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2020年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过去的工作即将划上句号。我们要开始总结经验,写好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写作中要处理好主次详略的关系。职场中如何写工作总结?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2020年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上半年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小康行动》(保政发〔20xx〕19号)文件和保山市农业局《关于下发保山市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实施的要求,隆阳区局认真组织实施了农科人员进村入户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计划

20xx年,区农业系统抽调农业科技人员210人(含市级抽派到我区的27人及区、乡抽调183人)进住134个村,建立科技示范户1340户,辐射带动2.64万农户;完成新型农民核心农户培训2000户,带动与辐射4万农户;完成农村一池三改、“三位一体”8m3沼气池建设1750口;完成优质水稻样板18500亩,建立水稻科技示范户1000户;水稻主推品种展示1200亩;包谷样板28100亩;同时抓好大面积农业生产各项增产新技术的推广试验、示范。使重点村的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粮食单产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二、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领导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探索和创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首要问题,是实施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措施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重点,为此,我区把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做为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制定下发了《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的意见》(隆政发〔20xx〕19号)文件,对全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全面安排,结合农业部门的实际,我局制定和下发了《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施为了确保《方案》的落实,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种植业的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种植业股。同时,坚持把“千百万”工程、省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水稻)试点行动、国家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示范户的能力建设,强化各项增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开展工作。组织了由相关单位技术骨干15人组成的专家组,着力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指导广大农科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在省、市专家小组的指导下,结合隆阳区的实际,确立了主导品种。水稻上,热区主推“ⅱ优2186”、“隆丰优1号”、“502-7”三个品种;坝区主推“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三个品种;在搞好示范户推广种植的同时,分别的潞江乡、蒲缥镇、金鸡乡、河图镇举办“ⅱ优2186”、“隆丰优1号”、“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等品种展示各300亩。包谷上,重点推广“保玉7号”、“海禾1号”等品种。甘蔗上,重点推广“新台糖22号、25号”、“粤糖93/159”等品种。确定了主推技术。水稻上,重点推广旱育、稀植、浅插和平衡施肥、病虫害综防技术,包谷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小斑病防治技术。甘蔗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蔬菜上,重点抓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蚕桑上,重点抓桑园的规范化种植、管理和小蚕共育、蚕病防治技术。

(二)上半年,已集中培训人员、指导员183人、培训时间3天,主要培训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政策要求,以及优质水稻、包谷栽培技术等。完成示范户遴选1340户,带动农户2.68万户,完成新型农户核心培训1036户,入户指导均超过了5次,并建立了科技入户示范户档案,完成科技培训(水稻旱育技术、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11.75万人次,发放《隆阳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资料》、《隆阳区甘蔗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包谷高产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的玉米小斑病防治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6.5万余份。

(三)共投入对示范户的物化补助222万元,其中:优质水稻补助123万元、玉米补助99万元、技术资料费12万元、各种培训费用16.5万元。共完成优质水稻高产综合示范2.31万亩,品种展示1200亩。

(四)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81万亩,“双高”甘蔗示范0.3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0.33万亩,桑园高产示范0.08万亩,专用肥样板1.5万亩、包谷大小斑病防治样板0.19万亩;推广旱育秧床0.96万亩,占计划的96%,可移栽大田17.28万亩,比上年增4.93%,推广抛秧320亩,占计划的106.67%;实施水改旱0.85万亩;已推广专用肥61.48万亩(小麦13万亩、水稻16.33万亩、包谷14.2万亩、烤烟7.45万亩、甘蔗10.5万亩),占计划的98.37%。

示范户种植品种良种覆盖率、科技措施到位率分别达到了100%。对全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已完成“三位一体”8m2沼气池建设534口,完成计划的31%。

(五)在抗旱减灾工作中,广大入户农业科技人员不辞辛劳,从进入春耕备耕到现在均放弃节假日,一直苦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和抗旱减灾工作,为全区抗旱减灾各项措施的落实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是:

认真落实各项抗旱保苗措施。针对实际情况组织旱地作物浅中耕抗旱保苗35.08万亩(包谷11.36万亩、甘蔗11.02万亩、咖啡4.5万亩、蔬菜3万亩、山葵0.68万亩、其他作物4.52万亩);组织浇水抢播包谷4.8万亩;组织浇水保苗34.58万亩(包谷12.54万亩、甘蔗8.12万亩、桑园3.33万亩、蔬菜3.4万亩、山葵0.46万亩、其他作物6.73万亩);组织包谷翻种3.6万亩;组织培育包谷预备苗1500余万株,预备包谷缺塘补苗3.65万亩;组织包谷“三干”播种3.76万亩;组织包谷地下害虫防治11.54万亩。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入户工程已由抗旱减灾转入到中耕管理和晚秋作物的种植上。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2020上半年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本文由小编收集整理,这是一篇关于20xx上半年农村农业的文章,欢迎浏览借鉴!

鸭塘铺乡辖19个村,344个村民小组,7834户,人口3.2万。全乡总面积76.5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0722亩(水田28888亩,旱土1834亩),林地面积10015亩。

20xx年是我乡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农村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稳定粮食生产,完善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保持了农业生产的健康稳步发展。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探索新的粮食生产机制 

为切实保护我乡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稳步增长,我乡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首位,突出制止耕地抛荒和双改单现象,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

为抓好粮食生产,今年我乡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组织领导。一是建立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乡党委、政府把粮食生产纳入双文明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及时召开粮食生产工作会议,我乡于20xx年3月28日召开了由各村村支两委参加的粮食生产专题会议,对各阶段的粮食生产工作作出及时的安排部署;三是建立乡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个乡干部联系一个村,督促粮食生产的开展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

2、创新经营理念,探索粮食生产新机制

今年,围绕我乡粮食生产总体目标,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一是创建大型连片示范区,我乡选定奥林、杉园、牛头湖、西洋垅等四个村46个组共5000亩作为全乡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核心示范区,打造标准化大型样板。二是培育种粮大户,通过引导土地合法流转,促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三是扶持佳丰、双丰、丰达等专业合作社进行四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育秧、统一防治、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实行生产管理一条龙。通过粮食合作社这种模式,一体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良种、良法的推广率,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和节约各类生产成本,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服务水平。

我们从抓优质服务入手,积极做好为农服务工作。一是大力宣传各类扶农政策,印发政策资料,做好粮油种植大户的直补和良种补贴、农资增价补助等工作。二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培育新型、高产农民。今年,已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60余人,主要培训内容有《早稻软盘抛荒技术》、《早稻制种技术》、《早稻专业化病虫防治》、《瓜果高产栽培技术》等,同时乡里面还组建了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确保粮食丰收。三是做好早稻杂交种子的推广、新农药供应,及时印发农技简报和粮食生产技术意见,对种粮大户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提供三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技术、植保技术,提高种粮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及乡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山林权证换发工作,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以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为目标,到目前为止,外出勘界43758亩,完成比例达100%,政府聘请2名打字员专门从事微机输入工作。各类矛盾纠纷144起,调处率达95%,通过半年来的努力,我乡共换发山林权证1038本,山林权证换发工作已全面结束。

四、积极开展农业四防,确保农业大局稳定

防火、防汛、防疫、防病虫害是确保农业大局稳定的重要工作,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了三个早,即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具体做了四项工作:

(一)、开展森林防火,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政府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及防火应急小分队,制定了森林防火预案和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方案,配备了灭火器、柴刀、铜锣、扑火衣等防火器材,书写了120条永久性防火标语,悬挂了9条防火横幅,发放了7800余份禁火令,各村也指定了包组到山头的护林防火巡视员,落实了防火责任,修建了防火隔离带,有效控制了境内火灾发生。

(二)、深入开展防汛工作,进行农业生产自救

政府今年调整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并且编制了防汛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防汛抗旱应急小分队,全乡8座小Ⅰ、Ⅱ型水库和93座骨干山塘,明确了乡村两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对所有的山塘水库进行了病险排查并作出了相应处置。

受5.19暴雨袭击,我乡境内19个村不同程度的受灾,接到防汛通知后乡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一是防汛抢险有计划,我们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并在吸取过去防汛经验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乡干部下乡到村指导防汛工作。二是防汛物资有准备,我们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配备了对讲机、喊话器、雨伞、电筒、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形成了防汛物资有保障的工作格局。三是后勤应急有措施,确保信息及时、畅通,防汛抢险后勤保障工作到位。灾后,各村组织劳力对山塘、水渠等水毁设施进行修复,确保了农田灌溉畅通。我们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取得了此次防汛抢险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确保了全乡人民安全度汛。

(三)、开展春季防疫,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

精心组织了春季动物防疫。乡明确村支书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乡兽医站工作人员包村负责,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今年上半年,共免疫猪口蹄疫牲猪9360万头,头羊1260头,家禽28050羽,猪蓝耳8986头,禽流感、猪瘟、口蹄疫、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了乡内清净无疫。

(四)、做好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业高产丰收

今年我乡共编印《农技简报》5期4万余份及时、准备发放到全乡各农户,指导全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了全乡病虫情报测报准确,防治及时无误,保证了农业高产丰收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条件差,农业机械利用率低。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三是农民科技意识低,以及缺乏支农资金,农业投入不足。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口各局的精心指导下,鸭塘铺乡的农业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与兄弟乡镇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后段工作中我们将会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力争鸭塘铺乡的农业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我乡全县海拔最低,水利死角极为严重,特别是西干渠尾水的泥脚巷、黄双桥等几个村,灌溉用水常年紧张。为了减缓这种局面,今年,我乡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基础投入。上半年通过多方筹资完善水利设施,新挖山塘18口,新建、维修了电排12处、防渗山塘34口,防渗清淤渠道1.2万米,清淤扩容山塘22口,从而保证了农田灌溉设施完好率100%。二是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到位。今年春灌工作始终坚持早部署、早落实、早到位,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方针,确保农田灌溉率100%。通过以上方案措施,今年基本保证了全乡的农业生产用水无后顾之忧,为农业生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深化林权改革,加速推进林权制度建设

2020年全市农业科技工作总结



20xx年,市科技局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为突破口,逐步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含量。此间全市共申报省级以上农业科技攻关项目32项,申请省级农业科研补助经费897.0余万元;申请省级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申请经费200万元;申报20xx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申请无偿科技经费380万元;申报省级以上星火科技计划项目12项,申请科技开发贷款9700.0万元;受理市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项。截止20xx年11月底,以下达省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项,资助科研补助经费101.0万元;已批准建设省级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下达国家省级星火计划项目5项,批准科技贷款额度8860.0万元;下达国家级农业攻关计划项目1项,经费50.0万元;下达省级星火贴息项目4项,贴息金额50.0万元;下达市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1项,经费104.5万元。具体工作如下:
一、以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组织全方位协作攻关
1、组织全市农科专家开展粮、棉、油、瓜、果、菜等新品种选育与科技创新,为荆州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棉花育种方面,由省科技厅下达、荆州农科院承担的省级农业攻关计划项目成果“鄂荆杂一号”,其优质丰产抗病性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湖北省的空白,并被确定为我省“十五”期间主推品种;鄂杂棉一号、二号、四号的相继选育成功,标志着我市棉花育种由常规、丰产跃上了杂交、优质、高产多抗的新水平,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成为湖北棉花区试对照品种。现已推广到湖北、河南、安徽、湖南等四省,面积达1100万亩。20xx年湖北省推广面积260.0万亩,占湖北省400.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的60.5%。20xx年推广面积280.0万亩,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和人才储备,20xx年在农业部资助下荆州农科院已建成国家棉花原原种扩繁基地,并先后被农业部、湖北省科技厅批准为国家棉花改良中心荆州分中心和湖北省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省科技厅下达、荆州农科院承担的省级农业攻关计划项目“优质西瓜新品种选育”,已先后选育出鄂西瓜新品种五号、六号、七号,均以其品质优、产量高上市后供不应求,深受广大瓜农和消费着欢迎。在实施优质稻工程中,荆州丰乐种业公司、荆楚种业公司选育的“丰两优1号”等新品种亩产达650kg,米质国标二级。同时还重点发展了“中国香稻”、杨稻6号等品种。在双低油菜子产业化示范工作中,荆州市科技局同市农业局、湖北天颐科技公司一道,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双低油菜产业化技术开发”为基础,利用“中双四号”、“华杂4号”、“中油杂1号”等高产优质新品种,建示范基地120.5万亩,且全部实现订单化。
2、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方面,市科技局组织湖北天颐科技公司、新力实业公司依托大院大所开展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我市双低油菜籽及冬瓜深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先后争取到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作为重大项目予以资助。目前我市双低油菜籽及冬瓜深加工技术名列全省及全国前列。双低油菜籽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冬瓜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已发展成为引导农民奔小康的一项系统工程。以天颐科技公司为载体的国家双低油菜工程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3、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年市科技局组织湖北农学院、洪湖市水产品养殖公司等单位承担的省级重大科技招标项目“黄鳝种苗人工繁殖及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经水产技术人员多年的刻苦攻关已取得重大进展。在黄鳝苗种繁育技术方面,通过采用人工注射催产技术,使黄鳝的产卵率由天然状态下的百分之几提高到现在的64%;孵化率由天然状态下的较低水平提高到目前的90%。在幼鳝开口饵料配制技术方面,保证了幼鳝成活率由天然状态下的不足5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在黄鳝集约化养殖技术方面,实施按其生育进程及个体大小适时分池高密度饲养,解决了黄鳝相互蚕食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成鳝率及商品率,该项科技成果目前正在申请省级审定。由于有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的先导示范作用,20xx年全市黄鳝网箱养殖数量由原来的70万口增加到155万口(20平方米/口网箱),洋鳝农户由原来的3.8万户增加到7.95万户,养鳝产值从原来的10.5亿元增加到21亿元,亩平纯收入由原来的3000.0元增加到5000.0元。黄鳝养殖目前已成为荆州市的支柱产业,并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荆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黄颡鱼养殖技术及苗种繁育技术”现已初具规模,年产黄颡鱼苗种已达1000余万尾并行销全国,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实施精深农业工程
1.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市科技局适时组织科技项目、资金及科技人员,重点抓好我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产业化开发。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其前身是一家由国有单位出资成立的湖北移栽灵集团。通过体制创新,20xx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民营化的“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公司”,为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移栽灵”产品开发提供了更为灵活、更具活力的管理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的科研能力已从研制开发移栽灵系列产品提升完

善为一种新的植保理论——即通过化学诱导植物原始抗性的恢复以达到防治环境病害的目的。这一新的植保理论分别在《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作了专题报道。目前,移栽灵的抗逆诱导机理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通过对作物施用移栽灵后被激活的抗逆基因进行测序,证明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新基因,已向世界基因银行申请登记并获准受理。仅20xx年1~5月,湖北移栽灵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已销售移栽灵近100余吨,实现利税近千万元,同比增长50%以上。
2、实施农产品深加工计划,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促进我市农村经济良性发展。荆州市新力实业公司承担的“冬瓜、西瓜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产品为水果蓉馅料和冬瓜茶饮料。在食品馅料生产方面,传统产品以重糖、重油为主,其口感及营养价值已不符合当今人们消费的需求。该项目开发的水果蓉馅料是以冬瓜、西瓜为原料,加工成口感清爽、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馅料,以替代传统的月饼馅料,深受消费着欢迎。同时该项目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江汉平原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广大农户为依托,初步建立供、产、销一体的产业化格局。该项目的实施延长了冬瓜、西瓜的生产链,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振兴一方经济。有波尔山羊坯胎移植工程研究中心和松滋市斯家场钲农办承担的市级农业科技项目“山羊新品种引进及繁养技术研究”,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研究及发展壮大,全市养羊专业户已发展到0.9万户,各类山羊存栏数达到21万只,实现年产值2100万元,为农民增收900.0万元。
三、以实施国家、省级星火计划为依托,推进农业产业化科技行动
星火计划由党中央、国务院1986年批准实施。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指导性科技计划。星火计划的实施,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成就,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我市星火计划在突出重点、加强集成、迎接入世、产业推动、实现跨越的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努力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星火项目情况:20xx年全市以下达国家、省级星火计划项目4项。其中国家星火项目1项,即由荆州市新力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南瓜深加工工业化应用开发”项目或国家科技贷款额度1100万元。该项目借助现代酶处理技术、流化床干燥技术、超微粉粹技术对南瓜进行深加工,以南瓜粉为主导产品,生产饮料、果泥等系列产品。项目完成后年新增产值1.2亿元、年新增利税215万元。以天荣集团“双低油菜籽脱壳深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为龙头,在江陵、松滋、公安等县市高标准建设百万亩双低油菜商品生产基地,组织实施双低油菜产业化开发,争创国家双低油品牌,让天发天润双低油立足荆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双低油菜籽脱壳深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已顺利实施。项目完成后,可年产9万吨双低食用油,18万吨饼粕配合饲料,1200吨植酸,900吨卵磷脂,1000吨维生素e。年新增产值25亿元,年新增税款3600万元,年新增利润1.1亿元,并带动100万农户种油致富奔小康。
2、为更好的促进我市星火再上新台阶,20xx年3月8日——17日,农业科随汪小平局长赴北京直接向科技部原副部长韩德乾、科技部计划司吴远彬司长、农社司星火处李增来处长汇报了我市双低油菜产业化专项及杂交棉花育种与产业化进展情况。我市组织实施的这两项工作起点高、技术先进、产品市场竟争力强,符合国家优质农产品区布域局要求,得到科技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尽快启动荆州市杂交棉产业化重点科技示范项目,农社司星火处同意先期资助5万元用于项目启动前的技术培训,并要求荆州尽快实施。
3、在组织实施各类星火计划项目的同时,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星火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全市共举办星火技术培训近500期,培训人数近10万人次,印发科教资料近20万份,其中市科技局举办60期,培训人数60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2万份,县市(区)举办440期,培训人数9万人次,印发科教资料近18万份。内容涉及粮、棉、油、菜等各个领域,主要是《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黄鳝的人工凡殖及集约化养殖技术》、《黄颡鱼的人工养殖与凡殖》、《抗虫杂交棉的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等,培训对象是技术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通过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很好地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我市涉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加快了我市农村依靠科技奔小康步伐。
4、及时处理全市专家学者来函来信,为市委市府当好参谋。今年上半年农业科共处理专家学者及市委段书记批示三件,并根据市委段书记要求编制了《荆州市淡水鱼深加工科技发展规划》、《荆州市利用水稻生产燃料乙醇的可行性分析》及《荆州市鹅制品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设想》等材料,为领导决策文 秘 家 园 2191.cn提供了参考。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三年,我们将乘着十六大的强劲东风,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工作,不断开创荆州农业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1、继续推进农业科

技创新行动,力争在粮棉油新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加工、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2、结合荆州实际,以科技项目为依托,扎实推进荆州市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种子种苗产业化工程,尽快建成科技含量高、资金信息物业畅通、具有一定规模和权威的全国性标准化种子种苗基地2-3个。以此引导1万农户奔小康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农业强市作贡献。具体落实在以下己方面:
农业方面:重点建设以双低油菜、杂交棉花、优质水稻为重点的种子繁殖基地。
水产方面:重点建设以黄颡鱼、黄鳝为重点的苗种繁育基地。
林业方面:重点建成以杂交马褂木、楠木、兰花为重点的园林绿化美化及速生用材林种子种苗基地。
畜牧方面:重点推广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
3、加大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立项项目数、项目投资规模及项目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区20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区20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xx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1万亩,比去年增长3.5万亩,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57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34.3万亩,比去年增长0.8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万亩,比去年增长2万亩。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2.6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30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7
%;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0%,农民人均可增收212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78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8000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400元。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xx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27万头,鸡饲养量达259万只,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羔羊育肥5万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总量累积达到6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总量达到27.04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区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48.1万亩以上,比去年增长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培训农民达23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初培训任务的15%。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今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今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12万亩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实施农民非农化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拓展劳动力就业领域;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他们走出去的能力。根据晋中市的安排,我们继续实施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榆次第一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培训农民工603人,超额完成任务的50.8%,其中转移就业人数530人,就业率达到87.9%。从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工资性收入及其它收入达到94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3.7%。另外,我们广泛开展就业市场联系,与包括榆次工业园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建立用工联系,保证培训学员的就业。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

三、农业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三农”事业: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将区级配套的部分列入预算;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总额达到300万元,绝对额增长90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资金补到农户;四是整合财政和部门农业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五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落实;六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扩大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七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村中小校危房进行改造;八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我区投资13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区里还积极筹集资金,解决了农民征地款4000万元、各种工程款70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到位,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加大农业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农业服务市场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向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今年我区着重在在市场、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等四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完成了25个普家乐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为了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我区创造性地与省农资公司晋中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招聘活动,目前已招聘农资代理员96名。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9人获得山西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组建。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今年财政投资13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8700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郭家堡乡实施聂村高校学府区项目建设,包括1.5亿元的太谷师范新校、5000万元的山西检察官学院等,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也在积极洽谈中。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600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晋商中心区做出贡献。



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


今年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年,也是建设沿边工贸旅游城市的开局之年,按照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工作要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以落实两补政策为切入点,围绕春耕生产、结构调整、农村稳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超常措施,狠抓推进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克服了春汛成灾带来的消极影响,上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迅速有序开展,为完成全年农村工作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两补一免”政策全面落实,促农增收工作圆满结束
“两补一免”工作是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时间紧、任务重,领导重视,百姓关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继省、市两级动员会召开后,县委抽调县、镇两级干部300余人入镇包村,深入开展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两补一免”扶持政策及百名干部下村促农增收活动。两个月来,全体工作队员和省、市督查组一道,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县委工作部署,以极大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投入到促农工作中,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到4月28日,粮食直补平稳发放完毕,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县共发放“两项补贴”款619.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536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市下拨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已兑付66.4万元,占总数的97.6%;全县应补农户9093户,已补8845户,占应补农户的97%。第二批水稻良种补贴在水稻插秧结束后,在6月30日前完成。两项补贴合计619万元,加上免除农业税及附加855万元,共计1474万元。通过“两补一免”,使全县27188户农户,101000人农业人口,户均受益532元,人均受益146元。
在落实“两补”政策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落实政策不走样。重点突出了“一个统领、两个根本、三条主线”,即坚持以“两补一免”为统领,以保护农民利益和促农增收为根本,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为主线,使一号文件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为扩大宣传,县印发了两个《公告》400余份,每个行政村、自然屯各两份;《致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3万份,每户一张;编发《政策材料汇编》三期3610本,达到每10户一本,做到了铺满盖严。县电视台设定了《抓政策落实,促农民增收》挂题栏目,每天播放一期,累计播发45期。各村屯利用板报、标语、广播早晚进行宣传。经过地毯式的密集宣传,90%以上的农民对中央一号文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发放原则,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办法,集中人力确定3个县级试点村、6个镇级试点村作为试点先行推进。在试点过程中,组织了3次现场会进行认真总结、完善措施,使试点工作逐渐科学规范。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摸底核实、签字认定、张榜公示,4月14日,在大肚川镇的太阳升村、东宁镇的暖泉二村、三岔口镇的泡子沿村开始兑付首批粮食直补资金,比规定的期限提前1天。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确定全县粮食补贴标准。考虑到补贴资金全部到位,各种问题和矛盾较小,采取“两步并成一步走”的办法,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方式,逐渐扩大范围,将粮补资金一次发放到位。从4月15日至4月28日,基本完成了发放工作。同时针对外出打工人员,采取电话、电报招回,派人直接送去等方式,将“两补”资金及时发放到位,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农民心中。
三是坚持把农民增收做为第一要务。县委书记陈殿运亲自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县委一班人把树立执政为民作为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关键所在,省、市督导组李大昌、李高阳组长亲自和县贯彻一号文件领导小组一道深入全县6镇、23个村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两项补贴”《方案》打下了基础。各涉农部门利用一号文件下发契机,努力营造亲民便民的良好环境。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导产业优势凸显
今年袋栽木耳总量突破2.4亿袋,比去年翻了一番;落实烤烟面积3.72万亩,比去年增加5200亩;发展早甘兰2000亩,圆葱4000亩,比去年增2500亩;各镇新建家畜繁改站5个,新增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6户,引进良种牛700多头,新增100只以上绒山羊8群1000多只,肉牛繁殖改良3000多头,占年初繁改计划的61%。全县报名养鹿17户390头,预计年内可完成肉牛改良5400头,新增鹿500头以上,貂1.5万只以上。
3、春耕生产积极主动、投入增加、标准提高。一是抢抓农时。通过落实“两补”政策,新发掘“黑地”31万亩,全县耕地面积达到73万亩,大田播种和经济作物移栽均比往年提前3-5天。二是投入加大。全县农业贷款从去年的95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39亿元,农业总投入2.22亿元,较去年同期1.2亿元增长50%。三是科技培训力度大。举办冬春培训班826期,培训10万多人次,发放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3万份,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10万份,投入喷灌设施2000台套,新建堆积式烤房200座,使新式烤房达到650座,占全县烟炉总量的30%。四是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高。##镇对俄出口元葱基地、##千亩烤烟基地、东宁镇特色养殖示范基地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主导产业的样板,带动了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整体推进。##镇投入30万元,架设6000延长米输电线路,新建两处400万袋黑木耳摆放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实施,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洪无灾,成为全县黑木耳产业示范区一大亮点。
4、深入实施项目牵动战略,“龙型经济”初具规模
围绕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继续扩建完善##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上半年投资480万元,新建40栋营业门市,续建1500平方米的仓储库。建设中门市就出现热卖,现在已抢购一空。工程完工后,市场年交易量可达2000万斤,日交易量突破6万斤,实现交易额4亿元,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围绕发展特色养殖业,引进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改造胶原鹿骨粉项目,前期已投入300万元,完成厂房和设备技术改造,达到生产标准,并已试生产300箱胶原鹿骨粉。5月份已签署《关于##县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扩大胶原鹿骨粉项目规模的协议书》。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符合GMp认证的中型药厂,20xx年6月一期工程结束,项目投产后年产量达20万箱、利税1300元。抓住国家、省扶持畜牧业、特色产业和中药材发展的有利机遇,申报了《万头优质马鹿核心群基地建设项目》申请中省投资90万元,项目已批复。围绕出口果菜,正在建设对俄出口果菜综合批发大市场建设项目。20xx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1800平方米冷藏库,960平方米保鲜冷藏库,3000平方米封闭式交易大厅。今年农口各单位招商引资任务16400万元,各单位确定招商引资101项,合计金额26674.8万元,截止5月末已完成招商引资3821.5万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5项、581.5万元。到年底预计完成招商引资24610万元,其中向上争取8274万元。
5、合力开展抗灾自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月20日—23日,我县遭受严重春汛,冲走1459.95万袋袋栽木耳,过水1049万袋,1646户农户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93万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县各部门立即行动,迅速开展了“抗灾害、保生产、促增收”活动。目前,过水袋栽木耳摆放已全部结束,毁种面积4860亩,占过水地块面积的78%。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全力开展帮扶救助。包镇县领导首先做出了表率,县委书记陈殿运,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政府主管农业领导##等领导多次深入灾区、查看灾情,为受灾菌农谋划创收思路,解决修复水毁设施、道路、通讯等工程中的实际困难;组织部、民政、财政及水务、交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积极跑上为受灾菌农争取救济资金,累计筹措资金108.7万元。经过县委反复研究,以文件形式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发放意见,已于6月7日下拨各镇,用于支持受灾菌农尝试发展秋耳开辟增收渠道、对因灾致贫户和新发展户发放补助。“建争带”工作队、促农增收工作组、各镇干部职工积极捐款捐物4万多元,投入水泥、喷灌、水泵、电机等生产设施,价值165万元。农委组织农资部门购进早熟籽种33.2吨,化肥150吨,使灾民及时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树立了恢复重建的信心。
二是努力促进抗灾自救,抓好秋耳生产。组织受灾菌农学习道河镇和平村徐连堂、老黑山镇和光村黄凤莲秋耳种植经验,发挥受灾菌农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优势,积极偿试秋耳生产。绥阳镇、道河镇由镇村免费出车,组织500多户受灾菌农到和平村参观学习徐连堂秋耳种植经验,全县已有364户开始筹备秋耳生产。迅速开展浸水菌袋病虫害防治。黑木耳办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深入灾区,指导过水菌袋的生产、摆放,农委及时印制《浸水菌袋病虫害防治规程》等相关资料2000余份,发放到受灾菌农手中;电视台每天在挂题栏目“抗灾自救保增收”中反复播放,为灾民提供了科技保障。
三是合力推进灾农创收。信用联社积极向省、市联社申请,推迟受灾贷款户的还贷期,并筹措资金为灾民进行二次贷款发放,目前已为151户灾民发放贷款40万元。
6、抓好植树造林、能源建设、绿色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是植树造林、水利工程建设成果突出。 全县荒山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完成补植面积7.5万亩,完成年初计划的100%;投入资金18万元,维修加固春灌工程28项,完成渠道清淤2.7万米,完成52号界河护岸600米,爱国二电站围堰350米,临建房屋5座,桥梁2座。实施西南山小流域治理收尾工程,浆砌谷坊20座,编篱谷坊50座,荒山造林570亩,退耕还林154亩。
二是能源建设取得初步成果。通过电视播放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的宣传片等宣传手段,使广大农户全面了解了使用沼气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全县计划完成任务1200户,截止到5月末,有5个项目村建成沼气池26处,正在建56处。4月初,我县被省能源办列为“后续沼气建设项目县”。经审定,##镇二街村、##镇红旗村等4镇7个村为东宁县后续沼气建设项目村,已完成“##县沼气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并上报省能源办评审已通过。
三是国家、省级绿色、无公害基地县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0个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之一,命名为“##县外向型绿色食品果菜科技示范园区”。现已制定了《##县外向型绿色果菜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讨论稿),并报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修改。全国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工作也在扎实有序开展。##县有机食品优质马鹿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批复后,县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东宁县有机食品优质马鹿良种繁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基地有机生产计划,并着手开展有机食品基地的认定工作。
8、深入开展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
建立了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助理调研员##为副组长的县直十八个委、局及六个镇主要领导组成的东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在农委设立了办公室,各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村设有联络员。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网络机制,并且输入计算机,实行微机化管理。对全县1.4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了档案。并已转移了8661人,约占总数的62%,其中国内转移7031人, 国外转移1630人。为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的素质,聘请了各专业兼职教师17人,进行了对部分人员的培训,现已培训2846人,占已转移人数的33%。其中,由劳动局就业中心培训了434人,专业为黑木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农广校培训了460人,专业为食用菌、农技;职教中心培训453人,专业为劳动力就业前培训,;推广中心、果树总站培训425人,专业为果树栽培、蔬菜生产。
9、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提高农业系统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争创最佳形象,上半年农委党委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心系三农”服务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取得明显效果。农技服务部门按照活动的要求,由中心主任牵头,每人带项目选农户,定地块,一包到底,全面做好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农技110”农业咨询服务热线,在向广大农户公开电话和服务内容,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热情服务,帮您致富”的基础上,全体技术人员印制“三农技术服务联系卡”,实行佩带胸卡、挂牌服务。上半年通过“农技110”解答疑难问题100多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00多元。县农机总站为不误农时,在农机培训上以人为本,上门服务。利用冬闲、挂锄期、晚间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对一些居住分散,人员难召集的自然村,采取入户宣传教育。目前全县培训完的村已达到62%。通过开展“百日安全竞赛”、“满意在机户”和整治“黑车非驾”等专项治理活动,树立了文明执法,热心服务的农机人新形象。县畜牧局在扶持鹿、牛产业上采取了“三优先、二让利、一免费”的办法,即:优先技术指导、优先技术推广、优先购入种畜;兽医、疫苗均让利10%;免收往诊费。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共为养殖户减免费用4000元,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
总结上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实施“两补”政策后,农业、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一事一议”难实施,农村债务难化解,农田水利建设、公益事难发展等问题,特别是会引发深层次的土地矛盾,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为农民增收带来阻力。三是农业投入低,发展鹿、牛等养殖业后劲不足。四是主导产业缺少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化链条不完善。
二、下步工作意见
1、切实抓好当前工作
一是抓好田间管理。据气象预报,6-8月降水稍多、气温偏高,易发生草荒。要加强大田管理,做好铲趟工作,促进作物早熟,确保苗强苗壮、增产增收,为全年的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二是做好两补发放的收尾工作。继续搞好水稻面积核查,保证良种补贴按时完成。农村实行“两补一免”后,着力做好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试点,在大肚川镇农村委托代理制现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动农村审计,加强对村综合经济实力强弱的分析和专业协会的登记。
三是积极开展创收自救。引导灾民进山采集山野菜、药材和进城打工。各镇政府积极协调森工和地方林业部门,通过免费办理入山证、采集证,组织受灾户进山采集山野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灾民进城务工提供信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2、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绿色食品升级和无公害食品计划的实施。去年我县被已批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县,明年国家将组织验收,下半年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做好迎检准备。积极引导企业申办标识,扩大东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推进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强引导,把沼气池建设同发展庭院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力争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三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率要达到转移人数的50%以上。通过政府组织、引导、规范,积极发育信息传递、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方面中介组织,逐步形成、规范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化运作。
四是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围河经济”开展一次全面规划,统筹架电、修路、河道治理等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安全化。协调保险公司介入黑木耳、烤烟、元葱等特色产业发展,力求切实降低农民发展主导产业的风险。
3、招商引资工作有重大突破
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认真查找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确定下半年推进措施。
二是加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对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投入较大精力,争取项目成功。下半年各单位一把手要每人外出招商引资2次以上,要千方百计筹措跑上经费,将有把握年底到位资金争取到手。
三是精心组织招商引资方式。要拓宽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视野,选好选准项目,带着项目参加冰雪节等洽谈会和省市组织的赴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
四是抓好跟踪问效工作。每月汇总统计一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能在本单位解决的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向上级领导汇报,确保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4、进一步扶强做大主导产业
一是把目光放远,蛋糕做大。放眼全市一盘棋,按照全市肉牛、生猪、果菜、食用菌四大主导业,积极走出去,与各市县联系,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把我们自身的发展纳入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求同存异,内引外联,把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抓住三精药业落户东宁的机遇,全力推进肉牛、养鹿特色养殖发展。根据县里的优惠政策,召开鹿、牛产业现场会重点推进。在产业推进中,注意不搞一发切,要尊重群众的意愿;要搞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发展;要健全服务体系,重点搞好服务,特别是信用社在资金扶持方面要落实到位。
三是深入研究国家、省对农业、农村的扶持政策,结合各自特点,积极跑省进京,争取资金支持。


"农业局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