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7

农村经济局2012年工作总结。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大家知道总结范文要怎样写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农村经济局2012年工作总结》,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年来我们县农村经济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各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局以打造近海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以农业经济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牵动,用创新、开放的思维和工业、市场的理念谋划、发展了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扩大了设施农业基地规模,优化了淡水渔业品种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了农村新能源,加大了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和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表扬。全年承办了部及省、市现场会7次,接待农业部领导2次,接待省、市领导检查工作12次,接待省内市、县设施农业参观学习6次。

一、全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稳定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夺得丰收。全县种植业产值实现21.8亿元,其中粮豆及经济作物总产值11.8亿元,蔬菜总产值11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0.7亿斤,产值实现9.1亿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万亩,产量达到1.02亿斤,产值实现1.7亿元;花卉种植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经济作物0.5万亩,产值实现1亿元。

2、发展果蔬主导产业,扩大设施农业生产面积。

今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县政府被评为市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冷子堡镇被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镇,冷子堡镇忙前村和老观坨乡大兰坨村被评为先进村。全县设施农业投入约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亿元。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间接出口蔬菜5万吨;产值实现10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增幅达33.3%。其中棚菜生产面积12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实现7亿元。在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后,确定了三年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的目标,规划建设了“十大线”和“乌杨线”两条绿色果蔬产业带,确定了、冷子堡为果蔬经济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果蔬产业。新增棚菜占地面积1.79万亩,设施面积9100亩;建设设施农业小区145个(其中暖棚小区109个,冷棚小区36个)。乡镇建设力度大,完成任务好。冷子堡镇新建设施农业小区38个,占地面积达6500亩,由设施农业薄弱镇一举成为全市先进镇,进入了设施农业万亩乡镇行列。乡设施农业基础较好,今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乡规划出长、宽各5公里的设施农业连片小区,规划占地面积超过2.5万亩,在设施农业小区验收中得到省、市专家的认可,提高了果蔬经济区的知名度。

3、优化品种结构,促进渔业增效。

全县放养水面为10.2万亩,其中精养鱼池8万亩,水库2.2万亩。水产品产量10万吨,渔业产值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淡水鱼出口4000多吨。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了黄颡鱼、欧洲丁桂、美国鮰鱼、德国镜鲤等名优品种,产量达3.8万吨,占总产量的38%,多品种的养殖结构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二是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展了水产品投入品市场的整治和监管工作;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经部、省质检部门检测,我县4个品种、48个样品抽检全部合格。经市出口检验检疫局对5家出口养殖场抽检,37项指标全部合格。建设农业部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1个,省级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建设省级武昌鱼良种场1个,申报中国农产品1个。三是加大了水产养殖科技推广力度。围绕标准化养殖、名优品种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开展了技术培训。建立了县水产协会特邀院士工作站,有3名院士、1名教授进站工作,引进国家、省、市科研院所专家15人。

4、加强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和农业信息工作。

一是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品种368个,示范新技术50余项,推广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推广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80万亩,提升了全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电视技术讲座36期,举办科技大集3次,举办县、乡、村各级农业技术培训班280余次,累计培训农民9万人,发放《农业实用技术丛书》1万余册,发放各种农业科技资料10余万份。三是组织了农业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全县15个村培训农民7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农民1000人。四是农业信息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省农委下达的千村网上行45个村信息采集任务,建立了省“百万农民上网工程”10个信息联系点。加强了农业信息网建设;与移动联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成了政府网本局网页设计工作,及时更新信息。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建立了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配备了检测人员,开展了重点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例行检测工作。二是开展了有机、绿色食品续认证工作,有机食品保持认证标识4个,品种分别为大米、玉米、大豆、花生;绿色认证标识8个,其中稻米3个、蔬菜4个、葡萄1个;使全县“三品”认证标识达到49个。三是加强了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了20万亩绿色原料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了示范点,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在、六间房、满都户三个乡镇建立了1.7万亩果蔬出口基地。四是在奥运期间组织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开展技术咨询活动,确保了我县奥运期间食品安全。
6、加强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化了农资市场管理。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联合县工商、质监部门“3.15”农资市场大检查活动,出动宣传车10台次,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184个行政村。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了高剧毒农药及限用农药台帐管理制度。三是加大了处罚力度,全年共查办案件40多起,罚没款20多万元。查处种子标签标识违规案件70起,罚没款7万元。通过农资市场整顿,强化了农资经营业户依法、诚信经营意识,维护了全县市场经营秩序。

7、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村能源发展水平。

全县旱田机械播种面积达到100%,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到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达38.6万亩(水稻机收面积35万亩)。全年争取农机补贴资金558万元,其中落实国家农机补贴资金338万元,市级补贴85万元。补贴农机具386台,拉动农民向农机投入

1150万元。争取优质粮工程项目资金135万元,争取保护性耕作及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资金60万元。
全年争取农村能源项目资金220万元。落实“一池三改”、“四位一体”沼气池建设任务710个,争取资金150万元,在建设秸秆气化站一座,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在牛心坨乡建设一处能源环境工程项目,争取资金20万元。

8、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009年申报2个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6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获得批准。完成了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我县19家首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发展情况监测工作。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9、抓实农业项目,引进资金1亿元。

我局全年引进项目35个,资金总额达1亿元。其中争取省设施农业补助资金2400万元,争取市设施农业补助资金2800万元;争取农业产业化补贴资金947万元,标准良田建设资金400万元,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33万元,农机补贴558万元,能源项目220万元,生防改扩建项目到位资金400万元,良种补贴项目资金1310万元。

10、抓实机关作风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创建文明机关。年初修改完善了六项机关工作制度,包括机关管理、政务公开及招待费、车辆管理等后勤管理制度,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使机关作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提升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科学发展意识。作为张东阳书记的联系点,局领导班子带领全系统党员干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结合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工作,在农业区域布局上提出新目标,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提出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

11、抓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创新体制、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重新理顺了体制机制,组建了新的队伍。新班子带领新队伍重新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农业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在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为下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回顾2009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全县各乡镇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面积超过2万亩,有的乡镇仅有几百亩。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在土地调整和解决贷款等方面难度较大。二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在工作中反映出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探索建设多层次、社会化的新型推广体系,并加强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考核管理。三是农业产业化步子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对产业的拉动能力弱。急需引进和发展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农村经济局2012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办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2009]1号文件要求及省市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我县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又有了新发展。

一、主要成果

1、争取省市整村推进贫困村2个,获补助100万元。(省给一共2个),争取2009---2013年重点扶持“面上插花”村39个。

2、新增高效经济作物3.2万亩,其中花生2.15万亩,寒富苹果3500亩,五味子、黑木耳、菜葱复种7000亩;

3、协调市帮扶单位投入资金847.14 万元。其中扶持捐款233.8万元,物质 39.34万元,协调资金574万元。

4、县党政机关投入帮扶资金 30万元。

5、协调帮扶单位捐资修乡村道路55公里(其中市帮扶捐资修路20公里),打抗旱井 126眼,安装自来水2 个村,全部使用闭路电视村1个.

6、落实一池三改沼气池380户。

7、协调发放贴息贷款1600余万元。

8、新建种植小区10个、养殖6个、寒富苹果小区25个

9、转移劳动力达 8500 人,实用技术培训25000人次。

10、促进贫困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新年县委办发[2009]1号文件,强调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并根据领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县长林强为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到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布置扶贫开发工作,并把扶贫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写入县委发[2009]7号文件中。指出:“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下派工作队深入农户结对子扶贫,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县委书记张东阳、县长林强经常过问扶贫开发工作,亲自接待帮扶单位领导共商扶贫开发之策,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亲自布置、亲自检查、亲自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主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副县级调研员在下乡调研时,看到昔日的“平原大寨”村路已年久失修,群众强烈要求修路时,积极协调市县有关部门及帮扶单位为该村修了十几公里固化路,促进该村经济发展使大寨村又展现了雄姿。

(二)帮扶单位领导及工作队对扶贫开发工作认识高

虽然今年扶贫开发会议开的晚了一些,但市帮扶单位凭着高度责任感、事业心仍然一如既往的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如:市纪委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一贯予以高度重视,深入群众,认真调研,急农民所急,帮村民之所需。今年他们下大力气多方协调资金90余万元,帮助老大房乡大树林村圆了“自来水梦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XX年来到县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帮扶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资助的额度一年比一年增加(XX年资助10万元、XX年年资助20万元)今年除资助20万元支持帮扶村发展庭院养殖外,还积极协调47万元与市委宣传部、区委兄弟部门联手完成了大黑乡东榆村、大兰村、大黑村的柏油路面工程(说明:这是个跨年度工程),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市委统战部领导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发挥部门协调优势,又是组织城市专家医护人员深入到村屯和贫困农民进行了一次“零距离”义诊、义务送医送药活动;又是资助发展蔬菜大棚、又是送电脑、图书等物资,累计合款达17万余元。还有市煤气总公司、人防办、民政局、质监局、区委、国资委、药监局等部门领导,也都一贯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到贫困村调查、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并指派得力干部,克服困难资助上项目,助民增收。

企业来县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今年是第二年,众多企业领导们高度重视,排上日程,一如既往,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到了扶贫开发事业中来。如:沈飞集团在本单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周转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硬是“挤”出28万元,资助老大房乡高家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井80余眼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机床集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经调研了解帮扶村路年久失修,严重破损,制约着该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决心资助20万元,帮助该村修路;市自来水水务集团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深入到群众调研,一次再次上会研究,几易帮扶项目,在集团刚刚重组,百事待举,资金困难的形势下,最后仍确定资助20万元,助民打井修路;还有市鼓风机集团,急农民所急,当听说该村因处在三市交界地区,因电视信号不好,看不清节日的情况后,拿出12万元专项资金,帮助帮扶村完成新装闭路电视工程,使每户村民都能及时看到清晰的电视节日,为农民了解致富信息,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打开窗口。市矿山机械集团、农机汽车集团、东基集团等企业,纷纷出资帮助贫困村上项目,增产增收,以争取尽快脱贫致富。县党政机关按照县委[2009]1号文件精神,各自深入到所帮扶的村屯,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如县政府办公室、县林业局、土地局、农村经济局、水利局、发改局、农电局、城建局、交通局等单位都指定专人深入到群众中调研,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挤出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县炼油厂厂长陈革新捐资几十万元帮助大黑乡三家子村修村路5.4公里。
(三)贫困乡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进一步增长

经过几年的扶贫开发使大多数乡村偿到了扶贫开发的甜头,尤其是得到帮扶单位实实在在帮助的村和享受“整村推进”的村干部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广泛发动群众确定开发项目,积极向帮扶单位汇报,主动配合帮扶单位工作。使扶贫开发工作有声有色。如大黑乡赵家村、大黑村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帮扶下不仅经济作物成倍增长,而且庭院养殖也与日俱增,而且乡村道路也得到修整。满都户镇三道岗村利用整村推进资金修沙石路3公里,新发展养猪、鸡、牛专业户98户,棚菜20户。大黑乡钱缝村新修路5公里,养猪 105户,地膜花生 800 亩。老大房乡魏家村继去年发展菜葱复种 2200亩今年又发展共葱复种 1300 亩,地瓜育苗300床,人均增收700元以上,满都户屯村发展养猪107 户,搞了袋木耳10万袋,亩获利超万元,为发展林下经济创出了新路。乡小黑村、大黑乡张家村也都收到人均增收600元以上的好成果。

三、扶贫开发办主要工作

(一)制定并落实好扶贫开发计划

为了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年初,我们在深入到四

乡镇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四乡镇滩地多、沙土地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离城镇较远的特点,提出了以发展花生、菜葱复种、绿色水稻等、高效经济田为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大力发展畜牧林果业,搞好村屯街路整治,落实好省市扶贫开发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2009年的扶贫开发计划,上报到县委、县政府得到领导高度重视,以县委办2009年1号文件下发到全县。随后我们又深入到贫困户与干部群众座谈,征求贫困村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的意见要求,同时指导贫困村、贫困户根据本村本户实际落实好开发项目。使我们确定的2009年扶贫开发计划落到了实处。
(二)搞好贫困村、户、人动态监测,主动争取省市扶持政策

今年是我省制定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制定年,为了争取省市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将我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情况真实地反映给省市扶贫办,我办分成两组深入到满都户镇三道岗村、大黑乡大黑村、于家房镇漾子泡村、老观坨乡大坨子村各农户家,对XX年年人均收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同时对有关乡、镇、村下发了调查表,由乡镇组织专人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上报我办。我们及时将调查结果上报市扶贫办,并与县政府分管领导向省扶贫办领导进行汇报,取得了省市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省对我市今年面上插花村只给两个,全给了我们县,同时争取辽宁省2009—2013年重点扶持面上插花贫困村39个。

(三)作好沟通协调,保持帮扶单位与被帮扶单位联系

市党政机关帮扶我县的有25家,帮扶企业26家。为了使这些单位与我县被帮扶贫困村保持良好关系,除两节期间组织乡村到帮扶单位慰问外,我们还坚持与帮扶单位保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如登门拜访、电话联系、个别沟通等)经常性的联系,有利地增进了理解、友谊与互动,进而有效地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

(四)落实省市扶贫开发政策,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省继续实行贫困村“面上插花、整村推进”的扶持政策每村给50万元,省25万元、市25万元。市除了对面上插花村实行配套外,继续对重点贫困村农民上开发项目给以贴息贷款扶持政策。对贫困村建种养小区在现有补贴基础上每个小区再增补3万元,对贫困村贫困农民进行“一池三改”建设在现有补贴标准基础上每户再增补一千元。为了把这些对贫困村农民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我们在县政府主管领导带领下,跑省进市争取到省面上插花村两个,获省市补助资金100万元。同时协调信用部门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600余万元和能源办一起落实“一池三改”380户,督促乡镇发动群众建种植小区10个,养殖小区7 个,苹果小区25个。

(五)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指导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

扶贫开发在我县已经开展七个年头了,七年中我们不断创新,总结积累了一些扶贫开发好的作法,探索出了一些新的路子。但由于帮扶工作队队员经常变动,乡村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变动很大,对扶贫开发的作法及经验不足,我们坚持经常深入乡村了解干部及广大农民对开发项目的要求想法打算。然后用电话沟通走访等形式向帮扶单位反映,求得帮扶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帮助各帮扶工作队,出主意、把关、定项目,使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涌现新经验,使帮扶资金全部用到了贫困村及贫困农民急需解决的发展项目上。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扶贫开发工作不应局限于(市政府确定的)25个贫困乡镇之内。

几年来,我县四个乡镇(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25年帮扶乡镇之一)。受惠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及众多市党政机关及企业的帮扶,得益多多,诸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是,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贫困村,在辽河东岸及蒲河、浑河沿岸也是存在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让所有低收入农民得到扶贫政策扶持。
省扶贫办明确指出:扶贫开发对象是全部贫困村和低收入人口。而且,如此发展下去,不仅经济发展出现差异,而且还会出现人为的心理失衡,给社会稳定就埋下了不安定的隐患。况且,经过几年的帮扶,有的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的精神面貌,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有的帮扶单位为了帮扶被帮扶村协调了能协调的单位:如市纪委、宣传部再帮扶没有了新鲜感,而有的单位由于拿不出钱帮助贫困村上项目,面对帮扶村干部群众有些尴尬。而有的村虽然安排了帮扶单位却没有得到一点帮助真是望穿秋水,看到别的村在工作队帮扶下,人换精神村换貌,夜夜想,日日盼,能有单位帮一把扶一下。为了更有利于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工作队及帮扶的贫困村都需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建议从实际出发,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贫困乡镇之内,而是要惠及所有的贫困村及低收入人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额贷款贴息政策与农村实际同步

小额贷款贴息是经过几年实践的。惠及千家万户贫农百姓,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政策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矛盾。

1、贴息额度小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矛盾。建议将小额贴息贷款调整到扶持一般开发项目贷款额度为每户5000元以内。搞设施农业开发项目,贷款额度为每户不超1.5万元。

2贴息贷款发放时间应提前到每年2月15日开始,因为春节前后是农民确定开发项目的时机,贷款时间提前便于农民早准备早安排。

3、市政府号召在辽西北东区发展林果经济区,目前发展势头强进,但栽树不配套,二年之后浇水成了大问题,因此建议将林果区列为扶贫开发小区来扶持。

4、目前没吃上自来水的村90%以上都是贫困村,原因是贫困村农民拿不起自筹资金,因此建议市政府对贫困村安装自来水给予特殊的补助政策,以真正解决贫困村吃上自来水的问题。

农村经济局种植业科2012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预期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花卉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丰收。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10.7亿斤,这是XX年以来连续五年突破10亿斤,实现连续5年获得丰产,其中水稻产量达到5.9亿斤,玉米4.8亿斤。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万亩,粮经比例7:3。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突破计划面积10万亩,达到11.9万亩,大豆面积6.1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其它经济作物0.5万亩。

——种植业产值实现11.8亿元,其中粮食作物9.1亿元,油料作物1.7亿元,花卉等其它经济作物1亿元,较去年增加1.25亿元,尤其是花卉产值较去年增加0.15亿元。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以粮食稳定增产为目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009年,按照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稳粮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要求,着力抓早、立足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温冷害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农资价格上涨,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和服务。今年我们面临春播短,备耕压力大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粮效益降低等困难,及时提出备耕工作的4个早字:早计划、早准备、早培训、早行动,备耕和科技培训两手同时抓。我们对备耕物资、备耕资金等进行了调研,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工作部署,积极与供销社、金融系统建立了联系工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互通备耕进展情况和春耕贷款情况,确保了备耕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应对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价格下滑、农民手中余粮变现难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2、完成全县良种补贴工作。今年国家增加了良种补贴额度,除水稻仍实行每亩地15元的普惠制外,专用玉米又增加了26万亩的良种补贴面积,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面积达到36万亩,覆盖率达到90%。为将这项惠农政策落实好,我们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水稻良种补贴发放实施方案》、《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水稻良种补贴在插秧前和插秧后分两次统计核实面积,专用玉米以项目方式组织实施,经过调研确认了10个专用玉米品种和4家供种企业,对第一批专业玉米采取统一供种,第二批专业玉米补贴由于到位较晚,决定采取发放资金的后补贴方式,对农民进行补贴。通过良种推广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增产又增收。全县共发放良种补贴1305万元。同时还在乡建立了3个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田,为明年我县专用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3、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我县以此契机,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共安排12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其中,国家玉米示范区落实在乡,省级玉米示范区落在满都户镇和乡,省级水稻示范区落在刘二堡镇和冷子堡镇,市级玉米示范区落在肖寨门镇、于家房镇、朱家房镇和乡,县级示范区安排在老大房乡、镇、城郊乡,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为703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685公斤高18公斤,通过进村入户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召开现场会,有力地开展了标准化生产,在示范区带动下,全县平均亩产较去年亩增产60公斤,共增产玉米2400万公斤;水稻示范区平均单产646.5公斤,较去年增产16.5公斤。我们不仅建立了健全的项目档案,还按生育时期计算机想报送田间长势、农事活动进度简报,收到省市好评。同时在辽中镇和乡建设了千亩水稻免耕栽培示范区,推动农业节本、增效、生态技术的普及应用。

4、完成粮丰工程——玉米深松示范项目。在乡建立千亩和百亩玉米深松示范田,采用深松、增密、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经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专家测产,百亩高产田平均单产为886公斤,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52公斤,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玉米单产创新高,迎来了我县第五个丰收年。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根据副省长在全省种植业高效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我县在种植作物、种植品种上加大调整力度。

1、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一是花生面积大幅增加,由去年的不足5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1.9万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大豆面积增加,由去年的1.5万亩增加到6.1万亩;二是花卉生产稳步前进,花卉面积达到5000亩,年产花卉1.1亿枝,产值0.95亿元,较去年增加0.15亿元,主栽玫瑰、百合、非洲菊等;三是五味子等作物发展到5000亩,目前五味子已有500多亩地进入盛果期,亩产鲜果XX-3000斤,市场销售价2.5—5元,主要销往大梨树。

2、农作物品种向优质、高效、专用方向发展。水稻以辽星一号为主,覆盖率80%,玉米以东单60、东单70等专用玉米为主,花生主推白沙1016占80%,鲁花11、花育20等,花卉玫瑰由档次低的红衣主教向高档的网玫超玫发展,非洲菊的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今年花卉效益较好,明年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鼓励新品种引进,做好种球种苗申报验收工作。市政府鼓励花卉产业发展,对花卉东方百合系列种球、籽球进行补贴,我们大力宣传,积极组织申报、验收,预计全县将得到296.65万元的花卉新品种补贴。

(三)抓好五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结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良种补贴项目,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0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36万亩,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在乡镇等建立花生生产基地10万亩,种植品种白沙1016及鲁花11、花育20等,在、、等乡镇建立花卉生产基地5000亩,种植品种有玫瑰、百合、非洲菊等,同时加强对5000亩五味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四)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富民小区建设、新品种推广、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项目,整合农技培训资源,吸纳农事企业和农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

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集中培训273场次,电视讲座20次,电视专题18期,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发放光盘2500张,共培训农民9.8万人,使培训率达85%。其中重点抓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今年我县有15个村750人成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示范户,通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还组织了30名县级农技人员去上级进修培训,提高了农技人员师资水平。另外今年有1000名农民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到非农领域,有992人已就业二、三产业,有力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都是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由学校自主招生、国家、省、市、县补贴形式运行。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调动了农业中心和农机校两个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培训职能作用。

(五)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今年我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40万亩,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万亩。全县年化肥施用量3.813万吨(纯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1899吨(纯量),实际施用量达到3.6714万吨,减少投入4.91%,减少我县农田的化肥污染,确保耕地质量。另外还推广水稻免耕技术、秸杆反应堆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搭建产销平台,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组织和参加各种农展会4次,其中农博会有22家企业28种产品参展,为企业搭建购销展示平台,促进我县农产品对外交流、提高农产品安全和品牌意识,提高订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七)办好“庄稼院”栏目,让农民更致富。今年协助市电视台“庄稼院”栏目组拍摄我县农民致富、结构调整、县域发展规划等电视专题片共12期,我们提供典型,协助拍摄,让农民致富信息更快更好地传到千家万户,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2009年我县种植业生产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应看到我县种植业水平应还很落后,一是产业基础链条短,缺乏支撑。花生,去年价格从2.3元飙升到3.3元,农民种植积极性上升,今年发展到11.9万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由2.5元降到1.5元,前期农民惜售,后期有行无市,仍有50%以上的花生滞留手中,农民花生种植积极性降低,价格不稳使产业基地失去支撑,基地缺乏健康的销售机制做保障。二是农民种粮效益低、卖粮难。今年由于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投入分别达到760元、410元和700多元,而目前销售价格是每斤分别为0.95元、0.62元和1.5元,农民种植效益低,出现卖粮难问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三是农民培训缺乏经费保障。我们一产业劳动力有11.52万元,县、乡财政紧张,没有经费支持,而新型农民培训只有少数农民得到培训,而普及性培训难以开展,急需农业技术培训经费支撑。

201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9.3%。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16.1万头,出栏9.7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379.1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1.3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0.3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稻田养鱼面积9.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XX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0.3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40.8%。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47、ⅱ优培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1.1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XX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XX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省、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3.2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总投资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0.23万吨,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代理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县人民银行及有关乡镇对乱开户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年度升级等维护工作,邀请市专家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了业务指导,确保财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做好县网络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我县今年被市里列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县,工作形势严峻。我们从年初就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与各乡镇和县涉农收费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责任书,明确违反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求物价部门认真做好督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三)是积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我县目前仍有13个乡镇的21个村未开展二轮承包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县里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部署会议。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合同范本、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XX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XX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 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