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医生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26

中国医生观后感集合。

看电影跟读小说差不多,是一种信息接收和体验的过程,作品中的小情节有时反而会让自己获得新的启发。观后感展现了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和认知也代表着观众的观点,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影的情节,如何让自己撰写的作品名观后感体现出原作的精髓呢?基于网友的需要,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整理了“中国医生观后感”,阅读完之后请务必收藏下这篇文章以便今后观看!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1】

《中国医生》电影根据新冠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等兄弟单位,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中国医生》首日票房突破了9000万,排片量超过了40%,上座率超过了10%,各项数据都排在了第一名。猫眼评分达到了9.5分,目前,豆瓣评分暂时还未出,预计票房有望在7分左右。这部电影掀起了一波观影热潮,演员阵容非常豪华,有张涵予、易烊千玺、袁泉等人,该片看哭了很多观众。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疫的真实事件,所以,影片的真实感很强。该片的剧情很流畅,以点带面的效果很到位,前半段讲述到了疫情爆发,带来了极强的紧张感,后半段的救护展现了医生们的努力!该片有很多感人的剧情,演员们都有着出色的发挥,让人泪目。该片有很大希望突破10亿。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2】

昨天观看了《中国医生》后让我感受到了,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平等的。疾病会带走生命,但带不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片中每一位医生都是优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学习的,他们是中国医生的缩影,认真、诚挚、专业、温暖、充满力量,虽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着种种不公,面对着误解,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依旧坚持初心,不断为病人和家属着想,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无私的奉献着,他们在某些时刻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可能就是一个平凡而坚强的父亲、母亲。工作的辛劳和严峻的医患关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救治病患,而是因为自己曾立下誓言,救死扶伤,他们是有信仰的中国医生。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在医疗岗位上埋头奋进的中国医生。在2020年初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国医生再次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不顾危险,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死神与病人之间。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们是中国医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未来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一名优秀的白衣战士,在生死线上,拼尽全力,不留遗憾。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3】

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4家医院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共有40余名医护人员将赴湖北咸宁进行支援。

昆明市延安医院有5名医生、7名护士,共12人参加援鄂抗疫医疗队。其中7人是共产党员,3人是高级职称专家,学历方面,5人是博士、硕士学历。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周旭是此次昆明市延安医院出征医疗队的队长,也是医院第一个提交请战书的人。“我参加过2003年非典医疗队,积累了相对完整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经验。这次疫情有部分确诊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我去到当地能更好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周旭说。

“昆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昆明市儿童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仪式上,12名队员喊出口号。担任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高瑾说:“我们将在湖北疫情一线,发挥自己的专业医疗特长,全力抗击疫情。”

2月11日晚7点,安宁市医共体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来自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将作为医共体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咸宁。这支医疗队包括2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其中党员2人,队员们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肾内科等科室。同时,安宁市医共体紧急召开会议,医共体内的云南昆钢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通力协作组建队伍并筹集物资,正式出发!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4】

叶梓萌

2020,这个读起来听起来十分浪漫的年份,却在刚刚开启就让我们措手不及。突然爆发的疫情、灰暗的天气、病毒的肆虐、人们不知所措地焦急……当荧幕开启,我仿佛又回到了去年的场景,电影就在急迫的气氛中开始了,

《中国医生》让我重温了医生们的英勇抗议。

正如白岩松所说的,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为我们过关。看完《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我感触颇多。这部电影有各种抢救患者的镜头,文婷医生的从容不迫最让我难忘。每次她出场,我的眼眸里总会闪着晶莹的“雪花”,真为她而自豪啊,尤其是她在面对那么多病人时,还能镇定的插管,面对病人的喧闹,还能威严地让病房的秩序变得整齐划一。我真的是跟着她一起,在看每一个病人,她微笑时,我也忍不住感到温暖。那些白衣天使也是人,他们也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咬咬牙坚持到底。

通过电影镜头,让我想起我们经历的2020,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寂静春节。在这寂静中,我们听到了挖掘机的轰鸣,火神山、雷神山疫情医院正在建起,建设者们和白衣天使一同与时间赛跑,不让每一分每一秒存在缝隙。

白衣天使就像是英勇无畏的战士,因为他们必须面对病毒的感染,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他们义无反顾、不离不弃,因为他们相信一切的结局都是大爱无疆。

看完《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我深受感染和启发:因为白衣天使的付出和努力,我们才能解禁,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而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时,我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此时此刻就站在中国医生奋战过的国家——中国!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5】

2021年7月9日,我开心地去双渔汇看《中国医生》电影。电影讲的主要是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时,医生们不惧危险、奋力抢救病人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有很多令我感动的镜头。在疫情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一听说有新冠病人,就果断地说:“来吧!所有的病人都送来我们这里吧!“当医生把医院的门打开的时候,人人都想活命,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跑了进去,不管不顾,撞来撞去,没了秩序!

医生们从一开始的接病人,到慢慢的没了耐心,因怕被传染以及病床有限转变为不想接病人了。但这样的思想动摇很快就消失了,救死扶伤的意志随着疫情的加剧而变得越来越坚定。

医生们开始改造ICU病房为达到医治条件的病房,准备放病人进去时发现防护服质量不行,打电话给其它医院要一些物资。全中国的医生都驰援武汉,每一个中国人都心系武汉,有钱捐钱,有无捐物,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湖北。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影片中我听到的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有人问:“你们是如何做到让那么多人都在家呆着的?”因为中国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为中国感到骄傲!

最令我泪目的是那些医生们下班后的样子。他们的脸被护目镜、口罩、绳子造成的勒痕,完全毁容,但我觉得这是他们最美的样子。感谢白衣天使冲在最危险的前线,做最美的逆行者!他们不惧困难和危险的精神,只为给人们一个安全!向白衣天使致敬!

我要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6】

哈尔滨突发疫情,我在十一假期只能宅家。妈妈在家给学生们放网课视频,我来蹭课,和医学生一起看了电影《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故事改编,以武汉封城期间的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等兄弟单位,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了2020年那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揪住了我的心。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陶俊说过:我不但要给他插管,还要给他拔管,我要让他活蹦乱跳地离开这个鬼地方。他的患者老张,从插管到拔管,再到核酸检测为阴性,本以为老张治愈出院,但他却不幸死于心梗。快递小哥金仔感染新冠,从方舱医院到ICU,电影明明播放出他想象治愈后的虚幻场景,在家中抱娃的黑白影像让人深感遗憾,但他依旧被从死亡线拉回。世界和老张开了个大玩笑,从ICU插管到拔管,再到核酸阴性,倘若治愈出院,他将是武汉首例。但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最终老张不幸离世,让他的主治医生陶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金仔从轻症到重症,就在我为金仔的死感到惋惜,担心妻子小文和他刚刚出生的女儿今后的生活时,在死亡线上走了一圈,被医生拉回来。中国医生,伟大!

电影中人物改变令我感动。小大夫实习医生杨小阳最开始连插管都不敢,遭到陶俊主任的嫌弃。但他刻苦练习,最终得到了主任院长的认可,成功救治重症患者。杨小阳之所以有从不敢到得到上级医生、主任、院长的认可,除了自己刻苦练习,还有主任院长的教导、鼓励和支持。如果小杨不断被其他医生批评、不理解,没人帮助他,他就更不敢,永远无法进步。可见,上级医生对小大夫的教导和鼓励是很重要的,中国医生做到了这一点,他们让医学发展,医学精神传承。

疫情之中人们的奉献令我自豪。张院长的妻子感染新冠,病情严重,她打算将自己的遗体捐出来做病毒研究。快递小哥金仔不顾怀孕妻子的反对,为隔离群众送餐送药。医学的进步是建立在失败上的,所以要不断总结失败的原因,正是有无数个跟张院长老婆想法一致的患者或者死亡家属对医生的理解,医生才能看清对手病毒,进而战胜它。武汉封城期间,人们生活面临很大困难,买菜都成了最大的难题,正是有无数志愿者、快递小哥、这些平凡的人挺身而出、默默奉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大灾大难面前奉献的中国人啊!

中国医生的伟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救死扶伤,二是培养新一代中国医生。我们之所以抗疫成功,不仅是中国医生的功劳,更是全中国人民团结努力的结果。而我正是在国庆节这天观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为祖国倍感荣耀,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7】

风华为人杰,巾帼逞英豪。的即将来临的三八妇女节,是第110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我国第97个妇女节。与往年不同之处,在疫情防控战疫场上巾帼不让须眉,到处闪现着“巾帼身影”,凝聚着“巾帼智慧”、贡献着“巾帼力量”,绽放着“巾帼芳华”,这一刻她们点亮了“巾帼底色”。

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一批无畏的勇士。被口罩勒到深痕的脸颊,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被防护服包裹束缚着的笨重身躯……一切的痕迹,是你们逆行与病魔抗争的最美样子。

我们要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风雨兼程守候在每一个防疫站点,感谢你们叩响一户户房门摸排劝导,感谢你们剪短了长发只为救助更多患者,感谢你们身兼数职为隔离群众送上暖心服务,感谢你们在疫情肆虐之时,不惧生死,勇敢奔向抗疫前沿,感谢你们的家人、亲友给予的倾情支持。我们想对你们说一声:姐妹们,你们辛苦了!我们为有你们这样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的“巾帼英雄”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你们是坚守者——武汉封城,当地的居民坚守他们的家园,不让病毒外传,始终坚守着病毒传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背后为你默默坚守, 医护工作者星夜兼程,白衣战袍,投身无声战场;建设者昼夜施工,血肉之躯,展示中国力量;还有无数外卖小哥、快递员、环卫工人们逆风而行,坚守岗位。这就是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与力量!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向最强坚守者致敬!

《中国医生》纪录片战疫版观后感 【2】

2月16日下午3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个视频会诊正式开始。

“患者属新冠肺炎危重型,伴有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长、医疗队领队张泓提出建议,诊疗不仅要关注肺炎,还必须有整体观念。

当时,这名92岁的患者,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0余天,昏迷4小时”,已被收治进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托管的危重症病区,病情不容乐观。

诊疗方案确定后,历经多小时连续抢救,到2月17日下午,这名高龄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与“疫”魔抗争,同生死竞速。一个多月来,像这样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安徽医疗队支援的病区每天都在打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先后派出8批次医疗队1305人驰援湖北,他们入驻在5家医院、4个方舱医院。

截至3月9日,医疗队服务2508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317名,累计治愈出院832人。除日常工作之外,医疗队还负责巡诊社区及隔离点患者、培训医护人员,目前共巡诊12个社区及隔离点,指导排查1000多名患者,培训当地医护人员4046人。

“第一批医疗队在进驻武汉太康医院时,条件非常艰苦。”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委副书记邵东华介绍,在没有缓冲区、隔离带,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缺乏的情况下,医疗队克服困难,开设重症医学科,解决了东西湖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问题。

为推动援救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安徽医疗队及时总结,巩固成果,专门研究制定出“医疗队工作手册”,将党建工作、应急处理、物资分配、工作值班、后勤保障等工作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更重要的是,细化了医疗队员在一线工作生活中的相关防护措施,为援救工作加了一把安全锁。”邵东华说,后续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医院病区,成功救治多名危重症患者,接管的方舱医院共计服务舱位近1000张,无病人死亡、无医护人员感染。

为加大救治力度,安徽第一批医疗队率先在接管的病区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通过观察近100例新冠肺炎患者,分析发现住院患者以痰湿阻肺、痰热蕴肺两型为主。”医疗队成员、六安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士安及专家团队,为住院患者制定了处方,在接管病区97%的患者中使用了中药汤剂治疗。“在近1个月时间里,接管协和东西湖区医院的3个病区,收治病人180多人,好转出院约160余人,其中重症转为轻症达80%,危重症转为重症达70%。”

危难险重中,也不忘暖心互助。疫情当前,口罩和防护服是白衣战士的战甲,但在关键时刻,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刘玲却脱下自己的防护服,给年轻的队友换上。

2月6日,是刘玲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第八天。就在她准备换上防护服进入病区时,抬头看见一个年轻护士,“他已经穿上隔离衣,正准备套防护服,但他的防护服质量一般,防护效果可能不好。”得知他还要在隔离病区近距离护理患者6小时以上,刘玲没有多想,便脱下自己的防护服塞给他,“你先穿我的,我今天查房只需要在里面待两三个小时,把你的防护服换给我”。

同行队员问刘玲,怎么舍得把自己的“护身装备”换给别人,刘玲说:“大家都同在抗疫一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那个年轻护士,在我眼里就是弟弟,应该的!”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近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组织收到一封特殊的请战书,这是一批“80后”“90后”白衣战士们的请战书。“作为首批医疗队队员,我们已经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目前仍有患者需要治疗,我们请愿继续坚守疫情一线,坚守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请组织批准。”请战书字字恳切,印在名字上的红手印,是这些年轻白衣天使的心声,更是他们必胜的决心。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8】

《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是记录不平凡的2020年的影片,让我心潮澎湃,几度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很让人感动,但让我最感动的片段是:被他们称之为老张的一个老爷爷插管成功。过了几天,医生们发现老张这几天状态都很好,于是医生们准备给他拔管。有一个医生真的给他拔管了,医生以为成功了,竖着大拇指说:“我们是最棒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家见你的老婆和女儿了。”老张也竖起大拇指,于是那个医生去抢救别的病人……当他回来时,老张却因为心梗而死亡,抢救也救不活,他就这样死了,我不禁感叹生命是如此脆弱。

金银潭的医院的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家里感染病毒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还有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们被口罩磨破了脸颊,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每天只能吃泡面和睡两小时的觉。

在影片的最后,武汉“重启”,万物复苏,人们的生活恢复正常。正是有许许多多的中国医生奋战在疫情一线,中国人民的生活才能回归正轨。让我们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9】

杨卓鑫

《中国医生》作为最近很红的片子,一定是很好看的,而今天,我就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事情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冠肺炎的爆发,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新冠肺炎的爆发,中国的医生救人民与水火之中。这《中国医生》的确很好看,很感人,把中国医生的的品质衬显的淋漓尽致,但是我看了之后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

遗憾的是在这个片子里,主要用的是西医,根本没有提到中医,或许有人就要吐槽了:“唉!西医不行吗?你这么偏心吗?”不是我偏心中医,也不是我看不起西医,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先听我慢慢道来。

先从头说起,2020年新冠在武汉爆发。一传十,十传百,武汉封城,接着中国其它的城市开始支援武汉,而在当时,这种冠状的病毒和无解差不多。只有采用西医进行保守治疗。

渐渐的,湖北其它的城市也有了,河南有了,北京也有了,病毒以我们想像不到的速度传到了世界各地,而一位友人,他就尝试了中医,效果非常的好!他上报国家。国家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全国开始动员,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传来了。特别是湖北,本来只有20%的成功率,被硬生生的提到了80%。牛!所以,一句话总结。这次的抗疫,中医的贡献最大。

《中国医生》,一部好电影,可遗憾的是还是差点人意,没有把中国的传统中医拍进去。但不管怎么样,中国的医生是非常可敬可佩。真可谓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10】

白玉容

电影《中国医生》是一部抗疫史诗。2020年的那个苦难的时期,发生在冬日。挺身而出的你们,使那个时期温暖依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武汉金银潭医院自2019年末就接收了第一批肺炎病人。越来越多的病人入院,情况也愈加紧急。

自病人住院那天起,中国医生就奋斗在抗疫前线。随后的故事无一不让我们感动:动员大会上,随着一位医护人员站起并坚定地举起手说:“我报名!”后,不到二十秒的时间内,所有的医护人员也都相继站起。文婷医生奋力抢救正有孕的病人小文,最后换得一家团聚的幸福。陶主任给老张送以安慰,最后给已转阴的他拔管却满怀悲痛地看见他死于心梗。张小枫接过李医生带来的父母的遗物,再扭头,眼里已满是泪水。老赵考虑着床位与文主任的忙碌,并没有打扰文主任,在家中不幸离开。

那时期,发生了太多太多。《中国医生》把这些具体地还原。奋斗在抗疫前线的中国医生,不辞劳苦,日日夜夜地抢救、安抚病人。“每一位病人相连的是一整个家庭”时刻回荡于他们心中。每一位抢救无效的死者带给他们的,是悲痛,还有无限的自责。但不放弃的你们,替我们负重前行着,为了降下死亡率,为了每一位病人,为了全国抗疫,不惜代价舍弃自己的利益,做着最可爱的逆行者。带给了我们岁月静好。

疲情总会过去,武汉——这个英雄的城市,从封城到重启,大大小小的英雄故事在此上演。回首看这段往事,感谢所有的白衣天使。感谢这些逆行者们。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医生观后感500字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11】

电影《中国医生》主创团队精益求精,努力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贴近抗疫现实。几位主演身穿防护服长时间拍摄,切身感受医务人员大汗淋漓的工作状态。片中还真实还原了手术现场,演员要克服内心的慌乱,全身心投入战“疫”场景。全剧组保持紧张高效的运转,再现抗疫一线的“风暴之眼”,袁泉表示“大家都在尽全力向真实贴近。”

拍摄期间,每位演员都以谦卑的态度、精湛的表演,生动呈现医务工作者以血肉之躯坚守抗疫斗争前线的日常。电影《中国医生》的主创团队怀抱着对每位医务工作者的敬意,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融入到每一个镜头中,真实还原惊心动魄的抗疫现场。“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肯定了影片对于抗疫一线的用心还原,并称:“《中国医生》很好地诠释中国医务人员对职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也寄语《中国医生》:“如果影片能引发国内外观众的共鸣,那就算是成功了。

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他们才选择了逆风前行,坚定地履行职责。疫情的阴霾之下,他们远离家人,奔赴战“疫”前线!

这是一场怎样的出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为美丽留影,只为救人方便,剪掉一头秀发的你,露出青春最真的笑容,你说穿上防护服就是穿上使命。

“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才有回不去的家,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是武汉一位院长的独白,一个身患渐冻症的共产党员对自己下的死命令。

“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1月23日,武汉全城封锁,进入戒备状态。已经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留下这句叮嘱的话,便毅然的踏上了赶往武汉的列车。他何尝不知情疫情难料,生死茫茫,可国难当下,他明白,舍弃小我,是为大国安然。

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的指印,写满了铿锵有力的医者誓言:“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穿好白色的隔离服,戴着口罩、护目镜,他们义无反顾的奔赴一线。他们用无畏的身躯,温暖着每一颗惧怕的心;一双双忧伤的眼睛,在他们的恬淡中变得平静;一张张恐慌的面孔,在他们的仁爱中变得坚强。他们是白衣天使,是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环卫老人捐款10071元到派出所,转身就走;

阿婆欲捐款被拒急哭;

海外华侨购买上万口罩送回家乡;

十日内建起的武汉火神山医院让全世界惊叹……

这就是我的同胞们,在关键时刻,我们总会拉起手一同抗争。17年前的非典是,12年前的地震是,现在依然是。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关键时刻总会曝出惊人的力量与高度的团结。

无论是奔赴战场的医护人员,默默捐出物资的中外人士,还是心系疫情,亲自上阵指挥的国家领导人,都是这片土地上哺育出来的中国人。除了“伟大”,我再也想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中国,来形容中国人。

朋友们,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静待疫情退却。待到河清海晏,相逢国泰民安。

中国医生观后感【篇12】

首先,电影并没有没有因为宣传和歌颂医生,就把医生塑造得尽善尽美。电影里的医生仍然会争吵、犯错,甚至也有担责的顾虑。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援鄂主任陶峻和院长张定宇可以因为观点不同大吵一架,陶峻甚至不管不顾甩身而去;年轻医生杨小羊在急救中犯了错,陶峻对他说:我请你吃烧鹅,但请你不要再进ICU;研究是否对新冠孕妇进行剖腹产时,会有医生说:弄不好就是一尸两命,到时候谁来担责任?医生们也面面相觑,一时犹豫。电影里的医生也有家人朋友,有社会关系,当医生生病的时候,他们也会为一张床位到处求助朋友。电影没将医生描写成超人,医生形象真实可信。

其次,虽然电影表现的是一个宏大主题,但电影仍然非常关注个体,体现了对个人生命和情感的珍视。本想这是一部表现医生主题的电影,病人在电影里可能就是一群工具人。看完了才知道不是这样,短短两个小时电影竟然先后对三个病人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陶医生本来以为胜券在握的老张,却在新冠治愈后死于心梗。在陶医生对老张说:老张,你很棒,你马上就能出院和老婆孩子吃饭了!老张向医生颤抖着竖起了大拇指。可后来老张却死于心梗。陶医生以为他赢了,现实却打败了他的画面令人动容;在条件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成功分娩孩子的小文及其被救治的一家对主治文医生的态度反转令人感动;而父母双亡的枫小岚对送衣物的医生说出那句:我想知道父母都走了,我该怎么办?的时候,心酸之情充斥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难以言表。

这些动人的真实总是散发出人性的光芒,给我们鼓舞和力量!

再后来,武汉解封了,抗疫结束了,所有的生活回到了正轨上,磅礴的爱国之情充斥于内心中,溢于血液,随着一声声:武汉万岁,中国万岁!而释放于这片蓝天净土。正如我们在回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中所说的:中国人生来是具有团结性和利他性的。诚如斯言,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而生于这片蓝天下,长在这股春风中的我们,在这场战役里面我们都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分热,一分光,这犹如萤火一般光与热,汇成炬火照亮了前路,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希望!

"中国医生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