利于年轻人才快速成长。”青岛大学校长夏临华谈到:“国家搞自主创新战略,每年向高校投入六七百个亿,靠个人很难拿到大项目,必须依靠团队去争取。省里从整体上推一推这项工作,确实很有必要,很有意义。”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说:“创新团队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层次,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是真正响应中央号召,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可持续创新的重大举措。”

(二)发展创新团队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必须抢抓机遇、尽快启动。许多院士专家谈到:发展创新团队已经摆上党和国家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位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0年就设立了“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先后资助了118个创新团队,资助总额达6亿元。教育部2004年制定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每年遴选支持60个创新团队。目前,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正在加紧培植创新团队,日益形成团队竞争之势。我们要迎头赶超科技前沿,争取有更多的创新团队进入国家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一些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呼吁:抓创新团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能光喊口号,要抓紧行动,真抓实干,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调研组所到之处,

都建议省里尽早出台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措施,尽快形成全省整体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工作局面。

(三)建设创新团队是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工程,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调研中很多同志认为,“创新团队培养的是人才团体冠军,是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要着眼长远发展,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建议,“省里要通过创新团队建设,进行学科布局的顶端设计,围绕有生命力的学科组建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创新团队引领学科未来,支撑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冲击科学技术最前沿”。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徐学增强调,“建设创新团队,除了政府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整合有效科研资源,形成自主创新的整体优势和强大合力。”不少企业负责人谈到,“核心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培育创新团队要遵循规律,企业要舍得长期投入,省里更要有长远规划”。丛林集团总裁张培良建议,“企业与科研院校应当以市场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结成创新联盟”。

四、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当前国内外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新形势、新经验、新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对创新团队的认识。建设创新团队是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群体、冲击国家科技最高水平的有力抓手,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项战略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提高对推进创新团队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在全省上下形成重视创新团队、培育创新团队、关心创新团队的共识,为加快推动创新团队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抓紧制定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团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加大对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凝聚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合力。引导支持创新团队建立运转灵活、高效有序、效率优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为创新团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经过3到5年的努力,争取有一批省级创新团队纳入国家支持计划。

(三)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冲击国内、国际科学前沿的优秀创新团队。从我省产业布局和科技发展规划出发,着力打造善于攻克核心技术的创新团队。突出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形成“重点学科+学科群”模式,推动建设若干重点学科群,推动若干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一大批科技尖子人才、领军人才的涌现。认真落实胡-锦-涛在2015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对优秀创新团队的鼓励政策,每2年评选一次“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每次评选10个左右,给予表彰和重点支持。通过省级优秀创新团队的示范引导和带动,在全省各行业、各领域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各具特色的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内国际一流的创新尖子人才、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在学术技术梯队中形成科技创新骨干力量和符合创新需求的人才结构,推动我省科技活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团队发展的宽松环境。大力发展奋力攀登的创新文化,培育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保持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营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机制,允许和宽容科技创新失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创新团队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在全社会形成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关心爱护创新团队领军人物,帮助他们提高科技领导和管理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发现人才的“伯乐”和引导人才的“灯塔”。

"创新工作计划"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