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0

县精神文明创建年终总结。

当学习或者工作结束时,我们通常会使用到总结报告。写总结可以推动我们的工作向前不断前进。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就越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每一份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它们的价值也是巨大的。那么我们如何动笔写一篇总结报告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县精神文明创建年终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县精神文明创建年终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突出重点抓创建,精神文明谱新篇--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198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州“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下发了以抓好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展学雷锋和“创营业员”活动。1985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1个文明单位和1个文明村、64个先进集体,表彰了519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这标志着漾濞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20年来,彝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4个阶段,全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群星灿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全县人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0年来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XX年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49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户”(文明户)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 在以“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创建领域。1999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召开后,我们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十文明户示范村、示范性文明学校、示范性科技村、示范性文化站、示范性团支部”的“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到XX年全县有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 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文明户创建作为文明村创建重点,并将其纳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评选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五保户和常年外出户外农户参评率从1999年的35%,增加到XX年的95.9%,十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XX年的1757户。“十文明户”创建活动,基本涵盖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1984年3月起县里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意见》、《**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占很大的份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 20年来,先后进行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各项政策的教育,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动,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一种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文明要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通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明熏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全县共有700多名选手参加,影响很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广度、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邪教”“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等多种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XX年9月,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的切入点,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结合点,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培训骨干3000多人,形成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广泛进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基本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县形成学《纲要》、守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XX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化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宣传文化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文明委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配合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提出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此工程是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决定在西部地区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我们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于XX年争取到“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该工程XX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文明办、省、州资助24.5万元,县乡投入35.5万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同时对改善我县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99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XX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XX年开始,加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力度,选择若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办“宏志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XX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我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3人,到XX年底我县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5名、高中生4名,资助金额共12.4万元,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云南大学1名、云南师范大学2名。4名高中生就读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XX年7—9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到我县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喜爱歌舞、能歌善舞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以县城为中心,以节日为重点,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老、中、青和各民族文艺队、各民族打歌队等不断涌现,不断丰富发展,在继承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表演现代歌舞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磁铁一样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观看,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桥梁和纽带,营造了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以人为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文明的种子洒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20年的努力,**彝族自治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年终总结


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198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州“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下发了以抓好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展学雷锋和“创营业员”活动。1985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1个文明单位和1个文明村、64个先进集体,表彰了519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这标志着漾濞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20年来,彝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4个阶段,全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群星灿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全县人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0年来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XX年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49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户”(文明户)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 在以“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创建领域。1999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召开后,我们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十文明户示范村、示范性文明学校、示范性科技村、示范性文化站、示范性团支部”的“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到XX年全县有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 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文明户创建作为文明村创建重点,并将其纳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评选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五保户和常年外出户外农户参评率从1999年的35%,增加到XX年的95.9%,十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XX年的1757 户。“十文明户”创建活动,基本涵盖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

1984年3月起县里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意见》、《**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占很大的份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 20年来,先后进行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各项政策的教育,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动,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一种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文明要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通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明熏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全县共有700多名选手参加,影响很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广度、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邪教”“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等多种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XX年9月,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切入点,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结合点,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培训骨干 3000多人,形成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广泛进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基本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县形成学《纲要》、守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XX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化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宣传文化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文明委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配合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提出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此工程是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决定在西部地区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我们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于XX年争取到“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

该工程XX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 6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文明办、省、州资助24.5万元,县乡投入35.5万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同时对改善我县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99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XX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XX年开始,加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力度,选择若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办“宏志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XX 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我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3人,到XX年底我县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5名、高中生4名,资助金额共12.4万元,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云南大学1名、云南师范大学2名。4名高中生就读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XX年7—9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到我县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喜爱歌舞、能歌善舞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以县城为中心,以节日为重点,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老、中、青和各民族文艺队、各民族打歌队等不断涌现,不断丰富发展,在继承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表演现代歌舞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磁铁一样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观看,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桥梁和纽带,营造了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以人为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文明的种子洒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20年的努力,**彝族自治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突出重点抓创建,精神文明谱新篇--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198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州“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下发了以抓好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展学雷锋和“创最佳营业员”活动。1985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1个文明单位和1个文明村、64个先进集体,表彰了519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这标志着漾濞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20年来,彝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4个阶段,全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群星灿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全县人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0年来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2004年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49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户”(文明户)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 在以“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创建领域。1999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保山召开后,我们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示范性文明学校、示范性科技村、示范性文化站、示范性团支部”的“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到2004年全县有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 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作为文明村创建重点,并将其纳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星级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评选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五保户和常年外出户外农户参评率从1999年的35%,增加到2004年的95.9%,十星级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2004年的1757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基本涵盖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1984年3月起县里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意见》、《**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占很大的份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 20年来,先后进行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和 “”重要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各项政策的教育,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

动,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一种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文明要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通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明熏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全县共有700多名选手参加,影响很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广度、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邪教”“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等多种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2001年9月,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切入点,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结合点,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骨干3000多人,形成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广泛进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基本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县形成学《纲要》、守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2004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化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宣传文化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文明委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配合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提出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此工程是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决定在西部地区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我们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于2000年争取到“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该工程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文明办、省、州资助24.5万元,县乡投入35.5万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同时对改善我县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99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2000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2002年开始,加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力度,选择若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办“宏志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2000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我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3人,到2004年底我县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5名、高中生4名,资助金额共12.4万元,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云南大学1名、云南师范大学2名。4名高中生就读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2004年7—9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到我县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喜爱歌舞、能歌善舞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以县城为中心,以节日为重点,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老、中、青和各民族文艺队、各民族打歌队等不断涌现,不断丰富发展,在继承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表演现代歌舞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磁铁一样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观看,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桥梁和纽带,营造了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以人为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文明的种子洒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20年的努力,**彝族自治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3年精神文明创建年终总结


党城湾镇是自治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现辖有2个社区,5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86人,2558户。现有耕地近万亩,人均3.5亩。镇党委辖有8个党支部,党员220人,其中男党员134人,女党员86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的大力指导下,镇党委紧密结合我镇实际,立足全局,以“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线,坚持创建不松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先后镇党委、政府被市委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甲级无毒乡镇”、市级“双拥模范乡镇”、“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一、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保证

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的战斗核心。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保证。因此首先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是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立足点、出发点。一是实行党委班子分工和包挂制度。为使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经镇党委会研究决定,班子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同时包挂各村、社区,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一岗三责”,即一手抓社区工作,一手抓农村工作,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其次抓好政策理论学习、班子团结、转变作风三个环节。坚持了每周一、三、五政治理论学习和每月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并经常不断地组织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自己分管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撰写了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严格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了领导班子廉洁的约束力;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各显其能打开了良好局面。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班干部的廉洁自律。坚持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经常教育和引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在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下功夫,并带头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和《党员权力保障条例》以及中纪委的各条规章准则,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抓廉政建设。

二、拓宽路子,创新机制,加快经济发展

党城湾镇是肃北县最大的镇,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不发达,矿山企业少,发展后劲不足,尤其下辖的5个农业村,同样面临着“三农”问题,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党城湾镇经济腾飞摆在了镇党委面前,经过深思熟虑,科学决策,认真落实,真抓实干,党城湾镇经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镇党委按照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以发展“三品一效”和“两高一优”为目标,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新产业替代老产业,以规模种植替代传统种植,以高效农业替代高产农业。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草比例由去年的39:43:18调整到今年的38:46:16,洋芋种植面积达到2481.64亩,总产量达7444.92吨。仅此一项比去年增收37.31万元,“党城洋芋”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蛋蛋”;舍饲养殖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而且价格稳定,市场看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按照“牧区产羔、农区育肥、农牧结合,优势互补”的思路,在原有舍饲养殖暖棚136痤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增加13户,让广大农民“赶着牛羊奔小康”;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洋芋种植,舍饲养殖,农作物流通等各类专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地联接起来,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狠抓项目建设。我镇把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创业环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不断推进的机遇,争取和用活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拟建项目的讨论、论证、申报立项工作,调动全镇上下齐抓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已考察论证项目16个,其中党城湾镇5000亩优质无公害洋芋项目已列入全县兴边富民项目,党城湾镇300座沼气池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被列入全县扶贫开发项目。年加工2000吨的东山村洋芋淀粉厂、出栏4000头的青山道村养猪场,3000只的獭兔养殖场已投入生产。这些项目将对人民生产、生活起到实质性改善。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镇党委紧紧抓住党城湾镇是肃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努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全镇第三产业已发展到356户,劳务输出399人。四是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今年,启动了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举办大型科技培训班3期,散发科普资料2000余份;组织农民科技致富能手到安西等地观摩学习,求取真经;确定了1个科技示范点和4个科技示范户,并进行了挂牌命名;与甘肃省高新农业科技研究所合作,引种、试验“太空”黄豆6亩。通过以上措施,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率和贡献率,从而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308.6元。

三、扎实工作,稳步推动社区发展

把巩固提高示范成果、拓展服务领域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四大战略,强化意识,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下岗职工协调解决下岗就业资金12万元,为45名下岗职工担保小额贷款10万元,为824名困难居民申报最低生活保障金。为24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工作岗位。清运城市垃圾800余吨,清理公厕25所,保持了城区清洁卫生。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居民生活。同时,社区以“党员为大家,情洒千万家”便民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了“包一个楼院、包一片环境卫生、包一名失足青年、包一名孤寡老人、包一个困难户”的“五包”活动。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散发法制宣传资料2000余份,推进了依法治镇进程。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党城湾镇党委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精神文明模范镇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春节期间我镇组织了6个社火队近800余人参加了全县社火汇演比赛,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既丰富了城乡群众节目生活,又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开了好头;在三八节、五四节期间,举行大型文体活动,表演文艺节目47个,参加人员5000余人次,各村社区举办文体活动,参加人员4000余人次,同时表彰奖励了好婆婆、好媳妇、科技致富女能手、优秀团员、优秀团干36名,促进了群众观念转变;举办了“春耕杯”文体活动,5个村2个社区组织了7支参赛队、400余名队员参加了比赛。镇党委,政府表彰奖励获奖参赛队与参赛人员,活动丰富了全镇人民文体生活,激发了群众健身意识。

镇党委在深入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继续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同时,进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共有78名党员竞争上岗,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于成绩突出,今年镇党委被县委评为全县优秀党委,城关村、巴音社区被评为全县优秀党支部,镇党委书记严虎同志被评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有1名党员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五、立足机关社区职责特点,创新载体,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在此次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镇党委把深入基层为民实事,办好事做为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落脚点,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镇机关以开展“三个一”活动(与弱势群众结成一个帮扶对子,为发展提一条合理性建议,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一件好事实事)和“三争三送三帮带”活动(争做模范公仆、争当优秀党员、争创党员示范岗;为思想守旧的群众送观念、为致富无门的群众送技术、为家庭困难的群众送温暖;每个班子成员帮带一个发展项目、每个领导干部帮带一个村、每名机关党员帮带一个困难户)为载体,组织和动员机关党员干部职工110人次深入困难农户帮助做好秋收工作;筹建5万元,对4个行政村的机井设备进行了维修更新;多渠道筹措资金9648元,解决了部分困难农户的生产、生活和子女上学等困难,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之中。投资6.7万元修建了镇司法所办公室;落实兑现了全镇2万元独生子女奖励费;多方筹措并向上争取共拿出近5万元慰问和看望了贫困户和困难户家庭71户;经多次向政府汇报,镇党委、政府为离职居委会领导落实了每一个工龄年100元的生活补贴共计1.1万元;经协调争取落实7000元,掏挖城关要支渠700米;协调解决居民区150米的道路铺垫工程,配合县城建部门,为社区安装了垃圾箱51个,组织修建平房区垃圾池4座,清理环卫垃圾点20处,改善了社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当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我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这是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我镇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全市文明城区的创建标准相比,尤其是与外县市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乡镇的目标相比,我镇在创建工作上仍有不少的差距:

1、居(村)民文明素质和文明城区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乱穿马路,不守秩序;乱扔东西,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当说,这两年居(村)民素质总体在提高,相对于过去,群众的文明意识建立了,但自觉性还不够。

2、在各类创建中软件建设不够扎实。各行政村在创建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注重硬件建设,缺少软件建设,创建工作群众参与面不广,缺乏内涵,缺乏创新。

3、各村、社区创建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援助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村)民的公民责任和公益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2006年创建工作目标计划

1、要进一步深化对文明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业务工作融入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为我镇创建文明乡镇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要狠抓薄弱环节,注重长效教育管理。我们将对照市级文明单位标准,在已有的基础上,认真查找问题和差距,把创优美环境、提高居民素质、优质服务、优秀业绩作为永恒主题,把为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准尺。

3、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平时,注重长远,注重长效管理,自觉地把文明创建任务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以一流的精神风貌,一流的工作干劲,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精神文明年终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