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业务能力提升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6.15

总结: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工作时间是过得最快的,我们的工作即将迎来新篇章了,结束的工作我们可以仔细进行总结,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得失和成绩;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总结: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总结: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比较欠缺,认识水平有限,掌握的词汇不够丰富,对词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很难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中往往出现不少语病。因此,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就此浅谈几点有关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想法: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幼儿随意地说,无目的地讲,而是让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环境里轻松快乐地学习语言。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多是通过故事、游戏等生动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又对幼儿组织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提问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是开拓幼儿思维的好方法。但如果没有很好的活动气氛,幼儿可能会有一种惧怕心理,而如果采用引发讨论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效果则大不一样。我们要循循善诱,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有问题可问,有话可说,当幼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时,教师可不必马上回答,而是把问题交给大家,以激发孩子们更大的热情,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而其语言能力也会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我们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我们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主动地、积极地

表达他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我在开始从事幼儿教育时,往往不敢让幼儿选择自己的游戏,认为一放就乱,通过多次实践,我明白了活不是散、乱,不是幼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规则约束,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活动的内容有规则有秩序地让幼儿愉快地加入到游戏当中,在游戏中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娃娃家、快餐厅、小医院、图书角、理发店等游戏区域内,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语言表达机会,同时又体验了愉悦的情绪。另外,我还通过组织语言活动,让幼儿充当其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验角色行为及其心理过程,这是孩子乐意接受的,他们会非常投入,完全沉浸到角色当中,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语言接连不断,幼儿在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我们应关注幼儿的想法,

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四、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幼儿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的语言可为幼

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积极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注意力和观察力

是决定一个人口语表达是否丰富生动的关键因素。幼儿一开始,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观察机会,然后逐步培养其兴趣,逐步锻炼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一些常见植物,如大蒜、豆类、菜根类、种子类,并让幼儿亲手实践,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专注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习按特点的类别加以比较等等,实践证明,这样能使幼儿在观察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将口头表达的技能进一步朝有条理的方向发展。

六、渗透于各领域,扩大语言发展范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是语言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无须过多考虑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随机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

1、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数学教学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不同,它没有许多优美动听的语句以及丰富

的词汇,但却需要幼儿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 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来说,数学活动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数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数学的知识。如幼儿学习4以内物体的点数,我设计了一幅图,上面有四只小白兔,让幼儿说说它们在干什么?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幼儿会说:有的小白兔在采蘑菇,有的小白兔在玩,有的小白兔拎篮子,有的小白兔在休息。草地上一共有4只小白兔。它们玩得真高兴。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它们的学习兴趣。

2、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信息交流主要包括描述和讨论两种方式。幼儿在描述

和讨论中既可以提出自己饿观点和想法,又可以交流自己的探索、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以及从中获取的 情绪体验。如一幼儿经过观察问另一幼儿:这只鸡蛋为什么能立起来?这是幼儿之间发现现象的交流。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描述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幼儿学习用简单明确饿语言表达和描述科学发现。又如:幼儿在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小实验时,当水开了后,水壶里冒出了热气,当幼儿描述时说:水烧开了以后,就冒烟了。我们听了就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说法,说:水开了,就冒出了水蒸气。幼儿从这一活动就掌握了 “水蒸气”一词。因此,我们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随机丰富幼儿的词汇,逐步要求幼儿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句表达,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3、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语言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歌曲《小蚂蚁》,

主要讲述一只小蚂蚁看见一粒豆,想搬回家,可搬不动,后来想出好办法,请来朋友帮忙,一起搬回家。在学习这首歌后,我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把它改成一个故事,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我们在美术中,

可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在绘画和手工中,加进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教幼儿用橡皮泥做圆饼,我请幼儿配合手工的操作步骤编儿歌:搓搓搓,搓成一个小圆球,最后上下压一下。通过念儿歌,做手工,使幼儿动手又动脑,在顺利完成美术作品的同时,又能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在体育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兴趣很高,幼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

感。根据这一特点,在活动时,我先让幼儿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再请幼儿讲述并讨论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点;接着请幼儿练习,最后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做好这个动作的。这样,不但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而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讲出了各种活动的特点,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成人就应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综上所述,“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我们一定要把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早、抓实、抓好。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向上的说话气氛,消除幼儿说话时胆怯或忧郁不决的紧张情绪,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迅速成材奠定扎实的基础。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小编推荐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幼儿园工作总结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谈谈幼儿识字兴趣的培养


谈谈幼儿识字兴趣的培养

活动由来:

一次我用飞信给家长发信息,站在我身边的冯子轩小朋友看到了,竟一字不错的念了出来,我很意外,把他搂在怀里兴奋地说:“你能认识这么多字呀。”孩子天真自信的对着我说:“书上的字我都认识”。孩子的话顿时让我一直困扰的问题豁然开朗了。那就是我投放在活动区中的“因为……所以……”、“越……越……”等等一个个的造句词条一直无人问津的原因了,因为他们在认知积极性和能力方面比中班时增强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他们对认识文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已不满足于死板的空洞的造句游戏了。于是我调整了阅读区的内容,增加了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活动情况:

我将一些很简单、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的名字等汉字投放在语言区中,目的是让幼儿在玩中不断增加识字量,满足幼儿识字的愿望。汉字投放后幼儿的兴趣很高,都在找着自己认识的字,一边念着一边和其他幼儿炫耀着。今天冯子轩小朋友照例高兴地取来汉字卡放在了桌上,最初他只是在众多的汉字中寻找自己认识的一个一个的单个汉字,对认识的字大声自信地读出来,而当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就会把字随便放在一边。

子轩小朋友收拾好桌面上的汉字块,(此时我真想告诉他再玩会,也想直接进入)只见他换了汉字卡,又回到座位上,还是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对熟悉的汉字自信的大声念着,而对不认识的又将它放到了一边,我正踌躇着怎么样才能让他玩得尽兴时,他摆出了“小鸭”,高兴的叫我:“老师,小鸭”,我觉得机会来了,兴奋的夸他:“你都能组词了呀,看看哪个字还能和“小鸭”连起来呀,于是他又认真的找着。

找着找着又找到了“小鸭毛”、小鸭毛画”,最终拼出了“这是小鸭毛画”的句子,并认真的读着。

为了满足孩子的识字兴趣,最后教师还有目的的投放了与造句条相结合的汉字,投放了能造句的汉字和相应的图片,幼儿的兴趣更浓了。

活动后反思:

1、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活动需要,投投放适时的材料:大班幼儿的感知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好奇心更强,爱动脑筋,爱问问题,喜欢做有适度挑战性的事情,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此次将造句卡调整为投放汉字卡和六面汉字幼儿非常喜欢,它不仅满足了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和愿望,而且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调整了活动计划。

2、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在投放一种新玩具材料后,教师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了解到幼儿的活动需要和发展水平。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活动情绪。尤其在活动后的评价环节,老师还请付正轩介绍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更进一步激发了班上其他同伴对认识汉字的兴趣。而且在幼儿讨论汉字卡的玩法时,又出现了互相猜汉字和比谁找汉字快等玩法,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认识汉字的兴趣,而且在操作、交流、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活动材料的投放应灵活,要给幼儿探究的时间:幼儿活动材料的投放不是一定要紧随集体活动的进度而进行的,要给幼儿一个自己探索尝试的时间,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活动情绪,培养了幼儿做事的自主性、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鼓励孩子进行探索尝试,我一直坚信,并提醒自己“孩子你慢慢来”。

4、活动应随幼儿的发展不断延伸:随着活动的开展,应不断增加常用汉字的数量,图片等材料,让幼儿在拼玩汉字的过程中,对认识汉字、组词、组句、看图拼话等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小班角色游戏中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角色游戏中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好习惯影响人一生。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福。而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从幼儿个体分析,幼儿很好的掌握整理技能,有助于幼儿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等良好习惯;同时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和动作发展。其次从集体的需要来说,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作为教师无需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工作上。所以,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游戏是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是幼儿自主的、伴随愉快情绪体验的。角色游戏中材料丰富、幼儿实际操作多、人数少,对于养成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针对本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整理能力的培养进行简单交流与探讨。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整理能力现状

镜头一、娃娃家

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游戏环境模仿幼儿家庭生活的模式创设,使幼儿在安全、温馨的环境中自主、快乐的游戏。每次到游戏时间,孩子们都乐此不疲的拿着锅灶煮饭、给宝宝吃东西、摆弄新增加的玩具等。看到好看的蔬菜水果模型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地上切,切完后磨具刀随手放在地上。有时“妈妈”看到宝宝的衣服脏了,就把衣服脱下来扔在旁边。每一次“爸爸”都会带着围裙煮饭,游戏结束时为了第一时间出来就把围裙随意放在地上,锅碗勺子摆弄一地。整个娃娃家是一片狼藉。

镜头二、香香屋

香香屋是买各种好吃点心、饮料的地方,每一次开张都会有很多小顾客光临。服务人员都非常热心的帮助大家买到想要的东西。不一会功夫,只见餐桌上的堆放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和饮料。有的小顾客吃完后,食物就扔到桌上到其他地方玩;有些小顾客懂得东西多了要送回去,两位小服务员接过送回的东西后,直接放在空的地方。不一会儿,香香屋的柜台和餐桌上堆满了物品。只见原本放饮料的柜子上有很多饼干盒子、地上散落着蛋卷和夹心饼干、存钱盒子掉到了地上等等。

二、现状分析

1、幼儿方面:小班幼儿年龄偏小,对于事物概念模糊不清,以感性认知为主。缺乏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对于整理物品没有具体认知和意识。

2、家长方面

首先,大部分家长舍不得放手过多的呵护特爱,很多是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其次。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长大了慢慢就会了。另外,个别家长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弄的不好看不整洁,于是直接帮助孩子解决。

3、教师方面:

第一、小班幼儿模仿能力能强,有些教师自身的整理能力薄弱,拿过东西随手放在教室一角,没有做到正面的榜样作用。第二、教师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发生问题后再培养,要坚持一致不断监督引导。第三,每到游戏结束时时间紧迫, 不管孩子有没有完全整理好,要求孩子赶紧回位进行下一环节活动。

为此,引导小班幼儿逐步学会整理角色游戏的各种游戏材料,帮助他们快速掌握一些整理方法和要点,是游戏指导的一个重点,也是促进幼儿整理能力的最佳途径。

三、培养措施

1、培养意识 榜样示范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依赖形象生动的事物,良好习惯的培养光说教是不够的,要采取幼儿能够理解并易于接受的方法,激发幼儿整理玩具的情感,产生整理玩具的动机。例如:游戏前,教师可以利用干净整洁的环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帮助幼儿有意识地去关注材料整齐给人带来的美感,懂得干净整洁的环境带给的舒适和方便。然后在平时的游戏中注意引导幼儿比较整齐与杂乱的差别,在两种强烈的反差中,调动起幼儿整理材料的自主意识。

其次,游戏初期,教师应先稳定好幼儿的情绪,主动地去捡被幼儿扔得到处都是的材料,在幼儿面前整理好材料,同时邀请一些幼儿和教师一起把乱扔的材料收拾起来。如:“请帮老师把玩具放进柜子里,好吗?”;“看,玩具宝宝哭了,赶紧把它送回家吧”指导幼儿掌握基本的整理方法幼儿改掉了乱丢玩具或胡乱摆放的不良习惯。多用以鼓励正面的方法引导其积极主动地把玩过的材料放进玩具柜。教师适当的提出要求可以帮助幼儿增强控制能力。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特别是那些个性较强,习惯较差的幼儿更需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逐渐学习整理玩具。

2、形象图示 分类归放

幼儿的自主活动,极易受环境影响,环境是诱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角色游戏活动开展的基石。角色游戏中的材料都是种类丰富,数量多。每次幼儿拿过玩具不记得从哪里拿的,只好放到现有的地方。怎样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材料整理整齐,分类归放是个关键。例如:我们在活动室内张贴图片《我把玩具整理好》,并引导幼儿观看图上人物的行为。与幼儿一起制作一些标记图卡,贴在玩具、用具的橱柜上等等。如:一只小碗一把勺子表示放餐具类材料;小嘴表示放食品类;衣服的图标表示放衣裤;饼干盒子表示放饼干;饮料瓶表示放各种饮料等。另外,每一次游戏过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来检验,这样不仅能给幼儿带来良好的秩序感,而且还可以感知物归原处带来的好处。强化幼儿对图标的认识,逐步学会材料的分类,使幼儿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提高对材料分类归放的兴趣。

3、迁移经验 提高水平

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在有了分类归放的经验后,对整理要求可以不断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而且每种材料的整理方法又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整理材料的效果。为了让幼儿能逐步过渡,轻松习得良好整理习惯,我们从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特点入手。

第一:有范例和暗示的环境:这一环境中的每一类物品,都已整理了一半,已整理好的部分,也就是幼儿模仿的范例,它暗示着一定的方法或操作要点。比如:小碗放在大碗上面;勺子放在统一的瓶子里;最大的衣服放在下面……

第二:无范例和暗示的环境。 这一环境中对幼儿来说,无任何范例和暗示,幼儿主要凭借自己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通过反复尝试,甚至在一次次的 “ 失误 ” 过程中,方会整理各种玩具材料。同时,引导幼儿将一些整理技能和幼儿的生活技能结合起来。幼儿在家中观察成人整理锅碗、食品等生活物品的方法与结果,与幼儿进行讨论,鼓励幼儿模仿。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将生活中看到的、学习到的经验,有效地运用到游戏中,不断提高整理水平。

4、给予空间 持之以恒

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也是不断坚持的过程。但小班幼儿对事物的坚持性不强,在过程会发现:孩子整理材料时经常时好时坏。所以作为小班的教师要做一名啰嗦的老师,要不断提醒孩子、耐心地督促幼儿,鼓励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同时,小班幼儿动作速度比较慢,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耐心等待。要坚持对幼儿的要求,持之以恒提醒和督促幼儿每次游戏过后的整理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提升。另外,当固有的模式不能适应幼儿、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时候,要积极支持幼儿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提高规范性的整理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幼儿学会整理玩具的过程,包含了培养幼儿有始有终、认真做事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分类整理物品的系统观念和爱美的情操等多种教育因素。而这些都将是陪伴幼儿终身发展受益的资源和财富。虽然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比较差,但只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指导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使幼儿养成好的整理习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良好的整理习惯并不是难事。

"部队能力素质方面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