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职院校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9.08.21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大家知道总结范文要怎样写吗?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职院校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高职院校2009年和2010年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严格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贯彻落实,紧紧围绕“以评促建”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校容校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内涵建设取得脱胎换骨的质的飞跃,以药为主的特色专业建设在全省乃至淮海经济区已产生一定影响,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学院各项事业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和实践创造。在此,我代表院党政班子向全院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学生规模继续扩大,当地生源增幅明显
针对今年招生的严峻形势,学院制订周密的招生方案,积极整合院内外招生资源,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分析生源优势,争得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部门的鼎力支持,制定当地生源的优惠政策,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把握机遇,扭转颓势,实现了2009年招生的目标。今年计划招生2700人,实际报到2190人,较2008年增加278人,报到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相比周边院校,在计划录取和实际报到人数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亳州三县一区今年实际报到学生141人,增长幅度近200%,实现了当地招生的新突破。
学院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拉动学费等收入增长明显。现有在校生6055人,其中普通大专生5799人、中专和五年大专学生256人。学费、住宿费收入已由建校时的不足10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2550万元左右。
(二)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基建步伐明显加快
土地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占地面积由70亩扩大到430亩,加上政府正在收储的宋汤河沿岸等150余亩土地,待划拨后学院的占地面积可达580余亩。学院附近孙庄和怀庄两个村庄的搬迁正在逐步解决,学院发展用地环境得到保障,基本能满足近万人发展规模的用地需要。学院具有了与周边同类院校相比更为优越的土地资源和发展潜力。
一年多来,学院基本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继女生公寓落成之后,相继完成6座旧楼外墙粉刷、西大门建设、池塘改建、道路硬化、药物园搬迁、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1.7万m2教学实训楼已经封顶,钢架结构厂房正在建设中;图文信息楼、实训楼、食堂、体育看台、塑胶跑道等已经做好前期准备,各项工程正加快进度、诸项落实。
(三)人事改革扎实有效,师资队伍明显加强
干部队伍建设日趋规范。按照省编办和市领导的意见,我院依据编制初步方案,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将原有18个机构调整为7个,科室人员精简到不足50人。调整后,教学和教辅一线力量得到增强。
系部建设明显加强。建立专业教研室,规范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兼授”,全年共聘任兼职教授10余人,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稳步推进。
师资力量明显提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和行管人员考核办法,出台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年终各项评优评先程序得到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得到加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晋升副教授3人,引进硕士研究生7人,解决招聘教师入编50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
(四)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科研氛围日趋浓厚
修订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教学大纲,完善院、系、教师三级听课制度,发挥教学信息员参与有关教学检查、评估和监督作用,制定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推进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个。组织修订课程大纲、实验大纲,完善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考核办法,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试验点建设。加强与安徽院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寻求对口支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个,在建校内实训基地4个,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得到改善。
成立养生文化研究所,出版《中华养生报》10期,养生文化研究开局良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加强学报编辑工作,提高学报采编质量,编辑出版2009年度学报4期。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推进院级课题研究工作,立项院级课题15项。积极做好省级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省级自然题立项1项,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立项2项。
(五)专业调整更加优化,院校特色日趋鲜明
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接轨国内新兴行业”的办学理念,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日趋鲜明。借助亳州中药经济产业,学院的药学系发展很快,该系在校生现有2650人,在全省高校二级院系规模位居第一。今年,学院围绕“养生亳州”建设,开设养生保健专业,学院以“中药学”为特色的专业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彰显,并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加强超市管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连锁经营与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国内独有和稀缺的

专业建设,接轨新兴行业的专业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冷门”专业建设已在皖北乃至全省彰显出鲜明的特色。初步探索专业设置的新领域,在围绕亳州区域经济“粮药煤酒文游车”七大产业优势设置专业上形成新构想。
(六)就业趋向保持良好,校企合作实现突破
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和择业创业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多渠道开辟就业市场,实施关爱工程和就业帮扶,就业工作基本保持良好的态势,今年毕业1288人,已统计就业1254人,就业率较去年稳中有升,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乐观。
校企合作实现新突破。与浙江新华、上海英业达、北京悦康、华佗国药等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成功开办“英业达班”和“华硕班”,订单式培养取得实质性突破。顶岗实习迈上新台阶,10批次2010届毕业生在上海、北京等地顶岗实习有序开展,成效显著。
(七)成人教育多措并举,联合办学初现端倪
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先后举办农民创业、SYB、农退军人、乡镇街道公务员、森林警官等班14期,参训人员1595人。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资源优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收效很好。强力推进在校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近千名学生通过全国统一鉴定考试,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200余人通过市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与沈阳药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初步达成建立成人教育函授站协议。成功举办安徽学院MBA研修班,联合办学取得新进展。
(八)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常规管理日臻规范
会议制度日趋规范。规范了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全院教职工例行会议等工作流程,完善了各种会议制度,办会、办文能力明显增强。市领导和兄弟院校来我院调研或考察,组织有序,安排周到,举办的各种全校性大型活动安全高效,运行平稳。
完善各种制度。财务工作坚持“一保吃饭运转,二保教学科研,三保科学发展”的原则,加强了财务预算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规范开支项目,学院财务整体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校内津贴、出差培训费用、专项资金等均得到可靠保障。
安全责任得到落实。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责任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了校园长期稳定有序。加大食堂卫生监管和甲流防控力度,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加强了水电维护,确保了师生身心健康和校园稳定。
制度汇编编纂工作逐步推进。党群口汇编已经完成并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口和后勤口制度汇编工作正在落实之中。制度与评估要求逐步接轨,学生专业调整、学籍管理、、奖助学金评选和助学贷款等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日趋规范,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和透明化。
(九)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科学发展稳步推进
扎实开展以“提高素质能力、推进科学管理、加速学院发展”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院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习实践活动从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坚持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会议精神,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师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师生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实现了校园长期的稳定和谐、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院党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期,发展预备党员82名、正式党员56名,学生党员队伍明显壮大,优秀青年的成长有了可靠的组织基础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十)廉政教育常抓不懈,校园生态风清气正
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和院长办公议事规则,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严格财务申报和审批程序,成立校内招标领导小组,招标采购行为逐步规范。开展一言一语一信一单“四个一”廉政风险提示和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廉政建设受到省委教育工委检查组很高的评价,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很重视、很有特色、很有成效。
严格落实责任制,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畅通信访渠道,加强民主监督,加大惩处力度,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可圈可点的,我们的各项事业发展是又好又快的。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院距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的评估标准还有很大差距。2010年是我院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的关键一年,评估的成败关乎学院发展大计,市委、市政府对此寄寓厚望,亳州人民热切期盼。迎评促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也是我院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发展和对口支援的大好机会,乘势而上、科学发展,没有回旋余地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按照评估标准,对比全省同类院校,尤其是阜阳、宿州等市职业院校办学情况,我院在特色专业建设、招生规模、学生就业等方面均居全省中等偏

上水平,但硬件建设则明显处在全省较差位置,教学用房差距在6.6万m2,实验实训用房差距在4.1万m2,各项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在师资队伍、干部队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软件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亟待提高。
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评估的二十字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着力解决评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推进学院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确保以较高得分通过教育部评估。
(一)主要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和教育规律,立足亳州,服务皖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着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紧紧围绕“迎评促建”这一中心工作,坚持特色专业建设,适度扩大招生规模,重点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崛起和新兴行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争取实现2010年在校生6500—7000人,初步建成皖北一流特色高职院校。
(二)具体任务
1、以“专业设置”为驱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规模
依托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区位优势,更名“药学系”为“药学院”,在做好现有药学各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中药种植、养生保健类新专业,争取“药学类”专业达到10个,在校生3000人左右。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强与安徽中医学院的合作,创造条件设立“医学类”专业,争取2010年实现招生,三年内初具规模,实现“药学”“医学”同步发展。积极拓展专业建设新领域,依托亳州“粮药煤酒文游车”等产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酒类、煤炭类等相关专业。
2、以“迎评促建”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基本建设步伐。建成钢架厂房校内实训基地、食堂、体育看台、塑胶跑道等项目,建设实训大楼,启动图文信息楼工程。加大实习实训设备投入,预算投入2000万元,建成校内仿真饮片厂、中药制剂实验中心、电子实训基地和超市连锁实训基地。增加图书藏量,预算投入200万元左右,用于添置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纸质图书馆藏量达到20万册。加强校园周边坏境治理,进一步完善校园规划用地手续,解决所有土地遗留问题,分割办理校园规划内所有土地的土地证。
3、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大力促进教学改革
切实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推进“1.5+1.5”理论课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发挥成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大学生“双证”制度落实。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2个。实施名学科和名教师工程,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广泛开展教师评教活动,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积极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做好招聘教师入编工作,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稳定、教学水平提高。
4、以制度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推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开展教学口和后勤口制度编纂工作,全面完成全院制度汇编任务。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制度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加大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的力度。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在校内津贴分配方案试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全院工资和福利分配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上水平。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干部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评优评先操作程序。进一步完善校内外招投标制度,严格规范招投标行为。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5、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全面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校园绿化和亮化工程,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学府氛围。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年”活动,大力倡导勤俭治校,严格规范用水用电用车用纸等行为。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和文明举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好的品德,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和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定校内路名、楼名等区位名称,提升学院景观品位。加大办公区域、教学区域、生活区域等卫生检查评比力度,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营造干净清洁的卫生环境。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食堂管理工作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门卫职能,严格出入证制度,规范车辆停放行为。
6、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真开展党员关爱工程,从政治上、事业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在职党员、困难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以关爱。进一步发挥学院党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认真做好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成立系部党总支委员会,完善党的组织程序,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开展文明支部创建活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管党建党职责,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坚持党的,拓宽民意渠道,切实发挥工会的维护和监督职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建设党员之家,开办党务专题网站,打造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平台。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全院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进一步推进“四个一”廉政风险提示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洁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感到骄傲;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豪情满怀。我们起步虽晚,但起点很高;我们困难虽多,但后劲很足;我们条件虽差,但发展很快。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让我们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勤奋的工作、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科学发展,为实现建设成为皖北一

流高职院校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总结



高职院校人才

积极参与不断创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是2002年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牡丹江市效,占地126万公顷,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科教优势明显,是我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等院校。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牡丹江农校、省农业经济学校等约5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设七系两部,48个专业,涉及农、管、文、工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科教兴国,人才强市”。多年来,学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全方位吸纳人才

晋升高职院校以来,学院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一面搞好教学工作和学院基础建设的同时,对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

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新进人员考核领导小组,其中包括学院领导、教务处同志、人事处同志、专业课教师、高教研究室同志以及与拟聘人员相关的系、部负责人。对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应聘人员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引进的质量。

在选人的范围上,把眼光从市内逐步转向了省内,及至全国,人才的选择也从单纯的以师范类毕业生、对口高校专业人员为主的范畴,转向了社会各届,包括一些科研机构和省内比较著名的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引进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这也是我院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提升能力,大规模培养人才

为了切实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我院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能力、素质高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由学院出资,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努力提高在师的学历层次;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自2001年始,学院教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均维持在20人左右。2002年公派4名教师,2004年公派2名教师到英国皇家农业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第一批外派教师现已学成回国,目前表现良好。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在职人员的考核机制。对新引进的应届毕业生,有一年的见习期,通过其在见习期的表现,决定学院最终是否录用。自2002年全面实施人才考核方案以来,学院先后辞退了两名在见习期间表现不好的大学生。对见习期满和学院正式职工,考核主要是通过年终的量化考核来进行的。年终量化考核体系非常完备,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考核办法。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对连续二年在干部考核中居于末位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宁缺勿滥,择优选拔。

(三)建设环境、营造氛围,最大限度留住人才

近几年,学院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合人才成长的区域、环境,留住人才。从工资待遇、成长空间、生活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不断提高引进人员和在职员工的满意度,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我院是省属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单位的效益奖金。国家的财政拨款部分是固定的,工资调整需按国家统一程序进行,而且增资幅度不大。单位自发部分,机制则较为灵活。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员工待遇改善的具体步骤,适当调整奖金的发放额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自2002年晋升高校以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开展的非常得力,发展形势良好。2004年学院的招生实现了2600人,在校生数量突破了5000人;基本建设1.2亿,新建了二栋学生公寓、标准的、规格较高的餐饮服务楼和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面积为1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其他辅助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院在建工程有明年七月份投入使用的3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主楼,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实验楼和二栋学生公寓、一栋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7万多平方米。届时,学院将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恢宏大气的各式建筑,风景如画的校园景观,屹立于牡丹江畔,广招天下贤才。

二、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院虽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我院教学和实际发展的需要,如何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任务。与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相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引进机制和激励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了外来才俊,但仍有部分条款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落实尚未到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不强等弊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二)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人才资源信息存储不够

人才存量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学院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处于明显劣势。这主要是由学院获取人才的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决定的,学院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还停留在各大中专院校的供需见面会、求职者自荐、部份教师引荐和互联网查询等较为保守的方式,不可必免的导致了人才的供需不和谐。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协作,合力拓宽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也是学院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

(三)与地方人才使用政策的矛盾

**********作为坐落在地方的高校,肩负着繁荣地方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所需人才层次较高。但地方的一些人才安置政策却让我们左右为难,比如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按照我们单位的规模,核定的安置人数每年都在3—4人,这部份人的学历层次通常不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用人标准,在使用上存在很大难度。但我们又不能拒收,因为这是地方的行政命令。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在人才的使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

(四)交通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学院地处牡市郊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交通本就不很便利,事实上,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已经构成了制约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瓶颈。但今年7月份,学院出入牡市的唯一通道——温春大桥,又被地方政府以险桥为名,限制通行,给学院职工和学生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希

望在座的领导能从稳定一方、繁荣一方的角度出发,从支持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件事情

给予关注,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三、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牡政办发11号文件、牡政办发23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学院下一阶段https://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步骤:

(一)拓宽渠道,广开言路,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学院将发挥高校优势,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繁荣地方经济,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二)进一步营造区域人才优势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蓄积较好。今后一段时期,学院将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大力发展科研,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下得去”的农业类专业人才,为发展地方农业经济、营造区域人才优势提供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

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宣传和相关奖励机制的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引进人才,发展学院,建设地方。

(四)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与牡丹江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共建,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成立专项科研协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开发机构等,资源共享,分头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成果分析,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实现地方人才的合理架构,合力建设家乡。

*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总结


积极参与 不断创新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是2002年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牡丹江市效,占地126万公顷,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科教优势明显,是我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等院校。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牡丹江农校、省农业经济学校等约5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设七系两部,48个专业,涉及农、管、文、工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科教兴国,人才强市”。多年来,学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

一、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全方位吸纳人才

晋升高职院校以来,学院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一面搞好教学工作和学院基础建设的同时,对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

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新进人员考核领导小组,其中包括学院领导、教务处同志、人事处同志、专业课教师、高教研究室同志以及与拟聘人员相关的系、部负责人。对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应聘人员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引进的质量。

在选人的范围上,把眼光从市内逐步转向了省内,及至全国,人才的选择也从单纯的以师范类毕业生、对口高校专业人员为主的范畴,转向了社会各届,包括一些科研机构和省内比较着名的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引进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这也是我院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提升能力,大规模培养人才

为了切实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我院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能力、素质高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由学院出资,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自2001年始,学院教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均维持在20人左右。2002年公派4名教师,2004年公派2名教师到英国皇家农业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第一批外派教师现已学成回国,目前表现良好。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在职人员的考核机制。对新引进的应届毕业生,有一年的见习期,通过其在见习期的表现,决定学院最终是否录用。自2002年全面实施人才考核方案以来,学院先后辞退了两名在见习期间表现不好的大学生。对见习期满和学院正式职工,考核主要是通过年终的量化考核来进行的。年终量化考核体系非常完备,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考核办法。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对连续二年在干部考核中居于末位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宁缺勿滥,择优选拔。

(三)建设环境、营造氛围,最大限度留住人才

近几年,学院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合人才成长的区域、环境,留住人才。从工资待遇、成长空间、生活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不断提高引进人员和在职员工的满意度,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我院是省属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单位的效益奖金。国家的财政拨款部分是固定的,工资调整需按国家统一程序进行,而且增资幅度不大。单位自发部分,机制则较为灵活。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员工待遇改善的具体步骤,适当调整奖金的发放额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自2002年晋升高校以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开展的非常得力,发展形势良好。2004年学院的招生实现了2600人,在校生数量突破了5000人;基本建设投资1.2亿,新建了二栋学生公寓、标准的、规格较高的餐饮服务楼和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面积为1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其他辅助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院在建工程有明年七月份投入使用的3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主楼,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实验楼和二栋学生公寓、一栋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7万多平方米。届时,学院将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恢宏大气的各式建筑,风景如画的校园景观,屹立于牡丹江畔,广招天下贤才。

二、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院虽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我院教学和实际发展的需要,如何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任务。与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相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引进机制和激励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了外来才俊,但仍有部分条款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落实尚未到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不强等弊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二)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人才资源信息存储不够

人才存量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学院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处于明显劣势。这主要是由学院获取人才的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决定的,学院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还停留在各大中专院校的供需见面会、求职者自荐、部份教师引荐和互联网查询等较为保守的方式,不可必免的导致了人才的供需不和谐。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协作,合力拓宽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也是学院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

(三)与地方人才使用政策的矛盾

**********作为坐落在地方的高校,肩负着繁荣地方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所需人才层次较高。但地方的一些人才安置政策却让我们左右为难,比如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按照我们单位的规模,核定的安置人数每年都在3—4人,这部份人的学历层次通常不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用人标准,在使用上存在很大难度。但我们又不能拒收,因为这是地方的行政命令。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在人才的使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

(四)交通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学院地处牡市郊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交通本就不很便利,事实上,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已经构成了制约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瓶颈。但今年7月份,学院出入牡市的唯一通道 —— 温春大桥,又被地方政府以险桥为名,限制通行,给学院职工和学生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希望在座的领导能从稳定一方、繁荣一方的角度出发,从支持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件事情给予关注,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三、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牡政办发[2004]11号文件、牡政办发[2004]23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学院下一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步骤

(一)拓宽渠道,广开言路,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学院将发挥高校优势,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繁荣地方经济,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二)进一步营造区域人才优势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蓄积较好。今后一段时期,学院将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大力发展科研,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下得去”的农业类专业人才,为发展地方农业经济、营造区域人才优势提供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

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宣传和相关奖励机制的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引进人才,发展学院,建设地方。

(四)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与牡丹江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共建,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成立专项科研协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开发机构等,资源共享,分头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成果分析,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实现地方人才的合理架构,合力建设家乡。


医院2010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对医院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又是站在新起点、转变观念、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取得实绩较多的一年.一方面医院经过近三年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到了无法运行,难以维持的地步,职工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于保……,另一方面,党支部在市劳动局局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牢牢抓住医院稳定、改革、发展这个中心,一心一意抓职

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一心一意的抓医院业务建设,一心一意抓医院制度建设,一心一意抓“一科一病一突破”。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改善了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在一定阶段内,有序开展了“推广宣传活动”,“业务建设活动”,“医院文化建设活动”,成功组织“创新思维,感动服务演讲比赛”、积极组织了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爱心捐助、庆元旦文艺晚会等几项大项活动,同时在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爱岗敬业、做新时代的主人翁”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为医院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现对的党务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做好医院稳定工作,为医院发展夯实基础

医院经过近几年的产权制度改革,职工人心涣散、情绪低落,都为自己的前途命运,今后的工作生活感到担忧,部分职工思想波动,工作期间敷衍塞责,对患者不能认真负责,应付了事,甚至推诿病人。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一班人深入职工之中,召开不同形式的坐谈会、中层干部会,对科主任、骨干个别谈心等形式,反复申明一个道理,医院划归劳动局后,改制已经结束,医院有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只要同志们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自己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工资水平是会逐步提高的,医院的明天会更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的解释疑惑,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医院工作上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分配收入向负责任大、技术含量高、贡献大的方面倾斜。通过这些工作,职工主动工作的多了,设身处地为患者想的多了,有的科室不等、不靠、不要,自己设计、自己加工制作了康复按摩艾熏等设备;有的科室主动走出去宣传医院、宣传科室、推广自己、主动上门为患者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共产党员确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早来晚走,不计个人得失,以院为家,自觉奉献。为了让广大干部职工看到希望,支部一班人又根据医院实际,制定了我院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在短期内(2-3年)力争使我院成为在地区有较深影响康复专科医院,3-5年内,使之成为在运城、渭南黄河“金三角”地带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的康复专科医院,在5-10年内,力争使我院的专科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通过这些工作,同志们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在工作中看到了医院的希望,在贡献中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在改革发展中,保持了医院的稳定,为医院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奉献爱心,支援灾区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永远无法抹掉的日子。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地震,那么多人在瞬间失去生命,那么多人在此之后杳无音讯,这一巨大天灾强烈的震撼了国人的心弦,也同样震撼着我院的干部职工的心。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党组织成立的防震避震抗灾组织,组织全院职工将危重病患者,用轮椅推到空旷地带,将全院职工召集到马路边,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干部职工、广大患者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力量,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有几位老同志激动地说“生死时刻,还是有党好,有组织感觉不孤单……”,在此后党组织发起的“心系灾区,爱心捐助”活动中,广大干部、党员、职工都积极向灾区捐款,向灾区奉献爱心,外出进修学习不在医院的同志让同科室的同事代办捐款,退休的老党员、老同志在退休金里献出一片爱心……在不到三个小时内我院共捐献善款元。我们在医院门诊大厅召集全院职工同全国人民一起哀悼四川遇难同胞,在举行悼念活动的三天里,全院干部、职工、患者心情沉重,默默工作。

通过对四川汶川灾区的遇难同袍悼念及爱心捐献活动,同志们感受到了活着是美好的,工作是幸福的,我们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激情,激发了同志们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的决心。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人要求待遇。

三.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院的前身是化工部厂医院及医院,是国有企业医院,在历史的长河,医院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毫无疑问的为企业职工及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医院的服务对象,医院的工作内容、医院的经费来源及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部分职工思想上一时还不能跟上变换了的形势。这就造成了工作被动,工作起来不能尽心尽力,甚至和患者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不能从内心深处为患者着想等不应该出现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医院党组织决定根据医院实际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以前瞻性服务带动医院业务建设”的思想大讨论活动,支部书记李健同志亲自做动员报告,分析医院改制后的实际情况,从工作内容、工作重心、工作对象、经费来源、管理模式等进行一一分析,使同志们逐步意识到医院和过去确实不一样了,医院今后要走专科之路,大力发展康复医学,经费来源主要来之于各种社会保险及社会医疗市场,这就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面向上级、被动服务、要求奉献转变为面向市场、主动服务、实现自我,要求医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率先转变观念,医院各部门必须根据已经变化的实际而转变观念、创新思想,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党支部通过组织学习、讨论、演讲,同志们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工作思路,形成了符合医院的实际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们达到了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四.开展“新时代主人翁”教育活动,丰富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医院党支部在加强党员政治学习、提高全院职工政治素养、丰富医院文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依据我院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在第四季度,我们利用3-4个月时间,集中进行了“做新时代的主人翁”为主题的医院文化建设活动。为了使医院文化建设有序开展,党支部召开医院文化建设专题会议,讨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争做新时代的主人翁”为近阶段医院文化建设主题。支部书记李健同志做了题为《你是主人翁?》的医院文化建设动员报告,为了使学习不流于形式,支部还拟定了讨论题,学习资料,指导各科室学习相关文件,针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对照“尊重、关爱、责任、敬业”查找自己的不足。全院医生、护士、医技、药剂、行政后勤人员等,都能立足自身岗位,制定切实措施,在工作中改进自己,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在工作中充实自己。

医院通过开展“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争做新时代的主人翁”这项活动,确实调动了全院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同志们的主人翁情怀。现在医院逐步形成人人爱岗敬业,争做岗位技术能手,争做岗位技术专家,人人都是医院形象,人人都是医院窗口的喜人形象。

今年医院还投资了近万元添置音响灯光设备,使职工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娱乐身心,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月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我院在六楼会议室举办了“文艺晚会”,各科都积极准备踊跃参加,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双簧、独唱、合唱、舞蹈、戏曲等,参演节目二十余项,劳动局机关党委、医疗保险科、局团委、离退休职工医院等都派人参加了晚会,院党政领导班子亦登台展示才艺。

医院党组织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向心力,使每个职工都能感觉到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丰富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当然,今年党组织的工作也有不足,思想工作还不够细、不够扎实,有时还不能根据变化了情况开展有效的工作。

明年党支部工作计划

医院在市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局党组的领导支持下,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围绕专科建设这一中心开展党的各项工作。

一.继续保持医院改革、稳定、发展

医院将继续保持医院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以加速医院的快速发展。党支部深知大发展大困难、小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二.为发展特色专科医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人才报障

大力发展特色专科,尤其是康复特色专科,已经被确定为医院坚定不移的办院方针。今年,党组织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多项活动,仍将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同志送到高一级专科医院进行深造,培训一批新的专业人才;把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党性党悟高的同志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确实为发展特色专科医院提供强有力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