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局舆情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7

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你不妨看看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将2011年确定为“项目内涵”发展年,坚持“统筹城乡教育,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着力实施了“四大工程”(第二次标准化建设工程、学校科学管理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力促教育“六大提升”(促进教育全面恢复提升、促进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促进教育行风提升),扎实推进了各项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灾后建设卓有成效

全县学校灾后重建共规划建设项目32个,其中,新建学校6所,部分新建学校26所, 新征用地411亩,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争取各类灾后重建专项资金投入7亿余元。通过一年的建设,我县学校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的目标任务。一是全县32个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已于2011年8月底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全面保证了全县学校“干干净净、安安全全”开学;二是全面完成了12万平方米的校舍维修加固任务;三是抢抓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了中央、省、市教育教学设备重置资金XX余万元,完成了对全县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政府采购,为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城乡措施有力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增添举措,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一是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按照统筹城乡教育规划、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将原有的5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调整为42所,并在全市今年率先全面消除了村小。

二是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力度,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了农村学校教育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完成了城域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

三是着力实施“以城带乡”举措。积极推行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启动了成华、大邑“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成华区28所优质学校与我县23所中小学结对帮扶。同时,石室中学对口帮扶安仁中学、市工业学校对口帮扶县职高。为此,县教育局又对全县42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实行了“对口帮扶”、“捆绑发展”模式,结对学校时间为3年,并对城乡结对学校在结对期间实行互动管理、捆绑考核的评价制度,以此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将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新格局。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易安信公司捐资7.5万美元用于安仁镇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该项目已于12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同时积极做好金星、出江、雾山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将于2011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县教育局将以此为试点,不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此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三、内涵发展富有特色

在学校灾后重建过程中,县教育局十分注重全县教育软实力等内涵发展建设,着力将教育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有机结合,并与灾后重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此促进区域内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
一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继续着力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完善了全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督查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行了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了从局班子成员到学校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责任制。全面完成了最后一批6所薄弱学校的脱薄工作。2011年,我县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一次上线1896人,本科一次上线921人(艺体飞)。我县2011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大幅度增加,在全县参考学生数较2011年减少130人的情况下,本科一次上线人数突破800人,较2011年增加增长13.9%;文科本科一次上线较2011年增长61.5%,提高幅度较大;同时,在不包含艺体飞上线人数的情况下,全县同龄人口上线率达16%,万人上线率达到16.7,进入郊县前列。

二是狠抓学校科学管理。着力实施“学校科学管理工程”,制定实施了《学校科学管理评价细则及操作办法》,建立了学校管理督查制度和学校管理信息统计档案,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支部召开了以“科学的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为主题的 “质量管理”研讨会,在全县学校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的良好氛围。同时,狠抓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专项整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学习自查”、“落实整改”、“巩固总结”三个阶段,从“规范教学行为”、“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办班行为”、“规范考试行为”、“规范教师行为”五个方面在全县学校中开展为期12个月的专项整治,并着力健全完善全县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一校一品一特色”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在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典型学校,如安仁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北街小学的情趣教育等。县教育局以此为基础,结合全县学校灾后重建,分批整体规划设计全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完成第一批学校的规划设计,将于明年8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全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四是德育工作突出实效。不断强化德育为首、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全县学生健康成长。今年以来,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成立了心理健康教研组,积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安仁镇学校、东街小学、银都学校等5所学校顺利通过了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验收;在全县学校支部开展了争优评优活动,共推荐评选出省、市、县三好学生180名,优秀学生干部80余名,先进班集体60余个;成功举办了全县第21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支部参加市初中生综合运动会,获得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继续广泛支部开展了“爱的书库”、“ 爱心包裹”、“环保教育”、“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庆祝建国60周年”等各类德育主题活动,其中,“爱的书库”阅读活动专题宣传片在全国会议上展示;大邑外国语学校学生在全省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获第二名,并推荐到北京参加了汇报展示。

五是不断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完成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度检测工作;认真支部开展了对三岔中学、安仁镇学校、南街小学、韩场学校等4所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积极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认真指导全县各学校,扎实开展了迎接省政府对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市级复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并顺利通过市级复查,为明年省级检查打下坚实基础。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干部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切实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干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培养专业型干部教师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强全县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将“校长上课”、“校长参加科研”两项作为硬性要求予以落实并进行督查考核;精心支部全县近5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市“千名校长大练兵”,对全县44名教导主任开展了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各类岗位“练兵”活动,支部开展了全县教师“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全县3000多名教师中启动了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轮训、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特岗教师培训、教材分析培训等参培教师达2173人;支部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研讨会、观摩会达76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我县3个教育科研课题被推荐参加省政府教育成果奖评选,教师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的达259篇,成效显著。

此外,进一步优化农村师资力量。新招聘教师133人(含特岗教师)充实到全县各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扎实开展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选派39名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近200人,有力促进城乡师资配置的优质化和均衡化。

二是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强化竞争、激励、约束三大机制为重点,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力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全面实施了教师师德师风考评和干部民主测评制,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参与的师德“四项考评”,参评率达100%;同时,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积极表彰奖励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2011年教师节期间,全县共有500余名教师获得省、市、县表彰,在全县营造了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教育行风建设、师德建设切实加强,干部教师工作敬业、师德高尚,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教育行风得到较大提升。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座谈等,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测评中社会满意度较高。

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切实关心教师身体健康,支部全县5500余名在职和离退休教师在“教师节”期间开展免费体检;及时兑现了义务教育段教师绩效工资,认真开展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教职工聘用制度工作,有力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采取教师住房团购及教师周转房建设两种形式,努力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投资3150万元启动了教师周转房建设,在全县6个点位,相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房450套,每套35o,目前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将于明年4月份投入使用,切实保障全县教师队伍稳定。

六、教育惠民落到实处

坚持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积极部署实施职教三年攻坚,大力开展成人教育,深入开展教育资助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投入资金3600万元,于年内完成了县职业教育中心1.8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各类中职招送生目标任务,职普比达4.9:5.1,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9.1%;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县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顺利申报评审为市级重点专业;积极开展办学改革,在机械等骨干专业中全面实施了项目教学法,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职教办学模式,促进“消费型实训”向“生产型实训”转变,有力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能力,受到市教育局肯定;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协助四川师范大学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做好各项办学工作,顺利完成了该校1.1万名学生的招生工作。
二是成人教育突出实效。2011年,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9114人,协助、推荐就业3120人;针对返乡农民工开展了餐饮、车工、焊工等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435人;扎实推进全县社区教育学校建设和教育工作站建设,积极打造韩场兰田社区、安仁金井社区、韩场正福社区、安仁五显社区、晋原镇红光社区、鹤鸣仙鹤社区等6个社区工作站为规范化社区教育工作站,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教育资助全面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和中央专项学费补助金396.25万元,切实开展对我县普通高中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资助学生9226人次;对低保

家庭学生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做到了“应补就补”,全年共资助学生4361人,资助金额173.29万元;投入资金21.906万元在全县义务教育段的1217名低保家庭学生中实行“鸡蛋工程”;扎实开展职教资助,2011年我县籍职业高中学生4385人以职业教育券的形式享受了学费补助,受助额达526.2万元;同时,积极争取滋根基金等社会捐助,共接收各类社会资助资金59.75万元。

四是“9+3”工作扎实推进。按照省、市工作部署,我县职业高中接收了来自阿坝州13个县的116名藏区学生。为此,我县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教育局、县职业学校从不同的层面分别制定了《关于藏区学生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确定了“以人文关怀为载体,以技能培训、养成教育为目标,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了藏区学生的免费教育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七、学科活动深入扎实

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县教育局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先后举办了“校长办学论坛”等交流学习和汇报,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整理学习成果论文共40余篇,党员干部撰写深度调研文章50余篇。同时,深入开展联系帮扶活动和“驻走访”工作。先后4次支部党员100余人次到对口联系社区开展帮扶活动,为该社区赠送了价值10000余元的桌椅和音响设备,为帮扶村(社区)的40户困难户共147人购买了农村医疗保险,共2940元;同时购买了肥料80袋,共计2940元;为7户困难户送去了200元的慰问金、价值200元的慰问品,为其子女购买少儿互助金40元,共3080元。通过深入落实“一线工作法”抓好结对帮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县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受到县委支部部的好评,并作为现场经验交流。

八、安全维稳常抓不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努力将学校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支部保障。继续实行了局领导和机关科室(站)分片包校工作责任制;从教育局到学校、教师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结合“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开展,制定完善了各类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预防机制;

二是不断加大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坚持安全拉网式检查与随时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积极协调配合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围绕设备设施、食品卫生、学校消防、校园周边环境等在全县学校中开展了8轮次的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并现场落实了整改措施,确保了师生在校安全。在全教育系统的扎实工作下,全年中各校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是狠抓甲流防控确保师生安全。不断健全完善防控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分层支部开展了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专项培训,扎实开展学校卫生环境整治工作;积极联系当地乡镇医疗机构,做好学校防控指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了师生的甲流防控教育,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扎实抓好晨检、病因追踪等;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全县学校的各项防控工作制度和纪律,严格落实零报告制度和日报制,严格执行信息通报、反馈制度、进出登记和体温检测制度,全县学校停止了军训、大型集会等活动;同时,加大督查力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协调卫生部门,抽调专门人员与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组成防控检查小组,每天对3至5所学校进行检查和指导,全力确保全县教育系统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目前,全县5万余名师生中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稳定。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2012年区教育局工作总结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XX年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事业宗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xx市教育管理年活动,旗帜鲜明地维护教育公平,积极稳妥地深化结构调整,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不懈地创优发展质量,全面完成市、区两级下达的各项绩效目标任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取得显著成绩。

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年财政对教育拨款6.9亿元,比上年增加0.9亿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15元,比上年增加35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715元,比上年增加85元。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有效落实,为全区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年财政投入教育专项经费1.07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两免一补,一补金额199万元;向3680名中职学生发放生活补贴278万元,向456名普通高中贫困生发放生活补贴45.6万元。全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4.8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发放教师绩效工资,义务段年人均10332元,非义务段半年人均1200元。全部还清普九剩余债务2890.9万元,历时九年的全区普九债务化解工作今年圆满完成。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5130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3039万元,为490名贫困大学新生募集捐助321.7万元,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区教育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管理先进教育局。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今年调减初中1所、小学2所、教学点5个。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8所,新建学生生活用房10200平方米;创建标准化初中4所,新增建筑面积11260平方米,维修改造28215平方米,教学装备投入共计331.8万元;对235所学校、1354栋校舍进行了安全等级鉴定,改造d级危房12920米;新建冲水式卫生公厕31座,总面积4820平方米;新建教师安居工程200套,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新增校园绿化面积6460平方米,新增市级园林式学校1所;在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一建三改工程,新建沼气池4座,系统解决污水排放、燃料供应、菜地施肥等问题,承办了全市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现场会;在8所学校建成蔬菜副食基地,面积达174亩,年产蔬菜36500公斤;对13所学校进行信息技术装备优化升类,评定4所学校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区教育信息工程硬件准备工作全面完成。

规范管理形成常态,教育行风得到好评。教育管理年四个规范绩效目标全面完成。中小学课程开设率100%,学生在校时间和书面作业量得到控制,阳光体育一小时得到较好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初中学校大班额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区实验中学、xx二中、区第一初中、xx一中等城区中心学校,起始年级班额均控制在52人以内。各校没有出现编重点班、实验班等现象。义务教育学校招收新生坚持就近、免试入学,杜绝了考试招录现象。公办普通高中实行阳光招生,无违规招收三限生行为。中小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符合规定,无乱收费、代收费行为发生,治理教育收费工作被市督查组评定为满分,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称号。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现象基本杜绝,全年无一例教师体罚学生投诉,35名中小学教师和20所中小学在全市师德建设与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中受到表彰。四个规范联合督导覆盖率100%,验收合格率92%,违反四个规范投诉查实率为零。xx教育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正面报道120余篇次,行风建设得到市区教育行风督导员和人大、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第三方评估满意度达99%。

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市近1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0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12.9万人);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市政府筹集资金48.8亿,通过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如期交付使用,18万灾区中小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灾后重建学校的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完成,校园绿化工作将逐步完成,校园特色文化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二、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构建起了既并行发展又互相补充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域成都满覆盖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名校城乡共享。组建名校集团,推动名校进工业园区、进灾区、进山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全市组建名校教育集团115个,其中学前教育26个,小学39个,初中26个,高中24个。中心城区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名校集团12个,初中名校集团6个,高中名校集团3个,涵盖39所幼儿园和114所普通中小学。通过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20个区(市)县,触角延伸至43所城乡学校,涉及学生8万余人。
二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学校 “互动发展联盟”,集成推进教育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共享。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通过城乡教育互动发展,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开展城乡百校结对。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37所较好的学校与143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名校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

四是支部城乡师徒牵手。在全市支部和选拔1932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4869名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温江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等成立了32个“名师工作室”,高新区建立了名师与区内薄弱学校教研组结对帮扶制度,63位名师“满覆盖”区内7所薄弱学校的78个教研组或年级组。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以教育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用共享。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所有独立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实现 “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目前,全市生机比为19.6: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1,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8%,全市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

三、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是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今年计划修建的51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将完成56所。全市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总计完成68所。并将以此为骨干,实现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两基”成

果进不断巩固提高。2011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为104.3%;全市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为93.54%;小学生辍学率为0.07%,初中生辍学率为0.3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93%。

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办学校校均规模首次突破XX人;三类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10.09%,上线率达42.7%(含艺体),占同龄人口的24.39%,专科上线率达85.2%,占同龄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优学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我市区域内中职招生10.65万人,在校生26.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96%,对口就业率为79.3%,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0%以上;全市职教攻坚经费总投入13.54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34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的历史成绩,奖牌数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为支撑,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学点为延伸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青羊区、武侯区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辐射,社区教育西部协作会议在我市首次召开,西部社区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显现。

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段193所薄弱学校硬件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进入软件提升阶段。通过实施初中学校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升83所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全市小学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由过去(XX年)的587元提高到现在的808元,初中由过去的710元提高到现在的1228元;高中由过去的986元提高到现在的1429元。

七是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聚焦课堂推动减负提质。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启动“成都市中小学‘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状况的随机视导。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体系。启动市级专项学能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科学的评价制度。

四、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推进灾区教育与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积极推进成都教育与先进地区教育、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是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灾区与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援建省市为灾区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资培训协议和支教计划,分期为灾区培训教师和开展支教活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灾区教育;上海市与19个区(县)的32所知名学校与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福建省教育厅与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彭州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都江堰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二是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友好城市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构建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课题研究及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与宁波市、雅安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整体谋划,战略项目和具体项目合作与交流,积极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升区域内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素质教育、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高师院校为地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与成都大学共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决策咨询研究。青羊区依托中央教科所的优势和力量,整体谋划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四是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资源落户。由市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260亩,美国梅里塔斯国际教育集团全权办学的乐盟国际学校(成都)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争取国家汉办支持,特批20名城乡学校骨干教师纳入对外汉语教师资源库。高新区采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引进台湾大地幼儿园、新加坡阿波罗爱儿坊幼儿园等,在区内开办了连锁幼儿园;成华区通过内引外联发展战略,引进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优资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语特色学校和北大附中外语学校,引进美国加州阳光幼儿园入驻龙潭同乐社区,加盟标准化幼儿园。

五、不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城乡教育交流互动的活力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障碍。我我们抓住体制机制这个根本,大胆探索创新,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是实施“校区校点”村小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农村教育水平。通过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或完全小学、与乡镇中心校合并、设立为乡镇中心校校区等方式,彻底消除原有的294所村小。保留的校区与中心校统一排课,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办学情况纳入对各区(市)县考核评估范围,其师资由中心校重新调配,并分两年完成轮换、轮训;村小设立为独立建制小学的,力争用两年时间,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置,使学校达到《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必备标准》的要求,保证三年内有50%以上教师交流轮换、培训提高和充实补充,学校校长由所属区(市)县的窗口小学派出,其考核评估纳入县域内小学的统一考评。

二是深化“城乡联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生产性实习等多种方式,在实训基地形成办学、生产一体的实体。组建8大专业职教集团,依托专业和资源优势,完成

旅游、汽车、电子、服装等4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的集团优势,加入8个集团职教的企业145家,其中产值上亿的企业达31家,并开展了多个项目培养和订单培养。集团实施“1+1+n”组建方式和“1+1+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改革公办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方式,实现公办、民办等职业教育平等共同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制度,对具有本市户籍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按每人每学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券,全市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学生共8.9万人。

三是建立“交流共享”的干部教师管理和使用机制,统筹人才资源的城乡合理流动。统筹建立干部教师流动机制,继续实施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派1%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服务,建立起了干部教师流动的激励导向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培训机制等长效机制;统筹实施 “成都市特岗教师计划”,招募名额从去年的600人扩大到今年的30个学科1938人,实施范围从农村中小学校扩大到了城区(镇)中小学(幼儿园);统筹城乡干部教师的培训培养,为期一年的1081名校长参与的“千名校长大练兵”活动圆满结束,启动169所灾后重建中小学校校长专题培训,选派45名城乡学校骨干校长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参加“影子培训”,启动“十万教师大比武”活动,三年一轮的65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顺利进行,成立200人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团队,启动建设80所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建设工作,启动成都大学每年招收培养100名定向免费师范生工作,启动全市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和网上学习精品资源库建设。
七、大力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不断加强行风建设

高度重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制定下发《成都市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的各项教育收费政策,严格禁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高收费问题,对义务教育段择校生实行“两控”,限制高收费。

加强监督检查和舆论监督,严查乱收费行为。在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与听众交流,宣传教育收费政策,解答和处理群众的投诉。安排部署了全市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检查工作,与市物价局、纠风办、财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开展全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1至11月,共受理群众关于乱收费电话、网络和信访投诉101件,全部进行了认真处理,对情况属实的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予以责任追究。

2011年,我市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受到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11月6日,我市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并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三次深入试验区调研,近日,袁贵仁部长又莅临我市视察指导工作;《教育部简报》、《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简报》等已七次专题刊发成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教育部官方网站刊发十一条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果。11月10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一体化,全覆盖――成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跨越》为题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了专题报道;12月19日,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调查》以《成都:叫停奥数的背后》为题,对成都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度报道。重庆、云南、广西、吉林等省市也先后到我市考察学习。

县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今年,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各类教育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大力改革创新,激活教育发展的内部活力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干部和教师选聘制,强化工作岗位竞争

一是坚持推行中小学领导干部公开选聘制、任期交流制、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制。今年,教育局对学校校长及班子成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工作考核和民主测评,对问题突出、工作状态不佳的班子,认真进行了整顿和部分调整,对工作目标完成率低、群众支持率低的领导进行了撤换;对柳垭、中坝、化马、保平、永光、板桥等6所小学的校长进行了公推公癣择优录用;通过群众推荐报名、相关部门进行资格审查、集中进行政策与管理常识检测、开展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公开选聘了一批热心教育管理的骨干教师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加强了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有效地防止了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激励了广大教师的敬业、务实、进取精神。二是继续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末位待岗制,坚持定岗、定员、定责、定工作目标任务(“四定”),强化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三是建立了干部和教师各项工作综合考核考评制度,各种评优、评职、调动、奖励、提拔必须以考核结论为依据,继续实行“中小学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最低服务期制度”和“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交流转换制度”,实行教育人才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2.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严格干部和教师考核,突出工作效能和质量竞争

继续推行“三个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对教师工作考评考核公开)和“五个规范”(教职工行为规范,教学工作规范,教育管理规范,安全工作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推广对教师实行“三查三评两考”(教学常规检查,教师业务水平考查,学生学习生活检查;领导评课,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估;教师业务考试和工作考评)的管理经验,加大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内部管理,突出了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的有序竞争,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水平。今年4月与9月,我们还以“五个规范”为重点,分别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和教职工常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考核,检查表明,绝大部分学校的管理规范、工作良好,广大教职工面对很强的质量竞争和工作竞争压力,工作积极主动、尽职尽责。

3.深化学校后勤改革,增强办学活力,突出办学效益竞争

在学习借鉴苍溪、阆中、旺苍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各中小学全面启动了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试验。目前,全县各校通过承包经营、业主开发、债转股等多种形式,建立了200多个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项目,引资修建学生食堂、公寓计98559m2(其中食堂15914m2、公寓82645m2),累计引入资金5025万元,基本形成了既符合市场机制,又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善了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化解了学校债务,规范了后勤服务管理,提高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利用率。

(二)注重自身建设,提升教育发展的外部形象

1.狠抓教育行风建设,再塑教育良好形象

一是我们以作风整顿为突破口,以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切入点,在巩固去年教育作风整顿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教育行风建设。今年4月,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县教育行风建设工作会,认真学习了县委蒋书记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的情况,制定了行风评议实施细则,公布了举报电话,聘请了教育行风评议员,开展了学习教育、对照剖析、群众评满、学生评教、督查整改等专项活动;今年秋,以仪委发[2007]74号文件和任书记讲话为重点内容,大力进行机关作风整顿,每天对职工工作纪律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通过深入学习,自查自究,强化整改,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群众举报的违纪案件加大惩罚力度,对体罚或侮辱学生、向学生推销商品或教辅资料、向学生乱收费、参与赌博、及违法乱纪严重影响教育形象或出现安全稳定责任事故的六个方面进行重点排查处理,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通过学、查、评、建,端正了教风,弘扬了正气,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重塑了教师集体的良好形象。
二是着力整治教育热点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形象。今年,我们严格执行了“一费制”的收费政策,认真坚持了“四公开”、“四统一”、“七不准”和“一证一册一据”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用书管理,严禁乱订乱发各种教辅资料,设置了中小学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强化了校长收费管理责任,进行了学校收费专项清理整治,严肃查处了5起违规收费事件,学校收费和教育经费管理明显规范,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加强了招生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有力保证了近10万人次先后参加了普通高考、成人高考、高教自考以及高初中毕业会考的顺利进行,在试卷保管、考试安全、考风考纪、违规查处等方面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受到了市、县巡考领导的好评。

我们还多次深入到“双百工程”帮扶户、残疾人贫困户、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学生家庭了解情况,规划落实帮扶项目,资助扶贫发展资金,为近万名贫困学生减免费用80多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2.狠抓文明校园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明

今年,我们继续以创建文明校园为载体,突出校园环境的净、绿、美建设,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大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通过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以高尚品格、文明习惯、优美环境提升了校园文明,今年内,共成功创建并授牌文明校园47所,还有29所学校已申报达到创建标准,目前正在验收。

3.狠抓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水平

完成了16所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新添置了26所学校的设施设备,为146个点的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试点的设备发放、安装调试工作,优化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资源,目前,全县除柴井、度门三所学校外的94所学校都进入盛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行列;同时,出台了仪陇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估细则》,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召开了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组织26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示范项目培训,举办了全县中小学语文CAI竞教活动,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竞赛,大力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教学能力。

(三)扎实推进三项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1.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继续大力推进骨干教师工程

一是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制。今年上半年,各校以《骨干教师工程实施方案》为蓝本、新课程理论为先导、教育培训为基储“五项活动”为载体,加快了骨干教师工程的实施进度,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档案,优化了培训、培养骨干教师的活动序列。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常年举办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学科培训等多个培训班;以新课改为切入点,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性培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行了教学视导;开展了骨干教师的学教活动、帮带活动和评选竞赛活动,总结推广了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三是改革完善考评制度,建立合理激励机制。设置“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等称号,对获得这些称号的教师在入党、提干、晋职、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通过层层考核、推荐,今年共发文认定了县级骨干教师260名、学科带头人42名、特级教师后备人选5名,目前,第二批骨干教师的选评认定正在进行。

2.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继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程

一是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狠抓了新课程的学习、培训与工作指导,研究制定了小学、初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了新课程督导评估方案。

二是以教研教改为手段,强化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全县各校现有各类立项研究的课题189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25项,共指导研究期满的科研课题11个;广泛开展了“说、上、评、研、赛”活动,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本研究,使校本课程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推进,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明显转变,学生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学校开放度不断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受到进一步重视和开发。

三是以优化教育质量管理为途径,进行了考试评价办法改革,构建了全面、科学、实用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体系,力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制定了“小学、初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深入全县中小学加强课改视导,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四是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了德育工作的“五项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培训制度、工作研究督查制度、工作考评奖惩制度、社区共建安全文明校园制度),增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形成了德育工作网络,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年,我局与团县委、广电局、文体局一道成功举办了仪陇县首届“信合杯”青少年艺术节和首届校园歌手电视大赛,展示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成果,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功举办了仪陇县第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中学生篮球比赛,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仪陇中学、仪陇二中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第四名,共夺得5个单项第一、8个单项第二,其中有两名学生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学生物理和“十六大”知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9人、二等奖38人、三等奖137人,获盛市一、二等奖159人;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少年百科知识竞赛,获盛市等级奖801人,20所学校获省教育厅“先进集体”,78人获盛市指导教师奖;在盛市中小学生创新科技大赛中,26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共计15件作品获盛市等级奖。

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县本科上线共1026人,比前两年累计增加590人,创我县历史纪录,专科上线率为94.1%,本科上线率达24.1%,均创造出历史记录。在全市教育质量评比中,仪陇中学获省示范高中高考质量二等奖,仪陇二中获市级示范高中二等奖,马鞍中学获市级示范高中高考三等奖,永乐中学获一般高完中二等奖,仪陇二中获艺体教育特殊奖,县教育局获高考质量二等奖。

3.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继续大力推进合格学校工程

我们继续以创建合格学校为动力,落实办学规划,明确办学目标,不断从学校管理、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今年,共创建金城二小等素质教育合格学校12所,省级校风示范校2所,市级校风示范校4所;11月,永乐中学创建市级示范学校验收合格,我县所有高完中均成为市级或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排在了全市的前列;认定并命名仪陇中学为“四学校”,仪陇二中、马鞍中学、南图实验学校、日兴小学为“三学校”,本月还将对申报的16所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四)强抓教育安全,确保教育稳定

在继续巩固去年安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了安全工作规程,健全安全稳定管理机制,分级建立了安全和综治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了安全责任,建立了信息灵通、规范高效的综治工作网络,加强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培训,进行了安全稳定隐患的排查、整改和督查。今年3月,我们对40余所学校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彻底普查和整治,对检查和整治情况进行了总结、通报,对有问题的单位进行了责任追究和限期整改,从而使学校食品卫生环境和工作条件大为改善;9月以来,在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分阶段的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分“食品卫生、房屋建筑、消防、道路河流交通、危险化学品、医疗防疫、治安、其他”等八个类别,建立了详尽的“安全隐患台帐”,并分三个阶段进行了综合治理,共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共503项,及时排除隐患206项,其余均落实了整改责任和具体措施,加快了整治的进度;12月,按统一制定的安全稳定工作规范,我们组织对全县各中小学的50个安全稳定工作项目逐一进行了检查和目标考核,通过专项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管理,逐步形成了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教育的安全与稳定;今年11月,我局作为全县局级机关的代表迎接盛市“社会治安整体联动工程”的联合检查,得到了检查组领导的高度评价。

(五)切实抓好七件大事,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1.各方配合排危房。在今年2月与9月,我局会同安监局、建设局、质监站,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修校的房屋建筑情况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鉴定,共查出危房96处、危房面积27505m2,其中D级危房25385m2;3月,组织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危改暨安全工作会,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有关政策,落实了领导责任,分阶段确立了目标任务,通过加强检查督办,严格工作纪律,危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通过半年来的各方努力,全县危房项目学校已动工93所,施工面积63549m2,完成投资2832万元,现已竣工项目56个,竣工面积39620m2,工程合格率达100%;拆除D级危房15965m2、封停9300m2。
2.千方百计筹资金。今年10月,我局派专人赴成都、北京,向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汇报了我县的教育工作,并分别送交了书面汇报材料和争取解决“普九”债务、救灾排危及机关报县城学校修建资金缺口等项目报告,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11月13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作出重要批示:“请四川省教育厅先在‘两基’攻坚专项中予以调整”,并将相关材料转给了省教育厅。到目前为止,今年全系统争取到各项教育资金700多万元。

3.迁建工作进展正常。为实现县委、县府明年6月整体迁址新政的工作目标,我们积极筹措迁建经费,大力进行迁建工程。今年5月,举行了局机关办公大楼的奠基仪式,目前,办公大楼已主体竣工,其它工程进展顺利;根据新县城的发展需要,结合新政教育实际,我们对新县城教育发展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详细规划,引资修建了教育培训中心和新政实验学校,现已破土动工,新政中学新建教学楼已完成主体任务。

4.移交工作完成顺利。通过对柴井、度门两乡镇中小学的深入调研,今年10月14日,对两乡镇中小学的人、财、物、事进行了清理和接管,目前,两乡镇三所学校人心稳定、运转正常、秩序井然。

5.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根据仪陇实际,以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筹备并请求县委、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教育、民办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仪陇县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仪陇县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定》,为仪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政策保障。二是民办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今年,新筹办各类成建制的民办学校近10所,办成具有优质教育水平的学校3所,各类民办学校及校点622个,教职工660人,在校学生24962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12.4%,初步形成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相互促进的竞争局面。三是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出了普职结合、高职联办、厂校联合的办学新路,形成了普职结合的教育网络和管理体系,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效能和育人水平;组织了全县6所高(职)中校长赴浙江湖州市进行了教育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研究落实了两地职业教育联合办学的措施,洽谈了我县职高毕业生到湖州市就业等问题;今年,职高在校学生人数达到3000人,职教工作多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四是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全县幼儿园、学前班学生人数达14342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80.99%。

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危改资金投入没有稳定的来源保证,危改资金缺口很大,经规划、测算,改造现有危房需总投资1238万元,很多危房因无资金改造而停工,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安全稳定;二是教师严重缺编(按省编办[2006]32文件规定,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最低应配备教职工8228人,现实有教职工6921人,下差1468人),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很大的安全稳定隐患;三是严格执行“一费制”的收费政策后,学校债务沉重,运转不畅,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健康发展;四是高中教育现有资源不足,教育规模需进一步扩大;五是新县城学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差额达1145万元,影响着学校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教育局干部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