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会实践部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 2019.08.17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暑期志愿支教活动总结。

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一般会需要写一份或者几份总结报告。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我们写下的总结,在另一方面提醒着我们:有时候,只有坚持一件事不放弃,我们才有可能成功。那么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总结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暑期志愿支教活动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从13号坐在火车上看到美丽的湘西,便深深的喜欢上了那里.到了排达坝,见到那么热情的乡亲以及那么可爱的孩子,仿佛所有的劳累都有了回报.

支教的顺利进行,真的离不开花垣县领导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当地居民的拥护,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的积极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队是一个整体,平时互相帮助.大家轮流做饭,虽然刚开始可能经验不足,但大家都积极参与,饭菜的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以至于后来会做的人太多,没给我发挥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开始都没想到会有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来。大家一起讨论并制定了不与小学冲突的课表。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也发现有些科目不适合在小学一二年级上,就临时取消,改上别的课。我们14个人的团结在调课的时候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家都互相体谅,有家的温暖.

关于调查走访,都知道去排座来回要三个小时左右,很累,但分配到谁的时候都很积极的配合。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特别是老人,只要身体健康,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且知足常乐。我觉得不应该打扰老人如此惬意的生活,有些羡慕这样的清心寡欲。

那边的教育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教室很破,还只有四间;桌子凹凸不平,坐在凳子上感觉危险无处不在。没有灯光。教室外是一片空地,没有乒乓球台,没有篮球架,没有足球门。他们能做的只是跑着玩,甚至不会踢毽子…更不用说像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他们平时只有两门课:语文、数学。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他们确实很喜欢学习,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玩的。有统计过他们的理想,大都是科学家和医生,但都经过很久的考虑,好像一点不很明确的样子。

感到自己的渺小,因为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尽力去给他们做榜样,用语言和行动去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以后认真生活、认真学习,好好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xx大学汽车学院赴xx暑期社会实践队,根据部署,分别驻扎在xx,xx,和xx三个村子。现介绍xx小队的基本情况。

队伍基本概况:全队九人,其中汽车学院09级一人,10级6人,文传学院11级2人。

队员:

时间安排:7月9日---7月16日
作息时间:
起床6:00

早操:6:30——8:00

早饭:8:30---9:00

上课:9:30---11:30

午饭:13:00——13:30

午休:13:40——14:30

上课:15:00——17:30

晚饭:19:00——19:30

开会交流:20:00——21:30

xx基本概况:

首先xx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而xx村所属的xx村(行政村)又是当地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在此次支农支教的三个村子,xx最为偏僻,地处流岭深处,是整个流岭海拔最高的村子。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当地没有手机信号覆盖,村中电话也很少,村里没有商店,没有诊所,整体上当地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当地人不少人信仰基督教,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xx小学所属xx小学,该小学时三年制小学,只有一个代课老师——杨老师,一个人负担一到三年级的所有课程。学校只有一间教室,教室的墙是土墙,窗户破旧,采光差,照明查,桌椅板凳破旧,黑板是土质的……教室一到下雨就不能上课,属于危房。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村中,这些年在校学生一般平均维持在九人。

xx村基本没有楼房,连砖木解构的平房也很少,村民居住条件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不便,建材都是从山外运输进入,运输成本惊人,自然很多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通村的水泥路,只到村口,大概从xx小学向上走,村中主干道没有硬化,而上边居住了村中的大部分村民。村民饮水来自山中自家挖的水窖,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村中年轻人多出去打工,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

当地是山区,土地奇缺,村民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玉米和土豆,经济作物还有核桃。土地大多在坡上,耕作依旧采用原始的方式。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坡度超过四十五度的坡上还种有庄稼。山中部分地区有野猪出没,祸害庄稼,深深困扰村民。

从山阳服务区徒步进山,一路上一直在走上坡的山路,到xx约三十里山路,我们的队员,一步一步走了上来。这里充分发挥团结友爱,大家相互帮助一路坚持最后到达目的地。由于前期和xx小学的杨老师有过交涉,我们在xx的工作得到了杨老师的大力支持。

支教工作:

9日到xx已经傍晚,队员们身体都比较疲惫,住宿问题尚未安排妥当,所以招生工作定在10日上午。根据杨老师的介绍,我们对xx的生源分布有了大概的了解,于是兵分两路,一路顺着上路向上走,一路顺着山路向下走,逐户走访村民,一来将在家的孩子们都招到学校,二来了解一下村民家目前的基本状况,正值农忙时节,看是否有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帮助村民去做。由于放假,一些孩子被父母接到打工的地方去,最后经过半天的走访,我们一共招了九名学生,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基本上都是xx小学的学生。

这次招生的结果虽然不容乐观但是之前已经在杨老师那里有所了解,所以最后还是觉得招生结果可以接受。。经过我们的初步了解,我们对孩子们的一些学习情况有些了解。这里的孩子们基础比较差,加上年龄比较小,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不太好。我们最后采取的是分组教学的方式。

我们这些山外来的大学生,在这里进行短期的支教活动,我们重点在于如何能够给孩子们带去希望,对他们的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还有一点我们尽量不涉足他们的课堂内容。因为有一个现实就是,鉴于当地老师自身的素质,在一些语言类的问题上发音方言味道太重,一些汉字的书写,笔顺等问题有出入。如果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涉入过多,会导致将来我们走后当地老师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所以呢,我们尽量在课堂中回避这些问题。还有,我们这些志愿者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没有受到过相关的培训。

xx小学只有杨老师一位老师,而且杨老师又是代课教师,一个人负担了三个年级所有课程。在这些孩子们平常的教学中主要学习的就是语文数学,而像音乐课,绘画课孩子们就没有。所以,我们在此次活动中把这方面放在了重点。

根据安排,我们每天下午的工作重点就是进行艺术启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此时就像一块尚未开发的沃土,在艺术方面进行启蒙显得很有必要。队员中有不少学过绘画,在这里陪着孩子一起,教孩子们绘画。从简单的简笔画开始学起。孩子们呢,对于画画也很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存在兴趣的情况下,教学显得容易很多,尤其我们这种家教式的辅导。孩子们在描简笔画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我们也收获着快乐。其中我们让孩子们,对着一个队员画他们心中的哥哥,最后看着孩子画的画,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除了画画,我们还积极发掘孩子们的才艺,其中一个就要读一年级的小姑娘竟然会歌伴舞--《荷塘月色》,看着孩子精彩的表演,大家拿dv记录,大家一起为孩子鼓掌。我们的队员在之前精心准备,在下午课余还弹吉他教孩子们一起唱歌。歌声飘荡在这破旧的教室中,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为了迎接后期的文艺汇演,我们积极组织节目,期间还给孩子们排演了一个短话剧《花木兰》。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弥补了以往课堂上缺少的内容,同时收获了快乐。

孩子们都有暑假作业,但是爷爷奶奶岁数比较大,没法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我们队员经过商议,觉得辅导孩子们作业是最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有效的方式。于是每天上午的学习安排就是辅导作业。一般一个队员带一到两个学生,随时解决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基础。就汉字而言,很多基本汉字孩子们都不会写,即便会写,也没有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整个汉字就是比葫芦画瓢照样子画的。后来我们觉得孩子们的汉字应该得到提高,就在市区给孩子们买了二十本练字本,我们相信经过联系,孩子们的写字水平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这对于将来教学以及长远来说都是有益的。

我们向杨老师探求过这些问题,最后问题的根源又落到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长期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也不高,平时放学回去后没法辅导孩子作业。同时就是当地父母的观念问题,以写字为例,父母之看法在于,只要人的就行,笔顺不重要。由于学生在家庭教育不能及时跟着在学校的教育,所以出现了回家孩子不学习,回校孩子学习难的状况。只有让父母的观念转变过来,积极督促,配合好学校老师的教学,孩子们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同时,这里尊师重教的观念还是不够。孩子的成绩上去了,家长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孩子的努力,把老师的付出放在一边;孩子成绩上不去,做为家长很少反思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将责任归咎于老师。如何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使尊师重教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提高乡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次支教活动中,我们队伍得到村中杨老师的大力帮助。杨老师积极照顾队员的生活,安排我们住在她家,给队员们做饭,在生活上极可能的照顾大家。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老师夫妇搬出自己的房间把屋子让给我们,让自己小儿子搬到同学家,还打算自己在外屋木板搭床……杨老师本身不是正式的教师,是一个本应在中国消失的民办教师。她一个人守在山里这所破旧的小学,一守就是七年。这七年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这七年得不到一个教师应有的待遇,这七年自己贴钱购置教学用品……在雨中,是这位老师把孩子送过河,是这位老师将孩子们从失修多年的危房带到家中上课……在朝夕相处的一周多时间,我和杨老师交流较多,深深被这位朴实的乡村教师的品德所折服。

农村有许多复杂的问题,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人不要卷入其中的纠纷,因为这些事情多是很多年的陈年老事,其中缘由难以辨清出,尽管心里想帮助解决,但是我们的好心也许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卷入其中容易给队伍队员以及杨老师带来麻烦,所以纪律要求不能参与当地群众纠纷。xx地处深山,交通闭塞,通讯条件落后,无手机信号,山中有野猪等出没,毒蛇也较多。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我们要求队员只能在学校区域活动,出门向领队汇报,以确保安全。在平时,通过和孩子们交流谈心,我们了解到一些人家的困难,正值农忙,我们也积极组织队员帮助一些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干活的过程中同时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得到很多村民的认可。

在这七天,大家吃了很多苦,尤其在饮食的不习惯,居住条件差,但是大家都克服了。九个人从最初的不相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在xx每天一起吃苦,一起陪着孩子们欢笑,到最后建立深深的感情。每天早起下山跑步,和xx的同志们一起唱队歌,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每天挤在一起睡,在一起吃着土豆,开着玩笑,一起总结支教过程发现的问题。这其中有赞扬,有批评,在大家开诚布公的真诚交流里,最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相信这也是此次下乡每个队员一生的财富。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暑期志愿者义务支教总结


为期十八天的湘西补抽乡支教活动终于圆满结束,这些日子里有困难,有失落,有欢笑,有愤怒。我们在遥远的大山中体验着不同的生活,将自己年轻的活力奉献给这片需要更多关注的土地。

补抽乡是苗族集中生活的地方,地处深山之中,与外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虽然现在乡里的路逐渐修起来了,但是想要同外部城市那样交通便利是不可能的,这也就限制了这里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

这边前几年开始推广种植烤烟,生活水平已经有所上升了,而不种植烤烟的村子生活条件明显要差于种植烤烟的村子。有的村子土地很少,这也是限制他们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没有土地,多数年轻人就外出打工,这就造成留守儿童较多的现象。同时老人也因此没有人照顾,导致孩子老人都生活不好的局面。尤其是一些年迈的老人,缺乏劳动力,甚至连生活都成困难。

乡镇府所在的村子明显条件要好于其他村子,可能是乡里比较重视的原因。但是这边的年轻人多守在家中,并无多少事情可做。而只比大哨村差一点的董哨村由于田地很多,大多数人家都种上了烤烟,经济状况还可以。但是其他的几个村的情况就不怎么乐观了,贫穷的人家很多。

这边的教育情况也是比较差的,村子里的小学基本都是只有几个年级,并且缺少教室,在董哨村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两件教室,这必定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而村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度也是有待加强,虽然都知道读书可以出人头地,是重要的,但是仍然是无能为力,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无法将孩子的学业放在首位,而任其发展。这点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改善,首先是教师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来前来教学,从根本上改变村民对教育的看法只有不断地有高水平老师来引导学生和家长,从而改善这边普遍不重视教育的现状。

我们在此支教十几天的时间,可能益的人并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自己。当然我们在尽力向学生灌输一些新鲜的东西,一种全新的观念,好让他们可以有一种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希望。但是仅仅是十几天的时间真的是很短,我们能做的很少,反而这段时间对于我们自己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我们在一种全新的生活中品味着生活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以及最重要的我们将会有怎么样的生活。这边的生活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是让他们满足的,我们也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是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我们不能仅仅是这样过完一生,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应该说我们要庆幸自己出生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否则我们便会看不到世界的发展和走向,而只是过着自己的生活。这应该是大多数人不希望的。

我们教的孩子年龄还不是很大,孩子的天性仍然很强,我们看到这样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当然不想他们以后就这样在山里不出去走走,并不是说我讨厌山里的人和事,而是人生在世我们应当去知道更多关于世上的东西,去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只是在山里的话当然是无忧无虑,吃饱穿暖就行,但是我不希望这些小孩会是这样的将来。我希望这里以后可以像长沙或是任一个城市那样,和世界同步发展。

然后说说我们一同前去的队员,一起生活了十几天,困难一起处理,快乐一起分享,这十几个人的感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很深了,以后见面必将了解这些问题。这些日子大家都是为同一个事情,同一个目标努力着,这样的关系是互助而不是竞争,因此我们应当更珍惜这样的关系。

湘西支教就这样拉下帷幕了,现在最让我牵挂的还是那些孩子,希望他们可以快乐幸福的生活,走出大山。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12年暑期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7月12日~7月31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暑期志愿者支教活动,在这二十天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在教学之外还进行了社会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自从7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以来,总共报到学生96人。我担任初中班班主任,初中班总共报到42人,但是实际上课的人数没有那么多,平时每天来上课的大概只有十几个,多的时候会有二十几个。初中班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学生都有,还有三个高中生。学生主要分布在大哨村、补抽村等离中心小学比较近的村,此外还有几位米沟村和大本村的学生,离中心小学很远,步行大概一个多小时。

我担任初中班历史和小学五六年级地理老师。在教学及家访的过程中发现:首先,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很多东西我们自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的实际上学生可能并不很了解,班里面也有比较突出的学生,但极其个别。大多数学生都是基础非常一般,有的甚至很差。其次,在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也比较消极。在平时和同学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同学对读书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当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很茫然。有的学生表示,家里面经济条件不好,考上了家里人也供不起。也许经济条件落后是教育问题最致命的硬伤,当教育问题明显受制于经济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便不是那么强烈了,也许对于一个能考上大学,但却上不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件比考不上本身还要痛苦的事情。

此外,当地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种积极的读书受教育的影响氛围,学生也便寻找不到一种标杆和旗帜,在这种氛围中自己要求上进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毅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完成所计划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更注重的是在心理和精神上鼓励学生认清现实,并且心有理想,克服困难,能执着于信念,把读书当成一种追求,能有一种以读书人的身份走出去看看世界的理想,从而能更清醒地认识世界,认识家乡,心怀理想,建设家乡。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便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二、调研方面。二十天里除了搞活动放假的两天和7月25、26、27下雨三天之外,其他时间几乎每天都出去调研,队员的调研足迹遍布补抽乡十多个村,包括乡政府周边的大哨村、补抽村、吉久村和董哨村,此外还有离乡政府比较远的大本村、排当村、米沟村、夯尚村、大龙村和大卡村等。调研对象分三部分,分别是贫困学生、农村青年和留守老人。

调研大部分都采用访谈的方式,因此比较详细地了解到了补抽乡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经济条件:大哨村、补抽村和董哨村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因为当地人大多数都种烟,政府负责收购,因此风险比较小,只要有地、有劳动力,一年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由于邻近乡政府,因此这里的公路比较畅通,信息也比较通畅,一般的惠农政策也能及时的享受到。吉久村土地比较少,种植水稻或是烟草都比较少,因此当地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但是形势也并不乐观,有些人在外面挣钱还要让家里人寄钱过去。有些人实在迫不得已,就去矿上做钻工,但是去矿上非常危险,几乎天天都会看到死人。好多人条件都很差,出行基本靠步行,有些人条件好一些买得起有摩托车,但那都是买的二手货,新的买不起。吉久村经济条件比起前面三个村是比较差的,但是吉久村公路也比较畅通,政府也帮助村民安装了电视,对外界的信息接收也是比较方便的。大本村、排当村和夯尚村距离乡政府相对比较远,经济条件更要落后一些,大本村、排当村和夯尚村甚至没有完全通公路。这几个村的土地也比较少,烟草种植的也不多,由于距离乡政府较远,有些惠农政策并没有享受到。如我们在乡政府调研时了解到政府出钱帮助当地村民修沼气池,只要求村民出劳动力和少量的钱就可以修,但是在排当了解到的情况是政府要求村民出一千多块钱,因此好多村民由于出不起便没有修。还有关于房屋保险、作物保险,村民表示不知道这回事。在董哨调研时,村民表示平时和政府不怎么打交道,真正有事找政府的时候,政府也不怎么管事。这充分说明政府与村民关系比较疏远,政府有些惠农政策在宣传和普及上有待于提高。大本和排当要求政府帮忙尽快修通公路。

关于教育问题的态度:几个村的具体情况不太相同,总结如下。以乡政府周边的四个村大哨、补抽、吉久和董哨为例,比较说明。我去过次数比较多的是吉久村和大哨村,其次是董哨,然后是补抽。吉久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上完初中毕业就不上了,有个别中专生,很少有高中生,有一个高中生,读了半学期就不读了,因为成绩很差,而大学生更是没有。在调研中发现吉久村大多数人对教育观念比较淡薄,很多人表示孩子只要初中毕业,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就可以了,除非学习成绩特别好,否则家里面也不会供,不会冒风险贷款,考上一般的学校家里是没有钱继续支持的。而且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想对孩子学习重视也没有办法。有些学生本来成绩也是比较好的,但在学校老师也不是很重视,好学生也给差的学生影响坏了。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对教育普遍有一种很消极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性,认为初中毕业就可以了。吉久村村长表示,学生考上大学一般都需要家里面贷款,不贷款是没有办法支持的。但贷款,除非是重点大学,数一数二的学校家里人才肯冒险贷,一般的学校毕业出来工作不好找,还款会成为问题,因此贷款读书就不划算了,所以读书要么读,家里人哪怕砸锅卖铁就一心一意供;要么最差,彻底放弃了。读书读的中游的,一般情况下也就放弃了。另一方面还怕贷了款读书出来找不到好工作,会让别人笑话,自己在村民面前抬不起头。村长自己的孩子也是,村长表示,孩子读书如果是尖子生,家里人就贷款供,不是的话就算了。大哨村和董哨村情况类似,大多数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的,很多村民表示,只要孩子读书读的好,能考上,哪怕再难也要供。董哨村和大哨村高中生和大学生相比吉久村是比较多的。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还送孩子去吉首读书。
分析原因:首先,教育问题主要受制于经济条件。补抽乡大多数自然村都是政府鼓励种烟的,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都是靠种植烟草发展经济。大哨村、补抽村和董哨村由于种植烟草比较多,因此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能负担起的,家长也会尽力想办法。有个别家长表示,自己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希望孩子多读点书,尽量接受高等教育。吉久村经济条件很落后,由于人均土地很少,所以种的烟草并不是很多,经济条件相当落后,很多人外出打工形势并不是很好,有些人甚至需要家里寄钱过去,因此负担学生的学费显得很吃力,当家庭经济负担不起学生庞大的学费支出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教育似乎也便很难行得通了。其次,家庭子女众多也是家庭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调研中发现,子女众多是当地的一个普遍情况,一个家庭三到四个小孩的情况极其普遍,甚至还有四五个的。当地人普遍的观念是“有儿有女穷不起,无儿无女富不长”,家庭子女多,加上经济条件本身就不好,因此子女的教育问题分外困难的一件事。不过,吉久村村长反映,通过接收外界的信息,村民也在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最近两三年传统观念已经有所改变,变为“儿子有一个就可以了”。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注重人口数量转变为质量的提高也仍然任重道远。


"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