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2

2020年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个阶段的工作很快就要圆满落幕了。此时就可以做个总结,看看自己的收获。经常进行工作总结,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怎么书写总结呢?也许以下内容“2020年高校就业工作总结”合你胃口!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20XX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关注和各院系的积极努力下,我处坚持“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的工作思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巩固并拓展就业市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了新的突破,完成了目标管理指标。

一、就业的各个方面

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方面:

就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校院两级领导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实行特殊群体毕业生(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家庭贫困、残疾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完善了院系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继续实行就业状况月报制度,按上级要求实行就业统计核查制度和就业统计联动奖惩制度,继续将院系就业工作尤其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目标管理指标进行年度考核,与院系年终业绩津贴挂钩。学校实施的“一联两进”工作方案和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明确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工作内容,以此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进程。学校上半年给机关各单位和各院系下达联系用人单位数,激励广大教职工共同关注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方面:

以就业指导教研室为依托,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编辑出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教材,提高了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一年来,举办各类就业指导讲座50余场次,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毕业生求职争霸赛等赛事。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信息库,对近百人次毕业生在心理解困方面进行了就业援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已实施执证上岗;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导师引导制”,专业教师及资深教师引导新进教师成长;组织教研室28名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两门课程的集体备课,3个教研项目获批校级教研项目立项。

就业工作事务方面:

我校20XX届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共3644人,涉及17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生304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3.53%;专科生59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47%。一年来,我处在人手紧张、经费短缺等客观条件限制下,围绕毕业生生源统计、就业状况调研、就业方案编制、毕业生离校事务统筹、就业派遣、毕业生档案转递、院系就业工作评估等就业事务做了大量繁琐、细致的工作。截至9月1日,3644名毕业生中已就业人数(含协议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选调生、公务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村官计划、考研、专升本、应征入伍、出国留学等)3312人,初次就业率为90.97%(其中本科生为90.87%、专科生为91.49%),其中协议就业1313人,灵活就业1425人,选调生14人,公务员29 人,支教312人,西部计划8人,村官9人,考研426人,专升本110人,入伍预征18人,出国37人。

就业市场拓展方面:

本着“巩固传统市场、做好基层项目、培育新兴市场、广泛结交朋友”的思路,我处广泛联系省内外中小学和中小企业来校选聘或推荐毕业生应聘,巩固了长期以来占据的就业市场。认真落实教育部及教育厅有关基层就业项目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动员毕业生参加“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资教行动计划”、“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及公务员选拔,协同学工处动员毕业生应征入伍。招生与就业工作处采用多种方式与途径,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起来。尝试开拓中介市场,打开应用型专业就业渠道。经过多方努力,招聘单位及招聘岗位数的总量都有大幅地增加、岗位质量与薪酬待遇也有一定的提升。据统计,为20XX届毕业生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共有60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168场,共邀请用人单位近800家来校招聘,提供岗位12554个,是20XX届毕业生人数3644的3.44倍。同时,与黄石市个私协会、黄石市人才市场联合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为20XX届毕业生举办冬季校园供需见面会1场。

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

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要求我们创新思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促进就业工作,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我校是“湖北省高校就业信息化试点院校”,经过3年建设,我校就业工作信息接收与发布平台已形成了平面纸质、有声广播、短信飞信、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元化途径相结合的立体化格局。能及时准确地将毕业生需求的择业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地传送到毕业生手中。建立了远程面试室,成功进行了网络远程面试。此外,我们也积极、主动、创新地利用和开发电子、电信、网络后台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优势作用,为毕业生做好舆论宣传、氛围营造、信息传递等工作。

二、特色与创新

无论招生工作,或是就业工作,都要凝聚大量必须严谨、细致的事务来构筑。今年,我们弘扬招就处良好的工作传统,本着高度负责、创新思路的原则,招生就业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亮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招生计划增幅较大,生源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本部实际录取4453人,比上年实际录取4183人增长

6.45%;实际报到新生4220人,比上年到校总数3941人增长了7.08%。录取新生优秀率较高,文史理工类本科考生超过批次线30分以上的有752人;艺术类本科考生超过批次线30分以上者有565人。二是招生宣传形式多样,招生工作社会效益明显。今年我处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用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扩大学校知名度,尽可能地到省内中学吸引生源,没有发生任何虚假广告、违规招生行为,学校声誉得到广泛认可。三是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就业工作在严峻形势下柳暗花明。四是就业工作机制及制度更为完善,就业工作“全员化”进程得到制度保障。

同时,我处在以下工作中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一是通过举办中学校长联谊会和校园开放日活动推动招生宣传的深入开展。这两项活动既沟通了高校与生源基地的联系,又增进了中学、社会对学校的进一步了解。二是开展院系就业工作评估,进一步推动院系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占主体地位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的落实。我们制定了就业工作评估方案及评分细则,完善了就业考评体系,必将有效推动院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就业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建成“络远程面试室”、电子信息屏和短信平台后,实现了学校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零距离。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2020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总结


就业是民生之本,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我县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更关系到我县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此,我院于20xx年申请成为陕西省各大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基地。20xx-20xx年在县人才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下,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章立制,夯实基础,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就业见习活动,两年来就业见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院见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见习工作开展整体情况
(一)领导重视,建立完善各项配套管理制度
从实施见习工作以来,院领导在完成好我院繁杂的日常工作外,多次抽取宝贵时间召开见习生工作会议,加强其思想工作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关培训科室负责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各位见习生进行职业知识的讲解,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其学到更多有利于就业、工作的技能。
两年来,靖边县中医医院的见习工作稳步推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前后出台了《见习生岗前培训制度》、《见习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靖边县中医医院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
20xx年又进一步将就业见习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科学制定了见习基地管理,见习人员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各项操作流程,使见习工作不断的科学有效地推进。
(二) 营造和谐见习环境,保证就业见习质量
为了提升我院就业见习的质量,营造和谐的就业见习环境,各级政府为见习人员每人每月补贴1100元,我院及时给各见习人员发放补贴,对于经济困难的,我院给予一定的补贴,见习人员急需现金时,可以随时到财务室去借取。同时各科室负责人加强对各见习人员的人文关怀,及时为其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为了保证见习质量,我院开展“二带一”活动,即一名见习生配两名代理老师:科长带一名见习人员,同时由本科室一名经验丰富的人员辅助。在两名代理老师的帮助下,各见习生不仅能学到个多的业务知识,而且学到更多的业务技能。
(三)严格考核,提高就业见习质量
两年来,我院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各名见习人员,严格考勤,对于迟到早退的,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对于不服从医院管理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解见习关系;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使见习生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而且使其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020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作者: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20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部署了20xx年的工作。周慕尧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府副秘书长王荣华出席了会议。

周慕尧要求有关部门和高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周慕尧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入世后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并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取得新发展。

会议透露,20xx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旺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形势好于往年。截至11月30日,上海高校毕业生20xx年总体就业率为86.7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7.13%,本科生就业率为92.58%,专科生就业率为81.59%。

同时,根据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随着高校扩招和明年上海市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20xx年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63478人,其中毕业研究生8205人,占总人数的12.9%;本科毕业生34534人,占54.4%;专科(含高职)毕业生20739人,占32.7%。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38129人,占总人数的54.8%。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20xx上海年要继续按照“敞开城门,筑高门槛”的原则,做好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高校毕业生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沪创业或去外省市工作的办法,推动人才柔性流动。

校2020年就业工作总结


20xx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及全体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各有关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校20xx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20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四个体系”的“一四四”辅导系统。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分别制定了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四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体系、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同时,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是自己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六),拓展就业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

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实施了拓宽就业渠道的“105工程”,即每年与50家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通过10年的努力与500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关系,最终每年为我校提供50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通过“105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人才的进入壁垒和流动性限制降到最低,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键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测评,实现了就业测评的唯一性、安全性;二是网上就业短信群发服务功能,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在我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业中心就会将最新的需求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及时发送到毕业生的手机上;三是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毕业生离校后其档案转递情况全部录入上网。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只要输入所查毕业生在校期的年级、专业、姓名,即可以从网上查出其档案转寄地址及转出时间。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一)、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立足青岛,服务社会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扎根青岛,立足青岛,服务社会,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三、对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

2、多组织宣讲团到高校宣传青岛的发展和环境,从社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礼仪培训等;

3、对志愿服务西部的提供优惠政策。

转贴于

2020年校2020年就业工作总结


20xx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及全体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各有关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校20xx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20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四个体系”的“一四四”辅导系统。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分别制定了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四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体系、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同时,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是自己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六),拓展就业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

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实施了拓宽就业渠道的“105工程”,即每年与50家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通过10年的努力与500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关系,最终每年为我校提供50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通过“105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人才的进入壁垒和流动性限制降到最低,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键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测评,实现了就业测评的唯一性、安全性;二是网上就业短信群发服务功能,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在我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业中心就会将最新的需求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及时发送到毕业生的手机上;三是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毕业生离校后其档案转递情况全部录入上网。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只要输入所查毕业生在校期的年级、专业、姓名,即可以从网上查出其档案转寄地址及转出时间。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一)、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立足青岛,服务社会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扎根青岛,立足青岛,服务社会,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三、对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

2、多组织宣讲团到高校宣传青岛的发展和环境,从社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礼仪培训等;

3、对志愿服务西部的提供优惠政策。

"高校就业干事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