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企业文化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2020年企业2020年宣传思想和企业文化工作总结。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转眼间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即将过去了。我们应该对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个总结了。作好总结,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有哪些好的工作总结模板值得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年企业2020年宣传思想和企业文化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xx年,宣传(企业文化)部在公司党委、公司和上级宣传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公司首次党代会精神,紧贴中心,把握大局,充分发挥宣传思想、企业文化工作优势,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企业发展鸣锣开道,为经营工作宣传造势,为施工生产加油鼓劲,为管理工作出谋划策,为安全质量常鸣警钟,为广大员工解惑释疑,努力营造企业和谐的经营生产局面。在迎接新一轮--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下,宣传部继续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推进公司发展,塑造企业形象,实现公司制定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纵观20xx年--公司宣传思想和企业文化工作有以下特点: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工作有提高;文明创建工作上台阶;企业文化建设有特色;内外新闻报道更活跃。宣传部门为推动公司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营造求真、务实、拼搏、创新的良好氛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就20xx年宣传思想和企业文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理论学习

1、中心组学习取得新收获,各级领导理论水平有新提高。20xx年,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坚持“生产学习两不误,用学习成果促生产”的指导思想;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学习主线;以学习《先进性教育活动读本》为基本内容;以增强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目的,认真开展中心组学习活动。全年,公司党委中心组共集中学习8次。每名中心组成员都以高度认真的学习热情、充实的学习时间和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出色的完成了年度中心组学习任务。每名成员都写出了上万字的读书笔记并结合学习实际撰写了1—2篇有价值的论文和有深度的学习体会,其中有一篇理论文章被《------报》刊用,受到了集团公司督导组的好评。

通过学习,中心组成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准确把握理论内涵并树立全新理念。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与时代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国企领导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三是进一步树立起全新的发展理念和企业管理理念;四是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和树立勤政廉政的思想。

公司各级理论中心组也都通过落实学习任务,改进学习方法,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质量,不断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逐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统一到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上来。为公司的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巩固“四五”普法成果,法制教育工作常抓不懈。20xx年是国家“四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总结“四五”普法工作成果,部署“五五”普法规划的一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宣传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搞好生产经营及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有较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的保证了全公司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公司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管理的轨道。

“四五”普法期间,公司制定了普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成立领导机构、细化工作职责,使普法工作始终按照上级的要求有序开展。宣传部结合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强普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好《公司法》、《建筑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招标投标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与wto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适应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则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守法维权、依法治企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四五”普法以来,全公司购买各类法律书籍、法制教育宣传图册、录像带等1200余套,满足了全公司普法学习的需要。每年,公司领导都带头学习、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参加--市组织的“领导干部普法考试”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也都响应普法号召,积极学习,不断充实法律知识。20xx年,在公司组织的“领导干部学法知法守法”学习检验活动中,共发出试卷202份,其中优秀卷、良好卷达179份,有效的提高了各级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年,宣传部又组织全公司员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参加人数达2037人,合格率高达98%。通过法制教育,广大员工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违法犯罪现象逐年降低。公司也在今年--市和集团公司普法领导组组织的“四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中,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为主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围绕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做好宣传学习工作。年初,公司首次党代会顺利召开,会议提出了今后四年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党的工作任务。宣传部重点把推动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落实在工作的具体行动之中,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效率,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会前和会后,适时的编发了宣传提纲,向全体党员和群众阐明了党代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对学习党代会的主要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及时反馈收集了各单位宣传贯彻学习会议精神的情况,使全体员工进一步明确了党代会的各项任务和具体目标,统一了大家的思想。

2、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今年下半年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员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一件大事。为使全体党员深入了解“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部认真贯彻活动精神,及时开展思想发动工作。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每个阶段不同的形势任务,通过网络,以最快的速度和详实的内容向全公司反映公司机关和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情况,总结开展活动的宝贵经验和优秀单位的先进经验,使我公司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并受到集团公司督导组的好评。活动中共编发《保先简讯》6期,制作“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专栏2期。

3、围绕“百日大干”活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20xx年是我公司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公司的经营开发和施工生产局面取得重大突破。宣传部针对公司形势,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敏锐地捕捉战机,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鼓动工作。继续贯彻“安全保工期,优质创信誉,管理求效益,全面争第一”的施工生产指导思想,把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作为宣传鼓动工作的突破口和落脚点。特别是今年下半年,集团公司和我公司相继开展的两次“百日大干”活动,是全年施工生产的重头戏。宣传部紧紧围绕大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鼓舞士气,引导广大员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信誉形象意识,动员大家积极行动、奋力拼搏,力争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施工任务,推动公司施工生产再上台阶。为把宣传鼓动带到一线,宣传部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基层,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努力营造施工生产大干的浓厚氛围。积极收集大干信息和新闻,在《-----报》和《信息快讯》上刊发各类稿件30多篇,为全面实现公司年度施工生产目标做出了贡献。

三、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1、巩固和发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果。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宣传部始终按照《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管理条例》的要求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工作。年初工作会议上,认真部署创建活动措施;日常工作中,认真督促、帮助和指导,克服创建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使活动真正起到推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公司各单位在活动开展中始终坚持文明创建和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坚持文明创建和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相结合,坚持文明创建和维护企业整体形象相结合。一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层单位涌现出来,使创建活动切实收到了成效。

2、不断提升“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的创建水平。公司十分重视“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的创建工作,公司领导多次对创建工作提出要求。宣传部在不断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基础上,重点抓好“统筹创建规划,落实创建内容,推动创建发展”三个环节,并加强日常检查指导。全年多次深入基层指导“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的创建工作。公司所有项目,不论大小,全部按照“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的要求开展工作。整体规划、现场宣传、驻地建设、形象标识、环境卫生等全部达到业主、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的要求。各工程项目文明工地建设均呈现整体水平高、外部形象好的特点。一大批安全有序、质量过硬、特点鲜明、文明程度高的工地受到了业主好评,为集团公司和--公司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宣传部在工作中坚持帮助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及时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推动和提升我公司“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

四、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切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按照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把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的理论体系、新的发展观念、新的发展目标与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逐步提炼形成自有的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团队意识和企业精神。积极尝试和探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经营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立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以逐步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2、全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宣传部始终坚持广泛宣传企业名优品牌、突出业绩和典型人物、典型经验事迹;坚持展示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全面营造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开辟各种渠道,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提升企业的社会美誉度。积极参加--市各级地方政府组织的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经验,宣传----公司的品牌。积极配合工会、共青团组织共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味,展示新时期铁路建设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以新闻媒体和网络为桥梁,切实加强宣传报道工作

1、宣传报道工作在质量上有新突破。今年是公司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经营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一大批急难险重工程相继开工。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通讯员,充分认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紧紧抓住新的铁路发展机遇期,高度重视、找准定位,发挥宣传报道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把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抓好抓实。广大通讯员紧密围绕企业施工生产、经营开发、科技攻关、强化管理、文明创建等工作寻找和挖掘新闻线索,不失时机地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立足基层,立足施工现场,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施工生产最前沿的闪光点。计《-----报》、《求实与创新》等报刊累计刊稿 105篇,并编发《信息快讯》12期。较好地反映出了全公司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

2、音像资料管理工作取得收获。音像资料是企业经营生产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今年,宣传部注重抓好一些科技含量高、对内对外影响大的工程施工资料的摄录工作,记录和宣传企业文明建设的新成果,为企业经营生产服务。并且从企业发展和长远利益考虑,从实际出发,述职报告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摄录工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宣传效果。不断加强声像图片资料管理和应用工作,管好、用活现有资料,积累保存好所有资料,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20xx年,宣传(企业文化)部工作,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难点多等困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铁路跨跃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施工生产管理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方法局限于现有客观条件、缺乏统筹全局的工作安排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2020年林业党总支2020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市委宣传部:
20xx,在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林业党总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宣传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宣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升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的;以新思路、新举措,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情况如下:
一、深入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养
(一)突出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重点,强化学习措施,抓好工作落实。我们结合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学教活动读本、《增庆红:振兴老工业基地讲话》、《胡锦涛在贵州讲话》等内容作为广大党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那种疆化、乏味的学习模式,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形式,如主要领导做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广大党员座谈讨论,观看电教片等。做到了“四结合,四突出”,同时完善了“四有”即:有学习制度,有学习笔记,有考试卷,有心得体会。其中领导干部记学习笔记2.5万字,写学习心得4篇,一般干部记笔记2.1万字,写学习心得2篇,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党员同志,积极参加学习、记笔记、讨论座谈时踊跃发言,为林业今后发展出计献策。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显著提升。
(二)深入贯彻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一是组织全系统干部群众观看了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实况。二是以党总支中心组为核心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三是组织召开了由基层支部书记、机关全体干部参加的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并通过在安达市电视台进行文 秘 家 园 2191.cn宣传报道。四是我们在十二月中旬举办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老同志们涌跃参加,即坚定了政治信念,又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加大了宣传力度
(一)抓社宣工作。今年我们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为主线,深入宣传了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通过召开总支会、支部书记联席会、党员大会等形式,逐级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宣传当前形势,让群众了解中央、省、市委的工作思路,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每项工作。我们还进行了《森林法》、《种子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抓对外宣传工作。我以“对内增动力,对外树立形象”为宗旨,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喊得更响,敬业进取的精神调整得更佳。今年共向上争取资金900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林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了林业工作的宣传力度。为了搞好宣传报道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党群书记、宣传委员为领导的宣传报道组。制定了鼓励政策,通讯员在上级刊物发稿一篇奖励一倍稿费,激发了通讯员的积极性。
三、党员教育求真务实,实效显著
(一)、强化了党员思想教育活动。局机关继续开展了以争当业务能手,争当服务标兵,争当廉政模范,树立机关党员干部公仆形象为主题的“三争一树”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在机关干部中树立了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认真服务、争创一流”的良好工作作风。在为太平庄乡十八村帮扶农户捐款捐物活动中领导带头、党员带头,为农户捐款捐物合计6000元。
(二)、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校的阵地作用。今年,以党员教育专题办班和以会代训形式共培训全系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12次,培训人员占总人数的92%。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次题为《对照模范战胜军同志查找自身差距》的党课,党员干部从中受到深刻教育。
总之,20xx的宣传思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媒体进行文 秘 家 园 2191.cn宣传报道开展得不够活跃。二是文化活动,调研工作开展得不够广泛、深入。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以便把二00六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做的更好。

2020年企业文化建设总结


企业文化出五力——山西云河纺织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简介

山西云河纺织集团公司是在原忻州纺织厂的基础上经过资产重组和改制而成的现代企业集团。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前,我们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面坚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一面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富有现代企业意识、市场经济观念和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大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及生产经营工作。

一、重塑企业形象,打造“云河”品牌。

云河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工厂制形式的忻州纺织厂。曾经有过的辉煌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已然暗淡。1996年企业改制之时,我们就深刻认识到,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用户是衣食父母,质量是企业生命。强调云河的用户必须得到最佳的服务,必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特别重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起企业即服务的良好形象。为树立这一形象,我们专门在全公司展开了经营理念的学习讨论活动,并对有损形象的一些行为做出公开严肃的处理,提出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其次,我们请专家为云河设计了公司图文标识和包装,各种场所、各种文具材料都印制了统一的图文标识。将过去产品白色包装袋改为现在的云河彩色包装袋,使客户在市场上一眼就能认出云河的产品,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第三,我们把企业文化凝结在产品之中,让优秀的质量、优良的服务、为用户着想的经营作风都体现在“云中河”牌产品之中,使用户不仅得到产品,而且得到了云河文化,在用户心目中牢固树立起云河的形象。

二、培育“云河特色”的企业精神。

我们在大力倡导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企业意识的过程中,适时总结、提炼,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精神——尊重、服务、卓越、自信。尊重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的着眼点在于尊重员工的人生价值,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以员工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服务,即用户必须得到最佳的服务,强调同用户建立长久的贸易关系;员工之间、上下工序之间,整个企业是一个服务链。卓越,即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提倡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任何事情都能办到能办好。自信,是体现云河人充满必胜信念的概括,只要相信成功,就会赢得成功。这一企业精神是在经过班组、车间及各分子公司的反复讨论和修改后形成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经推出,便在全公司形成共识。我们又乘势组织各种形式的“云河精神”演讲会、文艺演出活动,在各种场所制作了统一标牌,使这一企业精神很快深入员工之心。当然,更主要的工作在于生产经营工作中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我们将之纳入“企业文化杯”中进行考核,凡是认真贯彻这一精神的典型人和事,都给予大力表扬奖励,凡是违背这一精神的人和事,我们都及时地予以批评和处罚。

三、用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企业意识给员工“洗脑”。

我们这个企业地处内陆省份、黄土高原,远离沿海开放地区,工业和市场水平都较落后,加之原来都是“国营老厂”,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员工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现代企业意识不强。这个问题成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大障碍,许多改革措施员工不理解,难以推行。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企业虽然处在黄土高坡,但产品得走向市场,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有道是什么样的匠人出什么样的活儿,没有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企业意识的员工,怎么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呢?为此,我们请来了大学教授,以脱产轮训的方式向员工讲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则,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为管理人员讲授企业制度创新,请公司内外具有市场经验的专家讲市场实战案例。公司利用报纸、广播、壁报、黑板报等不厌其烦地宣传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企业制度。此外,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种考核奖惩办法的修改和重建,都体现市场经济法则和现代企业意识,特别是通过对各种大大小小的管理事务的处理,使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等大大增强。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四、以“命运共同体”为纽带凝聚人心。

如今,企业与员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许多员工一家几代人都在同一个企业工作,“企损俱损,企荣俱荣”。但是,要把这种现实升华为一种凝聚力和战斗力,仍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重大事项都提出来让员工共同参与决策,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使员工感到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公司和党委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切工作都以代表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开展,真正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理想与企业的命运相一致,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把员工的利益、荣誉和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趋向和行为规范。1998年秋天,是我公司经营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员工收入很低,一部分年轻员工有情绪,影响了正常生产。此时,共产党员和老工人主动站出来,现身说法,讲大局、讲长远利益,做年轻工人的思想工作,党委因势利导,以“命运共同体”理论焕发大家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信念,终于使大家的认识统一了,心更齐了。通过这些工作,使云河集团的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价值。

五、管理从严,情感从真,创造“家”的氛围。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也是文化。这些年来,我们云河集团重新修订了大小几百项制度,几十项考核标准,都体现了一个“严”字。这些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更是不折不扣,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严格执行已经形成风气。达不到管理岗位标准和完不成任期指标的干部一律挪了位,完不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员工一律被“内部下岗”,出了质量事故按规定一杆子罚到底。我们的严格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被当地社会称为云河的“严文化”。当然,“严”的出发点是对员工深深的爱。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员工在目前社会条件下过得又很艰辛,我们从关心和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严管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又非常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去年,我们制定出台了《云河集团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其中第4.13条专门规定了各级干部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的“九必须”,其中包括“五必访”、“七必谈”。限于篇幅,这里只举三例:每年中秋节、春节,我们都要对100户困难员工进行慰问,送上白面和肉菜;机电车间一位员工因失恋而产生精神障碍,精神病院住了半年治不好,党支部主动把他接回来,从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引导,半年后不治而愈;纺纱二车间一员工得了心脏病,无法支付巨额医疗费,工会、党支部号召全体员工捐款帮助,解决了他的难题,最近重回工作岗位。我们云河集团这种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的精神在当地有口皆碑,被称为云河的“家文化”。

六、长年坚持群众性企业文化活动。

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坚持长年开展各类企业文化活动,大体分公司、车间和分子公司、班组三个层次。每到大型节日,公司都搞综合性文艺体育比赛和演出,每月各分子公司和车间都有单项的文体活动,每半月班组都有小型的班组文体活动。活动的形式有书画展、健美操、歌舞晚会、体育运动会、演讲、拔河、诗歌朗诵、郊游、辩论会等。其中某些活动在省地多次获奖,我们既看重活动的水平,更看重群众的参与性及其中蕴含的团队文化价值。我们还坚持办好《云河报》、云河电视台和云河广播站,同时大力组办“云河文化长廊”和板报壁报等,使这些文化载体形成优秀的精神环境,增强员工热爱云河、建设云河的信念,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七、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

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感到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对企业的脱困、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凝聚力 企业是经济组织,经济关系起基础性纽带作用。但是单纯依靠金钱来维系系统及员工,长期下去必然是一盘散沙,因此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发挥凝聚员工之心的作用。因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的欲望,还有归属感和亲和感的欲望。这也算是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体会。1999年3月,我们的营销员在香港接到一份外商订单,一算,效益很好,但质量和交货期要求很苛刻,公司领导为此犹豫难决。一线员工听说以后,自发讨论,最后联名提出啃这块硬骨头。经过全体员工不计报酬、加班加点、精心纺织,终于如期按质完成了这批货。其中表现出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令公司领导十分感动。

激励力 几年来,我公司广大员工在云河文化的鼓舞下,艰苦奋斗,勇闯市场,大胆创新,严细实恒,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优秀员工来。几年中,产品档次连续上了三个台阶,生产水平一直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们有山西省十佳营销员之一的刘俊,有在布机旁15年无一日缺勤的省劳模李美仙,有一丝不苟、严格管理、勤政廉洁的“孔繁森式好干部”邢宝山。他们成为当代云河人的典型代表。

约束力 当一个企业正气盛行的时候,这种精神氛围起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一些不良言行就没有市场,就不敢抬头。优秀的企业文化铺垫着积极向上的土壤,插撒着健康文明的种子,杂草害虫便没有生存空间。我们有些员工调往其它单位,都是佼佼者,社会上有一句话:云河的人再差也有个样哩。学校刚毕业的学生,父母亲愿意把他送到云河来工作,说“把娃娃送到云河对他好,我们放心”。在企业里,大家都在忙工作,有的人偶有空闲也不会扎堆闲聊,因为这很不入流,一般都选择看书学习。

导向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又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趋向。企业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已形成风气,成为一种导向。1995年我公司开始“破三铁”,阻力很大,许多员工不理解,认为自己是“国家人”,岗位、工资、职务动不得。三年后,我们再“破三铁”,力度更大,更彻底,绝大多数员工不仅理解,而且积极支持,认为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因为员工的观念变了,计划经济头脑换成了市场经济头脑。1997年,我公司买回几十台电脑,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有的员工不理解,说这是瞎花钱。现在没人这样说了,因为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而且现代企业意识在员工的心田里生了根。

辐射力 企业文化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会逐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发挥出无声而有形的作用。我们集团公司下辖8个分子公司、9个生产车间,还有一些外围单位,尽管体制不同,管理各异,但云河文化却是一律的,它对各条线、各个枝节都发挥着作用,就连忻州市的老百姓也说:云河文化不仅影响着新建路(企业所在地),也影响着整个忻州。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第一,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今天,已很少有人持企业文化无用论观点,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够。我们在这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同样遇到这样的矛盾,但事实作答: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当然,企业“三改一加强”永远是重要的一极,不能厚此薄彼。而且应认识到,两者之间具有相互渗透性、互补性和不可分割性,有些管理制度本身也是文化建设,有的文化建设也是管理工作。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应走向正规。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人特色”很重,主要领导重视,就能搞起来,主要领导喜好什么,企业文化建设就注重什么,一旦领导易人,工作就中断了。因此,应该象企业其它管理职能一样,设置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计划、组织、检查、协调和考核等工作,使之走向正规化。

第三,应尽快出台一套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标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以量化,效果难以考评,因为缺乏量化考评的依据,就使人看不到它的巨大价值,给人一种搞不搞差不多的感觉,这很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应尽快出台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尽管难以量化,但还是能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企业文化的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其效果具有趋同性,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一定可以从“结果”的角度提出一套科学的考评标准。

(在中纺政研会企业文化建设学组第四次研讨会上交流)

[1]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打算(企业信息化)


今年以来,我科室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我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年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科技项目培植申报以及企业信息化推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新突破。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抓好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运作质量,加强跟踪,实行季度快报制度,及时了解企业技术中心的运行情况,并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价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以此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运作水平。经过努力,目前全市39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南通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有10家,省级以上的技术创新机构有3家。这3家分别是江苏中联科技集团、南通中银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和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联科技集团同时还是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所在企业。南通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和江华机械厂是今年新争取到南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抓好现有企业技术中心运作质量的同时,我们针对部分基础条件好,开发能力强的企业,积极组织他们申报省级、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向更高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迈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尽可能地争取一些资金扶持。现在,中联科技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已申报到通过省发改委,并将通过省发改委申报到国家发改委申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申报力度,作为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1-10月份列入南通市级各类科技项目计划17个,其中有9个项目列入南通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有8个企业信息化项目列入南通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300工程第三批计划。除了南通市一级的科技项目外,今年申报省级以上的科技项目计划的项目有7个,如:中联科技集团和江苏中银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各有1个项目申报了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中中银公司的水泥增强纤维已被列入项目计划;10月份南通兆日微电子有限公司的芯片项目和东源集团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申报了省信息产业厅组织的江苏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专项;通州市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的可湿性粉剂最近刚申报了省级试产项目计划;江苏中联科技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南通艺玲服饰有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项目这个星期才上报到省经贸委。这批申报到南通市级以上的科技项目整体水平较高,项目载体较好,这批项目的实施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化、规模化的推动起到非常积极作用。另外,我们今年还有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州市专用肥料厂等6个产品通过了省级新产品鉴定验收,为明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计划作了一定的项目储备。。

三、以300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今年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我们主要还是围绕南通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300工程来开展的。

一是精心组织了一些活动:在今年5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现场推进会,南通市经贸委的领导和兄弟县(市)经贸委科技战线的同志也一起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代表参观了我市信息化示范典型南通中瑾服饰有限公司和南通综艺时装有限公司,聆听了信息化专家的专题讲座。在今年7月份举办了全市企业信息化讲座暨服务商展示会,40多家重点企业代表与10家网络服务商参加了会议。通过召开会议,起到树立典型,营造氛围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与网络服务商的密切合作提供了便利。另外我们还开展送软件到企业、组织企业走出去,组织人才培训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是抓好一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今年以来,我市新申报了12个企业信息化项目,目前共有46个项目列入南通市300工程项目计划,争取到专项扶持资金72万元。为了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我们实行项目月报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积极调用所掌握的高校、服务商等资源对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指导,受到企业的好评。对已经竣工的项目我们及时上报南通市经贸委,组织专家现场验收。6月份我们按照300工程信息化项目的申报验收办法,邀请了6位信息化专家通过现场察看、会议答辩的形式对我市12个企业的信息化项目进行了项目验收,有11个项目验收通过。目前,我市又有8个项目申请竣工验收。通过验收的项目将获资金奖励。

通过努力,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全市重点在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中,推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步伐,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市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达到7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90年代中后期水平。机电行业推广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制造(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技术, 80%纺织服装类重点骨干企业在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工艺设计中,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提高企业开发流程的效率和工艺水平。纺织行业以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为代表的两机比率有较大的提高,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已占1/3以上。部分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江苏东源集团、南通华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南通冷冻设备厂等机械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中应用CAD、CAM、CApp等计算机辅助技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南通中瑾集团和江苏帝奥集团在服装设计中,采用了样版设计系统,帮助企业根据用户需要自动修改尺寸规格数据和快速翻单,避免不必要的重要劳动,节约工时,提高了工效。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江苏新中酿造有限公司、四安球墨铸铁厂等企业通过采用计算机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使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不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逐步起步。据调查,我市大部分企业已采用了财务管理等基本管理软件,部分企业已经有了信息主管,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逐步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为平台,支撑客户链、供应链、制造链和研发链的管理系统,并逐步向数字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在综艺集团、大富豪、上柴星维、华盛塑料等一批重点企业中得到实施,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南通华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得到了规范,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南通艺玲时装有限公司通过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成本核算及报价系统,可以在订单洽谈阶段及时计算出项目产品的成本价格,使得在商务洽谈和价格竞争方面赢得主动。丽思化工、艺玲服装、美丽华公司、博大公司等企业借助互联网与国内外客商开展商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xx年的工作打算

一、20xx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值率达30%以上;

2、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的建设。争取年内建立南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机构11家以上,省级以上达到4家。

3、加大技术开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南通市级上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当年技术开发费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5%。

4、抓好五个一批计划的实施。抓好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10个,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新产品10个,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项目10个,重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10个,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50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一站两中心”建设,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突出重点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抓好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引导和推动企业明确技术中心工作思路,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技术中心建设的成功思路和有益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搞好技术中心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和技术成果,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开发或委托开发,共同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积极引才引智,建好一支创新人才队伍,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机制。

继续开展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采取鼓励和支持措施,促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通过认定的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强评价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促进其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和运行。对未建技术中心的重点企业,会同有关部门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帮助和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建立技术中心,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南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加大产学研联合的力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一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为目的,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学研联合新路子。加速建立起参与广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新机制。加大力度,营造促进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二是大力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增强整合技术创新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贴近市场搞研发,缩短技术创新周期,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

三是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紧密联合的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学研紧密联合方式。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中心和科技型经济实体,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关系,在全市建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联合体。

四是大力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产学研联合工作深入开展,择优选择一批重点产学研联合项目,在产品开发、质量攻关、试产计划、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3、培植重点项目,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重点开发电子信息产品、生物技术产品、新材料产品。并排出一批市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对列入项目的产品定期进行跟踪服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新产品试产计划和创新项目计划,优先推荐列入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促进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鼓励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新体制。利用我省W3100工程推进的机遇,帮助我市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境外融资。收集我市工业企业适合吸引投资的技术创新项目,分门别类建立项目库,并选择部分市场前景广、技术水平高、投资回报好的重点项目,组织召开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引资洽谈会,促进我市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三是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现行的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项目的开发储备,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管理,统筹规划,从经济管理体制、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装备政策和采购政策等多个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管理,在国家、省、市统一部署下,抓好信息化建设综合管理,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是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帮助重点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技术选择战略,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督促企业强化信息化工作的主体地位,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与现实性、应用性相结合,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坚持讲求实效,因地制宜,随着企业情况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应作相应调整。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引导,对列入“300工程”推进计划的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进行分类指导、跟踪推进,认定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总结推广这批企业的典型经验,带动全市企业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依托。信息技术能极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电台和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信息化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时宣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效,宣传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部署,普及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知识,营造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舆论氛围,激发了企业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形成了企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热潮,为全面推进通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保证。

四是广开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要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系。要改变观念,改革投资体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部门、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扩张能力。采取政府导向投入和市场机制运行方式筹措资金。对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政府应加大奖励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五是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育人留人用人的机制。结合企业信息化和开展电子商务的需求,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强化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认真抓好人才培训,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信息化知识普及培训和工程技术、营销、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业务培训,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IT人才。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与激励机制,努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把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开展全员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专业队伍。

2020年电业局企业文化建设总结


运用文化力 育人促发展

——×电业局企业文化建设总结

吉林电业局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企业。该局党委深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以“讲究经营之道、培树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职工素质”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实施ci战略,运用企业文化力,不断创新发展,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

开发文化资源---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重要

该局领导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几届班子都把企业文化建设置于企业发展规划中,使无形资产效益最大化。从1987年起,就有意识地开发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定期制定建设规划,深入基层单位,职工中调查,在职工中征集,以“总结吉林电业百年发展史,看吉林电业成长体现一种什么精神;品评当代企业英雄人物,看他们身上代表了一种什么精神;展望企业未来发展,看企业发展还需要一种什么精神”为内容,经过半年多的总结,提炼了“供电争排头,服务争一流,效益争最佳,改革争上游”的吉林电业“四争”精神,提出了“当主人振兴吉林电业,做公仆服务江城人民”的道德规范总则,并在全局职工代表大会上予以确认,在全局职工中深入开展“四争”精神内涵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争做有“四争”精神的吉林电业职工活动。进入90年代初,该局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融于生产实践,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发挥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约束功能,从文化建设入手,抓管理先抓思想,抓思想贴紧管理,开展安全思想研讨,进行安全文化教育活动,推动企业发展。从1996年起,该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内涵,从具体事物抓起,拍摄企业文化建设专题片,宣传画册,统一全局稿纸、信封、笔记本、名片、企业纸袋、水杯等用品,并赋予其鲜明的吉林电业文化标识。从市场经济的高度,提出了“尽先行官之责,行报国之志,为企业发展,国家富强和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工作”的经营理念,“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电业增益我受益,我为企业增效益”、“电业光荣我光荣,我为电业争光荣”、“供好电、服好务、让群众满意、让社会认可”企业价值观,并总结提出了8个群体、19个岗位形象标准,在职工中产生了局旗、局歌、局徽等标识,编辑出版了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篇》、《探索篇》、《风采篇》、《繁星篇》四本书籍,发至班组,普及认知。该局党委书记林则学说,好“人品”出好产品,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重要。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充分运用好企业文化这笔无形资产,运用企业文化力量,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

建设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培塑高素质的企业文化人

1996年12月,该局党委提出了“抓凝聚,提素质,树形象,创一流,走向21世纪”发展战略,并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提素质工程”,“树形象工程”和“创一流工程”活动。在全局职工中开展以“讲道德、守纪律、树形象、创效益,争做合格跨世纪吉电人”大讨论活动。他们深知,要实现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人。1998年2月,局党委站在如何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吉林电业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带入21世纪的高度,提出了实施培育合格跨世纪吉电人为主题的育人活动。决定利用企业文化价值导向,使职工教育寓于合乎情理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之中。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制定了吉林电业局职工要成为合格跨世纪吉电人的十征标准,即政治、道德、岗位、安全、外语、微机、法律、职称、学历、健康合格证,并把全局职工分为组织决策、实施操作,辅助生产三个系统,规定了每项证书的标准,每个岗位所应具备的证书条件,计划在3年内,以每年25%左右的比例达标,把获得十证情况做为20xx年上岗的必备条件,职工形象地把这个证书比喻为通往21世纪的“绿卡”。学习氛围浓厚了,从过去“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一些基层单位纷纷与院校举办大中专班,举办外语、微机短训班,两年来近千人通过了认证,在全局职代会上命名。

高素质的人才群需要高雅的文化氛围哺育。该局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入手,舍得投入花力气。87年创办了局江城电业报,96年正式建立了吉林电视台,吉电广播站,累计投入达200多万元,实现正规办台、办报,并上网。通过拍摄专题片、编播、新闻,编辑出版报刊,早间晨播等,使供电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通过三个载体实现了全方位覆盖,收到了传播知识、政策、统一思想的文化聚合作用。建立了解职工网上思想热线,交流思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每年组织开展大型文体比赛,演讲赛、青年艺术节、家庭报告会、职工书画展,成立职工文化兴趣小组,举行重大节日升旗仪式,开展文明职工、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创优活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该局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经验多次在市、省及国家电力系统介绍,局长潘龙河企业文化方面造诣颇深,被选为省社科院研究员,并荣获第十届全国半月谈创新奖殊荣。党委书记林则学获全国电力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十大标兵荣誉。

运作文化资产---品牌是市场,形象创效益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皇家女儿不愁嫁而自居的供电企业如何走向市场,面对竞争,吉林电业局从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入手,使职工观念进入市场,使职工行为服务市场,使企业形象面对市场。

观念先导。近二年来,开展“企业走市场,职工怎么办”、“局情怎么看,市场怎么走”、“今年工作怎么看,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怎么落,明年工作怎么干”、“学习许继经验,推进企业改革”、“发扬进取精神,关心企业发展”、“以客为尊,用户至上”,“迎接新的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等大讨论活动,编发20多万字宣讲材料,拍摄了“居安思危,迎接挑战”专题片,编写《职工思想导读》凝聚职工思想。在98年“农供合一”进程中,该局做到合机构先合思想,就是把供电企业多年来形成的企业文化普及到农电企业中,用企业文化来统一思想、完成机构合并,实现思想平稳,“农供”职工融合局面。变电工区开展职工文化沙龙活动,每季大家平等交流,倾吐思想,沟通情况,增强了凝聚力。

树立形象。如今走进吉林电业局到处可以感受到文化氛围。标语口号、文化理念等随处可见。1997年向社会率先推出供电服务质量承诺制度,推行“迎接21世纪,向不良行为告别”活动。连续两年实施企业形象建设年活动,实施“电能产品新质量,规范服务新标准,供电企业新形象,员工队伍新素质”四新工程。开展“一个干部一把尺子,一名职工一个窗口”教育活动,在供电所中开展供电所“创优” 达标工程活动,树立团队精神,通过队伍建设把全新的精神风貌的吉林电业职工队伍展现在社会。

文化营销。业务宣传伴着浓厚的文化色彩,精心运作,使企业效益和社会公益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吉长高速公路上,建起280多平米巨幅广告,“吉林电业愿为千家万户托起不落的太阳”成为吉林电业局的代名词;在市唯一立交桥上建起“发展经济,电力先行”公益广告;利用市信息电视频道,把吉林电业局的企业文化,营销业务,用电须知等四次重播,持续一年;在市广播电视台每日早间新闻开设电业送您一句话栏目,把电业人的问候送至千家万户;利用地方新闻媒介开辟专栏、专版,并进行展示;印发了10万份的《用电指南》小册子,发行遍及吉林地区,组织有奖征答现场直播,花钱买意见活动;多次召开地方新闻发布会,吸引新闻媒体,建立15个街路广告箱,树立企业形象;连续两年印制企业名信片,传播企业文化,让社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有电力“110”之称的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已誉满江城,成为电力用户电力部门沟通的桥梁和窗口。

打好品牌。供电企业在当前一些地方企业不是很红火的状况下,显现出了其行业的后发优势,特别是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信誉,使企业实力再次凸现。该局在发展多经企业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走“电力”名牌之路,靠名牌效应联动,拓宽市场,形成了吉林地区最大的电力工程公司、丰满松花湖档次较高的电力培训中心,宾客爆满的电力宾馆,生意兴隆的电力商贸城,适销对路的电力矿泉水,活源不断的电力干洗中心、产销两旺的电力线缆厂等,均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供电设备总厂与地方名企联营,抓住城农网改造这一商机,使产品占领市场,并实现份额不断扩大。

培树典型。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就没有力度,多年来该局典型培树力度不断加大,每个时期都有与时代合拍的代表人物。六十年代全国英模吴允修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进入八十年代后,又相继培养了全省优质服务标兵宋宝贵,张玉元等一大批典型,近年来,又推出了全国劳动模范贺广庭等为代表的一批新时代劳模。而且围绕这些英雄代表人物,不断开展宣传活动,每年编写汇集先进人物的《光荣册》,为先进人物著书立传,拍电视片,作先进事迹报告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也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全局6千多名职工中,市级以上劳模达42人。在吉林市开展的评选万名文明市民中,有356名进入文明市民行列,52人被评为文明市民标兵,比例居全市各行业这首。企业形象不断提升,曾先后荣获吉林市形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国跨世纪企业形象aaa级荣誉。

"党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