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9年我县草地监测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9

时间匆匆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2009年我县草地监测工作总结”,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2009年在市畜牧局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省、市局下达的草地监测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扎实的开展草地监测工作,全面完成我县草地监测工作的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县草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县地处鄂西山区,是三峡库区移民县之一,境内山峦重重,沟谷纵横,大体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32667公顷,

90%以上土地为林(乔)灌、草混合覆盖,草山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丰富资源条件。2009年草地监测数据显示,全县共有草山草坡面积11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90.5万亩,有适宜草食畜禽采食的牧草38种。从调查总体情况分析,我县现有草地资源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草地退化面积达14000公顷,主要分布于黄粮、南阳、高桥、高阳等乡镇。

二、草地监测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全县草地资源地面监测共4个调查样地,完成了8个调查样方,用数码相机拍摄相关照片16张,其中样地景观照片4张,样方俯视照片8张,样方周围景观照片4张;对不同样地特征和监测样方的植物种类分布、鲜草和干草产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测定;采集各种草地植物标本15个;进村入户对20个农户进行了家畜补饲情况调查。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全面高质量的完成草地监测工作任务,我县按照市局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目标,严格工作程序,圆满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分管业务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一把手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督办,饲草饲料站抓具体工作的局面,做到了草地监测工作专班专人负责。

2、强化工作任务。为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我县参照市局方案,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县2008年草地监测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做到了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详细、技术要求严格。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草地监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今年我局两次集中草地监测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草地监测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都能牢固掌握草地监测工作各项技术要求,提高草地监测工作水平。

4、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为确保草地监测数据准确、真实,在草地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不怕山高路远,不畏高温酷暑,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严格按技术要求对样方的牧草品种进行仔细辨认与分类,并一一进行测量、称重,分门别类做好监测数据的记载;安排专人负责牧做好草风干比实验,确保了监测数据准确与真实性,经过近二个月的集中工作,圆满完成了草地监测工作任务。

5、加大投入,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我局对草地监测工作的投入达1万元,切实保证了草地监测的工作经费,并配备专用车辆,购置了野外工作劳保用品,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县现有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全县草场存在只利用不管理的现象,造成草场的产草量不高,部分未饲养家畜的农户,毁草或荒草现象严重。

2、我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萎缩,草地优质牧草的产量逐步下降。

3、草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使诸多草业科技成果不能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草地畜牧业事业的发展;


五、今后草地工作监测及发展草地畜牧业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草地监测工作,提高草地监测能力与对草地“三化”的预警能力。

2、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加大草原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巩固草原保护与建设成果。

3、大力加强草地建设和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集中连片的宜牧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提高产草量;对25度以上坡耕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等实行人工种草,建立人工草地;改变传统的种养观念,鼓励农民拿出农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推行牧草当粮种,种草养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力争到2010年,全县人工草场达到10万亩,草山草坡改良达到50万亩,推广农田种草5万亩。抓好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养殖大户大场购买秸秆加工机械,开展牧草产品加工,提高农作物秸秆和青饲料的利用率。

4、合理开发与利用草地资源。根据草地资源状况和草原承载量,合理确定牲畜发展数量,防止超载过牧,建立草畜平衡制度。对退化的草地,视其退化程度分别进行禁牧、休牧,建立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并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市场引导,加快畜群周转,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牲畜质量,使传统型的数量畜牧业向质量型的效益畜牧业转变。

5、大力开展草食畜品种改良。加大优良肉牛肉羊品种的引进力度,力争草食畜的良种普及率达到80%以上,肉牛主产区大力推广人工冻配改良技术,扩大杂交肉牛生产;肉羊主产区做好地方良种的选育、提纯和复壮工作,扩大地方良种宜昌白山羊种群。建立冻配品改体系,做到县有冻配改良中心,乡(镇)有品改站,村有品改点,形成冻配技术推广网络。

6、大力推进草食畜养殖小区建设。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科学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产品的要求,建设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管理规范,饲养设施完善,技术措施统一,环境保护配套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力争到2010年肉羊养殖小区达到8个,肉牛养殖小区达到3个。并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推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抓小区建设,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和带动我县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

7、大力推广科学养畜技术。在全县草食畜规模场和专业养殖大户中普及秸秆氨化和饲料青贮、微贮技术,推广氨化秸秆和青贮饲料养牛羊,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加大肉羊产区栏圈改造力度,推广山羊吊脚栏圈饲养技术,加强肉牛短期育肥技术的推广,大力开展牛羊养殖科技示范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科学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

8、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疫病防控与监测工作,提高科学控制动物疫病的水平,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

9、制定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在草山改良、草食畜养殖小区建设、动物防疫、品种改良、规模养殖等方面出台奖励、扶持政策,以鼓励广大农户从事牛羊养殖与草地建设,兴办家庭牧场。对从事种草养畜、良种生产和牧草产品加工的专业大户,在用地、信贷、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国土局草地监测工作总结


2009年在市畜牧局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省、市局下达的草地监测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扎实的开展草地监测工作,全面完成我县草地监测工作的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县草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我县地处鄂西山区,是三峡库区移民县之一,境内山峦重重,沟谷纵横,大体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32667公顷,

90%以上土地为林(乔)灌、草混合覆盖,草山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丰富资源条件。2009年草地监测数据显示,全县共有草山草坡面积11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90.5万亩,有适宜草食畜禽采食的牧草38种。从调查总体情况分析,我县现有草地资源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草地退化面积达14000公顷,主要分布于黄粮、南阳、高桥、高阳等乡镇。

二、草地监测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全县草地资源地面监测共4个调查样地,完成了8个调查样方,用数码相机拍摄相关照片16张,其中样地景观照片4张,样方俯视照片8张,样方周围景观照片4张;对不同样地特征和监测样方的植物种类分布、鲜草和干草产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测定;采集各种草地植物标本15个;进村入户对20个农户进行了家畜补饲情况调查。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全面高质量的完成草地监测工作任务,我县按照市局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目标,严格工作程序,圆满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分管业务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一把手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督办,饲草饲料站抓具体工作的局面,做到了草地监测工作专班专人负责。

2、强化工作任务。为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我县参照市局方案,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8年草地监测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做到了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详细、技术要求严格。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草地监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今年我局两次集中草地监测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草地监测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都能牢固掌握草地监测工作各项技术要求,提高草地监测工作水平。

4、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为确保草地监测数据准确、真实,在草地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不怕山高路远,不畏高温酷暑,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草地监测工作,严格按技术要求对样方的牧草品种进行仔细辨认与分类,并一一进行测量、称重,分门别类做好监测数据的记载;安排专人负责牧做好草风干比实验,确保了监测数据准确与真实性,经过近二个月的集中工作,圆满完成了草地监测工作任务。

5、加大投入,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我局对草地监测工作的投入达1万元,切实保证了草地监测的工作经费,并配备专用车辆,购置了野外工作劳保用品,确保草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县现有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全县草场存在只利用不管理的现象,造成草场的产草量不高,部分未饲养家畜的农户,毁草或荒草现象严重。

2、我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萎缩,草地优质牧草的产量逐步下降。

3、草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使诸多草业科技成果不能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草地畜牧业事业的发展;

五、今后草地工作监测及发展草地畜牧业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草地监测工作,提高草地监测能力与对草地“三化”的预警能力。

2、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加大草原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巩固草原保护与建设成果。

3、大力加强草地建设和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集中连片的宜牧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提高产草量;对25度以上坡耕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等实行人工种草,建立人工草地;改变传统的种养观念,鼓励农民拿出农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推行牧草当粮种,种草养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力争到2010年,全县人工草场达到10万亩,草山草坡改良达到50万亩,推广农田种草5万亩。抓好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养殖大户大场购买秸秆加工机械,开展牧草产品加工,提高农作物秸秆和青饲料的利用率。

4、合理开发与利用草地资源。根据草地资源状况和草原承载量,合理确定牲畜发展数量,防止超载过牧,建立草畜平衡制度。对退化的草地,视其退化程度分别进行禁牧、休牧,建立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并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市场引导,加快畜群周转,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牲畜质量,使传统型的数量畜牧业向质量型的效益畜牧业转变。

5、大力开展草食畜品种改良。加大优良肉牛肉羊品种的引进力度,力争草食畜的良种普及率达到80%以上,肉牛主产区大力推广人工冻配改良技术,扩大杂交肉牛生产;肉羊主产区做好地方良种的选育、提纯和复壮工作,扩大地方良种宜昌白山羊种群。建立冻配品改体系,做到县有冻配改良中心,乡(镇)有品改站,村有品改点,形成冻配技术推广网络。

6、大力推进草食畜养殖小区建设。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科学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产品的要求,建设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管理规范,饲养设施完善,技术措施统一,环境保护配套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力争到2010年肉羊养殖小区达到8个,肉牛养殖小区达到3个。并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推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抓小区建设,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和带动我县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

7、大力推广科学养畜技术。在全县草食畜规模场和专业养殖大户中普及秸秆氨化和饲料青贮、微贮技术,推广氨化秸秆和青贮饲料养牛羊,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加大肉羊产区栏圈改造力度,推广山羊吊脚栏圈饲养技术,加强肉牛短期育肥技术的推广,大力开展牛羊养殖科技示范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科学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

8、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疫病防控与监测工作,提高科学控制动物疫病的水平,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

9、制定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在草山改良、草食畜养殖小区建设、动物防疫、品种改良、规模养殖等方面出台奖励、扶持政策,以鼓励广大农户从事牛羊养殖与草地建设,兴办家庭牧场。对从事种草养畜、良种生产和牧草产品加工的专业大户,在用地、信贷、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2009年县水利工作总结2009年工作打算



我们**部门按照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要求和省市水务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而有成效的开展工作,现将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2009年重点工作计划汇报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1、抗旱保收田项目

按照市**下达的计划,2009年我县抗旱保收田项目建设总面积24.36万亩,主要实施在*镇、*镇、*镇和朝阳乡等4个重点乡镇。规划新打抗旱保收田水源井413眼,利用原井*眼,配套水泵、喷灌设备*台套。项目于7月中旬开始实施,到7月中下旬全部结束,按计划全面完成。

在抗旱保收田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作法。一是制定了《实施》细则;二是签订三级协议;三是出台新的打井政策。即:打井按实际井深每米财政补贴50-70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2009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18处,其中:2009年15处,2009年三处。将解决11700口人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7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6万元,地方自筹384万元。该项目从7月初开始实施,至今完成水源工程14处,完成管网建设3处。计划到17月底全部完成饮水安全工程任务。

3、小型集蓄水工程建设

2009年完成了新化水库海漫护坡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0万元。共完成土方7月11日开始,至

*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内容为:坝的加高增厚,迎水面砖护坡,坝顶全铺筑沥青路面。新修地下沟一座,主要工程量为2.95万m3,其中土方2.2万m3,砖0.35万m3,砂石0.40万m3,概算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5万元,省级财政投资225万元,市县自筹50万元。

县2009年农经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我县农经管理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服务三农,狠抓农村财务规范、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及时下发了《**县农业局关于2009年农经管理工作的意见》(腾农发〔2009〕3号)按排部署全县农经工作。全体农经干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工作开展卓有成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获全省先进集体表彰,工作方法和经验在全省交流;信访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成效明显;各项常规工作有序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主要工作汇报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1、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2009年度我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拨付及时、足额,资金管理运作规范。已经落实兑付的补贴资金有:粮食直补914.3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658.7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80万元,油菜补贴210万元,冰冻雨雪补贴76.58万元,退耕还林1196万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909万元,民政低保756.09万元,新型合作医疗2988.91万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减负3951.46万元,合计13834.12万元,同比增4574.51万元,增49.4%,全县农民人均受益238.93元。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全面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我县列为全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补试点县,年初,我站及时核算出2009年度村级一事一议筹资上限为25元/人,筹劳劳均10个/年,向市政府减负办作了请示,接批复后,以腾政(减负)字〔2009〕3号文件向各乡镇转发。7月15日召开了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座谈会,传达了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政策精神,重申和培训了有关政策原则和操作规范,印发了《云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报表》及相关表册。指导各乡镇完成分级培训,做好奖补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全县一事一议项目储备网,录入了近700个项目的受益区基本情况、项目规划和议事表决情况,以及项目筹资筹劳的祥细数据。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发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腾政办发〔2009〕122号),配套了开展一事一议和财政奖补相关政策,并通过政府相关网站向社会公布,实行阳光作业。县级批准财政奖补立项297项,已竣工和正在实施146项,预算总投资5,539万元,其中:村民筹资441万元,筹劳72万个,集体投入2,098万元,社会捐资1,318万元,县乡财政奖补580万元;项目覆盖全县309个自然村、486个村民小组、26,622户农户、123,852人,分别占全县自然村数的21.2%、村民小组数的18.2%、农户总数的20.5%和农村人口数的21.3%,呈现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计划所有批准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17月底前基本竣工,确保年内项目验收和上级复审,完善试点经验,圆满完成好今年的试点工作任务。

3、涉农税收、价格、收费公示,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农民负担监督卡及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4项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全县296个涉农收费单位全部推行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度(比上年减少18个乡镇中心学校);有187个村(社)和全部农村中小学的公费订阅报刊征订费用控制在规定限额,占总村数的84.6%和农村学校的100%;农民负担监 督手册发放到户率达99%以上,采用统一收费票据,公布了农民负担监督举报电话;及时转发了《云南省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腾办发〔2009〕21号),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的有效机制,确保了我县不出现农民负担恶性案(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查处涉农负担案件3起,较好维护了农民利益。

4、深入清理涉农收费文件和项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和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511号)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县发改、财政、农业部门于8月24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清整工作实施方案,及时转发了上级有关文件;8月26日,3部门联合召开了县监察、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建设、国土、计生、广电、水务、商务、畜牧、电力、自来水等17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全面部署了清理整顿工作。9月初全县相关涉农收费部门、单位和18各乡镇均上报了自查登记表,进入集中清理阶段,全县清理涉农收费文件31,涉及项目31项,按照上级有关政策界限,对有关收费项目逐一提出保留、降低标准或取消的清理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并通过政府网站等相关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县级组织专项重点抽查,做好查缺补漏,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涉农收费文件联合审核制度。

5、扎实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确保农民负担减轻不反弹。根据上级关于每年开展两次以上减轻农民负担执法检查的规定,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共召开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8次,组织专项调查4项,专项执法检查1次,督促跟踪检查1次,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及时、准确、顺利落实。全年共抽调32人次组成检查组,检查乡镇18个(次),村民委员会42个,走访农户97户,抽查涉农收费部门29个(次),检查中心学校26所(次)、初级中学19所(次)、完全中学6所次。检查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实地查看、走访调查农户等形式,进一步宣传贯彻了减轻农民负担的法规政策,掌握了农民负担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及时纠正了存在问题和偏差。组织召开了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认真总结了我县几年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逐一分析排查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按照部门责任制的要求,责成相关部门抓好落实,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6、严密监控布防,加强动态管理。2009年,全县继续巩固了每乡镇2户共36户农户,农业人口169人,计税面积145.48亩,劳动力87个的农民负担监测调查工作,坚持农户按月记帐、逐级按季汇总,及时掌握本辖区农户家庭经济收支费用等情况,评估农户生产成本及缴费的合理性,对农民

"监测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