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幼儿园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9.19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幼儿园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很快就要圆满落幕了。此时就该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一次回顾总结。经常编写工作总结,能让我们在工作中的思路更清晰明了。工作总结可以分成哪些部分?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幼儿园工作总结,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教育总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总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培养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和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当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集体生活时,每个幼儿在与同伴一起的学习、生活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怎样与别人合作,在活动中如何控制自己去遵守一些必要的规则、纪律等等。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尽量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并且让他们体验自己做出决定的后果,然后让幼儿做出负责的选择。比如区角活动中经常会碰到许多小朋友都喜欢玩同一内容的游戏这种情况,但是由于场地、材料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参加。碰到这样的事,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点名叫几个小朋友出来让他们到别的小组去玩,结果被叫出来的几个小朋友总是不太情愿。我们不妨试着让幼儿自己决定碰到这样的事情该怎样做。这样,小朋友就会提出许多可行的方案去解决问题,我们要相信小朋友,他们完全有这种能力。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四、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结: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总结: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比较欠缺,认识水平有限,掌握的词汇不够丰富,对词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很难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中往往出现不少语病。因此,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就此浅谈几点有关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想法: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幼儿随意地说,无目的地讲,而是让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环境里轻松快乐地学习语言。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多是通过故事、游戏等生动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又对幼儿组织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提问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是开拓幼儿思维的好方法。但如果没有很好的活动气氛,幼儿可能会有一种惧怕心理,而如果采用引发讨论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效果则大不一样。我们要循循善诱,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有问题可问,有话可说,当幼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时,教师可不必马上回答,而是把问题交给大家,以激发孩子们更大的热情,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而其语言能力也会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我们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我们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主动地、积极地

表达他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我在开始从事幼儿教育时,往往不敢让幼儿选择自己的游戏,认为一放就乱,通过多次实践,我明白了活不是散、乱,不是幼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规则约束,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活动的内容有规则有秩序地让幼儿愉快地加入到游戏当中,在游戏中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娃娃家、快餐厅、小医院、图书角、理发店等游戏区域内,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语言表达机会,同时又体验了愉悦的情绪。另外,我还通过组织语言活动,让幼儿充当其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验角色行为及其心理过程,这是孩子乐意接受的,他们会非常投入,完全沉浸到角色当中,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语言接连不断,幼儿在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我们应关注幼儿的想法,

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四、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幼儿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的语言可为幼

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积极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注意力和观察力

是决定一个人口语表达是否丰富生动的关键因素。幼儿一开始,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观察机会,然后逐步培养其兴趣,逐步锻炼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一些常见植物,如大蒜、豆类、菜根类、种子类,并让幼儿亲手实践,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专注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习按特点的类别加以比较等等,实践证明,这样能使幼儿在观察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将口头表达的技能进一步朝有条理的方向发展。

六、渗透于各领域,扩大语言发展范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是语言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无须过多考虑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随机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

1、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数学教学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不同,它没有许多优美动听的语句以及丰富

的词汇,但却需要幼儿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 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来说,数学活动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数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数学的知识。如幼儿学习4以内物体的点数,我设计了一幅图,上面有四只小白兔,让幼儿说说它们在干什么?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幼儿会说:有的小白兔在采蘑菇,有的小白兔在玩,有的小白兔拎篮子,有的小白兔在休息。草地上一共有4只小白兔。它们玩得真高兴。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它们的学习兴趣。

2、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信息交流主要包括描述和讨论两种方式。幼儿在描述

和讨论中既可以提出自己饿观点和想法,又可以交流自己的探索、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以及从中获取的 情绪体验。如一幼儿经过观察问另一幼儿:这只鸡蛋为什么能立起来?这是幼儿之间发现现象的交流。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描述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幼儿学习用简单明确饿语言表达和描述科学发现。又如:幼儿在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小实验时,当水开了后,水壶里冒出了热气,当幼儿描述时说:水烧开了以后,就冒烟了。我们听了就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说法,说:水开了,就冒出了水蒸气。幼儿从这一活动就掌握了 “水蒸气”一词。因此,我们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随机丰富幼儿的词汇,逐步要求幼儿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句表达,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3、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语言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歌曲《小蚂蚁》,

主要讲述一只小蚂蚁看见一粒豆,想搬回家,可搬不动,后来想出好办法,请来朋友帮忙,一起搬回家。在学习这首歌后,我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把它改成一个故事,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我们在美术中,

可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在绘画和手工中,加进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教幼儿用橡皮泥做圆饼,我请幼儿配合手工的操作步骤编儿歌:搓搓搓,搓成一个小圆球,最后上下压一下。通过念儿歌,做手工,使幼儿动手又动脑,在顺利完成美术作品的同时,又能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在体育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兴趣很高,幼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

感。根据这一特点,在活动时,我先让幼儿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再请幼儿讲述并讨论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点;接着请幼儿练习,最后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做好这个动作的。这样,不但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而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讲出了各种活动的特点,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成人就应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综上所述,“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我们一定要把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早、抓实、抓好。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向上的说话气氛,消除幼儿说话时胆怯或忧郁不决的紧张情绪,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迅速成材奠定扎实的基础。

利用儿歌为途径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利用儿歌为途径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儿歌的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韵律感,儿歌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简洁、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深受幼儿的喜爱。使幼儿在学习儿歌额过程中,逐渐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本学期我们班以儿歌为载体积极开展了此微型课题研究的工作。我们从收集的大量儿歌中筛选适合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儿歌。在活动前我们进行选择儿歌适合性的反思讨论,通过对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对所选择的儿歌蕴涵的各要素的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一、儿歌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我们选择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儿歌内容,幼儿学起来易懂、感兴趣。如儿歌《小牙刷》,刷牙是每个孩子每天必做的事情,如何让幼儿来正确拿牙刷,正确的刷牙,儿歌的内容就很好的体现了,“小牙刷,手中拿,上上下下刷刷牙。里里外外真干净,牙齿白白不生病”。又如《上下楼梯》好宝宝,上(下)楼梯,小手扶着小栏杆,你不推,我不挤,一步一步往上(下)走。我们的班级在楼上,因此,上下楼梯是必不可少的事,孩子们学会儿歌,在上下楼梯时就边走边念,无形之中也让幼儿懂得了上下楼梯要遵守次序,要一个一个的走楼梯。

二、儿歌教学环境的灵活性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的作用,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灵活利用周围环境来学习古诗。

1.在自然环境中学儿歌

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当幼儿午睡时,为了让幼儿将自己的衣服叠整齐,我们的儿歌《叠衣歌》发挥了作用,孩子们一边叠脱下来的衣服,一边念着儿歌,叠一件,念一遍,这样幼儿就在叠叠、看看、说说中学得轻松愉快。

2.在正规教学活动中学儿歌

课堂活动是老师有目的地选择好儿歌内容,准备好教具,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由表及里,让幼儿在自觉状态中学会、学好。如《数饼干》。我先出示几幅画,让幼儿观察画中有些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小鸟、小鸭、小猫......这些动物图案,然后出示圆形饼干实物,以小饼干的口吻,让幼儿熟悉了解儿歌,让幼儿跟着小饼干来学习儿歌,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轻松愉快,兴味盎然。

三、儿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传统的儿歌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而没有让幼儿感受儿歌的美感。那么怎样来开展儿歌教学?充分发挥儿歌的教育价值,使之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使幼儿对儿歌感兴趣的关键。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讲述故事法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常常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把儿歌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有表情地讲给幼儿听,然后再教幼儿朗诵儿歌。如《小闹钟》,让幼儿从小闹钟故事中理解儿歌内容,因此,幼儿学习这首儿歌,学得很快。

2.图示、图文结合法

幼儿前期的儿童对于儿歌,他们还不会有意识地去记,有时是自然而然记住的,而且记忆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图示、图文结合法是将所要学的儿歌的图片、图示、文字先后出示在幼儿面前,给幼儿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幼儿理解接受起来容易。如《红灯笼》,让幼儿为各种灯笼涂色,利用这种形式让幼儿理解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的美好。

3.动作表演法

动作表演法是教师在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内容,既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且能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让幼儿表演儿歌的内容,有的人认为儿歌又不是故事,短短几句怎能好表演。其实,只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老师适当的语言引导,幼儿就能创造性的用动作表情等方法来表现儿歌的内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既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极大的调动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这种方法更富有游戏性很受幼儿欢迎。

四、研究效果

经过这一年的儿歌教学,幼儿在朗诵儿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位幼儿都能背出8-10首儿歌。大部分幼儿能够知道儿歌的意思并能灵活的运用。《穿衣服》《叠衣歌》能让幼儿在午睡前后边说边做,灵活运用。《上下楼梯》《滑滑梯》让幼儿明白了要遵守次序的道理。《洗手》《小牙刷》让幼儿掌握的正确的洗手、刷牙的方法。总之,开展儿歌教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会自满,会继续丰富内容、形式,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努力方向

我们在今后课题的开展中将继续探索儿歌在各年龄阶段儿歌与主题相结合的研究,积极向专家咨询儿歌与幼儿园整合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优化。

总结:浅谈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


总结:浅谈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令人忧虑的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如幼儿爬上自家阳台,失足摔成重伤;幼儿独自出门,被不良之徒拐卖;幼儿与小伙伴在水库游玩时,不幸溺水生亡;幼儿误食装在雪碧瓶中的清洁剂,导致中毒死亡……一幕幕悲剧发生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痛心疾首、悲痛万分。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如何减少意外事故,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幼儿安全自护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了。 幼儿园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如:着装、行走、饮食、睡眠、游戏与运动等方面的安全自护,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如:防险、防毒、防电、防火、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自护。结合我园“幼儿安全常识与自救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科研课题,我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从生活教育、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家园共育这四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有效途径,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生活教育中渗透安全自护意识

我们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有基本的安全观念,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为什么这么做是安全的。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通过榜样作用和表扬鼓励,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在进餐时,幼儿养成吃饭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避免烫嘴、烫手;吃饭时不大声说话和嘻笑打闹,避免食物呛进气管中;吃带骨头的肉或者鱼时,老师会提醒幼儿细嚼慢咽,学习自己把骨头挑出,避免幼儿受咽刺之痛。

另外,幼儿园都应利用适当的机会加以反复引导,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避让,或呼喊求救,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在主题活动中增强安全自护教育

根据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我们按不同的年龄段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小、中班是以生活环境中的自护教育为主。小班安全教育内容有开门、关门要小心;吃饭、喝水先试试;上下楼梯慢慢走等,中班安全教育内容有特殊电话不乱打;出鼻血了怎么办;独立在家的时候;阳台上的安全等。大班则是以意外中的自护教育为主。如预防中毒;着火了怎么办;发生地震的时候;遵守交通规则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安全自护习惯

幼儿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同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果我们将安全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也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养成一些有益的安全自护的好习惯。例如,我们通过故事表演游戏《掉队的大雁》,让幼儿在情景表演中体验掉队后孤独和焦急的感受,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学校名称、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向警察求援;也可以呆在原地不动,等待大人回来寻找。利用音乐游戏《运货忙》,使幼儿懂得在拥挤的环境中不能追跑打闹、相互推挤,学会寻找空地方做游戏。体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养成过马路看指示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通过智力游戏《安全标志连连看》了解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知道各种安全标志的含义,如“禁止触摸”、“紧急出口”、“当心滑倒”、“紧急呼救”等,幼儿也能举一反三,从新的标志图中获得安全自护的信息,还能根据幼儿园的环境特点,自己设计出“小心绊倒”、“当心有电”、“排队玩滑滑梯”等标志,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四)安全自护教育要坚持家园一致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实现家园一致性教育。因为自我保护的适用范围,除了幼儿园,还包括家庭、社区等幼儿生活的大环境,这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补充,有大部分的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完成。为此,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我们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像热水瓶、药品、清洁剂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而应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幼儿独立行为能力。如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不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会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安全教育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让我们共同探索和努力,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自律,真正实现“知、行、意”的统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共同撑起的这把安全伞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幼儿园工作总结大班"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