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2020年油气矿净化厂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非常的匆忙,现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写工作总结是让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方向,工作总结的重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2020年油气矿净化厂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总结,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xx年8月,在川中油气矿的统筹安排下,川中油气矿天然气净化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眼于管理层次的进一步优化和人力资源的充分结合,积极进行了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的改革。川中油气矿净化厂日处理天然气130万方,在岗员工356人,除三台轻烃车间外,厂机关及两套净化装置在岗员工322人。经过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净化厂撤消了四个车间、两个办公室,将32个班组合并为6个,154人经过竞聘竞争上岗,168人分流转岗,并迅速在一线生产班组中推行了轮班作业制。本次净化厂机构调整中,坚持三公开一透明的原则,围绕油气矿提出的“生产不停、安全不松、管理有序、队伍平稳”的总体要求,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在矿区及其他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实现了“减少管理层次,精干管理和操作服务队伍,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能”的目标,为川中天然气净化厂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将净化厂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总结如下:

一、 认真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转变员工观念

净化厂的机构调整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员工的思想是否统一到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中来。为此,油气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摸底工作,分层次、分步骤、分重点地深入车间班组,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干部、操作服务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调研,收集基层员工对机构调整和人员“五定”工作的真实想法和意见。矿领导先后四次到净化厂调研座谈,及时掌握了员工的思想动态,消除了顾虑,澄清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同时,油气矿积极引导员工走出"一岗定终身"的观念误区,提出了"改一行、学好一行、干好一行"的新观念。并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员工进行排查,对确实有困难的员工、情绪较大的员工有针对性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据统计,矿领导、机关科室和厂领导累计对180余名一线操作服务员工、30余名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谈心,为统一员工认识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员工对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油气矿专门组织了26名员工到川东北气矿参观学习,参观的员工受到极大的震动。一名操作员工在参观后的心得体会里写到:“虽然身为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们还是应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用心体会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理解我们矿区的发展形势,支持改革,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必然的选择。对于本单位即将进行的结构、人力资源的调整,我们要理解并支持。”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员工逐步认识到:转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是当前矿区的新形势对净化厂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川中油气矿改革的需要,是净化厂结构调整的需要,并不是职工没有干好。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深刻理解到这次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最终成为改革的支持者。

二、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

油气矿党政时刻关注着净化厂员工,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一是加强与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电力运行工和电力维修工、仪表工和仪表维修工分属两个工段,如果按这种方案运作,将会给专业化管理带来一些因难。了解了这一情况,油气矿及时将电力运行工划归维修工段、将仪表维修划归净化工段,得到了员工支持。机构调整和定员方案以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精干队伍,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生产作业管理的指挥和控制;有利于建立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员工结构为基本原则,参照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忠县分厂的管理模式拟出了改革方案,随后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最后经矿办公会讨论后定稿。

二是注意了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厂职代会、参与竞争上岗投票,保证了员工权利的有效行使。在厂职代会上,职工代表民主审查通过了《天然气净化厂机构调整和员工岗位竞聘(竞争)实施细则》,并对改革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民主讨论。在竞聘会上,40余名员工代表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竞聘候选人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长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

三是处理好员工在改革中的利益与面子问题,认真进行转岗培训,合理安置转岗人员。在净化厂184名操作员工分5批考试和164名富余人员离厂等关键时刻,由于涉及人员较多,为了不影响当班操作员工参加第二天的考试,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油气矿组织矿机关有关人员、净化厂领导和机关干部、党员到一线顶岗,确保了装置正常运行。对164名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将影响队伍稳定。在编制方案和实际操作中,油气矿对人员安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使每一位富余员工有岗可上。根据矿区其他单位对人员的需求和转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安置管理和技术人员4名;遂宁维修作业队安置维修工、电工、焊工等31人,一方面充实磨溪气田的维修实力,一方面保证净化厂设备的抢修、大修。对其余129名人员进行专门的转岗培训,主要以采气中级工的应知、应会和气田安全防护知识为培训标准。培训完毕,考试考核合格后分配遂宁、潼南作业区,在送转岗员工到井站实习在车辆、人员、物资上给予了保证,确保了转岗员工的再上岗工作,为磨溪气田嘉二气藏9月中旬投产做好了人力资源准备。

三、严格遵循“三公开一透明”的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是油气矿此次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的基本原则。因为有了三公开一透明的原则,在竞争上岗工作中员工情绪稳定,工作有条不紊,做到了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油气矿在此次改革中体会到:改革的原则的坚持是关键问题,只有切实的落实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和支持。

油气矿在改革中做到了公开竞争职位、公开竞争规则、公开竞争过程、公开竞争结果的全程公开。油气矿设置了“天然气净化厂机构改革、‘五定’工作宣传栏”,通过政策宣传、改革动态和公告三大版块及时向广大员工宣传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最新动态。净化厂机关和各车间分别制作了改革专题板报公开改革的全过程。

油气矿在改革中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每一项措施、每一个办法都按照写的做。从竞争上岗到转岗培训,从管理干部到操作员工,在制度的执行上都不折不扣。为保证竞聘(竞争)上岗过程平稳有序地进行,油气矿采取了“先机关、后基层、先干部、后工人;由上至下、分层推进”的方针,整个过程分四步走:首先在厂机关开展竞聘,然后净化工段、维修工段开展竞聘,其次在生产生活服务站开展竞聘,最后对结构性富余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和作其它安置。通过竞争和竞聘,40名员工顺利通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竞聘,并经过矿党委审批;170余名操作服务员工在分别参加了脱硫操作工、锅炉工、仪表维修工等13个工种的考试后结合民主测评,根据得分高低依次录用前110名到净化厂的相关操作服务岗位,其余人员经过转岗培训后,充实到油气矿一线采油气生产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严格的监督是落实“三公一透明”的有力保障。油气矿领导表态、净化厂领导承诺、矿职工代表全程参与,促进了“三公一透明”的执行。在改革动员大会,净化厂领导班子将油气矿的良苦用心和关心及时向员工传达,并现场签名,郑重向大家承诺:在改革中将自始至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保证作到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循私情并接受广大员工的民主监督。这次改革中,净化厂共有8名股级以上干部的直系亲属参加竞聘(竞争)上岗,他们的去留成了广大员工关注的焦点。为了坚持“三公一透明”的原则,净化厂两级班子在民主投票和考核阶段,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回避。通过竞争,其中有4名同志的爱人和一名同志的哥哥在改革后离开了工厂。无论是专业技术干部、管理人员的竞聘上岗,还是操作服务人员的考试、考核,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整个过程都经过了油气矿纪委和两名职工代表的监督,没有掺杂任何人为因素,杜绝了暗箱操作,员工们感到心服口服。

四、构建系统的竞争上岗机制

把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油气矿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从组织上给予保证。油气矿成立了由矿长余刚同志为组长,机关相关部门、净化厂班子及作业区职工代表组成的竞聘(竞争)上岗执行监督小组,负责净化厂竞聘(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由净化厂班子成员及新聘任的厂机关部门负责人、工段负责人组成竞聘(竞争)上岗工作小组,负责对厂机关一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服务人员的竞聘(竞争)上岗工作。在改革启动大会和干部竞聘上岗等关键程序,矿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到场把关,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二是建立了一套员工竞争(聘)上岗、转岗培训、员工试岗的措施和办法。在改革前,油气矿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到重庆净化总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净化厂实际情况编写了《关于净化厂机构调整和编制定员的方案》,下发了《净化厂实施机构调整和员工竞聘(竞争)上岗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天然气净化厂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运行表》。通过制定详细的措施办法、实施步骤,排出运行大表,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保证了改革中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三是按照分工合作、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要求运作,建立了多方面的运行监督保障机制。为了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油气矿对相关联的单位和科室提出了协同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有关工作要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净化厂、机关相关科室在改革中的职责。各个单位部门各施其责,协作配合,为改革的顺利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油气矿在摸清工厂的实际情况基础上,结合了净化厂生产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行操作,选择恰当的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目标,采取合适的工作策略,进行合理的过渡管理,构建起了系统的竞争上岗机制。

川中油气矿在净化厂的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的改革中,认真执行了分公司领导的指示,经过有关部门和净化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成功。在改革中我们认识到: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制定先进合理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切实落实三公开一透明的原则,构建系统起的竞争上岗机制,是改革成功的法宝。油气矿为将基层建设工作推向深入,改革后还持续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生产实际中摸索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修订岗位职责、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二是加强转岗和上岗员工的技术培训。解决岗位技能单一,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对此,目前在净化厂推行了“精一懂二”的并岗工作,通过对员工的培训、考试取证,使得员工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操作技能,部分岗位得到整合,极大的发挥了人力资源效率。在净化工段,原来硫磺成型、锅炉、污水处理三个岗位的工作现在一人就干了下来。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2005年,**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以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三色”农业为重点,以规模拉动、科技推动、产业化带动、市场促动、服务驱动为手段,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的,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民人均存收入达到2595.6元,比上年增5%,实现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新突破。
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以“三色”农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坚持把“红”、“白”、“绿”三色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突出产业化,引入新理念,提高品位,推动了“三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依托青岛先锋实业公司,在全县种植辣椒30万亩,其中,“益都红”辣椒5万亩,产品经保鲜加工直接出口韩国,在辣椒产业化经营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据调查,种植“益都红”亩产1500公斤左右,市场收购价1.5元/公斤,亩收入在2500元左右,较传统尖椒种植亩均可增收500元以上,较传统秋作物种植亩均增收1200元。大力发展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抢占了全国生产技术的制高点,全县食用菌种植发展到15500棚,成为全国较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自2004年以来,对我县的“三色”农业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提高了我县的知名度。为推进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今年新建了投资2028万元的中瑞恒立公司,投资300万元的兴建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龙乡菌业反季节食用菌基地正在建设。目前全县食用菌龙头企业达10余家。为改变沙区面貌,今年,我们及早动手,沿阳子线潴泷河两侧,新植速生丰产林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3月份,全市植树造林现场会在**召开,**被省政府命名为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速生丰产林示范县。11月29日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在**召开。**农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2、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今年仙庄乡4万亩辣椒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定点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庄桥、纸房、六塔等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扩大,总面积达到9.53万亩。大流乡前大流、刘圈,高堡乡吴家、马庄桥店上、固城乡张屯等生态农业示范村新建沼气池2000座,全县累计达到11000座,发展“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近4万亩,陶河、后大流、霍子寨的秸秆气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西侯的秸秆成型技术试点获得成功。一批农村能源项目顺利通过部、省级验收。
3、优质麦种植面积继续扩大。2005年,全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实现了新的突破,收获面积45万亩,较去年增加1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3,总产19.5万吨,较去年增4.6万吨。其中我县承担的20万亩国家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普遍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回收,为大面积发展优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今年以承担国家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完成优质小麦播种面积55万亩,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77.6%,主要有豫麦54,新麦18、周麦16、周麦18、濮麦9号等6个品种。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举办培训班35期,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为明年的优质小麦高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4、以弓棚西瓜为主的西瓜生产稳步发展。**西瓜主要分布在县东部的瓦屋头、高堡、双庙和县西部的大屯、韩村、古城、固城、阳邵等乡(镇)。种植面积4万亩,较去年持平略增。种植模式有花生套种西瓜,主要分布在县西部沙区;大弓棚西瓜,主要分布在瓦屋头,面积在4000亩以上;小弓棚西瓜重点分布在瓦屋头和高堡,面积在8000亩;麦套西瓜重点分布在双庙,面积在1000亩以上。其中瓦屋头镇的大小弓棚西瓜种植相对集中联片,种植面积在10000亩。
5、畜牧产业健康发展。预计全县猪饲养量达到80万只,禽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分别较去年增3.4、1.3,六塔后杨楼、固城南街等10个养殖小区先后通过市畜牧局验收。
6、劳务经济异军突起。2005年,全县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和中介机构达86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余万人,其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900人,转移1129人,占任务的125%,转移就业率达100%;引导性培训2000人,完成3000人,占任务的150%。农民工资性平均收入达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95元的22%,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措施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经营拉动农业结构调整
县委、县政府把特色经济作为结构调**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按照东椒、西林、中菌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三色”农业。通过算帐对比,现身说法,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等一系列措施,适时引导群众,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有力拉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基本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联片的规模种植优势,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尖椒生产基地;食用菌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已形成纸房铁炉庄、柳格高赵店等一批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种植户发展到15500户;今年沿扬子线新植速生丰产林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2、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一是兴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以中国农大和河南农大为依托,建成了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韩村高科技示范园和双庙民旗示范园等一批高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名优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17个。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明显、初具规模、效益可观的示范基地。二是健全信息网络。县农业局、科技局、蔬菜中心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了与农业部、全国部分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联网,及时向农民发布购销信息,依据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聘请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一年来,全县共聘请专家100余人次,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400余期,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重点推广了反季节瓜菜种植技术、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和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各乡镇还结合实际,多方聘请技术员直接指导生产,如瓦屋头镇聘请的山东昌乐西瓜专家,长期驻村指导弓棚西瓜种植,使瓦屋头镇西瓜种植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形成了区域产业优势。
3、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以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为全面推进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我们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财政政策、费用负担、风险补助、金融贷款、生产用地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同时积极探索“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运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县新增投资2.4亿元,新建、扩建、在建各类龙头企业27家,全县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9家,其中申氏菇业公司、清阳针纺制品公司、宏海面粉公司、**县种子公司、百司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8家企业被命名为市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置劳动力近万人,带动生产基地30万亩,农户8万户。申氏菇业公司通过联办基地、培训技术、回收产品的形式与全县5000多农户签定了回收合同,建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县粮食购销服务公司,与农户签订优质麦收购合同,带动20万亩的优质麦种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4、抓流通,创品牌,以市场促动农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流通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销字当头,营销开路,先后在大宗农产品生产区和销售区建成了仙庄辣椒批发市场、马庄桥蔬菜批发市场、阳邵乡苹果批发市场等26家农产品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327.5万元,占地面积519亩,年交易额1.9亿元。积极发展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共创办各类民间合作经济服务组织38个,资产总额515.3万元,入会会员2万人,充分发挥了带动农户、连接市场的作用。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倡导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积极培育申报优质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酱菜、清晨茶巾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百斯特葡萄酒、冉峰乳制品、源丰蒜粉等市级农产品品牌,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空间,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
5、强化组织领导,以政府服务驱动农业结构调整
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调整了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特别是对“三色”农业实行了“四个一”管理,即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二是责任制推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层层分解目标到乡(镇)和有关部门,落实到人,保证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健康运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信息、资金、物资、运销等服务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都拿出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分工负责,通力合作,搞好服务,共同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今年以来,我们尽管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农产品档次低,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能力弱,产品多是粗加工,半成品,形不成自己的品牌,效益低。
三是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对外面的市场信息捕捉不及时,不能科学指导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另一方面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四是部分乡(镇)村、农户思想观念滞后,没有从以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农民的自身素质较低,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导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发展不平衡。
针对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紧紧抓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深层次战略性调整。坚持立足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着力开发前景好的产品和产业,坚持不懈,在精、细、强、大上做文章,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优起来。坚持走培育特色农业的路子,逐年压缩劣质低效的粮食种植面积,建立富有本地特色,区域优势的农业经济新格局。同时,搞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继续培育壮大优质小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养鸡、养猪等种、养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和出口创汇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形成新的农民认可的增收新亮点。
2、牢牢把握产业化发展和增强竞争力这个关键,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加入WTO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致力于龙头企业培育、利益机制建立和营销网络营造三个主体环节。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促使一大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公司 基地 农户”和“市场 经纪人 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新营销方式,早日使我县农产品进入超市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商品率。
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实施无公害生产战略。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推行农产品品牌管理,要象抓工业产品一样,狠抓农产品的产品优势,稳步实施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战略。
4、切实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完成**农业信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农业信息网络,实施“三上网”工程,推动乡乡上网,村村上网,户(指种、养、加大户)户上网进程,争取明年17个乡(镇)要全部实现微机联网,并使网络向规模场、重点养殖、种植大户延伸。同时,还要大力抓好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有效地服务指导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县农业局
二OO五年十二月五日**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XX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XX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20xx年,**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以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三色”农业为重点,以规模拉动、科技推动、产业化带动、市场促动、服务驱动为手段,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的,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民人均存收入达到2595.6元,比上年增5%,实现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新突破。
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以“三色”农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坚持把“红”、“白”、“绿”三色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突出产业化,引入新理念,提高品位,推动了“三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依托青岛先锋实业公司,在全县种植辣椒30万亩,其中,“益都红”辣椒5万亩,产品经保鲜加工直接出口韩国,在辣椒产业化经营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据调查,种植“益都红”亩产1500公斤左右,市场收购价1.5元/公斤,亩收入在2500元左右,较传统尖椒种植亩均可增收500元以上,较传统秋作物种植亩均增收1200元。大力发展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抢占了全国生产技术的制高点,全县食用菌种植发展到15500棚,成为全国较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自20xx年以来,对我县的“三色”农业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提高了我县的知名度。为推进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今年新建了投资2028万元的中瑞恒立公司,投资300万元的兴建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龙乡菌业反季节食用菌基地正在建设。目前全县食用菌龙头企业达10余家。为改变沙区面貌,今年,我们及早动手,沿阳子线潴泷河两侧,新植速生丰产林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3月份,全市植树造林现场会在**召开,**被省政府命名为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速生丰产林示范县。11月29日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在**召开。**农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2、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今年仙庄乡4万亩辣椒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定点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庄桥、纸房、六塔等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扩大,总面积达到9.53万亩。大流乡前大流、刘圈,高堡乡吴家、马庄桥店上、固城乡张屯等生态农业示范村新建沼气池20xx座,全县累计达到11000座,发展“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近4万亩,陶河、后大流、霍子寨的秸秆气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西侯的秸秆成型技术试点获得成功。一批农村能源项目顺利通过部、省级验收。
3、优质麦种植面积继续扩大。20xx年,全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实现了新的突破,收获面积45万亩,较去年增加1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3,总产19.5万吨,较去年增4.6万吨。其中我县承担的20万亩国家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普遍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回收,为大面积发展优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今年以承担国家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完成优质小麦播种面积55万亩,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77.6%,主要有豫麦54,新麦18、周麦16、周麦18、濮麦9号等6个品种。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举办培训班35期,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为明年的优质小麦高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4、以弓棚西瓜为主的西瓜生产稳步发展。**西瓜主要分布在县东部的瓦屋头、高堡、双庙和县西部的大屯、韩村、古城、固城、阳邵等乡(镇)。种植面积4万亩,较去年持平略增。种植模式有花生套种西瓜,主要分布在县西部沙区;大弓棚西瓜,主要分布在瓦屋头,面积在4000亩以上;小弓棚西瓜重点分布在瓦屋头和高堡,面积在8000亩;麦套西瓜重点分布在双庙,面积在1000亩以上。其中瓦屋头镇的大小弓棚西瓜种植相对集中联片,种植面积在10000亩。
5、畜牧产业健康发展。预计全县猪饲养量达到80万只,禽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分别较去年增3.4、1.3,六塔后杨楼、固城南街等10个养殖小区先后通过市畜牧局验收。
6、劳务经济异军突起。20xx年,全县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和中介机构达86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余万人,其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900人,转移1129人,占任务的125%,转移就业率达100%;引导性培训20xx人,完成3000人,占任务的150%。农民工资性平均收入达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95元的22%,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措施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经营拉动农业结构调整
县委、县政府把特色经济作为结构调整

XX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第2页

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按照东椒、西林、中菌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三色”农业。通过算帐对比,现身说法,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等一系列措施,适时引导群众,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有力拉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基本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联片的规模种植优势,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尖椒生产基地;食用菌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已形成纸房铁炉庄、柳格高赵店等一批食用菌生产专业村,种植户发展到15500户;今年沿扬子线新植速生丰产林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2、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一是兴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以中国农大和河南农大为依托,建成了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韩村高科技示范园和双庙民旗示范园等一批高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名优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17个。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明显、初具规模、效益可观的示范基地。二是健全信息网络。县农业局、科技局、蔬菜中心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了与农业部、全国部分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联网,及时向农民发布购销信息,依据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聘请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一年来,全县共聘请专家100余人次,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400余期,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重点推广了反季节瓜菜种植技术、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和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各乡镇还结合实际,多方聘请技术员直接指导生产,如瓦屋头镇聘请的山东昌乐西瓜专家,长期驻村指导弓棚西瓜种植,使瓦屋头镇西瓜种植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形成了区域产业优势。
3、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以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为全面推进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我们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财政政策、费用负担、风险补助、金融贷款、生产用地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同时积极探索“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运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县新增投资2.4亿元,新建、扩建、在建各类龙头企业27家,全县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9家,其中申氏菇业公司、清阳针纺制品公司、宏海面粉公司、**县种子公司、百司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8家企业被命名为市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置劳动力近万人,带动生产基地30万亩,农户8万户。申氏菇业公司通过联办基地、培训技术、回收产品的形式与全县5000多农户签定了回收合同,建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县粮食购销服务公司,与农户签订优质麦收购合同,带动20万亩的优质麦种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4、抓流通,创品牌,以市场促动农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流通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销字当头,营销开路,先后在大宗农产品生产区和销售区建成了仙庄辣椒批发市场、马庄桥蔬菜批发市场、阳邵乡苹果批发市场等26家农产品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327.5万元,占地面积519亩,年交易额1.9亿元。积极发展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共创办各类民间合作经济服务组织38个,资产总额515.3万元,入会会员2万人,充分发挥了带动农户、连接市场的作用。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倡导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积极培育申报优质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酱菜、清晨茶巾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百斯特葡萄酒、冉峰乳制品、源丰蒜粉等市级农产品品牌,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空间,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
5、强化组织领导,以政府服务驱动农业结构调整
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调整了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特别是对“三色”农业实行了“四个一”管理,即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二是责任制推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层层分解目标到乡(镇)和有关部门,落实到人,保证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健康运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信息、资金、物资、运销等服务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都拿出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分工负责,通力合作,搞好服务,共同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今年以来,我们尽管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农产品档次低,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能力弱,产品多是粗加工,半成品,形不成自己的品牌,效益低。
三是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对外面的市场信息捕捉不及时,不能科学指导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另一方面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四是部分乡(镇)村、农户思想观念滞后,没有从以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农民的自身素质较低,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导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发展不平衡。
针对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紧紧抓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深层次战略性调整。坚持立足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着力开发前景好的产品和产业,坚持不懈,在精、细、强、大上做文章,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优起来。坚持走培育特色农业的路子,逐年压缩劣质低效的粮食种植面积,建立富有本地特色,区域优势的农业经济新格局。同时,搞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继续培育壮大优质小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养鸡、养猪等种、养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和出口创汇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形成新的农民认可的增收新亮点。
2、牢牢把握产业化发展和增强竞争力这个关键,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加入WTO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致力于龙头企业培育、利益机制建立和营销网络营造三个主体环节。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促使一大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公司 基地 农户”和“市场 经纪人 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新营销方式,早日使我县农产品进入超市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商品率。
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实施无公害生产战略。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推行农产品品牌管理,要象抓工业产品一样,狠抓农产品的产品优势,稳步实施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战略。
4、切实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完成**农业信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农业信息网络,实施“三上网”工程,推动乡乡上网,村村上网,户(指种、养、加大户)户上网进程,争取明年17个乡(镇)要全部实现微机联网,并使网络向规模场、重点养殖、种植大户延伸。同时,还要大力抓好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有效地服务指导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县农业局
二OO五年十二月五日

2020年气化厂“两风”建设工作总结


哈尔滨气化厂“两风”建设工作总结

我厂开展“两风”建设工作以来,经过近两个月的认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我厂“两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 我厂“两风”建设工作的基本状况

在我厂“两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中,共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准备动员阶段。早在4月下旬,总厂党委一班人就坐下来认真学习了省委“两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重点学习了宋法棠书记的重要讲话。总公司党委对“两风”建设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之后,我们考虑到“两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及我厂生产紧张,点多线长,各基层单位工作特点不一致的具体情况,没有急于发动,而是进行先期精心工作准备。成立了以姜殿臣同志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两风”建设工作办公室,下设指导、宣传、综合三个职能组。认真制定了总厂“两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了“两风”建设办公室及各职能组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列出了我厂“两风”建设工作推进时间表。总厂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了包片负责制,6名成员分别包了19个单位,并设了6名联络员。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全厂副科级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传达了上级领导讲话精神与文件精神。宣读了总厂“两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厂党委书记姜殿臣同志在动员大会上做了动员讲话。讲话指出了我厂“两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确了工作重点,对工作当中应把握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全厂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全厂共召开多层次动员会议20次,制定工作方案20个(其中总厂1个,基层单位19个)这一阶段的工作为全厂的“两风”建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与思想保证。二是学习教育阶段。总厂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在学习省委“两风”建设会议传达提纲和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讲话的基础上,5月21日,又利用一下午时间组织中心组学习,观看了“两风”建设工作录像片,就总公司下发的理论考试题进行了辅导学习和讨论。5月27日,又利用一天的时间进行学习。先后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和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宋法棠、杨永茂讲话及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部长康健同志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十六大报告的相关章节及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的讲话进行了辅导讲解。厂领导班子成员认真作笔记,每人都写出了三篇学习体会文章,姜殿臣同志写出了四篇学习体会文章。在总厂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各基层单位根据总厂下发的学习资料,先后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总厂还下发了学习复习题,要求科级以上干部全部掌握,职工必须掌握前三道题。5月28日,全厂共设立了22个会场,对厂副科级以上干部349人进行了考试,总厂领导班成员参加了本次考试,我们对考试情况进行了专题录像,经过阅卷,考试平均分数在95分以上。与此同时,派出了检查测试组,对当班在岗职工进行口头测试,回答正确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总公司下发的考试卷,由副处以上干部认真答卷后上报总公司。三是查摆问题阶段。总厂先后组织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与劳模、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干部职工和非党人士召开了五个座谈会,认真查摆问题。各直属单位先后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32个,所有与会人员都认真准备了发言材料或发言提纲。全厂共查摆出各种问题69条,经过整理梳理出32条。在接到总公司电话通知要求厂党委班子为总公司党委班子“两风”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之后,厂党委班子坐下来认真讨论,共提四条意见和建议,并上报给总公司。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是查摆问题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厂党委成员分别参加基层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一同交流情况,查摆问题。6月7日,总厂党委班子在认真准备的前提下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与会成员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开展了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总公司党委书记尹燕华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总厂班子的民主生活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查摆问题阶段,总厂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下发了“两风”建设意见表200份,收回170份,经统计列出了各项指标的百分比。我们还设计了总厂“两风”建设调查问卷,下发给供销处、机动处、计量处有联系的客商客户,共发出80份,发给了30个相关单位,大部分返回,反映很好。“两风”办开办了“两风”建设大事记。四是认真整改阶段。对于查摆出来的各类问题,总厂党委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整改。针对查摆出来的比较集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总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规定》、《关于修旧利废的若干规定》、《关于在科技实业总公司实施干部聘任制试点的决定》。各窗口服务单位先后制定公布了《职工医院五项服务承诺》、《供销处服务承诺》、《供销处销售科服务承诺》、《罐区服务承诺》、《宾馆及驻哈办事处的服务承诺》等等。对于一些政策性较强,我厂近期不能解决的问题,也都落实了责任部门与整改期限。总厂领导班子成员也都在厂报上郑重承诺,自觉接受职工监督。五是总结经验收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严格按照总公司制定的检查验收标准,先在全厂各基层单位开展自检自查,总厂组建了验收班子,对各基层单位的“两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验收。总体上看,全厂各单位都能按照厂党委的工作方案开展工作。工作抓得细、实、不走过扬。可以说我厂的”两风“建设工作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我厂“两风”建设工作的主要收获

加强“两风”建设,是省委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的要求,集中解决全省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又由于它是在我厂面临俄气入哈的挑战,企业要加快发展的形势下进行的,所以得到了全厂上下一致的认同。我厂“两风”建设工作,由于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两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厂把解决个别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作为加强“两风”建设的一个重点。通过深入查摆问题,查出了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滑坡,不思进取,工作劲头不足,缺乏责任感等问题。这些不良精神状态,制约了我厂各项工作的推进。各单位通过深入学习,认真座谈,广泛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目前,全厂上下正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充足的干劲,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之中。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 也是“两风”建设工作的主要收获。

第二,通过“两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了用人机制的改革。

应该说我厂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问题上是比较谨慎,严格按政策办事的。近年来选拔任用的一些基层干部,工作都比较务实,反映比较好。但是,我们在干部制度改革上,步子迈得不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机制。通过“两风”建设工作,我们真正提高了干部制度改革意识。充分认识到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采取领导干部聘任制,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实行试用期,工作岗位与劳动报酬挂勾等措施,要在干部的提名和推荐上,在干部考察上,在干部管理监督上,在建立和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机制上取得突破。决定先在科技实业总公司搞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厂推开。要正确把握政策原则,保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为工厂培养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更好地推进我厂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通过“两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措施。党内批评,只要是从工作出发,从善意出发,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以前做得不够。在本次“两风“建设工作中,通过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增进了班子的团结,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总厂党委民主生活会,在认真开展自我批评的前提下,成员之间也开展了积极的负责任的批评,消除了工作中的误解,增强了工作合力。造气分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针对成员之间以前协调沟通不够的情况,开展了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开了思想疙瘩,并决定每天早7点先开班子工作协调会,再开调度会,从而保证了工作的协调一致,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通过“两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约束机制。

不久前召开的中纪委二次全会,专门部署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在“两风”建设工作中,我厂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抓禁止“五风”工作,即禁止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进入消费娱乐场所,借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问题。我厂出台了《关于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的具体规定。同时,深入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项规定》。目前,全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进一步筑牢了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用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基本杜绝,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我约束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制度建设,监督约束机制更加完善。

第五,通过“两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形成了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窗口单位服务意识普遍增强。

从整体上看,我厂的工作作风主流是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存在工作作风不深入,不扎实,办事拖拉等现象。通过“两风”建设工作,推动了我厂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现在总厂机关深入基层的多了,浮在上边的少了;早晨四点钟深入工作岗位检查巡检的多了,不出办公室的少了;想实事、干实事的多了,工作拖拉的少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各窗口单位提高了服务水平,形成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务实作风。职工医院、供销处、罐区、宾馆、驻哈办等单位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服务意识普遍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实践充分证明,加强“两风”建设,不仅是正确的,及时的,而且是成功的,卓有成效的。

三、我厂“两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与主要特点

“两风”建设工作所以能取得较好成效,主要是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纵观“两风”建设的全过程,总结各单位所创造的基本经验,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认识明确,启动快。总厂召开动员会后,各单位迅速启动,在最短时间内传达贯彻总厂会议精神,并统一了对“两风”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两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落实省、市委决策和部署的需要,是加快企业发展创新的需要。各单位纷纷制定方案,落实工作计划,全厂上下迅速掀起了一个“两风”建设的高潮。二是领导重视,落实细。总厂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单位快速组织实施,将“两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两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职能组高效运转,短时间内把全厂的活动组织开展起来。党委宣传部发挥媒体优势,不断加强宣传工作,保证广播、电视、报纸每天都有“两风”建设的专题新闻,在全厂形成了浓烈的舆论氛围。各单位严格按照总厂要求快速推进。生产一线单位生产忙,检修任务紧张,仍能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安全生产与“两风”建设两不误,使全厂“两风”建设活动开展得条理清楚,紧张有序,健康顺利。三是边查边改,效果好。查摆问题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即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函深入查摆;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集中查摆及各级班子以身作则带头查摆。这次查摆的问题虽然数目不多,但很集中,很深刻。仅就总厂召开的五个座谈会来看,共查摆问题69条,归纳整理为32条。内容涉及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管理制度,工作作风建设,企业管理与发展等。这些都是事关大局的问题,提的很中肯,很有建设性。总厂针对这些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加以整改。各分厂也针对“两风”建设中提出的问题边整边改,例如,对于损失浪费现象,机修分厂党支部从一根电焊条抓起,制定措施,杜绝浪费。在“两风”建设中,一次水厂要个急件,当时下整料是可以的,但副厂长王士荣带人从边角料当中找材料,既保证了质量,完成了任务,又避免了损失浪费,这样的现象其他单位还有很多,这是“两风”建设为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四是摆正四个关系,实现四个结合,用“两风”建设工作推动其它工作的发展。即:“两风”建设与防治“非典”的关系;“两风”建设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两风”建设与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两风”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实现了上述四项工作的紧密结合,因此,防治“非典”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企业发展项目进展顺利。虽然我厂“两风”建设工作起步稍晚,但是认识高行动快,工作比较细,“两风”建设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作为阶段性的工作“两风”建设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我们绝不能满足,还应该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各单位工作发展的不平衡,质量也不尽一样,一些单位的民主生活会还存在自我批评多,互相批评少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改正。总之,“两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巩固本次“两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把在“两风”建设中所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用在干事业、促发展上,为完成我厂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20年煤矿矿机电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同志们,你们好!
时值阳春,万物萌发,乘着“两会”和“保先”教育的东风,皖北煤电集团机电工作现场会在一片春色中召开了。在此,我谨代表祁东矿(机电科)就我矿机电管理的一些做法、思路和设想,向大家作以汇报。
大家知道,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质量达标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今年以来,全国煤炭行业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恶性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机电管理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进入05年,我们结合机电科工作实际,制定了“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强化机电的精细化,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实现机电全面达标”的战略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全科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季度主绞累计提升原煤62.2万吨,副绞累计提矸等6万余车,机电事故率大幅度下降,有效杜绝了重大机电事故的发生,并消灭了轻伤人身事故,现将机电工作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总体来说,我们一靠局矿领导,二靠全科员工,三靠团结拼搏,四靠精细运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全面实施“六、一、六”机电管理工程,推动精细化管理
进入05年,我们机电科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特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机电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在机电管理上全力推行实施“六、一、六”机电管理工程,即六抓、一设立、六强化:“六抓”是一抓安全,六亲不认;二抓质量,细致入微;三抓消耗,斤斤计较;四抓纪律,铁面无私;五抓创建,持之以恒;六抓生产,万无一失。“一设立”是设立岗位创新基金。“六强化”是强化领导,带头示范;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强化管理,精细运作;强化分配,公平公开;强化定额,优化组合;强化载体,营造氛围。“六、一、六”机电管理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使机电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了机电科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机电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工程,发挥人才效益,努力打造一流的机电管理队伍
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因素,高素质人才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益。首先我们对全科所有的大中专学生和管理干部进行了摸底排查,了解他们所学专业,针对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各人定位。对技术好能力强的同志及时提拔到技术岗位或领导岗位上。机电科定期召开技术人员例会,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以便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机电科定期不定
期安排技术人员转岗轮换,以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集思广益、学习锻练,达到一专多能。这一人才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人才效益,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大大提高了机电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打造一流的机电管理队伍奠定了基础。
三、保运转、创达标,双管齐下,以61集运巷为突破口搞好质量达标工作
进入05年以来,全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保证安全运转、搞好生产服务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质量达标工作。1~3月份累计提升原煤62.2万吨,累计提矸6万余车,质量达标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三个月来,围绕61集运巷质量达标工作,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61集运巷情况之复杂、条件之差,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大家知道,祁东矿井下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五大灾害俱全,是整个皖北地区少有的。加之又经历了20xx年底的那场大水,井下巷道变形严重,鼓底、片帮、塌方、掉顶现象随处可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61集运巷就是这样一条伤痕累累的巷道。该巷道担负运转的6115采煤工作面运输任务,由于采面布局不合理,水患频繁,无法彻底排除,导致该巷道经常拉湿煤、水煤,造成巷道积水积污严重,即使班班清理也无济于事。往往是上班清好了到下一班又恢复了原样。这种情况不但增大了员工劳动强度,还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61眼口电缆成蜘蛛网,防尘管路锈蚀严重并波浪起伏,就是这样一条巷道,就是这样一种现状,我们下决心要把它打造成井下质量达标的示范巷道,这令好多人不能理解。有人甚至说,像61
集运巷这样的巷道,能勉强维持运转就不错了,要打造成质量标准化巷道,简直不可思议。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条件虽差,但标准不能降低,我们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机电科制定皮带机运行工作标准即:“六条线一个面”和煤矿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去施工,力争打造出皖北矿区一流的质量标准化机巷。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拼搏,我们愿望实现了。如今的61集运巷已是旧貌换新颜:电缆悬挂一条线,风水管路一条线,照明灯具一条线,皮带运行一条线,杠杆“h”架一条线,标语悬挂一条线,整个皮带机一个面。仅三百多米巷道就设置了四个沉淀池,35个横水沟,从而使巷道地面清洁,机电设备整齐完好,员工精神面貌良好。在搞好环境治理的同时还注重加强设备的改造,对皮带机喷雾洒水控制装置进行改进,由原来的人为手动闸阀控制改为自动控制,仅在洒水喷头加装一只电磁阀,而不增加其它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喷雾洒水自动化,从而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改善皮带机的工作环境。
在搞质量标准化过程中我们

主要是运用两个词“奖励”(表扬)与“罚款”(批评),对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扬,对表现较差工作不积极进行罚款和批评。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落实到位,优化方案,严格标准,从而使我矿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
61集运巷达标创建的成功,是与我矿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及各单位的通力协作分不开的。
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靠一个单位或一部分人的单打独斗
是很难做出成绩的。它需要相关单位通力协作才能做出成绩。我们通过内抓外协,与兄弟单位加强联系,协调配合,象61集运巷质量达标工程的清理卧底工作和其它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全科各队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毁坏巷道的修复和运输轨道的改造铺设,分别得到了修护区和运输区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可以说没有大家的通力协作就没有61集运巷达标创建的成功。
在达标创建工作中,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大到一台设备的安装摆放,一根电缆的悬挂,一根轨道的铺设;小到一只灯具的安装,一副电缆勾的吊挂,一个固定孔的定位,都要求专人负责,对每一个拖滚,每一个h架,每一个杠杆,每一个水沟,每一个沉淀池,每一根水管进行编号管理,力求做到精、细、准,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要求三班员工精心操作,认真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保持巷道环境卫生清洁。在环境质量标准化工作中,我们注重培养员工的“四一精神”,即一团棉纱、一只刷子、一把铲子、一把扫帚,以便随时随地,擦去设备上的灰尘,刷掉管路上的锈迹尘迹,铲起巷道里的落煤,扫净地面上的脏污。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地都能认真工作,把质量标准化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使该项工作做到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在“不变”中求“变”,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同时教育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参加争创青年示范岗、党员示范岗活动,争当服务明星,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转变作风,务虚求实,质量达标,全面展开
1、机电科工作作风。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机电科独特的工作作风。即:端正思想,以身作则,雷励风行,注重实效。
2、工作方针。制定了机电科“严、堵、恒、新”的工作方针即是:严格管理,堵塞漏洞,持之以恒,求实创新。
3、“五一”作风,即:一个本子、一杆水笔、一把尺子、一只石笔(或粉笔)、一套工具。为把我矿的机电管理工作和质量达标工作,真正做精做细,我们要求全科管理干部,把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拉下面子,放下架子,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特别要求付队长以上干部,下车间,跑现场要随身携带一个本了、一杆水笔、一把尺子、一只石笔(或粉笔)、一套工具,以便在现场发现问题,能用水笔记在本上,用尺子量出数据,用石笔(或粉笔)划上记号,如确实需要可随时拿出工具排除机电故障处理问题或及时检查问题。这样有利于迅速及时地消除隐患,从而大大降低事故率。
4、质量达标,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稳步推进
61集运巷达标创建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它使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只要有领导的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做的更好。机电科牢固树立“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的思想,紧紧围绕“质量标准化年”,定目标、抓落实。从元月份开始,我们以条件最差的61集运巷为突破口,打造61集运巷、四采区变电所、
主大巷风水管路等“三大靓点”,带动全科各范围,并以此为基点,全面铺开,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辐射,在全科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大搞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热潮,真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四大件队在强化正常检修的基础上,对日检、周检、旬检、月检、季检等巡回检修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要求检修人员做到”五勤”勤看、勤摸、勤听、勤维护、勤保养,落实谁检修、谁签字、谁负责制度,大大增强了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力争让机电设备“零缺陷”运转;机械化队在服务好采区生产的同时,认真做好各皮带运输系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班组互比互学的“干标准活、上标准岗”活动,让质量标准化工作深入人心。特别是在61集运巷质量标准化工作中,该队积极动员,广泛发动,队里许多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延点,集中精力打硬仗,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把总长三百多米的61集运巷由过去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六条线一个面”的靓点,电管队针对高瓦斯双突矿井的用电管理要求,以确保“供电安全”为目标,不断加强对井下电器设备的管理,彻底消除电器设备失爆现象的发生,并以四采区变电所样板,不断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安装队在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合理分工,优化组合,精心施工,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达到高标准,让领导放心,让使用单位满意。为确保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到实处,科领导在带头学习集团公司机电质量标准化新标准的同时,积极组织全科员工进行学习,对照标准找差距,并认真结合机电科实际,制定了高标准,严要求地标准化工作精细化运作
模式,目前我矿的机电质量达标工作,已从61集运巷、四采区变电所、主大巷风水管路到东胶机巷、中央机巷、32变电所,、中央变电所、中央大泵房全面展开,正稳步推进。
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机电

管理工作搭建有序、高效的平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基础,没有好的基础,好的质量,机电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我矿领导高度重视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年初职代会,就把05年确立为“质量标准化年”,全力打造“平安祁东、高效祁东、文明祁东”。我们机电科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局矿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技术、装备、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保证,生产局长邓西清和矿长黄成华等矿领导亲临现场进行督察指导,给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分管矿长黄晓东和机电处长孟凡功等领导曾多次检查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和问题,党委书记杨保禹、生产矿长高大军、安全矿长余保成也是如此,并为机电科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施展的空间,搭建了有序、高效的工作平台。
质量达标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既需要自身付出最大的努力,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方方面面的协作。在61集运巷达标创建期间,集团公司及我矿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井下达标工作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同时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了及时的协调和解决。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推动了达标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机电现场会在我矿的召开是对我矿的鞭策
这次机电现场会的召开,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斗志,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矿机电管理和质量达标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今天,集团公司机电现场会在我矿召开,这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更多的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只是在质量标准化工作上迈出了一小步,做出了一点成绩。应该说,我们祁东矿是一个新矿,质量标准化基础还很薄弱,“欠帐”较多,和其他兄弟矿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奋勇直追、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把质量标准化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到持之以恒,常抓常新,一定能迎头赶上,并能形成具有祁东特色的机电质量标准化矿井,为祁东矿实现“一矿两井、年产400万吨”的目标,做出我们机电科的贡献。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