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组合作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0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光阴似箭,下一阶段工作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了!在经历过这段时间的拼搏后就可以总结本阶段的工作情况。要想在职场中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总结必不可少。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自己的工作总结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问题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本设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三、实验做法

四、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四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实验组的成员每两周参加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四、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教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半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这仅是起点,我们决不就此止步。

当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困难,如:缺乏专家或科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水平不是很高;实验人员不足,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下决心克服,相信下一阶段的实验有区、市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效果更加显著,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课题阶段性小结2篇


课题研究目前实施状况:

1、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创设丰富的提问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教给正确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2、每班整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收录本,并及时评价反馈,“有价值的问题”记入牛顿奖评分。3、科学教室里的“问题库”主题时时更新。4、有部分问题被直接解答,部分内容被作为探究主题。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效:

1、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2、由“问题库”这个平台发现研究课题,组成实践活动小组或实验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孩子们的探究能力提高了。

3、由“问题库”组织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由问题库激发自主设计小制作的欲望,甚至产生小发明作品。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问题意识还很薄弱。

2、部分学生不能深入思考,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

3、学生担任问题评价工作还存在困难。

下一步研究打算:

1、完善评价机制、实施到位,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养成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好习惯。

2、建立课题研究电子档案。

3、收集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初期成果:

1、组内教研课3节。《消失了的恐龙》《杠杆》《学创造》

2、论文1篇。

3、“问题”收录本8个。

4、课题方案、课题申报表、中期检查表等。

5、相关教案等原始资料。

课题阶段性小结(2):

注意在人的各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有注意的参与才能顺利的进行。幼儿的注意是以无意为主,有意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注意不稳定。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所以说幼儿的注意力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我就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体会。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明确的活动目标,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幼儿注意,发展注意能力的中心问题。就是把幼儿的注意逐渐地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幼儿在注意什么时,就会去观察什么,思考什么。所以,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幼儿便能集中注意力。在进行活动时,象他们提出较具体的注意目标,他们就会把注意集中在具体的目标上,并怀着兴趣去寻求答案。相反,如果没有具体的注意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就会漫无目的地进行。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就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

(二)有效地活动方式,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游戏为主,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与稳定。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游戏过程不仅仅是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提高注意品质的最好训练,游戏时幼儿不仅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也需要关注同伴,这不就培养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游戏中不同角色的转化实际上也就是注意的转移训练。所以,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是千万不要忽视了游戏的重要作用。

(三)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教学内容不宜过深或过浅。只有那些“跳一跳够得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幼儿认识宇宙飞船,组织幼儿讨论“飞船靠什么力量飞行?” “为什么不从天上掉下来?”幼儿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之后,组织幼儿折飞船。玩飞船,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对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四)良好的兴趣,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并加以为媒介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五)适当的鼓励,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当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我们稍微地鼓励一下他,我们要爱护幼儿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如果我们能看到幼儿身上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我们就把握教育他们的金钥匙。在他们完成一件事时,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幼儿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注意力也较易集中。

(六)合理的安排时间,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我们能给幼儿安排学习任务,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的幼儿能够集中15分钟,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该让幼儿学会放松,这就是劳逸结合。这样,才不会使幼儿觉得疲劳,注意也较易集中。

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通过理论学习;参加培训以及组织科研活动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共收集有关师幼互动的资料11篇;写观察记录22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课题,探索出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的研究》是我校中学理科组结合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并在县教研室的专业指导下,在原来课题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后的课题。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有了一定成效,尽管现处于研究阶段,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研究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学习阶段:学习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相关的论文、书籍、文献、案例等,从中汲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并进行总结。

2.设定方案并实施:将第一阶段得到的措施方法用于数学、物理的教学,经分析得到适用本地区的让学生成功的方法。

3.研究总结与反思:撰写研究报告;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形成教研反思论文。

现将阶段性研究作以下的计划与总结:

在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中,全组成员通过个人理论学习,三人共同对相关资料理论的学习,认识到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体验成功不仅是学生学习理科兴趣的动力源泉,更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理科上的成功。这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意识不仅仅要融入教师的备课中,而且要在课堂、作业、测试中体现出来。

在研究工作的第二阶段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紧围绕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这一主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强化理论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总结经验;三是坚持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求论证;四是坚持课题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研讨中提升自我。通过课堂实践,反思,总结提高等有效研究措施,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目标基本实现。 现将课题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作以下的计划:

1. 汲取并总结第二阶段研究实施得到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与措施;

2. 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形成教研反思论文;

3.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本次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还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成员在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理科,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2020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课标》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长期以来,学生习作主体缺失的现象很严重,学生丰富的主体世界被相对忽略了,这对习作教学是有害的,习作中的弄虚作假还会导致学生伪善,对其人格形成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教师命题往往从知识技巧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过于抽象、刻板、成人化,造成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挫伤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习作教学失去育人的功能,变为单向的、平面的,没有学生动态发展的封闭模式,这显然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需要的习作教学之道。常言道:厚积薄发,唯有丰富的积累,自由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解决无米之炊。积累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训练学生养成善于观察、阅读、思考的习惯。

我们在习作指导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些人与文的不协调:学生豪情万丈地陈述长大要当科学家,却从不关心身边的生活小事;学生编出了许多助人为乐的生动故事,却从来没有助人为乐或根本不会助人为乐;教师稍一进行范文指导,学生的习作有明显倾向于范文等等。可见,学生的观察、思考习惯还待养成,素材积累意识待培养和提高。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我们课题组教师定期交流学习搜集到的关于作文教学的最新资料、新课程标准与课题相关的文章,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学习,转变观念,工作总结《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二、抓好常规,为课题研究服务

1、精心设计写话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好的习作素材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就能调动其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素材。

①利用生字组词、扩句,把部分生字,词语串起来说完整的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②立足课本,上好口语交际课。新教材每单元都设立了一个口语交际,贴近学生生活。口语交际涵盖了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凸显语文是工具性的重要特征。在指导说话之后,将内容写下来。

③实验教科书的插图特别丰富,是极好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给书上插图配文。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

④立足课内文本,读中生趣,趣中仿写,仿造生成自己的作品。

2、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拓展学生习作的素材。除常规化的写话作业外,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又创造性地将语文实践性作业与此相结合。如在学完《假如》一课后,引导学生说说如果自己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将会画些什么?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进行绘画,最后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诗句进行创作,形成了图文并茂的独特的作业形式。

3、以校刊《皂荚书苑》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三、今后研究方向

1、继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广泛实践,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来积累习作的素材,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除了学好每门学科,还要积极参加班队活动,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实践体验,想办法克服班生规模大的困难;且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语言,提高习作的深度,凸显习作的亮度。诵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才能吸取别人之精华,弥补自己之不足。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用以习作之中。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名著的欣赏,体会人格的魅力,吸取文学之精华,让自己的习作在选材立意上有一定的深度,张扬个性,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

3、如何把素材的积累和素材的内化与习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当然,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素材积累能力的研究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但我们会坚持在感受生活中张扬学生个性,在话题训练中形成作文序列,一如继往的认真研究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年来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教研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数学探究试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内容,七年级重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级研究课堂模式,九年级研究中考试题。

2、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青菊主讲的《利息知识知多少》,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刘春敏主讲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温聪敏主讲的《统计图》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5、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二、 成果的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本年度课题实验组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活动内容⑴:《七巧板》,活动指导教师:温聪敏;活动内容⑵:《制作无盖长方形》,活动指导教师:宋会云;活动内容3:《平面图形的密铺》,活动指导教师:刘芳。

三、学生成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我们刚刚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们会冲出重重迷雾,迈过道道险关,勇往直前。


"阶段性工作总结模板"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