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劳务派遣员工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2020年劳务派遣工作总结。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辛勤的工作要结束了,结束的工作我们可以仔细进行总结,工作总结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应该怎么写出好的工作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年劳务派遣工作总结”,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城乡就业的高度,提高了对劳务派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劳务派遣作为新形势下促进灵活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劳务派遣和其他类型的就业服务组织,把分散、单个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提供组织依托和帮助。”黄菊副总理在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指出,“要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劳务派遣、再就业基地和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加快完善和更好地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使更多人的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走上就业岗位。”20xx年,中央12号文件作出了明确规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

通过发展劳务派遣、就业基地等组织形式,为他们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劳务派遣工作也有明确的要求,20xx年省委发69号文件和20xx年省委发31号文件提出,“积极探索劳务派遣工作的操作办法,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也提出,劳务派遣组织是就业服务组织的一个新的亮点,是近年来适应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和灵活就业者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需要,在城市扩大就业和跨地区流动就业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胡锦涛同志、黄菊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文件的规定,既是对我省劳务经济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又为进一步做好劳务派遣工作指明了方向,更是从最高层次、最高规格上肯定了劳务派遣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劳务派遣,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

近年来,甘肃省委作出了“两高举一加强,两抓两放”的战略部署,全省上下形成了抓发展、抓项目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工业强省和项目带动战略方针指导下,我省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有所增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提出了一要抓项目,二要抓劳务输出的“两抓”工作思路。最近,又进一步完善了抓发展、抓项目、抓县域经济、抓计划生育、抓劳务输出的“五抓”思路。这说明,我省将包括劳务派遣在内的劳务输出工作提升为全省的战略性任务和中心工作。甘肃省委苏荣书记在最近每次会议的讲话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培育,拿出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来抓劳务输出,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这是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省情所作出的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今年5月16、17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定西市召开了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现场会议,这是一次专题部署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会议。劳动保障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正确判断形势,敏锐把握住了机遇,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下大力量抓好劳务输出。

(二)加强劳务派遣,是实现并轨和促进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xx年底基本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认真总结几年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践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逐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具体行动。当前,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轨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的历史机遇。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就推进并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基本结束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妥善解决原制度下保障的人员向新制度的转换,原则上停止执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企业按规定关闭再就业服务中心,妥善解决好并轨人员的再就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劳动关系处理和生活保障等问题。从明年开始,全面开始新制度的运行。”我省的并轨工作从20xx年开始,省政府在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多次进行了研究。目前已在生产经营正常的8户省属企业及省农垦总公司先行开展了并轨工作试点,为全省下一步工作积累经验。并轨工作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并轨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劳务派遣是适应并轨工作的一种方式,是并轨工作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缓解并轨工作中的矛盾。

(三)加强劳务派遣,是提高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质量的有效办法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就业,我们对新的用工形式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积极探索,对我省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形式的劳务代理、劳务中介、职业介绍、家政派遣服务机构现行的运作情况作了调研,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非农转移、大中专毕业生、4050人员等多种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了分析。也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大行业以及国有、集体、三资和私营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机制,特别是在他们与员工建立和解决劳动关系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和招用合适的劳动者方面面临的新问题作了研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我们提出通过发展劳务派遣促进就业的思路,我厅研究决定由省就业促进中心、省劳务办成立了省陇兴劳务派遣服务中心,先期开展了派遣工作,摸索经验,完善制度,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在全省的烟草、长庆技校、白银电力、兰州市西固区等行业、单位和地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另外,白银市、平凉市崆峒区也已开展了劳务派遣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省陇兴劳务派遣服务中心已向长庆油田、兰炼、青岛市等企业和地方派遣了680名劳务人员;白银市建立了77个社区劳务派遣组织,成立了9个劳务派遣企业,派遣就业了13000人;会宁福隆劳务有限公司20xx年派遣劳务人员1928人,并向苏丹派遣了50名劳务人员;平凉市崆峒区自20xx年以来,通过劳务派遣的另一种形式——劳务承包,为长庆油田输送劳务派遣工76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在省内外就业和再就业的已有3万人以上。

(四)加强劳务派遣,是开展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要求

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xx年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的一项新任务。去年,劳动保障部召开了新三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下发了做好新三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规划。去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我厅等5个部门《关于甘肃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工作三年(20xx―20xx年)计划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的意见》。我省的就业服务逐步走向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这其中一条比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就是规范和发展各类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组织,而劳务派遣组织是一个新的亮点,是就业方式、就业服务方式的一种创新。劳务派遣工作不仅涉及就业服务的全部内容,而且与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部内容联系紧密,因此,大力推进劳务派遣工作就将更好地推动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

二、从建立市场就业机制入手,下大功夫把劳务派遣培育成一个大项目

(一)建立劳务派遣组织,构建了全省劳务派遣工作网络

我省劳务派遣工作树立人本服务,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对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城镇失业率,加快城乡劳动者灵活就业组织化程度,创新就业观念和就业服务方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务派遣工作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系统网络的作用,用好用足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努力使劳务派遣工作成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个大项目、大品牌,在全省形成“规范派遣,有序流动”的就业格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劳务工作机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就业组织都可成立劳务派遣组织,申领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构建劳务派遣工作网络,开展劳务派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劳务派遣工作网络体系。

(二)制定出台劳务派遣政策,完善了劳务派遣制度体系

去年我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今年又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通知》。这两个《通知》对我省劳务派遣有关政策和建立劳务派遣组织有关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6月份,我厅召开了全省劳务派遣工作座谈会。省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开展劳务派遣工作的若干意见》,使我省的劳务派遣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相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和工资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档案管理和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等相关制度已经出台或正在陆续制定,由此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劳务派遣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三)挖掘就业岗位潜力,疏通了三条派遣就业通道

现在,由于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省内省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用人需求量大增。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工严重短缺,一些大行业、大企业的改制改革需要一批派遣就业人员,这就为我省做好劳务派遣工作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我省进一步广泛联系国内国外、省内省外两个市场的岗位资源,大量收集就业信息,把我省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规模的转移就业,构建起了就业通道。一是进一步拓展了省内派遣通道。我省各级劳务派遣组织与铁路、电信、石油、石化、民航、烟草、银行等优势企业加强了联系,合作推动劳务派遣就业工作。二是进一步疏通了省外派遣通道。随着我省劳务派遣事业的壮大,派遣人数将日益增多,派遣业务已向省外拓展。加强与省外大企业特别是外资大型企业的用工联系,合作研究制定中长期的用工计划,实现我省富余人员在全国范围内派遣就业。今年8月,我省与北京市合作,举行了第十一届华北劳务协作年会暨京陇劳务对接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劳动保障部门的200多名代表,共为我省提供了35万多个就业岗位,现场签订了2.32万人的用工协议。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境外派遣工作。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境外就业管理办法,省劳务办成立了省陇原境外就业服务中心,开展了境外就业业务。各地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的优势,把劳务派遣与境外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批境外劳务派遣基地。通过劳务派遣疏通合法出境的渠道。同时巩固现有的派遣成果,努力拓展劳务派遣业务范围,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派遣成果,在现有劳务派遣基地的基础上,再建立一批劳务派遣基地和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提高派遣后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强化劳务派遣培训,提高了派遣人员就业素质

我省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人员中低素质的劳动者占大多数,文化素质高的派遣员工比例偏少,存在参加岗前培训多,参加技能培训少,持资格证书少的现象。因此,提高劳务派遣人员素质,为用工单位提供合格的劳动力是确保派遣成功率的关键。我省发挥劳动保障系统培训机构主渠道的作用,联合社会办学力量,利用劳务派遣基地及培训基地为劳务派遣人员做好培训,尤其是技能培训。同时,劳务派遣组织与就业培训机构联合,及时为劳务派遣人员提供了岗前培训、订单式培训、倾向性培训和维权培训。

(五)坚持市场化、组织化、规范化管理的方针,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劳务派遣运作机制

劳务派遣组织具有公益性质,也是服务性的组织,更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社会中介组织。而劳务派遣人员多数属于弱势群体。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省在发展劳务派遣的思路上,总体上坚持了市场化、组织化、规范化管理的方针,一开始就定位为规范化发展,起点较高。总的原则是以促进就业为宗旨,通过这一新的就业服务方式,有效地把劳动者、业主及就业服务机构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三、从切实加强领导着手,开拓了劳务派遣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工作推动机制。坚持劳动保障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就业服务和劳务工作机构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健全了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派遣工作推动机制。各县区要精心组织,大力实施,把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工作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进一步做好劳务派遣各项工作,不断拓宽劳务派遣渠道,扩大劳务派遣规模。

二是加强了内外部协调,形成了工作合力。促进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派遣工作的顺利开展。就业服务和劳务工作机构从大局出发,各司自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真正把劳务派遣办成一件大事。

三是加强了目标考核,狠抓了工作落实。近年来,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务输出特别是劳务派遣工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劳务派遣工作计划,将劳务派遣工作纳入就业和再就业目标责任考核,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我省劳务派遣工作上一个新水平。

四是加强了宣传发动,增强了职工维权意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等新闻宣传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务派遣。运用劳务派遣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让广大劳动者真正认识到了劳务派遣的重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发展潮流,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就业和创业。针对目前劳务派遣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分散性和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尽力搞好各项服务,积极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大力发展劳务中介服务组织,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严厉打击了欺诈行为,切实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秩序。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2020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 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立足优势,整合资源, 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2.1万人(次),其中组织输出0.8万人(次),自谋输出0.5万人(次),就地转移0.8万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6195万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全镇在东南沿海建立劳务基地3个,劳务基地累计达15个。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顺应大势,切实转变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社区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其中:镇劳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职能小组,村社建立166人的劳务工作小组。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新闻媒体、板报、标语、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 “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制定服务计划书 份,下发“春风服务卡”228份。三年来,全镇召开各类会议近400场(次),粘贴宣传标语2244条,出黑板报12期100余块,走访居民、农户上万人(次),发布各类宣传单及劳务用工信息8000余份。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三、 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镇农科教中心基地网络设施,紧紧依托劳动、安监、乡企、建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汽车、农用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今年,镇政府又挤出资金10万元,建成镇劳动力培训基地,购置了投影仪、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工维修设备等,聘请专兼职教师17名,组织建筑公司6个项目部务工人员和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举办了瓦工、架子工、抹灰工、混凝土工、防疫、能源沼气建设、实用电工等13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600多人参加各班次培训,按照各专业的要求,县劳动部门组织进行了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申请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至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受训人员达7620人(次)。

四、稳固基地,扩大输转规模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立足城郊、信息畅通、建筑工程企业多、劳务输转灵便的优势,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一是稳定就地劳务转移。围绕城郊做文章,开拓眼界搞三产。全镇在县城范围内从事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各类个体从业人员达1800人;沙建公司6个项目部常年组织本镇1600多名劳动力参与建筑工程,并有31个小型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张掖、高台及本县参与小康住宅建设,常年带动劳务输出800人(次)。二是能人带动继续巩固西北劳务基地。在开辟新基地的同时,继续同老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劳务输出呈现出常年性“东南飞”与季节性“走西口”的喜人局面。全镇培育出五三村王淑珍、西头号村贾天海、东寨村顾学明、张华林、沙河村汪世明等36名劳务带头人,赴青海、酒泉、敦煌、新疆、张掖等地,从事工矿企业、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建设。三是主动联系拓展东南沿海劳务基地。镇上继续坚持领导外出考察基地、与用工单位联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等措施,把有组织向东南沿海输出作为今年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职能作用,积极与深圳百灵职业介绍所、深圳永信职业介绍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近三年,共向东南沿海输送劳动力900多人,占有组织输出人员的10%,使有组织输出成为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四是探索输转新途径。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开展带动式输转;依托深圳永信职介所,新疆餐饮业张华林,化音村在新疆天然气公司的宋瑞,西头号村在奥瑞金务工的贾天海,先后向深圳、新疆、成都等地带出本镇青壮年劳力700多人,带动了劳务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

五、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全方位服务

今年,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要求,我镇挂牌成立了沙河镇劳动力市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了服务设施,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一是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用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及时编印下发《沙河信息服务》62期4200多份,为前来求职的人员开展了职业指导,为2000多人提供了用工信息,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二是加强维权服务。认真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配合劳动部门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协调沙建公司各项目部发放农民工工资310万元;三是提供组织服务。对每一批外出人员镇上都举行隆重的“劳务大军欢送仪式”,镇上领导全部参加,并由领导或干部带队护送,与用工单位协作沟通,先后向外输送务工人员8000人(次),使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上钱;四是开展优质服务。开辟劳务输出绿色通道,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体检、统一办理证件;协调各村为外出人员家庭开展了农忙互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五是提供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灵活就业、异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各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下发劳务信息400多条,有1200人实现了再就业。六是大力发展民营劳务组织。镇上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载体,建立规范的劳务派遣组织,鼓励支持民办职业介绍所和劳务经纪人的发展。作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力补充,选择信誉较好、关系广泛的劳务能人汪淑珍、和常年开展缝纫工培训的樊金花, 免费办理各类证件,提供办公场地,指导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择业指导、维权服务等业务,提供劳务供求信息咨询,支持鼓励她们成立了沙河银桥劳务公司、和沙河金花劳务派遣公司,使她们按市场规律运作,逐步规范输出渠道,市场化输出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让他们介绍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导致外出人员有组织输出率仅达40%,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全镇现有城乡富余劳动力8283人,有技术技能的2989人,占36%,无技术技能的5294人,占64%,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镇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经费短缺。由于镇财政困难,解决外出人员培训、护送、基地考察、跟踪回访等各方面的时效性不够。

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巩固西部,扩大沿海,拓展规模,提升层次”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镇积极培养劳务输转明星和劳务输转骨干,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劳务机构,使输出劳务进入市场化运作,年输转劳动力8900人(次),力争实现劳务收入2500万元。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镇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作者:王林南

2020年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公文易温馨提示:本文中含有“公文易文秘资源网-govyi.com”防盗标识,请使用本范文时注意检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xx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xx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xx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xx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xx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xx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xx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xx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公文易文秘资源网-govyi.com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xx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xx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部门协调,个人沟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深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做到一个增加,实现六个转变。一个增加,就是输出人数要有较大增加。到20xx年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六个转变,就是劳务输出由过去自发性输出出向有组织、有计划方向转变;由过去盲目输出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输出转变;由小群体向大规模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性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资金、技术方向转变。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一个跨跃性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层层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在今后的3年中,每个县(市)区劳务输出的人数要以6%的幅度增长,确保到20xx年全市劳务输出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的工作目标。市里要把各县(市)区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劳动保障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按照工作职责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奖励,乡镇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抓信息,落实就业岗位。要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结合我市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要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覆盖全市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具体办法是,采取市里投入一块资金,乡镇自筹一块资金的措施,力争在20xx年前使乡镇一级劳动保障办事机构全部配齐微机,并同市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搞好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发布,及时将劳务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农户。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市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争取在两年内积极实施“102030”工程,10就是在境外建立起10个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的境外领域,20就是同全国20个重点劳务输入城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关系,及时掌握对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组织我市农村劳动力到这些城市务工经商,并请协作城市的劳动部门协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解决好农村劳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0就是争取使本市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境内境外建立起30个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劳务输出队伍,打入国内外市场,抢占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条是建立起社会职能部门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重点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商会、驻外办事机构、外经贸公司的作用,通过建立劳务用工信息互换关系,在域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聘请专兼职信息员,实行有偿服务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劳务信息,把劳务输出纳入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劳务输出的范围和领域。为落实上述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将专门同北办、广办、深办等驻外机构沟通联系,建立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第三条是建立在每个乡镇和村屯都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各乡镇村屯依靠亲朋好友,老乡同学战友的人缘地缘关系,自然建立和形成起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2020年派出所2020年工作总结


20xx年的各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海运公安局的业务指导下,在与西岗交警大队、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公司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香炉礁客运派出所的各项工作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在交通部公安局组织的等级评定中被评为四级派出所,为在新海公司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我所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队伍建设

按照新海航运公司和海运公安局全年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的要求,我们始终把严格队伍管理、提高全体民警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作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我们组织全体民警先后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有关论述,进一步学习了中央领导关于“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的重要批示,重点学习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活动,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以及“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等为主的思想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民警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认识,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宗旨意识。年初、年中、年末,局法制科专门组织全体民警进行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行政法律文书制作》、“大练兵”政治业务200题以及“二十公”精神100问等的学习培训,我们按照部局布置的自学要求,把法律文书、学习书籍和《模拟案卷》发到民警手里,又结合相关实际案件有针对性地组织民警进行互帮互学、互相赶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广大民警踊跃学习,相继通过了部、局的执法考核,不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派出所全体积极响应公司的“企业改制,我改什么”大讨论以及“双大活动回头看”等各项活动的号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人都写出了深刻的感想,明白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明确了任务,树立了信心,决心为公司更好地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通过每周一次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每月一次的所务会总结,使民警们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转变观念,树立依法履行职责和尊重保护人权的执法观念,把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严于律己,勇于创新,才能更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顺应港口客运形势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圆满完成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警务公开,民主评议,按规定将全所民警的照片张贴公示,面向辖区聘任2名警风警纪监督员,建立《旅客群众意见薄》,接受广大旅客群众的监督。全年共组织民警政治学习38次,业务学习36次,培训教育8次,召开所务会12次;接受旅客群众求救求助192次,调解各类纠纷96起,帮助旅客查找物品89次,为群众做好事163次,其中市级报登载3次,航运报登载5次,获赠锦旗4面,表扬信5封。

二、港口道路交通管理

作为港航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海防街、海运街道路交通顺畅与否关系重大。为避免上下船车辆压路、压港,我所交警早出晚归,工作在一线,他们始终把“来的了、走得好”当作最高工作标准:船没到他们就上路执勤,确保道路通畅;船离港后他们还要把侯船车辆疏导进停车场等待下一条船的到来;每次遇到大风压船、船期变换等特殊情况,全体交警全部加班加点进行交通疏导,直至把侯船车辆全都有序疏导进停车场、道路重新通畅起来才下班,从不叫苦叫累;同时,结合道路交通疏导我们积极组织保安员在路上引导车辆进三角地停车场停放,这样既可以在侯船车辆不满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场地收取一定的费用,又可以解决海防街、海运街道路沿线因缺少停车位而违章停车的实际困难。每逢周六周日是旧货市场的“大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大堵车,于是全体交警一直坚持放弃休息时间,加岗值勤,疏导交通:为彻底根治旧货市场外非法占道经营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恶劣情况,我所交警与西岗交警大队、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多次开展联合清理整治活动,极大程度上整肃了交通,恢复了秩序;在此基础上,我所交警又联合周边兄弟单位一起向市、区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反应情况、阐明利弊,引起了市、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严格清理整顿和将马路市场迁移至铁西市场大院的措施,从而确保了海防街、海运街道路的通畅,使进出我港的运输车辆、上下船车辆、办公车辆能够顺利地行驶,各项业务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从而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三、码头现场治安管理

加强码头治安管理,维护港口治安秩序,为企业客滚运输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客滚船运输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头戏,我们既要为旅客、车辆热情服务、令其满意,又要认真进行检查以确保船舶安全。于是,派出所全体民警在为旅客热情服务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恐怖破坏预案》,严格做好“三品”检查工作:在客运站侯船厅和登船梯口对可疑人员依法进行盘查,对可疑行李物品一律开包检查;在停车场和车辆登船口客运值班民警队设专人检查,登船车辆检查率达100%,对安全不合格的车辆一律禁止登船。同时,我们继续保持严打威势,对扰乱码头秩序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不徇私情,维护了港口的良好秩序。全年,我所共检查乘船车辆18406台次,及时发现并处理上下船车辆撞坏停车场围墙、栏杆的事件35起,全部予以修复,保证了港口的良好秩序。

四、春运工作

“春运”工作是全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安全、优质、有序”的总体要求,在局和公司的领导下,我所上下一致努力,以保证港船旅客安全、维护车客上下船顺畅为基本点,认真进行“三品”检查,疏导车辆,维护秩序,对扰乱港口秩序的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据统计:“春运”期间我所共出动警力2130人次,协勤(保安)人员2070人次,共接送客滚船舶203班次,检查疏导车辆9792台次,拒载危险品车辆5台,查获易燃易爆危险品18件,安全运送旅客83119人次,为旅客调节各类纠纷19起,接受旅客求救求助25次,帮助旅客查找物品12次,救助离家出走少年2次,获赠锦旗1面,对港区客货运现场、重点要害部位进行检查5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起,从而确保了“春运”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保安队伍管理

门岗保安队既是企业的安全保卫力量,又是公司义务消防队伍的中坚,派出所一直非常重视保安队的管理。首先,对每一名保安队员进行“两个意识”的教育,即“服务”意识和“窗口”意识,让每一名保安队员都牢固树立要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客户服务,努力做企业的窗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其次,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落实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审核实施的各项规定,严格进出港人员和车辆的检查和管理,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港区(尤其是乘降船期间);各班按各自的巡逻线路、时间对港区各重点部位进行不间断地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同时,坚持组织保安队每周一进行训练,每月进行1次消防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和自防自救能力。全年共检查(登记)进出港人员16000余人次,检查(登记)进出港车辆18000余台次,进行港区巡逻检查21000余次,完成各种临时性工作(如搬东西等)80余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

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

按照工作部署,年初我们制定下发了20xx年综合治理和安全防火工作安排通知,并层层落实责任制:与公司内部综合治理7个部门、安全防火4个部门签定了责任状,与辖区范围内7家外租场地单位签定了治安防范和安全防火承包合同;同时,确定了公司加油站、财务室、变电所三处重点要害部位,健全完善档案化管理,改进完善公司和加油站等应急预案7部,组织召开综治和防火会议35次,建立治保会4个,义务消防队2支(门岗保安队、装卸服务队),坚持组织保安队员每周进行一次训练、每月进行一次消防演练;组织全公司消防演习1次,利用消防接力泵直接从海里抽海水对加油站(模拟)起火车辆进行射水灭火,这项内容填补了我港在消防灭火设备和灭火作战方法上的空白,为我港的防火工作增加了安全保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特点,我们组织警力对全港范围进行综治和防火检查63次,发现并整改不安全隐患53项;本着“早要求、早接触、早准备、早处置”的工作思路,在施工队进港进行办公楼装修施工以前,我们便与其签定了《施工安全责任状》,提出了施工安全要求,对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进行了登记、办理了港证,并坚持每日早9点碰头会制度,随时对工地进行检查指导,解决施工时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公司安全,促进了辖区稳定。

七、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相关工作

根据部、局关于“防爆炸恐怖袭击”的工作指示和要求,按照《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规定,我们积极参与了港口设施保安现状的评估,确定了《港口设施保安调查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以及《港口设施潜在的保安威胁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反应预案;同时,根据港口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保安设施进入通道的保安措施》的要求,我们修订完善了进(出)港管理制度和规定,对确因业务工作等实际需要长期进(出)港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办理港证(人员267个,车辆65个),严格进行管理;并且,我们结合保安监视系统的安装使用,每日安排保安人员不少于6次不定时地对全港进行巡逻检查,以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为落实《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关于演习演练的各项要求,根据我们港口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前我们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我们制定了《进入2、3级保安状态的演练》和《发现爆炸装置应急处理的演练》等2部演习演练方案,并组织保安队员在全港范围内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练,达到了港口局关于演习演练的各项要求。

八、完善内部管理,参加等级评定

为迎接部局对我所进行的等级评定,结合新海航运公司改制的实际,派出所进行了定员定编,并根据新的工作形势和工作范围制定了《派出所(各)岗位职责》及《绩效考核标准》,结合局进行的民警普查建立健全了民警自然档案,使对民警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按照部局的要求,派出所“走出去,请进来”向先进的兄弟派出所学习,不断建立完善公安各种法律文书登记和帐簿,健全公安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档案,对辖区的常住和寄住人口进行普查登记备案,对辖区各单位进行检查汇报,并将情况输入计算机管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广大旅客群众的监督,并且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考核规章制度,每月对民警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时刻督促全体民警自觉履行职责,不断促进公安工作改善和民警队伍建设,派出所无三乱现象,民警无违法违纪行为,达到了辖区单位和群众的满意。现已顺利通过了海运公安局的年终执法检查考核,并已被交通部公安局正式评定为四级派出所。

今年是新海公司改制成立的第一年,也是派出所各项工作打牢基础的第一年。我们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始终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视作工作中铁的原则纪律,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始终把“打牢基础、确保安全”当作最高工作标准,经过派出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达到了“为企业保驾护航、保一方平安”的宗旨要求。

2020年峦庄镇2020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我们峦庄镇地处蟒岭山区腹地,距县城45公里。全镇辖10个村105个村民小组3765户13943人,有耕地7500亩,富余劳动力3460名。过去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生产条件较差,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今年来,镇上把劳务输出当作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培育,做出了一定成绩,20xx年劳务输出人数达5500人次,人均劳务收入达820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各方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峦庄镇群众自古就有外出务工的习惯,主要是上金矿和搞建筑。但由于缺少组织,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群众要不到工钱,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加之金矿管理的日益规范,农民外出务工门路日益狭窄。面对如此现状,镇党委政府及时做出决策,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决定》,决定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扶持,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利用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二是成立镇劳务输出工作站,由镇人大主席任站长,指定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信息灵通的人员负责办公,抽调各村文书为信息员,从组织上为劳务输出的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千百万”工作,与干部签定目标责任卡,充分发挥“千百万”干部的驻村优势。四是积极培育民间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健全劳务输出服务网络。通过政府、千百万干部和民间劳务中介机构的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二、强化服务,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建立劳务输出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组织全镇干部 深入到全镇各村,准确掌握了本镇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的情况下,镇劳务工作站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技能培训,服务外出群众,提高劳务水平上来。镇劳务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巡回全镇10个村105个村民小组,开展以劳动技能、安全知识、维护权益为主要内容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开设过劳动知识讲座50场次350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外出的务工人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注意自身安全,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地提高,也使部分想外出打工、而又怕挣不到钱、拿不到工钱的群众,敢于挺直腰杆大胆地走出山门进行劳务输出,促进了劳务输出队伍规模的不断状大。二是积极组织人员专程赴河南南街村、西安丈八沟等地劳务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准确掌握外出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积极发展订单劳务。目前,全镇劳务输出规模已达5500人,有组织的达2000多人。河口村、中南村金中强、王迎高等在西安有组织、有规模自办的养猪场就达20个,猪存栏4000多头。四家村劳务协会已组织100多人赴西安搞货物装载,中南村民间劳务中介组织已组织全镇各村200多人远赴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在服装、电子等正式厂家务工,街坊村、中南村三十几名群众在村劳务协会的组织下,已在西安大明宫参与建材生意,被当地人称为“峦庄建材城”。通过努力,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基本实现了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长年性输出转变。
三、加强跟踪服务,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务工人员常年在外,家庭牵挂是影响其安心在外务主要原因,为此,镇政府做到对务工人员提供务工前、务工中、务工后的全方位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镇政府要求各村、各单位,积极组织,主动配合,把劳务输出当作落实一号文件的具体实践,当作全社会、全民动员的事业来抓。马家坪村三位村民在华县金矿遇难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到遇难户中慰问遇难家属,并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救助,安抚人心,派村干部到金矿协调处理此事,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为每位民工争取到5万元的抚恤金;卧羊、河口等村群众在煤矿出事后,镇上派出专人协助处理,维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镇计生办针对部分计生对象外出务工回家“三查”难的问题,与他们签定“三查”合同,每年做到年初和第三季度在镇计生办进行“三查”,其余一次由用工单位所在地计生部门“三查”,出示“三查”证明;部分民工在建筑工队打工要不到工钱,镇上组织干部前去与当地劳动部门协调,使民工工资顺利发放到手。
劳务输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再添措施,再鼓干劲,把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开好头,起好步,做出新贡献。

"劳务派遣年度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