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基层农牧个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7

市农牧业工作总结。

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总会有写总结的时候。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每次写一次总结,我们的思想就越前进:我们的价值就是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们产生价值。那么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总结报告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市农牧业工作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农牧业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 “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特点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14万亩,比上年增加1.57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39.5万亩,总面积达到371.5 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8.58万亩,总面积达到89.89万亩,新增蔬菜4.65万亩,总面积达到55.4万亩,新增苹果5.2万亩,总面积达到53.87万亩,新增茶叶0.82万亩,总面积达到13.48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58.9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14.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34.1万头和31.2万只,同比增长2.3%、5.6%,出栏牛14.4万头、羊18.5万只,同比增长5.9 % 、7.2%;猪存栏85.7万头、出栏99.6万头,同比增长2.7%和4.6%;鸡出栏350.6万只,同比增长1.5%。肉蛋奶产量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3.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25吨,同比增长2.7%。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5.36亿元,增长8.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13.17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1.57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17.4%。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4.0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18.2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97%,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67%。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
---农业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直农牧系统在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各县区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3913户,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西和召开,被评为XX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县在遭受“8.12”特大暴洪灾之后,通过各种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万吨,同比增长0.7%,农牧业主要指标实现了稳中有增,并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徽县畜牧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获全省畜牧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召开了全市畜牧业现场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大、质量高;文县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效果好,完成9.1万亩,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畜牧养殖有新突破,获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召开了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康县基层乡站项目建设进度好,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21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成,水生动物养殖成效显著,召开了全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现场会。全年责任书考核结果98分以上的达7个县区,九县区农业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二、主要工作
(一)突出增产措施的落实,确保粮食丰收。一是全力抓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开展以秋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为主的旱作农业项目实施。通过全面规划,开展技术培训,落实配套资金,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完成任务的101.2%。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97.7公斤,较半膜亩增产167.4公斤,增幅31.57%,全膜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了2122.4公斤,较半膜亩增产414.8公斤,增幅24.29%,较露地马铃薯亩增产667.8公斤,增幅达45.9%,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二是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项目。全市共完成马铃薯原种生产网棚1243亩,完成任务的124.3%;一级种薯生产扩繁完成1.4万亩,完成任务的108.3%,总产种薯2579.2万公斤;二级种薯生产扩繁完成10.07万亩,完成任务的95%,总产种薯1.7亿公斤;推广脱毒种薯24.1万亩,完成任务的120.5%。建贮藏库11座,贮藏容量1.2万吨。三是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冬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分别落实在礼县、徽县、文县、西和、成县、武都6县(区)的25个乡(镇),任务9万亩,实施9.86万亩,创建万亩示范片9个。各示范区增产效果明显。四是加大种子包衣量,提高良种率。种子包衣量达到208.4万公斤,包衣率达到100%。玉米、水稻基本实现杂交种化,良种率达100%。五是积极推广各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配方施肥286.4万亩,地膜覆盖168.4万亩,推广优质专用品种218.3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控防率达到了85%以上,防治农作物病虫害343.6万亩次,积极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研究和以苹果蠹蛾监测为重点的植物检疫工作。
(二)突出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特色产业。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以提质增效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蔬菜产业引进新品种412个,开展试验272个,对已试验成功的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推广应用面积36万亩,蔬菜良种率达到95%以上。全市蔬菜型“万元田”面积达到11万亩,生产精细菜5000万公斤。冬播马铃薯面积12万亩,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建立市级山区蔬菜示范点10个、1325亩,推广面积2.27万亩,对发展山区蔬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苹果产业,建成育苗基地100亩,新建标准化苹果园5处,引进新品种接穗32.5万枝,高接换优7万株、人工授粉17万亩;茶叶产业在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上取得了新突破,新发展标准化无性系茶园2736亩;桑园综合管理2.5万亩,新建养蚕大棚46座。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累计达到5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42户。新建和续建市场67个(新建38个,续建29个),总投资6.2亿元,已完成投资2.91亿元,目前已建成入市交易的3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4个,累计达到925个(专业合作社450个),会员6.4万人,带动农户数18.6万户。据抽样调查,合作社成员比非成员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450元。三是狠抓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市级特色农业发展基金项目14个,扶持资金430万元,已通过项目验收。积极争取省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资金,共落实资金2223万元,其中畜牧业528万元,中药材1082万元,苹果298万元,蔬菜95万元,龙头企业220万元。(三)突出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全市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69个,累计达到1291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701户,累计达到26918户。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以设施技术为基础、良种技术为核心、饲草饲料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养殖技术。在26户规模养猪场推广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建发酵床1.32万平方米。推广青贮氨化饲料12.06万吨,秸秆饲料利用率达到31.7%。新增黄牛冻配点4个,完成黄牛冻配2.85万头,新增猪常温人工授精点1个。推广良种畜禽307.48万头只,种植牧草27.29万亩,共引进推广良种鸡304.84万只,牛5680头,羊2208只,猪1.27万头。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行了动物疫病防控“双轨三包两挂钩”工作制度、“事前检查、事中检测、事后追溯”制度和防疫示范点挂牌管理制度,落实防疫经费111万元,全年共免疫各类畜禽2674.85万头(只、匹、次),禽流感免疫密度为94.29%,重点地带达到了100%,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97%,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97.4%。及时有效地处置了1月下旬两当县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认真做好草原火灾、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市级应急预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大了草原防火宣传力度,认真抓好春秋两季防火工作,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灾情发生。
(四)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认真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灾后重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完工使用率达到50%以上。我市灾后重建农业项目138个,总投资5.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占总投资的67%。市直农牧业22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成9个,在建13个,累计完成投资3423万元,完成投资比为50%。二是积极争取农牧业重点项目。储备农业项目195个,总投资200.29亿元;上报农业项目72个,总投资14.22亿元;已批复项目20个,争取资金2.2亿元。实施农业项目169个,总投资7.73亿元,已完成投资5.87亿元,占总投资的76 %。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6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占总投资的98.1%;扩大内需项目11个,总投资0.35亿元,已完成投资0.24亿元,占总投资的70.2%。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0.52亿元,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5%;完成沼气建设20487户,占总任务1.4万户的146%。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促进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项目统计,实施灾后重建项目旬报、其它项目月报制度。签订了灾后重建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了督查组和审计组,确保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运行安全。健全了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制了《**市农牧业项目管理与申报工作手册》。实行跟踪问效,多次组织督查组下乡督查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突出示范点建设,提高农业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我们把示范点建设作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来抓。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示范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制定标准和目标,强化督查考核,靠实工作责任,整合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示范点建设工作。一是实行领导包抓示范点责任制。成立了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审核专家指导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重点建设39个市级、70个县级,共109个示范点;市局和下属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抓1个市级示范点,共包抓35个。对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14个市级示范点分别确定了市局和县区包抓领导、办点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及主办单位和农经、农机、种子、能源等协作单位,整合力量组建了各示范点的工作班子。二是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人员驻村抓点。把抓特色农业示范点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办法》,从科技推广、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等方面对特派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市直农牧系统11个单位选派10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特派员小组,开展示范点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示范社建设工作,实行示范社建设与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抓示范社 “六个一”工作要求。三是制订规划与标准,高起点谋划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示范点建设要求,组织人员按照不同类型,统一制定了4类建设标准和28项技术要点,发放到示范点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编制了市农牧局联系的14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督办册。四是整合项目资金,突出抓好市级示范点建设。市农牧单位领导包抓的35个示范点共落实项目62个、3547.53万元,其中14个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示范点落实项目33个、2930.63万元。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示范点,整合项目资金850余万元,徽县金牛公司秸秆养畜示范点落实资金270万元,武都区**乡下白杨村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落实资金173万元,三县区草原畜牧业示范点落实办点资金89.4万元。五是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制定了《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考核办法》,对市级示范点建设情况实行月统计、季度考评、半年检查交流和年终考核制度,并将示范点考核结果作为各县区农牧局、市直农牧各单位及各包抓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科技特派员晋级的依据。通过示范点建设,加快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步伐,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了产业链条。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2017年市农牧业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 “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特点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14万亩,比上年增加1.57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39.5万亩,总面积达到371.5 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8.58万亩,总面积达到89.89万亩,新增蔬菜4.65万亩,总面积达到55.4万亩,新增苹果5.2万亩,总面积达到53.87万亩,新增茶叶0.82万亩,总面积达到13.48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58.9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14.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34.1万头和31.2万只,同比增长2.3%、5.6%,出栏牛14.4万头、羊18.5万只,同比增长5.9 % 、7.2%;猪存栏85.7万头、出栏99.6万头,同比增长2.7%和4.6%;鸡出栏350.6万只,同比增长1.5%。肉蛋奶产量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3.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25吨,同比增长2.7%。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5.36亿元,增长8.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13.17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1.57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17.4%。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4.0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18.2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97%,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67%。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
---农业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直农牧系统在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各县区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3913户,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西和召开,被评为xx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县在遭受“8.12”特大暴洪灾之后,通过各种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万吨,同比增长0.7%,农牧业主要指标实现了稳中有增,并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徽县畜牧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获全省畜牧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召开了全市畜牧业现场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大、质量高;文县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效果好,完成9.1万亩,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畜牧养殖有新突破,获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召开了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康县基层乡站项目建设进度好,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21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成,水生动物养殖成效显著,召开了全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现场会。全年责任书考核结果98分以上的达7个县区,九县区农业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市农牧业2013年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农牧业2013年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 “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特点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14万亩,比上年增加1.57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39.5万亩,总面积达到371.5 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8.58万亩,总面积达到89.89万亩,新增蔬菜4.65万亩,总面积达到55.4万亩,新增苹果5.2万亩,总面积达到53.87万亩,新增茶叶0.82万亩,总面积达到13.48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58.9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14.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34.1万头和31.2万只,同比增长2.3%、5.6%,出栏牛14.4万头、羊18.5万只,同比增长5.9 % 、7.2%;猪存栏85.7万头、出栏99.6万头,同比增长2.7%和4.6%;鸡出栏350.6万只,同比增长1.5%。肉蛋奶产量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3.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25吨,同比增长2.7%。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5.36亿元,增长8.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13.17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1.57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17.4%。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4.0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18.2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97%,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67%。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
---农业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直农牧系统在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各县区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3913户,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西和召开,被评为XX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县在遭受“8.12”特大暴洪灾之后,通过各种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万吨,同比增长0.7%,农牧业主要指标实现了稳中有增,并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徽县畜牧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获全省畜牧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召开了全市畜牧业现场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大、质量高;文县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效果好,完成9.1万亩,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畜牧养殖有新突破,获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召开了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康县基层乡站项目建设进度好,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21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成,水生动物养殖成效显著,召开了全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现场会。全年责任书考核结果98分以上的达7个县区,九县区农业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2013年市农牧业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 “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特点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14万亩,比上年增加1.57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39.5万亩,总面积达到371.5 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8.58万亩,总面积达到89.89万亩,新增蔬菜4.65万亩,总面积达到55.4万亩,新增苹果5.2万亩,总面积达到53.87万亩,新增茶叶0.82万亩,总面积达到13.48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58.9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14.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34.1万头和31.2万只,同比增长2.3%、5.6%,出栏牛14.4万头、羊18.5万只,同比增长5.9 % 、7.2%;猪存栏85.7万头、出栏99.6万头,同比增长2.7%和4.6%;鸡出栏350.6万只,同比增长1.5%。肉蛋奶产量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3.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25吨,同比增长2.7%。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5.36亿元,增长8.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13.17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1.57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17.4%。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4.0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18.2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97%,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67%。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
---农业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直农牧系统在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各县区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3913户,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西和召开,被评为XX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县在遭受“8.12”特大暴洪灾之后,通过各种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万吨,同比增长0.7%,农牧业主要指标实现了稳中有增,并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徽县畜牧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获全省畜牧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召开了全市畜牧业现场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大、质量高;文县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效果好,完成9.1万亩,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畜牧养殖有新突破,获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召开了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康县基层乡站项目建设进度好,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21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成,水生动物养殖成效显著,召开了全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现场会。全年责任书考核结果98分以上的达7个县区,九县区农业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市挂职干部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