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思想总结

【www.gz85.com - 化验工作的总结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的开展能使教师们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学习思想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思想总结一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建议,我觉得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做教师借鉴。作者采用一条谈一个问题的方式进行的,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其中的赏识教育思想更是本书的精华,它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思想,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位教师,让赏识常驻心田、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教师都有着一样的,看学习好的学生,什么都好,乖巧懂事,各门学科非常优秀,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喜欢呢?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止力较差的学生;呈现在我们眼中的往往是什么都差,如:智商低、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学知识又不刻苦;久而久之就让我们失去了耐心,看不到他们的优点,也不愿了解他们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教学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待教育的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后进生问题,缺乏教育的技术与艺术的解决方式。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孩子逐渐被消磨去了自尊心、进取心,对学习的兴趣也渐渐消逝。学习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我们艺术学科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我也曾悄悄地反思,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面对每一位孩子?特别是灰色群体。学生再调皮,他有自尊,也有上进心,他们不是自我放弃的一群,而是童心未泯、尚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微笑与阳光给这些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真切地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设计出真正适应他们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孩子每一点进步都应成为我们鼓励孩子继续前进的阶梯。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负家长、社会对我们教育的期盼。

非常开心能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它让我学习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我避免因轻看一个学生,而毁了一个家庭;用为班级的几十分之一则是家庭的百分百。教育这些学生最重要是通过激励手段来转化他们,让他们感到教师的爱有妈妈的味道,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教给他们自尊、自爱;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赞扬抬起头来走在兴趣学习的道路上。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制定较近、易于达到的学习目标,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再去挑战下学习目标,逐渐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设立目标、计划;这样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学生产生自我激励、成功鞭策在学习的作用。

其次,善待学生的自尊至关重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老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的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学生的自尊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作为与学生日日亲密接触的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要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真情去呵护、浇灌、培育。在让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的自信中从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才能让孩子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坚定地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多一份关爱给学生。我们的教育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思想总结二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第一、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歌词:因为爱,所以爱。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定的是爱自己所选的职业,并愿意为它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第二、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经常处于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

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第三、培养教师的语言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首先,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其次,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例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第四、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这个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时刻提醒着我让赏识常驻心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舒畅,回归课堂,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成功,还给学生,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关爱的心桥。

第五、教师要养成写教育的习惯

从事教学多半年来,我一直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总结,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些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观后感;观看或访问一所学校、一节课、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记录自己观察或访问的感受。三是做后感;既有学习,又有观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和改变生活的过程叙述出来,就成为做后感。

第六、教师要学会挤出时间读书

当校长要求我们读好某书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之旅。苏霍姆林斯基的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它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教师人手一册。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思想总结三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的确是这样,参观名校、听专家讲座,回来后照着做效果甚微;听优秀教师上课,看优秀教案,照着上也没有成为优秀教师。因而就反向思考,乃至得出结论:他们是在做秀,学不来也不能学。不光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本身是复杂的,就单说他人的经验也不是孤伶伶的点和线,是有多种因素促进的。这样说并非是神化他人的经验或否定向他人学习这个题目。比如说,你学了他人的一道作业题,也布置了,但效果决不会一样。为甚么人家的学生全做了全对了,为甚么人家的学生抄写的工工整整,而你的学生却做不到呢?教师靠班紧,和学生的亲和力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的作业要求,有错必纠的敬业精神等诸多因素都在我们的学习中发挥着作用。所以,学习他人的经验我们经常只看到了闪光的一点,窥一斑实在不知全豹。一点来讲我们还要进行大量补课。

另外,他人就是他人,自己就是自己,再学雷锋一样成不了雷锋。看两代领袖们的大手笔:中国革命走农村道路不再弄城市***,经济体制转换不用休克疗法,都是很成功的例子,他们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那些脱离实际,熟读马列的哲人们一个个都失败了,道理也很简单。闲人莫论国事,还是说咱学校学习魏书生的事吧,我可以拿来推动教师加强班级管理,你可以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各取所需,我们不怕他人说我们学歪了,笑话我们名不副实,只要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受益,管他是甚么书生都行。

再谈教学题目。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假如教师到了面对学生的时候才挑选正确表达思想的词句,而且有时候还说得词不达意,那末学生就要费很大的劲来领会所讲的东西,做不到透彻的理解。这段话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说要事前认真备课。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讲给学生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就会应用自若,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二是说要语言通俗明白。我校退休教师刘淑贞之所以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的爱戴,我以为与此很有关系。我听过她的课,也见过她批评学生,刘老师总是慢声细语,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固然没有震慑力,学生却很听她的话。她语速慢得能让所有学生的思惟跟上趟,话语通俗得能让差生也明白她表达的意思。有些青年教师公然课语言干净爽利,课堂结构紧凑明快,讲得很出彩,乃至成为某些学校的品牌,然而教学成绩不很高,细究起来缘由很多,干打雷不下雨或水过地皮湿,缺少刘老师那种扎实细致的教风恐怕是主要缘由。固然,这类方法并非适用于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它只对大面积进步教学成绩和增进差生转化起增进作用,而对优秀学生并非完全合适,相对优秀学生来讲,他们可能会更喜欢攀高峰或留有个人发挥的空间,他人过分咀嚼过的馒头会使这部份学生得厌食症。不过,再优秀的学生也需要听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这一点应当毫无疑异。

朱永新教授说: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离我们实在不遥远,只不过比我们多读了几本书,比我们多思考了几个题目罢了。我赞同这个观点,暂时的挫折与失利实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重视现实,不去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找不到题目的症结。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写得真好。有太多的需要鉴戒的地方。有一点对我影响最大。学生学习具有差异性。为甚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碰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此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由于在学校生活的最重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少个别对待的态度原因。我们无妨打个比方: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外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假如你逼迫一个身体衰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水,那末这就会侵害他的身体,他到明天就甚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呢!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气力,与从事体力劳动是一样的,也是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很快,在记忆中保持得久长而牢固;而另外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对教材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固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上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很多的成绩。学习上的成绩,对一个学生来讲,五分是成绩的标志,而对另外一个学生来讲,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绩了。教学与教育的技能就在于,要使每个儿童的气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遭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中的乐趣。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甚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要求所规定的水平,和怎样才能在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到达目标。

作者写得这些内容就是论述了,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是有差异性的,不能一刀切下去。特别是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立的人,不可能一样的,有快有慢也是非常正常的。这对我启发很大,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能把学生看做一个模型的产品,我们也不是生产一种型号的产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用不一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每个学习内容,要求不同的学生到达不同的水平,比如对认知快的学生,就要求既要把握好,又要在知识的横向与纵向上到达发展。对一些认知慢的学生要求他把握好基本知识就好了,设定一定的步骤来逐渐发展。通过学习的门路性到达比较高的水平,我看到了有的学生后来的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假如有的优秀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出现题目,也会导致学习水平的直线降落的。

我们每位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与学生观,用科学的眼光与方法去工作,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到丰富的成果,我确信这一点。也希望我们教育同行,能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为寻求与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总结


给教师的建议这一书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总结,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第一篇: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总结

早就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

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建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在第三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会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观察对学生来说的重要就像空气、阳光、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一样不可或缺,他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还形象的将观察比作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们的物理,很多的题目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都学会留心观察,注意思考,那么很多题目就会显得非常简单,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过不了关。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还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实际上乐于观察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他们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条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第二十二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希望老师们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他还指出,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你所教的学生,例如一个班,两个班等,还应该有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当成自己将来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当成一门科学来攻读。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采取要善于动脑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在这门学科上更深入的思考。但不管怎样说,我们总会碰到在教学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经常会听到老教师讲这样的话: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促使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感和规律性的心情。

第三十三条建议是写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年青教师的。归纳一下大概有三点:1、必须点滴地积累起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2、要培养自己有一颗敏感的心灵。3、要积累起一定的习题集。

这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这条建议里,他又提出了读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的意义。他建议大家每个月要买三本书,一种是关于自己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学方面的书。这三种书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买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读,那么读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之处,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厦。读到这里,我有些惭愧,也有些后悔,参加工作以后我买了几本书,又真正读了几本书呢?如果从参加工作以来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去做的话,那么,现在我的书架上也应该有近百本的书了。

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个问题不论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还是其它教师都是应该掌握的。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该像哪些教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们要清楚别人取得那样的成绩,取得那样的效果,绝不单单是靠简单的行为所能达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一项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实际上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几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甚至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第三点,提高教学技巧,关键的一点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学术水平。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许这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条:关于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日记,因为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用大量的自己和别人事例来说明记教育日记的好处,它可以使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一件事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这是促进自我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在上次学校要求班主任写德育案例的时候我就觉得无从下笔,当时真后悔在平时没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把平时发生在班级里或某个学生身上的事情记录下来。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获益匪浅,它教会我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篇: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总结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建议,我觉得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做教师借鉴。作者采用一条谈一个问题的方式进行的,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其中的赏识教育思想更是本书的精华,它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思想,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位教师,让赏识常驻心田、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教师都有着一样的心理,看学习好的学生,什么都好,乖巧懂事,各门学科非常优秀,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喜欢呢?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止力较差的学生;呈现在我们眼中的往往是什么都差,如:智商低、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学知识又不刻苦;久而久之就让我们失去了耐心,看不到他们的优点,也不愿了解他们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教学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待教育的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后进生问题,缺乏教育的技术与艺术的解决方式。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孩子逐渐被消磨去了自尊心、进取心,对学习的兴趣也渐渐消逝。学习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我们艺术学科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我也曾悄悄地反思,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面对每一位孩子?特别是灰色群体。学生再调皮,他有自尊,也有上进心,他们不是自我放弃的一群,而是童心未泯、尚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微笑与阳光给这些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真切地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设计出真正适应他们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孩子每一点进步都应成为我们鼓励孩子继续前进的阶梯。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负家长、社会对我们教育的期盼。

非常开心能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它让我学习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我避免因轻看一个学生,而毁了一个家庭;用为班级的几十分之一则是家庭的百分百。教育这些学生最重要是通过激励手段来转化他们,让他们感到教师的爱有妈妈的味道,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教给他们自尊、自爱;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赞扬抬起头来走在兴趣学习的道路上。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制定较近、易于达到的学习目标,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再去挑战下学习目标,逐渐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设立目标、计划;这样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学生产生自我激励、成功鞭策在学习的作用。

其次,善待学生的自尊至关重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老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的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学生的自尊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作为与学生日日亲密接触的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要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真情去呵护、浇灌、培育。在让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的自信中从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才能让孩子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坚定地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多一份关爱给学生。我们的教育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第三篇: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总结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给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他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现在的后进生怎么产生的,或许就是应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吧,我们没有合理的个别对待学生。以至于现在一个班里会有那么多的后进生,而老师们当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学生,认为学生没有好好学,甚至认为他们笨反应慢,可是我们何尝不换位思考一下呢?老师们又何尝考虑到那些后进生的痛苦,因为某种原因上课听不懂,却还要装作很认真听讲,配合老师,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煎熬!作为老师你采取了个别对待学生了吗?没有!我们上课只是把大众的东西强加于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他们能否接受啊!长期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了!虽然目前来说,个别对待学生实行起来有点困难,但我觉还是应该朝这个方面不断的努力,时间是靠自己挤出来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才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

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教是为了达到最终用不着教,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拿到新教材,就知道应该从何入手去学习。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都关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点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二,课堂上创造各机机会让学生探究和思考。

三,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总是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思考。

四,让学生运用知识,经常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五,个别布置作业,让学生各尽所能。

六,不让任何学生做一切缺乏动脑的劳动。

七,让学生生深刻理解教材。

八,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至于如何提高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艺术。不管怎样,我们要记住:学生易于接受的、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每位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态度而努力!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学也是一种精神;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个人学习总结


给教师的建议的学习能使教师们懂得教学的方式,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给教师的建议个人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给教师的建议个人学习总结【1】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给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他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现在的后进生怎么产生的,或许就是应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吧,我们没有合理的个别对待学生。以至于现在一个班里会有那么多的后进生,而老师们当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学生,认为学生没有好好学,甚至认为他们笨反应慢,可是我们何尝不换位思考一下呢?老师们又何尝考虑到那些后进生的痛苦,因为某种原因上课听不懂,却还要装作很认真听讲,配合老师,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煎熬!作为老师你采取了个别对待学生了吗?没有!我们上课只是把大众的东西强加于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他们能否接受啊!长期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了!虽然目前来说,个别对待学生实行起来有点困难,但我觉还是应该朝这个方面不断的努力,时间是靠自己挤出来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才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

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教是为了达到最终用不着教,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拿到新教材,就知道应该从何入手去学习。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都关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点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二,课堂上创造各机机会让学生探究和思考。

三,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总是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思考。

四,让学生运用知识,经常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五,个别布置作业,让学生各尽所能。

六,不让任何学生做一切缺乏动脑的劳动。

七,让学生生深刻理解教材。

八,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至于如何提高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艺术。不管怎样,我们要记住:学生易于接受的、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每位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态度而努力!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学也是一种精神;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个人学习总结【2】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第一、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定的是爱自己所选的职业,并愿意为它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第二、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经常处于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

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第三、培养教师的语言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首先,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其次,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例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第四、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这个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时刻提醒着我让赏识常驻心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舒畅,回归课堂,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成功,还给学生,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关爱的心桥。

第五、教师要养成写教育的习惯

从事教学多半年来,我一直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总结,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些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观后感;观看或访问一所学校、一节课、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记录自己观察或访问的感受。三是做后感;既有学习,又有观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和改变生活的过程叙述出来,就成为做后感。

第六、教师要学会挤出时间读书

当校长要求我们读好某书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之旅。苏霍姆林斯基的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它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教师人手一册。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个人学习总结【3】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着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着作读完。

"思想学习生活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