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航海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4.17

航海教案。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优质的“航海教案”文章,我们为您准备了本页的精髓敬请品味。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障。

航海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1)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规模和结果。

(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途径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的信息。

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感悟郑和的爱国精神、科学创举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难点是: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二、教法分析

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法分析

1、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主,进行讨论和辩论。

图片和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多种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视频导入新课。

2、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有人认为郑和比哥伦布伟大,有人认为哥伦布比郑和伟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这个题目。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整理,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进行比较。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利用表格导入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本活动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我将学生按同意和不同意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两组学生分别将自己准备的资料加以整理,准备足够的证据,每组派三名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并由主持人最后陈述,教师也随时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

设置本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本题不需要有统一的答案,最后我陈述自己的观点,来小结这部分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以达到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目的。

3、感悟历史,交流反馈。

郑和精神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我以情境分析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情境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的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们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情境二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航海教案(篇2)

亲爱的同学:

航模是指船模和**,通常指的是体育运动中的模型制作、比赛、展示和表演。它是一项科技、军事、体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制作模型、比赛、展览、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关于船舶、海军、海洋方面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航海模型是一项科技体育项目。通过对各种水上模型的研究和生产,我们可以学到航海学的知识。这种导航模式在我国已经发展了40多年,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一所实力雄厚的航海模范学校。我们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了金牌。他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银牌和铜牌。屡次获得省市比赛团体前三名。

同学们,你们愿意努力学习吗?你愿意参加像大哥姐姐这样的各级比赛吗?欢迎来到科技教室,与老师一起学习制作导航模型的方法。

目录1.工具篇4

2.准备工作篇……………………5

3.电力系统制作篇8

4.传动系统制作篇……………………9

5.外观制作篇11

6.贴纸与美化14

7.航行及比赛规篇15

8航海模型航向调整与经典作品赏析十八

第一课工具篇

第二课准备工作篇

说明书首页都有比例尺:1:**,意思的按照真船的比例进行缩小得到。如1:250意思为:将中国海警3383舰按长度尺寸缩小为二百五十分之一

导航模型的绘纸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 板件介绍目录

2 制作过程

3 成品效果图

所有的舰船模型说明书都分为:板件目录,制作过程,舰史效果图,成品效果图,学会看图纸是学会做模型的最基础要求。

第三课电力系统制作篇

电源的作用:为车型提供能量,相当于汽车的油箱。

电动机: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模型提供动力。

第四课传动系统制作篇

1传动系统是一套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螺旋桨的轴系,其动力**就是电动机--

2电动机将动力传动给轴,轴与电动机之间用软管连接,为了减少轴的抖动,外边应加上轴套。

第五课外观制作篇

1.模型制作的图纸,应该边做边勾选,以免忘记那些件做过。

2.用剪钳取件。

3.用笔刀修件。切除板件多余的毛刺。

4.用砂纸修件

5.用牙签沾取胶水粘件

第六课贴纸与美化

1取粘时注意两人一组取下,从一端撕下。

2.黏贴粘贴时,应该找准图纸上的位置,尤其要有参照物,并且在粘的过程中不能反复,避免气泡。

第七课比赛规则篇

1.比赛规则,从起点处放航,不超起点线,待听到裁判口令“放”将船放出。

第一轮没有计时,只看球场,1号门100分,2号门90分,3号门80分,差不多一样,依次递减。

放行技巧:

1 持船,双手夹住船,使船自然漂在水中,勿向下按压。

2瞄准,瞄准远处的百分钟门,看船头方向,调整船体的整体方向。

三。打开开关,注意扶船的手尽量向前伸,不要越过起跑线,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反冲,掌握航向。

4 轻轻张开双手,使船从双手形成的轨道之间渐渐滑出,待船离开双手至少30cm——50cm后,将手轻轻拿出,可以避免水波对航向的干扰。

5 收船,船不碰分数浮标前不收船,否则分数记0分。

决赛阶段为pk赛:两名队员各占半个水池,同时听口令发船,先比较航向,率先碰池边,或中线的队员为负;若都顺利抵达终点,则用时较少的队员为胜方

第八课航向调整与经典作品欣赏

1. 航海模型的航向调整:

1 确定航海模型左右是否重力平衡,若不平衡,应该通过“配重”使其左右平衡,即压上铅块、废旧电池,橡皮泥等。

2在保证船舶平衡的前提下,调整舵角。如果向右偏航,向左扭转方向舵角,向左偏航,向右扭转方向舵角。

3 刮舵,在船能跑到70分以后,利用流体压强差的作用,向偏航方向用锋利刀片刮舵的后沿,使其跑入100分门。

2.优秀作品欣赏:

致远舰:

同学们,请不要忘记北洋海军,中国现代海军的先驱。1894年9月17日,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在黄海大海战的危难关头,在舰体已严重负伤的情况下撞击日舰吉野,不幸壮烈殉国。

定远舰:1890年代远东第一舰,北洋海军旗舰。1895年2月,他在威海守备港被日本鱼雷艇炸伤搁浅。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为避免残舰落入敌手,引**药将其炸沉,后服毒殉国。

现代级驱逐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世纪90年代末从俄罗斯引进的大型反舰驱逐舰。共有四艘船:杭州、福州、宁波和泰州。

中国神盾052c导弹驱逐舰是新世纪人民海军的中坚力量,装备有解放军海军。

辽宁舰: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航海教案(篇3)

教学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的经过。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古人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

二、猜想假设

1、学生讨论,交流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圆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表面画面,猜想地球的表面及整体状况,认识地球的形状。

2、师提出问题:地球是圆的?圆的怎样?

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讨论回答:地球平均赤道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6.76千米,说明地球不是正圆体,应是椭圆体。

3、师: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学生根据资料交流。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师: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板书:盖天说。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

师:古代印度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学生根据已有资料讨论,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世界的中央是高山。巨象站在一只大乌龟的背上。

师: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观察想象。

师:你觉得古人的猜想怎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

学生讨论,认识古人的猜想。

4、师:古人仅凭视觉去观察,只看见头顶的天,脚踏的地,那么历史上人们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学生根据资料,航海家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师出示课件(麦哲伦环球航海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麦哲伦航海路线,谈一谈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师:麦哲伦从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达了原地,如果他往东航行,结果是怎样?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实施探究

师:地球到底是怎样的?你有什么认识?

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猜想,探究地球的形状,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几位同学总结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

(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让学生画出地球的形状,展示给大家看,交流对地球的认识。

四、拓展创新

收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说给大家听。

航海教案(篇4)

说课稿《航海家的发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承当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偏重于引导同学了解地球的概况,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奥妙。本课主要是让同学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同学形成科学是不时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同学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同学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规范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和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对“地球概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时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渠道查阅、整理资料,使同学知道地球有关知识。

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准备:

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文字和图片资料。

同学: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测和认识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本课授课地点:二楼多媒体实验室。

五、课时布置:

一课时。

六、教学与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规范》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同学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同学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同学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同学显示自我才干的机会,使同学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七、教学程序设计: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的考虑,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真正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层次性、有效性,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第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第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各种学说)第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

1、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并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同学考虑: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这美丽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有关地球你知道什么?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同学的观察、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样导课能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拉开同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序幕,同时也激发了同学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师生资料交流汇报:让同学认识到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

2、科学探究起始于问题,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是科学课教学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适时引导同学提出“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识地球是什么样的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师生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第一幅是古人设想的“天园地方”图;第二幅图是古代人设想的大地——有三头站在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大象驼着大地这块园盾;第三是“浑天说”……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交流自身收集的资料和古人猜测的认识。用实物投影展示同学交流的画面,意在给同学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同学充沛展示自我。教学中热烈交流的局面,意在让同学感到“古人的想法真奇特”来揭示了同学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好奇心理,从而为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在第三个环节中,从问题入手,利用导向性的语言:“历史上人们又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呢?”这里采用教师讲故事《新南辕北辙》,多渠道展示资料,回忆古人的学说引出现代人环球航行。课件展示:麦哲伦航海资料;图片、文字等资料交流。并揭示课题《航海家的发现》。从而拓展同学的知识,让同学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凝聚了人类不懈的能力,从而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愿意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自己当好航海家,在地球以上模拟航行。

4、拓展活动:

教学中给同学多一点活动,少一点限制。因为,科学课的探究内容有很多是不能在三十五分钟内完成的,可以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引导同学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动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所以留下了《新南辕北辙》的悬疑,让同学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给同学显示自身才干的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者。完成对同学发明力的培养。

八、板书设计:

1航海家的发现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平均半径为6300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航海教案(篇5)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奥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对“地球概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多渠道查阅、整理资料,使学生知道地球有关知识。

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准备: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文字及图片资料。

学生: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本课授课地点:二楼多媒体实验室。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七、教学程序设计: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的考虑,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真正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层次性、有效性,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第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第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第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

1、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并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这美丽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有关地球你知道什么?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样导课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拉开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序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师生资料交流汇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300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

2、科学探究起始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课教学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适时引导学生提出“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识地球是什么样的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师生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第一幅是古人设想的“天园地方”图;第二幅图是古代人设想的大地——有三头站在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大象驼着大地这块园盾;第三是“浑天说”……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古人猜想的认识。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交流的画面,意在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学中热烈交流的场面,意在让学生感到“古人的想法真奇特”来揭示了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好奇心理,从而为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在第三个环节中,从问题入手,利用导向性的语言:“历史上人们又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呢?”这里采用师生讲故事,多渠道展示资料。课件展示: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图片、文字等资料交流。并揭示课题《航海家的发现》。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凝聚了人类不懈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愿意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自由活动: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会知识并不是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目标。因此,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这个环节设计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并能用观察到的现象去论证事物本质的能力。

5、拓展活动:

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活动,少一点限制。因为,科学课的探究内容有很多是不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的,可以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动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谈一谈自己的构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想象,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课幻故事进行展示交流。如举办墙报展示、科幻故事会等。让学生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给学生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者。完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善于发现扑捉学生的闪光点,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八、板书设计: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特做如下板书:

13、航海家的发现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平均半径为6300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GZ85.com扩展阅读

航天航海为主题的手抄报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航天航海为主题的手抄报”,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航天与航海,这两个领域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航天与航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更多科技被投入到这些领域中,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航天作为一种探索星际的方式,其目的就是研究地球以外的天体,对于宇宙的探索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多次太空飞船的发射和空间站的建造,更为惊人的是,人类甚至已经着手计划开始向火星进行人类登陆计划。这一系列行动,为人们了解宇宙提供了有益的渠道,预示着人类将在未来的探索宇宙领域取得更加重大的成果。

除了航天,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海洋探测技术的创新,使得人类可以深入了解海洋的深处,了解更多的海洋生态信息,解决海洋污染和捕鱼等问题,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航海技术的进步,也为人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信未来,随着更多的技术投入到航天和航海领域,人类对于宇宙和海洋的认知将不断深入和完善,创新的科技成果将会不断涌现,为人们探索未知提供极为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航海日的意义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航海日的意义”,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中国航海日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的诞辰而设立的。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航海家,他率领着中国船队七次远航,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的文化和贸易。

中国航海日的设立,旨在弘扬中国的航海文化和传统。这一节日成为了中国的国家重要节日之一,它鼓舞了无数人,鼓励他们深入探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此外,中国航海日还表达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强烈愿望。

在中国航海日这一天,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纪念郑和这一伟大的航海家。比如,有文化交流活动、汉语教学活动、航海博物馆展览、专题讲座、电影展映等等。此外,一些航海俱乐部也会组织一些相关航海活动,例如帆船比赛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活动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航海文化和传统的机会。

除此之外,中国航海日还在政策层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以加强国际合作关系。中国政府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并且倡导和支持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计划,旨在加强国际航运、促进文化交流和贸易投资。

中国航海日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郑和这一伟大的航海家,更在于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强大。它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中国一直都在自信地面向未来,积极进行改革和开放,并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推动全球化和发展。

总之,中国航海日是一个庄严而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节日,它为人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大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

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题 第19个中国航海日


2023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9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扬帆新丝路,奋楫新格局”。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带来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题   第19个中国航海日

扬帆新丝路,奋楫新格局”

官方通知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对今年航海日活动作出相关部署,进一步提升航海日活动的影响力。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9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今年航海日的活动主题是“扬帆新丝路,奋楫新格局”。根据《通知》,7月11日,2023年中国航海日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将在河北省沧州市举办,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将向全社会发布2023年中国航海日公告,中国籍民用船舶、中国航运企业拥有或经营的非中国籍船舶将挂满旗,相关涉海机构将参照船舶挂满旗的方式悬挂旗帜。

7月9日至7月15日,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系列活动将在沧州举办,包括中国航海日主论坛及专题论坛、中国航海学术年会、航海科技博览会、全国航海科普周主场活动。

为充分发挥中国航海日活动周全国性、综合性载体和中国航海日论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今年的航海日活动除了主题活动和特色系列活动之外,还将在航海日活动周期间组织媒体宣传、航海科普和群众性纪念、庆祝、文体和娱乐活动等系列活动,航海博物馆、展览馆和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也将向社会公众开放。

今年航海日将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航海文化,弘扬航海精神,扩大航海科普,培育和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和航海素质,激发青少年热爱海洋热爱航海事业的兴趣。

  中国航海日宣传标语

1. 追寻航海梦想,展示中华大国风范。

2. 分享航海智慧,推动海洋文明建设。

3. 中国航海,向着更远的海洋进发。

4. 祖国山河辽阔,航海未来可期。

5. 路漫漫其修远,勇往直前追逐梦想。

6. 远航重洋,海纳百川。

7. 开启航海新时代,铸就中华航海新辉煌。

8. 奋斗航海路,创造人生巅峰。

9. 坚定信仰,秉持勇气,航向蓝色未来。

10. 将航海精神化作奋斗力,不断创造辉煌历程。

11. 在海上驶向远方,让梦想在航线上继续闪耀。

12. 每一艘远航之船,皆是中国的荣耀。

13. 蓝天与海洋交汇,承载着母亲河的溯源与终极归宿。

14. 红船出海,凤凰涅槃,展望未来浩瀚蓝海。

15. 航海史诗中,中华辉煌载入史册。

16. 航天破天际,航海拓蓝海,创新拼未来。

17. 航海之路,让远方更清晰可见。

18. 洞悉万里蓝海,扬帆破浪前行。

19. 航海砥砺奋进,引领海洋文明发展。

20. 乘风破浪,在中国航海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21. 出海拓祖先疆土,披荆斩棘向未来。

22. 航海天下,拥抱蓝色未来。

23. 万里海疆,各族中华之舟。

24. 航海砥砺前行,迎接未知与挑战。

25. 梦航中华,扬帆令天下瞩目。

26. 世界大海,为航海者而存在。

27. 雄风飘扬,航海荣耀,中国梦永续无穷。

28. 海涵岛屿,奔涌伟力,航海龙骧天下。

29. 扬帆远航,中国航海新时代来临。

30. 大海呼唤,生命因航海而美丽。

31. 中华航海,一帆风顺,彰显中国特色。

32. 海洋上的巨人,中国航海的拼搏。

33. 载重千金,中国造船的非凡之功。

34. 扬起梦想的帆,踏上征程的第一步。

35. 浪花拍打心的激动,耳畔回荡航海的呼声。

36. 坚持航空航天,痴迷中国航海。

37. 由航海砥砺而出的胜利之舟。

38. 利用航海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9. 决胜未来,航海先行。

40. 蓝天与海洋,永远是我们向往的彼岸。

"航海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