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我们该如何去写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寒假社会实践成果报告:拜访身边抗战尊老,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谢娟
指导老师:廖优妮
缅怀英烈——拜访身边抗战尊老
内容摘要: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我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为——“探寻身边抗战历史,拜访身边抗战尊长”。
我于XX年初寒假时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访谈等诸多途径,不断深入了解为我们新中国建立付出汗马功劳的参战老兵的情况,还原历史真相,使新时期的年轻人更加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同时,对自己在认识抗战老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了多方取证和实践调查,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以求可以有助于有关部门作参考备用,以更好的完善民政部门对于优抚退伍老兵的一些政策参考,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它在保障老兵获得基本福利、缓解老兵因退伍致贫和因退伍返贫方面发挥的重要的作用,让它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关键词:退伍 参战 老兵 民政部门对退伍、参战老兵的福利及优抚政策
一、探访过程:
在接到学校布置的任务的时候便寻思着该找什么人,该怎样找,于是来到位于本省本县附近的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小区西湖苑14栋找到老兵吴佩芸奶奶,于是通过调查走访认识到了吴佩芸奶奶的孙子。通过他的孙子得知吴佩芸奶奶现在在家,于是便整装出发来座农村大巴到了王在梅爷爷家里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小区西湖苑14栋实地调查走访取证。
二、探访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姓名:吴佩芸
出生年月:1916年11月16日
现住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小区西湖苑14栋
部队番号: 九战区政治大队女队员队
三、探访对象出生及参军历程:
参军历程:(简历)
1938年秋在长沙市周南中学高中毕业,进入九战区政治大队女队员队,服务于政治部第二处,任档案管理员兼收发员。月薪25元(光洋)
1939-----1941长沙一、二、三次会战均随政治部提前撤退到衡阳。
1941年和九战区长官部高级情报参谋,留日生罗一天先生结婚,薛岳将军送礼金500元。
1942年辞职离开九战区政治部。
1943年以后以教书(数学老师)为职业。
1971年长沙市长沙财经中专退休,退休金3400左右。
四、退伍老兵优抚政策:
1、我国现任退伍老兵优抚政策:
(1)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的标准见附表。对调整标准后仍达不到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地区,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补足。
(2)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240元。对于生活仍有困难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各地要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补助标准,使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3)各地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70元、不高于十级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的原则,提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省(直辖市)按照每人每年336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省按照每人每年504元安排补助资金,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xz、陕西、甘肃、青海、宁夏、xq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每人每年672元安排补助资金,对xq生产建设兵团按照每人每年840元安排补助资金。
(5)给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其中:1937年7月6日前入党的,每人每年补贴180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入党的,每人每年补贴144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入党的,每人每年补贴960元。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老党员,不执行上述补贴标准,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发给生活补贴。本通知下发前已对老党员实行定额补贴的地方,补贴标准低于上述标准的,按照补差原则发给补贴;补贴标准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补贴标准发给补贴。中央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7省(直辖市),按上述补助标准的25%安排补助资金;对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按上述补助标准的50%安排补助资金。
(6)调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所需中央财政负担的经费,由中央财政核拨专款另行下达;给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所需中央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中央管理的党费共同承担,资金下拨办法另行规定。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保证及时、准确、足额地把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发放到优抚对象等人员手中。
2、优抚政策不足之处:
通过对李爷爷的实地调查、走访、取证等途径了解到我国对待退伍老兵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1)范围不科学:对待抗日、内战、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对越自卫战、对印自卫反击战。等战争应分别设置优抚制度。
(2)落实不全面:各地方民政部门,基层民政所等干部违反贪污等使得优抚政策落实不到基层。使得很多老兵没有真正获得政策带来的福利。
(3)普查度不够:在边远山区还存在老兵无人管,政策无落实的情况。
(4)城乡差距大:街道办居委会和乡村存在明显差距,具体原因可能是,乡村老兵对政策不理解,乡村区域内文化程度偏低,思想意识落后等。
五、对退伍老兵优抚政策的一点建议:
1、中央财政应加大对优抚政策资金的投入,促进民政部门优抚政策的发展。
2、建立健全基层管理结构,建立合理的补偿及赔偿标准。
3、加大基层民主,让退伍老兵代表加入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机制,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扩大退伍老兵的保障赔偿范围。
5、加强政府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尤其是与之相关的财政,民政部门以及基层管理部门。
6、提高基层民政部门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科技水平。增加培育培养基层民政干部人员的教育架构,增加设立专门培养民政管理的教育机构,加大对基层民政学校,学院的专项资金投入,更好的培养基层民政人员。
7、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参考文献:
【1】民政部:民发〔XX〕98号《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
【2】刘 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XX年寒假实践报告》
【3】湖南老兵之家-长沙190吴佩芸
七、附件:
1、图1-1老人近照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寒假社会实践成果报告:关于寻找抗战尊长的报告
彭思敏,曾惠,彭佩银
在我的老家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彭和生老人,他是伟大的抗日尊长,这次我喊上我的同学去拜访老人,当村里的人知道我们想采访找彭和生老人的时候,他们帮我们打了电话,可是不凑巧的是,彭和生老人走亲戚去了,无奈我们只能从老人的左邻右舍那了解到老人的以前和现在。
家庭状况:摇摇欲坠的土砖房,屋房贫陋。两个儿子都吃低保(大儿媳是小儿麻痹症,小儿子的女儿智力有问题)。彭爷爷也无任何经济来源。去年夏天老伴去世后,更是茕茕孑立,无人照料。
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病症。
部队番号:湘乡县第三抗日大队2中队
抗日经历自述:
民国33年5月23日,家乡沦陷走兵到衫木桥,我逃难约半年后,所有的家当都吃光了,战火蔓延,无处可逃。和亲人商量后决定去投靠罗友胜(国军少将团长,内战战败后返乡组织抗日游击队)打日本人,分在湘乡县第三抗日自卫大队,在大部队当情报员。因年龄不到,是请一位姓彭的副队长讲好话才进去的,后又分到2中队,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2中队长是李菊兵.一中队长叫曹明长。当时我们主要是配合73军打游击,夹击敌人,记得73军军长是彭伟仁。还经常狙击敌人打捞,侦察敌情。那是我们的武器最多的是“汉阳造”,有时向地主护卫队借枪,后来我们发出“缴获一支枪,奖励八旦谷”的政策。后来我们搅和了1000多只枪,一门迫击炮,一艇三节式重机枪和几条汤姆冲锋枪。
1945年夏天,日本扎营湘乡街埠头,我们扎在葫芦山。73均在我们后面凤形山。一天,1000多日本兵,从湘乡营河到永丰进发,有骡有马,是到永丰去换防,我们就配合围军,在白沙一带狙击。 那些有滩的河上冲过去丢手榴弹,放枪狙击敌人,妨碍他们换防。他们不敢冲过河来,我们打游击熟悉当地地形,可以冲过去打一会,又马上从滩上撤回对岸,非常灵活。
同年夏天,在金蚌,faxianyo日本兵经过,下乡打捞,有两个日本兵带了两挺轻机枪走进一民户去打捞,被我们发现了,我们派了30多人想活抓,来到村里,却见到东西散落的到处都是,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突然扫过开轻机枪子弹,原来他们躲在牛栏里,一个叫罗训成的对原本臀部受伤,我们就退到了山上。
打仗的时候,还碰到过美国来华抗日飞机受到伤害导致漏油而迫降,我们就把飞行员从犁头嘴接到了三大队,并且把飞机给炸掉了。这样是为了防止日本人发现,导致飞行员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那是第一次看到红头发绿眼睛的外国人,我记得那个人只有17岁,高高瘦瘦的……。
45年抗战胜利之后,被国民党73军收编在193师578团1营3连。
后来,又被带到了汉口,再到南京接受训练,时长有大约两个多月,后来空投济南参加“鲁南会战”……在一次国共交战中,我所在的国民党全军覆没,而我在578团的第4收容队也被遣散回家……
后记:通过街坊的了解,彭爷爷性格坚毅,聪敏,记忆超群。会写字写联,诗词都很好,是一个非常中国传统的人。当你真切的了解到一个86岁的抗战老兵和你一样骑着现在的新款式的旧赛车,走着和你一样的一段马路,你才会觉得,原来,抗日战争也没那么遥远。也许再过几年真的会觉得远了,因为他们都不在了,可现在,至少是现在似乎真不那么远。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很多老兵因为各种原因,依然不为人之道,遭人误解,受痛苦,病魔,贫穷折磨。他们弯曲的腰背,曾经挺立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他们沧桑的眼神,穿越了历史的烟云,却仍不失坚韧和希望。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站立的最挺拔,最坚定。当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和他们在一起,去感触他们的温度。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成果:感悟历史,寻找抗日老尊
伍涛
指导老师:陈杰
内容摘要:抗战时期,重庆是陪都,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重庆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个被长期遗忘和淡化的历史事实,就是十几万重庆健儿出川抗日,共赴国难。这批重庆健儿是抗战百万“川军”中的一部分。他们参加了抗日正面战场的许多重大战役。大后方,重庆人不偏安苟全,为争取国家,民族的自由与独立,勇敢上前线,慷慨赴死,英勇杀敌,可歌可泣。在文字堆里很难找到这段历史。影视文艺中也少有这段历史的再现。重庆健儿出川抗日的大量史实,将陆续发掘整理。当年重庆出川的抗日将士部分战死疆场,大部分后来也身老病死,现在活着的老兵很少了。
实践目的:我们利用我们的假期空余时间,对抗战老兵的采访做相关调查与记录。这有利于我们深切的了解历史,牢记历史。帮助我们近距离的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加深我们对抗战老兵的关爱。
实践内容:对周边抗战老兵的的采访记录和网上报刊等的采访记录做相关的编辑和整理。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书籍报刊、网上发帖
实践结果:作为老兵他们当然很自豪,从他们说话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从他们的眼神中还让我看到过去的艰苦生活。我问了一下他现在有没有什么补贴,不是他难为情,我也觉得他的补贴太少了,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也就一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时间短暂,他没有跟我讲太多。作为一个老兵,生活肯定要的,工作了好几年,因为年龄的原因,自己慢慢的找到政府的人员才找到了退休工资,现在他加上低保一个月还是有六百块钱,也算是够自己的生活。有个爷爷是去了抗美援朝(第三批)的,他跟我讲过去的生活的时候眼睛里都泛着泪花,他虽然不是一名大将,但是也是一位的英雄,他跟我讲他们那个时候很穷,志愿去当兵保卫国家,只有国家富强了,自己以后才能富裕。
实践心得:过去的生活艰苦是人人都不否定的,现在的我们生活虽然过得还算不错,但是是过去军人通过热血换来的,在过去中国饱受外来国家的侵略,整的国家不想国家,但是一批又一批有志分子带领着中国走向一个强胜的国家,他们带领着军队与外来侵略者相抗衡,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艰难的时期,哪一个人不说一个服啊,我们的先辈用自己智慧和身躯为我们打造了今天这个幸福的局面。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它是用我们前辈的鲜血和生命铸成;今天的国富民强来之不易,因为我们曾经饱受外国侵略列强的欺侮。所以,请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一、探访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姓名:胡俊杰
出生年月:1923年11月
现住址: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白羊坪向家乡老场
二、探访对象出生及参军历程:
参军历程:(简历)
重庆万州籍抗战老兵胡俊杰,今年87岁。1939年入伍,出川到第九战区湖南,江西参加抗战。亲身参与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历尽艰辛。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离开军队。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胡俊杰口述当年那段难忘的历史。
为当兵吃粮混进军队 新兵胆小或大哭或跳船。
我的祖籍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白羊坪向家乡老场。家境贫穷,两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云阳一家小煤矿帮人,自己13到15岁在一家小煤窑当童工,在伙房打杂。
1939年9月,乡里招募壮丁,到处张贴告示,日本人进犯中国,杀人放火,前方战事吃紧,急需补充兵源,号召青壮年参军抗日,报效国家。
我当时还差3个月满16岁,冒充17岁,为了当兵吃粮,托胡家一个堂姐说情,在新兵连补了一个名字。新兵团番号为30集团军抗日志愿兵团,我编在新兵一团一连。连长叫熊林,团长叫熊科云,后来在30集团军特务营当营长。
1939年10月初。新兵团在万县高笋塘新营房集结两日,乘船从万县出发,船是民生公司的“民本”号。船行不过2-3里,新兵有人大哭,也有人跳船,胆小怕死,不敢上前线,接兵的长官鸣枪示警,抓回两名逃兵。新兵团沿水路经云阳,夔府,巴东,还不到宜昌就弃船走旱路,步行3千多里,草鞋走烂,就打赤脚。经津市,洞庭湖,益阳,铜鼓,路上餐风露宿,累病交加,有的新兵就死在路上。经过30余天的急行军,到达江西境内的山口镇30集团军总部,新兵补充到30集团军的72军和78军。30集团军总部后来转移到修水县栏古桥王家祠。当时30集团军属第九战区序列,30集团军总司令是王陵基,王陵基兼任72军军长,72军后来还有一任军长姓韩。78军军长是夏首勋,江津人。第九战区长官是薛岳将军。武宁,修水一带摆了3个集团军,除了30集团军以外,还有19集团军(罗集团,罗卓英部),27集团军(杨森部)。10万人左右。日军也是十几万人。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成果报告
关于探寻身边抗战历史拜访身边抗战尊长的探究报告
——以抗战老兵吴淞为例
(一)简介
吴淞(法名,释来空),1922年出生,湖南长沙人。
(二)抗战事迹
1938年8月16日,在长沙从军,隶属于孙立人领导的税警总团。1942入黄埔军校第11期七分校南岳军官训练团受训。孙立人部队西征后,被调入第九站区做中尉联络参谋。1943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0军3师9团3营,参加过常德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衡阳会战。
(三)离开部队
1949年12月离开部队回长沙定居,先后在矿山、湖南省工业厅经理处供应科和湖南省工业煤炭局165勘探队工作。1998年12月在石门夹山寺剃度出家,法名释来空。XX年来常德乾明寺(常德德山战役旧址)潜心修行,为战友超度亡魂。
(四)吴淞老人给我们的感悟
从一个抗战的军人到一个看破红尘的方外之人,这便是他的一生。即使抗战结束,他也在青灯古佛旁为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超度着,祈祷着。那句“七十年前的事情我都记得,现在上午的事我下午就不记得了。”好像提醒着我们什么……是的,那提醒的就是他不愿忘记的—日军侵华,奇耻大辱。一个年过九十的老战士尚且记得勿忘国耻,我们这些生活在他们所创造的安逸社会的年轻人更应时时谨记日本人对我们所做的一切。勿忘国耻,向吴淞战士致敬,更一同敬畏那些为了保家卫国白白逝去的生命!