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实习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31

记者实习总结。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记者实习总结,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飘萍先生。在我看来,要当好一名记者那是需要天赋的,而邵飘萍先生拥有当记者的所有天资。他交际能力极强,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耳目众多。他聪慧机灵,“守若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他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会打心理战。有人说过,优秀的新闻记者需是通才,邵飘萍先生便是通才。在这次的报社实习中,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首先,记者需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去采访洪山区评选“花王”,那些退休老爷爷把养花当成他们晚年的爱好,他们爱花如命,他们养花养出了门道,养出了艺术,让我钦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花艺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与他们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采访附一社区京剧班,两名骨干都是省人名医院的退休职工,爱好京剧,看到她们聊起京剧来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点京剧方面的知识。老人们说个什么红娘,西厢,我丝毫不了解,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学院教授咨询房产证的解决办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点法学知识,这样我问的问题就能更深一点,获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采访外教进社区教孩子英语,我多希望我的英语能在好点,这样与外教交流畅通无阻,也能获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除了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有清楚地把握,还要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采访中看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区这条线。社区是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应该对社区的管理结构,对武汉社区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记得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采访紫阳路街道办社区工作者的演讲比赛。我对社区工作者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我便上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等等,了解之后我发现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职业。

我更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心理学家”,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才能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有一次我去社区采访小朋友,当我说我是记者后,小朋友变得非常拘谨,好像上课回答老师问题一样,我就后悔了,以后采访小朋友我一定不自报身份了。还有,老师跟我说采访商贩时,最好先买点东西,他们才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记者是一个通才,什么都需要懂。

但我觉得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它是当好记者的制胜法宝。它叫勇气。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外国的女记者,工作成绩平平,但一次特殊的经历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事业。那是甲壳虫乐队去美国演出,由于时间紧,乐队不打算接受专访。但这位女记者鼓起勇气给乐队经纪人电话,获得了短暂采访的机会。当她见到甲壳虫乐队是,她非常紧张,因为她从未参与过如此重要的采访。她尽量镇定,完成了采访后,她长吁了一口气。第二天,这条新闻作为独家头条刊登在报纸上。女记者得到了领导的器重。从此以后,她得到了许多重要的采访机会。

这个故事体现了勇气对于一个记者的重要性,有时候,你仅仅需要比别人多一点勇气就够了。闾丘露薇,水均益这些战地记者都因他们难得的勇气而成名。

说实话,我是一个缺乏勇气的人,但我想一次次的鼓起勇气之后,我的胆子会大一些。我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当记者,也许我也和那位外国女记者一样平庸,但如果我真的当了记者,我会一次次的鼓起勇气,也许有一天,我的胆子就练大了。

有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这个小记者的力量很弱小,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要懂得察言观色,要懂得保护自己。在被拒绝采访,在被被采访者取笑时,我都会觉得自己很脆弱。还有记者这个职业对体力要求很大。在搭公交搭错直到采访结束才到采访地点时,在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找不到公交车站时,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走在陌生的地点,担心搭不到最后一班公交时,我都感到很绝望。不过,趁年轻,多吃点苦,也是好事,至少得到了锻炼。

说白了,记者是一个折腾人的职业。不过人生本来就是折腾,总有事情折腾你。不过,有些人心甘情愿为记者这个职业折腾,邵飘萍不就是吗?他天生就是就当记者的料,不当就可惜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像弄潮儿一样,天不怕,地不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啊!这是何等的磅礴大气!相比之下,我们就差远了,学识,体力,勇气都远逊与于邵飘萍。在那样一个时代,邵飘萍冒着生命危险做新闻。而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却因记者太累而不做新闻。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记者应该肩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我觉得邵飘萍的话依然受用。他认为,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人”,是居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新闻事业是超然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第三种社会因素,因而,它的作用是“比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代表人民监督政府。可是,我们做到了吗?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寒假记者实习总结


寒假记者实习总结

实习生活结束了,这二十多天来,我亲身体会社会的记录者是如何工作的,震撼的不少,汗颜的也不少.

责任篇

说到责任,我个人认为这是社会记录者最应该坚守的,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弱势群体负责,对相信媒体的人负责,对自己良心的负责.在当今社会,人们都习惯有事情找媒体,他们认为,媒体是站在他们那边的,记得有次采访,带我的记者临时有事,所以我独自去采访,采访的事件是水箱漏水给居民造成的麻烦.今年兰州的冬季特别冷,所以供水管道很容易就被冻爆,那个出事的水箱每年都会漏水,今年呢,连续的低温天气,水箱漏出的水很快就在居民楼里冻了层冰,水是从高处流下,并且水量又大,很快就在电线杆与出水口之间形成冰柱,看上去很是恐怖,给记者提供线索的苏先生说,这栋居民楼年年都这样,而且多次反映,由于此楼有三家单位的居民住,所以总是你推我,我推你,.他们看见记者来了,纷纷反映情况,其间有一句话让我是有感动,又伤心,这个姑娘对我们这么关心的,唉,我们这里从来就没有人管过!

回报社后,我把今天的事情写成了稿子,老师说我写的不错,我自然很高兴,可是第二天见报时,却发现在文章末多了句话目前,该居民楼业主已成立了业主自管委员会.可是在我的新闻稿里面明明没有那句话,我当时问老师:他们明明说没有人管,为什么要添加一句呢?老师说,他们是没有说,可是我们这么一说,不正好是提醒他们了吗?稿子中,责任单位的名字也给忽略了,我知道我们的职责是说实话,如实报道,可是见报的东西却和事实不一样,重要的新闻点也给忽略,我迷惑了,我们所坚守的真实性与媒体的良心到底去哪里了?

第二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更大。1月底,我和老师采访一个装修纠纷事件,事件的大概是这样的:一名装修工人在给兰州军区一司令家安装门的时候,不小心把手腕的肌腱给弄断了,工人和门业公司签了合同,所以司令说,他们家没有任何的责任,而门业公司认为,装修工干的是额外工作,他们多少都应该承担些责任,于是,我们便去司令家采访,在路上,老师说报社的领导已经说了报道要站在司令家那一边,到司令家后,四层楼的小别墅让我们震撼了一下,他说,现场的残留物显然证明了工人的受伤和他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司令的有句话让我震动很大,和我们家又没有责任,死了活了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明白一个将军级别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是否经过大脑的思考,现场的残骸在我们非专业的人看来,并不能证明什么,工人的受伤部位和现场的证据,必须有专业的人员鉴定了才能下结论,据老师说,由于司令对装修工的受伤采取了一贯逃避的态度,伤者家属多次找到他,于是司令通过关系,给伤者家乡的公安局打电话,令其家属无法到达兰州。电视台的记者也去了现场,是老师叫来的,现场的情形俨然成了一场针对伤者家属和装修公司的示威战。第二天事情见报后,果然不出我所料。先不说到底应该谁来负责,作为一个将军级别的军队高官,怎么说都应该去医院看望伤者,再者呢,作为报社,在事实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是否应该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呢?

我不知道我以后该怎么从事这份职业,但是我确信的是,我的报道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良知不能泯灭,否则他就变成了行尸走肉,哪怕他是将军或者统帅。】(括号内文字为刘海明所加。下同。)

劳累篇

干记者很累。在我们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了一瓢冷水,记者累,记者苦,记者年岁不过五,当时以为这些话都是吓我们的,可是这次工作实习,着实让我体验了一番,早上八点,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办公室里空无一人,老师说到了晚上才有人呢,天气寒冷,零下二十多度,手和脚早都没有了知觉,下午另一个区域有个突发事件,自来水管突然爆裂,上百户居民停止供水,交通拥堵3个小时,由于路途较远,当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坏损水管差不多修好了,摄影记者比我们晚了十五分钟,晚上7点钟,我们回报社写稿,这个时候,所有的记者都出现了,由于有多篇稿件要处理,我在报社一直呆到了晚上九点半,老师说,你走吧,太晚都很难坐到车了,等了一个小时,车还是没有来,不得以,我只有花钱打车了,回家后,顾不得吃饭,我就睡觉了,第二天,我们的稿件居然没有见报,真糟糕,在看看,晨报和晚报,整整一个版面,大篇幅的照片,将现场境况呈现给读者,没办法,一下午的辛苦就白费了,老师说,这种漏报要扣工资的,没办法,认了!

晚上在报社一个老记给我说了件事情,更是让我吓了一跳,有次他午夜去医院采访,一楼和二楼都黑着灯,到了三楼,终于有间房亮了灯,推开门一看,结果躺着一刚死去的人,从那以后,任何场面他都不害怕了。还有一次,凌晨3点一场火灾发生,他和晚报记者去采访,由于要拍到现场的全景,他们爬到了一民房顶,晚报的记者脚一滑,摔到地上,老记下去将他送到了医院,结果膝盖粉碎性骨折,头部受伤。

这就是我所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体验到的记者生活,虽然还不是记者的一分子,但是这群人却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记录着社会,也记录着自己。

【每一种职业都是辛苦的,世上没有清闲的职业,只有清闲的人。记者是社会事件的110和120,奔波是福,因为你能看到人间更多的生旦净末丑。】

限制篇

时政记者实习总结


一、实习目的

此次在江西日报社《信息日报》的实习,第一是为了完成学校交代的实习任务,第二是为了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把平时在学校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好进一步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状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认识到在新闻稿件的采访和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问题。这次实习,既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报社实习导师的指导下,也学到了不少在稿件的实际写作过程应用到的写作技巧。

二、实习内容

我主要是在《信息日报》时政部做实习记者,该部门的首席记者王剑华老师是我的毕业实习指导老师。作为实习记者,我主要的任务就是稿件的采访和写作。在稿件的实际采写过程中,由于王老师的业务非常广泛,再加上该部门其它老师的提点,我有幸参与并认识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报道,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有交通(道路改道造成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居民区地下停车场改革)、医院(快女整容致死事件)、时事(柴油荒事件、上海高层起火事件)、政治(江西省政府高层人事变动、苏荣宣讲会)、刑侦(某省犯罪嫌疑人通缉令、南昌市破获的多起刑侦案件)等等。

根据这些新闻采写方式的明显差别,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稿类新闻,一类是非通稿类新闻。通稿类新闻主要以会议类新闻和刑事案件类新闻为主。非通稿类新闻主要以时事观察和事件采访类新闻为主。

通稿类新闻的主办方一般都有他们自己的新闻发言人,而我们记者在得到任务的时候就会被告知今天参加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到达现场之后,他们的对外宣传负责人就会给每一位到场的媒体工作者一份统一打印好的新闻通稿,通稿基本上已经详细概括了会议的主题。不论是会议性新闻还是刑事案件新闻,虽然它们都被我归属到通稿新闻的大类中,但是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会议性新闻是以政府政策方针宣传为主,所以报道态度风格要端正,报道的内容一般多为从通稿中精确选择摘录的要点、新点、对于老百姓有实用价值的内容。而刑事案件类的新闻除了要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之外,还讲究报道内容的故事性和细节性。这个时候,如果仅仅依靠通稿的作用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这时,就需要记者对其中细节的发现与挖掘,通过对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和侦办案件负责人的采访尽可能多的搜索记录下整个案件中可能隐藏到的信息。在此类新闻的写作上,要注意整个案件报道的故事性描述和细节性描写,以此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非通稿类新闻既可以是针对时下的某一全国性或者地方本土热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也可以是与老百姓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些消息、资讯等内容为主的报道,还可以是社会上新发生的一些新奇的、先进的、具有借鉴价值的一些事件或者现象的采访和报道。顾名思义,非通稿类新闻就是整个新闻稿件它是没有通稿作为材料进行稿件完工的写作依托的,报道稿件的完成是需要记者的实地考察、相关采访和记者对于获得的信息加以逻辑性、条理性的分析和总结 ,然后写作完成交稿,非通稿类新闻是记者独立创作完成的稿件。例如,在对南昌市八一桥由于改道造成的交通拥堵进行追踪报道时,我的指导老师和我在上下班早晚高峰期时曾到现场实地观察,并采访附近的车主、行人、道路 附近店铺的店主以及在场的值班交-警来了解情况,概括出了堵车高峰期的时间、时长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对交-警的采访来告诉大家可以绕道等一些路况信息。在对“油荒缓解”进行的追踪报道时,我的指导老师让我到金润广场多家物流公司采访了“油荒”对于物流行业造成的损失,缓解后物流行业整个工作是否逐渐恢复正常,同时,我还到了附近的加油站察看加油排队的情况,并对到此加油的来往车辆的车主也进行了采访,在采访所得信息的基础上,写作并发表稿件。

在报社,新闻稿件在写作过程中,除去一些消息类的稿件是则要发表之外,通讯或者专题性的新闻稿件在对标题的要求上都是比较重视和严格的。标题的作用一方面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另一方面标题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报纸文章对读者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标题对于读者来说就像是一个人在另外一个人眼里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方是不是愿意和有兴趣对这个人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指导老师对于一篇新闻稿件的标题总是会很仔细的斟酌,这种重视的程度似乎已经超过了对稿件本身的撰写,他总是会力图找到一个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趣味性的一条新闻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在小标题上,他也总是会尽力去找“完美新闻点”来组成文章的小标题。而在我以后的稿件写作中,老师的这种写作方式和态度对我也是具有了很深的影响。

三、实习总结

在报社的实习生活,就像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重新启程,它应该是我们在自己的本专业上从学校进入社会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尝试,在这里,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新闻这个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有报社的管理制度、同事间的人际关系、稿件的印刷和发行等等。除了在一些理论知识上会让我感觉到我与学校还是有所连接的以外,我仿佛就是社会中的一个新人,从对报纸媒介这个行业的知之甚少到漫漫有所了解再到了然于胸,这是一个重新学习、重新出发的过程。在实习的这几个月期间,我增长了至少,也拓展了视野。归根到底,我都是有所收获的,人生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是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积累起来的人生积淀。

做记者也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的,例如我经常会跟着我的导师在一天之内跑好几个地方,有时候是为了做一条新闻,有时候是做几条不同的新闻,来回奔跑倒都是其次,关键是在采访一些新闻时,如果采访内容不是受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们也会遭受一些人的白眼和驱逐,但是这也造就了我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我相信大多数的新闻从业者都会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境遇,虽然这种现象,在学校时老师也曾经讲过,但是那时候对于学生的我来说毕竟它只是个遥不可及的传说,而这种切身的体会,也算是磨练了我的心智了。

在新闻的采写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类型事件的采访,我对社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这些都是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有用的宝贵经验。回顾那段实习的生活,我也要感谢的我的实习指导老师王老师,是他的不吝赐教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生活上他和其他的老师也给过我很多的照顾,还有我们部门的主编,是个很亲切的大姐,还有办公室的主任,是个非常非常勤快的人,他对我非常好。谢谢我的实习,谢谢在这一段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感谢 ,感恩!

日报社实习记者实习总结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记者转正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