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13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精选。

有些优秀的电影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帮助,观看时内心总会有一些心情感想,为了防止感悟被遗忘,应该赶忙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要是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的感悟和心得体会。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影片的观后感记录下来呢?于是,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1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过气音乐家”马修到一所“池塘底学校”担任代课老师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池塘底”,字面上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暗无天日的、没有希望的、最底层的。用它来形容一所学校单从字面上理解想必这所学校也是最差的,里面的学生也是无可救药的。这是“池塘底”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果不其然,学生恶作剧弄伤老师的眼睛,盗取老师的私人物品,思考的深入一些,造成这样的原因,更多的是长久以来的教育方式。来到“池塘底”的都是被父母觉得没办法管制甚至无可救药的叛逆期儿童,而“池塘底”势力铁血的校长制定的学校规矩“犯规、处罚”,不给你解释的机会也不理会行为的动机,就对学生进行关禁闭罚、劳役打骂,这就是“池塘底”的管理模式,没有人性没有温度,让原本叛逆的孩子更陷叛逆中去。而片中的主人公马修是一名代课老师,他的到来他的与众不同让孩子们觉得新奇,他的耐心包容让孩子们可去信任,他的付出争取让孩子们燃起了熄灭的希望,他依孩子的爱好组了合唱团,教他们唱歌,他每个人都不放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安排不同音部。慢慢的,冬天走了,春天来了。

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拥有极高音乐天赋的皮埃尔,也不是超级可爱的贝比诺,而是笑起来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蒙丹。我觉得他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试想一下,倘若没有他,马修的合唱团会继续进行下去,且会越来越好,因为在马修组合唱团组之后,学生犯错越来越少,影片气氛越来越温馨,连校长都会折纸飞机都跟同学一起踢足球了,可见马修的合唱团真的给“池塘底”带来了阳光跟春天。直到蒙丹的到来,他的话语他的行为,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心理跟其他叛逆小孩很不一样的人,在他接近皮埃尔的时候我那一瞬间我都觉得他是一个变态。而在校长冤枉他偷钱的时候,手掌啪啪的刮在他脸上,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他不承认,不说话,在最后忍无可忍的时候才反击。他当时的表情隐忍到极致,眼里的怒气在膨胀,我想他应该也希望被理解但又不屑被理解,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将校长当成了仇人。如果一个人有那么一个可能会去理解你,必然不会先用那么暴力的手段逼供。在他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对着马修笑了,当时我没有想到他会再回来,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离开,我觉得离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不想再回来,我以为那仅仅是他离开的微笑,依然很坏很坏又有一种告诉马修我要走了的情绪在。后来看到最后他回来放火烧了学校,不算意料之外也不算意料之内。

我在想,其实“池塘底”的孩子们也是现实社会中的孩子的真实写照,他们兴许在某一方面拥有极大的天赋,但是迫于某些原因他们无法将天赋发挥出来,他们也有可能遭遇到不平等对待,他们想做的不被认可,他们内心的东西得不到肯定,他们有的时候做出一些他们以为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他们多坏多调皮,是他们想要得到一个关注。我们越成长会越容易明白什么对什么错,在处理同一件事上,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想法跟做法,而孩子有些时候的做法就是他们在他们那个时期的想法,而我们已经度过了那个时期我们常常会用我们现在的做法来规范他们应该这样做,我们会认为这是好的,而孩子不如自己想的这样做他就是不正确的不听话的,甚至严重的就是觉得他们无可救药,但是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会那么做。人之初性本善,特别是一个孩子,他涉世未深不可能说内心有多坏,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更应该耐心的去教导而不是用冰冷的规定进行处罚,或是放弃一个孩子,就像新加坡一部电影《小孩不坏》里面说的“一个苹果,坏了一部分,就把那一部分切除,其余的都是好的,不应该放弃”。特别是作为父母,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孩子小时候的学习方向就是父亲母亲如果家里人教育的不好,导致了某些问题出现还不知道只是一昧的责怪孩子,将孩子投放到某一个机构,那样没有正确沟通,往往会害了一个孩子。就像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很多父母将觉得教不了的孩子送进去,但我觉得家庭里面的沟通才是最重要的,太多东西是长久沉淀下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网戒中心的教育方法就是电击,我觉得那真不适宜一个青少年,那所谓的治疗得到的成果只是一个人的恐惧跟久而久之形成的抑郁,他并没有让人的内心真正改变,而是造成了某种植入人心的恐惧,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在教育了,是在逼,逼一个孩子变回一个父母、他人眼中好孩子。

其实不论在什么国家什么地域,儿童的教育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看过两部印度影片,讲述的是错误的教育方式转化成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一个孩子对一个群体的影响。事实证明硬式教育就是阻遏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无法释放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年纪里遭受了压抑,让原本只是因为叛逆期而犯一点错误的孩子没有改变的机会,一错再错,内心也留下磨灭不去的伤痕。我经常帮家里人带小孩,你跟小孩子呆久了之后你会发现小孩子虽然小但是有的东西他真的是能记很久很久甚至是一辈子的,他也有他自己的一个思维逻辑。类似于“放牛班”里面的孩子在现实中其实还有很多,只是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马修老师。且在我国,我们开头读的12年书就是为了一个高考,高考完全就成了我们的目的,老师教学的目的说白了也是为了高考,而分数就成了见证一个学生一切的标准,我一个初中老师跟我们全班人说过“我告诉你们,老师喜欢的就是那些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我觉得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是人之常情,哪个老师不想自己学生成绩好又听话?换作我是老师我也想我的学生又拔尖又听从于我,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成绩优异,所以请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可以多点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但不要带有色眼镜看待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成绩好只能说明他在这一方面用了功下了努力,但并不代表他的人品性格就一定比其他人的高尚,而高考也是为了拼取一个好学校望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也有好多老师都会说要学会做人才最重要,但是在做人方面差生有时候往往也会输给分数,老师更多偏袒的还是高分的好学生不是吗?

再整理一下思绪,观完整部影片整体上我看到了很多正能量跟天真烂漫还有孩子们合唱时也带给我的一种震撼力。相比于那些负能量跟冷酷的人物形象,我更乐衷于去欣赏马修的性格与处事方式,我相信世界上肯定有不好的情况存在,但是也有很多美好的存在!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2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是大学时代,心理学老师在课堂中给我们观看的影片。前段时间我又重温了这部片子,它又一次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激起了内心的涟漪。

影片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时,他如同走进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动,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管教方式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马修用音乐给这个如监狱般的学校带来了春天,他用音乐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热阳中翱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

当他了解这些孩子作恶的原因,当他看见这些孩子对校长的恐惧,当他知道这些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当他见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梦想时,他曾经想要狠起来的心又软了。于是,他竭尽全力以音乐教育他们,他费尽心思对校长建议换种方式教育他们,他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孩子们接受自己,这种种的种种,无不表明他对孩子们无私、无悔、无怨的爱。或许,在他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去取得成功却最终失败的时候,他是卑微的;当他为了自己心中无悔的爱而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的时候,或许他仍是卑微的、是失败的;但是,他的爱却是伟大的,是平常人无法超越的无私的爱啊!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尊重、关爱每一位孩子。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孩子。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孩子,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金刚”,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3

星期天中午,电影频道播了一本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曾在预告中看到过,感觉还不错,于是完整地观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了一个老师教育特殊儿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里,有许多行为偏执、叛逆顽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压政策激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代课,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他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却始终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调很平静,但我却被震撼了。当影片中响起孩子们圣洁、纯净的和声,曾经顽劣的眼神里满是专注与柔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们的需求。在长期的鄙视与压制下,孩子们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马修的教育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人文关怀。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当他替某人隐瞒错误并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当他不歧视差生反而分派适合他们的任务,当他为了安慰伤心的母亲而善意撒谎时,无不在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满足需求、情感先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个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静,经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断,回想身边的孩子与老师,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好的回答。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4

今天,学校照例又上了一节电影课,这节电影课我们看的电影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内容很奇妙而且又很感人,可以给人永久的回味。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吧!

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一个指挥家在他母亲的葬礼中无意发现了马修的日记。原来马修是一名老师,一次马修来到一个凶恶的校长、严厉的老师、顽皮的学生和严格的教学制度组成教养院进行代课。他偶然发现了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成立了一个乐队。可是他最终还是被教养院开除了。但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马修和他的孩子们都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是使用了倒叙的方法来描述的。虽然这一部电影没有华丽的道具,也没有美丽的背景,可是,它依旧是深深的感动了我。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马修,我喜欢他的仁慈,更喜欢他的宽容。

马修的行为举动,让我想到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帮助和鼓励我们的老师。虽然,有时老师是很严厉,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可是老师们肯定像马修对他的学生一样喜欢我们、爱我们。

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故事情节不仅使我们十分感动,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5

没有夺人眼球的漂亮演员,没有花哨的特技拼凑,几个稚气未脱的问题孩子,一位已经秃头的老师,再加上干净简单的音乐,涓涓的流淌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笨拙的把棱角锉的温和。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忍暴力。

性格沉静的基望马图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男主角莫朗是一个敏感、内向的孩子。他不善言语,有着天使般的容貌,魔鬼般的心灵。他为了亲眼证明自己的母亲是在工作,就冒雨逃学偷偷去了妈妈工作的餐厅的窗外窥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小小自尊心拒绝参加合唱团却又在私下偷偷练习唱歌。他是个唱歌天才,有着极美的嗓音和超强的乐感,这让马图格外惊喜,于是他有意对莫朗进行培养。

不过莫朗毕竟性格孤傲,为了维护属于自己的东西,竟然用墨水砸正在和他妈妈聊天的马图。为此,马图把他开除出了合唱团。在给伯爵夫人表演的当天,马图却意外地让莫朗参加了。而此时此刻的莫朗眼中流露出的是骄傲、喜悦,最重要的是感激。

西方教育倡导的是平等民族。只有在没有歧视的平等基础上,天才才能闪耀出耀眼的光辉。反观种种对比,学校、家长在面对学生是永远处于一种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地位,学生永远就是被惩罚、被束缚、被设计的对象。学生面对的不是平等民主的教育。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学生和坏学生,无意识间流露的态度会有多大的反差。如果一个老师认定自己的学生无药可救,那么自然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坏事,哪怕他们什么都还没有做,也很可能是在进行预谋策划。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一旦过了头,势必就要演变成罗森塔尔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可以想见,在老师的偏见与歧视之下,再天性纯良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长为心理扭曲的人。让教育工作者当引以为戒。这也算电影中一大重要的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之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人生最难忘的是童年的美好时光,它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温暖醇香;似一杯淡淡的`绿茶,清洌芬芳;有过欢乐,有过悲伤,不起眼的的一件小事,也会清晰地刻在记忆的胶片上,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件幸福和幸运的事。

还记得电影中的天籁之音吗?

Sens au coeur de la nuit黑暗中的方向

L'onde d'espoir希望之光

Ardeur de la vie生命中的热忱

Sentier de gloire荣耀之巷

电影与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在《放牛班的春天》里,音乐与电影的联合,完美地诠释了音乐的魅力,它净化了人的精神世界,教化了人的思想空间,感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电影传达电影想要揭示的主题------爱的教育,一个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学习和承扬的教育理念。同时,法国的宗教式的乐曲,不仅仅是一场听觉享受,更是一次心灵洗涤的机会。影片中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的纯净,让整个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都充满了崇高的、无上的、干净的宗教气氛,展现了音乐对人性的巨大的感化作用,有力地体现了人的本性之美以及教育的真正的意义和方法。

怎样才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呢?它应当是音乐:由许多互相冲击、彼此寻求着的心灵的结晶体以及由视觉上的和谐、静默本身的特质所形成的音乐。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6

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遇到一个天使般的老师,救赎的灵魂找到了心中的梦想,终于唱出了来自天堂的声音,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热爱音乐有着音乐天赋的代课教师用他对孩子们的爱感化了这一班问题少年冰冷、残酷的心……

我很同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父母的佩皮诺,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时刻显露出忧郁与期盼,他每天都会靠在大门的铁栅栏上,目光眺望着远方,他是多么希望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啊!可是事实已是无法改变的了。孩子们的心灵被铁血校长严重扭曲,他们没有四季。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冬季。

可是从这一天开始,一切都变了,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来学校代课。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很顽劣,院长一见到孩子犯错就会把他拉去关禁闭,可马修老师不喜欢院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他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孩子极强的自尊心。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皮埃尔,他经常捉弄别人,还侮辱院长、老师,干了数不清的坏事。然而,马修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他,终于,他发现皮埃尔在独唱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他的歌声简直是来自天堂的声音。于是,马修老师耐心辅导皮埃尔,最终老师的爱还是感化了他顽固的心灵,他感受到了温暖,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看完电影很长时间后,孩子们纯洁的天籟之音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就是法国影片的那种淡淡的,而又回味悠长的味道,使人的心灵受到震动,也受到了洗涤。这部影片形象地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心理,最后在马修老师走的那极为平淡的环境中,纷纷扬扬落下的纸片和从窗户伸出的许多只能看到半个胳膊的小手却让我极为震撼,这就是被感化的心灵。忧郁的小佩皮诺最终也跟着马修老师离开了学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让人喜悦和感伤。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7

在我们的第一节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上,老师别出心裁,用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作为内容,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讲述了发生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一群孩子们和一位音乐老师的故事。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却因为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养成了不同的个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叛逆,还有一些很胆小,很孤独,但我认为,并不像校长哈善先生所说的,他们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为一些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抹杀了他们的天性,使孩子们单纯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毁灭了个别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同样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麦神父,认真严肃的郎老师,勇敢开明的萧老师,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爱,对学生永不放弃,鞠躬尽瘁的优秀音乐教师:克列蒙?马修。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一个教师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可以教授知识,还可以影响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个教育方法有问题的老师,同样深深的影响孩子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可怜可悲可叹啊!就像哈善校长,一味奉行“犯错处罚关禁闭”的教育方针,结果不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马修老师,一辈子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对孩子负责任,饱含着同情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收获的不仅是桃李满天下,更是精神上无穷无尽的财富!马修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潸然泪下,那就是“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他对学生们这种永不放弃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现在或将来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很自豪将来能有机会从事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我会向马修老师学习,用心对待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师生之间这种伟大而深刻的联系,不断完善自己,教好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500字五

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心里觉得很温暖。这是一个有关爱的故事,爱总是不能让人拒绝的,爱会给人带来希望和美好的憧憬。而从这个电影中,我也同样看到了老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样是教育,可以培养出成功的学生,也能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这部电影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对老师来说,也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反思是一种品质,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人类的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教育中出现很多好的典型范例,同样有很多败笔。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就是典型的范例,他坚持自身修养,给学生做出亲身表率,在教学方面更是首先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电影中的那位老师,首先自身是一位品质高尚的人,虽然他没有多大权力,但倾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学生。更珍贵的是他真心付出了爱,用爱去感化学生,并给学生充分的信心。要知道,只要勇于付出爱,没有谁会拒绝,人没有爱就活不下去,没有谁是一座真正的孤岛。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音乐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音乐可以启发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以及爱。电影中的那位老师正是用音乐感化了那一群孩子,尽管那些孩子在别人眼里是坏孩子。但老师没有放弃,有哪个孩子是生来就坏的呢?他们只不过是缺少爱,想要被爱和被关注。也是音乐,让他们学会了去爱。我们将来也会是一位音乐教师,也会是灵魂的启迪师。通过这部电影,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最近我才体会到信念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只要你相信,你就能相信你可以实现你想要的任何目标。信念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啊。而在音乐中,你同样可以体会爱以及希望,甚至是你想要体会到的一切。

音乐启蒙教育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很重要,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应不断完善和加强幼儿的音乐教育。在培养教师方面也应该更加注重教育方式的培养,奥尔夫教学法就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如果成为了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出发,首先做好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8

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插曲,其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马修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就组织了一支合唱团,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价值的自己。

男主角——马修,他也只是一个失业的音乐家,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有无足轻重的小小代课老师,但是,他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用了自已独特的所作所为,用他自已那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乐和他的善良、宽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群已被遗弃的孩子们的喜爱。他的作为让这些不被老师们认可,调皮淘气甚至还弄过一些夸张的恶作剧的孩子们,得到了尊重,感受到爱的力量,喜欢上了学习。

一开始,马修刚来到了辅助学院里,受到了同学们的恶作剧,被同学们骂成了“光头”,可内心宽容大度的马修,却从来不斤斤计较,而是一再地去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因此,他才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

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来相处。电影中,马修管的班上有着这么一批让老师们头痛不已的学生:打伤马桑大伯的乐格克,小不点儿贝比诺,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面对这样一群几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的学生们,一味胡闹的孩子们,辅助学院的人都采取了体罚,紧闭。但他——马修,一个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当时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选择了教育孩子。

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了学生们都十分喜欢唱歌,其中,一个叫皮埃尔的男孩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土里,如果没有人把它挖掘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但马修把它挖掘了出来。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带着宽容的心态,大度的心理,一切都会被你的宽容所感动,所谓“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经典台词“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酌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马修作为一名老师,他的灵魂是高贵的。然而,伟大的灵魂往往在当世得不到世俗的认可。马修没有想过要成名,他只是做着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追求着自己人生的步伐。作为一名音乐家,他没能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他是不成功的,但是他创作出了许多唯美动听的音乐;作为一名学监,他不懂得去讨好校长,最终被解雇,他也是不成功的。但是他成功拯救并成就了许许多多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来说,马修是居功至伟,为音乐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俗太污浊,或许是我们自身太脆弱,带着一颗纯净的心,继续我们的生活…

过春天电影观后感 篇9

我们学校在周五开展了一次电影课,看的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部非常感人的电影,讲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休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畔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这部电影很感人,因为马修来了以后,他给了孩子们父亲的爱。

"春天电影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