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饭店发票制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2020年创建“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工作总结。

韶光易逝,新的工作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凡事预则立”,本阶段的工作总结需要尽早提上日程了。只能通过认真总结,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总结既清晰又有条理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20年创建“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工作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民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做好农民学法工作是全县“五五”普法的重中之重。近一年多来,我县因地、因时制宜,创建并推广了“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农村普法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挖掘典型,及时总结“农民学法中心户”经验。

新形势下,农村普法工作存在人员难集中、效果难保证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县陈洋镇率先开展“农民学法中心户”试点工作。“农民学法中心户”的基本架构是:按农村自然居住区域,以就近方便为原则,一般十户或二十户左右确定一户中心户;要求户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村干部、离退休干部、教师、经纪人、致富大户;规定每月组织一次农民学法活动;学法教材由县、镇普法办提供,学法形式灵活多样,如集中讲座、以案释法、观看法制录像、观看法制文艺节目演出等。“农民学法中心户”的标准是必须达到“六有”:即有统一制作的中心户标牌、有固定的墙体标语、有法律知识书刊、有上墙的规章制度、有参学人员花名册和考勤表、有学法记录本。在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法》、《合同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信访条例》、《物权法》等。在活动方式上,采取教材辅导、读讲报刊上的文章,典型案例释法,社区矫正对象、两劳释解人员现身说法、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参与法制实践,观看法制宣传录像,观看法制文艺节目演出,组织体会交流,邀请镇、村专业人员讲座等八种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时间安排上,根据不同天气和季节,白天、晚间均可组织学习,每月集中学习活动一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两小时左右。

为有效调动农民的学法热情,提升参学率,陈洋镇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参加学习的表现与家庭成员参军、入党、入团、选任村组干部结合起来,与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出具表现证明结合起来,与创评“文明户”、“遵纪守法户”结合起来,与家庭及家庭成员所涉其他评优结合起来。镇司法所制订“农民学法中心户”考核标准,由村两委组织具体考核。考核合格的中心户继续连任,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对组织农民学法成效明显的学法中心户予以表彰奖励,并作为“文明户”、“五好家庭户”评比的重要依据。陈洋镇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农民学法中心户”以来,全镇1.3万户家庭感受到最直接的普法教育。现在,该镇农民的法律知识明显增加了,邻里纠纷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违法乱纪的少了,自觉依法维权的多了,盲目乱来的少了,群访、闹访的更少了,为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农民学法中心户”经验效果初现,引起多方关注。县法宣办、司法局全力扶持,及时派员前往调查总结,并在部分镇扩大试点。

二、引领指导,全力推广“农民学法中心户”运作机制

为了使陈洋镇“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真正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县普法办、司法局宣传科同志数十次前往陈洋镇,围绕健全完善这一目标要求,与镇、村(居)的同志深入研究制度建设和学法安排,到农户家了解他们对学法的需求,亲手送去他们最需要的学法教材和影像资料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们还亲自备课,参加“农民学法中心户”的集中授课。陈洋居委会和富洋居委会是陈洋镇试点“农民学法中心户”最早的两个村,县普法办的同志在帮其完善制度、建设硬件实施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他们经验,以此为标杆,在全镇全面铺开。经过充分准备,并经省、市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志的调研和观摩认可。20**年8月下旬,我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文件转发了陈洋镇党委、政府《关于在全镇各村(居)建立“农民学法中心户”,推进普法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镇(区),按照陈洋镇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推广“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县普法主管部门一方面对“农民学法中心户”继续调研总结,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全县面上的督查推进力度,对各镇“农民学法中心户”落实情况实行每季度督查一次。经过一年多的推进,目前,全县各镇都建立了“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以“农民学法中心户”带动农民的学法活动。

三、突出实效,提升“农民学法中心户”工作水平。

推广“农民学法中心户”经验,重点是要紧密联系农村工作实际,在求实效上狠下功夫。陈洋镇富洋居委会一组共有54户,家家搞苗木花卉,特种产业形成气候。如何规范经营、守法经营、依法维权是“农民学法中心户”的重要任务,该组共有5户学法中心户,经常组织学习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法律知识,农户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20**年3月份,XX武汉某绿化经营公司来该组洽谈苗木生意,当时对该组的苗木产品赞不绝口,欲签订购买总价值57万元的苗木花卉合同。该组负责人将草拟的合同文本交“农民学法中心户”现场进行集体讨论,并请来了镇法律服务所的法律服务人员进行审查,发现合同条款显失公平,遂决定取消合同,从而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阜余镇将“农民学法中心户”的学法重点放在土地承包法律法规上,遇到土地流转事项拿到“农民学法中心户”活动时集体讨论,尽最大的可能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年来,该镇的土地流转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省电视台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农民学法中心户”不但引导农民学法,还能使有劣迹的人员迷途知返,重新做人。特庸镇王某现年37岁,1988年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入狱,20**年释放。回来后,一直不务正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经常和一些社会的闲杂人员鬼混,参与赌钱喝酒等。“农民学法中心户”建立后,村治保主任多次找他谈心,他才参加了学习,起初只是应付了事,常常中途离开。后来,“农民学法中心户”安排了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并播放法制教育影片,他终于安下心来,每次学习他都按时参加,认真听讲作记录。从此,他不再赌钱,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并从他人手中流转承包了13亩土地。农闲时为他人做瓦工手艺,收入可观。今年又结婚,过上了安定的家庭生活。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小编推荐

文明户创建工作总结


篇一:文明户创建工作总结范文

XX乡XX村委会XXX自然村,现有农户34户,129人。整个自然村坐落在小普线旁的半坡上,绿树影映,人居环境比较好,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气息浓厚,村民运用科技的意识强,精神风貌健康向上,社会风气文明和谐。
2002年前的XXX自然村有耕地70.35亩,人均0.55亩,人均有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546元,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村内脏、乱、差现象突出,基础设施落后,住房70%都比较破旧,村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
2002年,乡党委、政府统筹安排,把XXX自然村作为安居温饱示范村,上报县扶贫办审批同意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投入15万元专项资金,工程总投资达38万元,项目拉动效应明显(1:1.53)。建成了一条宽1—1.2米,长1300米的弹石沙浆水泥路面,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建成了一个集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宣传栏内的宣传内容一个季度更换一次,从而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文化和卫生意识。完成了108亩的泡核桃栽培,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1户进行了翻修,1户进行了搬迁,其余的进行了粉刷改造,还有20户农户自筹资金对原来低矮破旧的大门院墙等进行了改造,使自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群众建设小康生活的信心。建成沼气28口,全部做到了“三配套”,从而解决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劲”。
随着安居温饱示范村的建成,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我寻求发展的氛围逐步形成,呈现出了“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农忙时节回家种植”的良好局面,家家户户“猪牛满厩,鸡鸭满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温饱示范村”。
2003年乡党委把XXX自然村作为书记示范点,创建成了全乡的“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经过认真的自评、互评,最终创建活动领导组评出了“十星户”4户,“九星户”10户,创建率达到了100%。
2005年XXX自然村被确定为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将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对全村的供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发展基金会,最终建成“XX乡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在两年内把XXX自然村建成“XX乡小康第一村”。
2004年末,人均有粮71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基本形成了以劳务输出、养殖、经商为主,种植、泡核桃为辅后续产业链。
经过安居温饱工程的实施、“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的创建,村民如是说:一个村健康向上的风气,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维护。

篇二:

xx乡xx村委会xxx自然村,现有农户34户,129人。整个自然村坐落在小普线旁的半坡上,绿树影映,人居环境比较好,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气息浓厚,村民运用科技的意识强,精神风貌健康向上,社会风气文明和谐。
XX年前的xxx自然村有耕地70.35亩,人均0.55亩,人均有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546元,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村内脏、乱、差现象突出,基础设施落后,住房70%都比较破旧,村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
XX年,乡党委、政府统筹安排,把xxx自然村作为安居温饱示范村,上报县扶贫办审批同意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投入15万元专项资金,工程总投资达38万元,项目拉动效应明显(1:1.53)。建成了一条宽1—1.2米,长1300米的弹石沙浆水泥路面,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建成了一个集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宣传栏内的宣传内容一个季度更换一次,从而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文化和卫生意识。完成了108亩的泡核桃栽培,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1户进行了翻修,1户进行了搬迁,其余的进行了粉刷改造,还有20户农户自筹资金对原来低矮破旧的大门院墙等进行了改造,使自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群众建设小康生活的信心。建成沼气28口,全部做到了“三配套”,从而解决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劲”。
随着安居温饱示范村的建成,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我寻求发展的氛围逐步形成,呈现出了“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农忙时节回家种植”的良好局面,家家户户“猪牛满厩,鸡鸭满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温饱示范村”。
XX年乡党委把xxx自然村作为书记示范点,创建成了全乡的“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经过认真的自评、互评,最终创建活动领导组评出了“十星户”4户,“九星户”10户,创建率达到了100%。
XX年xxx自然村被确定为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将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对全村的供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发展基金会,最终建成“xx乡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在两年内把xxx自然村建成“xx乡小康第一村”。
XX年末,人均有粮71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基本形成了以劳务输出、养殖、经商为主,种植、泡核桃为辅后续产业链。
经过安居温饱工程的实施、“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的创建,村民如是说:一个村健康向上的风气,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维护。


篇三:

根据农场文明办的指示精神,为全面落实农场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师德规范》的学习,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优良的师德风范,转变行风,推动学校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子弟校党总支开展了一系列创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子弟校在学年初重新调整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各部门骨干为成员,以部门为单位重新明确了工作责任,制定了创评活动方案,确立了继续保持垦区“文明单位标兵”为总体工作目标,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师德规范为内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宣传教育和评比活动,年初教职工大会上宣读了创评方案,让教职工明确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在学年初营造出人人争创文明户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树立新型育人者形象。
学校党总支充分利用党团活动,教职工例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员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师德规范》、《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读本》等,全年集中讲座四次,教职员工人人都能背诵公民道德规范20字、“八荣八耻”等内容,中小学,后勤出版报16期,橱窗展览12期。利用暑期教职工培训班组织了“树立新型师范者形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展师德风采、创和谐校园”才艺大赛,有50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大力弘扬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优良的师德风范。各党支部在四月份组织了“倡师风、铸师魂、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九月份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遵守“四项规范”和“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的签名活动。针对个别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各支部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展开了《教师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力?》、《魏书生教育思想论谈》一文的学习大讨论,使教师澄清了思想存在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了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对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育人观、人才观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改陋习、树新风、倡导文明新生活。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子弟校党总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改陋习、树新风、倡导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利用“三八”节、“五一”、“五四”、“七一”、“十一”国庆等节日庆祝活动,学校组织了百人妇女健身操表演队、少年合唱队,教工合唱队、文艺表演队、职工篮排球队,少年舞蹈队等,一直活跃在农场文化广场阵地,对农场广场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9月份在广场开展了“展示教学成果、弘扬体育道德”的师生篮球表演赛和广场文艺演出,10月份教职工“丰收杯”篮排球赛,举办了“团结齐奋进、共铸辉煌”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六支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受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三、五月份团支部组织了“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的清除社区垃圾、白色污染的环保行动,向社区居民宣传预防非典、禽流感等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向社区居民散发宣传单2000余份,党团员到环城绿化带、庆丰山公园义务劳动300余人次,义务植树600多棵,向街道义务捐献钢化玻璃钢垃圾箱2个,对美化社区环境起到了带头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教师到社区孤寡老人、残疾家进行助残活动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青年团员“一帮一助学”活动,有12名特困生得到救助。11月份“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资6367元、捐物500件,五月份四川灾区捐款13960多元。校园的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农场小城镇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年被总局评为“绿色学校”。
四、加强居民区环境监督检查、创建美好家园。
子弟校党总支抓住5—7月份农场重点治理场直地区环境的契机,加强对职工居民区环境的美化工作,利用星期日重点对居民区的房前屋后边沟、垃圾、杂物堆放进行了清理,设立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房前种植花草,校星级文明户创评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对不合要求的住户,提出限期整改通知,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凡在学校检查和居委会联检中受到批评的住户都要给予扣掉一定的考核分,不能上星,经过全年的综合检查评比96%的住户达到了文明户标准,有21户达到了十星级文明户,有5户被评为标兵级文明户。通过评比检查,调动了职工争先进创星级文明户的积极性,培养了良好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树立了良好的生活新风尚。
子弟校在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检查评比抓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拓宽创评活动途径和渠道,为农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再做新贡献。

乡镇创建三户工作总结


xx县文明办:

遵照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镇认真组织开展好创评工作,使全镇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全镇农业人口总户数5175户,评出“三户”4710户,占91%,其中遵纪守法户2355户占“三户”总数的50%,五好家庭户1413户,占30%,文明户942户,占20%。通过评比全镇群众参与集体公益性事业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村道、社道建设的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对获得“三户”的荣誉感大大增强,家庭邻里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社会治安秩序较上年明显转好,特别是盗窃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度无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回顾一年来的创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镇党委成立了“三户”创评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有三人专门从事“三户”创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领导班干部子,村支部书记为村级创评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做到有班子,有办公地点,有专人具体抓。

二、大力加强“三户”创评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年度召开党委会研究“三户”创建工作3次,村“三职”会4次,印发“三户”创评资料100余份,利用二级广播反复宣传创评条件,分村社召开各种会议,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自觉的配合到党委政府的要求上来。

三、严把评选关,杜绝走过场:“三户”创评工作流于形式将极大的伤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创评上我们严把“三道关”,一是由社员海选直接评比,二是由村民代表会议再次筛选,三是由乡上及司法部门审查订案,通过层层把关,“三户”的评比质量大大提高。

四、组织集体挂牌,增强荣誉感:对评选出的“三户”由村支部、村委组织送挂牌到户。对试点村铜音村专门由镇党委、政府领导现场挂牌,群众的荣誉感大大增强,把“三户”创评的认识提高到更高层次。

2021年乡镇创建三户工作总结


县文明办:

遵照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镇认真组织开展好创评工作,使全镇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全镇农业人口总户数5175户,评出“三户”4710户,占91%,其中遵纪守法户2355户占“三户”总数的50%,五好家庭户1413户,占30%,文明户942户,占20%。通过评比全镇群众参与集体公益性事业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村道、社道建设的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对获得“三户”的荣誉感大大增强,家庭邻里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社会治安秩序较上年明显转好,特别是盗窃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度无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回顾一年来的创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镇党委成立了“三户”创评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有三人专门从事“三户”创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领导班干部子,村支部书记为村级创评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做到有班子,有办公地点,有专人具体抓。

二、大力加强“三户”创评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年度召开党委会研究“三户”创建工作3次,村“三职”会4次,印发“三户”创评资料100余份,利用二级广播反复宣传创评条件,分村社召开各种会议,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自觉的配合到党委政府的要求上来。

三、严把评选关,杜绝走过场:“三户”创评工作流于形式将极大的伤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创评上我们严把“三道关”,一是由社员海选直接评比,二是由村民代表会议再次筛选,三是由乡上及司法部门审查订案,通过层层把关,“三户”的评比质量大大提高。

四、组织集体挂牌,增强荣誉感:对评选出的“三户”由村支部、村委组织送挂牌到户。对试点村铜音村专门由镇党委、政府领导现场挂牌,群众的荣誉感大大增强,把“三户”创评的认识提高到更高层次。

农村文明户创建工作总结


xx乡xx村委会xxx自然村,现有农户34户,129人。整个自然村坐落在小普线旁的半坡上,绿树影映,人居环境比较好,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气息浓厚,村民运用科技的意识强,精神风貌健康向上,社会风气文明和谐。

XX年前的xxx自然村有耕地70.35亩,人均0.55亩,人均有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546元,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村内脏、乱、差现象突出,基础设施落后,住房70%都比较破旧,村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

XX年,乡党委、政府统筹安排,把xxx自然村作为安居温饱示范村,上报县扶贫办审批同意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投入15万元专项资金,工程总投资达38万元,项目拉动效应明显(1:1.53)。建成了一条宽1—1.2米,长1300米的弹石沙浆水泥路面,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建成了一个集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宣传栏内的宣传内容一个季度更换一次,从而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文化和卫生意识。完成了108亩的泡核桃栽培,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1户进行了翻修,1户进行了搬迁,其余的进行了粉刷改造,还有20户农户自筹资金对原来低矮破旧的大门院墙等进行了改造,使自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群众建设小康生活的信心。建成沼气28口,全部做到了“三配套”,从而解决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劲”。

随着安居温饱示范村的建成,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我寻求发展的氛围逐步形成,呈现出了“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农忙时节回家种植”的良好局面,家家户户“猪牛满厩,鸡鸭满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温饱示范村”。

XX年乡党委把xxx自然村作为书记示范点,创建成了全乡的“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经过认真的自评、互评,最终创建活动领导组评出了“十星户”4户,“九星户”10户,创建率达到了100%。

XX年xxx自然村被确定为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将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对全村的供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发展基金会,最终建成“xx乡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在两年内把xxx自然村建成“xx乡小康第一村”。

XX年末,人均有粮71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基本形成了以劳务输出、养殖、经商为主,种植、泡核桃为辅后续产业链。

经过安居温饱工程的实施、“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的创建,村民如是说:一个村健康向上的风气,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维护。

"平安创建半年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