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品三国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12

品三国读后感。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品三国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三国读后感 篇1

读完了义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让我对三国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但也有意见和分歧。

刘备,姓刘名备,是玄德。他有汉代的皇室血统。在书中,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这本书对刘备的评价使我对刘备的生平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很赞同作者对刘备的评价,我也认为,未成蜀主之前的刘备,浑身上下透露着高贵的皇室气息,虚心谨慎,重情重义,求贤若渴的刘备,在两个兄弟张飞、关羽和大贤诸葛亮的帮助下,终于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国皇帝,有因一时冲动,想给两位兄弟报仇,而落了个病死白帝城的悲惨结局。

诸葛亮是孔明和卧龙。正如书中所说,诸葛亮是一个神童,聪明,足智多谋和奉献。有许多成语可以用自己的心赞美他。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能力,想陷害他。但诸葛亮聪明的反应却让周瑜咬牙切齿,怒气冲冲地走开了。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在城门前**气绝,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也就是丞相,为刘备出谋划策,初出茅庐时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扭转了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看法。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后出师表》中写到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可当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时,不够外面百鸟稠鸣还是春风荡漾,他只关心军事,由于过度的操劳而不幸过世,死时年仅五十四岁。英明一世的天才诸葛亮卧龙先生就这样离开了。

书中对曹操的评价是个狡猾的恶棍,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的脑海里,曹操治国有方,教子有方,是个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战略家。

多疑的性格塑造了这个“保守党”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这乱世中处事的方法吗?三国人物中,我最钦佩曹操和孔明。

畅游在书海中,遥想三国人物,李白的《咏赤壁》写得好,只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到江边,那火海滔天的景象仿佛有呈现在眼前。《品三国》这本细品三国的书,令我受益匪浅。

品三国读后感 篇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看过了两遍,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易中天写的《品三国》,有了更深的感触。以前,我对曹操的印象是残忍、凉血、奸诈、霸道、大胆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个十足的“**”,其霸道和残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贼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这话说的很实在,也很可爱,体现出了他的幽默、豁达、洒脱。

空闲之余,久闻易中天之《品三国》一书。这也让我明白了曹操为什么能一步步坚强起来!还有一个人使我很欣赏的,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但我欣赏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划才能,就拿赤壁之战来说,曹操大军就要灭刘备,刘备无处可去,只能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但是刘备刚被曹操打败,首先气质上就低人一等,诸葛亮作为刘备最器重的人才,自荐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也使诸葛亮初出茅庐为刘备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做的相当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划能力,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鲁肃,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误,但诸葛亮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这是我十分欣赏也是十分值得我去学习的。

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我谢谢易老师带我的这些宝贵的财富!作文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历史为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纷呈而久久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三国,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品三国》也在某些方面让读者看到了三国正是的一面。许多人认识三国都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有它的虚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国史要追溯到陈寿《三国志》,而《品三国》最出色的一点是大量引用了三国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实,而这些文字是我们这些只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国演义》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得他在历史中却是一个拥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怀的人。许多人都知道空城计,读者们都为诸葛亮的胆识所折服,但谁又能想到,这或许是司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维持司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棋……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品三国》不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之后,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将被企业写入公司的必读书目。据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曹操提出了以下政策:一要实事求是,更加务实。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段话作为《三国演义》结尾再适合不过了,而现在我们又拥有了《品三国》去延续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易中天是厦门大学的教授,这本《品三国》是他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讲义基础上修改而成。

《品三国》语句幽默,雅语、俗语并用,且一语中的,可见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之强,另外,本书旁征博引,可见作者的确知识渊博,对三国之历史、文学烂熟于心。这本书让我对《三国演义》及《三国志》的兴趣更加浓厚,特别是《三国志》,作者多处引用其中的语句来证明史实,我很想读一读。

读完一本书,我总想总结一下它给我的启示。这本书有几点给我印象比较深:

一、三国历史从何说起: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差不多都会从董卓之乱或更早一点说起。作者认为,因为曹、刘、孙三大势力获三大集团,是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们建国之前就已基本形成。

因此,《三国演义》通常是指从汉献帝元年(公元190年)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90年历史。

2、 《三国演义》应读哪些书:作者认为任何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有三种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首先要弄清楚历史形象,须读正史,比较靠得住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四川人,西晋统一后五年就完成了《三国志》,时间隔得短,治学态度严谨。

另外,可参考距之一百三十年生活在南朝刘宋时代的裴松之为其所作的注。裴是山西闻喜县人。了解文学形象自然读《三国演义》,而民间形象,便须考察民俗了。

比如屠宰业奉张飞为祖师爷,编织业奉刘备为祖师爷,剃头匠奉关羽为祖师爷,诸葛亮则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曹操乃白脸奸臣一个。与《三国演义》有相似之处。

三、《品三国》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作者虽讲的是自己眼中的三国,属一家之言,然而尽量尊重史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尽量客观。对曹操,作者同意“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观点,认为曹操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外,又是一个儿女情长之人,临终前安排后事,“留连妾妇,分香卖屦”,还宽宏大量,能够宽恕背叛过他的魏种、毕谌以及写檄文辱骂他的陈琳,但同时又是一个斤斤计较、有仇必报之人,如杀大名士边让,谋士荀彧、娄圭等。

他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有心胸狭隘。“维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对诸葛亮来说,笔者并不否认他是一个著名的人物、足智多谋的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而是否定神话的实践。

刘备并非只会逃跑和哭泣,诚英雄也,有英雄志、英雄气、英雄魂,英雄义,只是长久以来,英雄无用武之地。鲁肃不是那种忠厚、老实、学究、无用得人,而是那种直率、侠义、通俗、颇有政治头脑得人,为孙权制定战略计划,对孙刘同盟的缔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周瑜也决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而是“气量颇大”、“雅量高致”,才貌双全,气质高贵、气度恢宏,潇洒儒雅、风流倜傥,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

四、《品三国》对历史事件的考证:《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文学,虚构成分颇多,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相反,这会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作者对《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庞统献计”、“借东风”以及后来的“空城计”、“三气周瑜”等做了一定的考证和分析。

品三国读后感 篇3

《易中天品三国》其实全书在建树上,没有太大的新奇之处。大体是再一次把我所喜爱的三国历史再讲一遍。没有任何学术性的突破。

但全书在用语上的现代化,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与当年的戏说系列相似。不过易先生在很多地方的见解还是与我有很大出入。

首先是对关羽的了解。易建联在书中多次提到,他可以独立自主,是个天才。但我个人认为他只是个幸运的人,除了忠诚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是遇到像刘备这样的主,估计什么官职都轮不到他。

曹操对他的信任估计主要还是对刘备眼光的信任。首先,关羽所有的成就都与幸运挂钩,他斩颜良时就是靠运气,在乱军中偷袭别人,而且是在己方军队大占优势的情况下,那就可以看出此人水平如何。后来歼灭于禁,那就更是天在帮他了,他什么都没做,对方大军就被洪水淹没了。

他就这样取得胜利。

这样的人当运气不在和他一起时,他只能面对失败。鲁蒙打败他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关羽这次没有一直属于他的运气。众所周知,关羽在荆州修建了大量的城墙,以对抗吴国。

但这个人只知道如何使用硬件设施,却不知道软件的重要性。留下一群没用的人,最终导致荆州的沦陷。

其实如果他有本事,也不会落得走麦城的下场。但面对徐晃,他又一次表现出他的无能。竟然被对方以少胜多,真是不应该。就这样一个家伙还独当一面,简直莫名其妙。

上面的论据,易先生也都曾提到,但他好象跳不出对关羽是战神的传统观念,在结论时又过大的表现了能力,这使得前后并不是太确切。

但易先生对曹操的评价和我就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他在书中提到曹操的多面性,这和我第一次读《三国志》的印象完全一样。特别是提到曹操的英雄面,以及对家庭的温柔面,是我对曹操最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对丁夫人的态度,估计是我见过古人中,对夫人最好的一个。我们很难把他和奸诈的曹操联系起来,曹操对任何人都很谨慎,但这是一个真正的曹操。

品三国读后感 篇4

看着他夸夸其谈、谈笑风生,将三国乱世品得有声有色。在他的评论中,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关二爷成了我的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易中天说关羽是个重情义的人,从三国的点滴中也能看出。一是因为当关羽被俘曹营时,曹操给了关羽很多美女和财宝但是关羽始终没有下跪,但当曹操给了关羽一匹马——赤兔时,关羽跪下并道谢,曹操就很郁闷地问关羽:“你为何下跪?

”关羽的理由让我捧腹大笑:“因为有了赤兔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刘备)的身边了。”他随后重重报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难道这不是重情义的表现吗?

还说,关羽为何被剃头匠称为祖师爷?因为都有一把刀啊!但关羽的刀是砍头的!这时,易中天教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鬼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奇怪的民间传说。

关羽也被誉为财神爷。易中天先生说,有一天,关羽也可以被称为爱情之神!因为有一次关羽对曹操说:“我要是帮你打败了吕布,你要把那个女的嫁给我。”打仗前一天晚上,关羽还特地跑来跟曹操强调此事。

虽然后来曹操抢了关羽的女人,但是他也被别人抢了东西——被诸葛亮抢了空城计的“发明权”。易中天先生结合了历史各种原因:1、诸葛在城楼上弹琴你听得一清二楚,找个人将他射下来可好?

2。如果你不打他,你可以围住他三四天,看看他想干什么?从各种原因分析,诸葛的空城计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计是真的,那是因为有一天他自己出门收麦子,吕布突然将军队开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让他的家属在城楼上站岗,吕布一看这莺歌燕舞、娇声嗲气,再看见旁边有一个幽深的小树林,想曹操这老贼肯定把军队藏在小树林里了,于是撤回了自己的军队。第二天,曹操真的埋伏在树林里了!易中天先生讲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我不能忘记易中天口中的帅哥周公瑾,诸葛亮和少侠孙策。

1。我们太年轻以致都不知道以后的时光竟然还有那么长长得足够让我忘记你足够让我重新喜欢一个人就像当初喜欢你一样

5个。凡事按照游戏规则去做,小偷也知道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说做事情万万不可做绝,落井下石的事绝对不要干,给别人让出退路就等于给自己扫清障碍。

6、对于那些经常找你麻烦甚至欺负你的人,能忍则忍,没必要时刻与莽夫过不去,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给他攒着,新仇旧怨积累起来,正义和真理就属于你了。瞅准机会一定要彻底教训他一次,在法律赋予的权限以内,往死里整,往死里揍,让他永远记住:除了亲爹,没人会惯你这些臭毛病.

7、有些人***占你小便宜,小人小肚肠,大人大度量,有机会坑他一把大的,让他出一次血。同样让他记住:天下根本就没什么免费的午餐,哪有白拣的便宜让你赚。

8个。躲避矛很容易,但保护暗箭却很难。你的恶棍永远不会消失。这是中国特色。小人不可得罪,同样小人也不可饶恕,这是万世不变的真理。对小人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惹着小人就等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说到底小人也有心小的一面,对待这种人一定要稳准狠,你可以装做什么也没发生,天下太平,万事大吉,然后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毒攻毒,让他知道:小人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做好人要有水准,做小人同样有难度.但是,古往今来,哪个朝代都有小人,真的没有对付小人的好办法,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9号。钱,只花了那部分才是你真正的财富。你就是家缠万贯,生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俩眼一闭,剩下的钱你知道谁花了?冤不冤?

正如小品所说,世上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比人活着钱没了还痛苦,只要活着,钱没了,还可以赚。)还有那些省吃俭用的**,好好的**不做,结果因贪返贫,一分钱没花着,还搭上个人财产全部没收,名誉扫地,惨不惨?

10、对待爱你的人一定要尊重。爱你是有原因的,不要问为什么,接受的同时要用加倍的关爱回报。但是不要欺骗别人的感情,即是你对他们不感兴趣,即使他们有缺点,这是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记住:轻视别人的感情就是轻视自己,玩弄事物,丧失道德。爱,是一种美德.

11、背后夸奖你的人,知道了,要珍藏在心里,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当面夸奖你那叫奉承,说的再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

也许你很快就会被问到。当众赞美你的,必是疏忽大意。也许你转过身,他会用手指戳你。掌握一条原则:

逢人多贬自己,也少夸别人,选先评优的时候除外。

品三国读后感 篇5

[导言]这是一个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能丧失。桃园友义这样一个通俗的故事,使我们当代青年以真诚的态度学习、对待朋友和统是。

怀着对三国的向往之情,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与智慧,我阅读了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撰写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

三国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一段复杂的历史,一个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真假不一,众说纷纭。

《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更显真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神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易中天对人物的评价是真的,因为他认为:

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易中天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不由自主地不知所措。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本书主要讲述三国时期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以及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的杰出成就或事业。

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这本书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和曹操。

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孙权领导的江东集团,历经两代三代而建立:

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江东集团前两位都是一流人才。可以想象,孙权也不是一个小人物。孙权,他是个有政治才能的人,是个老兵。

孙权在十八岁时还年纪轻轻,但在政治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们敬仰。曹操虽然老练,但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极其突出,思维也非常敏捷,值得学习。这正所谓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

其中,诸葛亮给我印象很深,他读书”不求甚解”,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务于精熟”,唯独他自己”观其大略”而已。所谓”不求甚解”,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而所谓”观其大略”,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

一个大气的读书人,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除了耕作和读书,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抱膝长啸”(据说是一种气功),二是”好为《梁父吟》”(是一种乐曲)。

三国时期,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外,还有赵云、郭嘉、诸葛亮、张飞、关羽、鲁肃等杰出将领。这真是”乱世出英雄”啊!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长了很多知识,为人处事上有了一个新的观念。现在是和平年代,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能丧失。桃园友义这样一个通俗的故事,使我们当代青年以真诚的态度学习、对待朋友和统是。我们应该关注历史,向古人学习,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知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品三国读后感 篇6

“乱周者周也”那么乱汉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亲贤远佞”吗!历史上谁是贤臣谁是佞臣谁又说得清楚。

祢衡击鼓骂曹,杨修之死而为,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的浩然之气使然!与之相对应的是文人心中的信仰的缺失,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在经历短暂秦王朝的思想禁锢之后的爆发!虽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运动,但从另一方面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信仰是不统一的!

往往乱世之时更能表现人物的真实的方面。总管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所叙述的事实,能清晰的看出荀彧、荀攸、贾诩等谋臣信仰中战国纵横家的人生轨迹!而袁绍手下的郭图则是典型的小人!

刘备在政治上的敏感。无论是哪位所谓的政治风云人物,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民众没有生灵!这也反映出儒家思想的衰微!

平定动乱,诛灭残暴,这个叫做义兵;穷兵黩武,仗势欺人,这个叫做骄兵

在古代,“美女”是政治的代名词。从“沉鱼落雁”到“闭月羞花”莫不是政治的牺牲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从帝制法典到街头,女性一直是男权社会的附庸。

所以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女性用自己的生命演绎出一幅幅幅幅惊艳画卷。

简单来说,能称得上美女,一是因为相貌出众,二者是知名度高。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到,怎会有知名度?所以男性嘴最相传就是提高知名度的简狭方式。

庙堂之上的嘴嘴相传,与市井街巷之间的嘴嘴相传,效果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沉鱼落雁”到“闭月羞花”才有了被写入历史的机会。大乔小乔的名气不也是在历史的记载与文学的诗篇中得以“发扬光大”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女性的成名之路随着政治的发展而逐渐拓宽。

(靖乱:使秩序安定;平定(变乱)。)

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形象都有三种。一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子,比方说《三国志》的记载。

第二种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文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子。还有一种是普通人提倡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如民间信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以及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许攸之死,杨修之死

品三国读后感 篇7

在大多数人心中,曹操都只是一个狡诈阴险、杀人无数的政治人物,这当然要归功于罗贯中了。但是,读过《品三国》的我却能打保票的说:“这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是宦官出身,这令士人从骨子里看不起他,但他19岁举孝廉,20岁当上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任职期间,他造五色大棒,又在大门边挂10根,大告洛阳:“谁犯了法,不管你是谁,一律依法办事。”可这发出几个月,蹇硕的叔叔便犯了禁夜令。曹操毫不含糊,大手一挥,斩!这体现了他的“公”。后代理兖州牧,以兖州为根据地,优待俘虏,出奇谋,大破黄巾。他还大力屯田,把土地献给国家,送给流民,这是他的“勇”与“谋”。

但若要称霸一方,只有“公”和“勇”是不行的,这必须有一群人帮你。曹操迎天子到许县,又发《求贤令》,广收人才,他不像袁绍一般,只招名人;也不像刘表一样有贤人而不能用。郭嘉弃袁绍奔曹操;毛玠只身奔曹。为什么?只因曹操海纳百川。他又心胸宽广,不计过往——陈琳骂他祖宗三代,但曹操却看重其才,不斤斤计较;魏仲叛他,他却能理解魏仲的苦楚。他比刘备更仁义,因为他知道别人的苦处;他比孙权更会用人,他是有才就用,不论出身。所以连“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也充分体现了曹操与他手下人的“和”。

我相信若在太平盛世,曹操定能是一位能臣。可此刻却在乱世,此时汉朝分崩离析,献帝流亡,这时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大汉收拾这一烂摊子。袁绍不行,他心胸太过于狭窄;孙坚不行,他此时毫无威望;刘表和刘璋也不行,他们只能偏安一方;刘备更不行,此时他只能寄人篱下。只有曹操,他打挟天子以令诸侯,众人不敢与之争锋,征袁绍,大败之;诛吕布,使其斩;战袁术,逼其死。可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骂他的人也多了,他不得不背上“奸人”的名号,用他的力量去支持汉朝,这便是曹操的“牛”了。

然而,若是一般人,早就被骂哭了,可曹操的心态不是一般的强大。赤壁大败,他回来时却大笑:“若刘备火烧华容道,我的骨灰早就在华容道了。”而我们可以在《三国志》中看到“太祖大笑”之类的词,也可以在《三国演义》中看到“曹操笑曰”之类的'词。可见曹操是一位乐观主义者——与别人聊天聊到好玩的,便大笑;打仗输了,也不伤心,大笑几声就过去了。当然他的笑有时也是暗藏杀机,或冷笑或讽刺的笑。但是他却能笑的出,这不就是他的“乐”吗?

曹操便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无所有到有了三国中最大的魏国,这其中有数不尽的艰辛。他没有孙权的继承土地,也没有袁绍的“四世三公”的威望,他甚至没有刘备的一张可以炫耀的名牌。但他成功了,这其中支持他的既有他的“和”,又有他的“公”、“勇”、“谋”与“乐”。好一个曹操!

你还想更加了解曹操以及其他三国历史人物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吧!

品三国读后感 篇8

《品三国》这部书是国学大师易中天的著作。记得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一暑假的时候,我去堂哥家里玩,看见他的书桌上放着这本书,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三国史更是热衷,故而借回家读了。前前后后读了三遍,每次均有不同的感受。

刚刚翻开《品三国》,就被它开场白——大江东去的第一段话吸引住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三国,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面目呢?如此神秘的话语,不禁想让我揭开《三国》的面纱。

三国,这是一个争强好胜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东汉末年,三国九国悄然登上历史舞台。

说它是一部历史,说它是一场表演,或是一部精彩的戏剧。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三国,简单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国的一员,意气风发的称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场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发现童年时那些幼稚的想法可能来自于对三国最简单的爱。越是喜爱,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实。

《三国演义》毕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学的方法来描写那段历史。然而之所以文学形象毕竟替代不了真实的那段历史。之后就开始阅读《三国志》,想到作者能够以史学家的身份将历史与感情融合在一本史书真的很不简单。

当我仍然在三国的历史琢磨的时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国》,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

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归根结底是他们在生活和性格上的成功和失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通过三国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或政治的胜败归根结底是领导人的成败。胜败岂无凭?

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剑影,惯看秋月春风。多少英雄,繁荣昌盛,早已随滚滚江水流进大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谈中。

学习三国,学习历史,让它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锻炼磨练自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

“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

”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这本书中, 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这几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吕布,赵子龙,周瑜,鲁肃,当然这几个人物当中,我最欣赏的,最让我感兴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战,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关,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个单位不会用人的话,那么这个单位将会是一个失败走向灭亡的。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确,曹操一生征战无数,其诗歌著作也是著称于世,文武兼备,个人素质可以说是极致了。

他孤身一人刺杀董卓,企图匡扶汉室,可以说是大汉忠臣。后来,他率领十八路王与侗族小偷作战,这也显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是,天下大乱,历史的各种小丑都跳出来了,要收拾这些乌合之众,没有强硬的手腕不行。

曹操从大局出发,分析具体情况,任命好将领,最终统一了华北。如果用刘备的仁义能做到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北方在曹操的治理之下,逐渐恢复了生产力,所以,治世之能臣的评价一点不过。在我看来,它具有人格魅力,不坚持一格标准。混乱为他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

”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

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从一些例子来看,曹操在事业之初,其处理人际关系的就业策略和方法值得学习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

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为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从易中天品三国我们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涩,精奥不等于难懂。思想性和艺术性得通一可以使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容易理解。

《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品三国读后感 篇9

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

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

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

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

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我听过一场易中天在浦东干部学院讲的讲座。是关于诸子百家的,实际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后再断章取义地取几个小故事来弄弄从未看这些书的人。对于我这个拿起《论语》、《孟子》,放下《老子》、《南华经》(和《庄子》)等等诸子原著的.人来说,他说的这些东西只是小儿科。我听了一半实在听不下去,于是中途退场到车上睡觉看报纸。

哗众取宠和花言巧语只会短期内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这一点。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东西。虽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样打扮历史和厚著,其实质只是在不想读书的世人和历史、原著之间放一个烟雾弥漫的烟幕弹。君不见千古来有多少个烟幕弹,到头来都烟消云散,摆在书架上的还是历史和原著。

相信过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将被撤出书架,从学术上看,他的书不如《三国志》,从文学的角度看,他的书不如《三国演义》。

据说,满载疲惫的易中天终于觉醒了,想等还清了人情债后金盆洗手了。这是好消息,无论对他来说还是对世人来说都是好事。对他来说激流通退,留余香在人间,不必江郎才尽而黔驴技穷,对世人来说旧的不去他们怎样才能造出于丹后的新星呢。

品三国读后感 篇10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赏析怀着对三国的向往之情,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与智慧,我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主讲的《易中天品三国》栏目。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那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重生,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画龙点睛品三国,继往开来说三分。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的扑朔迷离的历史、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易中天品三国》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更显真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神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易中天教授的讲解非常幽默,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实。读完易老师的书后给我很大启发,而我们应该从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反思我们教学的态度: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好常规教学,创新教法,突出重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各项能力的直接动力!我们应当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学会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读历史,听讲解,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思维,使自己有所裨益。

"品三国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