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觉醒年代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30

最新觉醒年代观后感(锦集十三篇)。

这是我为你推荐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我们怎么写出一篇特别的作品名观后感呢?每次带来更大刺激的同时,都会激发我们不同的看法。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如果你发现了一家好的餐厅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

牢记历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老师推荐我们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的是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等先辈为建立共产党而不懈努力的故事。他们中的很多人,为建设新党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建立一个美好国家需要很多先辈奉献生命。我也看到了他们舍己为国的伟大精神。我们一定要向陈独秀先生学习,学习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向李大钊先生学习,学习他勇于开拓的精神;向毛泽东主席学习,学习他孜孜不倦,多学好问的精神。

《觉醒年代》也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为国家奉献自己,国家更富强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就像去年开始的新冠疫情,那些医生舍小家保大家地去了疫情战场与病毒搏斗,不就像历史上五四运动的同学们到大街上与腐败旧势力搏斗吗?在疫情期间,为抗击疫情的志愿者们,不就像当年帮助共产党成立宣传报纸杂志的人们一样吗?

看完了这部电视,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更加觉得自律和努力是多么重要,更加坚定了认真学习,报效祖国,未来能成为祖国栋梁的决心。

今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就像成立之初李大钊说的那样: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确实,今天,我想对李大钊说:我们确实证明了您说的话,社会主义确实没有辜负中国。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强国,带动世界的发展。

个人介绍:我是伍壹恣,是那个布依族的小姑娘,爱好没变,变化最大的就是一下子成为了六年级的学生了,成为小学里的大姐姐了。刚开学的时候,帮助学弟学妹们找自己的班级、老师。希望小学的最后一年能够更开心,学到更多的知识。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城市里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国旗、党旗,大家都翘首以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如今,在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式各样映衬着建党华诞的影视剧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其中就有一部叫做《觉醒年代》的剧集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作为一位95后的女生,之前对于此类正史剧并没有多大兴趣的我,在爷爷的影响下,让我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想法。

我的爷爷,今年81岁高龄。平时早上喜欢去公园遛弯,和家门口的朋友们下棋、聊天,家里的电视几乎不会打开。一次,我和父母一起回家探望爷爷奶奶,惊讶地发现爷爷居然坐在电视机前投入地看着电视——《觉醒年代》,激动时还会攥紧拳头。正当我疑惑充满了心头时,奶奶缓缓地柜子里拿出一本早已泛黄了的党证,递到我的手里。此时,忽然觉得这本党证不仅仅是简单几页纸,更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吃完饭,爷爷拉着我的手,说起了那个年代国家与党的故事,一幅刻骨铭心的历史画卷缓缓地在我面前展开而来。

回到家,看完《觉醒年代》,百年之前革命先驱们的奋斗之路,所表达的内容更是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整体上来说,我的第一个感受是感恩。没错,“我们现在的幸福就是续集。”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华夏盛世,感谢无数英烈用生命的终章,为后来人留下可以尽情谱写幸福的乐章。第二个感受,《觉醒年代》是党史学习的优质教科书。观看《觉醒年代》,极有代入感,跟随剧情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纷乱中国,观察近代风云变局,在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中感受历史,憧憬未来。

从影视剧内容来看,呈现的故事虽耳熟能详,但对大历史的真实还原、对小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让我们思回过往,感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可以说,《觉醒年代》用绝对的赤诚之心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我对中国近代史虽然有一些了解,但不算深入,该剧填补了我的历史知识漏洞,也把我掌握的中国近代史和大学时期阅读的有关工人运动的历史完美结合起来。

从影视剧艺术技巧来看,该剧从配景,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再到对故事情节的把控,都进行了精细地处理。其中最触动我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毛主席的出场是雨里奔跑,预示着他将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走向美好的未来;鲁迅的出场是闹市中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接人血,代表着鲁迅会唤醒麻木的人民群众;陈独秀面对警察毫不畏惧,送别儿子不曾流泪,却因为看到河边驻扎的贫困百姓而痛苦不已,并立誓要解救他们,脱离苦海;陈乔年和陈延年牺牲时,是面带笑容的,因为他们相信革命必将胜利。这一个又一个场景无不在展示着每个人的时代责任以及革命精神。

很赞同这样一段评论:“我们用已知的结果来回顾当时的事件,只是觉得他们精神可佳。可是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设美好社会,亦或是这条道路是否正确。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地去探索,去奋斗,甚至去牺牲。他们只是不断地去承担他们那个时代该承担的责任,至于以后,他们相信会有后来者继续努力探索。”

我也在不断地思考着:作为一个青年人我应该怎么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又应该着重教授学生什么?这部电视剧给了我很深的思考:无论是我还是其他的青年人,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奋斗。最近,“躺平”青年成为一种现象,从自身选择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无可厚非。但是从家人幸福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国家未来的角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我觉得这是不齿的做法。希望我们可以从《觉醒年代》中认识到,没有哪一代的青年是容易的,我们要在党史中汲取营养,重整旗鼓再出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要把承担时代责任这一灵魂注入课堂,贯穿生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品格教育。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本上有限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学生时代责任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3

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寒假,我观看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使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想到里面的人物我就感到回味无穷。

《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所处的那段时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展示了100年起中国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的不断追求真理并且慢慢摸索,摸索着就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五四运动拯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这是一条当时中国唯一的道路,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和奋斗。

在这部剧中,我最喜欢陈独秀这个人物。因为他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发表:“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无惧,国必不国。”所以青年人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在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报效国家。

作为21世纪的新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学为本,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培养自己报效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其境中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五四运动的精神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让复兴之路在新的无数青年脚下越走越长。

观《觉醒时代》有感七

《觉醒时代》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目、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

该剧主要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人生百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之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让我感悟最为深刻的不是思想家革命家的激情演讲,而是那一个个不经意反映出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画面。孩子们就坐在泥泞的路上,与坐在车里,手里拿着烧饼的.富家少爷、小姐截然不同。一个妇女高叫着:“卖孩子、卖孩子。”他们兴许是被抛弃了,又或许是被这可恶的人贩子拐走了。还有那些官兵斩首后,一个又一个的妇女拿着馒头、花着钱、蘸着人血,可笑地以为自己可以拿它救活自己的孩子。除了愚昧和无知,贫穷也是他们迷信的根源。

但好在,有了这些革命青年,咱们的中国“活”过来了,不会再有人相信这种荒谬至极的救治方法。虽然现在中国已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但我们仍要牢记历史,为咱们的新中国做出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4

“延乔路虽短,但尽头却是繁华大道。这短短的路途,却经历了一百年的艰苦奋斗。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这盛世,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中国人”延乔路下,鲜花拥簇包围,成千上万的“时空来信”真诚热烈。看优秀电视剧《觉醒年代》后,又读《细说觉醒年代》,一张张感人肺腑的历史写照,一排排铿锵有力的文字,一个个坚定不移的身影,打碎时空屏障,直击心房。不禁执笔落墨,以抒胸臆。正是他们以青春之生命,延华夏之年华,他们虽逝而不朽,虽远而弥存!

拨浮世之雾,弘自强之风。有一位声名远扬的父亲会让他们踏上捷径,享有特殊优待?事实并非如此。相反,陈独秀执拗的性格和固执的思想,使得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两人与父亲并不十分亲近,甚至时有争吵。面对日益恶化的父子关系,陈独秀固执己见,认为“男儿当自强”。延乔两兄弟也偏要“自讨苦吃”,宁可自己到码头当苦力,扛大包挣钱养活自己,也不愿接受父亲陈独秀的接济。这份肯吃苦的劲头和坚持到底的品性倒是与父亲如出一辙。揆诸当下,在这个“拼爹”时代,有多少人仗着上一辈人的“荣耀”狐假虎威?又有多少人因平凡的家境黯然自卑?如此风气,怎不引人深思?陈延年陈乔年身处那般动乱年代,也坚决不借父亲一份“势”,相互扶持,自力更生。这种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正是我们所缺有,也该学习的吗?

淬英雄之心,铸青年精神。误会解除后父子三人却并没有温存多久,陈延年陈乔年不幸被捕,影视中两人牺牲前转身回眸的一幕深入人心,沉重的枷锁,血污斑驳的脸庞,却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是无畏,是无惧,更是无悔。他们身上,何不是聚集着中国千千万万青年的影子?上个世纪20年代,国危民靡,青年奋起,时代的残酷映照出理想不灭的光辉。是谁少年成志一生践行“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谁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谁以笔为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直指人心!这是多少人用当初的前仆后继,才换来的一个新中国。他们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以血肉之躯,筑起新中国的桥梁。且看志士热血,尽染华夏大地;且看青年壮气,救国于危难之际。暴雨洗不净的鲜血,狂风刮不倒的旗帜,中国青年磨不灭的意志!

百年尤未老,世纪正青春。历史的清风带着感叹,浩荡的江河载着诉说。一百年后的今天,站在延乔路上,望着尽头繁华大道,似乎穿过这百年沧桑,时空远隔,却有心灵共鸣。他们用最好的青春年华,换来今日祖国昌盛,换来我们骄傲地说:“我们是中国人。”安定繁荣的今天,国人永不会忘记,我们脚下绵延万里的山河,浇灌着那一代青年人的鲜血,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和平与幸福,是百年前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光明。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他们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列强直逼内陆的压迫,还是军阀割据的动荡,是百姓绝望的脸庞,还是革命尚未燃起的希望。他们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有探索,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感染了一代代新青年。他们生命虽远逝,精神却不朽,弥存世间,我们永远铭记,永远传承。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他们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列强直逼内陆的压迫,还是军阀割据的动荡,是百姓绝望的脸庞,还是革命尚未燃起的希望。他们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有探索,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 ,深刻传递爱国情怀,感染了一代代新青年。他们生命虽远逝,精神却不朽,弥存世间,我们永远铭记,永远传承。

历史之清朗长河浩浩荡荡,有然翻腾出龙飞于天的鼎盛,也曾回旋出积羽闭塞的尴尬,然后激荡出柳暗花明的改革开放,接着奔腾至吾辈脚下。看今朝,“天眠之父”南仁乐,以创新为眼,手握宇宙漫天星辰浪漫;看今朝,“深海蛟龙”徐一楠,以钻研为心,舞动深海万里幽壑无边;看今朝,“敦煌女儿”樊锦诗,以坚定为足,踏遍漠漠黄河无畏艰险向前;看今朝,“壁画医生”李云鹤,以求精为谋,日夜潜心修复国家宝藏不停……此皆胸藏惊雷,奋发蹈厉之人,肩负时代使命,留驻四方,冲破桎浩,向阳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是的,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我们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们若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躬逢盛世,这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蹀躞,这是我们的志与任。高山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流年不掩其意。“禹门已准桃花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愿我们笃行爱国志向,抓住时代机遇,学成济世文武,让青年之光闪耀寰宇,照彻大千与微尘。旭日初升,其道大光;江水泱泱,终古未央;鹰隼试翼,欲火锋芒;延乔尽头是繁华,吾辈青年胸怀壮志,携手共筑祖国未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5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青春恰来时,我们奋斗,我们努力拼搏。

近期学校组织观看《觉醒年代》,感触颇深。我深刻地体会到巨龙咆哮不是忽然之间,而是沉淀万年。

一、顾以往,烽火燎原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从不缺少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正如剧中描述的那一群拥有“舍我其谁”品质的热血先烈,他们一生专注于革命、救国。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使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那样的年代里,他们想要开辟出一条特色通路可谓难上加难。一不小心便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可能牺牲生命,他们这群可爱的人勇于站出来。何曾想过,他们也还年轻?我敬佩,敬佩他们的精神!敬佩他们的人格追求!

二、星星之火,照亮历史

一把火的力量是渺小的,一团火的力量是强大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上下求索”的艰难路途中,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美好的。剧中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了唤醒人们愚昧的封建思想,开展了一次新文化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青年》的传播,民主科学观念渐入人心。

夕阳西下,星星出来了,月亮半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一晃而过,一团一团烈火照亮了整个历史,印证了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

三、看今朝,中华崛起

梦境一转,时间已回到21世纪。__年沉淀与积累,中国这一条巨龙在咆哮!它崛起了!

改革开放的实施、两弹的爆发、航天事业的突破、科技创新……无一不彰显出中国力量。中国这条巨龙,从一无所有到无所缺,仰天长啸!

四、用觉醒精神书写青春之书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你会选择追随梦之翼勇往直前吗?觉醒年代的精神、爱国的精神、奋斗的精神,我们正努力绽放青春之花,用觉醒精神书写青春之书,觉醒精神常伴身边,砥砺前行,奋发向上!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6

国民之思想,国家之制度,民主和科学是觉醒之年代焉。——题记

《觉醒年代》光听名字就使我很有感触,觉醒年代并非高层官员的觉醒,而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对于救中国,使国民觉醒是当代新青年的责任。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有无数爱国青年,比如留学日本的李大钊,他是一位彻底的反封建斗士,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常以笔代情,以文带心,把自己的思想融在白纸黑字之间。他虽然身在日本,深知国内形势严峻,而自己的手稿又常常面临日本学生的撕毁,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大钊仍心系祖国,坚守自己的爱国信念,还不断呼吁身边的爱国青年觉醒,正所谓: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一直在国外研究新思想的仲甫先生--陈独秀,回国后却遭到自己儿子的厌恶。误以为他是贪生怕死,甚至要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但陈独秀却始终坚持,从表象抓住事情的本质,化悲为乐,换角度思考,不畏坎坷坚守信念倡导新思想运动,让国民觉醒。真是人如其名,陈独秀这也是觉醒之青年,他是全国青年的榜样,千事万事想不通,只有他一枝独秀。

“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国人的思想,提高国人的素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这是陈独秀先生的一句话,我认为也是觉醒年代的目标,陈独秀先生等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管形势有多么严峻与复杂,用《觉醒年代》里的一句话说就是“不敢担当,就是失职”。

立坚定信念,立顽强意志,是怀大志者之所为。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7

近日,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在网上热播,多次登上热搜,引起热烈讨论。我观看之后,百感交集。《觉醒年代》主要讲述的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种种事件,纷乱繁杂,各色人等,上下求索,为了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反复探寻的故事。以陈独秀和李大钊经历为主线,穿插毛泽东、鲁迅、蔡元培、胡适、钱玄同等大批社会各界人士的各种思想和不同行动,深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这部剧立意深刻,但表现接地气,剧中人物不仅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生活对现实的热情,历史中伟大的革命人物和错误的反动派的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复杂的有其个性的人。如陈独秀从开始的放荡不羁,对社会对国家的悲观到逐渐投身于新文化,立志开启民智而创办《新青年》,再到最终接受马列思想,与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创党,最终成功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先贤们为探寻一条救国之道经历的种种思想变迁。也通过辜鸿铭、黄侃等满清遗老对新文化运动的抵制,是有其缘由,有其道理。而蔡元培从前期对革命的热情,后期却在412清党运动中站在了人民和历史的对立面。看剧时,弹幕最多的一句话是“太难了”。是啊,太难了。

即使是今天,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依然觉得救亡图存是如此之难。深刻的黑暗笼罩在整个华夏大地之上,所有的人都觉得被黑暗压的喘不过气,都在寻求可能的光明,但光明究竟在何处,却是谁也答不上来。有志之士,都看出来国家积弱,需要变革,却找不到变革的方向。以辜鸿铭为首的老派文化人还带着辫子,支持复辟,却两度失败。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觉得无政府主义更好,但仅仅在学校试行之后就惨遭失败。而在美国留学回来的胡适看来,资产阶级改良,照搬美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出路,而早期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也同意如此,但现实给了他们一个耳光。巴黎和会中的屈辱表明帝国主义阵营绝不会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人类历史上唯一以理念而非地理种族文化命名的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了,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就仿佛溺水的人遇到了救生艇,饥饿的人遇到可口的食物,陈独秀和李大钊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立刻就被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设计深深的吸引。他们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共产主义才可以拯救中国。一条全新的,未曾设想过的道路就此展开,而中国人民也迎来了真正的救星。这就是历史的选择,必然的选择。

1921年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立了早期的党小组,毛泽东也在湖南成立党组织。电视剧到此结束了,但历史上党的机构的设立只不过是长征路上的第一步,经历过的无数艰辛,相比后来的发展,却又如此的微不足道。剧中人物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多少年轻的革命志士牺牲之时不过二三十岁,其中陈独秀送别二子去法国留学的镜头,穿插了二人牺牲时的画面,1927年和1928年,延年乔年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二人宁死不屈,了解了当时国家社会的情况,我才深刻的理解为何那些革命烈士宁愿死也不愿出卖党。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恰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所书:“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今日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今日的国富民强来源就是先辈的流血牺牲,我辈当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让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8

子夜时分,阵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响惊醒梦中人。睁开朦胧的睡眼,一道道雨柱顺着窗玻璃迅速流下,一挂水帘仿佛一泻千里的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我顿时睡意全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即刻占据了整个大脑,梅雨季节江南小巷油纸伞下的丁香姑娘也随之浮上心头。

戴望舒的诗歌《雨巷》创作于中国历史上那个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夏天,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一批热烈响应并积极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猝不及防地堕入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无数前途迷惘的革命者,在绝望中渴求看到丝丝新的希望,在阴霾中盼望照进缕缕曙光。诗人因参加青年进步活动,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独落寞中品尝大革命失败后的苦痛,把当时阴暗而沉闷的社会喻指为悠长狭窄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他自己在这样的雨巷中彷徨,憧憬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等待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翩然而至……此刻,窗外的夏雨依旧滂沱,我望着浅蓝色墙面上悬挂着的红色雨伞壁画,脑海中清晰呈现出一艘红船的甲板上撑着花雨伞窈窕淑女的动人画面,近日观瞻过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

自1921年7月23日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一大代表李汉俊家召开。会议期间,王会悟照旧在楼下后门望风,突然有个年轻男子闯进院子,直奔楼上而去。王会悟匆忙跑步上楼汇报给了坐在门口的杨明斋,杨明斋马上翻译给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马林当即宣布休会。不一会儿,法租界巡捕房全副武装的警察包围了这座楼房,并追问李汉俊为何在此组织聚会?得到的答案是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巡捕没有找到什么证据,只好悻悻离开。事后,李达对王会悟竖起大拇指。会议另选地点,代表们有的提议去上海,有的提议去西湖,这些地方美丽宜人,但惹人注目。这时王会悟建议到自己的家乡---风光旖旎的浙江嘉兴南湖去开会,租一只画舫,人员扮作逛西湖途经嘉兴的游客,与会者采纳了她的建议。

8月1日,会议顺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王会悟作为具体安排会议事务的工作人员,成为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会议召开时唯一一位非代表成员。为了确保安全,她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让船主把船撑到离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僻静的水域用竹篙插住,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围坐在八仙桌前开会,她则坐在船头放哨。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她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舱门打节拍。为掩人耳目,她还特意准备了一副麻将牌放在开会的桌上,就连午餐预定的饭菜,也是让船主用拖梢小船送至大船。当天下午,会议正在进行中,湖上突然传来汽艇的马达声,代表们以为是警察的巡逻艇,当即停会打起麻将。王会悟乘拖梢船到湖心岛打听,得知是一户富人家的私人游艇游湖兜风,会议于是又照常进行。就这样,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等代表完成了“一大”最后议程,直到下午6点多钟会议结束。这一刻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扬帆起航。

一个世纪前,贫穷的旧中国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度日。陈独秀,李大钊对着苍茫大地和苦难的同胞宣誓:为了让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凌,为了民族复兴,奋斗终生!他们一南一北,寻找拯救中国的药方,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火种在中国青年一代中传播。在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感召下,中国人民觉醒了,中华民族觉醒了。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个人站起来,革命先驱前赴后继,用铮铮铁骨撑起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

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五四运动中,李大钊说:“感于国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他始终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寻求真理,用生命践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在艰苦的斗争中始终没有放弃,在严酷的刑具前没有丝毫畏惧,英勇就义,6年后方入土为安。22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告慰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是当年他预言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摔一跤,怎么知道疼痛;不跌倒,又怎么会往前冲!人生一世,所有的经历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感谢每一个过往,让我学会懂得;珍惜每一次相逢,让我收获欢歌;把握每一份希望,让我充满梦想。

窗明几净,天亮就出发。向东方走,那里是照亮世界的灯塔,那里是快乐老家,那里是永远的牵挂……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9

最近,看《觉醒年代》令我感触尤深,开篇第一集描写了仲甫为了与守常见面,当众多爱国青年说出“中国无药可救”,还遭到郭心刚的唾弃,但最后结果令人满意。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在仲甫等人的不断努力下掀起一阵新的革命思潮,前八集分别写了陈独秀与李大钊初见,谈革命、创办杂志,再到去北大当文科学长。之后陈独秀邀请鲁迅撰稿,这当中每一集都看的我热血沸腾。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剧情,就是在钱玄铜去找鲁迅,而鲁迅身后是一人被斩首示众,众人原是当做看戏,当砍刀落下之时众人却又吓得连连后退。此情此景,实属令人难过、悲哀但却无能为力。

钱玄铜说鲁迅消沉,鲁迅却对他说道:“假如啊,有这么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且是万难破毁的,里边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然而从昏睡入死,他们全然不知道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这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不幸的少数者,要去承受这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钱玄铜又反驳道;“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令我映象尤为深刻,是揭露社会情形的实事,让人身临其境。那时的政治混乱,令人担忧,陈独秀等人为此努力,想改变这个社会。他们都不怕任何势力,更不畏惧任何牺牲,哪怕是背上“卖国贼”的骂名也要为之奋斗。

李大钊先生曾与同学在大街上进行游行,被当时政府追捕,虽然对北京有着诸多不舍,但迫于形势,只能无奈前往上海。

一个民族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不断进步,最终摸索出一套最为适合本民族的制度,他驱使了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勇于斗争,也燃起了群众的民族情怀和激情,在时局混沌的情况下对着腐朽的社会不断进行着冲击。在革命斗争中,虽然充满了艰辛困苦,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他们依然苦中作乐,为了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而不断努力。

克服困难,不断成长,中华民族必定会站起来,不再受外人的欺负,在中国的领土上真正的当家做主。那些艰难的日子,使我们奋勇向前,终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这是数代人义无反顾奋斗换来的。让我们向那些先烈致敬,也提醒了我们珍惜现在生活的同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0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题记

百年前,一群仁人志士在茫茫黑夜中用笔墨和思想引领没落的旧中国走向新生。百年后,我们学习着、发扬着他们的思想,要造就更加腾飞的中国。他们的思想浸润了多少青年,给予了他们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那个黑暗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的封建社会,中国正面对屈辱,面对着山河动摇、内忧外患,而这时无数爱国人士醒了,站了出来,即使在那压抑的黑暗中也睁着明亮透澈的眼睛。他们大声呐喊,想要叫醒其他沉睡的人,想撕破这吃人的黑暗。

他们如雷贯耳的名字永远不被世人忘记,这些意气风发的伟人一腔热血洒在这片热土上,引领中国不断前进。他们说曾:“若世道黑暗,我愿做唯一的光,愿以吾血浇吾地,换山河如故。”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在迷雾中挑灯前进,在乱世中寻找救国真理。

陈独秀先生主编的杂志《新青年》在当时引领青年走向更加明媚的道路,仲甫先生说过:“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石刑,人生最宝贵之时期。”青年就是青年,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有追不完的梦,总能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正是《觉醒年代》里这一批革命青年的艰辛探索和几代共产党人的持续奋斗,才有了如今的新中国。国家总需要蓬勃的青年,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这让我想到了陆游终其一生都在为河山河破碎而感到意难平,留下“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哀叹;岳飞的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道出收复失落山河的决心,慷慨激昂,振奋人心。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爱国是一种无私的信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长久的流淌。正是因为对国家的热诚情怀,那么多爱国志士愿为之付出生命,不求青史流芳,只因一片丹心。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自五四运动始,不同时代的年轻血液都在持续沸腾着:他们或手握钢枪保卫国土,或迎难而上振兴中华,或投身科研埋头苦干…一代代爱国青年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引领了一个个全新的辉煌时代,吾辈惟有如此,方无悔青春岁月,不负盛世年华!

理想照耀中国,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正是伟人,他们让中国从没落的封建社会变得如今繁荣富强;正是伟人,他们的艰辛努力让我们体味到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正因为有伟人,他们的披荆斩棘才有了后人幸福。我们也是时代的青少年,要珍惜年少,摆脱冷气向上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优秀的新青年。

像一根火柴在黑暗中燃烧,黑暗的夜空出现了光明;像一声嘹亮的号角,吹开了人的思想自由翱翔的空间。青年们的呐喊,就是躁动于母腹之中新生婴儿自由的歌唱。---后记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1

故事的开始,日本早稻田大学内,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听闻了袁世凯的行为,都感到了羞耻心。众人义愤填膺,纷纷举起了右拳抗议着。虽然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但是却总有一些顽固子弟依旧执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宪制度。与此同时,李大钊与陈独秀单独见面。

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当时陈独秀的外貌,他的头发又长又乱、胡子又长又散、衣服杂乱不堪。

在全国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个人,却似乞丐一样,吃着别人的剩饭。他为革命任务负重、为国家斩草除根、为人民舍弃一切。陈先生是个忠心、聪慧的革命家,他乐观面对留学生的唾骂,他依旧面带笑容,他是一个内心无比坚强的人。

他回国后,立志救国,没有向那些位高权重、且站在对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积极发表言论、发表文章,决心拯救国人之政治觉悟,觉醒新一代人,为推翻袁世凯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陈同志的儿子,但是他们没有以父亲的名字和地位欺负别人,而是在上海滩勤工俭学,并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们永远不会叫苦,并且孝敬、简朴。

当他们的姨妈带来了包子和蛋汤,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收下,尽管肚子早已饿的咕咕乱叫。我敬佩他们的坚持、简朴、不服命运的高尚品质。他们的礼貌。朴素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新一代的模范,是国家升起的新星。

《觉醒年代》不仅是觉醒国家,更是觉醒人民。以民为本,创建一个新共和国。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觉悟,我们新年青也应该有此觉悟!

以上是好作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仅供参考。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2

杨开铭是个热心肠,之前回了老家教书,对一个寡妇多有帮忙,为此遭了寡妇的族人非议。之后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寡妇的桌子上趴了一夜。结果第二天被人给明白了,寡妇的族人就把寡妇给抓了起来,活生生沉到池塘里面淹死了。杨开铭哪里受得了这种刺激,直接就疯了。

回到家里,鲁迅听周作人讲完杨开铭同学的信息,刚来得及感叹一句“疯了”,他表弟久荪就从门外滚了进来,嚷嚷着外面有人要杀了他,躲在桌子底下不敢出来。感情这个可怜人也因为来京一路上看见太多人饿死,受了刺激,神经错乱了。

就在之前,《新青年》修改部找上门来,几个主笔一齐请鲁迅出山。鲁迅对于之前的杂志作品给他们指出了三条缺陷,其中一条就是缺少通俗的白话文学作品,比如像白话小说。

所以当鲁迅下定决心要写稿的时候,在见识到两个疯子,尤其是让他们变疯的黑暗荒诞的社会现实之后,鲁迅决定以自我可怜的表弟久荪为原型,写作《狂人日记》。他一鼓作气写了个通宵,眼睛都红了才停笔,累了就直接躺在一地稿子上休息。

曾看到萧红女士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提到: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这也能够看出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敬业投入的人。但鲁迅先生的写作,不仅仅是赶稿子,还是对中国当时现状的思考,对封建、迷信、愚昧的批判。尽管鲁迅先生已经逝世80多年了,但经过《觉醒年代》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他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不苟言笑的斗士,也有着风趣幽默的一面。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3

 最新一期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央视Boys”再次合体,通过献唱一首《青春》来致敬李大钊、致敬青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27岁的李大钊为再造青春之中华而发出的殷切呐喊。百年之后,广大有志青年仍在不懈奋进、孜孜以求,不断坚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与信心。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拼搏奋进,砥砺前行。李大钊曾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当“95后”女医生甘如意不分昼夜、风雨兼程骑行300多公里支援武汉前线,当24岁的“大姐”周承钰因肯吃苦、业务精成为文昌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当抗洪一线负伤的年轻战士冒小驰于病床之上仍坚持着“下一次,我还会冲在第一个”……他们用乐观、自信、拼搏告诉我们:奋斗,永远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青年干部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攻坚克难,奋进拼搏,用勤劳和汗水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1927年,38岁的李大钊被捕入狱,面对杀害,他第一个走上刑场,坚毅从容,意气轩昂。和平年代,广大青年满怀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之中有用双手、双眼换取战友安然无恙的扫雷英雄杜富国,有将最美芳华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的第一书记黄文秀,有用年轻的生命守护着国与家的援鄂护士张静静……“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是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铮铮誓言。广大青年干部当以青春之我、奉献之我,勇于担当、勤于作为,用青春的力量去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扬鞭跃马无止境,历尽千帆仍少年”——老骥伏枥,壮心不泯。李大钊用一句“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告诉每一个人,青春不只是年华,更是一种状态。青春是钟南山面对疫情时“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的掷地有声,是屠呦呦对中医药“何乐而不为”的矢志不渝,是袁隆平梳耙耧犁追求“禾下乘凉梦”的持之以恒……每一个为梦想拼尽全力的人,都闪烁着青春的光芒。青年干部们当以青春之我、实干之我,锚定目标,笃行致远,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谱写永恒的青春乐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